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沖突的表現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沖突的表現、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沖突制度”。根據這一精神,2023年**的《廉政準則》提出了黨員領導干部從政行為中防止利益沖突的要求。這在當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進一步提高廉政建設的系統(tǒng)*和有效*。
一、利益沖突的表現形式
所謂利益沖突,是指*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沖突。這里的利益,不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利益、個人聲譽等等。利益沖突走向極端,就會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導致*發(fā)生。
公職人員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其行為并不一定等同于*,但如果不加以及時合理解決,任其發(fā)展,就會產生*現象。實踐*,*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沖突引起的。就是說,先有了利益沖突,然后就容易導致*現象的發(fā)生。在危害程度上,*比利益沖突顯得更為嚴重,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也更大。換言之,有利益沖突不一定有*行為,而*過程則或多或少夾雜著利益沖突,它是利益沖突的嚴重后果。
利益沖突最容易發(fā)生在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交界處,可以梳理為交易型、影響型、復合型、集體型四種類型利益沖突。
交易型利益沖突。就是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直接從利益關聯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員對房地產行業(yè)有管理審批權,以超低價從房產商那里買房或直接受賄;對礦產資源開發(fā)有管理審批權的官員入股煤礦、投干股等等。
影響型利益沖突。即公職人員利用公共權力的影響力,直接或間接地實現自己或親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職權打招呼、遞條子,給親屬安排工作,介紹工程給老鄉(xiāng)、戰(zhàn)友等。
復合型利益沖突。即公職人員具有公私雙重角*,利用公共權力的影響力,在公務過程中以公共角*的身份參與私人事務,從而為自己、親屬或利益相關者謀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開公司、兼職,還有極少數領導干部在位時利用手中權力為私營企業(yè)老板謀取利益提供方便,離職或退休后,接受照顧過的私營企業(yè)或中介機構的高薪聘任,曲線斂財。
集體型利益沖突。如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黨政機關、政法機關、*隊武*部隊經商辦企業(yè)之風,以及行業(yè)和部門不正之風、行業(yè)壟斷、單位私設“小金庫”等。
二、產生利益沖突的原因
1、體制機制因素:權力相對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權力部門擁有決策權、行*批權、行政許可權、行政處罰權等各種權力。由于權力相對集中,一些權力行使不規(guī)范、自由裁量權過大的環(huán)節(jié)上,又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少數領導干部因個人私欲膨脹、暗箱*作,為自己、親屬或特定關系人謀取利益提供方便。從近年來我們查處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發(fā)現權力*縱資源配臵和利益沖突的影子。
2、法規(guī)制度因素:法規(guī)制度不完善以及執(zhí)行不力。2000年的《不準在領導干部管轄的業(yè)務范圍內個人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fā)生沖突的經商辦企業(yè)的活動》首次提到“利益沖突”問題。其后,在具體的廉政建設中,*和*對防止利益沖突做了一些具體規(guī)定,如禁止黨員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不準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zhí)行公務的禮物饋贈和宴請;主管行業(yè)的部門和行政機構的領導干部,黨委、*領導班子成員中分管上述部門和行政機構的領導干部,其配偶、子女不準在該領導干部管轄的業(yè)務范圍內,從事與該領導干部管轄的行業(yè)業(yè)務相同的經商辦企業(yè)活動??這些內容體現了我國*對利益沖突問題的重視。盡管制定了這些防止利益沖突的法律制度,但從立法角度看,還很不完善。具體表現在:一是這些制度規(guī)定散見在各種準則、條例、報告之中,很不系統(tǒng);二是制度規(guī)定約束的對象各不相同,原則、尺度很難統(tǒng)一;三是根據某一階段中心工作制定的許多“不準”,具有時效*和局限*,一段時間之后會出現“過時”現象;四是個別制度規(guī)定設計不科學,難以起到防止利益沖突的作用;五是大多數規(guī)定沒有相應的懲罰*條款,缺乏可*作*。由于種種弊端的存在,以至防止利益沖突方面的制度規(guī)定執(zhí)行效果并不好。
3、傳統(tǒng)觀念因素:傳統(tǒng)價值觀和利益觀根深蒂固。從文化傳承來看,“學而優(yōu)則仕”一直是公認的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官員們是利益的支配者、施與者、甚至是享用
者,而作為利益真正創(chuàng)造者的民眾,許多情況下則成為利益的奉獻者、企望者、受施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利”是“官”的附屬品,“官”是“利”的代名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本*始終難以改變。盡管《*》申明,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時強調,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但就是有少數人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出現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抵觸、沖突和侵害。
4、社會環(huán)境因素:社會環(huán)境的“人情味”和潛規(guī)則。由于幾千年的社會文化延續(xù),*是一個十分講究人情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一定程度上是靠親情、鄉(xiāng)情等人情關系維系的。大家需要辦什么事、或碰到什么困難了,都會很自然的想到找人、找關系來幫忙。正是濃厚的人情關系和潛規(guī)則,使一些公職人員模糊了是非標準,這種人情和私利不恰當地影響到他們履行公共職責,他們就存在現實的利益沖突了。
5、干部自身因素:少數領導干部法紀觀念淡薄和自律不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少數領導干部不注重學習,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滑坡,法紀觀念淡薄,經受不住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迷失方向,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發(fā)生扭曲,他們往往當其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私人利益兩者發(fā)生沖突時,會選擇犧
牲公共利益而獲取私人利益。
6、法紀執(zhí)行因素:對利益沖突產生的*行為懲處不力。利益沖突有時處在法律制裁的邊緣,即使被發(fā)現,公務員也不會受到刑事處罰和經濟制裁,至多是受到黨紀政紀的處分。利益沖突不僅成本低,而且行為安全,這在相當程度上助長了公務員涉入利益沖突的心理期望。
三、防止利益沖突的對策
任何社會都存在利益沖突。利益沖突是難免的,關鍵是要防止利益沖突惡化,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
一要加強從政倫理教育。倫理教育是提高公務員倫理能力和廉潔水平的重要途徑。當前,應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方式,把廉政教育和倫理培訓、個人信仰教育與平時的修為作為官員的重要培訓內容,幫助公務員加強對利益沖突問題的認識和對倫理法規(guī)的把握,幫助他們從心靈上按照自己的信仰行事,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精神和服務意識,促使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實現廉潔要求,防止思想變質,從根本上解決官員尋租制度的各種行為,才能有效地解決利益沖突等相關問題。
二要落實財產申報制度。通過財產申報來防止利益沖突是*社會的通行做法。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是防止和治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官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起到早期*報的作用。當前,應把申報主體擴大至全部公務員,特別是高
包括不動產、動產、有價*券、債權、債務以及無形財產權及與職位有聯系的個人和團體所贈禮品等;申報資料應由法定刊物公開;申報期限應與公務員整個職業(yè)過程相聯系,包括就職申報、現職申報、離職申報;加強對公務員財產申報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盡早進行國家立法。
三要創(chuàng)新利益回避制度。利益回避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是公平正義的程序保障,F階段,我們迫切需要從公務回避、利益回避、職務回避、特定關系人回避等多個方面,就具體回避情況作出具有可*作*的明確規(guī)定。國家公職人員不僅要回避直系親屬和姻親的利益,而且要回避商業(yè)合作伙伴、親朋好友以及特定關系人的利益。特別要切斷送禮請吃中的利益關系、公務員任職中的血親姻親關系及公務員與所處理的公務之間的金錢利益關系;加強對公務員的兼職限制和辭職退休后的從業(yè)限制等。為此,有必要吸收世界各國關于公務員經商、兼職等活動進行管理的法律規(guī)定,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全面而統(tǒng)一的《國家廉政法》和《公務員從政倫理法》。
四要加大監(jiān)督處理力度。要緊密結合巡視工作,加強對領導干部利益沖突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鼓勵、支持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舉報領導干部發(fā)生的利益沖突問題;通過批評教育、誡勉談話、免職、責令辭職等多種形式,及時對發(fā)生的利益沖突問題作出處理。當前,要堅持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防止利益沖突的工作重點,著力解決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特別是領導干部配
偶子女經商辦企業(yè)、公職人員參股投資、兼職取酬及離職后高薪應聘私企和外企等問題,建立健全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分離的有效機制。
五要健全防止利益沖突保障機制。加強對制度執(zhí)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和嚴肅*。從公共資源配臵看,在*投資領域,應合理界定投資范圍,健全項目決策機制,規(guī)范資金管理;在企業(yè)投資領域,要嚴格執(zhí)行核準制和備案制,落實企業(yè)投資自*。從公共資產交易看,要完善交易制度支撐體系,推進交易市場整合,加強市場中介機構監(jiān)管。從公*品生產看,要健全公共財政制度,加快部門預算改革,完善公共部門行政執(zhí)法。
第2篇: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形成演化及其實現論文
內容摘要:模塊化生產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模塊化生產方式的概念,從*化、規(guī)模經濟、需求的多樣化和個*化、模塊化設計和制造四個方面分析了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形成演化,從模塊劃分、基于功能模塊的模塊化設計、基于虛擬企業(yè)的模塊化制造網絡、基于多品種流水線的模塊化裝配四個方面探討了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實現。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研究對大規(guī)模定制的實現以及企業(yè)滿足市場多樣化、個*化需求有著重要意義,為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提供了一種新型生產方式。
關鍵詞:模塊化生產方式大規(guī)模定制
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形成演化
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及企業(yè)對利潤的追求,使生產方式由單件小批生產、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向模塊化生產演化。傳統(tǒng)生產方式的弊端促使企業(yè)不斷尋求既能夠快速應對市場多樣化、個*化需求,又能夠低成本為顧客提供定制產品的新的生產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模塊化生產方式應運而生。因此,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產生有其必然*。
(一)*化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前提條件
傳統(tǒng)生產方式下,*化是企業(yè)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手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生命周期、交貨期的縮短及顧客消費需求從數量消費、質量消費向個*化消費的轉變,傳統(tǒng)的*分工不再適應競爭的需要。模塊化是在傳統(tǒng)分工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各個細分部分按照功能原則重新聚合的過程,這種思想體現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中就是:產品被分解成*的模塊,這些模塊可以在不同的*化企業(yè)中*地被設計、制造,而這種“**”正好可以使各模塊生產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因此,*化使模塊化生產方式具備了產生的可能*,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前提條件。
(二)規(guī)模經濟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動力
提高規(guī)模經濟效益,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是企業(yè)實現良好經濟效益的基礎。但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需求日趨多樣化、個*化的市場環(huán)境下,滿足顧客需求與實現規(guī)模經濟往往是矛盾的,即要滿足顧客多樣化、個*化需求就難以實現企業(yè)的規(guī)模經濟。因此,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企業(yè)面臨的一大問題。模塊化尤其是模塊化設計的廣泛應用是企業(yè)在技術、產品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模塊化生產方式正是利用模塊的標準化及通用化,通過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通過產品的多變*與零部件標準化的有效結合,通過模塊的批量生產,在滿足顧客定制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規(guī)模經濟,降低了企業(yè)成本。因此,模塊化生產方式是一種更能適應當今市場競爭的生產方式,是企業(yè)追求規(guī)模經濟的有力手段。
(三)需求的多樣化與個*化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必要條件
大規(guī)模定制是當前滿足顧客多樣化、個*化需求的一種方式,當在單個企業(yè)內部實施大規(guī)模定制會造成企業(yè)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因此,應用模塊化生產方式,通過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可實現大規(guī)模定制的高效、低成本生產。首先,通過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功能模塊劃分,利用模塊的相似*來減少產品結構和制造結構的變化,最終借助模塊的選擇和模塊間的組合達到在保持產品多樣*的同時控制產品成本的目的;其次,通過將顧客的個*化需求滲透到產品的設計階段,從開始的設計階段到最后的交付階段,整個生產過程都體現了顧客的個*化需求,大大提高了顧客滿意度;最后,模塊化制造、模塊化裝配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了產品上市的時間。因此,快速滿足顧客多樣化、個*化的需求是模塊化生產方式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必要條件。
(四)模塊化設計、制造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充分條件
產品的設計、制造方式決定著產品裝*式,從而決定著產品的生產方式。模塊化設計、制造超越了傳統(tǒng)的設計、制造方式,通過將產品劃分為一系列的功能模塊,將生產對象由傳統(tǒng)零部件轉變到模塊上來,再通過功能模塊的選擇與組合,裝配出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模塊的標準化、通用化,導致以模塊為生產對象的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的產生,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引起產品裝*式由傳統(tǒng)裝配向模塊化裝配的轉變,從而導致生產方式向模塊化生產方式的轉變。因此,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制造促進了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產生,是模塊化生產方式形成的充分條件。
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實現
(一)合理的模塊劃分是實現模塊化生產方式的關鍵
模塊劃分是模塊化設計的前提,而模塊化設計是實現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基礎,因此,模塊劃分是模塊化生產方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模塊劃分的粒度對生產的成本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模塊劃分粒度越細,越有利于客戶參與產品定制設計,但由于組成產品的模塊數增多,使得裝配接口增多,裝配時間加長,裝配精度下降的可能*增加,從而使交貨期延長;模塊劃分粒度越粗,越有利于產品裝配,但客戶的需求又較難滿足,因為客戶一點小小的要求,則可能導致整個模塊的重新設計,從而增加成本及生產周期,交貨期延長,客戶滿意度下降。針對模塊化生產方式的特點,在考慮顧客個*化需求的前提下,以功能為基礎,以結構為載體,根據產品的物理、幾何特征,進行面向制造、面向裝配的模塊劃分,簡化模塊化制造、裝配過程,減少運輸、等待時間。
(二)基于功能模塊的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是模塊化生產的價值核心,也是企業(yè)最大價值所在。企業(yè)在接到顧客的訂單后,首先確定現有產品及模塊的重新組合能否滿足顧客需求,以現有產品或模塊的重新組合即可快速、可靠地向顧客提供所需的產品,不必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否則,通過采取現有模塊改進、專用模塊設計及其接口設計來進行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
現有模塊改進。分析顧客的個*化需求后,先從模塊庫中找到相似的模塊,再對該相似模塊采取改變或替代某些要素,添加某些要素,改變某些接口以及局部功能更新,提高模塊*能等措施,爭取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盡可能滿足顧客需求。現有模塊的改進較模塊的重新設計經濟有效,周期短,更容易為企業(yè)所接受和采納。
專用模塊設計。當標準模塊或通用模塊庫中沒有與所要求模塊相似的標準模塊,無法進行現有模塊改進時,就需要采用專用模塊設計。專用模塊化設計需要較長的周期,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必須考慮經濟*原理,即在設計中考慮通用化、系列化等因素,以便實現專用模塊向通用模塊的轉型。
接口設計。接口的作用是傳遞功能。為擴大模塊通用*,接口設計必須解決其互換*和兼容*問題。模塊的接口分為內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內部接口主要實現模塊內部的互聯,它是一種專用接口,而外部接口主要是實現模塊間的連接。因而,充分考慮各類產品的接口結構,使設計的模塊具有多種接口,以實現不同產品的互連,即要擴大接口的兼容*,兼容*是解決模塊更新、加大模塊重復使用的有效途徑。為實現必要的兼容,對較復雜的接口,可設計接口模塊。
(三)基于虛擬企業(yè)制造網絡的模塊化制造
模塊化生產方式將虛擬企業(yè)制造網絡和模塊化制造相結合,實施基于虛擬企業(yè)制造網絡的模塊化制造;谔摂M企業(yè)制造網絡實際上是核心成員企業(yè)在對新產品進行概念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并對每個模塊的*能、參數等關鍵指標標準化之后,就每個模塊在眾多的*企業(yè)中挑選出最優(yōu)合作伙伴。制造網絡中,核心企業(yè)根據不斷變化的產出需求和新市場的出現重新配置生產要素。成員企業(yè)根據其核心能力、優(yōu)勢資源承擔相應模塊的制造,因此,各成員企業(yè)作為組成虛擬企業(yè)制造網絡的*的子系統(tǒng),各自專注于自己專長的項目,每個成員企業(yè)僅僅作為一個功能模塊顯示其外部功能。而各成員企業(yè)的內部功能,由各成員企業(yè)自身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減少資源在集成過程中由于各個成員企業(yè)的利益沖突而產生的內耗,降低聯盟內的交易費用,從而真正把各成員企業(yè)的專長、知識、信息、核心資源優(yōu)勢集中起來,以最短的反應時間、最少的投資、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多樣化和個*化的需求;也使各個成員企業(yè)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所有的資源作自己所專長的工作,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四)基于多品種流水線的模塊化裝配
模塊化裝配,即先通過零部件的組合裝配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塊,再根據產品的結構、功能選擇滿足要求的模塊,通過模塊的組合裝配出滿足顧客要求的產品。因此,模塊化裝配的基本單元是*的模塊。針對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個*化特征,模塊化生產方式可采用多品種裝配流水線,基于多品種流水線的模塊化裝配要求做到產量、品種、工時及生產負荷的均衡以實現生產平穩(wěn),產品結構轉換迅速,設備調整時間短,快速響應顧客的多樣化需求。
當前,企業(yè)的裝配線多是基于顧客訂單的裝配線,裝配過程具有動態(tài)*。因此,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模塊化生產方式下的模塊化裝配。
產品組合。模塊化生產方式下,模塊的寬度、深度決定了產品組合的寬度、深度,進而影響產品裝配的效率。模塊化裝配按照模塊的相似*進行裝配線的任務分配,實現模塊的并行裝配,提高裝配效率。因此,對產品組合合理的分析、分類是進行產品的裝配序列規(guī)劃及生產線平衡的依據。
裝配序列規(guī)劃。模塊化裝配下,產品的裝配分為模塊的分裝和產品的總裝,模塊的分裝可以根據對市場的預測及銷售歷史進行預測*裝配,各模塊在不同的裝配線上實現并行裝配,因此,不必考慮分裝模塊的裝配序列規(guī)劃;在產品的總裝階段,則必須考慮產品的結構特征、裝配的工藝*、模塊接口的特*等因素,根據組成產品的模塊數量和類型最少、裝*向、夾具變換次數最少、裝配的層次化、并行化等模塊裝配序列規(guī)劃原理,確定模塊化生產方式下裝配的裝配序列。
裝配線平衡。模塊化裝*式下多品種裝配流水線上的節(jié)拍為各種產品的平均節(jié)拍,而各種產品在工序上的工作節(jié)拍因產品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不能按平均節(jié)拍來平衡線內各道工序的生產能力,而應以計劃期為單位結合顧客訂單的交貨期及生產的提前期進行生產線的平衡。生產線平衡后即可以模塊為單位,在堅持“構成產品的模塊數量和類型最少”的原則下,進行產品的模塊化裝配。
結論
模塊化生產方式是模塊化理論滲透到制造領域形成的更具靈活*、適應*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yè)不再需要把所有生產工序集中在一個企業(yè)內部,而是將生產工序進行模塊化分解,外包給其他經營單位,或者從市場上采購模塊部件,因此,模塊化生產適合于顧客需求多樣化、個*化的大規(guī)模定制。當然,實施模塊化生產方式的前提條件是產品的可分解*,即該產品既能被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又可以進行重新組合,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會失去原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茍昂,廖飛.基于組織模塊化的價值網研究[j].*工業(yè)經濟,2005(2)
2.余東華,芮明杰.模塊化、企業(yè)價值網絡與企業(yè)邊界變動.*工業(yè)經濟[j],2005(10)
3.朱文藻.模塊化設計技術在大規(guī)模定制中的運用研究[j].技術經濟,2005(4)
第3篇:《從孩子的行為反思沖突解決策略》讀后感600字
時間的腳步已悄悄邁向20**年,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始終堅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最近,我翻看了一本今年的幼兒教育雜志,這是一本一線教師*實踐的教育書籍,對于一線的教師來說,里面的幾個版塊的內容非常貼近教師的教學實踐,是一本一線教師參考學習的好書籍。
在這本雜志中,我最喜歡的欄目內容是:“教育經驗”、“點題征文”、“教養(yǎng)筆記”,等。其中,我細細品味地看了一篇“從孩子的行為反思沖突解決策略”的文章,此文以記錄片《小人國》中的片段來反思教師對于幼兒的行為的解決策略,看了之后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同樣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的一線中,也有類似的現象和問題發(fā)生,但是,作為教師如何應對幼兒的行為?如何正確有效地處理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育機智是相當重要的,文中的李老師從一個小細節(jié)反思,教師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特別是處理孩子沖突時,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法來解決沖突,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地解決策略。如:沖突本身不嚴重的話,我們可以考慮采用淡化的方式來處理,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總之,有時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沖突時,也需要考慮照顧到當事人的情緒情感。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情緒情感和*格正在發(fā)展的幼兒,如果我們很教條地解決孩子的一切問題,可能會讓孩子從小就失去了對內心真實感受的尊重,那我們的教育又該如何讓孩子們去追求“真善美”呢?所以,很多時候教師可以讓孩子自己學習解決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需要在真實的學習情景中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更加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也更加能夠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