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創(chuàng)作的七言長篇歌行。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yùn)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yuǎn)、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diǎn)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yùn)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jìn)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shí)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jiān)谒刑S,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yuǎn)。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shí)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gè)“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同時(shí),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xì)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yuǎn)及*,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jìn)入了一個(gè)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在此處卻別開生面,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個(gè)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yuǎn)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yuǎn)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yuǎn)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gè)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jiān)聛砗嫱兴乃細(xì)w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yuǎn)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yuǎn)。“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jiān)轮,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閱讀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1)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春江花月夜賞析及詩意)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yùn)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yuǎn)、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jià)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yù)。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落月 一作:落花)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diǎn)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zé)o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yùn)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jìn)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shí)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jiān)谒刑S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yuǎn)。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滟(y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yáng)。

。╰īng):沙灘。

纖塵:微細(xì)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yàn)樵聢A時(shí)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yuǎn)。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臺:梳妝臺。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fù)西斜:此中“斜”應(yīng)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dāng)時(shí)的標(biāo)準(zhǔn)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yuǎn),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yuǎn)。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賞析】

?

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shí)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gè)“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diǎn)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shí),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xì)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yuǎn)及*,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jìn)入了一個(gè)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gè)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shí)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yuǎn)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yuǎn)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yuǎn)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gè)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cái)嚁_著她,此時(shí)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yuǎn)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yuǎn)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jiān)聛砗嫱兴乃細(xì)w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yuǎn)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yuǎn)。“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jiān)轮,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kuò)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遠(yuǎn)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diǎn)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shí)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yùn),雋永。詩的內(nèi)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yīng)地?fù)P抑回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聲真韻、仄聲紙韻、*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jié)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xì)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xì)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zhuǎn)換變化,*仄的交錯(cuò)運(yùn)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yīng),既回環(huán)反復(fù),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qiáng)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zhuǎn)諧美。

【創(chuàng)作背景】

?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后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渲杏兴鍩鄣膬善。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已不可考。

【作者】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yáng)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跡略見于《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shí)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2)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春江花月夜詩的譯文)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賞析】

此詩是唐詩中的名篇,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清末學(xué)者王闿運(yùn)稱其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對它的賞析向來不乏精彩之作。只是有感于前人有模糊不通之處,故作本篇以與大家共同探討。

先說此詩的結(jié)構(gòu)。

這首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轉(zhuǎn)韻。*據(jù)此將每四句分為一小節(jié),共分九節(jié)。認(rèn)為此九節(jié)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獨(dú)立,且每一節(jié)都構(gòu)成了一個(gè)特殊的場景。更有甚者認(rèn)為此詩由九首絕句連綴而成。實(shí)在令人啼笑皆非。

我們讀此詩,首先應(yīng)明確,詩的分節(jié)應(yīng)根據(jù)內(nèi)容而定。此詩每四句一轉(zhuǎn)韻固然沒錯(cuò),但不能就此認(rèn)為每四句便為一節(jié),并據(jù)此分為九節(jié)。因?yàn)樵娙瞬]有作任何劃分,每四句一轉(zhuǎn)韻只是詩人保持整首詩渾然一體的方式,具體分節(jié)還應(yīng)依據(jù)內(nèi)容而定。簡言之,將相關(guān)內(nèi)容分割開來或?qū)⒉幌喔蓛?nèi)容拼湊在一起,僅僅因?yàn)轫嵞_的同或不同——這不是機(jī)械主義的分析方法嗎?

事實(shí)上,這首詩就內(nèi)容上而言,應(yīng)*均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在上半部分里,頭十句為第一節(jié),后八句為第二節(jié);在下半部分里,頭八句為第一節(jié),后十句為第二節(jié)。而每一節(jié),又各分為兩層。

詩的上半部分描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感嘆了歲月易逝,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哀愁。那么,這種哀愁是單純的為自己嗎?顯然不是。詩人在下半部分假想了思婦與舟子這一對夫妻的離情,指出天下多少有情人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天各一方,從而使詩人的愁怨落在了實(shí)處,得到了深化。

詩題為《春江花月夜》,詩的內(nèi)容雖然緊扣春、江、花、月、夜這五個(gè)字眼,但主要還是圍繞著月來寫。在本詩中,月的意象經(jīng)過了幾次演變。從一開始的*易,到高寒,到孤絕,再到冷酷與險(xiǎn)惡,月的嬗變象征了一個(gè)統(tǒng)治者從進(jìn)取到墮落、一個(gè)王朝從興起到滅亡的變遷。所以從更深一層的角度來看,本詩亦深刻地表達(dá)了詩人對于封建王朝本質(zhì)的清醒認(rèn)識,對于底層百姓苦難的無比同情,以及對于有識之士壯志難酬的悵恨不*。而縱觀全唐及后世詩歌,像這樣一篇審視和剖析社會發(fā)展進(jìn)程的作品也是絕無僅有的,即便李白、杜甫亦不能為也。

詩人在寫此詩的過程中,采用了頂真的寫作手法。通過視角與思緒的變換,將語意持續(xù)推進(jìn),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花草掩映、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的意象世界,反映了詩人的思索與拷問、理想與哀愁。

空說無憑,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始對本詩內(nèi)容進(jìn)行逐字逐句的分析。

上半部分

第一節(jié):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1.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此四句是第一節(jié)中的第一層。寫的是遠(yuǎn)景。由”春江潮水”聯(lián)系到”海”,由”潮生”聯(lián)系到”明月生”,由”滟滟隨波千萬里”聯(lián)系到”何處春江無月明”。而由”何處無月明”又導(dǎo)出了下一層,并圍繞著”明”字展開。這是一個(gè)空間延遞的過程,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和想象。

在本詩中,此四句格局最大,情緒最熱烈,明月予人的印象也最為美好。明月普照大地,象征著恩澤施于天下。而春潮、大海,又使明月的”明”不獨(dú)堂堂皇皇,更兼具了勃勃朝氣之美、活潑生動之美以及能夠深入世界任何角落的*易*人之美。這就像一個(gè)王朝的崛起,最初總是民心所向且樸實(shí)無華的。所以不同于后面逐漸變質(zhì)的明月,這里的明月是親切的、熱情的——它不會讓人感覺高寒,更不會讓人感覺孤獨(dú)。

“高寒”是因?yàn)榻y(tǒng)治者高高在上,這是森嚴(yán)等級后逐步脫離群眾的反映。然而,正如”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描述的那樣,此時(shí)的明月尚是清正的,尚能因距離產(chǎn)生美。

“孤獨(dú)”是因?yàn)榻y(tǒng)治者稱孤道寡,這是與百姓離心離德、徹底決裂后的反映。然而,正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揭示的那樣,億萬年來,這才是明月的常態(tài),是統(tǒng)治者的俗常面目。

可惜長期的疏離與冷漠過后,必然是尖銳的矛盾對立。對于百姓的苦難,統(tǒng)治者又何止是漠不關(guān)心、麻木不仁呢?在詩的下半部分,明月分明表現(xiàn)出了如惡魔般的嗜血與殘忍。”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說的是統(tǒng)治者對于百姓苦難的欣賞與享受。”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說的是對于百姓的苦難統(tǒng)治者不僅僅是旁觀者更是有意制造者。”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說的則是統(tǒng)治者垂死掙扎時(shí)表現(xiàn)出的拉百姓陪葬的惡毒與瘋狂。

本詩中關(guān)于月的隱喻與象征先概述于此,后文解釋的時(shí)候?qū)W⒂谄浔玖x,不再贅述,請讀者先行劃一重點(diǎn)。

2.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此六句是第一節(jié)中的第二層。寫的是*景。頭四句是俯視,后兩句是仰視。是對上一層結(jié)尾”何處無月明”的進(jìn)一步說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江水如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玉帶在花草叢生的原野上曲折前行,可知”月明”也。

“月照花林皆似霰”,長滿鮮花的樹叢中霧珠如密密的冰晶在閃爍,可知”月明”也。

“空里流霜不覺飛”,冰晶何來?應(yīng)是空中有飛霜吧?可是為什么看不見?”月明”故也。然而時(shí)值春季,哪里會真的有霜?所以,本句實(shí)質(zhì)是說月色如霜、天氣微冷給詩人造成的錯(cuò)覺。

“汀上白沙看不見”,沙灘上的白沙也都看不見,當(dāng)然也是”月明”的緣故。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天純?nèi)灰簧,藍(lán)色的大背景下,更顯”月明”也。

從”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到”月照花林皆似霰”,好似鏡頭一下拉*,使我們觀察到更多細(xì)節(jié)。而從”月照花林皆似霰”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空里流霜不覺飛”。飛霜落于地面,自然會使”汀上白沙看不見”。蔚藍(lán)色的”江”與”天”在這白色的世界中更顯純凈,反過來又愈發(fā)襯托出了明月之”皎皎”。

而由”皎皎孤月輪”又導(dǎo)出了下一節(jié),并圍繞著”孤”字展開。

3. 小結(jié):”明月”,是詩人心目中的圣人、明君。而以明月喻明君,顯然并非詩人首創(chuàng),唐初張九齡的《望月懷遠(yuǎn)》早就這么做了。

本節(jié)中需要注意的是”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與”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句。我認(rèn)為正是這兩句描繪勾勒出了詩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盡管這是兩種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理想世界。

在第二層中,”孤月”大放光明卻”空里流霜不覺飛”,轉(zhuǎn)瞬間便使”江天一色無纖塵”,從而締造了一個(gè)帶有凜凜寒意的干凈清爽、秩序井然的世界。顯然,一個(gè)統(tǒng)治者只要足夠英明,即使乾綱獨(dú)斷也算符合詩人的期望。

第二節(ji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不同于第一節(jié)中的空間描寫,本節(jié)是從時(shí)間的延展上來寫的。詩人將視角從人類之初直推到無窮后世,抒發(fā)了人生短暫和江月永恒的感慨,反映了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1.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此四句是第二節(jié)中的第一層。是圍繞著上一句中的”孤”字來寫的。

“江畔何人初見月”,人類最初的那個(gè)人存在的時(shí)候有這輪明月嗎?若是沒有,則漫漫長夜他是如何度過的呢?

“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剛開始存在的時(shí)候會有人嗎?若是沒有,那漫漫長夜它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當(dāng)這個(gè)世界有人又有月,那想必彼此都不會再感覺孤獨(dú)了吧?可是不然。轉(zhuǎn)身回望,曾經(jīng)的人生代代于江月而言,原來都不過是過客而已。所以人與月終究還是因互不相得而各自孤獨(dú)。這就恰似百姓與統(tǒng)治者的形同陌路、勢同水火,才是漫長歷史進(jìn)程中的真相與常態(tài)。而上一節(jié)中描述的盛世、治世,終究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短暫一瞬罷了。

由此,以”江月只相似”又導(dǎo)出了下一層。

2.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此四句是第二節(jié)中的第二層。寫的是歲月無情,抒發(fā)了詩人襟抱未開的哀愁。

那么多人來了又去,而江月卻不曾有一絲改變,是不是在固執(zhí)地等待著什么人呢?而這個(gè)人為什么不是自己呢?歲月易逝,仿佛長江輸送的流水;韶華易老,恰似天上漂泊的白云。詩人站在青楓浦上,強(qiáng)烈的孤獨(dú)感與挫敗感吞噬著他的內(nèi)心,使他禁不住悲從中來。

能人志士就這樣遺憾終老,注定了一個(gè)朝代的悲慘結(jié)局。詩人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個(gè)人、家國、天下蒼生的命運(yùn)就這樣糾葛在一起,叫他怎能放下并輕松回避呢?

3. 小結(jié):江月待人,猶言不知”明君”取士納賢的標(biāo)準(zhǔn)為何且欲待何人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多少才子智士一代代的抱負(fù)不得施展,而帝王千秋萬世屈才遺才的狀況卻從無改變。”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乃詩人傷人亦自傷也。人生短暫而終不得見重于君王,多少人就這樣如流水而去,怎能不令青楓浦上同樣不得志的”我”惆悵萬千呢?

本節(jié)以”青楓浦上愁”順理成章地引出了下一段,并圍繞著”愁”字展開。然所”愁”僅僅為己嗎?實(shí)亦代天下人”愁”也。充分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表現(xiàn)了詩人胸懷天下蒼生的博大胸襟和拯民救國的崇高理想。

而從更深一層的角度去理解,除去崛起之時(shí)的短暫英明與行將滅亡時(shí)的最后瘋狂外,大多數(shù)時(shí)間里統(tǒng)治者就是這樣孤家寡人般地?zé)o知無覺地存在著。而長期與民眾脫離、拒絕賢臣輔佐的高高在上與自以為是,勢必造成他們?nèi)缟竦o般俯視蒼生,以百姓為螻蟻并隨意踐踏及犧牲的病態(tài)心理及殘酷行徑。洞見這一切的詩人豈不悚然而驚,為這勢將轟然而至的悲劇哀嘆不已呢?

下半部分

第一節(jié):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這一節(jié)是由前面的”青楓浦上愁”引出來的。由于愁緒入懷,詩人很自然地將目光望向了江面上的漁火舟船,并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了游子、思婦。以游子、思婦的遭遇來表述自己的思想,乃舉重若輕、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此四句是第一節(jié)中的第一層。寫的是詩人的思緒。

看到扁舟子,便想到繡樓。又由無處不在的月光,聯(lián)想到它會照射在離人的妝鏡上。妝鏡明晃晃一片,映得屋內(nèi)亮如白晝,想念親人的女子還怎么能睡得著覺呢?所以,這四句是為后面內(nèi)容作鋪墊的。而由”應(yīng)照妝鏡臺”引出了下一層,并圍繞著”照”字來展開。值得注意的是,此時(shí)月亮所代表的意象發(fā)生了變化。此時(shí)的它,仿佛是在故意以這種捉弄的方式來挑起離人的痛苦。

本層疑從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句化來。

2.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此四句是第一節(jié)中的第二層。描寫的是思婦之情。

深受失眠折磨的思婦終于忍無可忍,無比惱恨的想將簾子上的月光卷起來,想將搗衣砧上的月光拂拭掉,卻無可奈何的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徒勞。于是索性坐在梳妝臺前,手托香腮,靜靜地思念起遠(yuǎn)方的親人來。他的面目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可惜卻不能互訴衷腸。于是她許下了以身逐月流照情人的誓言。

如果我們結(jié)合前面”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句來看,女人的愿望似乎能夠?qū)崿F(xiàn),可現(xiàn)實(shí)又如何呢?

注意”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一句。”玉戶簾”與”搗衣砧”有隱秘地性意識在,反映了獨(dú)守春閨的少婦的寂寞之情。

而由”愿逐流照君”引出了下一節(jié),并圍繞著”逐”字展開。

3. 小結(jié):以離人寫愁,是古人詩中常見的題材。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以典型例舉的方式,來反映民生疾苦,從而引出了篇尾的”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猛烈抨擊了社會的黑暗。

在這一節(jié)里,詩人通過描寫”明月”的促狹肇禍之”明”,與上半部分第一節(jié)中的盛大堂皇之”明”相呼應(yīng)、相對比,使其具有了強(qiáng)烈的批判性。指出萬眾矚目、被寄予厚望和期許(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明君已經(jīng)墮落成為了以民間疾苦為樂的*、暴君。

第二節(jié):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此十句乃下半部分中的第二節(jié),是由”愿逐流照君”導(dǎo)出的。

1.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此四句是第二節(jié)中的第一層,描寫的是舟子之情。

前面寫道:”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既如此,則化身月華的思婦定能照見愛人的歸途吧?卻并非如此。原來,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雁陣一字長飛,魚群不停地潛躍,說明世間類似的別離太多了。癡男怨女們往來的信件使得滿天長飛的鴻雁把無所不至的月光都遮住了,不停潛躍的魚龍把*靜無波的江海都攪混了,又哪里去尋那一葉扁舟并為他照亮歸途呢?故本句既呼應(yīng)了上句,又暗示了在外漂泊的舟子所面臨的險(xiǎn)境。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其中,”昨夜”指的是剛剛過去的時(shí)間當(dāng)是無疑。”閑潭”又指的是什么呢?我們看下面還有”江潭”一詞。那么我想,此處”閑潭”應(yīng)是指”風(fēng)*浪靜的深水面”。”夢”,是長時(shí)間與風(fēng)浪搏擊后難得的小憩時(shí)做的夢。”落花”一詞則隱藏著舟子對獨(dú)守春閨的妻子的疑慮。類似的情感可見于韓翃的《章臺柳》: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可憐春半不還家”則是夢醒后舟子的自憐自傷。

而由”春半不還家”又引出了下一層。是圍繞”不還家”寫的。

2.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此六句是第二節(jié)中的第二層。與下半部分第一節(jié)中的第一層相呼應(yīng),同樣寫的是詩人的思緒。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四句是說詩人極目遠(yuǎn)眺,只見江水滾滾,落月西斜,江面上暗霧蒸騰,小舟與江邊實(shí)質(zhì)相距并不遠(yuǎn),卻因?yàn)樵铝恋碾[藏和霧氣的阻隔而仿佛遙不可及。相愛相聚的春天正飛速流逝,舟子回家的希望卻依然渺茫。表達(dá)了詩人對于舟子的深切同情與擔(dān)憂。注意”落月復(fù)西斜”中的”復(fù)”字,猶如詩人在惋惜并焦急時(shí)間又過去了一天。

“碣石”,指岸邊聳立的柱狀石,可登臨以望遠(yuǎn)也。明·王錂《春蕪記·獻(xiàn)賦》:”似迢遙乘槎海畔,把碣石相望。”曹操《觀滄!罚”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另外,”碣石”還有墓碑之意。

“瀟湘”, 借代指此眼前的江水。

瀟,指湘江上游最大支流瀟水,瀟水因其水流清綠幽深蘸得名。湘,指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渡胶=(jīng)·中次十二經(jīng)》:”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 澧沅風(fēng),交瀟湘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洞庭張樂池, 瀟湘帝子游。”李善·注引王逸曰:”娥皇女英隨舜不返,死於湘水 。”

湘水流域自古為荒僻之地,又是娥皇、女英哭舜而投水自盡的地方,所以瀟湘也有相思、傷心之地,又有情已成空,無可奈何的意思,正合詩人寄情.也有解釋成瀟水和湘水的 。唐·李白 《遠(yuǎn)別離》詩:”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王琦·注引《湘中記》:”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元·耶律楚材《用薛正之韻》:”鳳池分付夔龍去,萬頃瀟湘屬湛然 。”明·徐禎卿《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云正深。”

在這里,”碣石”猶如思婦登高望夫之處,”瀟湘”猶如舟子相思、傷心之地。礁石與江水雖*在咫尺,卻因?yàn)樾痹虏赜诤lF之中而茫茫一片互不得見,就好似隔著千山萬水,是謂”碣石瀟湘無限路”。

這里斜月的舉動可堪琢磨。”沉沉”,形容寂靜無聲,形容深沉。一個(gè)”藏”字則進(jìn)一步說明了其隱于霧中之舉實(shí)乃主動而為,凸顯了其不欲情人團(tuán)圓、不許人間幸福的陰沉與歹毒。

世有*之美,更何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呢?而將沉之月不去驅(qū)散海霧為離人照亮迷途,就恰似日暮帝國只合制造生離死別的人間慘劇也。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此句中,詩人將對舟子的同情推廣到天下人。他站在江邊,看著月亮從升起直到現(xiàn)在的落下,嘆息道:也不知道有幾個(gè)人能趁著這月色回到家里與親人團(tuán)聚,反正我只看到江邊的垂柳搖落了一江離情。

這里的”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有點(diǎn)兒費(fèi)解。事實(shí)上,另有版本此處作”落花搖情滿江樹”——更加的匪夷所思。那何謂”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呢?這里的”江樹”不妨理解為”江柳”。古人往往折柳以別。柳樹往往象征著離愁別緒。江樹之下,或是舟子與思婦依依惜別之所。站滿江邊的垂柳,猶如翹首以盼的思婦們,說明尚未能回家的舟子實(shí)在太多太多,從而對上一句”不知乘月幾人歸”作出了回答。所以,當(dāng)詩人站在岸邊,看著寒月西墜,月光的余暉像銀色的緞帶隨著江水一波波涌來,而擁擠的江柳的倒影在這晃動的水光之中似搖曳,似抽泣。詩人不免聯(lián)想到:滿江的樹是誰搖動的?是那輪掉落時(shí)濺起層層水波的月亮呀!它(落月)為了得到什么?只能是滿江痛別的離情吧?如果把”落月”看成一個(gè)茍延殘喘的王朝、一個(gè)窮途末路的統(tǒng)治者,那它所要收割的、帶走的、希望為它殉葬的便是勞苦大眾的痛苦與哀嚎。至此,詩人對于落月的厭惡與憎恨達(dá)到了頂點(diǎn),指出一個(gè)王朝在走向覆滅時(shí)必定會不顧一切地掀起腥風(fēng)血雨。

3. 小結(jié):本節(jié)中的”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與”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都說明舟子、思婦的遭遇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反映了當(dāng)時(shí)極度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shí),并與上半部分第二節(jié)中的”孤”字相呼應(yīng)與相印證(舟子孤、思婦孤),指出窮兇極惡的統(tǒng)治者是這一切悲劇的總根源,從而使詩人的情緒由略帶惋惜的”愁”過渡到無比激憤的狀態(tài)。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浩浩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像是為潮水涌起。

月光如銀蛇般跳蕩隨著波浪千里萬里;在在處處,哪里能無此光風(fēng)霽月?

草色掩映的原野上,曲曲折折的江水如發(fā)光的玉帶;開滿鮮花的樹林中,一粒粒晶瑩剔透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飛霜才無從覺察嗎?如銀瀉地,所以沙灘上的白沙才看不分明嗎?

這時(shí)候,瓦藍(lán)的天空與江水真是純凈極了!在浩瀚的夜空中孤月高懸,似蓮花綻放光明。

這世上最初有人的時(shí)候是誰首先看見了月亮?這一輪明月又是在何時(shí)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的恰似無窮無盡的匆匆過客;月色一年年的好比江山不改的萬物逆旅。

也不知這江月在執(zhí)拗地等著什么人。恐豢匆娨唤核畤@息著默默向東流走。

天空中白云悠悠像皓首的隱士歸于寂靜,青楓浦上的我禁不住老淚縱橫愁腸百轉(zhuǎn)。

江上漁火點(diǎn)點(diǎn),是誰家的游子還在漂泊?遠(yuǎn)處更鼓聲聲,又是誰在寂寞小樓上正相思?

月亮像頑皮的孩童笑鬧著在繡樓旁流連招搖,離人的妝鏡上月光如水把閨房映得雪亮。

它在潔凈素雅的簾櫳上琤琤瑽瑽地響個(gè)不停,又在粗壯有力的搗衣砧上似振翅的鳥兒倏忽來去。

不眠的女人嘆息著悵望著懷想親愛的人兒;雙掌合什禱告著祈愿著化身月華去追尋。

只是她曉得嗎?鴻雁一字長飛早已遮天蔽日,魚群穿梭踴躍在江中掀起著巨浪。

而那游子會在片刻的*靜時(shí)夢見花兒零落成泥,小船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恨不能早日回家。

就這樣眼看著暮春藹藹,將要隨江水流盡;就這樣眼看著明月西斜,轉(zhuǎn)眼要沉入天邊。

站在岸邊我看見海霧涌起,漸漸把斜月隱藏;痛惜那天邊的漁火還離這歸岸無限遙遠(yuǎn)。

也不知道有幾個(gè)人能趁著這月色還家?只看見落月把岸樹離情搖蕩著灑落滿江。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3)

——春江花月夜原文賞析翻譯(春江花月夜全詩賞析)

春天的大江水勢浩蕩,夜晚,我站在江岸向遠(yuǎn)方眺望,大江仿佛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在那里冉冉升起,月光伴著潮水一起像我涌來。月光照耀著春江,照耀著原野,也照耀著我,大江千萬里奔流,月光千萬里相隨,我的心跟著春江水,跟著月光,千萬里遨游

大江在原野上曲曲折折地流淌,原野上花草叢生,一片片茂密的樹林在花草與江流間穿插生長,月光如霜,無形無狀,似有似無,但照在叢林和花草之上,好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微風(fēng)吹過時(shí),高低錯(cuò)落地閃爍,前后跳躍著閃爍,左右飄逸著閃爍,洲上的白沙也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清,分不明。置身此景,如夢似仙

江水浩渺、天空無塵,天地我融為一體,令人恍若進(jìn)入虛無之境,高懸空中的那輪孤月。更增添了這種如夢似幻的虛無之態(tài),這是思想的故鄉(xiāng),只有這時(shí),思想才能任意馳騁,誰是那個(gè)在江邊上第一個(gè)看見月亮的人,又是從哪一年開始,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人呢?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但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絲毫不受時(shí)間影響。昨天的月亮

照了誰?明天的月亮又將照耀誰?不知江月是否寂寞?它為何如此固執(zhí)?也許他在等待著什么人?思想在飛馳,大江在奔流,其實(shí),你我他,都知道月亮為何如此固執(zhí),因?yàn)槲覀兊男闹卸加袗,欲托明月寄相思?/p>

離鄉(xiāng)的游子如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愛人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游子今夜在坐著小船漂泊?想必世間的某一處,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著故人吧?

明月皎潔,月色令人流連,照在離人的梳妝臺上。不必卷走,照在愛人的搗衣砧上,不必拂掉。那月光中,有親人的思念,親人的守候

今夜,我們同在月色里,一起守候這輪明月,雖然聽不到彼此的聲音,但能感受彼此的心。鴻雁在無邊的月光中往復(fù)飛翔,它一定也是在尋找自己的愛。月照江面,魚龍?jiān)谒刑S,激起陣陣波紋。那是相聚時(shí)歡愉的跳躍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讓我恍然憶起家中的美景,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明月慢慢下沉,藏在深深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yuǎn)。那西落的月亮為我作證,相思灑滿了江邊的樹林。我已聽懂你的愛,我已感受到你的召喚,今夜我將乘著月光回家。。。。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4)

——《春江花月夜》全詩翻譯賞析

《春江花月夜》全詩翻譯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創(chuàng)作的七言長篇歌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全詩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注釋

  (1)滟(yàn)滟:波光閃動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yáng)。

  (5)汀(tīng):水邊的*地

  (6)纖塵:微細(xì)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yàn)樵聢A時(shí)象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8)窮已:窮盡。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見:只見、僅見。

  (11)悠悠:渺茫、深遠(yuǎn)。

  (12)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動。

  (16)離人:此處指思婦。

  (17)妝鏡臺:梳妝臺。

  (18)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9)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20)相聞:互通音信。

  (21)逐:追隨。

  (22)月華:月光。

  (23)文:同“紋”。

  (24)閑潭:幽靜的水潭。

  (25)復(fù)西斜:此中“斜”應(yīng)為押韻讀作“xiá”。

  (26)瀟湘:湘江與瀟水。

  (27)碣石、瀟湘, 泛指天南地北。

  (28)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yuǎn)。

  (29)乘月:趁著月光。

  (30)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海上那一輪明月,正伴隨著潮水的涌動一同升起。

  月亮的亮麗光華,隨著波浪閃耀到千里萬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會沒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全都像細(xì)碎的雪珠閃爍。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瑩的白霜流布,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岸邊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水與天空連成了一片透明,沒有一點(diǎn)細(xì)微的灰塵;只有一輪孤獨(dú)的明月高懸在中天。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早見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著人的呢?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綿延著,無窮無盡;人們年復(fù)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亙古不變。

  誰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著什么人;人們只看見長長的大江不斷地送走流水。

  一片白云向遠(yuǎn)空緩緩飄去;青楓浦那種遠(yuǎn)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著明月照耀的愛人的小樓呢?

  多令人傷心啊,此刻那樓上的月光正流連不去;它應(yīng)該也照耀到了離去游子的梳妝臺。

  它溜進(jìn)愛人漂亮的閨房,卷上窗簾也趕不走;它留在搗衣石上,用手將它拂去它還會返回。

  游子思婦們此時(shí)相互思念,卻聽不到對方的音訊;多么希望隨著月光流去關(guān)照對方啊。

  可恨送信的鴻雁早就飛走,月光又不能渡過;傳情的魚兒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紋。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邊,就夢見了花朵零落將盡;春天已過了一半還不回家,怎不令人傷心。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盡;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開始偏西了。

  殘?jiān)律钌铍[入了茫茫海霧;遠(yuǎn)在北方碣石南方瀟湘的離人啊,回家的路途該是多么的遙遠(yuǎn)。

  不知其中能有幾人乘著月光轉(zhuǎn)回家鄉(xiāng)?殘?jiān)卵谟持蠼?的樹木,深深激蕩人的心情。

  賞析:

  張若虛(660年-約720年),唐代詩人。揚(yáng)州(今屬江蘇)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四士”。詩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僅存詩兩首。

  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yù)。

  在唐代,似乎沒有張若虛的詩集傳世。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詩。是金子總有閃光時(shí)。等待了將*一千年,張若虛及其杰作的命運(yùn)才開始扭轉(zhuǎn)。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乃千古絕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yù),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shí)寄寓著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diào)優(yōu)美,膾炙人口。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

  此詩兼寫春、江、花、月、夜及其相關(guān)的各種景色,而以月光統(tǒng)眾景,以眾景含哲理、寓深情,構(gòu)成朦朧、深邃、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令人探索不盡,玩味無窮。

  全詩可分前后兩大段落。“長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繪引發(fā)關(guān)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發(fā)端兩句,展現(xiàn)了“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遼闊視野。一個(gè)“生”字,將明月擬人化;一個(gè)“共”字,又強(qiáng)調(diào)了春江與明月的天然聯(lián)系。江流千萬里,月光隨波千萬里;江流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偠灾,月光、江波互相輝映,有春江處,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詩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產(chǎn)生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問。對于這個(gè)涉及宙宇生成、人類起源的疑問,詩人自然無法回答。于是轉(zhuǎn)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個(gè)體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類整體而言,則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因而能與明月共存。所以雖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從“初照”以后,照過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詩人對比明月的永恒,對人生的匆匆換代不無感慨,然而想到人類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進(jìn)一步探求:一輪“孤月”,永照長江,難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嗎?于是由江月“待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轉(zhuǎn)入后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況游了、思婦?詩人于是馳騁想像,代抒游子、思婦兩地相思、相望之情。

  詩人想象“誰家今夜扁舟子”,正經(jīng)過江邊的“青楓浦”,目睹“白云一片去悠悠”而生飄泊無定的旅“愁”,于是相思“何處明月樓”。從“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的那個(gè)“應(yīng)”字看,“可憐樓上月俳回”以下數(shù)句,都是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詞:妻子望月懷人而人終不至,因而怕見月光。但她可以卷起“玉戶簾”,卻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凈“搗衣砧”,卻拂不掉月色。“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而普照乾坤的月華是能照見夫君的,因而又產(chǎn)生了“愿逐月華流照君”的癡想。追隨月光照見夫君,當(dāng)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傳說托鴻雁、鯉魚捎書帶信,然而鴻雁奮飛,也飛不出明月的光影;鯉魚騰躍,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紋。接下去,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諸夢寐。他在夢中看見落花,意識到春天已過去大半,而自己還未能還家。眼睜睜地看著“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溶月復(fù)西斜”,時(shí)光不斷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著消逝,然而碣石、瀟湘,水遠(yuǎn)山遙,怎能乘月歸家?以“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結(jié)束全篇,情思搖曳,動人心魄。自“白云一片”至此,寫游子、思婦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點(diǎn)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實(shí)境中含夢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時(shí)空疊合,虛實(shí)互補(bǔ),從而獲得了低徊宛轉(zhuǎn)、纏綿俳惻、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換韻,*、上、去相間,抑揚(yáng)頓挫,與內(nèi)容的變化相適應(yīng),意蘊(yùn)探廣,情韻悠揚(yáng)。

  這篇詩受到明清以來詩論家的高度贊揚(yáng)。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三云: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zhuǎn),出劉希夷《白頭翁》上。”鍾惺《唐詩歸》石:“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陸時(shí)雍《唐詩 鏡》:“微情渺思,多以懸感見奇。”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艷,光怪陸離,不可端倪,真奇制也!”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更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shí)的生命體驗(yàn)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gè)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拓展內(nèi)容:春江花月夜閱讀答案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閱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回答后面的問題。

 。1)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所沿用的是樂府清商曲吳聲舊題,表達(dá)的又是漢末以來屢見不鮮的游子思婦的離愁,但是此詩卻成為唐詩中的名篇,流傳千古。請從立意的角度,對此原因作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朝《子夜四時(shí)歌·秋歌》中有這樣的名句:“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本詩中有“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的句子。在情感的表達(dá)上,你認(rèn)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襯托出了離愁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出了人生的短暫。詩歌有些許感傷和凄涼,但并不頹廢。詩歌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xiàn)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xiàn)了對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全詩意蘊(yùn)豐富,耐人尋味。

  (2)①“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一句更好。 ②“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說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給遠(yuǎn)方的親人。“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是說自己愿化作月光照著游子,這比托月寄情感情更為強(qiáng)烈,要求也更為迫切。“逐”字把思婦那種深沉、執(zhí)著、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更形象,更具體,更傳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動感。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5)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賞析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溫秋紅

初唐的春天,夜晚的江邊,一輪明月淡淡升起,不知名的野花在江畔、石隙中點(diǎn)綴吐芳,真美呀,連日應(yīng)酬在俗務(wù)中的張若虛面對此等美景,脫口而出:“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沉浸在詩意中的詩人沒有想到,這一美篇橫掃盛唐,開啟了大唐詩歌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詩風(fēng)。一曲《春江花月夜》仿佛聆聽到大唐滾滾而來的新氣象。其大開大合的造境手法宛如一股清流,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把大唐詩風(fēng)引入到一個(gè)昂揚(yáng)開放,清新自然的新高度。

唐朝前期的文風(fēng)繼承了六朝浮夸之風(fēng),宮體詩大行其道,詩歌成了腐朽荒淫生活的點(diǎn)綴,建安氣質(zhì)、魏晉風(fēng)骨蕩然無存。這個(gè)時(shí)期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同時(shí)入霸詩壇,他們開始把詩歌從宮廷移向市井,從臺閣移向江山和曠漠,明確了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其詩風(fēng)的轉(zhuǎn)變和題材的擴(kuò)大,預(yù)示了唐詩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六朝浮夸之風(fēng),爭奇取巧也同時(shí)促進(jìn)了詩歌形式及其語言技巧的深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方面承繼初唐四杰文風(fēng)理念,推陳出新,去偽存真,使這一舊題煥發(fā)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據(jù)傳《春江花月夜》這個(gè)題目,隋煬帝、諸葛穎、張子容、溫庭筠均有涉獵,但它們遠(yuǎn)不及張若虛此篇恢弘大氣,膾炙人口。他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將大唐引進(jìn)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沒有多余鋪墊,一開始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一個(gè)“連”字,一個(gè)“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出江潮浩瀚無垠,明月隨潮涌生,氣勢宏偉,磅礴大氣,詩情畫意信手拈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置身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人總是孤獨(dú)的,就像那輪孤獨(dú)的明月,它在宇宙中何時(shí)而來?又何時(shí)而去?人生有限,宇宙無窮,對月問天,一絲人生短暫的傷感油然而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此處別開一筆,這是詩人高明的一個(gè)地方,也是本詩出彩的一個(gè)環(huán)節(jié)。詩人沒有沉浸在孤寂遼遠(yuǎn)的個(gè)人情感中不能自拔,而是上升到對宇宙、生命探索的層面,這種哀而不傷的基調(diào)源于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也是面對美景的一種良性宣泄,字里行間回響著大唐積極樂觀的時(shí)代之音。

上半篇通過江畔、明月、江流、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勾勒起一幅幽美恬靜的春江月夜圖,面對如畫美景,詩人的思緒轉(zhuǎn)向更深更遠(yuǎn)。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世間有多少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此句為過渡,用“愁”字引出下句。“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誰家”“何處”兩句設(shè)問層層遞進(jìn),一種相思,兩地閑愁的思緒不可遏制地蕩漾開來。“可憐”緊承“何處”句,表達(dá)思婦對離人的懷念。欲說思婦卻說月,悲淚自出。其中“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以月喻人,將思婦惆悵和迷惘的內(nèi)心活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卷不去”“拂還來”思婦的困擾、憂煩、細(xì)膩的情感波動躍然紙上,畫面感極強(qiáng)。“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由景及人,以己度人,寥寥數(shù)語,怨婦的離愁別恨寫到極致。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空間轉(zhuǎn)向遠(yuǎn)方的游子,引出八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寄身異地他鄉(xiāng)的游子春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自己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茨且唤核焕擞忠焕说刳s往大海,春天隨流水而去。明月幾度西斜,輝映江潭,漸漸地斜月隱入海霧,一天又將過去,回家的路還是那么遙遠(yuǎn)。此時(shí)有多少游子、離人、怨婦在遠(yuǎn)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呢?也許有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思念的人兒還在守著這野浦孤舟,想著遠(yuǎn)方的親人。江水東流去,明月永不息,慣看離情別緒的明月把江邊花樹點(diǎn)染得凄清如許,萬千思緒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彌漫著。

春、江、花、月、夜、樓頭、思婦、扁舟、游子這些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在張若虛的作品中大放異彩,煥發(fā)了新的藝術(shù)生命。詩人將月賦入了復(fù)雜的人類情感,初月的朦朧、高月的明媚,斜月的迷離,落月的纏綿,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nèi)月的癡情、砧上月的執(zhí)著,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在月的朗照下江流、江畔、江潭、江樹、江花這些空間的紛繁景物,與春、夜、人的巧妙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一幅清雅且奪人心魄的春江夜月圖。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全詩四句一韻,*仄交替,一唱三嘆,前呼后應(yīng),江與月這兩個(gè)主題既回環(huán)往復(fù),又層出不窮,通篇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在詩歌發(fā)展方向不明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繼初唐四杰之后在初唐詩風(fēng)的轉(zhuǎn)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輪明月耀千古。在浩如煙海的文學(xué)長廊中回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依然不朽,被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6)

——春江花月夜拼音版翻譯(春江花月夜詩文內(nèi)容及注釋)

是詩的哲學(xué),是哲學(xué)之詩。表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探討了短暫與永恒的哲學(xué)命題。

注解:

1 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意,隱含離別之意。

2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3 文:同“紋”。

4 碣(jié)石瀟湘:碣石,山名,在渤海邊上。瀟湘,湘江與瀟水,在今湖南。這里兩個(gè)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yuǎn),相聚無望。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yuǎn)。

5 斜:讀音是xié,另有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詩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韻。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張若虛(約公元647年-約公元730年)的詩作。此詩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kuò)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遠(yuǎn)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jià)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yù)。

詩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可能是根據(jù)“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shí)?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附中英文:

春江花月夜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es for ten thousand li,

And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The river winds around the fragrant islet where

The blooming flowers in her light all look like snow.

You cannot tell her beams from hoar frost in the air,

Nor from white sand upon farewell beach below.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No dust has stained the water blending with the skies;

A lonely wheel like moon shines brilliant far and wide.

Who by the riverside first saw the moon arise?

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ee a man by riverside?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Ah, generations h*e come and pasted away;

From year to year the moons look alike, old and new.

We do not know tonight for whom she sheds her ray,

But hear the river say to its water adieu.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Away, 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

On farewell beach pine away maples green.

Where is the wanderer sailing his boat tonight?

Who, pining away, on the moonlit rails would learn?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Alas! the moon is lingering over the tower;

It should h*e seen the dressing table of the fair.

She rolls the curtain up and light comes in her bower;

She washes but can’t wash away the moonbeams there.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She sees the moon, but her beloved is out of sight;

She’d follow it to shine on her beloved one’s face.

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moonlight,

Nor can letter-sending fish leap out of their place.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Last night he dreamed that falling flowers would not stay.

Alas! he can’t go home, although half spring has gone.

The running water bearing spring will pass away;

The moon declining over the pool will sink anon.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The moon declining sinks into a he*y mist;

It’s a long way between southern rivers and eastern seas.

How many can go home by moonlight who are missed?

The sinking moon sheds yearning o’er riverside trees.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7)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被喻為“孤篇橫絕全唐”。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怼洞航ㄔ乱埂窂埲籼,希望大家喜歡!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diǎn)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yùn)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jìn)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shí)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jiān)谒刑S,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yuǎn)。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創(chuàng)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xué)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

  后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

  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已不可考。

  【詩人簡介】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yáng)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跡略見于《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shí)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詩人生*】

  張若虛的生卒年不詳,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詩選》),將他的生卒年定在約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龍朔至玄宗開元初,大約活了六十歲。至于《全唐詩》所說他與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張旭(蘇州人)、包融(潤州延陵,今丹陽人,一說湖州人),號“吳中四士”,只能說明他們詩名相當(dāng)而馳名京師,籍地相鄰而并稱四士。

  張若虛,不僅他的生*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在唐代,似乎沒有他的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詩幾乎無人所重。據(jù)文史學(xué)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然而這僅僅是作為樂府宮體詩收錄的。直至明人楊高棅《唐詩正聲》選本,仍然沒有把他的詩選在“正聲”之列。然而幸運(yùn)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詩總算從唐代起被保留下來了。

  等待了將*一千年,張若虛及其杰作的命運(yùn)才開始扭轉(zhuǎn)。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古今詩刪》收錄張若虛的《春江》詩以后,萬歷年間的三種選本《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崇禎年間的《刪補(bǔ)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七言古詩、《石倉歷代詩選》,明末成書的《唐詩鏡》都選錄了此詩。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的詩話,是成書于萬歷年間的胡應(yīng)麟《詩藪》。及至清代,張若虛的詩聲似乎更好些,有關(guān)唐詩的重要選本,如成書于康熙年間的季振孫《唐詩》、徐增《而庵說唐詩》、《御制全唐詩》(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書于乾隆年間的沈德潛《重訂唐詩別裁》、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詩,有的還附錄有關(guān)此詩的評論。

  初唐時(shí)期,唐詩的浪漫氣質(zhì)日趨強(qiáng)化。它以另一種風(fēng)格,呈現(xiàn)于劉希夷、張若虛等人贊美青春、表現(xiàn)對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詩篇中。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8)

——春江花月夜舞蹈賞析

春江花月夜舞蹈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古典音樂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春江花月夜舞蹈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春江花月夜》

  古典女子獨(dú)舞

  編導(dǎo):栗承廉

  編曲:諸信恩根據(jù)同名古曲改編

  首演:1957年

  主演:陳愛蓮

  團(tuán)體:北京舞蹈學(xué)校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jù)傳統(tǒng)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并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xiàn)夕陽西下時(shí)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dǎo)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并賦予了嶄新的藝術(shù)形象。

  舞蹈表現(xiàn)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于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lán)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折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采用的是*古典舞蹈風(fēng)格的動作、姿態(tài)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xué)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jié),表現(xiàn)出特定的環(huán)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gè)舞蹈創(chuàng)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dǎo)栗承廉具有較深的*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古典舞風(fēng)韻,動律細(xì)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gè)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將這個(gè)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臺藝術(shù)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xué)生和*友誼聯(lián)歡節(jié)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dú)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zhì)獎(jiǎng)?wù)拢瑸樽鎳A得了榮譽(yù)。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jì)舞蹈經(jīng)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jīng)典作品金像獎(jiǎng)。

  《春江花月夜》舞蹈賞析

  一直很迷戀*傳統(tǒng)文化,自然,對古典舞也是非常喜歡。在攝影技術(shù)和舞臺效果遠(yuǎn)不如今天的'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陳愛蓮老師的獨(dú)舞《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這支舞蹈的舞臺布置就非常唯美。猶如深藍(lán)絲絨的幕布,幾絲彩云點(diǎn)綴其間;一輪金黃的圓月剛剛升起,把倒影留在江面;舞臺是一座小島,島上桃李繽紛,繁華競艷,一派春意盎然。隨著一陣悠揚(yáng)的古箏伴奏,舞者仿若仙子下凡般從云霧中飄出,邁著凌波微步,起先是以兩把白色羽扇擋住玉容,大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與嬌羞美。

  其間有一段旋律輕快,舞者手持羽扇隨風(fēng)舞動,非常優(yōu)美。在這月色如水的春天的夜晚,良辰美景伴佳人,好一幅美麗的圖畫。陳愛蓮老師的舞蹈功底很深厚,那些下腰,旋轉(zhuǎn),她都做得十分到位,腰肢柔軟,舞姿柔中帶剛,但身輕如燕,因此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很飄逸的。她隨舞曲擺動雙臂,臂上纏繞的輕紗隨風(fēng)飄揚(yáng),而她也像一只翩躚起舞的蝴蝶,在百花叢中尋香。

  令人稱道的還有陳老師傳神到位的表情和眼神。她的一個(gè)小小的顧盼,一個(gè)淺淺的微笑,一低眉,一眨眼,都把那種少女特有的嬌俏柔媚和羞澀之情刻畫得惟妙惟肖。還有舞臺攝影也很出色,時(shí)而的遠(yuǎn)景讓我們看到靜謐的夜色中,美麗少女翩翩起舞的美景;*景讓我們跟隨鏡頭的移動,去捕捉舞者精妙無雙的姿態(tài)和傳神的表情。

  舞蹈最后,舞者依然如出場一般,在一個(gè)旋轉(zhuǎn)坐地之后,消失在迷霧之中,*添了一份神秘與縹緲的美感,彷如仙子駕云離去,帶給我們無限遐想和夢幻。

  內(nèi)容拓展: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創(chuàng)作的七言長篇歌行。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yùn)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yuǎn)、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zhuǎn)悠揚(yáng),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jià)值,被聞一多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擴(kuò)展9)

——春江花月夜手法賞析

春江花月夜手法賞析

  “春江花月夜”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相傳為陳后主所創(chuàng),乃樂府舊題,隋煬帝楊廣有兩首同題五言短詩。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春江花月夜手法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雖然仍為樂府舊題,但他將五言短詩發(fā)展為七言長篇歌行;盡管依舊是游子思婦的傳統(tǒng)主題,但已經(jīng)擺脫宮體詩的藩籬,洗盡艷情詩的綺羅脂粉氣息,借月懷人,極寫相思離別之苦的同時(shí),還有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探求。因其非凡的藝術(shù)魅力,聞一多稱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一、構(gòu)思巧妙,緊扣題目

  題目為《春江花月夜》,全詩構(gòu)思巧妙,緊扣題目。據(jù)統(tǒng)計(jì),整首詩中春、江、花、月、夜這幾個(gè)字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如下所示:

  可見全詩圍繞春、江、花、月、夜逐層展開,又以月貫穿。而且對“月”的描寫是多角度多層次的。首句的“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寫天邊初出的月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是寫升至中天――天上的月亮,“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是寫天邊的斜月,“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寫的是搖蕩在江樹之間的落月。如此,初月――空中的月――斜月――落月,以月亮的起落這條弧線串起全詩,構(gòu)思極為巧妙。

  二、章法整齊而有變化

  《春江花月夜》基本上是四句為一個(gè)韻群,但又不拘泥于此,章法整齊而有變化。開頭四句“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偶數(shù)句的'“生”字和“明”字押同一個(gè)韻,接下來四句詩中偶數(shù)句的最后一個(gè)字“霰”和“見”韻同。之后幾句的末字“輪”、“人”、“似”、“水”不按此規(guī)律。而之后的余文又全是四句為一個(gè)韻群,“愁”和“樓”、“臺”和“來”、“君”和“文”、“家”和“斜”、“路”和“樹”。整首詩以四句為一個(gè)韻群為主,但又略有變化,顯得整齊而不呆板。

  三、情、理、景的交融

  全詩按照寫景、敘理、傳情可分為三個(gè)層次。“春江潮水連海*……皎皎空中孤月輪”是對景的描繪。寧靜的夜晚,江水與岸齊*,煙波浩渺,一輪明月浴水而出,掛在廣袤的天空中,如水的月光與澄澈的江水交相輝映,意境華美清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是對宇宙奧妙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江月年年相似,是無限的是永恒的,但人生呢?是多么的有限和短暫。在這無限永恒的宇宙之間,人顯得多么的渺小和無助。但詩人略有傷感卻不頹廢,充滿了對人生的深情和對生命價(jià)值的追求。正如李澤厚所說“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shí)代的憧憬和悲傷,……所以,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永恒的江山,無限的風(fēng)月給這些詩人們的,是一種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夾著悲傷、悵惘的激勵(lì)和歡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是對傳統(tǒng)游子思婦感情的抒發(fā)。詩中抓住“妝鏡臺”、“落花”、“搗衣砧”等典型意象將思婦的感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男人之悲在于英雄失路,女人之悲在于美人遲暮。因?yàn)闀r(shí)代的原因,古代的女子不像現(xiàn)代的女性可以通過工作來自立,她們沒有那么多的選擇,所以對她們來說美貌似乎就成為找到如意郎君維持婚姻極為關(guān)鍵的籌碼,青春對她們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也就成為必備的功課。泛黃的銅鏡映照著如花的容顏,鏡外的精致之美,而鏡內(nèi)呈現(xiàn)出另一種朦朧之美,兩美相映。自古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然而,那個(gè)“悅己之人”或?yàn)榍俺袒蛞蜻h(yuǎn)游不在眼前呢?鏡中的人兒就*添一份愁思,獨(dú)依妝鏡臺望月懷人,相思之情溢于雙眸。韶華在無聲中逝去,唯美但略顯凄苦。“落花”這個(gè)意象在古詩文中往往也象征著青春不在,意蘊(yùn)哀婉,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林黛玉《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shí);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對紅花凋零惋惜的同時(shí)也是對韶華易逝的哀嘆。

  然而景、理、情三者又不是完全獨(dú)立的,而是交融在一起。場面闊大、氣勢恢宏的景致描寫給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營造了一個(gè)明麗悠遠(yuǎn)、空明寧靜的意境,也給思婦感情的抒發(fā)提供了一個(gè)華美清新的背景;對月懷人、思索宇宙人生,使得整首詩既有細(xì)膩的情味,又有深邃的理趣。以月為線索,以情為中心、又融入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和對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恐怕是這首詩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四、語言風(fēng)格

  《春江花月夜》摒棄了宮體詩的綺靡,具有民歌清新明麗的特點(diǎn)。王運(yùn)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反復(fù)吟唱,“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用到了頂真寫法,語言通俗易懂、清麗自然、優(yōu)美流暢。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bào)時(shí)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bào),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