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唱法的基本入門學習技巧
美聲唱法的基本入門學習技巧
美聲唱法有很高的欣賞性,但卻并非每個人都能駕馭的,歡迎閱讀參考下面的文章,一起來了解美聲唱法的相關知識吧,練習美聲唱法的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切忌盲目。
一、首部曲
或許有人會問本篇的內容是想探討些什么?其實我要說的內容,只要是圣歌隊員都聽過或已知道的,是平常對聲樂、歌唱、發(fā)聲技巧有研究的老師一再提醒,而大家因不明了或不注意而無法派上用場,因此我愿提供所學,以站長親身所試的實戰(zhàn)經驗,并用淺顯文字來表達抽象觀念,逐一探討歌唱、發(fā)聲的一些基本、及進階觀念,相信對教會的兄姊來說,是相當實用的內容,也歡迎大家來信批評指正。
一般會友們到教會唱詩歌時常會有下列的情況:不是把喉嚨吊高唱到聲音沙啞,就是因為不注意太用力而唱到沒聲,其實這樣的唱法對喉嚨(聲帶)有相當大的傷害,加上平時喜歡吃又油又辣的食物或喝又冰又甜的飲料,使得喉嚨無法承受,之后便好幾天無法正常說話,影響日常生活作息,這是平時愛唱歌的會友們要特別注意的。事實上聲音會沙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發(fā)聲方法不當,使喉嚨和聲帶負荷過重受傷,尤其是 長期不經意的忽略而積勞成疾,才會產生病變,如果我們掌握了正確的發(fā)聲方法來發(fā)聲,且了解發(fā)聲器官的運作原理,自然可預防因發(fā)聲方法不當而產生疲勞或傷害。因掌握了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發(fā)聲能力和持久力增強了,喉嚨不會負荷過重而產生新的傷害,在舊傷隨著時間逐漸消失的情形下,喉嚨自然可恢復正常。
一般說起來,發(fā)聲的共鳴位置有分頭部區(qū)與軀干兩種,而頭部的共鳴為:頭腔、鼻腔、咽腔、喉腔以及配合輔助發(fā)聲的口腔的頭聲及喉聲;而軀干又分胸腔共鳴的胸聲,輔助發(fā)聲的腹腔等等。一般人唱歌通常都是用喉嚨來發(fā)聲,所以常常會唱到沒聲,常常是用喉嚨拼命使力去唱大聲或吊高來拉高音,也因為如此,常常會換來聲音的撕裂變尖,或是旋律呆板沒有活力、聲音沒有穿透力度。這倒其次,最麻煩的是會讓喉嚨面臨極大的損害與聲帶因為過度拉扯而受傷。
其實大部分的人,只要把天生的聲音,加上后天適當?shù)挠柧殞W習正確的發(fā)聲技巧,就能使自已擁有更好的聲音,換句話說,大部分有好嗓音的人,多半是靠后天努力學習而來的,加上一個有點想象力能融會貫通正確發(fā)聲方法的頭腦得來的。當然如果有天生的好嗓音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學習,就會更理想了。因此每人都有必要學習正確的歌唱發(fā)音法,能仔細分析自己的發(fā)聲方法,了解歌唱的正確發(fā)聲方法,應用到唱歌的技巧上時,可以更加輕松自在。
基本上,每一個人的音質皆因年齡、性別、環(huán)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性別來說,男性與女性本身的音域高低差別就很大,基本上可以區(qū)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不同聲部。因此若覺得歌曲的音太高唱不上去,請您別急著放棄或氣餒,每一個人適合的音域不同,應該再嘗試一下其它音域的歌曲,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音域的歌曲,但是,若您覺得曲子的音域應該是適合您的,卻怎么也唱不上去時,那就表示您的歌唱技巧及發(fā)聲方法需要加強了!不過,若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專業(yè)的歌唱老師指導,那您的歌唱技巧將能快速及完整地進步,相信之后訓練音域的高低就比較不是問題了。
每個人因先天體型和體質而有不同的音色及發(fā)聲的共鳴區(qū),對唱歌的發(fā)聲位置也是因人而異的,但由于發(fā)聲位置不同就會造成常使用部位的疲勞、倦怠甚至發(fā)炎,時間一久就會因聲帶充血或出血造成高音唱不上去、聲音沙啞、倒嗓等等問題,所以唯有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音域適合度等等問題,不要刻意唱得時間過久和音量過大,在演唱時切忌吃太冰,太辣的飲料或食物,并隨時保持喉嚨濕潤,注意自己的聲音是否應該休息,平時也要保養(yǎng)照顧您的聲帶。像中國娃娃蔡幸娟的聲音是從小培養(yǎng)出來的。
二、何謂共鳴
上周請大家好好保養(yǎng)喉嚨,可是本周要說的是請大家唱歌時不要過度使用或依賴它。首先談到一口氣唱不到幾個小節(jié)就沒力的問題,一般來說,平均十個人里大概有九個人是用胸式呼吸,有些人因為久坐辦公室或開車的姿勢不良或不正確,而造成長期地使用胸式呼吸,使的身體開始出現(xiàn)一些文明病,例如胸悶、容易疲勞、氧氣吸收不足、手腳無力等等癥狀。因此唱歌時正確的呼吸法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其它部位為輔,如此氧氣吸的多也吸的深,才不會一口氣唱不完四個小節(jié)。當我們把空氣吸入胸腔后,空氣將橫隔膜向下推擠,使的腹部也跟著漲大!請把手放在腰的兩側,感覺有逐漸漲大才是用腹式呼吸。因為空氣吸入的程度較深,相對地使我們在唱歌時更能藉由丹田與腹部的肌肉來控制空氣的呼出的流量,對于一個唱歌的人來說,除了增加聲音的音量外,對樂曲旋律的張力,控制音高的準度,掌握氣息與樂句的相關連性和穩(wěn)定性,聲音的穿透力等等都有非常明顯的幫助喔!
我們在唱歌時要懂得如何正確運用共鳴點的位置,為什么有些人的聲音老是唱不高,低也沒辦法低下去呢?其實這跟發(fā)音位置很有關系,假設你無論唱什么歌都一直使用喉音,那么你的高音勢必無法唱好!因為利用喉嚨的聲音本身就有限制,而低音一直無法唱好的原因也是共鳴點的位置不當,高低音要唱好就必須避免使用喉音,以男生為例若唱歌時喉結和肩膀有動就是用喉嚨在唱歌,請你對著鏡子或用手摸看看,就可知道平常說話是用喉嚨的聲音,元音是主要是嘴唇調節(jié)發(fā)出,發(fā)高音時,聲帶是拉長拉緊,這樣不僅音高較不易上去,且聲帶較易受損。而歌唱的正確發(fā)音方式,元音是由咽腔主動發(fā)出,而非只靠嘴唇調節(jié),發(fā)高音時,聲帶不應是拉長,而是縮短變薄。
唱歌時最重要的是把力氣用在正確的位置上,也就是利用丹田的力量來唱,并想象聲音是由頭頂發(fā)出去而不是用喉嚨硬撐,這種肚子要用力不要用喉嚨的發(fā)聲方式,是一種古典的聲樂唱法,是一種可以讓喉嚨舒服唱歌又有力的一種發(fā)聲方式,愛聽歌劇或是古典音樂的會友都會知道 ,聲樂是一種自然的發(fā)聲方式,利用身體做一個大型的共鳴箱,再利用頭腔與臉部肌肉的控制產生共鳴,讓聲音藉由頭部的共鳴點發(fā)出,并利用腹式呼吸與身體的內部(丹田)力量來控制聲音的張力,如此便能發(fā)出令人贊嘆的`聲音,此種發(fā)聲方式也一直受到正統(tǒng)教授歌唱的老師們所愛用。
在此先介紹頭聲的相關訓練與使用技巧,請大家兩腳稍稍分開舉起一雙手來,想象有一只小蜜蜂在頭頂上飛,請輕輕地發(fā)出嗡嗡的聲音,位置在頭頂上小蜜蜂飛的地方,接下來讓你的手跟著小蜜蜂在頭頂上飛來飛去,注意此時要全神貫注在小蜜蜂身上,持續(xù)地由頭頂發(fā)出嗡嗡的聲音,氣不夠時再吸一口,聲音跟著小蜜蜂在頭頂上飛來飛去,忽大忽小、忽遠忽近、忽高忽低,若有形似無形地游走四方,幾次后你就知道頭聲的正確位置了。
再來是如何用頭腔的共鳴點發(fā)出聲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首奇高無比的歌,利用丹田的力量來唱,并想象聲音是由頭頂發(fā)出去,也就是小蜜蜂飛的地方,不過我勸你還是先唱『伊比呀呀、伊比伊比呀,伊比呀呀、伊比伊比呀,伊比呀呀、伊比伊比呀呀,伊比伊比呀呀、伊比伊比呀』多唱幾遍,一次要比一次高,注意喉結和肩膀不要動,嘴巴有多大開多大,每天至少二十分鐘,最后就會知道怎么運用頭聲來唱。但在此我要告訴您,通常練到此時已是兩眼昏花、頭疼欲裂,沒關系,越痛就越接近成功之路,真的不行就休息一下再來,要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看三大男高音都是有點禿又不太禿,想必吃了不少苦吧!可是若你痛的不是頭而是喉嚨,也沒法控制喉結和肩膀不動,唉!我想您還是多練幾次小蜜蜂在頭頂上飛來飛去的功夫吧!(未完待續(xù))
三、增進頭腔共鳴
先恭喜您練會了頭聲的用法,可是卻唱不大聲也唱不久,所以本周接著要介紹的是增進頭腔共鳴的方法,也就借力使力的方法,讓你輕輕開口一唱就可驚天動地。先說明頭腔共鳴的原理,各位都看過音響的喇叭,除了喇叭的主體外,一般都會配上一個大音箱作為共鳴之用,要怎么做才能擴大頭腔的共鳴呢?很簡單,把音箱加大就可以,一般來說聲音的高低跟我們的聲帶長短有關,通常身高較高的人,發(fā)出的聲音會比較低沉,而身材較矮小的人,往往聲音會比較高亢,如三大男高音的個子也都不是很高,當然其中也會有例外的,這也造成每一個人的音高并不完全一樣,也就是聲音的音域不同。
既然聲音的高低與身材有關,那么要增進頭腔共鳴的方法,也就是藉由肢體的改變,來增進頭腔的共鳴,請注意下列四項重點:
1.金魚嘴:在唱歌時要嘟起小嘴像金魚一樣,運用臉部的肌肉瞪大眼睛,你會比扁著嘴唱歌時的口腔多出一些空間,咬字也會較為清晰,省下的力氣用來推高音的部份絕對足夠。所以唱歌前請按摩臉部的肌肉,要不然太僵的臉除了唱不出好聲音外,觀眾看了也倒胃口,事實上在臺上面帶微笑會讓你心情放松,聲音也會較輕軟溫柔地好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