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1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嗉辞裁C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泵C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英豪咸歸附之,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群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彼炫c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睓嘁允救合,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他,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地方數(sh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shù)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币虬蔚俄角扒匕,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zhàn)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fā),孤當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彼煲灾荑、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進,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1)
——師說文言文及翻譯
師說文言文及翻譯1
原文
師說
作者: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樱╰án)、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終不能解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師;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沒有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吧!
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他們自己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涂。∧呛⒆拥睦蠋,教他們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讀的倒要從師,不能解惑的卻不從師),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呢。醫(y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業(yè)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膸煂W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醫(y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的人是不屑與他們?yōu)槲榈,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jīng)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不如孔子?鬃诱f:"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這樣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jīng)開展。韓愈所說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的“師”有其獨特含義,它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缎绿茣繁緜髡f他“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jīng)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寫《師說》的這一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的一段話中看出:“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表n愈反對“士大夫之族”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即師所在,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2)
——愛蓮說文言文及翻譯
愛蓮說文言文及翻譯1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詞句注釋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獨,只,唯獨。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shù)萬者!崩钐,指唐朝。唐朝的**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自,(自)從。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妖艷。美麗而不端莊。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jié)。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遠,形容詞作動詞, 遙遠,空間距離大。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焉: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嘆詞,相當于“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下文“蓮之愛”、“牡丹之愛”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喜愛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喜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宜,當,這里與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眾,多。[2] [3]
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4] [5]
寫作背景
據(jù)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于都,邀余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巖題石,并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庇钟袗凵復l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3)
——赤壁之戰(zhàn)慨括
赤壁之戰(zhàn)慨括1
公元二零八年秋天,曹操在消滅袁紹,**北方后,又揮軍南下,打算**全國。
曹操率領號稱八十萬的大軍,自江陵沿江東下,直逼劉備軍駐地夏口。劉備派諸葛亮去江東孫權處,共商聯(lián)合抗曹大事。江東孫權懂得,若劉備**失敗,江東也難保全,所以他同意派大將周瑜、魯肅等率軍三萬與劉備共同抗擊曹兵。
曹操的**和孫、劉聯(lián)軍在赤壁相遇,隔江與孫劉聯(lián)軍**。曹操鑒于北方**不慣水戰(zhàn),下令用鐵索把戰(zhàn)艦連鎖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地,但這卻給孫、劉聯(lián)軍采用火攻創(chuàng)造了機會。曹操本想利用優(yōu)勢兵力,一鼓而下,打敗敵人,現(xiàn)在卻處在了被動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孫、劉聯(lián)軍卻士氣旺盛,積極求戰(zhàn),準備火攻。
一天夜里,東南風大起,周瑜的部將黃蓋假稱投降曹操,帶了十艘戰(zhàn)船,船里面滿載著灌了油的柴草,順著風勢直向曹操營寨駛去?纯措x曹營不遠,各船同時燃起火來,迅速地向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沖去。火烈風猛,霎時間,曹軍戰(zhàn)船燃起大火,用鐵索連起來的船也無法拆開,一時烈焰沖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會兒工夫,曹軍岸上的營寨也烈火熊熊,曹**馬燒死、溺死的不計其數(shù)。孫劉聯(lián)軍分水陸商路乘勝追擊,曹軍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最后曹操只剩十八騎殘兵敗將,敗走華容,逃回北方。
“赤壁之戰(zhàn)”也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4)
——莊子文言文翻譯及啟示
莊子文言文翻譯及啟示1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①,仰天而噓②,答焉似喪其耦③。顏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⑧!弊郁朐唬骸百娶,不亦善乎,而問之也⑩?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11),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曰:“敢問其方(12)!弊郁朐唬骸胺虼髩K噫氣(13),其名為風,是唯無作(14),作則萬竅怒呺(15),而獨不聞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25)。泠風則小和(26),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27)。而獨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則眾竅是已(29),人簌則比竹是已(30),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33),怒者其誰邪(34)?”
注釋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舊說為楚莊王庶出的弟弟,做過楚莊王的司馬;疑為莊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歷史人物。隱:憑倚。機:亦作幾,案幾。
、趪u:吐氣。
、鄞穑╰à)焉:亦作“嗒焉”,離形去智的樣子。耦:匹對。莊子認為人是肉體和精神的對立**體,“耦”在這里即是指與精神相對立的軀體。喪其耦,表示精神超脫軀體達到忘我的境界。
、茴伋勺佑危鹤郁氲膶W生,姓顏名偃,子游為字,死后謚成,故名顏成子游。
、菥樱╦ī):表疑問的語氣詞。
、薰蹋赫\然。槁:干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豈,難道。
、唷敖裰[機者”與“昔之隱機者”實是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隱機入神出體與舊時大不一樣。
、豳龋阂娮ⅱ堋
、舛耗,人稱代詞!安灰嗌坪酰鴨栔病蹦耸恰盃枂栔灰嗌坪酢敝怪。
。11)簌(lài):簫,古代的一種管狀樂器,這里泛是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響。“人簌”即出自人為的聲響,與下兩句的“地簌”、“天簌”相對應,所謂“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聲響。
。12)敢:表示謙敬的副詞,含有“冒昧地”、“斗膽地”的意思。方:道術,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實含意。
。13)大塊:大地。噫(yī)氣:吐氣。
(14)是:此,這里是指風。唯:句中語氣詞,含有僅此的意思。作:興起。
。15)竅:孔穴。呺(háo):亦作“號”,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風呼呼的聲響。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樣子。
。18)枅(jī):柱頭橫木。
。19)污:停滯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聲音。
(21)謞(xiào):這里用來形容箭頭飛去的聲響。
(22)譹(háo):嚎哭聲。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鳥鳴叫的聲音。一說哀切聲。
(25)于、喁(yú):風吹樹動前后相和的聲音。
(26)泠(líng)風:小風,清風。
。27)厲風:迅猛的暴風。濟:止。
。28)調(diào)調(diào)、刁刁:風吹草木晃動搖曳的樣子!暗蟮蟆币嘧鳌暗兜丁。
。29)是:這樣。已:矣。
(30)比:并合。竹:這里是指并合在一起可以發(fā)出聲響的、不同形狀的竹管。
(31)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后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們自身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一說“己”當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聯(lián)系上下文不宜從此解。
(33)咸:全。
。34)怒:這里是發(fā)動的意思。
翻譯
南郭子綦靠著幾案而坐,仰首向天緩緩地吐著氣,那離神去智的樣子真好像精神脫出了軀體。他的學生顏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說道:“這是怎么啦?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樣嗎?你今天憑幾而坐,跟往昔憑幾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樣呢。”子綦回答說:“偃,你這個問題不是問得很好嗎?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嗎?你聽見過‘人籟’卻沒有聽見過‘地籟’,你即使聽見過‘地籟’卻沒有聽見過‘天籟’啊!”子游問:“我冒昧地請教它們的真實含意!弊郁胝f:“大地吐出的氣,名字叫風。風不發(fā)作則已,一旦發(fā)作整個大地上數(shù)不清的竅孔都怒吼起來。
你獨獨沒有聽過那呼呼的風聲嗎?山陵上陡峭崢嶸的各種去處,百圍大樹上無數(shù)的竅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圓柱上插入橫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圍的柵欄,有的像舂米的臼窩,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淺池。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像湍急的流水聲,像迅疾的箭鏃聲,像大聲的呵叱聲,像細細的呼吸聲,像放聲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蕩,像鳥兒鳴叫嘰喳,真好像前面在嗚嗚唱導,后面在呼呼隨和。清風徐徐就有小小的和聲,長風呼呼便有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不曾看見風兒過處萬物隨風搖曳晃動的樣子嗎?”子游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里發(fā)出的風聲,人籟是從比并的各種不同的竹管里發(fā)出的聲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請教什么是天籟!弊郁胝f:“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fā)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發(fā)動者還有誰呢?”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5)
——文言文《勸學》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勸學》原文及翻譯1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鄙衲笥诨溃DL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对姟吩唬骸笆F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本仁義,則禮正其經(jīng)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shù)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yǎng)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6)
——文言文《馬說》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馬說》原文及翻譯1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于**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有伯樂,這以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沒,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根據(jù)千里馬日行千里的特點來喂養(yǎng)它。這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不能顯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鳴叫但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吧!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7)
——木蘭詩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木蘭詩文言文注釋及翻譯1
木蘭詩文言文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云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文言文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
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guī)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zhàn)。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
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
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shù)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ㄌ嶂米佣鋺以诎肟罩袝r)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文言文注釋】
1. 唧唧(jī jī):意思是紡織機的聲音
2. 當戶(dāng hù):意思是對著門。
3. 機杼(zhù)聲:意思是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機:意思是指織布機。杼:意思是織布梭(suō)子。
4. 惟:意思是只。
5. 何:意思是什么。
憶:思念,惦記
6. 軍帖(tiě):意思是征兵的文書。
7. 可汗(kè hán):意思是古代西北地區(qū)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 軍書十二卷:意思是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 爺:意思是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 愿為市鞍(ān)馬:意思是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 韉(jiān):意思是馬鞍下的墊子。
12. 轡(pèi)頭:意思是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 辭:意思是離開,辭行。
14. 濺濺(jiān jiān):意思是水流激射的聲音。
15. 旦:意思是早晨。
16. 但聞:意思是只聽見
17. 胡騎(jì):意思是胡人的戰(zhàn)馬。 胡,古代對北方****的稱呼。
18. 啾啾(jiū jiū):意思是馬叫的聲音。
19. 天子:意思是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20. 萬里赴戎機:意思是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戎機:意思是指戰(zhàn)爭。
21. 關山度若飛:意思是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 朔(shuò)氣傳金柝:意思是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 寒光照鐵衣:意思是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 明堂:意思是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 策勛十二轉(zhuǎn):意思是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意思是不是確數(shù),形容功勞極高。
26. 賞賜百千強(qiáng):意思是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意思是形容數(shù)量多。強,有余。
27. 問所欲:意思是問(木蘭)想要什么。
28. 不用:意思是不愿意做。
29. 尚書郎:意思是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 愿馳千里足:意思是希望騎上千里馬。
31. 郭:意思是外城。
32. 扶:意思是扶持。 將:意思是助詞,不譯。
33. 姊(zǐ):意思是姐姐。
34 理:意思是梳理。
35. 紅妝(zhuāng):意思是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36. 霍霍(huò huò):意思是模擬磨刀的聲音。
37. 著(zhuó):意思是通假字 通“著”,穿。
38. 云鬢(bìn):意思是像云那樣的鬢發(fā),形容好看的頭發(fā)。
39. 帖(tiē)花黃:意思是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意思是據(jù)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
赤壁之戰(zhàn)文言文及翻譯(擴展8)
——水仙文言文翻譯
水仙文言文翻譯1
水仙
(清) 李漁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奪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xiāng)也。記丙午之春,先以度歲無資,衣囊質(zhì)②盡,迨③水仙開時,索一錢不得矣。欲購無資,家人曰:“請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奪吾命乎?寧短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仍在他鄉(xiāng)卒歲乎?”家人不能止,聽予質(zhì)簪珥④購之。
[注釋]①秣陵:指南京。②質(zhì):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飾。
文言文題目
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各司一時 (2)欲購無資
(3)請已之 (4)是何異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而”與“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奪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聽予質(zhì)簪珥購之。
1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3分)
對于水仙,作者可謂“愛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現(xiàn)了這一點?文章兩次寫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文言文《水仙》閱讀答案
9.(4分)(1)季節(jié)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個季節(jié)剝奪我(喜歡的)一種花,這是剝奪我一個季節(jié)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聽任我抵押首飾購買水仙花。(每小題2分)
12.(3分)冒雪趕回南京看水仙花;竭盡家財買水仙花。作用是襯托作者對水仙花的`喜愛。(意對即可)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