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
第1篇: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
論語大家都有讀過,那大家會翻譯論語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2)于顓臾?鬃釉唬呵!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鬃釉唬呵!周任(4)有言曰:‘陳力就列(5),不能者止!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6)矣?且爾言過矣,虎兕(7)出于柙(8),龜玉毀于櫝(9)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10)。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鬃釉唬呵!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1)。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12)之內也。
【注釋】
(1)顓臾:音zhuānyú,魯國的附屬國,在今山東省費縣西。
(2)有事:指有*事行動,用兵作戰(zhàn)。
(3)東蒙主:東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陳力就列:陳力,發(fā)揮能力,按才力擔任適當?shù)穆殑铡?/p>
(6)相:攙扶盲人的人叫相,這里是輔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犀牛。
(8)柙:音xiá,用以關押野獸的木籠。
(9)櫝:音dú,匣子。
(10)費:季氏的采邑。
(11)貧、寡:可能有錯誤,應為寡、貧。
(12)蕭墻:照壁屏風。指宮廷之內。
【翻譯】
季氏將要*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鬃诱f: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jīng)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么要*它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愿意?鬃诱f:冉求,周任有句話說:‘盡自己的力量去負擔你的職務,實在做不好就辭職。’有了危險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說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xiàn)在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費邑很近,F(xiàn)在不把它奪取過來,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鬃诱f: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我聽說,對于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財富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因為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jīng)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F(xiàn)在,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人輔助季氏,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徠他們;國內民心離散,你們不能保全,反而策劃在國內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是在自己的內部呢!
第2篇:《吳季子札論》原文及翻譯
原文:
①季子三以國讓,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聞于舊史氏。竊謂廢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②之義,非公也;執(zhí)禮全節(jié),使國篡君弒,非仁也;出能觀變,入不討亂,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書而無譏,余有惑焉。
②夫國之大經(jīng),實在擇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賢則廢年,以義則廢卜,以君命則廢禮。是以太伯③之奔句吳也,蓋避季歷。季歷以先王所屬,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歸,亦斷發(fā)文身而無怨。及武王繼統(tǒng),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業(yè)讓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諸樊無季歷之賢,王僚無武王之圣,而季子為太伯之讓,是徇名也,豈曰至德?且使爭端興于上替,禍機作于內室,逐錯命于子光,覆師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吳滅。
③季子之閎達博物,慕義無窮,向使當壽夢之眷命,接馀昧之絕統(tǒng),必能光啟周道,以霸荊蠻。則大業(yè)用康,多難不作。闔閭安得謀于窟室?專諸何所施其*首?
④嗚呼!全身不顧其業(yè),專讓不奪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節(jié)。善自牧矣,謂先君何?與其觀變周樂,慮危戚鐘④,曷若以蕭墻為心,社稷是恤?復命哭墓,哀死事生,孰與先釁而動,治其未亂?棄室以表義,掛劍以明信,孰與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則獨守純白,不干義嗣,是潔己而遺國也。吳之覆亡,君實階禍。且曰非我生亂,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
①吳季子札:即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幼子。壽夢有四子:諸樊、馀祭、馀昧、季札。以季札賢,壽夢欲立季札為太子,季札讓;壽夢死,諸樊欲讓位于季札,季札又辭;諸樊將王位傳弟不傳子,欲依次傳于季札,至馀昧死,季札又避去。后馀昧子僚繼位,諸樊子光使刺客專諸刺殺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闔閭。
②子臧:春秋時曹國貴族,在曹國內亂中被擁立為王而不就。
③太伯:吳國始祖,周太王長子,見太王欲立幼子季歷為嗣,與弟仲雍一起避走*南,被當?shù)厝肆榫L,自號句吳。
④觀變周樂,慮危戚鐘:指季札出訪時聽到演奏周王室音樂而察知各國興衰,聽到鐘聲而提醒孫文子處境危險。
譯文:
季札三次退讓繼承吳國王位,《春秋》這部經(jīng)典上對此大為褒獎。我從過去的史書中驗*了一下以前聽到的這種說法,私下認為,不聽先王的命令,不能叫作孝;與子臧讓位的義舉相比附,不能叫作出以公心;堅持長子繼承的禮制,保全自己的節(jié)*,使得國家被篡奪,君王被殺死,不能叫作仁;出使外國能觀察形勢的變化,在自己國內卻不去*叛亂,不能叫作智。左丘明的《左傳》和司馬遷的《史記》記述季札的事,卻不加譏刺,我感到迷惑不解。
國家最重要的綱常,就在于選擇君王的繼承人。做君王的人擔心不能立有德的人為嗣君,所以按照賢能的標準擇嗣而不管年齡,按照大義的標準立嗣就不去占卜,按照君王的命令擇嗣就不管禮制。因此吳太伯出走到句吳,是為了避開弟弟季歷,讓他繼承王位。季歷按照周太王的囑托做,所以他繼承王位并不是為自己打算。太伯知道王位有了歸屬,就剪短頭發(fā),在身上刺了花紋,毫無怨言。到了周武王繼承王位,承受天命,建立了周朝。他本不是長子,但不把建立周朝的事業(yè)讓給長兄伯邑考,這是以周朝天下的利益為重。那個諸樊,沒有季歷的賢能,那個王僚,沒有武王的圣明,但季札卻干出了太伯讓國那樣的事,這是徒慕虛名,怎么可以與太伯的至德相比呢?況且使得國內的爭端發(fā)生在王位更替的時候,禍亂興起在王族內部,于是公子光劫奪了王位,到了兒子夫差,就被越王勾踐打敗。國勢衰落,不能恢復,父子只傳了兩代,吳國就滅亡了。
以季札這樣見解通達,知識淵博、不懈地追求道義的人。如果先前承擔了壽夢的遺命。繼承了馀昧死后的王位,一定能夠發(fā)揚光大周朝宗系的統(tǒng)治,稱霸*南。那么,吳國也就能夠因而強盛,許多禍亂也就不會發(fā)生了。這樣的話,闔閭怎么能在地下室里密謀奪位呢?專諸的*首又怎么能夠發(fā)揮作用呢?
唉!保全自己的聲名而不顧吳國的大業(yè),堅決推讓而不改變素志。所丟掉的是忠,所保存的是節(jié),季札倒是很會養(yǎng)護自己,但對死去的君王怎樣交待呢?與其從周朝的音樂中觀察各諸侯國的興衰變化,從戚地的鐘聲中覺察到孫文子處境危險,何不多關心一下自己內部的禍患,多憂慮一點自己國家的安危呢?與其到王僚墓上去哭祭回報,哀悼已死的王僚,侍奉活著的公子光,何不在爭端發(fā)生前就采取行動,在禍亂未發(fā)生前就進行防治呢?與其拋棄家室來表示自己的節(jié)義,把寶劍掛在徐君墓前來表示為人守信用,何不遵奉君父壽夢的遺命,繼承王位,來安慰他的在天之靈呢?就此而言,自己要保持純潔,不追求合理的王位繼承,這是干凈了自己而拋棄了國家。菄臏缤,季札實在是禍患的根子。他還說:“不是我引起的禍亂”到底是誰引起的呢!到底是誰引起的!
第3篇:論馬原文及翻譯
古人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币簿褪钦f,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最好的標準。時至今日,看到短文:岳珂的《論馬》(節(jié)選)深有感觸,作此文。
岳飛《論馬》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瞰豆數(shù)升,飲泉一斛,然非清潔寧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值復襄陽,平楊么,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取為馬,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
--節(jié)選自南宋·岳飛《金陀粹編》
譯文
好馬不以它的力氣為出名,而以它的品質出名。我有兩匹馬,過去經(jīng)常認為它們是奇特的。每天它吃幾升豆,喝十斗水。但如果不是精良的飼料、干凈的泉水,它寧可餓死都不接受,披*戴盔奔馳,一開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開始揮動鬣毛長聲鳴叫,奮振四蹄迅速奔跑,顯出俊逸,從午時到酉時,還能跑兩百里;脫下鞍*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沒有事的樣子。這馬,吃的多卻不茍且隨便接受食物,力氣充沛卻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達遠路的良馬啊。到了返回襄陽,平定了楊么,(兩匹馬)不幸相繼死去,F(xiàn)在我所騎的就不一樣了。每日所吃不超過數(shù)升,飼料不挑揀粟米,喝的也不選擇泉水,韁繩沒收緊就開始不安,躍躍欲試,迅速奔跑,剛到一百里,力氣竭盡,汗水淋淋,氣喘吁吁,幾乎死去的樣子.這馬,少吃容易飽,喜好逞能容易竭盡,是愚鈍的馬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