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學術道德論文(精選5篇)

學術道德論文范文第1篇

“見過評職稱抄論文的,沒見過抄得這樣明目張膽的!苯,中國青年報記者收到讀者許隆洋(化名)的來信稱,他經調查發(fā)現(xiàn),山東省棗莊電視臺副臺長兼廣告中心主任張靜參評副高級職稱的10篇論文,竟然都涉嫌抄襲,有的篇目甚至“通篇連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

(《中國青年報》 2月21日)

涉嫌抄襲論文的新聞很多,有碩士、博士畢業(yè)的高材生,有大學的教授,有公務人員,也有企業(yè)高管,各行各業(yè)都有被涉及到的“新聞主角”。

我不想再去從什么學術道德上來聲討張靜。因為張靜本身就是在電視臺拉了五六年的廣告,距離學術這么高雅、高深的東西估計還很遠。世界上像張靜這樣離學術很遠的人很多,三百六十五行,并不是要求每行都得是學問家。

學術道德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預防控制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23)02-0033-02

【Abstract】Academic morals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cademic morals anomi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time is elaborated.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reinforce and improve academic norms, i.e.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uthorities, holding extensive education of academic moral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academic morals.

【Key words】PreventionControlPostgraduateAcademic morals anomie

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問題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與焦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著力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部《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中再次強調了新時期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加強教育系統(tǒng)學風和學術道德的一系列舉措。今年3月,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對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懲治學術不端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是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處在學術研究的一線,其學術道德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學風建設、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科研水平。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預防和控制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內涵及表現(xiàn)

學術道德是指學術者在從事學術研究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道德失范是指學術者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目標而采取的有違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學術道德問題,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問題日益凸顯,是目前高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培養(yǎng)求真務實、用于創(chuàng)新、堅忍不拔、嚴謹自律的治學態(tài)度和學術精神,對于維護社會良好風尚,保持高校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促進學術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研究生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在日常學習、科研訓練中,主要表現(xiàn)為:①課程作業(yè)馬馬虎虎,下載或摘抄他人已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作為作業(yè)上交,甚至直接將現(xiàn)成的文章原封不動地照抄上交,蒙混過關;②實習實驗弄虛作假,拷貝他人實驗數(shù)據(jù),抄襲實驗報告,應付交差;③期末考試作弊,無視考場紀律,抄小抄、藏夾帶、傳答案;④撰寫論文投機取巧,找人課程論文(設計)、學位論文(設計),甚至“克隆”前幾屆畢業(yè)論文(設計)。

另一方面是在公開發(fā)表的學術成果中,主要表現(xiàn)為:①侵占他人勞動成果,或剽竊、抄襲,或在未參與實際工作的研究成果或論文中掛名,或引用但未說明有關文獻;②粗制濫造論文,或編造實驗數(shù)據(jù)和引用的資料,或偽造篡改研究成果,或重復研究和低水平研究;③一稿多投,一稿多用,將待或者已經發(fā)表的論文,改頭換面,繼續(xù)投稿;④其它一些學術失范行為,如偽造刊用通知、雇傭“”寫論文、等等。

二、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成因

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著深刻的主客觀原因。近年來,一些學者對研究生學術道德缺失問題進行了探討,如王正杰的《論新時期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江新華的《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表現(xiàn)、根源和對策》、賈萬剛的《審視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三大根源》、鐘芳芳的《基于道德認識談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王雯姝的《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xiàn)象分析及引導》等。這些學者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社會原因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與道德建設滯后之間的矛盾是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社會根源。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固有缺陷日漸顯現(xiàn),加之我國還尚未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致使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都產生出大量為追逐個體(小團體)利益最大化而拋誠棄信的不良現(xiàn)象。首先,政府權力疏于監(jiān)督,出于部門利益或地方長官意志,注水數(shù)字、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頻頻發(fā)生;極少數(shù)政府官員貪污受賄,,隨意瓜分公共利益,公共領域的極少數(shù)人的失信行為導致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為失信行為留下了空間。其次,商業(yè)上投機心理泛濫,一切向錢看,制假賣假、坑蒙拐騙、逃稅漏稅、錢權交易等屢禁不止,不良社會風氣蔓延。再次,近幾年,文化生活領域中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不斷增加,虛假報道、有償新聞、走后門、潛規(guī)則、暗箱操作等違背職業(yè)道德的行為時有發(fā)生,社會誠信體系松垮、人民誠信心理滑坡,失信、違信、疑“信”、甚至拒“信”。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者何以安心治學問道,學術界勢必難以保持一片凈土。

2.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教育原因

大學教育機構的自身局限性是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一是辦學體制與學術自由的矛盾。中國大學定位為行政事業(yè)單位,其發(fā)展受到行政干預較多,學術沒有充分的自由度,研究什么、寫什么文章,大多數(shù)聽命于行政命令。二是“官本位”思想對大學學術的侵蝕嚴重。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為了“發(fā)展”、“升級”,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獲取教學資源優(yōu)勢,不斷爭取重點學科、碩士生點和博士生點,紛紛制定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指標;為鼓勵廣大教師多發(fā)、快發(fā)論文專著,還制定了獎勵辦法,導致教師重量輕質,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文字垃圾堆出的虛假學術繁榮。三是高校學術工作者忽視自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淡化道德認識和情感。在既要應付官僚化的政治任務,還要適應商品社會意識影響的兩難處境之下,一些教授們對爭項目、爭課題、爭經費花盡心思,少數(shù)人甚至不擇手段,對項目的具體執(zhí)行、成果的質量卻關心少、投入少,出現(xiàn)了在實驗室時間少、吃飯局時間多、“甩手掌柜”的怪現(xiàn)象。在指導研究生方面重量輕質,一些導師來者不拒,有多少招多少,老師學生相互應付,你好我好大家好,對研究生的學術指導和品行引導方面難盡其責。研究生作為大學、研究機構的組成部分,耳濡目染,見怪不怪,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3.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自身原因

人生觀、價值取向錯位是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自身因素。一方面,受市場經濟影響,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的價值取向向個人傾斜、向金錢傾斜,致使個人價值取向發(fā)生錯位,導致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在大學生中有較大的市場。特別是一些在職攻讀學位的研究生,一定的社會工作經歷,價值觀和道德觀體系更加復雜,對待學術的功利性傾向明顯嚴重。另一方面,隨著生活、學習條件的日益改善,研究生嚴謹求實、好學深思、艱苦奮斗精神的淡化,反映到求學治學的過程中便表現(xiàn)為心浮氣躁、投機取巧、淺嘗輒止。此外,互聯(lián)網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更為便利的信息資源,也正在改變著青年群體的治學方式。這種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的特殊性,使抄襲、剽竊的行為性成本很低,從而助長了學術道德缺失者的不誠信行為。

三、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對策建議

學術道德建設是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指出,學風建設要堅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建立健全一整套加強學風建設的規(guī)章制度,使人們不愿、不能、也不敢違背基本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在不斷強調學術道德的基礎上,通過學術規(guī)范的制度建設,明確學術研究的基本規(guī)則和道德底線。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既要靠倡導教育,也要靠制約管理,要把學術道德納入到研究生的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全過程,努力使在校研究生成為良好學風的維護者、嚴謹治學的力行者、優(yōu)良學術道德的傳承者。

1.健全組織領導機構

高校學風建設組織機構是總體把握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機構。要將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納入學風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個體系,進行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組織實施。要在二級院系成立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工作小組,由主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副書記和科研、研究生副院長來具體負責研究生日常學習、學術過程中的相關教育、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知識產權管理中心等學術管理機構在端正學風、加強學術行為規(guī)范中的作用,完善工作機制,保證學術管理機構的權威性、公正性。

2.廣泛開展學術道德教育

要切實開展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進手冊、進課程、進文化、進制度工作,不斷牢固學術規(guī)范的思想防線。

一是學術道德教育進手冊。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著作權法》、《專利法》以及教育部關于學術行為要求和學校學術管理一系列辦法引入《新生手冊》,在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當中穿插滲透,使學生意識到學術誠信是作為一名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從進入校門第一天就要了解學術道德規(guī)范,認同學術道德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榮辱觀。

二是學術道德教育進課程。大力開展以學術誠信為核心的思想道德課程建設。積極開設有關論文寫作規(guī)范、學術政策、知識產權等相關課程,對研究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術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guī)普及,使研究生了解有關學術誠信的常識,明辨借鑒引用與抄襲剽竊的區(qū)別,掌握如何在撰寫論文過程中規(guī)避知識產權侵犯和學術失范。

三是學術道德教育進文化。開設介紹有關知識產權、學術政策和學術責任的專題網站,不斷更新社會對學術道德的反饋和要求。不定期邀請專家來校為研究生作有關學術行為規(guī)范的相關報告。積極開展學風建設活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求實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誠實守信的學風正氣。

四是學術道德規(guī)范進制度。規(guī)章制度是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外化。要加強學校學術道德規(guī)范制度建設,從實際出發(fā),對學風建設的各項管理制度查漏補缺。明確學校對學術管理的態(tài)度和具體辦法,建立并完善從學術教育、學術審查、學術評估、學術違規(guī)處理的長效機制。建立懲戒機制,加強對學術失范行為的警示作用。

3.完善學術道德監(jiān)督機制

一是建立學術誠信責任制。實行學生、導師、學院、學生管理部門四級體系的學術道德責任管理制。每一屆新生入校時,由學生、導師、學院與學生管理部門簽訂學術道德責任書,將學術誠信納入導師和學院的工作考核,直接掛鉤導師招生資格與學院辦學經費,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工作的聯(lián)動性。

二是嚴格人才培養(yǎng)考核制。研究生院、教務處、學生處等工作管理部門和教師應當加強對研究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嚴格各項學習紀律和制度,如監(jiān)考制度、作業(yè)制度、論文抽查制度,另外,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學術誠信檔案制度,用來規(guī)約和記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術誠信情況。對學位申請、評獎選優(yōu)、免試選拔、出國推薦等過程中的需要的學習成績、科研成果及進行嚴格審查和核實,特別是對畢業(yè)要求論文要通過專門軟件,與網上電子版的書籍、學術期刊、參考書進行比較,估算出論文中自創(chuàng)部分的所占比例,然后將鑒定結果連同論文一起提交學位委員會。

三是明確學術德育導師制。導師是學生學術行為的第一責任人。將學術道德要求作為研究生導師指導學生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導師在日常學習、科研過程中注重德育教育和學術規(guī)范的示范與引導。

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的長期的工作,除了需要社會有關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外,高校自身必須在構建學術道德工作體系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作為,不斷開創(chuàng)學風建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袁貴仁.加強學術規(guī)范與學風建設 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5(9)

2 李衛(wèi)紅.學講話推進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7(19)

3 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N].,2009.4.21

4 王正杰.論新時期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J].思想研究,2009(7)

5 鐘芳芳等.基于道德認識談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

6 賈萬剛.審視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三大根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7(4)

7 王雯姝等.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xiàn)象分析及引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3)

學術道德論文范文第3篇

一、堅持學風建設機構、學術規(guī)范制度、不端行為查處機制“三公開、三落實”

(一)設立學風建設的專門機構,加強學術行為監(jiān)管

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在學術評議、學術審議、學術決策咨詢和學風維護等方面作的這些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負責受理對學術道德問題的投訴,主持對學術道德問題的調查與仲裁,負責有關學術道德規(guī)范問題的裁定,并依據(jù)調查仲裁結論向學校提出處理意見。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對提高學術評審的公平性、公正性,促進學術決策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發(fā)揚良好學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制定完善學風建設相關文件,積極拓展學習宣傳渠道

抓好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關鍵是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監(jiān)督三個環(huán)節(jié)。教育是基礎,制度是關鍵,監(jiān)督是保障,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端行為查處機制的監(jiān)督作用不可或缺。

積極拓展學術規(guī)范和學風道德的學習宣傳活動的渠道。在校園網開辟學風建設專欄,并不斷豐富專欄內容,宣傳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發(fā)揮網絡陣地的正面引導作用,努力營造以遵守學術道德為榮、以違反學術道德為恥的良好氛圍。

(三)注重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堅決落實學術不端行為查處機制

學校通過嚴格不端行為查處機制,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校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從學術角度提出學風建設要求,受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組織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學術不端行為一經查實,學校果斷嚴肅懲處,絕不姑息遷就。通過嚴肅不端行為查處機制,起到了明顯的震懾預防作用,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治學氛圍。形成了科研誠信建設的合力,為滌蕩學術研究中的不良行為、保持良好的治學風氣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結合師德建設工作,加強教師的科研誠信教育

(一)把教師科研誠信教育作為教師學風建設專項教育和治理行動實施重點

學校利用各種機會,對教師進行科研誠信教育,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誠信的內容,建立科研誠信檔案。本著尊重人才成長和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原則,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學校把學術道德教育納入教師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的首要考核指標,強調學者的自律意識,在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等工作中體現(xiàn)重創(chuàng)新質量和貢獻的導向,全面考察師德、教風、創(chuàng)新和貢獻,堅決杜絕將學術成果、學術獎勵和物質報酬、職務晉升掛鉤的片面傾向。

(二)專業(yè)技術崗位(職務)高聘工作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根據(jù)教育部強化師德建設精神,在專業(yè)技術崗位(職務)高聘工作中,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申報人員聘用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基礎,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對于重大教學事故者予以取消高聘資格。結合師德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指導教師的師德教育,督促指導教師自覺維護學術尊嚴和學者聲譽,加強學術自律,恪守學術誠信和學術道德。

(三)對新上崗研究生導師進行宣講工作

召開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工作季談會,對研究生教師、導師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從導師層面上規(guī)范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學術風氣,也為導師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四)面向新教工集中進行宣講工作

培訓旨在讓新教工全面了解學校各方面規(guī)章制度,確立愛校敬崗的職業(yè)理念,盡快適應學校環(huán)境,進入工作角色。新教工崗位培訓突出各項管理制度,明確規(guī)章條款,著重強調保密制度、工作紀律、師德準則、教學行為規(guī)范,通過法規(guī)介紹和生動案例說明,靈活開展科學道德建設。

三、加強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將研究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學術誠信素質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

(一)集中開展宣講教育活動

每年新生入學之際,研究生院集中組織新生,召開新生學術道德、學術規(guī)范教育工作會,由研究生院領導及全體工作人員就不同的主題進行宣傳教育。主要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學籍、學位管理的文件制度、具體要求進行政策解讀。

2.針對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課程管理、學分要求、考試制度、科研要求、畢業(yè)資格審核以及學位論文的電子檢測、匿名評審、論文答辯等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問題做了細致講解。

3.要求研究生會后認真學習《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34號)等文件,在開展科研活動、撰寫論文時,保證嚴格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

(二)將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納入研究生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

1.加強課程建設與管理,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術道德與學風

研究生院實施重點課程建設,嚴格考勤制度。對學科基礎課程,采取固定座位與月考方式,實行嚴格管理,督促研究生端正學風。

各二級學科開設論文指導與寫作課程,將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納入日常培養(yǎng)計劃,以職業(yè)道德、學術道德、學術規(guī)范、學風建設作為課程主題,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邊界,引導研究生自覺遵守相關規(guī)定,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

2.制定修訂導師手冊,從導師做起言傳身教,指導研究生樹立起良好的學風和學術道德

全面修訂導師遴選辦法,強化導師負責制,細化明確了導師在研究生學業(yè)、教書育人、學術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職責。

3.堅持學位授予、評獎評優(yōu)一票否決制。

經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校學術道德規(guī)范委員會認定為學術不端行為者,取消其評獎評優(yōu)資格和學位申請資格,同時根據(jù)學生處分條例給予相應的處分。

(三)嚴控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確保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逐年提升

1.注重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嚴查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

高度重視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及時出臺及修訂相關文件和辦法。從制度上明確了各級單位的職責,并依此文件要求各學院嚴把關口。此舉有效督促了廣大研究生及研究生導師恪守學術道德,規(guī)范了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監(jiān)控手段和處理辦法。

2.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管理,認真細致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工作

論文匿名評審是學校對研究生教學培養(yǎng)以及導師指導水平考核內容之一。為使論文抽取具有較充分的代表性,對其評價所得到的信息可較全面反映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水平,要求全體博士生參加論文匿名評審,全日制碩士研究按比例且逐年提升抽取參加論文匿名評審,全體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參加論文匿名評審。同時,按照專家評審意見和匿名評審結果處理辦法,由導師、系部主任、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層層把關,落實學位論文修改情況,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

3.嚴格做好同等學力人員申請學位管理

根據(jù)《關于進一步加強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yè)學位和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管理工作的意見》(學位[2023]36號)文件安排,要求同等學力人員學位論文必須進行論文電子檢測,對全體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的學位論文進行了匿名評審。此舉嚴把同等學力人員培養(yǎng)質量關的要求,部分學位論文水平較低的學員放棄了本次學位申請,主動延期半年,用以提高論文質量。

(四)修訂制度、規(guī)范管理,積極拓展宣講渠道

1.修訂了與研究生培養(yǎng)與學位授予工作相關的文件,制定了研究生獎助體系管理辦法,并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學位授予、學術規(guī)范、學風建設的文件整理匯編,便于研究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交流。

學術道德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研究生;學術道德;博弈分析;局中人

近年來,研究生學術問題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并且日趨嚴重。研究生學術道德越軌行為對學術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阻礙了我國學術進步的步伐,給我國科技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了嚴重危害。本文利用博弈論對研究生、學校及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進行建模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概述

作為一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學術道德的定義為學術研究及相關活動過程中主體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學術道德的從本質上來講是指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主體――人的道德,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可以定義為研究生在進行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為了處理好各種關系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由于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主要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為目標,因此研究生在讀期間的成績主要以其所以及科研成果為評價標準。由于學業(yè)以及社會競爭的壓力,導致在研究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更容易出現(xiàn)學術道德不端的現(xiàn)象,也更容易出現(xiàn)忽略學術道德的情況。研究生學術問題之所以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因為部分研究生并沒有從思想上端正態(tài)度,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學術道德失范在道德和法律層面上的嚴重性。

二、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論概述

博弈即一些人、團隊或者機構組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受到一定規(guī)則的約束,同時或者先后,一次或者多次,從各自的行為或策略范圍內選擇相應方案,各自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本文以羅伯特?奧曼教授對博弈的定義為理論基礎,即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動決策。博弈論由美國數(shù)學家約翰?馮?諾伊曼于20世紀40年代建立,博弈論是以理性人假設為前提的?梢哉f,博弈論研究即針對博弈行為弈雙方是否存在最合理方案及如何找到這個合理方案的數(shù)學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任何一個博弈均至少由三個要素構成:局中人、策略及局中人可能得到的贏利。

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并不是由單一的局中人造成的,而是涉及紛繁復雜的局中人,因為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主體為研究生本身、學校、用人單位、學術期刊等。在研究生和學校、用人單位及學術期刊之間的博弈中,各類局中人的得失分別表現(xiàn)如下:研究生是否能夠順利獲得學位畢業(yè),學校是否能夠維持教學水平,用人單位是否能夠招聘到理想人才,學術期刊是否能夠收錄高質量的學術期刊。由于博弈中的各類局中人均需針對自身利益進行博弈,因此在策略制定過程中,不道德現(xiàn)象難免發(fā)生。

(二)研究生與學校間的博弈

目前,學界主要以高校的科研水平作為學校排名的重要評價指標,而研究生的發(fā)文量、發(fā)文質量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蒲兴郊白陨砜蒲兴降脑u價。因此,學;谧陨砗脱芯可目紤],都要求研究生。學校必須找出一個在保證量的前提下,仍能保證研究生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方案。針對該問題建模如下。

1. 模型假設

以研究生及學校性質和關系為基礎,在不影響研究結論的條件下,可以先做如下基本假設。

假設1:這個博弈過程只包括兩個局中人,即研究生和學校。研究生只有兩種策略,要么誠信(遵守學術道德),要么不誠信(學術道德失范)。學校針對研究生的行為也有兩種策略,要么檢測(對研究生學術道德進行嚴格規(guī)范),要么不檢測(放任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

假設2:整個博弈過程是以完全理性經濟人為假設的,所有的博弈局中人為設定為完全理性經濟人,同時其他局中人的策略被看作是給定的,研究生及學校的決策并不影響博弈中的其他局中人,研究生和學校在做決策時完全根據(jù)各自的情況來決定。每次博弈都是獨立的。

假設3:研究生所付出成本與學校的名聲學術收益一致(且與研究生所得學術收益也一致,建模時不考慮)。

假設4:存在學校處分,如學校制定相關規(guī)則對學術道德不規(guī)范者進行懲罰,研究生如果學術不端,它將得到一定懲罰。

假設5:研究生、學校雙方在做出決策之前對彼此的行為互不知曉,即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同時進行的。

2.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根據(jù)前文提到的模型假設及現(xiàn)實情況,可以將研究生、學校博弈看作是一次完全信息下的混合策略博弈,這個博弈中存在一個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現(xiàn)在,假設研究生按照一定的概率,隨機從兩種純策略選擇一種作為他的實際行動,學校同樣按照一定的概率隨機選擇自己的純策略是檢測或不檢測。假設a表示研究生給學校帶來的收益,c表示學校對研究生進行檢測的成本,F(xiàn)表示學校檢測出研究生學術道德不規(guī)范時研究生所承擔的后果(且與“學校對研究生學術不斷進行處分后,研究生改過給學校所帶來的收益”一致)。p為學校選擇進行檢測的概率,(1-p)為學校不進行檢測的概率。q為研究生選擇不誠信策略的概率,(1-q)為研究生選擇誠信的概率。雙方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陣見表1。

雙方的混合策略分別為

學校:σ1=(A,B;p,1-p)

研究生:σ2=(C,D;q,1-q)

已知研究生不誠信的概率為q,則學校如果進行檢測,學校的收益E1=(a-c+F)*q + (a-c)*(1-q),學校如果不進行檢測,學校收益 E2= a(1-q)。

已知學校檢測概率為p,則研究生如果誠信,則研究生的收益E3=-a,研究生如果不誠信,則研究生的收益E4=(-a-F)*p。

由上可得,研究生的總收益函數(shù)為U1(p,q)=q*(a+F)*[a/(a+F)-p]-a。

學?偸找鏋閁2(p,q)=p*(a+F)*[q-c/(a+F)]+(1-q)*a

研究生的目標是U1越大越好,因為學校的混合策略已經設定為(p,1-p),所以研究生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是

q=R1(p)

=1 當0

同理,學校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是

q=R2(q)

=1 當c/(a+F)

現(xiàn)在可以做出研究生與學校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圖,如圖1所示。在以q為縱軸、p為橫軸的直角坐標系中,把研究生和學校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都畫出來,兩個反應函數(shù)重合的地方就是這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由此,得出了研究生與學校混合策略博弈的納什均衡點NE,它是p=a/(a+F),q=c/(a+F),即納什均衡是學校以p=a/(a+F)的概率選擇檢測,研究生以q=c/(a+F)的概率選擇不誠信。

可以看到,局中人的策略都是對方相關函數(shù),F(xiàn)越大,即當研究生選擇不誠信時,學校對它的懲罰越大。研究生了解到這個信息,就可以認為研究生要選擇不誠信的幾率就會變小,從而學術道德問題現(xiàn)象就會有所改善。另外,降低學校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的成本c也可以降低研究生不誠信行為的概率,從而更好地凈化學術環(huán)境。

(三)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間的博弈

對于現(xiàn)今的用人單位而言,由于人才的良莠不齊,用人單位把人才的教育水平作為一個信號,用來幫助他們挑選更有才能、更有追求和更能干的職員,并且認為具有一定學術科研能力的研究生能夠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研究生為了符合用人單位這一要求,紛紛走入捷徑,促使了學術道德問題的不斷嚴重化。用人單位與研究生之間也存在著以下博弈:如果研究生的學術成果是通過學術不端等行為實現(xiàn)的,則意味著他們的實際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在工作中也會導致不能合理完成工作的道德風險。在這一方面,用人單位與學校的立場一致,即應當盡量避免學術道德問題的發(fā)生。由上述分析可知,用人單位與研究生之間的博弈與學校與研究生之間的博弈類似。

(四)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

在整個博弈中,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也存在著相應的博弈?傮w來講,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利益趨于一致。學?是髮⒀芯可囵B(yǎng)成能為社會服務的高水準人才,而用人單位則渴求能招聘到擁有真才實學、名副其實的研究生。因此,學校與用人單位需加強彼此的交流與合作,在研究生道德問題的控制方面做出努力,從而使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并且凈化研究生學術風氣。

三、學術道德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提高研究生學術道德修養(yǎng)

研究生們應當自覺提高自身的學術道德修養(yǎng), 充分認識到尊重科學事實的重要性,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科研能力,才能在個人所處的科研領域有所作為,學有所用。另外,研究生們也應該提升個人學術研究的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質疑性,堅持學術自由、學術獨立、學術平等、學術民主,強調求真致用、學術積累、學術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個人的不斷進步。

(二)加強學校監(jiān)管力度,保證信息公開、對稱

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大學校對研究生學術不端的懲罰力度及降低學校進行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術道德不端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研究生逐步自覺形成自我創(chuàng)新科研的意識。另外,學校應保證研究生每次的公開性,并且經過學校審核才能進行投稿。同時,學校針對研究生學術科研的評價不能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論文數(shù)量上,也應該注重論文的質量。

(三)用人單位加強招聘審核

用人單位應該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今學術界的風氣,加強自身對應聘者學術成果的了解及篩選,以免在招聘過程中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及道德風險。用人單位也可以加大對不誠信應聘者的處罰程度,如簽訂誠信協(xié)議,一旦發(fā)現(xiàn)應聘者情況不屬實,則可以索取一定的賠償。此外,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不應該僅僅以文憑、證書、論文等為指標,應當考慮研究生的個人綜合能力。

(四)學校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

由上述博弈分析可知,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著利益一致性,因此兩者需要不斷加強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大對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的監(jiān)控力度,從而減少不道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研究生能夠更好地獲得就業(yè)信息,減緩了其就業(yè)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研究生的科研壓力。

四、結語

通過利用博弈論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研究可知,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將其納入研究生教育的必修環(huán)節(jié)。這不僅對提高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素質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對培養(yǎng)我國高質量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除了上述策略,整頓學術出版界風氣、建立學術監(jiān)督機構及大力弘揚創(chuàng)新文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理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行為。本文利用博弈論知識,以一個新的視角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進行了研究,模型尚存在不完善之處,筆者將在日后不斷修正。

參考文獻:

[1]劉健,楊惠敬,高艷,于靜.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思考[J].學理論,2023(03).

[2]費小燕.基于博弈論的網絡團購研究[J].當代經濟,2023(07).

[3]馬曉輝,黃富峰.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的若干問題[J].教育評論,2023(02).

[4]楊公安.從博弈論角度看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03).

[5]湯清,付陽.C2C電子商務中的博弈論分析[J].特區(qū)經濟,2006(06).

學術道德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科技;倫理

1科技與倫理的關系

科學通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倫理并不具有像科學那樣的客觀性、共同性。從科學的評價標準來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對地心說的革命,是科學的巨大進步;但從中世紀歐洲的倫理觀念來看,卻違背了《圣經》的教義,不適當?shù)膫惱順藴首璧K了科學的進步。倫理的這種保守性、穩(wěn)定性、滯后性與科學的進取性、快速發(fā)展性形成鮮明的對照。科學促進倫理的變革,使倫理更好地適應科學和時代的需要;倫理引導科學的進步,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茖W界也有人擔心倫理的規(guī)范和引導會不會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但實踐充分表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適當?shù)膫惱硪?guī)范非但沒有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反而促進了科學順利健康的發(fā)展。

2關于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關系的理論研究

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看法,總結為以下四種觀點:

(1)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等同論。這種觀點認為,知識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識,科學發(fā)現(xiàn)和技術發(fā)明本身就是道德行為,反之,愚昧無知或盲目迷信是與道德無緣的。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知識與德行統(tǒng)一起來的人。他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為一種善,屬于知識的范疇。知識使人變得明智、就會有美德,相反愚昧無知是導致惡行的根源。

(2)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相斥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發(fā)展不僅不能帶來道德進步,反而導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認為,“智慧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只有“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著名的《科學和藝術的發(fā)展是敗壞了風俗還是凈化了風俗》一文中,悲觀地預言:“科學與藝術日益進步,可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壞了”,“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別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道德墮落的現(xiàn)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學者認為“道德崩潰”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他們甚至主張停止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拯救道德危機,陷入了道德決定論的誤區(qū)。

(3)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無關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有各自的研究對象和社會作用,從來也不相遇,永遠也不會發(fā)生沖突”,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英國思想家休謨把知識和科學分為“事實的知識”、“價值的知識”和“物理科學”、“精神科學”,認為道德價值觀念來自趨樂避苦的情感,理性對道德價值無能為力。德國哲學家康德也認為,科學的王國與正義的王國是不交叉的,F(xiàn)代西方新實證主義倫理學派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卡爾納普等人也認為道德不存在對錯、真?zhèn)蔚膯栴},科學也沒有善惡之分。

(4)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善惡并進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既非等同,亦非排斥,更不是無關的,而是善惡并進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既能促進倫理道德進步,也能導致道德退步。我國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認為,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但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與道德思想?yún)s非完全直線發(fā)展,是苦樂并進、善惡兼行的。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夫婦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們既認定人類由新發(fā)現(xiàn)得到的利益將會比害處多,但又有些憂心忡忡。后來,愛因斯坦、維納等人也同樣表示了這種憂慮。這表現(xiàn)出科學家對科學技術社會后果的關注和他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當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分析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我們看到兩者之間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①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世界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而道德作為人們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是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反映。它們分屬于不同的認識領域,因而社會作用不同。科學用于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而道德用于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兩者又是密切聯(lián)系的,都是對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統(tǒng)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②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也是辯證統(tǒng)一的,從根本上來說,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對于倫理道德的發(fā)展也是同樣具有革命意義的推動力量,表現(xiàn)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決定了人類道德前進的基本趨勢,促進了新的道德規(guī)范的形成,深化了人們的道德認識、更新了人們的道德觀念等等。同時進步的社會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發(fā)揮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和和文化支撐作用。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

因為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關系不是單向的、直線式的,而是曲折的、復雜的。

3目前科學技術發(fā)展與倫理沖突表現(xiàn)

(1)當代科技發(fā)展引發(fā)的倫理沖突具有深層次的影響。例如克隆技術,克隆技術的誕生將使人類能夠操縱基因,打破種屬的界限,人類可以改變物種的基因構成和機能,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克隆人將干預人類自然發(fā)展,改變人類親緣關系,打破人類生育概念和傳統(tǒng)生育模式。這些沖突比曾經生命技術帶來的沖突更加嚴重和深刻。

(2)當代科技發(fā)展引發(fā)的倫理道德沖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例如,安樂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網絡技術帶來的網絡倫理問題,利用網絡的虛擬、無序、開放等特征導致的網絡犯罪,網絡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發(fā)的倫理問題等等。

(3)當代科技發(fā)展引發(fā)的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銳。例如,高科技應用導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問題,克隆技術引發(fā)的人類身份確定問題,核能的開發(fā)引發(fā)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問題,這都是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4協(xié)調發(fā)展科學技術與道德倫理

為緩解上述的科學技術與倫理沖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對策:

(1)強化社會倫理責任,克服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

強化社會倫理責任,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倫理責任,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多是受政府、企業(yè)集團和組織資助的,也就是說,科技工作者成為社會職業(yè)角色,科學已不再純粹是為了探索自然奧秘,它成了滿足社會經濟、政治等需要的一種工具,更直接地為科研活動的組織者和贊助者(政府和企業(yè))服務?萍脊ぷ髡咭环矫嬉园l(fā)現(xiàn)和發(fā)明造福人類,另一方面又無法擺脫政治和軍事控制。無論從研究手段還是從研究目的來看,科學家的行為時刻處在社會各階層的關注之下,受制于社會的普遍道德規(guī)范和標準。科技倫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道德行為和價值觀念的問題,而且事關整個社會的道德取向和價值規(guī)范,

事關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前途。這就要求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不僅要堅持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目茖W精神,客觀公正地提交科研成果,更應該對某項即將誕生的科研成果所帶來的社會后果進行充分評估,向公眾說明其科技成果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公眾應當享有廣泛的知情權。

雖然由于科技風險的不可避免性,科學家難于對其科研成果的負面效應有完全的預見性,但科學家應盡可能考慮到其成果的應用可能造成的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茖W家還必須堅持公眾利益優(yōu)先的原則,以人類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為科學研究的根本出發(fā)點,關心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2)更新觀念,包括科學發(fā)展觀,文化觀等。

傳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既割裂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同時又割裂了科技與社會、自然緊密的互動關系,其結果必然導致傳統(tǒng)科技發(fā)展觀的狹隘性,要么相對孤立地只是從科學系統(tǒng)內部“為科學而科學”要么只注重科技對經濟發(fā)展的動力作用而“為經濟而科技”,從而縱容了科技負效應的日益膨脹,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惡果。

為此,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跨越、競爭合作、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科技發(fā)展觀。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中軸,在此基礎上探索真理?茖W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活動,在其活動過程中正確處理理性與情感,功利與審美的關系。②對高科技的應用進行人本主義的規(guī)約。這樣既可以克服科技雙刃劍的特征,最大限度地遏制其負效應的作用,又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科技對人性的擠壓。

新文化觀就是把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相結合的大文化觀。也就是說要在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過程中注入人文關懷,即以人為本。在科技理論中,同樣蘊含著邏輯的、直覺的、價值的、審美的、道德的、信仰的因素,科技成果無法超越認識論和價值論的前提。為此,要探究有利于科技健康發(fā)展的社會總體精神,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新文化觀。這種新文化觀體現(xiàn)了科技中的人性、人道、人生等的人文指向和尺度蘊含,表達了人的情感世界,它為高科技的健康運行提供了指導。

(3)建立完善法律機制。

保持科技與道德協(xié)調發(fā)展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要進行兩項立法:①立法律之“法”,即行政立法;②立道德之“法”,即自我立法。法律是強制性的規(guī)范,約束人們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道德則是非強制性的規(guī)范,也是一種立法,以人類特有的內驅力的激勵,達到自我覺醒和自我約束。道德和法律,一是“自律”,二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法律側重在于懲惡,而道德側重于勸善,防患于未然。從事科技活動的專家,違規(guī)或失范的行為大多不屬于法律管轄的范圍,要靠本人的自省自律和公眾輿論的譴責去克服、防止和凈化。但我們看到,由于道德規(guī)范的非強制性,它只能解決人們在科技活動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的問題,當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時,其規(guī)范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了。如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技術必然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利,但是,也必然有人以基因技術為惡:如根據(jù)基因組工程學,達到治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此技術使人致病,更有甚者,有些國家正準備或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如果使用這種武器必然產生可怕的后果。像這類問題僅靠道德是解決不了的。道德的下限就是法律,當?shù)赖碌牧α坎蛔阋月杉夯蚵扇藭r,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威嚴,通過立法禁止。

總之,科技道德與科技法制都是規(guī)范和調節(jié)科技活動的手段和機制,法制是通過法律制度,以強制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道德則通過道德教育和輿論教育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人們的道德覺悟,使人們遵守合乎道德的準則。顯然,科技法制的強制性約束是不可缺少的,而道德的非強制性規(guī)范和教育作用,特別是它對科技工作者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產生潛移默化作用也不可替代。

參考文獻

[1]雷毅.科學也要關注倫理問題[N].科技日報,2000-12-15.

[2]詹頌生.科技時代的反思[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3]劉大椿.在真與惡之間—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與道德抉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