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教學案例與反思
第1篇:初中音樂教學案例反思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學案例反思,歡迎參考!
初中音樂教學案例反思
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業(yè)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jié)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采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jié)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jié)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2、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yōu)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3、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今后還須努力。學生們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相信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第2篇: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反思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币魳氛n程評價應該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在音樂學習上的進步,發(fā)現和發(fā)展自己音樂的潛能,建立音樂學習自信心,促進音樂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音樂感受,表現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由此可見,每位教師都要正確把握評價尺度,杜絕過度賞識,杜絕評價權威,評價誤導,追求有價值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構成真實、*的課堂,調動學生積極*、主動*,促進學生個*的成長。
案例描述
[案例一]一位音樂教師在教學《捉迷藏》這一課引入環(huán)節(jié)中,出示“春夏秋冬”各一幅畫,請小朋友講述他們喜歡的季節(jié)和原因,一共四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1:春天我仿佛聽到了小鳥悅耳的“嘰嘰喳喳”的叫聲;小朋友2:夏天我看到了海邊美麗的景*;小朋友3:秋天葉子都落地了!小朋友4:冬天白雪皚皚,好美啊教師聽了每一位學生的回答后都稱贊道:“非常不錯,表揚他!”學生隨之:“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打起節(jié)奏,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也回答了一個問題,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樣的“殊榮”,特別在學生對歌曲的演唱中,不僅其節(jié)奏、旋律把握得不夠準確,還出現了跑調的現象,而且也沒有投入自己的情感,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竟然是;“唱得非常棒!”整節(jié)課上表揚不斷,掌聲不斷,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表現得有些“得意洋洋”。
[案例二]一位音樂教師在借班上公開課《小青蛙找家》時,在念完節(jié)奏,只是聆聽了一遍歌曲就讓學生跟譜演唱,演唱了數遍后就請幾位學生上?臺演唱歌曲,說實在的,學生連歌曲都很難完全唱下來,老師就在旁幫助學生演唱,在學生演唱完畢后,老師還一直說唱的真不錯,還對學生的表情做了描述。
[案例三]一位教師在指導學生熟悉了《哈里羅》的歌詞及聽錄音范唱之后,說:“很多小朋友都很想唱一唱,那就亮出動聽的歌喉吧!”師*奏生輕輕地唱了一遍。在場聽課的老師都已經聽出其中有一句唱錯了,但這位教師并未馬上指出錯誤,而是親切地不慌不忙地說:“老師很想唱一唱,但有一句跟你們唱的節(jié)奏不一樣,哪一只靈敏的耳朵能聽出來,就把小手舉起來!苯處熉暻椴⒚某瑢W生聚精會神地聽了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之后,基本上同學都舉起小手找出自己唱錯的那一句,并聽唱了一遍就糾正過來。接下來,又開展了男女生演唱比賽,評委是學生自己,只見男女同學分別給對方打了98分,老師讓他們分別說說兩分扣在哪里,并帶著疑惑地語氣說:“為什么能聽出別人唱錯,而自己卻唱不對呢?”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好象開始在做自我檢查。老師看著學生很不服輸的表情,激勵他們:“你們想不想得100分!”學生滿懷信心地回答:“想!”這下子學生唱得那樣投入,那樣有感情。唱完了,老師激動地豎起大母指:“恭喜你們,100分!”“也!”學生興奮地心情感動了在場所有的聽課老師。下課鈴聲響了,師生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舍不得離開教室,更舍不得這份真誠……
案例分析
[案例一]的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模糊,當學生回答完畢時,“掌聲鼓勵”“太棒了”“真了不起”這樣的語言彌漫著整個課堂,實際上學生的回答具體好在哪里?是問題分析透徹?還是思維角度獨樹一幟?其他學生可以學到什么?類似與這樣的具體解釋少是甚少。這種流于表面、籠統的夸獎未免過于形式化。其次,過度賞識,當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有所欠缺、不盡人意時,教師為不打擊學生的積極*和自信心,也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實際上《課標》中所提倡的激勵的評價功能并不是有錯不改,而是以實事求是科學的原則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追求藝術的評價方式,客觀、準確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泛濫的表揚和此起彼伏的掌聲中學生漸漸褪去原有的興奮與熱情,剩下的只是更多疑惑與迷茫。同時隨意的表揚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導向而表現的“得意洋洋”,使他們不能進行正確地判斷與深刻的反思,從而養(yǎng)成一種隨大流和淺嘗輒止的學習態(tài)度,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二]教師在學生未能完整演唱歌曲時,讓學生演唱并陪同一起唱。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用用抽獎,頒發(fā)紀念品的做法來激勵學生,表面上看來起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因可以抽獎而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因可以獲得獎品而表現得更認真,上課結束我們都可以知道這位教師給每位同學都有抽獎的機會,體現面向全體,儼然沒個人都獲得了成功和滿足。但是過多外在的獎勵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內在、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的這種獎勵方式在潛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錯誤的價值取向。因此,整堂課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
第3篇:中學音樂教學案例與反思
案例描述:
那一天,在三年級上完音樂課。臨近下課時,我向學生們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yè):“根據課本上給你提供的沙子、黃豆、*奶盒子、可樂瓶等自制打擊樂器沙錘兒。做好后下節(jié)音樂課可以帶來。”當時,因為快下課了匆匆一說也未來得及特別強調。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無幾。不想,過了幾日又上課時,竟然發(fā)現那班的孩子手中都拿著自制的沙錘兒。有的學生沒帶來課前還專門跑到辦公室說明情況。當時,我的心頭一熱,真的很驚喜?磥,孩子們對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非常感興趣也很重視。一上課,我就表揚了他們:“自制樂器——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我們課堂上樂器缺乏的問題,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一舉兩得。”課堂上,孩子們樂不思蜀的使用著自制的樂器,而且效果還相當不錯。看到他們興趣昂然的樣子,我乘勝追擊:課后再去動手自制碰鈴和串鈴等樂器。過了幾天,他們帶給了我更多的意外和驚喜。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來看看高段的孩子:“請大家課后去搜查一下有關莫扎特的生平!边^了幾日上音樂課,詢問莫扎特的生平,只有極少數人舉手,其余的都不吭聲坐冷板凳。老師只好“點將“,點一個*一支蠟燭,再點再*,有幾個憑著曾經課外書上看到過說上了那么一兩句。詢問原因,有的說家里沒電腦;有的說沒查過;還有的說忘了。老師只好唱獨角戲,你說不上來只有我說了。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樣子。
案例分析:針對此情況,我具體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齡”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他們童言無忌,想說就說,毫不掩飾,就像一張白紙任由老師描繪。而高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想逐漸成熟,開始特別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再輕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現會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
其二、“課程”的因素。
新課程帶來了勃勃生機,沐浴在新課程中的孩子對豐富多*的教學內容和精美課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愛好。而老課程在許多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缺乏時代*與針對*,離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識”問題。
新課程,家長重視,孩子喜歡。而老課程,尤其是“小三門”,仍有很多家長和孩子把它視作“副課”看待。我就曾經在和一個六年級調皮男孩談話時得知:他爸爸這樣教育孩子——“音樂課是副課,無所謂,隨便上上。”家長不重視不說,還如此灌輸孩子。難怪,他的孩子上課經常不帶書,還隨便講話。
其四、“教育方式”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容忽視。但我覺得它并不是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還是“教育方式”問題。平時,有的老師過分追求標準*,“師道尊嚴”占據著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受到壓抑,他們不敢說,不愿說,學習被動,積極*缺乏。如此教學,即使是再好的課程都會抹殺孩子學習音樂的熱情。另外,有的教師在實施老教材時,缺乏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責老教材的錯,而不去研究與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也是導致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