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上海
3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千里迢迢來到上海,與他們赴約。其中我最難忘的便是與巴老的約定。
期待嗎,自然是有的,可當我們真正與他相遇,被震撼的驚喜,迅速將我們包圍。巴金的六張書桌記錄著這位偉人的點點滴滴,墻上掛著照片,我們從那熟悉的眉眼依稀辨認出巴老先生伏案寫作的身影——巴老那時坐在輪椅上,行動寫作都不方便,于是便拆了縫紉機上的板子,用輪椅兩邊扶手做支撐,艱難伏下身子,帶著老花鏡讀書,寫字。一時無言,巴老的這份對文字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一時所有贊頌的文字都顯的那么貧乏。
默默地上樓,一抬頭,映入眼簾的便是三大柜書。其中有一柜堆滿了詞典——英文,俄文,法文……據(jù)向導介紹說這些工具書都是巴老寫作時需翻閱的——巴老慢慢踱著步子來到書柜前,打開后細細翻找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又踩著午后的陽光回到書桌,帶上老花鏡逐字逐句的查閱,融融的陽光灑在他花白的頭上,暖洋洋的。我不由得嘆道“此生若如巴老般,又有何求?”
當然了,巴老也很有生活情趣,走進他的院子便感到一陣清爽——一條鵝卵石的小路在草叢中延伸,然后沒入草中,遮遮掩掩但頗有隱蔽之美,左側是一片草地,包裹著一棵參天大樹——郁郁蔥蔥投下一片綠蔭,這棵古樹是巴老在住進此宅后親手種的,彼時它還是一株小樹苗,現(xiàn)在已枝繁葉茂;彼時,他還在此樹下構思,創(chuàng)作,現(xiàn)在斯人已去但他留給我們的并不止那些文字,我們向他致敬,將滿腔熱情化作紙上的墨字寄與他,傳達懷念之意,敬佩之情。
走出了巴金故居,我們又驅車去了魯迅紀念館,在魯迅的墓前,我們久久站立——雕塑上的面孔是那么熟悉,那神態(tài)我們早在課本或影片上見過并爛熟于心,連他的作品我們都可以脫口而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用筆墨來喚醒國人的第一人。我們凝望著他,久久不愿離去……
巴老對文學的熱愛,魯迅想報效國家的熱血無不令我們動容,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會將此發(fā)揚光大,這是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榮耀,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品質,我們應為此而驕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