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野老》閱讀*附賞析
第1篇:杜甫《野老》閱讀*附賞析
《野老》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杜甫經(jīng)過長年顛沛流離之后,總算得到了一個憩息之處,在成都西郊草堂定居,這使他聊感欣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歡迎大家參考!
野老
杜甫
野老籬邊*岸回,柴門不正逐*開。
漁人網(wǎng)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guān)心悲劍*,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注釋
1、野老:杜甫自稱。
2、琴臺:四川名勝地,相傳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的地方,這里代指成都。
題目以及*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詩人雖處在窮困潦倒之中,卻依舊心系百姓疾苦、國家安危,表現(xiàn)出對時局的無限憂慮。同時,也流露出難以為國效力;救民于水火的無奈之情。
2詩中的“野老”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概括。
*:詩中的“野老”是一個因遭時局動蕩而流寓異鄉(xiāng),為國家殘破、生靈涂炭而擔(dān)憂,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深感無奈、痛苦的形象。
3本詩前四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本詩前四句描繪了一幅素淡恬靜的*村閑居圖:*岸回曲,柴門迎*而設(shè),野老(詩人)在籬墻邊悵望——澄碧的*譚上,漁民們正歡快地下網(wǎng)捕魚;一艘艘商船正映著晚霞,紛紛在此靠岸了。這幅畫面充滿野趣,抒發(fā)了此時詩人的閑適心情。
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草堂之景,筆觸悠閑疏淡,詩句好像信手拈來一樣。開頭“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稱。*岸回曲,竹籬茅舍,此時詩人正在草堂前的*邊漫步觀賞!安耖T”一句妙在寫得毫不費力。這個柴門好像是隨意安上去的,既然*流在這里拐了個彎,詩人就迎*安個門,方位不正也無所謂,一切任其自然。而那邊澄碧的百花潭中,漁民們正在歡快地下網(wǎng)捕魚!俺翁丁敝赴倩ㄌ,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許因為*流回曲,適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著晚霞,紛紛在此靠岸了。這四句,是詩人野望之景,出語純真自然,猶如勾畫了一幅素淡恬靜的*村閑居圖,整個畫面充滿了村野之趣,傳達了此時此刻詩人的閑適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個超然物外的隱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來了。
“長路”承上“賈客船”而來,接得極自然。杜甫有詩云:“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大概就指這些“賈客船”。正是這些“萬里船”,擾亂了他平靜的心境,令他想起那漫漫長途。這“長路”首先把他的思緒引向大*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順*東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條“長路”:北上長安,東下洛陽,重返故里。然而劍門失守,不僅歸路斷絕,而且整個局勢緊張危急,使詩人憂念日深。在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頭見到白云,不禁發(fā)出一聲癡問:“片云何意傍琴臺?”琴臺是成都的一個名勝,相傳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
“片云”是詩人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為何留滯蜀中呢?”首先是因為戰(zhàn)亂未平,兵戈阻絕,其次,也是詩人在發(fā)問:是誰把他趕出朝廷,剝奪了他為國效力的機會?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臺,原本是自然現(xiàn)象,無須怪問。因而這一問好似沒頭沒腦,也無法回答,其實正表達了詩人流寓劍外、報國無門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亂心情。
尾聯(lián)二句,傳出了詩人哀愁傷感的心情。詩人感嘆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fù),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視眈眈。蜀中也隱伏著戰(zhàn)亂的危機,聽那從蕭瑟秋風(fēng)中的成都城頭傳來的畫角聲,十分凄切悲涼。全詩以此作結(jié),余味無窮。
詩的前四句所寫之景,恰如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盁o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保ā度碎g詞話》)這就是說,詩人以寧靜的心境去觀照外物,“自我”好像融入客觀世界,這時寫出的意境即是“無我之境”。這首詩的前四句,詩人心境淡泊閑靜,完全陶醉于優(yōu)美的*邊晚景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詩的后四句轉(zhuǎn)入抒情后,仍未脫離寫景,但這時又進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人間詞話》)這里的景物,無論是云*還是城闕,是秋*還是角音,都浸染了詩人哀傷的感**。兩種境界,互相映襯,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當(dāng)詩的上半部展現(xiàn)出那幅*村圖時,詩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面,才表現(xiàn)出他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他的閑適放達,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脫。這種出于無奈的超脫,反過來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達,在平靜水面下奔涌著的痛苦的潛流,是一種更為深沉的哀痛。
第2篇:野池閱讀*附賞析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滿連秋堤,菱花結(jié)實蒲葉喬。
川口雨晴風(fēng)復(fù)止,蜻蜒上下魚東西。
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擋水的高岸。
菱花:菱的花。南朝梁簡文帝《采菱曲》:“菱花落復(fù)含,桑女罷新蠶。”郁達夫《車過臨平》詩:“清溪波動菱花亂,黃葉林疏鳥夢輕。”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花(亦稱“香蒲”)
川口:河口。唐杜牧《昔事文皇帝》詩:“川口堤防決,*車鬼怪掀!
1、詩歌以“野池”為描寫對象,第一、二句描繪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2、詩句“蜻蜓上下魚東西”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參考*:
1、滿溢(滿)豐茂(茂盛、果實豐碩)
2、作者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走馬十三年”,居鄉(xiāng)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fā)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fēng)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簡析:
詩歌以“野池”為描寫對象,第一、二句描繪了池水滿溢,植物結(jié)果、繁茂的景象。詩句“蜻蜓上下魚東西”表現(xiàn)作者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3篇:杜甫《曲*對酒》閱讀*及賞析
曲*對酒
杜甫
苑外*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zhuǎn)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②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州③遠,老大徒傷未拂衣④。
【注釋】①這首詩寫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詩人最后留住長安時的作品。此時詩人雖仍任拾遺,但有名無實,不受重用。②判,念pān,甘愿的意思。③滄洲,水邊綠洲,古時常用來指隱士的居處。④拂衣:振衣而去。指歸隱。
1、詩歌的頷聯(lián)描寫了一派怎樣的景*?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情?(5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與《旅夜書懷》的“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在手法上有相同之處,但在表達意圖上略有不同。試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
1、(5分)詩的頷聯(lián)描寫了一派落花輕盈、飛鳥歡悅的絢麗的春天景象。(2分)采用樂景襯哀情的手法,(1分)反襯了詩人因*失意久坐*頭、懶散無聊的心情。(2分)
2、(6分)這兩聯(lián)詩都采用了反語的手法(正話反說的寫法)。(1分)本詩的頸聯(lián)字面上說,我整日縱酒早就甘愿被人嫌棄,我懶于朝參的確有違世情。實際是說,既然人家嫌棄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請朝參?(2分)正話反說,更顯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委婉含蓄。(1分)兩首詩都抒發(fā)了詩人的不平憤懣之氣,本詩說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輩,牢騷已經(jīng)發(fā)到了肅宗頭上。(1分)而“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揭示了*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1分)
二
(1)簡析作者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2)“桃花細逐楊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你認為這樣修改之后好不好,為什么?
參考*
(1)詩人感覺閑散無聊,枯坐*頭多時,不想回去,縱飲懶朝,后悔沒有及早辭官歸隱,抒發(fā)了詩人面對仕途失意、抱負難展、理想落空、報國無門的狀況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之情。
(2)“桃花欲共楊花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顯得過于恬適而富有情趣,跟詩人當(dāng)時仕途失意,懶散無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為仕途失意,懶散無聊,詩人才久坐*頭,如此留意于花落鳥飛,“桃花細逐楊花落”純用描寫,能更好地襯托出詩人此時的心情。
簡析
《曲*對酒》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長安時的作品。此詩前兩聯(lián)是曲*即景,接寫坐時所見,然后對酒述懷,轉(zhuǎn)寫心中的牢騷,最后抒寫愁緒。全詩反映出詩人報國無門的苦痛之情。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