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
劉備,三國末年蜀國皇帝,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是每一個章節(jié)都出現的人物,那這個人,他的實力以及智商都怎么樣呢?
但是他再怎么厲害,依舊還是犯過很多錯誤,甚至最后被東吳一把火,把一連串的帳篷火火燒完。那劉備這個人有沒有什么我們值得學習的品質呢?
1。心地善良,為他人著想。
這個時候有人要反對了:“那對待呂布的時候,也并沒有手下留情,反而給曹操添油加醋,是曹操殺掉了呂布!币驗槟鞘翘乩,劉備可是見識過呂布的見利忘義和武藝高強,當初在虎牢關兄弟三人合力都沒有將其殺死,留下卻必為后患。
行走在亂世年代,用武力和金錢必定是放松不了對方的警惕的,例如劉璋這個人,龐統(tǒng)和孔明都建議劉備先攻打劉璋,而一向很聽軍事話語的劉備,既不能背上一個滅同姓人的罪名,而和義弟關羽一樣,劉備一向是以“義氣”出名的,這也是劉璋放下了戒備,為后來劉備奪取西蜀奠定了基礎。雖然從戰(zhàn)術上來講,劉備算是用了“輕敵之計”,但歸根結底來說,也是很為劉璋著想了。如果自己這樣背叛,就沒有情分了。
2。重情重義,待兄弟如家人。
這一點很多人已經發(fā)現了,從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到最后的“同生共死”,每一處都可以看出。但對于敵人,他的重情義,就淪為了殺死自己的工具。好比說孫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很明顯這就是想將劉備作為東吳的人質,而劉備卻認為這是好意,險些走上了不歸路。
那劉備最終還是沒能像司馬炎一樣統(tǒng)一三國,那劉備身上又有什么我們應該避免的缺點呢?
在書上看過一句話:“一個人的缺點,就是這個人的優(yōu)點。優(yōu)點太大,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成為送走那個人的絕路!
1。聽信讒言,太過仁慈。
董卓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如果當初他讓張飛一刀干掉董卓的性命,我相信也不會有呂布什么事情了。我認為這也是作者想教給我們的一個寫法:一波三折。就是讓你看這張飛準備殺掉董卓,然后再賣個關子:“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就特別能吊起讀者的胃口,而當你滿懷期待地翻開下一頁的時候,卻發(fā)現……好了,回到主題,那么劉備的缺點體現在哪里呢:比如說是魏延,雖然是在自己死后,甚至是諸葛亮死后造的反,但這樣不是會給自己的子孫后代—劉禪,帶來很大的麻煩嗎?
在書中的第五十三回中所說的話:“魏延腦后有反骨,今日不斬,此后必為大患!笨上溆X得孔明是在胡說八道,但你說魏延確實是立下了大功,功比過大,但是如果不是諸葛亮在臨死前給楊儀留下了計謀,魏延的武力在前面的章節(jié)已經證實了很多回,只有孔明壓陣,他才不敢輕舉妄動,劉備留下他而不聽孔明的言語,實在是大錯特錯!
2。性格樸實,不夠機智。
其實很多人讀完《三國演義》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在很多情況下,大都一命嗚呼了。舉幾個例子:
劉備去東吳毫無戒備,認為是成親。實際上,要不是諸葛亮提前給趙子龍出了幾條妙計,劉備不僅不會回來堅守城池,還極有可能將自己的性命搭在里頭。
劉備和劉表正在商議軍事,一不小心用言語得罪了蔡夫人,善良的劉備還認為蔡夫人請他吃飯是好意,別忘了,這個時候劉備的手下沒有一名軍師,好在中間出了奸細,劉備命懸一線之時,給他指出了一條明路。
其實換個角度來思考,在劉備的眼中,就沒有什么所謂的壞人,我要是劉備,也不會大動干戈,這樣相當于告訴劉表:“你聽好了,我就是來攻打你的!實際上根本就行不通;換成蔡夫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看到這么大張旗鼓的兵士,好,既然你要撕破臉是吧,那我也就不搞什么背后偷襲了,直接開打吧。這樣開始打,那可不是好玩的。劉備這個人,把別人想的太簡單了。
這就是我眼中的劉備,你們覺得呢?
篇二:劉備的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象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劉備字玄德,昔年起兵于涿縣,與關羽、張飛結為義兄弟,一同報漢,后建蜀漢,病故于永安宮,壽六十三歲。《三國演義》整本書都以“擁劉反曹”為主體,對劉備的描寫不算細致,但也不少,主要對劉備描寫出的形象有以下幾點:
一、重情義(優(yōu)點):劉備這個人看起來像個傻白甜似的,實際上也是個“有恩必報”的人。例如第十三回中,呂布被曹操破了定陶后來投奔劉備,前文中有寫到徐州得以幸存,是因為曹操攻徐州時,呂布去攻曹操兗州,曹操恐自己無家可歸,遂撤去了攻徐州的兵,反攻呂布去了。劉備感之前其救徐州之恩,又知呂布被攻是因為曹操奪回城后乘勝追擊又攻了定陶,所以請同居徐州,因張飛性急,請居小沛。
二、求賢若渴(優(yōu)點):在書中,劉備是因為幸有諸葛孔明而兵勝登帝,在孔明之前還有趙子龍、單福(徐庶)和“水鏡先生”司馬微。在書的第三十回前,劉備“大喜”、“歡喜無限”,待趙子龍如關羽、張飛一般,趙子龍感其厚待之恩,多次相報(如長坂坡救阿斗);在書的第三十五回里,劉備騎“的盧”躍江后神思恍惚,隨一童子遇見“水鏡先生”司馬微,聽其“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之言,感其神機妙算,邀水鏡為軍師,共圖漢室,水鏡以“山野閑散之人,不堪重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推辭;在書第三十六回里(三十五回末),單幅,也就是徐庶,聽水鏡先來訪,試探過劉備之后,劉備求其為軍師,其見劉備真的“仁德及人”,便同意了劉備之邀,最后只是因為曹操困其母而離開,離開前“走馬薦諸葛”;劉備先后聞徐庶、水鏡對諸葛亮的引薦之言,嘆孔明驚天地之才,多次前去臥龍岡請其出山,歷時三次終得孔明輔佐,期間關羽、張飛說孔明是一村夫,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劉備不見,劉備怒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書中有寫劉備“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說“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
三、對任何人都給予信任(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這個點頂多算是劉備的一個特點,為他帶來得是利還是害不定。帶來的是害的就比如說在第十三回,呂布兵敗于定陶,投劉備徐州來,糜蘭說“呂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則傷人矣”,劉備卻說“前者非布襲兗州,怎解此郡之禍。今彼窮而投有,豈有他心!”對呂布給予信任,誰知后來呂布趁只有張飛一人守徐州,待張飛酒醉奪了徐州;帶來的是利的且說第四十回,劉備敗兵于景山,糜氏兄弟、簡雍、趙云和二位夫人皆失散,糜芳負傷回來說“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劉備不信,說“子龍從我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叫張飛前去探看,告誡“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丑之事乎?”幸好趙云不負劉備信任,單槍匹馬找到二夫人,在長坂坡就回阿斗。
四、到了感情事上便“沒了腦子”(有些兒女情長,缺點):自古為君者,皆不可太過于兒女情長,而劉備就是在這事上栽了跟頭。關羽和張飛都是被東吳(孫權)殺了的,此時劉備已經進位皇帝了,諸葛丞相和趙云等人都勸劉備先以大局為重,先攻曹丕(曹操已死),再攻孫權,先公后私,劉先主不聽,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遂不吹眾臣之諫,下令起兵伐吳,御駕親征,最后戰(zhàn)敗,敗死。
篇三:劉備的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
五(2)班謝雨瑩
在讀《三國演義》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許多有意思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蜀國的王——劉備。
一、劉備的優(yōu)點
(一)重情重義
他自于關、張三結義,便忠心重情。他們誓要“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彪m然他們最后也沒能做到,但至少他們還記得誓言。劉備要是像呂布一樣,得了利就翻臉……那還有誰敢和他一起干事業(yè)?桃園三結義劉備終身不忘,他最后就是急于報仇而丟了性命。
(二)善良大度
劉備收關羽、張飛便不說,收人人都不要的呂布可真離譜。呂布那家伙翻臉不認人,丁原、董卓的義父可不都被他干掉了?劉備這都不嫌,還想把荊州送他。你說離譜不離譜?!也就是劉備收呂布,又不殺呂布,最后落得個丟荊州丟了好幾年。所以說,人的善良是要有度有對象的,不能同情心泛濫。
(三)待人真誠
不像某些詭謀之人,不說謀略如何,把手下人就坑死完了。要是那樣手下的人早就跑沒影了。我想,如果不是劉備待人真誠,諸葛亮不會一直輔助他。如果不是他帶兄弟真誠,關羽,張飛不會一直忠誠于他。但是,人心叵測這是七分能力,兩分人心,一分運氣啊!
(四)識人善用、能聽勸告
劉備為了招攬諸葛亮這樣的賢德之人可以三顧茅廬,一直都能委賢下士,活得賊棒都當上王了。還有一大批忠于他的下級,這都是他可以聽得進去有用的勸諫。所謂忠言逆耳這也能看出劉備的心胸開闊。但是,他后來自高自大不聽勸了,業(yè)績直線下降!
二、劉備的缺點
(一)情緒化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而劉備最大的缺點就是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不但影響對事物的正確判斷還影響自己的健康。你看。周瑜不就是被自己活活氣死的嗎?后來關羽、張飛之死更是讓劉備失去理智,連諸葛亮的話都不聽了,最后落得個大敗。這點,我做的也不好,要改!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理智的對事情做出判斷。
(二)過分善良,過分相信他人
用張飛的話說:“哥哥也忒善良了些”。他救呂布,呂布把荊州弄丟了;他讓張飛守城,張飛把城丟了,唉……這個社會太善良的人一般都沒有多好的下場。
這就是劉備,一個處在兩個極端的人。優(yōu)點,優(yōu)到他成王;缺點,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合上書,我們要學習人物的優(yōu)點,查看并改正自己的缺點,盡量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還有,我一定要改掉自己情緒化的壞毛病,不要再被壞情緒控制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