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原文及譯文
第1篇:自知之明原文及譯文
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的勞動百姓。《國語》上說:“君子務(wù)治,小人務(wù)力!币鉃榫又铝τ诮y(tǒng)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墩撜Z》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為君子懂得仁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zhèn)定。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知:認識;②豈:難道;③道:遵循;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yīng)該有自知之明。
第2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原文及譯文
1、【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guān)于知道的真諦!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譯文】孔子說:“遇事不想著‘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不知道對他怎么辦。”
3、【原文】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錯不改,這才是真錯!
4、【原文】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缺點,象日蝕月蝕。一有缺點,人人都能看見;一旦改正,人人都會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子夏說:“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譯文】孔子說:“人能弘揚道義,不是道義能壯大人的門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長,問政?鬃诱f:“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車沒有車軸,小車沒有車軸,怎么能啟動?”
10、【原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子貢問政?鬃诱f:“確保豐衣足食、*事強大、*信任!弊迂曊f:“如果不能同時做到,以上三項中哪項可以去掉?”“*事!薄叭绻不行,剩下二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的信任,國家就要滅亡!
11、【原文】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文】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謝!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時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第3篇:《明史》原文及翻譯
薛祥,字彥祥,無為人。從俞通海來歸。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盜起汝、瓶,廷玉父子與趙普勝、廖永安等結(jié)寨巢湖,有水*千艘,數(shù)為廬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問道歸太祖,太祖方駐師和陽,謀渡*,無舟樣,通海至,大喜曰“天贊我也!”親往撫其*。渡*,祥為水寨管*鎮(zhèn)撫。數(shù)從征有功。
洪武元年轉(zhuǎn)滑河南,夜半抵蔡河。賊驟至,祥不為動,好語諭散之。帝*大喜。以方用兵,供億艱,投京錢都滑運使,分司淮安。潑河筑堤,自揚達濟數(shù)百里,丟役均平,民無怨言。有勞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遷,道經(jīng)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陽、海州民亂,騎馬都尉黃琛捕治,詮①誤甚眾。祥會鞠②,元驗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勸為善。及考滿還京,皆焚香,祝其再來,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書。時造鳳陽宮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師李善長奏諸工匠用厭鎮(zhèn)法,帝將盡殺之。祥為分別交替不在工者,并鐵石匠皆不預(yù),活者千數(shù)。營謹身殿,有司列中匠為上匠,帝怒其罔,命齊市。祥在側(cè),爭曰“奏對不實競殺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復(fù)徐奏曰“腐,廢人矣,莫若杖而使工!钡劭芍C髂旮奶煜滦惺槌行颊。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稱第一。
為胡惟庸所惡,坐營建擾民,滴知嘉興府。惟庸誅,復(fù)召為工部尚書。帝曰“詳臣害汝,何不言?”對曰“臣不知也!泵髂辏壅人,天下哀之。子四人,詢瓊州,遂為瓊山人。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二一、二六)
〔注]①i圭:guii,連累。②鞠:ju,審問。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喜曰“天贊我也!”贊:幫助
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
c.民相勸為善善:好的
d.坐營建擾良,滴知嘉興府坐:因……獲罪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方用兵,供億艱夫夷可近,則游者眾
b.苛怒其罔,命棄市以亂易整,不武,吾莘還也
c.帝可之且罪侯單于初立,恐漢襲芋
d.為胡位庸所惡身死人手,豐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干正確的一項是()t分)
a.薛祥原先可能參加水*,后來跟俞通海歸順明太祖朱元璋,渡*后擔任水*小頭目。太祖對他在一次糟運中好語退賊十分滿意。
b.薛祥治理淮河兩岸的*共八年,政績突出,撫恤慰問遷徙民眾,他死后*有的畫肖像祭祀他
c.營造鳳陽宮殿時,皇帝因有人打斗將要全部殺死工匠,薛樣區(qū)分出輪流不在上工的工匠,救活下來上千人,可見其做官為民著想。
d.胡惟庸曾經(jīng)陷害薛祥,皇帝問為什么不上書說一說,薛祥回答他說不知道這事可見薛樣為人較為豁達。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漁河筑堤,自揚達濟數(shù)百里,儒役均平,民無怨言。(5分)
(2)腐,廢人矣,莫若杖而使工。(5分)
參考*
1.c項。“善”形容詞用作名詞,“好事”。
2.d項,都是介詞“被”。a項:連詞,“因為”/連詞,同“而”;b項:代詞,“他們”/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c項:代詞,“這件事”/代詞,代“匈奴”。
3.b項。與原文不符,不是治理淮河兩岸,是“淮安”,在現(xiàn)在的*蘇省!八篮蟆痹闹幸矝]有這一信息。
4.(1)疏浚河道構(gòu)筑堤岸,從揚州直達濟南幾百里,民眾分擔勞役均衡平等,百姓沒有怨恨的話語。
(2)腐刑,是使人成廢人的刑罰,不如改用杖刑還使他們能夠勞動。
參考譯文
薛祥,字彥祥,是無為州人。跟隨俞通海來歸順明朝。俞通海父親俞廷玉遷徙到巢湖,元朝末年,盜賊起于汝、潁,俞廷玉父子和趙普勝、廖永安等人在巢湖聚結(jié)成水*營壘,有水*船只上千艘,多次讓廬州府左君弼感到困窘,派遣俞通海從小路歸順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正駐軋*隊在和陽,謀求渡*,沒有船只,十分喜悅說:“上天幫助我。 庇H自去慰問來歸的水*。渡過長*后,薛祥做了水**營的管*鎮(zhèn)撫,多次跟隨明太祖征戰(zhàn),有功勞。
洪武元年水道轉(zhuǎn)運糧食至河南,半夜抵達蔡河,賊人突然到了,薛祥沒有被賊人驚嚇到,好語良言勸解使賊人散去,皇帝聽說這件事后十分高興。因為當時正調(diào)動*隊,*隊按需要而供給(補給)艱難,就授予薛祥京畿都漕運使官職,分工負責淮安。疏浚河道構(gòu)筑堤岸,從揚州直達濟南幾百里,民眾分擔勞役均衡平等,百姓沒有怨恨的話語。有功勞的人立刻上報,授給他官職。元朝都城被攻下,官員百姓向南遷徙,途中經(jīng)過淮安地帶,薛祥多方面加以慰問救濟。山陽、海州百姓亂,駙馬都尉黃琛逋捕懲治,牽涉連累很多人。薛祥會同審問,沒有*據(jù)的全部使他們還原(無罪釋放)。治理淮安八年,*相互勸勉做善事。等到期滿考核官員回京城,當?shù)?都焚香,祝愿他再次來到此地為官,或者畫肖像紀念他。
洪武八年任工部尚書。當時營造鳳陽宮殿;实圩诘钪虚g,好象有人拿著兵器在宮殿中間高起的地方打斗。太師李善長上奏說是諸位工匠使用(厭鎮(zhèn)法)迷信的方法鎮(zhèn)服或驅(qū)避可能出現(xiàn)的災(zāi)禍,皇帝將要全部殺死工匠。薛祥區(qū)分出另外輪流不在上工的工匠,并指出鐵匠石匠都沒有參預(yù),救活下來的人上千數(shù)。營建謹身殿,有司開列出中匠作為上匠,對那樣的欺騙皇帝發(fā)怒,命處于棄市的死刑。薛祥在旁側(cè)爭辯說:“(有司)上報對不準確,遍殺工匠,恐怕不符合法規(guī)!钡降没实壑家飧挠酶。薛祥又徐雍容大方地上奏說:“腐刑,是使人成廢人的刑罰,不如改用杖刑還使他們能夠勞動!被实弁饬诉@件事。第二年改全國的行省制度為承宣布政司。把地位、*質(zhì)重要的地方北平,特意授官于薛祥,三年為政的成績堪稱全國第一。
薛祥被胡惟庸嫉恨,因為營建擾民的原因獲罪,貶謫任嘉興府知府。胡惟庸被誅殺,又召回京城任工部尚書;实壅f:“讒害人的佞臣陷害你,你為什么不說?”薛祥回答說:“我不知道!钡诙,因牽累獲罪杖刑而死,天下哀傷他。有四個兒子,都貶謫瓊州,于是成為瓊山人。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