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介紹洞庭碧螺春
中國名茶介紹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簡介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chǎn)于江蘇省吳縣(今屬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蕩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云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加之采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zhì)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后,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后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xiàn),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谷雨結(jié)束,采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采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揀剔質(zhì)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干。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nèi)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并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于國內(nèi)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洞庭碧螺春鑒別的方法
有專家提醒,顏色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顏色越綠并不意味著茶葉品質(zhì)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看外觀色澤: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fā)黑,發(fā)綠、發(fā)青、發(fā)暗。
2.看茶湯色澤: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后,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
專家補充,如果是著色的碧螺春,它的絨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絨毛。
歷史傳說
很早以前,東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種奇異的香氣,人們誤認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
一天,有位膽大勇敢、個性倔強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剛走到半山腰,確聞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驚奇,就朝山頂觀看,看來看去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奇異怪物,為好奇心所驅(qū),她冒著危險,爬上懸崖,來到山峰頂上,只見在石續(xù)里長著幾棵綠油油的茶樹,一陣陣香味好像就從 樹上發(fā)出來的。她走近茶樹,采摘了一些芽葉揣在懷里,就下山來,誰知一路走,懷里的茶葉一路散發(fā)出濃郁香氣,而且越走,這股香氣越濃,這異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從懷里取出茶葉,但覺滿屋芬芳,姑娘大叫“嚇煞人哉,嚇煞人哉!”,一邊撮些芽葉泡上一杯喝起來。碗到嘴邊,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滿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潤 頭清;三口下咽,疲勞消除。姑娘喜出望外,決心把寶貝茶樹移回家來栽種。第二天,她帶上鋤頭,把小茶樹挖來,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腳下,加以精心培育。幾年以后,茶樹長得枝壯葉茂,茶樹散發(fā)出來的香氣,吸引了遠近鄉(xiāng)鄰,姑娘把采下來的芽葉泡茶招待大家,但見這芽葉滿身茸毛,香濃味爽,大家贊不絕口,因問這是何茶,姑娘隨口答曰:“嚇煞人香。”從此,嚇煞人香茶,漸漸引種繁殖,遍布了整個洞庭西山和東山,采制加工技術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現(xiàn)今具有“一嫩三鮮”(即芽葉嫩,色、香、味鮮)特點,碧綠 澄清,形似螺旋,滿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