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青絲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通過斯諾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動蕩時局中為爭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犧牲的大義擔當、與根據地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魚水情誼,和團結并帶領人民群眾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懷。
這部電影講述了八十三年前,一個美國記者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責任感,沖破國民黨新聞封鎖,冒險深入到被重重封鎖的陜北小鎮(zhèn)保安,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親眼見證了毛澤東和他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的迷人風采,并莊嚴預告:中國共產黨及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矢志不移,追求真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領袖將領和普通人一樣,或出生貧苦,或家境富足,卻并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思想不斷發(fā)生轉折,逐漸了解和接觸馬克思主義,從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冒著被捕殺頭的危險,從學生、士兵、農民成了舊世界的造反者。共產主義的共同理想,把他們凝聚在一起,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自己的一切。無論普通群眾和紅軍戰(zhàn)士,堅信共產黨人帶領他們擺脫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義無反顧地加入這支窮人的隊伍,為家庭、土地和國家而戰(zhàn)斗!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無數革命先輩為了理想信念,流血犧牲,前赴后繼,換來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這就是信仰,它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指弓|我們前進的方向,是一簇熊熊燃燒的火炬,匯聚無窮的奮斗力量!
篇二:《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部非常受大眾喜愛的電影,由同名小說改編,作者埃德加,斯諾用他的滿腔熱血,向全世界的人們描述出一個輝煌的紅色中國。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把紅色中國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這部影片中,紅色中國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緊張,這里有著好幾百萬的人民,而蘇區(qū)的管理可謂井井有條,學校,工廠都有。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在當時共產黨被蘇區(qū)外的國民黨圍剿壓迫,蘇區(qū)的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學校里的課本用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槍械更是從乾縣府和的,但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愛戴紅軍,我想這是因為紅軍不欺壓百姓。反之,還幫百姓從大地主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舊中國,土地就是勞動人民的命。紅軍可謂是人民的軍隊。試問,這樣一支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軍隊,會有誰不去愛戴呢?
著這份對黨忠實而又赤誠的初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想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為對共產黨忠心不移的信仰,堅信只有跟黨走才能解放全中國,年輕的戰(zhàn)士們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堵敵人的槍林彈雨;因為對共產黨忠心不移的信仰,堅信只有跟黨走才能不再受壓迫,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年輕的戰(zhàn)士們才會甘愿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一代代中國人的幸福生活;這就是老一輩共產黨員們的初心。他們憑借著這份對黨忠實而又赤誠的初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篇三:《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紅星照耀中國。
看到題目你是否會想起了紅軍,共產黨是否腦海里浮現(xiàn)出好幾個關于紅軍的故事?比如飛奪瀘定橋,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等!}記
紅軍的那種精神寓意著不怕困難,勇敢向前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先烈們,我認為長征精神是偉大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長征精神在現(xiàn)代也有,他就在我們身邊,你想想你一定知道半途而廢這個成語吧,長征精神就是為了讓我們預防半途而廢,不要半途而廢。要一做做到底做好才行,當時國民黨打共產黨也不是被他們的小米加步槍打敗了,一想起革命道路上犧牲的那些偉人,我就知道國民黨為什么輸了,因為他們輸在了沒有不怕犧牲不畏生死的精神和品質,再想一想當初國民黨有那么多兵,而共產黨的兵和人十分的少,但最后共產黨還是取得了勝利,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民心,國民黨肆意讓官兵搶奪人民的財產,導致國民黨失去了民心。
有一本書叫紅星照耀中國,它的作者是艾德加斯諾美國著名記者通訊員,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他只身前往陜北蘇區(qū),通過實地考察,以及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同志這的方法,首次向世界講述了中國紅軍和蘇區(qū)的真實情況,由此創(chuàng)作了紀實文學經典《紅星照耀中國》成為了世界,是世界報道中國紅軍的第1人1949年后斯諾的曾三次來訪華訪問,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
《紅星照耀中國》是西方是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第1步,采訪記錄是新聞史和報告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我書中不僅記載了大量有關中國紅軍和蘇七蘇區(qū)以及毛澤東等革命同志這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深入分析了紅色中國產生發(fā)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出了客觀評價,由于其對歷史的權威記錄以及對歷史趨勢的準確預見,他成為風靡全球的經典名著,被譯成近20多種文字。
篇四:《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1936年6月,一個大鼻子的美國人跟著一個牽著騾子的腳夫繞過了一個黃土岡。他不時左右張望周遭的漫山黃土和山坡上零星的酸棗樹,興奮的像個孩子。
他就是我在電影《紅星照耀中國》中見到的“施樂”先生,埃德加·斯諾。他是第一個在內戰(zhàn)時期深入蘇區(qū)報道“一個紅色的中國”的人,第一個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有魅力,有希望,有前途的中國。
他在蘇區(qū)待了四個月之久,得到了大批可靠的第一手的材料。他采訪過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朱德,徐海東和其他的革命領袖。他們或秉燭夜談,或在黃土坡上閑話,或在司令部里交談。斯諾是興奮的。這些他只在懸賞令上見過幾次的“匪”正坐在他的對面!用這些材料,他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這部著作。
我早已讀過原著,并且用書中的文字想象過當時的情景。雖然早已知曉情節(jié),但這部電影依舊給了我很大的新奇感,包括嶄新的未來和不堪回首的過去。
影片的開頭,斯諾就目睹了日軍侵略上海的暴行。“上海今晚被血染紅”。他也親眼看見了餓暈在地上的窮人,餓死在路邊的農民,整個村莊中充斥著失去親人的哭叫聲和逐臭之蠅的“嗡嗡”聲……
我沒有看到一個有東方魅力的中國!斯諾面對沉迷在花天酒地中的國民黨導游前,憤怒地摔門而去。
他去了哪兒?他去了蘇區(qū)。
一個外國人,冒著生命危險,只為了一睹“紅色中國”——“它”是怎樣的?“他們”又是怎樣的?在一個不眠之夜,他和向導胡金魁談了很久。胡金魁告訴他:“每一個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可如果有一天,你……犧牲了,你會遺憾嗎?
“為了革命犧牲的話,我不遺憾,”胡毫不猶豫,“我很光榮!
他說出了所有共產黨員的心聲。
對一個人而言,精神上的財富遠大于物質上的財富。也許蘇區(qū)的物質條件遠不如國民黨,但蘇區(qū)的每一個紅軍戰(zhàn)士,他們都是精神上最為富足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至高信仰,并且愿意為之而不懈奮斗,甚至獻出年輕的生命。
他們遺憾嗎?不,他們問心無愧。他們能摸著良心說,他們?yōu)樽约核⑾碌睦硐胴暙I了一切。正如保爾一般:“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貢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一一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月金秋,正是豐收的季節(jié)。斯諾在陣陣金色麥浪中揮手告別了陌生又熟悉的蘇區(qū)。“這不像回家反而像……離家!彼怪Z在日記中寫道。
電影的末尾,毛主席與斯諾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彎腰向人民英雄致敬!叭嗣裼⑿塾来共恍唷卑藗金光閃閃的大字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偉人眼里,也悄然濕潤了。
紅星照耀中國,也會照耀世界。
篇五:《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任斯玙
紅色中國的經歷,由埃德加·斯諾為我揭開,這個美國記者,見證了許許多多。
斯諾,一個熱愛,向往中國的美國記者。1935年,斯諾來到中國做調查,紅軍友好地接待了他,他見到了周恩來,徐海東,彭德懷,以及早已被傳犧牲的毛澤東。他在這里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訪問,真正見識到了中國紅軍的勇敢,無畏與熱情。
共產黨的樂觀與堅持以及國民黨的兇狠都在其中表現(xiàn)了出來,從斯諾的眼神中,我看出了那份他對紅軍的敬佩與感激。我相信,紅星,一定會照耀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
篇六:《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今天觀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部電影,說實話,感悟還是很深的。
這部電影,極度反映了在被蔣介石和各軍閥的統(tǒng)治下,底層農民多么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當外國記者施樂先生來到中國,想來尋找東方之美,但還未發(fā)現(xiàn)東方之美,就已經看到了農民們殘不忍睹的景象:人們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也早已瘦成了皮包骨頭,可以看出,在帝國主義與軍閥的統(tǒng)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一些大富豪,大地主坐擁農民的土地,用農民工賺來的錢去花天酒地,這也是讓我們共同憤怒的一個景象。
當然,也不免會有人站出來反抗,毛澤東主席帶領著紅軍,一起來反抗帝國主義與軍閥統(tǒng)治。他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打敗盤庫在村莊附近的土匪。并且當人們團結在一起,一起游行示威,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我也感到很自豪與感動,我也終于知道為什么蔣介石要上二十五銀洋,不論是死活,都要抓回毛澤東的原因了。
等到電影的結尾時,年輕的毛澤東和施樂記者一同在天安門廣場仰望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場景,著實令人感動。望著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幾個大字,我感到無比自豪,雖然那個毛主席只是一個演員,但我相信,這也是毛主席對未來希望的景象,人民幸福,國家安康。
篇七:《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紅軍,多么親切的一個稱呼!他們造福人民,與老百姓打成一片,帽子上的紅星成為紅軍偉大的標志,讓我們記憶深刻,又有多少抗戰(zhàn)英雄出自這顆紅星呢!
下午的兩節(jié)語文課,謝老師讓我們觀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部電影,影片主要講了一位外國記者,先是看到國民黨的殘暴統(tǒng)治和腐敗無能,開始了解紅軍,想探索一下紅軍是怎樣的,并去到紅區(qū)生活和記錄了四個月,最后回到北平做了記者發(fā)布會的故事。電影中,外國記者在紅軍待的四個月中,漸漸喜歡上了紅軍,明白紅軍才是真正的革命軍,他們才是真正地為人民服務,抗日的堅固力量,當他在記者會上講話時,我的內心是自豪和激動的,因為他發(fā)揚了紅軍精神,并說道:“紅軍才是革命的主力量!痹谕鈬嗣媲傲粝铝艘粋好的印象,更是糾正外國人對紅軍的觀念。以前他們對紅軍的觀念就是“土匪”,還叫紅軍是“紅匪”,不過我相信通過這次的發(fā)布會,一定會改變對紅軍的概念的。
紅軍之所以可以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而且直到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依然存在,乃至于我們長大后也要入黨,就是他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為人民利益提供好處,時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還能為國家做出貢獻。我想,紅軍帽子上的紅星早已刻在我們人民的心中,早已成為我們心中的“紅星”!
篇八:《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紅星照耀中國》電影劇組創(chuàng)作靈感及素材就取自同名報告文學——美國記者斯諾根據自身經歷創(chuàng)作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影片主要講述的是1936年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冒險來到中國紅色革命區(qū)域的的親歷見聞,在采訪和見證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導人,以及紅軍戰(zhàn)士和蘇區(qū)百姓的風采之后,斯諾以飽含激情的生動文筆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該書出版后轟動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時艱苦抗戰(zhàn)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在新中國成立一周年這一歷史時刻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的播出,為廣大黨員尋找初心理清了思路、找準了方向。
通過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讓我們了解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的生平經歷,我仿佛親眼看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付出的艱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紅軍的生活,我還知道了“紅小鬼”,我又為那些經歷戰(zhàn)爭和被白軍剝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親身經歷”了那次的西安事變……《紅星照耀中國》真切地讓我們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進行革命的偉大光輝歷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英雄壯舉。讓我想到革命先輩們是那么的偉大,那么的厲害。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紅軍飛奪滬定橋。當讀到二十幾歲的戰(zhàn)士作為先頭部隊沖到最前面,他們被敵軍的機關槍掃射不幸中彈身亡,陸續(xù)從瀘定橋跌落時,后面的紅軍又分批向前沖,最后取得了勝利。連作者斯諾都覺得這些紅軍行為不可思議。我自己也被紅軍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我反問自己,如果能回到到當年飛奪瀘定橋戰(zhàn)爭場景,敢不敢像當時的紅軍一樣,舍生忘死?究竟是怎樣強大的心理支撐,能讓二十幾歲的紅軍戰(zhàn)士面對敵人迅猛的火力襲擊,也無所畏懼的向前沖?
我想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為對共產黨忠心不移的信仰,堅信只有跟黨走才能解放全中國,年輕的戰(zhàn)士們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堵敵人的槍林彈雨;因為對共產黨忠心不移的信仰,堅信只有跟黨走才能不再受壓迫,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年輕的戰(zhàn)士們才會甘愿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一代代中國人的幸福生活;這就是老一輩共產黨員們的初心。他們憑借著這份對黨忠實而又赤誠的初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可能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沒有了戰(zhàn)火紛飛的那些日子。但是我們偉大的祖國還要發(fā)展,那我們青少年能做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銘記歷史,對將來的祖國做出貢獻。時代在變,但對黨的初心不變、對黨的信仰不變。
所以,茫茫人海之中,不要問我是誰,我是我們。也許我們不是滿天星辰中最亮的一顆,但我們和許多我們一起,在努力燃燒自己,發(fā)出照亮人心的光芒。我們知道你正向我們走來,因為,你不是別人,你就是我們!最后《紅星照耀中國》這部電影非常值得看一看。
篇九:《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時光的年輪碾出轍印,順著深淺的痕跡,我跟隨斯諾的步伐,去尋覓那顆閃耀的紅星。
一幕景緩緩呈現(xiàn)眼前,只見得滿目瘡痍。身著破舊麻衣的人們蓬頭垢面,擠擠挨挨在殘垣斷壁間,凝潔的血痂布滿面龐,衣服被厚厚的灰塵籠罩。有人恐懼無措的目光中含著乞求與傷痛;有人對著一旁的尸體不住垂淚,低聲嗚咽。斯諾感到震驚,我亦是。這是戰(zhàn)爭真正的殘酷!
斯諾最初來到中國,為尋找東方的魅力,可他帶來的那張白紙并沒有記載想象中的絢麗美景,而是被鮮血染紅,被戰(zhàn)亂覆蓋,這令他的內心五味雜陳。我加快腳步緊跟著他,正式開啟前往蘇區(qū)的旅程。
一路輾轉顛簸,未曾停歇,斯諾太渴望見到毛主席,渴望見到“紅色中國”。
眼前已是遼闊的陜北黃土高原,黃沙漫地,溝壑縱橫,連綿不絕,滿目的恢宏壯觀。不知從何處傳來一句悠長婉轉的陜北民歌,響徹整片峽谷。紅星便在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
毛主席的身影在紅星下愈來愈清晰。他熱情歡迎斯諾,欣然接受斯諾的采訪;他被國民黨懸賞抓捕,卻毫不介意與農民在大街上并肩而行。愉快地談論些家常瑣事;他居住在簡陋的窯洞中,只有一件鋪蓋,幾件隨身衣物,卻從不覺艱苦。他是堅定地高呼“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的不屈偉人,也是談及逝去的戰(zhàn)士而眼角濕潤的感情深邃的平凡之人。
我在這次紅色之旅中,又重新認識了這位百年間被無數人敬仰的英雄。
一路上,我見到許多“紅小鬼”。他們昂揚向上,充滿活力,他們驕傲地大聲回答斯諾:“你不用為這件小事而感謝一個同志!”他們不畏艱險,英勇堅強,曾跟隨紅軍一起爬雪山,過草地,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積極樂觀、熱情開朗。在被斯諾問及路程是否艱苦時,毅然笑道:“不苦不苦,有同志們在一起,行軍是不苦的。我們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難或辛苦,我們只能想到我們面前的任務!”我所見到的,是朝陽般噴薄而出的希望!
緊接著,我跟隨斯諾到達戰(zhàn)場一線,目睹了戰(zhàn)場上的槍林彈雨。無數戰(zhàn)士在血泊中倒下,無數戰(zhàn)士身上密密麻麻的傷痕又添了一道又一道。那些犧牲,那些傷疤,堆砌起紅軍的信念,燃起他們心底的家國情,換來紅軍一次又一次勝利,也為當地的人民贏得一方安寧。
如魯迅所言“為中國革命而流血奮斗者,我都以為是同志,也以為是光榮的!蹦穷w閃耀的紅星,是紅軍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鮮血鑄成的。
跨越時光的列車即將到達終點,電影也接近尾聲,我的思緒回到今日的新時代。嫦娥五號“可上九天攬月”,奮斗號“可下五洋捉鱉”;“復興號”高鐵風馳電掣;C919客機翱翔東海之濱,“北斗衛(wèi)星”完成全球組網,“天問一號”開啟探測火星之旅……在紅星的照耀下,中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書寫下一個個傳奇。
電影的最后,軍帽上的紅星在光芒中閃爍,鏗鏘有力的話語直擊心扉——“紅星照耀中國,也必將照耀世界!”
是的,無論如何斗轉星移,無論多少鉛華洗盡,那顆閃耀的紅星將永遠在歷史洪流中熠熠生輝,照耀未來的征程。
篇十:《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THESTAROVERCHINA紅星照耀中國”只見一行英文和幾個大字出現(xiàn)在銀幕中,正片開始。
之后我們看到斯諾不安而又激動地坐著火車上,我們的心也隨之不安與激動起來,然后隨著這輛火車和斯諾深入蘇區(qū)。在去蘇區(qū)的路上斯諾遇到了許多阻礙,但他沖破重重困難,訪問陜甘寧蘇區(qū),成為第一個訪問紅色蘇維埃地區(qū)的西方記者,寫下大量通訊報道。
在影片中出現(xiàn)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機智冷靜的周恩來、蘇維埃掌權人物——毛澤東、紅色窯工——徐海東……雖然他們都是被國民黨通緝的人,但也像農民一樣生活著。
影片中周恩來的戲份不多,但也足以表現(xiàn)他的性格。一開始遇到斯諾時,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斯諾交談,這令斯諾和我們都十分驚嘆。隨后,又冷靜的為斯諾規(guī)劃好了九十二天的采訪行程。一開始斯諾覺得九十二天太長了,可周恩來卻說:“之后,你會覺得九十二天還少了呢!”不出所料,最后斯諾果然覺得這九十二天少了。
毛澤東,本片中戲份最多的人,蘇維埃核心人物。當時,斯諾遇到毛澤東時大吃一驚,因為一個被國民黨通緝金額最高的人正像一個普通百姓一樣,在大街上同鄉(xiāng)親聊天。到了晚上,毛澤東向斯諾說了自己的身世。聽完了毛澤東的事跡后,他的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在毛澤東和斯諾的交談中,斯諾曾纏著毛澤東,問他關于長征的事,可毛澤東覺得太長了,于是送了一首他自己寫的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雖然毛澤東自謙這是一首打油詩,但卻能從中看出紅軍的堅韌、吃苦耐勞。
紅色窯工徐海東,他也對斯諾說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自窯工家庭,在學堂時,經常被地主家的孩子欺負。之后,又在學生的宣傳影響下成為了共產黨員。其中,他還說,自己的遠親和近鄰都被國民黨殺害了,這也是為什么,他是共產階級領袖中“階級意識”最強的人。
……
這部影片讓觀眾在藝術審美中重溫了毛澤東、周恩來、徐海東等中國共產黨人那段光輝卓絕的革命歲月,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影片所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將鼓舞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愛黨愛人民,執(zhí)著奉獻,勇于進取,真正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弊咴谛碌拈L征路上,我們更要緊緊跟著黨走,賡續(xù)偉大的長征精神,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篇十一:《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高棟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令我記憶深刻: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監(jiān)獄中夏明翰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起義詩,讓我知道了紅軍戰(zhàn)士們從生命和鮮血中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yè)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后來人。
《紅星照耀中國》這一本書,讓我了解到了從前未知的紅色革命,這段歷史是刻印在我的心中的,已經無法磨滅,紅軍們通過昂揚斗志為我們得到的美好生活,我絕不能夠辜負。
篇十二:《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紅星照耀中國》,它文字中所蘊含的力量、作者本人的力量、所描述的對象的力量都是極強的。一名普通的美國記者,只身一人來到與他的祖國文化差異極大的一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正處于極危險、極動蕩的狀態(tài):饑荒、瘟疫、戰(zhàn)爭,聞所未聞的各種苦難在這片土地上肆虐,如病毒在摧毀一個人的身體。這樣的國家,外人避之不及,似乎只有惡人看中了這片土地,想將它剩余的價值榨干。但他真正的愛著這片土地,盡管它現(xiàn)在多災多難,但他不在乎。他愿意在這片土地上行走,了解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這是國際主義,最高的羅曼蒂克。
篇十三:《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今天下午的兩節(jié)作文課,老師安排我們觀看電影,電影改編自我們課本上的名著《紅星照耀中國》,這一下子激發(fā)了我們的興趣。
剛開始,我偷偷把語文作業(yè)藏在了課本底下,打算邊看邊寫作業(yè)。誰料,不經意地一抬頭,正好看到了張學良將軍在蔣介石面前據理力爭的鏡頭,少帥不同意“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極力堅持抗日,卻被訓斥。電影中,意氣風發(fā)的少帥,頑固自封的國民黨領袖,血雨腥風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忘記了寫作業(yè),而是隨著這個叫埃德加·斯諾的不怕死的美國記者,一起走進了落后的中國,走近黃土高原上的人民的救星——中國共產黨。這是一群有理想有信仰的人,為了中國的前途而甘愿流血犧牲;這是一群有堅定意志有熾熱情懷的人,為了民族的解放而團結一致,無所畏懼;這是一群有長遠目標且熱愛生活的人,為了信念而共同奔赴在奮斗的道路上。
篇十四:《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今天,我們在上課時觀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部電影。觀看完電影后,讓我思緒萬千,讓我不禁想要去買那本書看一看。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斯諾的美國記者,十分想要多多了解中國紅軍,他一路上都在尋找“中國未來的希望!蓖械牟恢褂凶o送的紅軍,還有和他一樣對中國十分友好的外國好友。這位好友是去紅軍中當軍醫(yī)的,漸漸的他們都了解到了中國紅軍真正的精神。他們被中國未來的新希望所深深吸引。
一個外國人尚且能夠為我們國家做出那么多,而我們是不是更要愛國呢?在片中比較諷刺的是,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處處圍剿共產黨,并認為要先打敗共產黨,才能夠全心全力去抵抗日寇。在他的腦海里似乎就沒有“一致對外”這個詞!
然而我們更要學習紅軍們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他們夜以繼日地努力訓練,所為的無非是打敗國民黨、打跑侵略者,拯救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建立新中國!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yè)、幸?鞓返纳!他們面對太陽暴曬,大雨傾注,但他們又何曾怕過一分?我們現(xiàn)在學習雖然壓力大,但是又怎么能和軍人們保家衛(wèi)國所付出的血汗相提并論呢?
《紅星照耀中國》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紅色的世界,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紅色革命。反省自身,我們應當彌足珍惜如今的生活,奮勇學習,守護紅軍戰(zhàn)士用血與淚鑄就的美好時代!去開創(chuàng)、去追逐、去放飛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篇十五:《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
王樊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無疑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績,這幾天,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本書,使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鄧發(fā)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國共內斗,共產處于下風之時,依然鋌而走險,深入敵內,不斷提供重要情報。可以說,共產黨的勝利,鄧發(fā)功不可沒。
在這本書中,作者埃德加·斯諾對于鄧發(fā)有一段描寫:“他的青銅色的臉上露出惡作劇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副墨鏡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偽裝,他并不是個坐辦公室的官僚,而是個戶外活動的人。”
在書中對鄧發(fā)并沒有太多的文字去描繪,只有寥寥數百字,但是我們卻可以讀出鄧發(fā)是一個幽默風趣,在敵人的陣營中,憑著冷靜睿智,與敵人周旋,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心態(tài),不畏任何危險的偉大共產黨員,一個置生死于度外的,為國家無私奉獻的人。
還有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他是一個生活簡樸的人。照理來說,作為共產黨的領導人、多個組織的委員,生活不說是大富大貴,那也應該是綽綽有余。但事實出乎意料,毛澤東和他的夫人就住在兩間四壁簡陋的窯洞里,空無所有,只掛了一張地圖。做了十年的紅軍領袖,沒收了那么多達官貴人、地主稅吏的財產,起碼會得到一些他們的錢財,但這兩間窯洞最值錢的物品是一頂蚊帳。
毛澤東對著哲學、知識有著極為認真的態(tài)度。為了讀一本書,推掉與他人的約會?釔圩x書的他,讀書時每月都會花一元的錢去讀報,所以他才能成為《湘江評論》的主筆,才能給后世留下《沁園春·雪》等作品。
毛澤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父親是個中農,后來變成“富”農時,就讓妻兒下地干活,所以毛澤東六歲就開始干農活。后來他從八歲開始在學堂讀書,一直讀到十三歲。剛識幾個字,父親就讓他記賬,過得比下人還慘。之后他和父親爭吵,離開了家,待在一個失業(yè)的法科學生家里,半年后湖南混亂,父親送他去湘潭一家米店當學徒,而他在那里重新開始讀書。他后來來到長沙,參加了正規(guī)軍,反抗清廷,又在湖南的師范學校里拿到了畢業(yè)文憑。最后回到家鄉(xiāng)開始搞革命,要去上海參加了共產黨創(chuàng)建一事成了建黨人之一。
讀完這本書后,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腦海里浮現(xiàn)出我們的革命烈士奮勇殺敵的情景,讓我們勿忘國恥,牢記使命,用知識和意志鑄造一個偉大的靈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