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有不少老師姓胡,我有好幾個親人也姓胡!昂毙帐窃趺磥淼?歷史上姓胡的人有哪些,有哪些名人名事?現(xiàn)在的“胡”姓人數(shù)占多少,多不多?我?guī)е@一連串的問題,我對“胡”姓的歷史及現(xiàn)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圖書及報刊。
2、詢問親人及身邊的人。
3、用網(wǎng)絡(luò)搜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內(nèi)容:傳說,“胡”姓來源于職業(yè)。商初期,攝政的周公旦設(shè)置了一個官職,專門掌管君王貴翠竹、飲食以及大典中所用的牲畜。這個官職,在西周王室里被稱為簋史,在魯國和齊國被稱為胡史,自此,便有了“胡”姓。
歷史名人:三國時期的胡質(zhì)性情深沉,品質(zhì)甚好,得到百姓愛戴;唐代的胡曾愛好游歷,是個詩人,在當時赫赫有名。北宋學者胡瑗是一個理學先驅(qū),思想家和教育家,為國做過不少貢獻;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歷任縣令,是當時一代清官;近現(xiàn)代的胡錦濤是一位愛國愛民的主席……
現(xiàn)狀:據(jù)統(tǒng)計,胡姓人口占中國大陸地區(qū)總?cè)丝诘?。13%,2023年全國姓名報告表明,胡姓排15位,前面還有李、張、劉、陳、王等姓。
四、研究結(jié)論
1、傳說,“胡”姓來源于古時代的職業(yè)。在唐代時,有些人口改姓氏為“胡”姓,但不多,所以胡姓人口排行15名。
2、歷史上,“胡”姓名人輩出,有得百姓愛戴的胡質(zhì),詩人胡曾,理學先驅(qū)胡瑗,清官胡三省,主席胡錦濤……他們在各個領(lǐng)域上都閃耀著光芒。
3、2023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是“王”姓,“胡”姓排名15。
篇二: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關(guān)于饒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姓氏作為十分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既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guān)系的標志和符號,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問題的提出
這一單元在丁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領(lǐng)略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一個姓“饒”的小女孩。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饒”,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也感到了好奇:“饒”姓是怎么來的?“饒”姓主要分布在哪里?歷史上姓饒的名人有哪些?于是我借此機會,做一番調(diào)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一)饒氏起源
第一種說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fā)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jù)《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后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tǒng)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fā)祥于河北饒陽。
第二種說法:根據(jù)《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zhàn)國時期有齊大夫食采于饒邑,據(jù)說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xiàn)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說法:根據(jù)《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系主支姓氐歷經(jīng)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饒困,后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于平陽郡,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后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說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后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謚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后人23世“京”(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后代以祖上謚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zhàn)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后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后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濙雖是上占唐堯的嫡系后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堯濙也應(yīng)該避瑋,于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并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二)遷徙分布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Www.0279.NeT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fā)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歷史悠久,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歷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于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qū)山多田少,還遷往臺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
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三)饒姓名人
饒威漢代,山東人,官拜魯陰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饒景五代時期,山東淄水人,吳越錢鏐麾下大將,累有防御之功。
饒節(jié)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
饒魯宋代,江西馀干人,大學者,著名的“雙峰先生”
饒延年宋代,陸九淵弟子,以經(jīng)學著稱。
饒子儀宋代,從胡瑗受經(jīng),潛心經(jīng)學。
饒介元代,1341-1368江西省臨川(今撫州)人,書法家,著錄《石渠寶笈三編》
饒瑄明代,學者。
饒位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工部右侍郎。
饒伸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刑部侍郎,著《學海君道部》。
饒禮明代,江西省饒州南城人,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
饒欽明代,安徽省祁門人,剛介清謹、民俗為之丕變的好官。
饒之初明代,湖北省廣濟人,出知孟縣。
饒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出知賓州。
饒?zhí)烀衩鞔?502-?,湖北省崇陽人,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御史。
饒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綿州知州,書法家。
饒廷選清代,福建侯官人,官至貴州安義鎮(zhèn)總兵。
饒干清代,福建邵武人,出知長沙縣。
饒松清代,福建沙縣人,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饒漱石1903年9月生,1975年逝世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鐘嶺鄉(xiāng)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
饒宗頤1917年生,祖籍廣東潮州,享譽海內(nèi)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饒雪漫1972年-?,四川自貢,作家
饒?zhí)炝梁笔〕啾谑,?nèi)地男歌手
四、研究結(jié)論
1、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fā)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
2、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有收錄此姓。除北方外,饒氏亦見于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云貴以及臺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占饒姓人口總數(shù)44%,由2008年公安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3、我們這個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也出了很多能人和強人。作為一個在“百家姓”排名207位,全國只有七十幾萬人口的“小”姓,我絲毫沒有覺得它小,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豪。
篇三: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丁,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丁,“丁”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現(xiàn)在的“丁”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丁”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丁”姓來源:歷史上的西域(今疆大部分地區(qū))人名中,最后一個字是“丁”的人很多,進入中原文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靈山房集高土傳》:“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碌丁,又有從兄土雅漠丁,不知何義,后世逐以鶴年為丁姓。”
“丁”姓歷史名人:丁士美,準安府清河縣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狀元。曾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丁度,祥符人,北宋文學訓(xùn)詁學家,官至端的殿學士。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人,后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字。
“丁”姓現(xiàn)狀:目標,丁姓在我國姓氏人口牌型榜上名列第四十八位,屬于大姓之一,人口約五百七十八點四萬,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百分之三十六左右。
四、研究結(jié)論
1、定性是源遠流長的一個大家族古代很早就有了丁姓。其間,丁姓光祖發(fā)跡到衰敗前后共五百余年。
2、在歷史的長河中,丁姓有很多人才,如宋代大臣黼,中共黨員丁福順和丁文,詩畫家丁寶書,現(xiàn)作家丁玲……
3、“丁”姓是當代第四十八大姓,總?cè)丝诠参灏俣嗳f人。
篇四: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小區(qū)里除了我們家,沒有一家人姓雷。我們學校也沒有“雷”姓的老師,學生里面也少有姓“雷”的!袄住毙照娴暮苌賳幔俊袄住毙帐窃趺磥淼?歷史上有哪些姓“雷”的名人?現(xiàn)在雷姓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雷”這個姓進行了研究報告。
二、調(diào)查方法
1、通過網(wǎng)絡(luò)查詢
2、詢問身邊的人
3、查閱書籍
三、資料整理
1、“雷”姓的來源
源于姬姓,出自黃帝屬下大臣雷公。傳說,遠古時期有個人叫雷公,他精通醫(yī)術(shù),是一個名醫(yī),被任命為“巫”,掌管天下巫醫(yī)。在雷公的后裔子孫中,有的延續(xù)了他的姓氏,即稱雷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2、“雷”姓的歷史名人
《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作為虛擬角色最為著名,小說中他是文王姬昌第一百子,為武王伐紂立下赫赫戰(zhàn)功;雷義,最早出現(xiàn)于史書的雷姓名人,東漢人,與同郡人陳重情篤,被譽為交友的典范,人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還有近代的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他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
3、“雷”姓的現(xiàn)狀
據(jù)統(tǒng)計,當代雷姓人口已達到300余萬,為全國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0。24%。明朝至今600年中,雷姓人口由15萬增到300余萬,增長了20倍。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陜西三省,約占雷姓總?cè)丝?0%。
四、研究結(jié)論
1、“雷”姓來源于姬姓,出自黃帝屬下大臣雷公,他的后裔子孫中,有的延續(xù)了他的姓氏——即雷氏。
2、“雷”姓的名人有《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史書上首位雷姓名人雷義、當代人的好榜樣雷鋒。
3、當代雷姓人口已達到300余萬,為全國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0。24%。
篇五: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我們班有兩位姓易的同學(包括我自己)。以前我根本沒有想研究姓易的歷史,在昨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關(guān)于姓李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我非常感興趣,所以我按照那位作者的想法,對姓易的歷史名人和姓易的來歷,做了一次調(diào)查。
二、調(diào)查方法:1、上網(wǎng)查詢了解易姓的來源和易姓的歷史名人。
三、資料整理
易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后裔,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作者在陜西黃帝陵,見館藏百家源流紀念館中,所記如此,并有盾章作為紀念。
據(jù)史籍《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期,姜太公的后裔中有人被封于易州(今河北易縣),他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北易氏。
易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十五子畢公高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該支易氏源出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十五子畢公高,其后代畢萬在晉獻公屬下為大夫。在畢萬的后裔子孫中,有人食采于冀州東境的易水流域,其子孫遂以水名為姓氏,稱易氏,世代相傳至今。
人口分布
當代易姓的人口已達到170多萬,排在全國第一百零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4%。如今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重慶四省市,大約占易姓總?cè)丝诘?6%,其次分布于江西、廣西、貴州、河南,這五省大約又占15%。
歷史名人
易氏的早期情況,缺乏史料,直到三國時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記載:三國時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晉有舂陵令易雄,瀏陽人;前涼有將軍易挺;唐代有大理評事易重,并在當?shù)匕布。由此可知,易氏三國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肅、江西的一些地方。從宋代開始,見于史冊的易姓逐漸增多。北宋有畫家易元吉,長沙人;宋太宗時有大理丞易延慶;元代時有易炳文,襄陽人。可見易姓在宋元時期還分布于今山西、廣東、山東、湖北等地。明代有易節(jié),萬載人,永樂進士;學者易翼之,騰越人;易元貞,桂林人,官至崇陽令;易時中,晉江人。
四、結(jié)論
1、我國的易姓源遠流長,傳說起源有兩起:(1)出自姜姓,姜子牙之后。(2)出自姬姓,姬昌之子孫。
2、在歷史長河中易姓人才輩出如:易雄、易挺、易重、易節(jié)、易元吉、易延慶、易時中等,我們?yōu)橐仔兆嫦葎?chuàng)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當代易姓的人口已達到170多萬,排在全國第一百零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4%。
篇六: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蔡姓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有人說是叔度公開始的,有人說是從蔡仲公開始的,也有人說是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的,甚至有的人說周朝以前蔡地就應(yīng)該有少數(shù)人姓蔡。眾說紛紜,無所適從。
二、研究方法
1、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資料。
2、查閱書籍。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國為氏。武王滅商后,封其叔度于蔡,史稱蔡叔度。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后,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黃帝支裔姞姓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姞姓是黃帝的直系后裔,在堯舜夏時期,姞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shù)仁献宸植加谖己恿饔,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數(shù)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發(fā)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后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時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后來也全部改漢姓蔡。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逐漸同化為北方漢族的蔡姓,尤盛興于東北地區(qū)。貴州和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為南方漢族,主要發(fā)生于明清之際。
2、歷史上的“三蔡”
“蔡人的祖先重視防御,但還是無法抵擋南方日益強大的楚國。蓋志說,正是楚國的強大,才使古蔡國歷經(jīng)多次遷移,也就有了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上蔡,即蔡叔度建立的蔡國。后來,他的后代蔡靈侯被殺,蔡國在上蔡共歷經(jīng)18個王,持續(xù)了514年。
新蔡,楚國第一次滅掉蔡國后,楚國公子棄疾被封為蔡公。3年后棄疾叛亂,殺掉了楚王并自立為王。為了收買人心,他重新恢復(fù)了蔡國,將蔡國的后裔封為蔡平侯。但依舊霸占著上蔡不歸還。無奈,蔡平侯只好南遷,在今天的新蔡縣城西北建立都邑,稱為新蔡。
下蔡,蔡平侯建都新蔡后,蔡國仍不穩(wěn)定,在周邊國家的聯(lián)合攻打下再次遷都,這次遷入了楚國境內(nèi)。好景不長,東面的吳國兵臨城下,蔡國抵擋不住,被迫將官民和蔡侯的祖墳一起遷入?yún)菄闹輥?今安徽鳳臺縣一帶),后人稱之為“下蔡”。
3、姓氏圖騰
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長尾鳥為圖騰的氏族的族稱。因為這種鳥好殺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罷休,在甲骨文中作“殺”解,這種長尾鳥是山雉。這個字后來又衍化為“刈”。蔡圖騰由兩個鳥的圖形組成,右面的鳥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鳥代表炎帝的丹鳳,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quán)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周公封文王孫胡于蔡,稱蔡仲,子孫以國為姓。
4、歷史名為
蔡氏家族名人也不少,造紙的蔡倫,文學家蔡邕、女中豪杰蔡文姬、近代大學者蔡元培,各個都是實力派的大咖!這就是蔡姓。
四、現(xiàn)狀
截止2023年,按人口多計算,蔡姓位于中國姓氏排列第38位。
五、研究結(jié)論
1、蔡姓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第五子叔度。
2、蔡氏擁有自己的圖騰。
3、蔡系姞姓的支系是黃帝后裔,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
4、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quán)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
5、北宋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后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時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后來也全部改漢姓蔡。
6、蔡人有上蔡、新蔡和下蔡這“三蔡”的說法。
篇七: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1、劉氏姓氏的起源
2、劉氏姓氏在中國的歷史名人
3、劉氏姓氏的排名
二、研究方法
1、網(wǎng)上查閱
2、查閱資料與報刊
3、詢問他人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據(jù)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劉姓又是華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史傳說時期。據(jù)史書記載,最早的劉姓出自黃帝之裔、帝堯陶唐氏,他的后人受封于劉邑,建立劉國,其子孫后來以邑名為姓,遂成劉姓。
2、歷史名人
我國“劉”姓有漢武帝、西漢武帝劉徹。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劉秀。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劉備!爸窳制哔t”之一劉伶。六國時漢國建立者劉淵。南朝著名詞人劉寸。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干國元勛劉少奇。
3、姓氏排名
劉姓是中華民族著名的大姓之一。據(jù)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人員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提供的1982年全國人口0。05%隨機抽樣資料統(tǒng)計,劉姓為全國第四大姓,人口約占漢族人口的5。4%在6000萬人以上。
四、研究結(jié)論
1、我國“劉”姓源遠流長。
2、在歷史上“劉”姓人才輩出。三國劉備,詩人劉禹錫,開國元勛劉少奇……
3、“劉”姓是全國第四大姓。
篇八: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應(yīng)當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與歷史。那么,“李”姓的起源與現(xiàn)狀又是如何呢?
二、調(diào)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通過電子設(shè)備查閱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diào)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據(jù)2023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中國“李”姓人口高達1。3億,大約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
相傳,“李”姓起源于堯舜時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員。他的子孫就以官職為姓,將“理”相通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
從古至今,“李”姓英才輩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飛將軍李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詩仙”李白;唐朝著名樂師李龜年;明代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原名李堯棠的作家巴金……看來,“李”姓名人還真不少!
4、“李”姓地位
歷史上唐朝皇帝均為李氏族人,除去武則天,共20位皇帝。當時唐太宗李世民還對有功之人進行了封賞,其中就有這一項——賜姓。唐朝的這段歷史成為了李姓最輝煌的時刻。
四、研究結(jié)論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億人,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歷史名人,需要我們逐步的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
4、“李”姓皇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皇帝,這是“李”姓家族中一段輝煌的時刻。
篇九: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關(guān)于詹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我們學校好像沒幾個同學姓詹,“詹”姓是怎么來的呢?歷史上姓“詹”的名人有哪些呢?現(xiàn)在的“詹”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詹”的歷史和現(xiàn)狀作一次研究。
研究方法
一、查閱書籍和報刊。
二、詢問身邊的人。
三、其他方法。
一、詹姓的的來源
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時,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詳),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后世襲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后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dǎo)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發(fā)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二、詹字的歷史名人
詹何:戰(zhàn)國時楚國術(shù)士。善術(shù)數(shù),傳說坐于家中,能知門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
詹必勝:婺源(今屬江西)人,唐末將領(lǐng)。昭宗大順年間,王審知攻福州,年余不下。后審知擢必勝為先鋒兵馬使,強攻城之西南,必勝冒矢石先登。城破,必勝歿于陣。
詹雄:福州(今屬福建福州)人,唐末詩人。工詩,與陳黯等齊名。不第而終。
詹琲: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詹敦仁子,五代時隱士。有文才,能詩。隱于鳳山,號鳳山山人。清源軍節(jié)度使陳洪曾向朝廷舉薦他,他固辭不就。
詹淵:建寧崇安人,宋代官吏。進士出身,授臨江戶曹掾。決獄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審決,時有:“寧為戶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語。累遷監(jiān)車輅院。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北宋時名士。其博鑒經(jīng)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領(lǐng)鄉(xiāng)薦,繼應(yīng)賢良科。后隱居武夷,吟詠山水間,終日忘歸,人謂其有仙風道骨。
詹體仁:建寧浦城(今屬福建)人,宋代大臣、名士。少從朱熹學,后進士及第。初任太常少卿等職,后因參予策立寧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后又改任靜江知府,任內(nèi)減免賦稅,賑糧救災(zāi)。官終司農(nóng)卿。其博極群書,疏薦為當世名士。有《詹元善先生遺集》。
詹師文:建寧崇安人,南宋詞人。進士出身,任婺源尉時,捕盜有功,因調(diào)江西憲司檢法官,治獄無冤。后歸家,以詞賦名于時。有《幔亭遺稿》、《通典編要》。
詹鳳翔:江西樂安人,元末明初理學家、文學家。洪武初被薦于京,以病免,歸任本府儒學訓(xùn)導(dǎo)。自少至老書不釋手,有《大學中庸章句》、《家禮括要》、《律呂新書括要》、《理學類編》及《奎光堂文集》等。
詹泮:字少華,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詩人。正德十六年進士。章懋弟子,以講學為己任。官至禮科給事中。詩文別具一格,有《少華集》。
詹珪:江西波陽人,明代官吏。正德進士。嘉靖初為建寧縣知府,有惠政,民為其樹“遺愛碑”于名宦祠。官終貴州副使。
詹方桂:清安徽休寧人,字天木。工書畫,精醫(yī)理,通術(shù)數(shù),能預(yù)測天氣。順治二年,避居松羅山。有《四家小品》。
詹天寵:江西婺源人,清代易學家、書畫家。性聰慧,通曉陰陽、星緯、術(shù)數(shù)等書。工書、仿朱熹酷肖。善畫,尤善畫卉。
詹天佑:廣東南海(今屬廣州)人,近代鐵路工程學家。十二歲赴美留學。后入耶魯大學,學土木工程及鐵路?。一九零五年創(chuàng)建京張鐵路,全線通車后,舉世皆驚。他是我國自行設(shè)計修建鐵路之第一人,特授工科進士。有《鐵路名詞表》、《京綏鐵路工程紀略》等。
三、現(xiàn)狀
根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23年最新排名中詹姓排名152位
四、探究結(jié)論
歷史上,“詹”姓名人輩出。有戰(zhàn)國時期楚國術(shù)士詹何、唐末詩人詹雄、唐末將領(lǐng)詹必勝、宋代大臣詹體仁、元末明初理學家,文學家詹鳳翔、近代鐵路工程學家詹天佑。他們在各個領(lǐng)域都閃耀著光芒。
篇十: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前不久,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關(guān)于“李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通過學習課文,我了解到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對何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調(diào)查。
二、調(diào)查方法
1、上網(wǎng)瀏覽,了解何姓的來源和何姓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何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diào)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nèi)容
書籍、報刊
何姓的來源
何,作為姓,源出于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上網(wǎng)查閱
何姓人口數(shù)量
在當今,何姓在南方各省區(qū)中,一般均占各省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目前何姓人在全國的數(shù)量已過千萬之多,占全國大姓的第17位。
書籍、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何姓名人
何武,何進,何熙,何晏,何休,何攀,何充,何遜,何遠,何尚之,何佟之,何承天,何敬叔,何思澄,何應(yīng)欽,何香凝,何正文,何炅……
媽媽的講述
何姓的歷史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四、結(jié)論: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相傳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韓原(今山西省韓城市)侍奉晉國,此人世稱“韓武子”,但其并不姓韓,之所以稱之為韓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韓姓的得來是在韓武子后代三世的時候,韓武子的三世孫名韓厥。史記春秋后期,晉國公族中的韓氏逐漸成為晉國三大姓氏之一,到戰(zhàn)國時與魏、趙氏瓜分了晉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韓姓子孫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帶,當?shù)卣Z音韓與何相近,因音而訛為何,成為何姓。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2、少數(shù)民族中的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tǒng)稱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如南朝梁代和后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何細胡、何妥、何稠。北朝時,有少數(shù)民族人叫何猥薩的;五代時期的后漢乾(448)吐谷渾國有特使何戛刺來中原朝貢。
3、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安徽廬江黃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難,從江西遷到安徽,改方姓為何姓。鮮卑復(fù)姓賀拔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為單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入明朝。
篇十一:關(guān)于漢字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楷書是一種很常見的字體,我們的課本上,各類廣告上,就連我們作業(yè)本上都可以看到它們?瑫中畏椒秸,筆畫規(guī)矩平直,非常便于書寫和認讀,是現(xiàn)在最常用的字體,也是我們小學生規(guī)定的手寫字體。那么楷書是怎么來的?著名的書法家有誰?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楷書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wǎng)查找。
3、詢問他人。
三、資料整理
類別
內(nèi)容
楷書
歷史
由于戰(zhàn)爭,政權(quán)分離以及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楷書因為簡易方式形成于漢末、魏晉,全盛于隋唐。據(jù)史書記載,最早的楷書由王次仲所創(chuàng)造,經(jīng)過鐘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達到鼎盛。初唐四家促進了楷書的使用,使楷書成為了通用字。直到今天,楷書因為結(jié)構(gòu)方正容易書寫被我們大量使用。
著名
書法家
魏晉時期的鐘繇、王羲之為著名的楷書書法家。其中王羲之的《蘭亭序》最為經(jīng)典。
家到了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稱為“初唐四家”再到后來,以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quán)(柳體)、元朝趙孟睿ㄕ蘊澹┧娜聳櫸ㄎ,称为“楷书四大紦u貝磣饔校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