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
音樂教案
音樂是開啟藝術大門的鑰匙,學音樂能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案,請大家欣賞!
1、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了解“信天游”
3、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山歌與號子
4、中國民歌《茉莉花》
5、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小調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歌,感知和體味我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擴大藝術視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分析等音樂實踐活動,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與音樂特點;感受到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源頭是扎根在人民大眾之中的。
3、知識與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
感知和體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感受到優(yōu)秀的民歌來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眾之中產(chǎn)生的。
激發(fā)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學生進入教室。
感知與體驗
一、導入
出示三幅圖片,欣賞教師鋼琴彈奏一段民歌主題片段,音樂表現(xiàn)了哪張圖片上的內容?
說明:“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強化審美體驗。熟悉主題旋律,為后面欣賞原生態(tài)的歌曲作鋪墊,能讓學生立刻進入到當?shù)氐囊魳凤L格中。
二、賞析《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欣賞阿寶演唱的這首歌曲的第一樂段,感受這段歌曲的風格特點。
2、知道“信天游”,通過選擇準確的詞語概括“信天游”的風格特點。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4、師生跟著鋼琴哼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5、欣賞視頻
思考:這段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感受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領眾和” 的風格特點。
6、了解“號子”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7、熟悉主題(第二樂段片段):請看著譜例,演唱主題旋律。
說明:整首民歌由兩類音樂體裁創(chuàng)編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與特點之后,通過領唱與合唱的形式,表現(xiàn)和體驗“號子”“一領眾和”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與掌握不同民歌體裁類別的風格特點。
8、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號子”
模仿勞動號子的形式,創(chuàng)編情景,并用“一領眾和”的方法演繹出來。
三、賞析《茉莉花》:
1、跟著鋼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剛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么地方不同?
3、聽音樂,用蘇北方言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說明:通過“聆聽——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蘇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過模唱,了解蘇北方言中部分字、詞的讀音和音調,并運用到歌唱中,在復習、鞏固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時,還體驗了當?shù)孛窀璧牡胤斤L味。
4、欣賞與比較:
(1)欣賞河南《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賞山西《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調”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6、歸納:
(1)民歌的流傳方式:口頭傳唱。
(2)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語言和地方音調融入這些民歌中,在改編與再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了民歌傳唱中的變異性。
說明:通過“賞析——比較——思考”的方法,對比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傳中的變異性;知道民歌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民歌在傳唱中的變異與再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智慧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文化熱情。
拓展欣賞:——尋找《茉莉花》
1、選擇喜愛的視頻、觀看
女子十二樂坊,歌劇《圖蘭朵》,申博宣傳片,雅典奧運會
2、小結:
那么多版本向我們展示了風格各異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斷發(fā)展和變異中甚至走出了國門,成了東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臺,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歌的藝術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場合與重要的活動中,中國的世界亮相經(jīng)常伴隨著這首《茉莉花》的音調,《茉莉花》幾乎成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符號與標志,帶著中國走向全世界!
課堂小結:
民歌是人民群眾口頭創(chuàng)作的歌曲,它在廣泛流傳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成為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民歌反應的內容與人民生活及地方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形式簡明樸實,曲調短小生動,易唱易記。
人們在民歌的口頭傳唱中加入了當?shù)氐姆窖、語音語調,這些具有當?shù)匚幕厣膬热荩屆窀鑲鞒酶鼜V,更多姿多彩!多聽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保護色彩斑斕的世界民族音樂瑰寶,通過民歌來繼承傳統(tǒng)文化,表達出我們的愛國熱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