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秋波媚全詞賞析 秋波媚宋陸游誦讀
陸游秋波媚全詞賞析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是南宋愛國詞人陸游的詞作。秋天,作者來到邊城,憑高遠望,浮想到了長安南山之景。全詞充滿著樂觀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情調(diào)昂揚,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的渴望以及強烈的愛國精神。
秋波媚 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的一生,懷著抗金救國的壯志。四十五歲以前,長期被執(zhí)行投降路線的當權(quán)派所排擠壓抑。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四十八歲。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9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nèi)城的西北,正對南山。
長安當時在金占領區(qū)內(nèi),南山即秦嶺,橫亙在陜西省南部,長安城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峰。陸游在憑高遠望長安諸山的時候,收復關(guān)中的熱情更加奔騰激蕩,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現(xiàn)這樣主題的詩,但多屬于離開南鄭以后的追憶之作。而這首《秋波媚》詞,卻是在南鄭即目抒感的一篇。
賞析:
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7月16日夜晚,長安南山頭,詩人登高遠望,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首句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哀。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整首詞由“哀”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安火,高臺指高興亭!短屏洹氛f:“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标懹巍缎脸笳氯昭吩娮宰ⅲ骸坝鑿娜秩眨瑖L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注:“平安火并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庇帧额l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都可以和這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guān)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哀愁的低調(diào),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按伺d”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guān)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diào)肯定語氣。
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
賞析二:
陸游一生,懷著抗金救國的壯志。四十五歲以前,長期被執(zhí)行投降路線的當權(quán)派所排擠壓抑。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游四十八歲。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九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nèi)城的西北,正對南山。長安當時在金占領區(qū)內(nèi),南山即秦嶺,橫亙在陜西省南部,長安城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峰。陸游在憑高遠望長安諸山的時候,收復關(guān)中的熱情更加奔騰激蕩,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現(xiàn)這樣主題的詩,但多屬于離開南鄭以后的追憶之作。而這首《秋波媚》詞,卻是在南鄭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調(diào)特別昂揚,充分顯示了詞人的樂觀主義精神。
上片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安火,高臺指高興亭!短屏洹氛f:“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标懹巍缎脸笳氯昭吩娮宰ⅲ骸坝鑿娜秩眨瑖L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注:“平安火并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又《頻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都可以和這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guān)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哀愁的低調(diào),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按伺d”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guān)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diào)肯定語氣。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全詞充滿著樂觀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這在南宋愛國詞作中是很少見的。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