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一年級下冊(精選5篇)
小青蛙一年級下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低年級語文;語文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難以保持長久知識面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強的特點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可以化難為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表現(xiàn)方式多、容量大的特點可以擴寬學生知識視野從使語文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且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穩(wěn)定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學習興趣這會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文字、圖片、動畫、音像等集合在一起把枯燥單調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有聲能動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這些課件能夠很好地吸引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以不用嗓子的歌手的教學為例在引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聽聲音猜動物”活動第一步:用多媒體先后播放小蜜蜂、小青蛙、蟬和黃鶯的鳴叫聲第二步:猜聲音小蜜蜂、小青蛙和蟬的叫聲學生很熟悉很快就聽出來了并猜出是哪種動物發(fā)出的而聽到黃鶯的叫聲時他們愣住了這動聽的叫聲是哪種鳥的叫聲呢?雖然猜來猜去他們都猜錯了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課堂上第三步:用多媒體播放黃鶯飛翔的動態(tài)圖并為學生解疑:“剛才美妙的歌聲就是小黃鶯唱的想組建一支合唱隊你們愿意陪她一起去找金嗓子歌手嗎?”此時學生興趣盎然異口同聲地答道:“愿意!”由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后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很順利而教學小蜜蜂、小青蛙、蟬的發(fā)聲方法時用多媒體播放小蜜蜂振動翅膀、小青蛙聲囊收縮、蟬腹部振動的動態(tài)圖以此來讓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教室多媒體平臺播放海豚、蟈蟈和哈哈樹的發(fā)聲視頻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從開始到結束注意力被多媒體深深吸引住學習語文的興趣很濃很多學生課后都能主動探究其他動植物是如何發(fā)聲的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突出教材重點
化難為易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將課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有聲可動的畫面這對學生學習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十分有幫助以第二冊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認識蝌蚪和青蛙的樣子了解青蛙生長的過程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形態(tài)變化由于低年級學生見到蝌蚪的機會極少對青蛙了解不多教師光靠讀課文和講解很難讓學生掌握上述教學重點難點知識如果教師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第一步: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群小蝌蚪”的靜態(tài)圖指導學生觀察蝌蚪的形態(tài)再出示課文中描寫蝌蚪樣子的句子這樣圖文結合讓這些從沒見過蝌蚪的學生對蝌蚪有了具體的認識第二步:在多媒體課件上演示蝌蚪變青蛙的動態(tài)組圖先出示動態(tài)圖一指導觀察讓學生記住蝌蚪是“先長出了兩條后腿”的接著出示蝌蚪動態(tài)圖二指導學生觀察圖二的蝌蚪有什么變化除了腿有變化其他還有什么變化最后出示動態(tài)圖片三指導觀察圖比較蝌蚪和小青蛙的區(qū)別在出示每幅圖片時除了讓學生觀察青蛙的四肢變化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觀察青蛙顏色和花紋的變化在學完蝌蚪變青蛙的課文段落后再用多媒體幻燈片出示填空練習題檢查學生對青蛙生長過程的掌握第三步:出示“青蛙捉蟲”動態(tài)圖指導學生觀察圖后說說長大的青蛙的樣子在學生看圖回答后用幻燈片出示寫青蛙樣子的句子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這樣通過運用圖文結合的多媒體演示本課的重難點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了學生的面前學生對青蛙生長的過程和青蛙的樣子有了正確和全面的認識
小青蛙一年級下冊范文第2篇
在低年級自然教學中,教師若能抓住兒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兒歌幫助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且能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中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一、利用兒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兒歌淺濕易懂,生動有趣,為低年級兒童所喜聞樂見。利用兒歌幫助教學,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收到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九義教材第二冊《金魚》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金魚怎樣游水,然后請學生邊講述邊表演。在學生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一邊念自編兒歌:“小金魚,擺擺尾,搖搖鰭兒劃劃水”,一邊帶領全班小朋友演金魚游水。全班學生爭先恐后地參加表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氣氛。又如在教學《青蛙》一課時,我把兒歌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當認識完青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后,我試著讓學生根據(jù)青蛙的叫聲自己編兒歌,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編出了第一句兒歌:“小青蛙,呱呱呱!比缓笪矣幸庾R的問大家,青蛙吃什么?除了讓學生觀察圖外,我還讓學生編下一句來回答:“專吃害蟲保莊稼。”我接著對學生說,青蛙吃害蟲,保護莊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在教師指導下,他們編出第三句兒歌:“我們大家保護它。”
二、利用兒歌教學幫助兒童鞏固所學知識。
小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并掌握大量文化科學知識,離不開良好的記憶能力。可是,低年級兒童因受年齡及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上課時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所學知識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剛剛學過的知識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則要通過死記硬背才能掌握,針對這些情況,我利用他們喜歡的兒歌幫助他們記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例如,教授九義教材第二冊《各種各樣的花》時,教材要求學生描述花的形狀。為此,我先讓學生邊觀察邊說說牽牛花的形狀像什么,很多學生都說像喇叭。于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用一句兒歌概述為:“牽牛花,像喇叭。”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得出:“白菜花,十字叉;豌豆花,像蝴蝶;桃花就像五角星。”學生沒費多大勁兒就把這幾種花的形狀記住了。
又如九義教材第三冊《螞蟻》一課,要求學生認識螞蟻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進行描述。教學時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我根據(jù)螞蟻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編寫了兒歌:“小螞蟻,真可愛,身體分為頭胸腹,一對觸角頭上長,三對足兒在胸前。”教學時我邊教學生念兒歌,邊進行表演。學生因熟記了兒歌內容而較牢固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三、利用兒歌教學,指導兒童的實踐活動
自然課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準確地把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求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動手實踐的能力。不失時機地把兒歌引入到教學中,對學生的實踐活動,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如在教學九義教材第一冊《保護牙齒》一課時,針對小學生刷牙的方法大多不正確,容易損壞牙齒的情況,我編寫了一首問答式兒歌來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老師問一句,學生邊答邊根據(jù)兒歌內容做出相應的刷牙動作。
師:唰唰唰,上邊的牙齒怎么刷?
生:唰唰唰,上邊的牙齒向下刷。
師:唰唰唰,下邊的牙齒怎么刷?
生:唰唰唰,下邊的牙齒向上刷。
師:唰唰唰,牙齒的咬合面怎么刷?
生:唰唰唰,牙齒的咬合面來回刷。
從這一問答的兒歌聲中,兒童不僅學會了刷牙的正確方法,而且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又如,教學九義教材第一冊《保護眼睛》一課時,我仍運用兒歌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保護眼睛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
保護眼睛很重要,小朋友們要記牢,
看書寫字坐端正,字要勻稱又整齊。
走路坐車和躺著,千萬不要把書瞧。
眼保健操天天做,身體健康學習好。
四、利用兒歌提高教學總結效果
歸納總結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進行歸納小結,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利用兒歌進行歸納總結,形象生動,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教學九義教材第三冊《土電話》一課中,我先指導學生制作土電話,然后學習打電話的正確方法,最后用兒歌進行課堂總結:
說電話,做電話,
兩個紙筒一根線,
做成一個土電話。
土電話,真好耍,
手指觸線聽不清,
線繩彎了不傳話,
小青蛙一年級下冊范文第3篇
在學校示范觀摩課活動中,有位老師執(zhí)教《青蛙看!罚ㄌK教版二年級上冊),就把這樣的觀點植入學生心田,F(xiàn)呈現(xiàn)該老師教學青蛙登山看海過程的教學片斷:
師:一級一級有多少級?
生:“幾十級”;“幾百級”;“幾千級”;“不對,可能有幾萬級!”
師:這么高的山,像這樣一級一級跳下去會怎么樣?
生:很累!
師:跳啊跳啊,累了_______?渴了_______?跌倒了_______?磨出了泡 ?(引說)累嗎?痛嗎?苦嗎?小青蛙為什么這么辛苦?(回讀:青蛙長期生活在_______湖邊,很想看看大海。)
師:小朋友們看(教師在板畫的山頂貼上青蛙和小松鼠手牽手的圖),經(jīng)過努力,它們終于登上山頂了。想想,青蛙看到什么了?
生:“好大的海啊”;“哇!原來大海是藍色的”;“浪好大。
師:此時,青蛙怎么想,會說些什么呢?
生:“大海太美了!”;“哇,大海比湖大多了!”
出示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登攀!饼R讀。
從教學片段不難看出,該老師的教學意圖就是在學生心田植入努力的過程是苦的,是痛的,是要經(jīng)受煎熬的。
青蛙追求的過程是否真的如此痛苦呢?我們先來看看青蛙看海的歷程:它因為“長期生活在湖邊”,所以“很想看看大!?墒牵斑@么高的山”,自己“沒有一雙有力的翅膀,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令它無比失望。在小松鼠引領、鼓勵下,它一級一級跳,“不知不覺到達山頂看到了大!薄0闯@韥砜,青蛙――如此小的動物,去攀登很高的大山,努力的過程應該是非常艱辛、痛苦的?墒聦嵅⒎侨绱,文本這樣描述 “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jīng)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攀登的過程累、渴是必然的,可是,累了,青蛙有休息的場所,這場所不是沙漠、沼澤地,而是空氣清新、色彩艷麗的草叢,在如此柔軟、美麗、舒服的地方坐一坐、躺一躺,多么愜意!一路如畫的風景對于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來說是多么新鮮、迷人。目之所及,一切都那么美,心被美好浸潤著,對于旅途的“累”和“苦”可能根本就沒有感覺。讓青蛙著迷的還有隨處可見的清澈的像玉帶一樣靈動的山泉水,渴了,喝一口,絲絲甜味潤心田。頭頂一碧如洗的藍天,觸手可及的白云,連呼吸的空氣都跟以前不一樣。這一切的一切,讓它激動、興奮、著迷。跳著,賞著,歇著;看著,品著,樂著;享受著,幸福著,哪能覺得累呢!此種心境不正像我們不遠千里外出旅游嗎?捫心自問,當我們來到令人神往的風景勝地,有誰還會覺得旅途的過程是苦痛的,是經(jīng)受折磨的?青蛙努力過程中的心境不也正是如此嗎?
其實,追求的過程并不都是痛苦的。著名的特級教師管建剛在回顧自己漫長的在常人看來很枯燥的閱讀過程時這樣說“ 渴望是一種力量!為了實現(xiàn)自己多年夢寐以求的渴望,閱讀,閱讀,再閱讀!那過程不是枯燥的,不是痛苦的,而是美好的,美妙的,充滿了成長的歡愉!笨春U乔嗤芏嗄陦裘乱郧蟮目释,雖然這目標對于它來說有點可望而不可即,但有松鼠這位既像伙伴又似良師循循善誘的引領、鼓勵。帶著對目標的無限向往,青蛙攀爬著,欣賞著沿途風光,感受著不斷超越自我逐步成長的欣喜,累并快樂著,享受著,幸福著,不知不覺就會到達“山頂”。
小青蛙一年級下冊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5B-0061-01
巧設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骄揩@得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學生處在一個民主、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那么就能充分激活自己的智慧,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利用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shù)學問題,主動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shù)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設計問題情境的:“有一只饑餓的狗,突然看見前方有一塊骨頭。狗會怎么做,是直接沖過去,還是繞彎過去咬骨頭?”學生異口同聲地說:“直接沖過去咬骨頭!薄霸蚴鞘裁?”“速度最快!”我接著補充道:“兩點之間距離,線段最短,連狗都會了,你會了嗎?”學生聽了,哄堂大笑,接著熱烈地鼓起掌來。不到5分鐘的時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對學習數(shù)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二、利用親身體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探索、構建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和態(tài)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膯栴}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新知、嘗試成功。
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時,筆者先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實踐中總結出“內角和等于180度”的結論,接著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拼接圖形和實踐操作時的感性經(jīng)驗,證明定理,從而使學生享受到發(fā)現(xiàn)真理的快樂。
三、利用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對于學生來說,數(shù)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也是抽象的,導致上數(shù)學課時,有些學生精神不夠集中,這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x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shù)學。成功的游戲教學不僅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還能讓學生將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的遷移。
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把不同的單項式寫在卡片上,并把卡片分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學生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卡片,找到同類的單項式的同學即為找到了朋友。巧設這樣的情境問題能使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愉快地接受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對以后更加深入地學習知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利用童謠歌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童謠,富有動感,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深受兒童的喜愛。很多小學的教師可能會經(jīng)常利用誦讀兒歌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模仿能力。其實,初中數(shù)學教學也可以利用童謠設計問題情境,以歌促學,寓教于樂。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乘方》教學中,筆者用童謠《數(shù)青蛙》來展開教學:
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12條腿;
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
N2只青蛙,N2張嘴,2N2只眼睛,4N2條腿……
利用這首民謠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學習效果良好。
五、利用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用故事的趣味性來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進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學生在感覺有意思的同時領會研究數(shù)學的方法和思路。在講授新課時,給學生講授一些與本節(jié)內容有關的趣味事例,如名人佚事、歷史故事、數(shù)學趣事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精神抖擻,主動參與學習。巧設趣味故事是為了提出問題,最終還要讓學生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在用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點、課時要求來安排,對故事情節(jié)要進行精選和加工,故事語言要盡量精練、簡潔、明了、生動,突出體現(xiàn)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小青蛙一年級下冊范文第5篇
一、透視現(xiàn)實,窺視想象的種種誤區(qū)
1. 忽視學生基礎。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第六、七自然段,在朗讀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我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意在通過想象,進一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體會“時間永遠不會回來”。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時間是個很抽象的概念,生活中的體會、感受也是如此。讓學生把自己對時間的理解通過想象用文中的言語形式展示出來,難度無疑不小。用具象的事物表達抽象的事理,大人尚且不易,更何況是10歲不到的孩子呢?
2. 脫離學習方法。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在指導朗讀青蛙與小鳥的第三次對話時這樣設問:“青蛙的笑是什么樣的笑?小鳥的笑呢?它們的笑有什么不同的含義?”旨在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揣摩、想象人物的心理,進而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想象是需要方法的,要在正確理解文中的內容基礎之上,聯(lián)系自身學習、生活經(jīng)驗進行。上述設計,缺少讀中理解的介入,缺少知識經(jīng)驗的關聯(lián),拔高了想象說話的要求,學生即使有所想象,也是零碎的,而且難以用相對準確、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3. 忽略言語形式。教學部編本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在拓展運用環(huán)節(jié),一位教師這樣引導:“讀完了課文,請你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荷葉還會給誰帶來了快樂?”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荷葉給蝴蝶帶來了快樂,有的說圓圓的荷葉給蜜蜂帶來了歡樂,有的說荷葉給小鳥帶來了快樂……這樣的想象練習,學生只要從文中小動物聯(lián)想到其他小動物,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這種忽略了文本的言語形式,為想象而想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表面上進行了想象練習,其實沒有多少挑戰(zhàn),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不大。
4. 背離價值取向。語文學科在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之外,還肩負著思想啟蒙、人文熏陶的重任。教學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一位教師在品析“中華不振”相關語段時,引導學生想象洋人欺辱華人的情景。一位學生神氣十足:“哈哈,今天我又消滅了一個中國人。”說完,還傲慢地環(huán)視一下四周,完全一副假洋人的樣子。令人遺憾的是,教師并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引導。此類想象訓練也是屬于為想象而想象的行為,不僅不利于對文本內在情感的理解、感悟,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策略探尋,努力發(fā)揮想象的最大價值
1. 基于學生實際。只有經(jīng)歷了,感受了,w會了,學生的想象才有基礎,表達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逗蜁r間賽跑》一文,哪些才是想象的訓練點呢?筆者以為,“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部分雖也有訓練點,但于三年級學生而言,并不恰當!拔沂窃鯓雍蜁r間賽跑”這部分內容,作者先以一個孩子的角度,記敘了一次放學回家“我”與太陽賽跑的經(jīng)歷,接著又點面結合,敘述了“我”和時間賽跑的種種經(jīng)歷,讀來讓人歷歷在目!昂髞淼亩昀,我因此受益無窮。”文本留下了空白,可順著作者的行文思路,引導學生想象:二十年里,又發(fā)生了哪些“我”和時間賽跑的事呢?這樣的言語實踐,貼近學生生活,正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所必須堅持的視角。
2. 加強方法引導。學習是有方法的,想象也是如此。循法而上,想象才能事半功倍。引導想象,要基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是想象的基礎;要基于經(jīng)驗的聯(lián)結,這是想象的路徑。以《坐井觀天》理解青蛙與小鳥的笑為例,先引導學生讀好它們的對話,在讀順讀通的基礎上追問:“青蛙笑什么呢?小鳥呢?”以問題為導向,讀出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之后,教師導讀,“坐在井里的小青蛙,你為什么笑呀?”“小鳥,你又為什么笑?”學生帶著感受分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鳥”,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又進了一步。此時,聯(lián)結相關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說一說生活中類似的笑的例子,學生興趣盎然,侃侃而談。最后,回歸文本,回到它們的對話當中,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它們的笑是一種什么樣的笑?相同的“笑”,不同的含義、意味也就慢慢生發(fā),寓意也就漸漸浮現(xiàn)出來?傊瑢W生對文本理解越透徹,想象就越豐富;學生相關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結越通暢,想象就越活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