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禮記全文及譯文

禮記全文及譯文1

  【原文】

  《曲禮》曰:毋不敬①,儼②若思,安定辭③。安民哉!

  【注釋】

  ①敬:尊敬,嚴(yán)肅。

 、趦埃号c"嚴(yán)"同,端正、莊重之意。

 、坜o:所說的話。

  【譯文】

  《曲禮》一書上說: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態(tài)度要端莊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辭要詳審而確定。這樣才能夠使人信服。

  【原文】

  敖①不可長,欲不可從②,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注釋】

 、侔剑号c"傲"同,驕傲之意。

  ②從:與"縱"同,不加約束之意。

  【譯文】

  傲慢不可以滋長,欲望不可以不加約束,意志不可以自滿,歡樂不可以走向極端。

  【原文】

  賢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③。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④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zhì)⑤,直而勿有。

  【注釋】

 、籴颍号c人親近之意。

 、谖罚撼姓J(rèn)。

 、郯舶玻呵耙"安"是動詞,滿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詞,指感到滿足的事物。遷:改變之意。

 、芎埽号c"狠"同,**的樣子。

 、葙|(zhì):肯定之意。

  【譯文】

  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親密而且敬重他,承認(rèn)而又愛慕他。對于自己所愛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處;對于厭惡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處。能積聚財富就要能分派財富以遷福于全民。雖然適應(yīng)于安樂顯榮的地位,但也要能適應(yīng)不同的地位。遇到財物不隨便取得,遇到危難也不隨便逃避。意見相反的,不要**壓服人家;分派東西,不可要求多得。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亂作證明。已經(jīng)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齊②。禮從宜,使從俗。

  【注釋】

  ①尸:活著的晚輩扮作先祖的樣子代其祭壽的人。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莊"的說法。

  ②齊:與"齋"通假,有齋戒之意。

  【譯文】

  如果進入成年,坐著就要像祭禮中的代為受祭的人一樣端正,站著就要像齋戒一樣肅穆恭敬。禮要合乎事理,如同作為使者要入鄉(xiāng)隨俗一樣。

  【原文】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①人,不辭費。禮,不逾節(jié)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zhì)也。禮,聞取于人④,不聞取人;禮,聞來學(xué),不聞往教。

  【注釋】

 、僬f:與"悅"通假,讓人高興的意思。

 、诠(jié):有節(jié)制,有限度。

 、坩颍翰还Ь吹臉幼印

 、苋∮谌耍合颉埥痰囊馑。

  【譯文】

  禮是用來區(qū)分人與人關(guān)系上的親疏,判斷事情之嫌疑,分辨物類的同異,分明道理之是非的。依禮而說:不可以隨便討人喜歡,不可以說些做不到的話。依禮則行為不越軌,有節(jié)制,不侵犯侮慢別人,也不隨便不恭敬別人。自己時常警惕振作,實踐自己說過的話,這可稱為完美的品行。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這就是禮的實質(zhì)。依禮而言,聽說它是被人取法的,沒聽說它主動去向人取法什么。所以禮只聽說愿學(xué)者來學(xué),沒聽說知禮的人去別人那里傳授。

  【原文】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①,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xué)事師②,非禮不親;班③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yán)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④節(jié)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⑤。是故,圣人作⑥,為⑦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

  【注釋】

 、僬祝菏箘佑梅,使風(fēng)俗端正的意思。

 、诨聦W(xué)事師:"宦"是做官后的學(xué)習(xí),"學(xué)"是未做官之前的學(xué)習(xí)。這兩個時期的學(xué)習(xí)都要跟從老師,即是"事師",故"宦"、"學(xué)"兩字連用。

 、郯啵悍謱哟蔚燃壷狻

 、苓ぃ河幸饪酥频囊馑。

 、蓰~:與"優(yōu)"同音,原指雌鹿,在這里通指雌性獸類。

 、拮鳎寒a(chǎn)生之意。

  ⑦為:產(chǎn)生并使用之意。

  【譯文】

  道德仁義,沒有禮就不能得到體現(xiàn);教育訓(xùn)導(dǎo),使風(fēng)俗端正,沒有禮就不能完備地推行;分辨事理,判明訴訟,沒有禮就不能正確地裁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沒有禮就不能確定關(guān)系地位;做官求學(xué),沒有禮就不能使師長弟子關(guān)系親敬;朝廷的職位,**的**,就官任職,執(zhí)行法令,沒有禮就不能確立威嚴(yán),使人服從;祈求福祿,常行的祭祀,供奉鬼神,沒有禮,就不能表現(xiàn)出誠意莊重。所以,君子做到恭敬合度,退讓有法以明確禮的意義。鸚鵡雖能說話,終歸還是飛鳥;猩猩雖能說話,終歸還是走獸,F(xiàn)在的人如果不講求禮,雖能說話,不是和禽獸有同樣的心嗎?只有禽獸沒有禮可言,所以才會父子**。所以才有圣人產(chǎn)生禮儀來教誨人們,使人們有了禮,知道用禮把自己同禽獸區(qū)別**。

  【原文】

  太上①貴德,其次務(wù)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xué)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fù)販者②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而不驕不*;貧賤而知好禮,而志不懾③。

  【注釋】

 、偬希褐傅氖枪糯娜饰宓。

 、谪(fù)販者:用肩挑著東西做買賣的人,通常認(rèn)為他們道德水*低下,利欲熏心。事實并不盡然。

 、蹜兀耗懶≈狻

  【譯文】

  上古時代,人心非常淳樸,凡事想做就做,只重老實,沒有什么準(zhǔn)則。到了文明進步時代,就講究行為效果,凡是得到別人的恩惠,就要報答別人的恩惠。因此行為準(zhǔn)則中就含"施"與"報"的作用,凡是受別人恩惠而不報答,則不合乎禮;受人報答而沒有恩惠給人,也是不合于禮。有了這種禮,人與人的關(guān)系,才能*衡安定,反之,就要發(fā)生危險。所以說:禮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禮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別人。雖然是微賤之輩,猶有可尊重的人,更不要說富貴的人們了。唯是,富貴的人懂得愛好禮,才不至于驕傲而*侈;貧賤的人懂得禮,則其居心也不至于卑怯而無所措其手足。

  【原文】

  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①,冠②。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六十曰耆⑤,指使。七十曰老,而傳⑥。八十、九十曰耄⑦,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⑧。

  【注釋】

 、偃酰荷眢w還未完全成熟。

 、诠冢汗湃酥,二十歲的男子要行加冠之禮,從這時起,意味著已經(jīng)長大**。

  ③艾:指艾草,形容人年紀(jì)大了,頭發(fā)發(fā)白的顏色如艾草。

 、芊簱(dān)任,掌管之意。

 、蓐龋号c"齊"同音,年老之意。

  ⑥傳:分配家產(chǎn),交代家事。

 、唠#号c"茂"同音,視力、聽覺明顯下降,活動能力也明顯減退。

 、囝U:贍養(yǎng)老人之意。

  【譯文】

  人從出生至十歲,可稱為"幼",開始外出就做學(xué)。到二十歲,學(xué)識經(jīng)驗雖還不夠,但體力已近于**,故可行加冠之禮,從此把他當(dāng)做**看待。三十歲,體力已壯,可以結(jié)婚成家室。到了四十歲,才稱得上是強,可以入仕,服務(wù)于社會。五十歲,才能已夠老練,可以治理大眾的事。六十歲,體力開始衰弱,不宜從事體力勞動,但能憑經(jīng)驗指導(dǎo)別人。七十歲已到告老的年齡,應(yīng)將工作責(zé)任交付后人。到了八九十歲,視力聽力心力皆衰耗,可稱為"耄"。到了耄年的人和七歲天真可愛的兒童一樣,即使犯了什么過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不施以刑罰。若到了百歲,那是人生之極,只待人供養(yǎng)了。

  【原文】

  大夫七十而致事①,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②;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謀于**,必操③幾杖④以從之。**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注釋】

 、僦率拢和穗x自己的職位。

 、诎曹嚕汗糯环N單匹馬牽著走的車。

  ③操:配備之意。

 、軒渍龋鹤鴷r所靠之物和走路時所扶之物。

  【譯文】

  作為大夫到七十歲就退休,如果君主挽留就會賜予他憑幾和拐杖。有公務(wù)外出就會派婦人相陪伴,到四方出巡就乘坐小型車輛。這樣的大夫可以自稱"老夫",在自己的國家還要稱自己的名姓。遇到****時,必須事先告訴他那個國家的**。在和長輩商議事情時,必須隨身帶著憑幾手杖前往。在長輩**時,不作推辭就直接回答是不合乎禮的。

  【原文】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①,昏定②而晨省。在丑夷③不爭。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④,故州閭鄉(xiāng)*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⑤也,執(zhí)友⑥稱其仁也,交游⑦稱其信也。見父之執(zhí)⑧,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注釋】

  ①清:與"慶"同音,涼的意思。

 、诙ǎ喊捕ǖ囊馑。

 、鄢笠模和厓(nèi)部的意思。

 、苋n:是指封賜三次。在周代,官吏**是分等級的,從一命到九命,每一命所受的待遇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等的禮服和賞賜的東西,三命以上,就能擁有周王賞賜的車馬。文中是因為父母在上,不敢享用如此的待遇。

  ⑤弟:與"悌"通假,對兄長尊敬的意思。

 、迗(zhí)友:有共同志向的人或朋友。

 、呓挥危浩胀ㄅ笥选

 、喔钢畧(zhí):和父親有相同志趣的人。

  【譯文】

  做兒女之禮,要讓父母冬天溫暖,夏天清涼,晚上替他們鋪床安枕,清早向他們問候請安。而且要與*輩共處,絕無爭執(zhí)。作為子女,不乘坐國君封賜三賜的馬車。能夠這樣,州閭鄉(xiāng)*,遠遠近近的人都要稱贊他的孝順,兄弟以及內(nèi)親外戚都要稱譽他的善良,同僚們稱贊其仁愛,朋友們稱贊他能服侍長輩,而跟他來往的人亦都說他誠實可靠。看到和父親有相同志趣之人,他若不叫進前,就不敢擅自進前;不叫后退,亦不敢擅自后退;他若不問,亦不敢隨便開口。這樣尊敬父輩,也是孝子應(yīng)有的行為。

  【原文】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①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xí)必有業(yè)。恒言不稱老。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②之。群居五人,則**必異席③。

  【注釋】

 、俜矗号c"返"同,返回之意。

 、诩珉S:并排向前走,略微靠后。

 、廴壕游迦,則**必異席:在古代,席地而坐時,**坐在席的一端,如果超過四人,**就要另設(shè)一席,是一種對**的尊敬行為。

  【譯文】

  作為子女,出門時要當(dāng)面稟告父母,回家時也要如此。出游必須有一定的地方,所練習(xí)的要有作業(yè)簿,使得關(guān)心你的父母有所查考。*時講話不要自稱"老"字。遇到年齡大上一倍的人,無妨當(dāng)做父輩看待;大上十歲的人,當(dāng)做兄輩;如果只大上五歲,雖屬*輩,仍須屈居其下。五個人同在一處,應(yīng)讓年**另坐一席。

  【原文】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①,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概②,祭祀不為尸。聽于無聲③,視于無形④。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

  【注釋】

 、賷W:一間屋子的西南角,是**或**所坐的位置。

 、谑仇嫞菏撑c"四"同音,本詞是指讓父母享用的食物。概:是限量的意思。

  ③聽于無聲:在父母沒有說話之前,對父母的意圖要有所領(lǐng)悟和知曉。

 、芤曈跓o形: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要時刻想起父母的樣子。

  【譯文】

  作為子女,*常家居,不要占住尊長位置,不要坐當(dāng)中的席位,不要走當(dāng)中的過道,不要站當(dāng)中的門口。遇有飯食的宴會,要多要少,不可自作主張。舉行祭祀的時候,不可充任神主受人祭拜。在父母沒有說話之前,對父母的意圖要有所領(lǐng)悟和知曉,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要時刻想起父母的樣子。不要爬高,不要臨深,也不要隨便譏評,隨便嬉笑。

  【原文】

  孝子不服暗①,不登危,懼辱親②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③,不有私財。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④素;孤子⑤當(dāng)室,冠衣不純采。

  【注釋】

 、俨环担褐覆蛔鲭[瞞父母的事情。

 、趹秩栌H:對父母隱瞞和登高到危險的地方,這些行為都是辱親的。

 、鄄辉S友以死:指的是不做替朋友賣命的事情。

  ④純:與"準(zhǔn)"同音,指的是衣服上的花邊。

 、莨伦樱褐改贻p時喪父的人。

  【譯文】

  孝順之子,不隱瞞父母,亦不得行險以圖僥幸,對父母隱瞞和登高到危險的地方,這些行為都是辱親的。父母活著不可以替朋友賣命,也不可以有自己的私蓄。

  作為子女,當(dāng)父母活著時,戴的帽,穿的衣,不能用素色鑲邊,因為那樣很像居喪。不過,沒有父親的孤子,如果是他當(dāng)家,則他的冠衣,可以帶素而不用采繢鑲邊,因為那是顯示他持久的哀思。

  【原文】

  幼子常視①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與之提攜,則兩手奉②**之手。負(fù)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③。

  【注釋】

 、僖暎号c"示"通假,教育之意。

 、诜睿号醯囊馑肌

 、垩诳诙鴮Γ赫谧】诤**說話,怕口氣傷人。

  【譯文】

  *常不可以謊話教導(dǎo)兒童。兒童不必穿皮衣或裙子。年幼的孩子*?礀|西不要瞟眼,站立一定要端正,不要做偏頭聽說話的樣子。若長輩們要牽手走,就要用雙手接捧長輩的手。如果長輩們從旁俯身耳語,要用手遮口,然后回答。

  【原文】

  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于道,趨①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注釋】

 、仝叄嚎熳,惶恐不安的樣子。

  【譯文】

  跟隨先生走路,不要隨便跑到路的一邊同別人講話。在路上遇見先生,就要跨大步進前,拱手正立著。若先生和你講話,你就說;如果沒有話講,則又跨大步退到一旁。

  【原文】

  從**而上丘陵①,則必鄉(xiāng)②**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呼③。

  【注釋】

  ①丘陵:指地勢高的地方。

  ②鄉(xiāng):與"向"同,朝向的意思。

 、鄣浅遣恢,城上不呼:古人登城,不隨便指示方向,害怕迷惑眾人;也不大呼小叫,害怕把人驚嚇住。

  【譯文】

  與長輩登上山坡時,要朝著長輩的目標(biāo)看,預(yù)備**對那目標(biāo)有所問。登上城墻,不要指手畫腳;在城墻上更不可大呼小叫,那樣會擾亂別人的聽聞。

  【原文】

  將適舍,求毋固①。將上堂,聲必?fù)P。戶外有二屨②,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③。將入戶,視必下④。入戶奉扃⑤,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⑥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注釋】

 、俟蹋弘S便,*常的樣子。

 、趹敉庥卸䦟眨汗湃藶榭腿胧抑,要把鞋脫在室外,**則可以把鞋脫在室內(nèi)。假如看到室外有兩雙鞋,可以肯定屋內(nèi)有三個人。

 、垩月剟t入,言不聞則不入:在外面能夠聽到屋內(nèi)人的說話聲音,則可以進去,否則就不要上前打擾,很可能屋內(nèi)人在秘密商量一些事情。

 、芤暠叵拢耗抗庖蛳驴,避免看到別人隱蔽的事情。

 、莘铎纾褐高M門要雙手做托扃的樣子,表示尊敬和謙恭。扃,與"迥"同音,指門上的橫梁。

 、捋e:與"計"同音,是踩踏的意思。古人入席是有次序的,要從尾部開始升席,如果相反,就犯了踖席的錯誤。

  【譯文】

  將要拜訪人家,不應(yīng)隨便。將要走到人家的堂屋,首先應(yīng)高聲探問。見人家室門外放有兩雙鞋子,而室內(nèi)說話的聲音聽得非常清楚,那樣,就可以進去;如果聽不見室內(nèi)說話的聲音,那表示人家在里面可能有機密的事,就不好進去了。即使進去,進門時,必須眼睛看地下,以防沖撞人家。既進入室內(nèi),要謹(jǐn)慎地捧著門閂,不要回頭偷覷。如果室內(nèi)本是開著的,就依舊給開著;若是關(guān)著的,就依舊給關(guān)上;如果后面還有人進來,就不要把它關(guān)緊。進門時不要踩著別人的鞋。將要就位不要跨席子而坐。進了室內(nèi),就用手提起下裳走向席位下角。答話時,或用"唯"或用"諾"都要謹(jǐn)慎。

  【原文】

  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①右,不踐閾②。

  【注釋】

 、訇E:與"涅"同音,古代大門中豎立的短木,主人進出時從右,賓客則從左,大夫、士更為高貴,進出從右。

 、陂摚号c"玉"同音,門檻之意。

  【譯文】

  大夫或士進出國君的宮門時,必須從口橛的右邊走,不要踩著門檻。

  【原文】

  凡與客入者,每門讓于客①?椭劣趯嬮T,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主人入門而右②,客入門而左;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③,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④,連步以上。上于東階,則先右足;上于西階,則先左足。

  【注釋】

 、俜才c客入者,每門讓于客:古人待客時,如果賓客地位高于主人,主人應(yīng)出大門迎接;賓客地位低于主人,主人則在大門內(nèi)迎接。進門時,主人請賓客先入,恭敬之后,主人引導(dǎo)賓客進入。每門,古代天**中五門,諸侯三門,大夫二門,所以稱每門。

  ②主人入門而右:古代建筑門內(nèi)稱庭,庭的北邊是堂,有東西兩排臺階,東邊的阼階,是主人出入庭堂時所用的,***賓階是賓客出入所用的。在庭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條小路通向東西兩階,"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就是指的主人和賓客都可以沿著各自的通道去往庭堂。

 、劢档龋嘿e客的等級低于主人。

 、苁凹壘圩悖褐该可弦患壟_階,都要把雙腳并攏一次,然后再開始登下一個臺階。拾與"社"同音。

  【譯文】

  凡是和客人一同進門時,每到門口都要讓客人先走。客人到居室門口時,主人要先進去設(shè)席擺坐,然后出來迎接客人,客人再三謙讓,主人就恭請客人進入。主人進門向右,客人進門向左;主人走到東階,客人走到西階。客人身份低時,就會走到主人的東階,主人要再三推辭,然后客人再回到西階。主人客人要謙讓登階的先后,主人先登上,客人跟著登上,主人上一級,客人也上一級,客人前腳正跟上主人后腳,拾級而上。上東階時要先出右腳,上西階時要先出左腳。

  【原文】

  、俦、谥獠悔參,堂上不趨,執(zhí)玉不趨。堂上接武④,堂下布武。室中不翔⑤。并坐不橫肱⑥。授立不跪⑦,授坐⑧不立。

  【注釋】

 、籴。翰坚!

 、诒。汉熥。

 、圳叄盒〔娇熳咧,表示對**的尊敬。

 、芙游洌菏侵高~著細(xì)小的步子向前走。武,足跡之意。

  ⑤翔:放松兩臂隨意地走路。

 、迿M肱:把兩臂橫著伸開。

 、吖颍簝上ブ,臀部不接觸足跟,上身挺直的姿勢。

 、嘧簝上ブ,臀部接觸足跟的姿勢。

  【譯文】

  經(jīng)過有簾帷垂著的門口不要快步走去。在堂上,或端著玉器,則不要快走。在堂上用細(xì)步,堂下用正步,不可在室內(nèi)大搖大擺。同別人坐在一起,不要橫著膀子。拿東西交給站著的人,不要屈膝;但拿給坐著的人,就不要站著。因為前者顯得太謙卑,而后者又顯得太傲慢。

  【原文】

  凡為**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①,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以箕自鄉(xiāng)而極之。奉席如橋衡②,請席何鄉(xiāng),請衽③何趾。席南鄉(xiāng)北鄉(xiāng),以**為上;東鄉(xiāng)西鄉(xiāng),以南方為上。

  【注釋】

 、俦丶又阌诨希汗湃巳咧愫汪せ䲡r的樣子,以表示尊敬之意。

 、跇蚝猓捍蛩玫慕臻郎系臋M木,一頭高一頭低,這里是用來形容席的拿法,托席的兩只手,左手要高,右手要低。

 、垴牛厚畔暮喎Q,即臥席的意思。

  【譯文】

  凡是替長輩打掃席前有一定的禮節(jié);必須把掃帚蓋在簸箕上,用袖子遮擋著邊掃邊退,不使塵土落向長輩,把畚簸朝向自己撮掃垃圾。抱席子要卷成秸槔上的橫木一樣。為長輩安放坐席時要問清面朝哪個方向,安放臥席時要問清腳朝哪個方向。

  【原文】

  若非飲食之客①,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②?蛷刂叵,主人固辭?哇`席,乃坐。主人不問,客不先舉④。將即席,容毋怍⑤。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⑥,足毋蹶⑦。

  【注釋】

  ①飲食之客:指那些前來討論學(xué)問之事的賓客。

  ②辭:主人讓正席于賓客時,賓客謙讓,不肯接受。

 、劭蛷刂叵涸诠糯,王公貴族之類的賓客到來時要鋪三層席,大夫級的賓客到來時要鋪雙重席。所以所來的客人為表示謙遜,做出要撤掉重席的舉動。徹,與"撤"通假,向后退的意思。

  ④先舉:先說之意。

  ⑤怍:與"作"同音,容色改變的意思。

  ⑥撥:飄起、揚起的意思。

 、啧辏禾_的意思。

  【譯文】

  若不是前來討論學(xué)問之事的賓客,席位的間隔要遠些,大抵席與席之間可容一丈的距離。當(dāng)主人跪著替客人整理席位時,客人就要按住席子說不敢勞駕?腿艘ブ丿B的席子時,主人要一再請他勿除去。等客人履席,預(yù)備坐下時,主人才坐下。若主人不先說話,客人不要搶先發(fā)言。將就席的時候,不要變臉色。兩只手提起衣裳,使衣裳的下沿離地一尺左右,這樣齊膝跪下時就不致絆住自己的下裳。不要掀動上衣,也不要跳腳。

  【原文】

  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虛坐①盡后,食坐②盡前。坐必安,執(zhí)③爾顏。**不及,毋儳言④。正爾容,聽必恭,毋剿說⑤,毋雷同⑥,必則古昔,稱**。侍⑦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yè)則起,請益則起。父召,無"諾"⑧;先生召,無"諾"。"唯"⑨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毋馀席⑩,見同等不起。燭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

  【注釋】

  ①虛坐:坐著只是說話。

 、谑匙鹤燥埖囊馑。

 、蹐(zhí):保持之意。

 、軆а裕汉**說不一樣的話題,即東拉西扯。儳,與"顫"同音。

 、萁苏f:把別人的**當(dāng)成是自己的**。剿,與"抄"同音。

 、蘩淄赫f和別人一樣的話。

 、呤蹋悍痰囊馑肌

 、嘀Z:回答應(yīng)聲的意思,說話的語速慢。

 、嵛ǎ夯卮鹬,說話的語速快。

 、忖畔汉**坐在同一席端。

  跋:燭燒盡時留下的殘物。古人稱火炬為燭,燭盡之物為跋。晚輩在和長輩秉燭長談時,看到燭盡時要主動把殘物去除。

  唾:唾液的意思。

  【譯文】

  若有先生的書本琴瑟放在前面,就跪著移開它,切不可跨足而過。如果只是說話,應(yīng)盡量往后坐;如果是飲食,就要盡量靠著前坐。坐要穩(wěn)定,保持自然的姿態(tài)。**未提及的,不要東拉西扯地說。表情要端莊,聽講要虔誠。不可把別人的**當(dāng)成是自己的**,也不要說和別人一樣的話。說話要以過去的事實為根據(jù),或是引述古人先哲的格言。侍奉先生坐著時,先生有問,要等到他的問話終了再回答。請問書本里的事,要起立;如果還要問個詳細(xì),亦要起立。父親召喚時不要唱諾;先生召喚時也不要唱諾。要恭敬地回答"唯",同時起立;陪同自己所尊敬的人,無妨挨近坐著。見到同輩的人不必起身,但見有端燭的來,就要起身;看見端飯食的人來,也要起身;主人有上賓來,亦要起身。晚上去與人坐談,應(yīng)在一支燭沒有燃盡之前,看到燭盡時要主動把殘物去除。在所尊敬的客人面前,不要呵斥狗。主人分給食物無須謙讓,但同時也不可吐口水。

  【原文】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①杖屨,視日蚤莫②,侍坐者請出矣。侍坐于君子,君子問更端③,則起而對。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閑④,愿有復(fù)也",則左右屏⑤而待。毋側(cè)聽⑥,毋嗷應(yīng)⑦,毋*視⑧,毋怠荒⑨。游毋倨⑩,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斂發(fā)毋髦,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注釋】

 、僮耗弥。

  ②蚤莫:天的早晚之意。

  ③更端:更換事由的意思。

  ④少閑:停頓片刻之意。

  ⑤屏:退避之意。

 、迋(cè)聽:x聽他人的言辭。

 、哙粦(yīng):高聲大喊之意。嗷,與"叫"同音。

  ⑧*視:目光斜視,不專注的意思。

 、岬』模簯卸璧臎]精神的樣子。

 、赓疲候湴恋臉幼印

  跛:單腳踩地,沒有站穩(wěn)的樣子。

  箕:臀部著地,兩腿向前伸出,是一種不文明的坐姿。

  伏:趴著的意思。

  袒:裸露的意思。

  褰:把衣服撩開的意思。

  【譯文】

  與**坐談,凡是見到**打哈欠、伸懶腰,或是準(zhǔn)備拿起拐杖和鞋子,或是探視時間的早晚,這時候侍坐者就要告辭退出。陪伴**,如果**問到另外的事,則須起立回答。陪伴尊長時,若有人進來說:"很想借點兒時間,有所報告。"這時,侍坐者就要退避一旁等候著。不要側(cè)耳作探聽的樣子,不要粗聲粗氣地答應(yīng),不要滾動眼珠看東西,不要做懶洋洋的模樣。走路不要大搖大擺,站著不要跛足欹著肩頭,坐時莫把兩腿分開像畚箕,睡時不要俯伏在床上。收斂頭發(fā)勿使披下,帽子無故不要脫下。勞作時不要袒衣露體,就是大熱天,也不要敞開裙子。

  【原文】

  侍坐于**,屨不上于堂,解屨不敢當(dāng)階。就屨,跪而舉之,屏于側(cè)。鄉(xiāng)①**而屨,跪而遷屨②,俯而納屨③。

  【注釋】

 、汆l(xiāng):與"向"同,朝著的意思。

 、谶w屨:把鞋掉轉(zhuǎn)過來之意。

  ③納屨:穿鞋。

  【譯文】

  凡陪伴**坐談,不要穿鞋子上堂,而且解脫鞋子亦不可正向臺階。穿鞋時,要先拿起鞋子在一旁穿著。若面朝**穿鞋,就要跪著旋轉(zhuǎn)鞋尖,然后低頭套上鞋子。

  【原文】

  離①坐離立,毋往參焉;離立者,不出中間。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②,不同巾③櫛④;不親授。嫂叔不通問⑤。諸母不漱裳⑥。外言不入于捆⑦,內(nèi)言不出于捆。

  【注釋】

  ①離:與"儷"同,指兩個人并排著。

 、跅啵号c"匜"同,與"意"同音,指放衣服的筐子。枷:指掛衣服的架子。

  ③巾:清洗時用的布子。

 、軝保号c"至"同音,梳頭發(fā)的工具。

  ⑤不通問:不互相饋贈東西。

  ⑥裳:下衣之意。

  ⑦捆:與"捆"同音,是門檻的意思。

  【譯文】

  有二人并坐或并立著,不要插身進去;有二人并立著,不要從兩人中間穿過。男女不要混雜著坐,衣服也不要放在同一個筐子里,不要掛在同一衣架上。男的女的各有自己的面巾梳子,不要混用,亦不要互相饋贈東西。不要讓叔母或庶母洗濯內(nèi)衣。街談巷語,不要帶進閨門之內(nèi);閨門以內(nèi)的家務(wù)事也不要宣揚于外。

  【原文】

  女子許嫁,纓①,非有大故②,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注釋】

  ①纓:五彩的帶子,是許嫁后的標(biāo)志。

  ②大故:大的災(zāi)難,或是病故之類的事情。

  【譯文】

  女人訂婚之后,就掛上五彩的帶子,表明有所系屬了。如果沒有重大變故,不要進入她的住處。姑母姐妹及其女兒,凡是已經(jīng)嫁人的,回了家就不要和她同席而坐,同用一個器皿吃東西。父與子不要同坐一個席位。

  【原文】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①,不交不親。故日月以告君,齊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xiāng)*僚友,以厚其別也。

  【注釋】

 、賻牛航Y(jié)婚前,男方給女方的聘禮。

  【譯文】

  男女之間沒有媒人往來提親,相互不會知道對方的名字。女方家沒有接受男方家的聘禮,彼此不會交往不會親近。所以婚禮的月份日子都要登記報告君主,要在家廟中齋戒祭告祖先神靈,要備辦酒宴邀請鄉(xiāng)里鄰居同事好友,這都是表示重視男女的分別。

  【原文】

  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寡婦之子,非有見①焉,弗②與為友。

  【注釋】

 、儆幸姡河谐霰姷牟湃A。

 、诟ィ翰荒。

  【譯文】

  娶妻不要娶同姓女子,所以買妾時不知她的本姓就要占卜詢問。對寡婦家的兒子,不是有才能的話,就不要同他做朋友。

  【原文】

  賀取妻者,曰:"某子①使某②,聞子有客③,使某羞④。"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⑤。

  【注釋】

  ①某子:前來祝賀的人。

  ②某:召喚的人。

 、塾锌停罕芏惶峄槭,請鄉(xiāng)*同僚而已。

 、苄撸壕此偷囊馑,古人一般回送一壺酒、十條干肉或是一只狗。

 、堇险卟灰越盍槎Y:年長的人可以不用拘于下跪禮節(jié)的要求。

  【譯文】

  慶祝人家結(jié)婚,只能說:"某君聽見你家宴請鄉(xiāng)*僚友,所以派我送點佐餐的禮物。"貧窮的人不必用金錢財物為禮,年老的人也不必拘于下跪禮節(jié)的要求。

  【原文】

  名子者,不以國①,不以日月,不以隱疾②,不以山川。

  【注釋】

  ①不以國:古人中,臣民不能說國家的名字,兒子不能稱呼自己父輩的名字,以此推知,為孩子起名,不能用國名。

 、陔[疾:沒有明顯表現(xiàn)出來的疾病。

  【譯文】

  在給小孩取名時,不要用國名,不要以日月為名,不要以身上的隱疾為名,不要以山川為名。

  【原文】

  男女異長①,男子二十冠而字②。父前子名,君前臣名③。女子許嫁,笄④而字。

  【注釋】

 、倌信愰L:在古代,男女有別,在排行時,男排男,女排女,不是單獨地按照年齡大小混合排列。

 、诠诙郑耗凶釉趯嵭屑庸谥Y時,除了父母給起的名外,還會得到賓客為他起的字。

 、鄹盖白用,君前臣名:指的是在父親面前可以直呼兄長的名字,在君王面前可以直呼同僚的名字。古人在面對最為尊敬之人時,可以免去謙恭的禮數(shù)。

 、荏牵菏桥宇愃朴谀凶庸诙Y的一種禮數(shù)。

  【譯文】

  男孩女孩要有各自的排行。男子到二十歲,要舉行冠禮,在名之外再取個字。在父親面前可以直呼兄長的名字,在君王面前可以直呼同僚的名字。女子到可以出嫁年齡時,也要舉行一種禮數(shù),要用簪子插住頭發(fā),在名之外再取個字。

  【原文】

  凡進食之禮:左肴①右胾②;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醯③醬處內(nèi);蔥渫④處末,酒漿⑤處右。以脯修⑥置者,左朐⑦右末?腿艚档,執(zhí)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⑧客祭⑨。祭食,祭所先進。肴之序,遍祭之。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辯肴。主人未辯,客不虛口⑩。

  【注釋】

 、匐龋捍髩K的帶骨頭的熟肉。

  ②胾:與"自"同音,大塊的沒有骨頭的熟肉。

  ③醯:與"西"同音,指醋。

 、茕停号c"謝"同音,蒸蔥之意。

  ⑤酒漿:一晚上就釀好的甜酒,且不帶渣,可以稱作是酒。漿,則指的是帶有米汁的酒。

 、薷菏菦]有經(jīng)過加工的干肉。修:是經(jīng)過腌制加工的干肉。

 、唠裕号c"渠"同音,肉曬干后彎曲的地方。

 、嘌樱焊嬖V的意思。

 、峒溃撼燥埱暗募漓胄袨。把將要吃的食物盛出少許,放在祭祀的器皿中,表示對先祖的尊重。

  ⑩虛口:漱口之意,是指在吃飯過程中吃食物與喝酒之間的一種行為。

  【譯文】

  凡陳設(shè)便餐的禮節(jié):帶骨的肴放置左邊,切的純?nèi)夥胖糜疫?飯食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放在右手方;細(xì)切的和燒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得近些;蒸蔥等伴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右邊。若另要陳設(shè)干肉、干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若客人謙讓,端著飯碗起立,說是不敢當(dāng)此席位,主人就得起身對客人說些敬請安坐的話語,然后客人坐定。主人勸請客人吃飯,先撥些飯放在桌上,這稱為祭。祭食,要有先后順序。祭先進食的東西,以后依照吃食的順序一一祭了。吃過三口飯后,主人應(yīng)請客人吃純?nèi)?然后吃帶骨的肉。若主人還沒有吃完,客人可不要漱口表示不吃。

  【原文】

  侍食①于**,主人親饋②,則拜而食。主人不親饋,則不拜而食。

  【注釋】

 、偈淌常核藕蚍钆隳觊L的人吃飯。

  ②饋:給夾菜的意思。

  【譯文】

  在陪著**吃飯時,主人親自夾菜勸吃,就要拜謝,然后進食;主人不親自夾菜勸吃,就不必拜謝,自行進食。

  【原文】

  共食①不飽,共飯不澤手②。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③。毋咤食④,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⑤,飯黍毋以箸,毋嚃⑥羹,毋絮羹⑦,毋刺齒,毋歠醢⑧?托醺,主人辭不能亨?蜌f醢,主人辭以窶⑨。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毋嘬炙。

  【注釋】

 、俟彩常号c"共飯"同意,一起進食的意思。

 、跐墒郑簝墒只ゴ甑囊馑。

 、蹥f:與"輟"同音,喝的意思。

 、苓迨常合訔壷魅俗龅娘埐瞬缓贸,小聲嘀咕。

 、輷P飯:用筷子攪動飯食,讓它快速變涼。

 、迖枺翰痪捉啦说囊馑,當(dāng)吃湯中的菜時,不能連湯一起喝下。

 、咝醺褐傅氖亲约褐匦抡{(diào)制主人做好的湯,是一種不尊重主人的行為。

  ⑧歠醢:不用任何食物蘸就吃的肉醬的意思。

 、岣M:因為貧窮而沒有禮物相送,此指備辦的食物不夠。

  【譯文】

  大伙共同吃飯,不可只顧自己吃飽。若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顧到手的清潔。不要拿手搓飯團。不要把多余的飯放進飯器,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碗盤,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只吃一種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蒸黍的飯宜用手不要用箸。吃湯中的菜時,不可以連湯一起喝下,也不可當(dāng)著主人面調(diào)和菜湯,不要當(dāng)眾剔牙齒,亦不要喝不用任何食物蘸就吃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diào)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烹調(diào)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醬類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干肉就得用手掰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來嚼。

  【原文】

  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①,以授相者②。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

  【注釋】

 、冽R:指醬類食物。

 、谙嗾撸褐魅朔峙渥尳o客人進食物,伺候客人吃飯的人。

  【譯文】

  吃食完畢,客人應(yīng)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著腌漬物的碟子交給一旁伺候的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別勞動,然后,客人再坐下。

  【原文】

  侍飯于**,酒進則起,拜受于尊所①。**辭,少者反席而飲;**舉,未釂②,少者不敢飲。**賜,少者賤者③不敢辭。賜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懷④其核。

  【注釋】

 、僮鹚**所在的席位。諸侯宴請時,尊所設(shè)在東楹之西;大夫宴請時,尊所設(shè)在東房門和室門之間。

  ②釂:指的是喝完杯中的酒。

 、凵僬撸菏侵竿磔。賤者:是指地位低下的人,通常是指仆人一類的。

 、軕眩喊饋淼囊馑肌

  【譯文】

  陪伴**喝酒,看見**將要遞酒過來時,就急忙起立,走到**所在的地方拜而后接受。**說,不要如此客氣,然后少者才回到自己席位上喝酒;若**還沒有舉杯喝干,少者不可以先喝。**有東西賜予后輩或仆人們,他們只管接受,無須客氣。若是國君賜食水果,不要在他前面吐果核,應(yīng)把核包藏起來。

  【原文】

  御①食于君,君賜余,器②之溉③者不寫④,其余皆寫。

  【注釋】

 、儆嘿n予食物的意思。

 、谄鳎菏⑹澄锏钠髅蟆

 、鄹龋嚎梢韵礈斓钠髅。

 、軐懀喊咽澄飶囊粋器皿倒到另一個器皿中。

  【譯文】

  侍候國君吃食,國君賜予剩余的食物,要看那盛器是否可以洗滌。若是可以洗滌的,就原器取食;如果是不可以洗滌的,則須把食物倒在另外的器皿內(nèi)。

  【原文】

  馂①余不祭②,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御③同于**,雖貳④不辭;偶坐⑤不辭。羹之有菜者用挾⑥,其無菜者不用挾。

  【注釋】

 、兖灒撼允5娘埐恕

 、诩溃撼燥堉暗募漓攵Y節(jié)。

 、塾褐赋燥堄玫牟途。

 、苜E:當(dāng)給自己盛上雙份食物時,出于禮節(jié)也不能推辭。

 、菖甲撼约褐膺有其他的賓客,特別是有比自己年長的賓客。

  ⑥挾:用筷子夾。

  【譯文】

  吃剩余的食物不用行"祭食"之禮。另外,如父親吃兒子剩余的食物,丈夫吃妻子剩余的食物時,亦不用禮。陪同**一同參加宴會,若主人厚待**亦同樣厚待少者時,少者不用說客氣話。雖然和**坐在一起,但坐中自有長賓,亦無須少者說客氣話。湯里面如有菜,就得用筷子來夾;若沒有,就用湯匙。

  【原文】

  為天子削瓜者副之①,巾以絺②;為國君者華之③,巾以绤④;為大夫累之⑤;士疐之⑥;庶人⑦龁之⑧。

  【注釋】

  ①副之:把瓜切成四瓣,然后再橫著切開。

  ②絺:與"吃"同音,細(xì)麻布之意。

 、廴A之:只是橫著切開。

 、芾叄捍致椴。

  ⑤累之:累與"裸"通假,只是把瓜橫著切開,外面不用麻布包裹。

 、薤F之:疐與"蒂"通假,把瓜蒂削掉。

 、呤耍涸诠俑腥温毜钠胀ㄈ,沒有官職。

 、帻喼糊喤c"和"同音,去掉瓜蒂就直接吃。

  【譯文】

  為天子削瓜去皮后要切成四瓣,用細(xì)麻巾蓋好;為國君削瓜去皮后要橫切成兩瓣,用粗麻巾蓋好;為大夫削瓜去皮后就整個放置;士人只切瓜蒂,庶人就帶皮吃。

  【原文】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①,行不翔②,言不惰③,琴瑟不御④,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⑤,怒不至詈,疾止復(fù)故。

  【注釋】

 、贆保赫R,有秩序。

  ②翔:講究穿著打扮。

 、鄱瑁洪e聊的話。

 、苡簲[弄之意。

 、蒿颍号c"沈"同音,大笑時能露出的牙齦部位。

  【譯文】

  父母有病的時候,人們心中憂慮,頭發(fā)忘了梳理整齊,走路不像*日那樣講究穿著打扮,閑話亦不說了,樂器亦不擺弄了,食肉只稍嘗那味道,飲酒亦不喝到臉紅,既沒有開心地笑,亦沒有惡聲惡氣地怒罵。這情形直到父母病愈才恢復(fù)正常。

  【原文】

  有憂者①側(cè)席②而坐,有喪者專席③而坐。

  【注釋】

 、儆袘n者:指的是家中有病人,或是自己心中有煩惱的事情。

 、趥(cè)席:正席旁邊的席位。

 、蹖O簡为毜南,不和大家坐在一起。

  【譯文】

  有憂患的人要坐在正席旁邊的席位,有喪事的人要坐在單獨的席位。

  【原文】

  水潦降,不獻魚鱉;獻鳥者佛其首①,畜鳥者則勿佛也;獻車馬者執(zhí)策綏②;獻甲者執(zhí)胄;獻杖者執(zhí)未;獻民虜者操右袂;獻粟者執(zhí)右契③;獻米者操量鼓④;獻孰食者操醬齊;獻田宅者操書致⑤。

  【注釋】

 、俜鹌涫祝簩ⅧB的頭用竹籃之類的東西罩住。

  ②策綏:指馬鞭和馬車上的繩子。古人在敬獻車馬時,只將馬鞭和繩子拿到堂上,意思就自然明了了。

 、塾移酰汗湃似跞话惴譃樽笥覂刹糠,右契是**所持的,所以敬獻時執(zhí)右契。

  ④量鼓:古代稱量谷、米類的器具。

  ⑤書致:書面的契約,有田產(chǎn)契、房屋契等。

  【譯文】

  雨**的季節(jié)不應(yīng)用魚鱉獻人;凡獻野鳥須罩住其首以防啄人,如果獻馴養(yǎng)的家禽則不必如此;獻車馬,只要把馬鞭和引手繩遞上;獻鎧甲,只要遞上兜鍪;獻杖與人,自己應(yīng)持著末端;獻俘虜,要抓緊他的右手;獻人以粟,只要拿出可以兌取的契券;獻米,則用斗斛;獻熟食的,要送上醬類和腌漬的小菜;以田宅獻人,則拿田契、屋契進獻。

  【原文】

  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馳弓尚角①;右手執(zhí)簫,左手承弣②;尊卑垂帨③。若主人拜④,則客還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拊,鄉(xiāng)與客并⑤,然后受。進劍者左首。進戈者前其繜⑥,后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鐓⑦。

  【注釋】

 、偕薪牵汗成嫌薪乔对谏厦妗

 、趶}:與"府"同音,弓箭的中間部分。

  ③帨:戴在胸前的佩巾,鞠躬或是行禮時就會垂下來。

 、苤魅税荩汗糯,當(dāng)賓客饋贈禮物時,主人在接受禮物之前要向客人行禮,稱為拜受禮。

 、莶ⅲ褐傅氖侵魅撕涂腿瞬⑴畔蚰险玖ⅰ

 、蘅煟号c"尊"同音,指的是戈柄下面可以插在地里的金屬套。

 、哏叄号c"堆"同音,矛戟柄上的金屬套。

  【譯文】

  凡是贈弓給人,如果是上緊弓弦的弓,應(yīng)以弓弦朝上,如果是弓弦松懈的弓,則以弓背朝上;同時用右手拿著弓頭的斜體(亦稱為"弭頭"),左手就托住弓背的中部;授予者和接納者雙方都要彼此鞠躬。若主人要行拜受禮,則客人就要轉(zhuǎn)身讓開,避免主人的拜。如果是主人親自接受那弓,就要由客人的左手接弓之另一弭頭,然后用另一只手托著弓拊,雙方并朝著同一方向而移交。遞劍與人應(yīng)以劍柄向左。遞戈與人應(yīng)以戈柄向前,戈刃向后。遞矛或戟,應(yīng)讓*底的末端向前。

  【原文】

  進幾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zhí)禽者左首。飾羔雁者以繢①。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劍者以袂。飲玉爵者弗揮②。凡以弓劍、苞苴、簞笥③問④人者,操以受命,如使④之容。

  【注釋】

 、倮D:帶有花紋的彩帶,用來裝飾羔雁。

  ②揮:扔、揚的意思。

 、郯、簞笥:苞,包裹魚肉等物的草苞。苴,墊器物的草。簞,竹制圓形的器物。笥,竹制方形的器物。

 、軉枺吼佡浀囊馑。

 、菔梗号汕驳氖拐摺

  【譯文】

  送人倚幾或手杖,要拭抹干凈。牽馬或羊送人可用右手,但牽犬則用左手。捉鳥給人,應(yīng)以鳥首向左。送人以小羊或鴨子,要飾以彩帶。受珠或玉,應(yīng)捧著手掌來承。受弓或劍,要合著袖口來接。用玉杯飲酒,不要揮揚,以防失手跌破。凡是被家長遣去遞送弓劍、苞苴、簞笥的人,要拿著那些東西,聽家長的吩咐,就像使者奉派出使時的儀態(tài)。

  【原文】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①,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若使人于君所,則必朝服②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

  【注釋】

 、偈苊航邮盏矫睢

 、诔汗湃嗽谇f重嚴(yán)肅的場合穿的服裝。頭戴黑***帽子,上身穿黑色的衣服,下身穿白色的裙子,彩色的腰帶,白色的護膝。

  【譯文】

  凡是作為國君使者的人,已經(jīng)接受國君的使命,就不要再在家里停留。在國君的使命傳到時,主人要出門迎接拜謝傳達使命的使者;在傳令使者回去時,主人必須拜送到門外。如果要派人前往國君的處所時,必須穿著朝服進行派遣,在使者返回時,必須下堂來迎接君命。

  【原文】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②人之忠,以全交也。

  【注釋】

 、俚。盒傅〉臉幼。

 、诮撸喊选己谋M。

  【譯文】

  見聞廣博,記憶強健,并且很謙讓;敦厚善良,身體力行,并且不怠懈,稱得上是君子。作為君子,不去要求別人無盡的喜歡,不去要求別人竭力的愛戴,從而保持永久的交情。

  【原文】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①。"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②。乘必以幾。

  【注釋】

 、倬颖O不抱子:古人在祭祀祖先時,充當(dāng)尸的要求是孫子,如果孫子的年紀(jì)過小,則由要人抱著孫子充當(dāng)尸。

 、谑剑菏蕉Y。指人的身體向前傾,表示尊敬的禮節(jié)。

  【譯文】

  舊禮書有言:"君子抱孫不抱子。"這是說孫子可以充任祭祖時的尸,而兒子卻不能。凡是大夫、士人遇見為君尸的人,就需下車致敬。如果國君知道某人將為尸,亦要下車為禮;而為尸者對于敬禮的人都得憑軾答謝。尸登車時,要拿幾來墊足。

  【原文】

  齊①者不樂不吊。

  【注釋】

  ①齊:指齋戒之人。

  【譯文】

  舉行齋戒的人要專一心思,不可聽音樂,也不要前往喪家慰問,使哀者分了心。

  【原文】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①,出入不當(dāng)門隧②。居喪之禮:頭有創(chuàng)則沐,身有瘍③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fù)初。不勝喪,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④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于內(nèi)⑤。

  【注釋】

 、仝桦A:前面講過,是主人出入廳堂時所走的臺階。由于喪期思父,所以不走阼階。

 、陂T隧:指門正中的路。

 、郫儯号c"癢"通假。

 、苤拢旱竭_極點。

 、輧(nèi):指的是在屋內(nèi)。由于人到七十歲,精力和體力都不是很好了,遇到喪事的時候,就不必在庭院里搭棚而居了。

  【譯文】

  居喪之禮:雖因哀傷而消瘦,但不可至于形銷骨立,并且視力、聽力亦可保持正常,這樣才能應(yīng)付喪事。唯在家里,上下不走家長常走的臺階,進出不經(jīng)過當(dāng)中的甬道,就像家長還活著的時候。居喪之禮:若頭上發(fā)瘡,可以洗砂;身上發(fā)癢,亦如之。若害病,仍可以食肉飲酒,但到了病愈,就得恢復(fù)居喪之禮。如果承當(dāng)不了喪事的哀痛而病倒了,那就是不慈不孝。年紀(jì)到了五十歲,可不必哀傷致毀;六十歲,可不因哀傷而消瘦;七十歲的人服喪,只要披麻戴孝,無須損及體力,照常飲酒食肉,而且住在屋里。

  【原文】

  生與來日①,死與往日②。

  【注釋】

 、偕c來日:活著的人對死者的吊喪期是從死后第二天開始算起。

  ②死與往日:死者的殮殯期是從**當(dāng)天算起。

  【譯文】

  辦喪事之禮,一些是為生者而制定的,如成服、哭者進行的秩序。前者是從死者之死的第二日算起;后者如三日而殯三日而葬等,則從死之當(dāng)日算起。

  【原文】

  知生者吊①;知死者傷②。知生而不知死③,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

  【注釋】

 、俚酰褐傅氖堑跹渲~。

 、趥褐傅氖莻兄~。

 、壑恢溃赫J(rèn)識死者的親屬而不認(rèn)識死者。

  【譯文】

  *素只和死者的家屬有交情的,就慰問之;直接與死者有交情的,就哀悼之。所以知生而不知死者,只要慰問而不用傷悼之詞;反之,則須傷悼而不止于慰問了。

  【原文】

  吊喪弗能賻①,不問其所費②。問疾弗能遺③,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④,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⑤。

  【注釋】

 、儋帲航o予錢財上的幫助。

 、谫M:錢財上的花費。

 、圻z:饋贈之意。

 、莛^:提供住處之意。

 、萜渌***這個東西。

  【譯文】

  慰問喪家,若沒有錢財資助他們,就不要問他們需要多少錢。探視病人,若拿不出東西饋贈,就不要問病人需要什么。接見來人,如果不能提供住處,就不要問他住在什么旅館。拿東西給人,可不要叫人來取;將給人東西,不要問他***這個東西。

  【原文】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zhí)紼。臨①喪不笑。揖人必違②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dāng)食不嘆。鄰有喪,舂不相③;里④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徑⑤,送葬不辟途潦⑥。臨喪則必有哀色,執(zhí)紼不笑。臨樂不嘆。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⑦于人。

  【注釋】

 、倥R:到達之意。

  ②違:離開的意思。

 、巯啵汗湃唆┟讜r有專門的歌聲相配,鄰居有喪事,舂米時不能唱歌。

 、芾铮亨徖镏小

 、莶挥蓮剑褐覆蛔咂У男÷。

  ⑥途潦:路途上的水坑。

 、呤菏B(tài)的樣子。

  【譯文】

  進到墓地時不要登上墳丘,參加葬禮時必須幫助挽柩車。到達喪禮地時不要嬉笑。與人作揖時必須離開位置。見到柩車時不要再唱歌。進到喪家哀悼不要若無其事。面對飯食不要嘆息。鄰居有喪事,舂米時就不要唱歌;鄰里有殯儀,就不要在巷子里唱歌。進到墓地就不要唱歌,在哭悼的日子里不要唱歌。送喪車時不要走小徑,送葬車時不要躲避路上的水坑。參加喪禮時必須面帶哀傷的神色,挽送柩車時不要嬉笑。欣賞音樂時不要嘆氣。披上甲胄就要顯出不可侵犯的神情。所以君子時時保持謹(jǐn)慎,就不會在別人面前有失態(tài)表現(xiàn)。

  【原文】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①,刑不上大夫②。刑人不在君側(cè)。兵車不式③,武車綏④旌,德車結(jié)旌。

  【注釋】

  ①禮不下庶人:指禮節(jié)不用來約束老百姓。

 、谛滩簧洗蠓颍褐感谭ú挥脕碇撇么蠓蛑系娜恕

 、凼剑菏蕉Y。

 、芙棧菏嬲怪。

  【譯文】

  看見國君據(jù)軾而行禮時,大夫就要下車致敬;看見大夫據(jù)軾而行禮時,士人就要下車致敬。禮制不及于庶人,刑罰不及于大夫之上的人。因此在國君左右都是沒有受過刑罰的人。在出征的兵車上,無須據(jù)軾行禮;田獵用的武車上,旌旗是招展著的;巡狩用的德車,旌旗是垂著的。

  【原文】

  史載筆,士載言。前有水,則載青①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②;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③,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④。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⑤,招搖⑥在上,急繕其怒⑦。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注釋】

 、偾啵核B之意。

 、邙S:指老鷹。老鷹叫則風(fēng)起,風(fēng)起會揚起塵埃。

 、凼繋煟**之意。

 、荃鳎号c"皮休"同音。指一種兇猛至極的野獸。

  ⑤朱鳥、玄武、青龍、白虎:用四種動物來**四種星象,分別**南、北、東、西。

 、拚袚u:指的是北斗七星的柄端,置于行**伍中來指示方向。招,與"勺"同音。

 、呒笨樒渑褐傅氖鞘繗飧邼q的樣子。繕,與"勁"同音。

  【譯文】

  掌管文書的人攜帶文具,司盟的人攜帶文辭。在隊伍行進途中前面有水,就豎起畫有水鳥的旌旗;前面風(fēng)起揚塵,則豎起畫有鳴鳶的旌旗;前面遇有車騎,則豎起畫有飛鴻的旌旗;見有**,則豎起虎皮之旌旗;遇有猛獸,則豎起貔貅之旌旗。凡是行陣,前鋒為朱鳥,后衛(wèi)為玄武,左翼為青龍,右翼為白虎,中軍豎著北斗七星旗幟,來堅定其戰(zhàn)斗精神。前進后退,有一定的法度,左右隊伍,亦各有主管的人。

  【原文】

  父乏讎①,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②;交游之讎,不同國。

  【注釋】

 、僮嚕号c"仇"同,指仇人。

 、诓环幢褐傅氖遣环祷丶胰ツ帽,用隨身的武器就可以。

  【譯文】

  對待父親的仇人,不可與其共存于天下;對待兄弟的仇人,要隨時攜帶兵器等待;對待朋友的仇人,不可與其同在一個國家。

  【原文】

  四郊多壘①,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注釋】

 、偎慕级鄩荆呵浯蠓蛩沃,四面都是堡壘。指被他人侵占。

  【譯文】

  若一國的四境都筑有堡壘但被他人侵占,可見大官們不能安治其國,而那堡壘就是卿大夫的恥辱;如果任憑廣大的土地荒廢而不加整理利用,那荒廢的土地也就是士人們的恥辱。

  【原文】

  臨祭不惰。祭服敝①則焚之,祭器敝則埋之,龜策②敝則埋之,牲死則埋之。凡祭于公者,必自徹其俎③。

  【注釋】

  ①敝:破舊之意。

 、邶敳撸赫疾酚玫牟。

 、鄯布烙诠,必自徹其俎:士陪同君王行宗廟之禮,俎中盛放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則要親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則會由國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譯文】

  參加祭祀活動時不要有怠惰的表現(xiàn)。祭祀穿的衣服破舊了就要燒掉,祭祀用的器物壞了就要埋掉,卜筮用的龜策壞了就要埋掉,祭禮用的牲畜死了就要埋掉。士陪同君王行宗廟之禮,俎中盛入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則要親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則會由國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原文】

  卒哭乃諱①。禮,不諱嫌名②,二名不遍諱③。逮事④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⑤!对姟贰ⅰ稌凡恢M,臨文⑥不諱,廟中不諱。夫人⑦之諱,雖質(zhì)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⑧。大功、小功⑨不諱。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注釋】

 、僮淇弈酥M:人死之后的第一次祭禮,哭祭結(jié)束,將靈符置于祖廟,表示從此以后以神靈視之。不再稱呼他的姓名。

 、谙用褐概c姓名同音的字。

  ③遍諱:忌諱的意思。

 、艽拢菏谭钪狻1揪渲傅氖怯懈改冈,可以服侍。

  ⑤公諱:指的是君諱。

 、夼R文:寫文章之意。

 、叻蛉耍哼@里指的是國君的夫人。

 、鄫D諱不出門:在古代,婦人家中的忌諱是不能通行于廳堂之上的。

 、岽蠊Α⑿」Γ憾际菃史,與死者的關(guān)系較為疏遠,所以就可以不避諱死者的名字。

  【譯文】

  行過卒哭之祭,就要避諱用死者之名,而據(jù)禮之規(guī)定,同音的名可以不避諱,雙字名只要避用其一。倘若生時侍奉父母,就得避用祖父母之名;如果生時已不及侍奉父母,則可不避諱祖父母之名。在國君的地方,不以家諱為禁忌,但在大夫的地方,仍需遵守一國之諱。另外,讀《詩》、《書》,寫文章,以及廟中祭告之詞,都無用諱。即使在國君面前對話,亦可以不諱其夫人之名,因為婦人的名諱限于家內(nèi)。其次,大功、小功的親屬,亦不用諱。凡是到了一個地方,便要打聽他們的禁忌;到了另一國家,就要打聽他們的風(fēng)俗習(xí)慣;同理,到了別人家里,也要先問他們忌諱的名。

  【原文】

  外①事以剛?cè)闸?內(nèi)③事以柔日④。

  【注釋】

 、偻猓撼鰢缁驈R外之意。

 、趧?cè)眨褐傅氖菃螖?shù)日,即甲、丙等日。

 、蹆(nèi):在**或是廟內(nèi)做事情。

 、苋崛眨褐傅氖请p數(shù)日,即乙、丁等日。

  【譯文】

  廟外舉行典禮,適宜用單數(shù)日;廟內(nèi)舉行典禮,適宜用雙數(shù)日。

  【原文】

  凡卜筮日,旬①之外曰"遠某日②",旬之內(nèi)曰"近某日"。喪事先遠日③,吉事先近日。曰:"為日,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④。"

  【注釋】

  ①旬:十天之意。

  ②某日:甲乙日等的某一天。

 、蹎适孪冗h日:選擇喪事的日期時,幾次占卜,先選其最遠的一日;吉事則相反。

 、芴敗⑻撸憾际钦疾窌r所用的器具。

  【譯文】

  凡用卜筮擇定吉日,在十日以外舉行的,則稱"遠某日",在旬內(nèi)舉行的,稱"近某日"。喪葬之事,先卜遠日;吉祥之事,先卜近日。卜筮時應(yīng)說道:"為占吉日,要借大龜或大筮,作個決定。"

  【原文】

  卜筮不過三,卜筮不相襲①。

  龜為②卜,策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③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④嫌疑,定猶與⑤也。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⑥之。"

  【注釋】

 、俨幌嘁u:龜卜、策筮兩種器具在占卜時只能用一種。

  ②為:使用的意思。

 、坌牛合嘈糯_定的意思。

 、軟Q:判斷決定之意。

 、菖c:與"豫"通假。

 、捋`:與"善"通假。

  【譯文】

  無論是用卜或用筮,都不能超過三次,并且用了龜卜,就不要用策筮。

  卜用龜,筮用策。先圣王之所以要用龜策來卜筮,是因為要使人民信服擇定的日期,崇拜所祀的鬼神,恪守頒行的法令;亦就是使人能決定"是"或"不是","做"或"不做"。因此說:"為著懷疑而問卜,既已卜了,就不得三心二意。已定在那一日舉事,就得在那一日實行。"

  【原文】

  君車將駕①,則仆②執(zhí)策立于馬前;已駕,仆展鈴③;效駕,奮衣④由右上,取貳綏⑤;跪乘,執(zhí)策⑥分轡⑦,驅(qū)之五步而立⑧。君出就車,則仆并轡授綏,左右攘辟⑨。

  【注釋】

  ①將駕:將要套馬車出行。

 、谄停厚{馬車的仆侍。

  ③展鈴:看車軸兩端的轄頭是否套牢。

 、軍^衣:抖抖衣服上的塵土。

 、葙E綏:車上有正、副兩根上車前拽的繩子,即兩綏,正綏是給主人或是君主準(zhǔn)備的,副綏是給駕車的人準(zhǔn)備的。

 、薏撸喉\繩之意。

  ⑦分轡:古人乘四匹馬前行時,車轅前后兩匹服馬,左右兩匹驂馬,每匹馬有兩根韁繩,共八根,駕馬的人兩手分別來握三根馬韁繩。另外的兩匹服馬上各自的一根綁在車轅上。

 、嗔ⅲ厚{車人停好車后,***迎接國君上車。

 、崛帘伲憾汩W的樣子。

  【譯文】

  在國君的車馬將要套好出行時,仆侍要拿著馬鞭站在馬前;在已經(jīng)套好時,仆侍要察看車軸兩端的轄頭是否套牢;然后撣去衣服上的塵土,從右邊上車,取過韁繩,半坐在車上,拿起鞭子,分開韁繩,向前驅(qū)趕五步后停下來。等到國君出來上車時,仆侍要一手握韁繩,一手遞上登車的繩子給國君,然后要使左右的人們避開,驅(qū)趕向前。

  【原文】

  車驅(qū)而騶①,至于大門,君撫仆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門閭溝渠必步②。

  【注釋】

  ①騶:與"趨"通假。

 、诒夭剑褐傅氖擒囉乙欢ㄒ萝嚥叫。

  【譯文】

  馬車行駛到了大門口,國君握住仆人的手,而回過頭來命令衛(wèi)士上車。經(jīng)過大門、里門、溝渠的所在,衛(wèi)士都得下車步行,防止發(fā)生危險事故。

  【原文】

  凡仆人之禮,必授人綏。若仆者降等①,則受,不然則否;若仆者降等,則撫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②。

  【注釋】

 、俳档龋旱匚坏拖轮狻

 、谧韵戮兄簭钠驼呤窒伦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閱讀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1)

——《禮記·射義》譯文及賞析3篇

《禮記·射義》譯文及賞析1

  (一)

  (1)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nèi)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2) 古代諸侯舉行射禮,一定要先舉行燕禮;卿、大夫、士舉行射禮,一定要先舉行鄉(xiāng)飲酒之禮。之所以先舉行燕禮,是為了明確君臣的名分;之所以先舉行鄉(xiāng)飲酒之禮,是為了明確長幼的順序。所以射箭的人,不論前進還是后退,左旋還是右轉(zhuǎn),動作一定要符合規(guī)矩。從內(nèi)心來說,沉著冷靜;從外表來說,身體挺直;然后把弓控穩(wěn),目光越過弓把直達靶子中心。將弓控穩(wěn),目光越過弓把直達靶子中心,然后才可以指望射中。所以說,從人的外部射箭動作就可以看出他的內(nèi)在德行。

  (3)大射禮及鄉(xiāng)射禮,分別在燕禮與鄉(xiāng)飲酒禮之后。表面雖寫射箭要領(lǐng),但蘊含仁者君子之道,因而可有射箭動作來看這個人的德行。

  (二)

  (1)其節(jié):天子以《騶虞》為節(jié);諸侯以《貍首》為節(jié);卿大夫以《采蘋》為節(jié);士以《采繁》為節(jié)。《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繁》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jié);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jié);卿大夫以循法為節(jié);士以不失職為節(jié)。故明乎其節(jié)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shù)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務(wù)焉。

  (2)射箭時的節(jié)拍:天子射時,以《驗虞》為節(jié)拍;諸侯射時,以《貍首》為節(jié)拍;卿大夫射時,以《采茹》為節(jié)拍;士射時,以《采繁》為節(jié)拍!厄炗荨愤@首詩,是贊美朝廷百官齊備的;《貍首》這首詩,是贊美諸侯以時勤王而修職貢;《采薪》這首詩,是贊美卿大夫遵循法度;《采繁》這首詩,是贊美士的格盡職守的。所以天子用贊美百官齊備的曲子為節(jié)拍,諸侯用贊美按時朝王進貢的曲子為節(jié)拍,卿大夫用贊美遵循法度的曲子為節(jié)拍,士用贊美惜盡職守的曲子為節(jié)拍。所以明白了各自伴射歌曲的含義,從而做好各自的工作,才能功業(yè)成就和德行樹立。德行一旦樹立,就不會有**越貨、為非作歹的不軌行為了;功業(yè)成就,國家也就安定了。所以說,從射箭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人的德行如何。所以古時候的天子通過射箭比賽來選拔有資格參加助祭的諸侯、卿大夫、大。射箭,這是男子的事,所以才用禮樂來修飾它。所以說,在所有的事情當(dāng)中,要尋一件既有禮樂的修飾而又可以經(jīng)常進行并從而樹立起德行的,非射箭這件事莫屬,所以圣王很重視它。

  (3)射箭時,動作要符合配樂的節(jié)奏。不同地位的人配以不同的配樂,從而明白自己應(yīng)有的志向,應(yīng)堅守的道德,從而使國家安定祥和。同時射禮也是選拔**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由一個人射箭的動作就可判斷這個人的品德優(yōu)劣,從而可以選拔人才治理國家。

  (三)

  (1)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于天子,天子試之于射宮。其容體比于禮,其節(jié)比于樂,而中多者,得與于祭。其容體不比于禮,其節(jié)不比于樂,而中少者,不得與于祭。數(shù)與于祭而君有慶;數(shù)不與于祭而君有讓。數(shù)有慶而益地;數(shù)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于射,以習(xí)禮樂。夫君臣習(xí)禮樂而以**者,未之有也。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寡跃枷嗯c盡志于射,以習(xí)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wù)焉。此天子之所以養(yǎng)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2)所以古代的天子做出規(guī)定:諸侯每年都要向天子報告國計、貢獻方物,還要向天子推薦人才,天子便在射宮里考核他們的箭術(shù)。其儀容體態(tài)合乎禮的要求,其射箭節(jié)奏合乎樂曲的節(jié)拍,而且射中得又多,那就有資格參加天子的祭祀。其儀容體態(tài)不合乎禮的要求,其射箭節(jié)奏不合乎樂曲的節(jié)拍,就沒有資格參加天子的祭祀。獲準(zhǔn)參加祭祀的次數(shù)較多,夫子就有獎勵;獲準(zhǔn)參加祭祀的次數(shù)較少,天子就要責(zé)備。獎勵的次數(shù)多了就增加他的封地,責(zé)備的次數(shù)多了就削減他的封地。所以說,射箭比賽這件事,關(guān)系到諸侯的黝險**。所以諸侯君臣對箭術(shù)都非常用心,對于練習(xí)射箭的禮節(jié)、練習(xí)射箭的樂曲也非常用心。諸侯君臣在練習(xí)禮樂上如此盡心而導(dǎo)致被流放、被滅國,那是絕不可能的事。所以有篇逸詩說:“身為宗室的諸侯,’當(dāng)燕禮進行到四度正爵獻過之后,有德行的君子,從大夫到眾士,不論官大官小,都不要呆坐在官衙內(nèi),都到國君那里去侍候。既參加燕禮,又參加射禮。既獲得國安,又獲得名譽!痹姷囊馑际钦f,君臣都對射箭非常盡心,對練習(xí)射箭所需的禮樂也非常盡心,所以不但獲得國安,而且獲得聲譽。所以天子制定了射禮,而諸侯認(rèn)真實行。.這就是天子為什么能夠駕馭諸侯而不用武力,而使諸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辦法。

  (3)古時天子以射禮考核諸侯,優(yōu)者參加大祭加官晉爵,劣者不能參加祭禮還會剝奪封地,在這種考核標(biāo)準(zhǔn)下天子及諸侯會更勤于練習(xí),接受禮樂熏陶,從而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huán)境

  (四)

  (1)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于司馬,使子路執(zhí)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股w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股w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xué)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股w僅有存者。

  (2)孔子在矍相的澤宮演習(xí)射禮,圍觀的人很多,形成了一道人墻。射前先舉行飲酒禮,到了該射箭的時候,孔子叫子路手持弓矢出列延請射箭的人說:財而過繼給他人作兒子的人都有資格進來參加比賽“敗軍之將、便國君**的大夫、為了貪,沒有資格進來參加射箭比賽。其他的!甭牭竭@話之后,有一半人自以為合格而留下,另外的一半人都走開了。一比賽結(jié)束,到了旅酬的時候子又叫公周之裘和序點舉起酒杯對在場的人講話?坠苤门e杯說:“幼年壯年時能夠孝順父母敬事兄長,到了老年還講究禮法,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而至死不變,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有,就請在賓位落座!甭牭竭@話之后,人又走了一半。序點又舉杯說:“愛好學(xué)習(xí)而不厭倦,愛好禮法而不改變,活到了八十九十乃至一百歲也言行毫不糊涂,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有,就請在賓位落座!甭牭竭@話之后,人差不多就走光了。

  (3)孔子在矍相的澤宮演習(xí)射禮時,提出三種人不得觀禮:1.不忠不孝,2.不尊老愛幼,3.不好學(xué)上進。三個看似苛刻更加展現(xiàn)孔子對于品德的看重,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參加以及觀看。

  (五)

  (1)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

  (2)所謂射,就是尋繹的意思,或者說是**的意思。所謂尋繹,就是尋繹自己志向之所在。所以在射箭的時候,如果心*氣和,身體端正,就可以把弓矢拿得緊、瞄得準(zhǔn);把弓矢拿得緊、瞄得準(zhǔn),自然就射中目標(biāo)了。所以說,:做父親的在射箭時,就要把遠處的目標(biāo)當(dāng)作是自己作為父親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做兒子的在射箭時,就要把遠處的目標(biāo)當(dāng)作是自己作為兒子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做國君的在射箭時,就要把遠處的目標(biāo)當(dāng)作是自己作為國君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作臣子的在射箭時,就要把遠處的目標(biāo)當(dāng)作是自己作為臣子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這也就是說,各人所瞄準(zhǔn)的都是各自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所以天子的大射叫做“射侯”。所謂“射侯”,也就是向諸侯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biāo)射去。射中目標(biāo)就配當(dāng)諸侯,射不中目標(biāo)就不配當(dāng)諸侯。

  (3)“繹”意為理出頭緒,而“舍”則意為要有所取舍。理出頭緒可解釋為尋找到自己的目標(biāo),從而各安其職,各盡其責(zé)。而取舍則是告誡習(xí)射者不可太過執(zhí)著于輸贏,只要安心做好自己便可。

  (六)

  (1)天子將祭,必先習(xí)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于澤,而后射于射宮。射中者得與于祭;不中者不得與于祭。不得與于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于祭者有慶,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故男子生,;∨钍噶陨涮斓厮姆。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

  (2)天子在舉行祭祀之前,一定要先在澤宮演習(xí)射箭。澤宮之所以稱“澤”,是因為要在這里選擇可以參加祭祀的諸侯。在澤宮射畢,然后再在射宮中射。射中的諸侯可以參加祭祀,沒有射中的諸侯不得參加祭祀。不得參加祭祀的諸侯要受到責(zé)備,并削減封地;可以參加祭祀的諸侯,將受到褒獎,并增加封地。受到褒獎的先進爵,受到責(zé)備的先削地。所以男孩子出生以后,要讓射人用桑木之弓射出六只蓬草之箭:一箭射天,一箭射地獷四箭分射東南西北,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有天地四方的雄心大志,乃是男子分內(nèi)之事。一所以一定要先立下這樣的雄心大志,然后才敢享用谷物,這就像是先干活而后吃飯那樣。

  (3)諸侯考核射禮的獎懲和男子出生時的習(xí)俗體現(xiàn)出射禮與人生息息相關(guān),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再通過射禮不斷完善自己接近理想。射禮并非是男子的專利,女子亦可習(xí)射,此為古人之局限

  (七)

  (1)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后發(fā),發(fā)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鬃釉唬骸妇訜o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箍鬃釉唬骸干湔吆我陨?何以聽?循聲而發(fā),發(fā)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詩》云:「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蛊,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yǎng)老也,所以養(yǎng)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yǎng)也。

  (2)比賽射箭這件事,其中含有求仁之道。射箭時先要求自己做到心*氣和、、身體端正,自己做到了心*氣和、身體端正之后才開始發(fā)射。發(fā)射而沒有射中目標(biāo),則不應(yīng)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應(yīng)回頭來檢查一下自己?鬃诱f:“作為君子,沒什么能爭的。如果不得不爭,則已射箭所需要的禮法和技法作為標(biāo)準(zhǔn)。雖然比賽結(jié)束時勝負(fù)的雙方還是客客氣氣地揖讓而升揖讓而降,但最后仍免不了由勝者使不勝者飲罰酒。君子以不勝為恥,所以要爭,而且不爭就是沒有君子風(fēng)度!笨鬃佑终f:“射箭的人怎樣使射箭和音樂相配合?又使音樂和射箭相配合?這是難做的事。按照音樂的節(jié)拍發(fā)射,發(fā)射出去而正中靶心的,大概只有賢者才能做到吧!如果是不肖之人,他哪里能夠談得上射中呢?”《詩經(jīng)》上說:“射箭時心中默祝一定要射中目標(biāo),以求不喝對方的罰酒!逼恚笠。祈求射中目標(biāo)以免去罰酒。酒是用來養(yǎng)老的,用來養(yǎng)病的。祈求射中而免去罰酒,實際上就是免去了非老非病而受他人奉養(yǎng)。

  (3)將射箭上升到“仁”的層面。習(xí)射者在射出每一支箭時都要安定內(nèi)心,端正自己,才能射中靶子。若不中就要反思自己不要埋怨超過自己的人。引用孔子的話也是再說明這個道理。接下來則是禮射的獎懲部分,勝者飲不勝者,意味著敗者非老非病卻要受人奉養(yǎng),是極大的折辱,因而要爭,不斷精進技藝。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2)

——清靜經(jīng)全文及譯文

清靜經(jīng)全文及譯文1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3)

——秋水全文及譯文

秋水全文及譯文1

  河伯與北海若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抑^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澤乎?計*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xì)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切徘楹酰俊

  北海若曰:“夫自細(xì)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xì)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異便。此勢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無形者,數(shù)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可以**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動不為利,不門隸;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為在從眾,不佞諂;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xì)大之不可為倪。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s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nèi),惡至而倪貴?惡至而倪(ní)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以物觀之,自貴而相;以俗觀之,貴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shù)睹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dāng)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之門,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而行,與道參差。嚴(yán)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 ”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明于權(quán)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jǐn)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nèi),人在外,德在乎天!烊酥,本乎天,位乎得,躑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jǐn)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蛇與風(fēng)

  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fēng),風(fēng)憐目,目憐心。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

  蚿曰:“不然。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shù)也。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

  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謂風(fēng)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無有,何也?”

  風(fēng)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鰌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與子路

  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dāng)?shù)匝,而弦歌不輟。

  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

  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dāng)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dāng)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公孫龍與魏牟

  公孫龍問于魏牟曰:“ 龍少學(xué)**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茫然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fù)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爽然四解,淪于不測;無東無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xué)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

  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

  莊子與楚臣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莊子與惠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4)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5篇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1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fēng)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譯文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fēng)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fēng)撕裂,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音,仿佛在自言自語。

  從塞北輾轉(zhuǎn)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一陣凄冷的秋風(fēng)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注釋

  博山,在江西永豐境內(nèi)(今江西省廣豐縣),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狀像廬山香爐峰,所以改稱博山。庵:圓形草屋。

  翻燈舞:繞著燈來回飛。

  “破紙”句:窗間破紙瑟瑟作響,好像自言自語。

  塞北:泛指中原地區(qū)。據(jù)《美芹十論》,詞人自謂南歸前曾受祖父派遣兩次去燕京觀察形勢。歸來: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職歸隱。華:花白,華發(fā)蒼顏:頭發(fā)蒼白,面容蒼老。

  “布被”兩句:謂秋夜夢醒,眼前依稀猶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賞析

  這闋《清*樂》,**了辛詞的一種藝術(shù)風(fēng)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fēng)情畫。

  夜出覓食的饑鼠繞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nèi)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fēng)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白哉Z”二字,自然而又風(fēng)趣地將風(fēng)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生為了國事奔馳于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后則已頭發(fā)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xiàn)了。心境如此,環(huán)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后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這一句與“*生塞北江南”相呼應(yīng),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后。*生經(jīng)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如今蒼顏白發(fā),壯志難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還會夢到往日的萬里江山。

  這首詞用文字構(gòu)筑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xiàn)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難得的風(fēng)情畫。通過這幅畫面,表現(xiàn)作者的凄苦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心情。

  從詞的格調(diào)看,近似田園派,或者歸隱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遠了,而且還算不上是**作。不過,這首詞別具一格同樣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藝術(shù)享受。從創(chuàng)作來說,作品總反映著作家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總反映著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個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任何作家也總是從題材內(nèi)容出發(fā),去努力尋求不同的形式和風(fēng)格,他們之間的區(qū)別權(quán)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這樣,能夠在斷承、發(fā)展蘇軾詞風(fēng)的基礎(chǔ)上,成為豪放派大家,同時還能在閑淡、細(xì)膩、婉約等格調(diào)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學(xué)史上倒是不多見的。正如劉克莊在序《辛稼軒集》時所說:“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掃空**。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淡,純用白描,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劃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軒的愛國作品中,別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簡析

  語言流暢通順,給本詞增添了可讀性,別說這評價好似在說小學(xué)生作文,流暢通順**著句意連貫,詞境不絕。許多牽強附會上去的靡麗詞句讀之不順,誦之不通,別扭拗口,自然影響情緒的表達。而本詞讀來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當(dāng)真是“到如今凜然生氣”,全無此病。

  詞中沒有連詞,上片將屋中的事物都簡要描繪清楚,用語靈活,勾勒生動。如用饑刻鼠,一看即明白這里物質(zhì)的匱乏,用“翻燈舞”顯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風(fēng)吹雨,加一“急”字更襯出小屋在風(fēng)雨中單薄破敗,使得下句出現(xiàn)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讀者心中呈現(xiàn)。總的來說上片銜接毫不突兀,畫面感甚強,沒有特別出彩,但仍能看出以稼軒深厚的筆力為底,不加雕飾,反而直觀具體。

  稼軒青年戎馬,沙場舊事總要時時浮上心頭,一發(fā)收地復(fù)國之慨,可惜*生塞北江南,只換得歸來華發(fā)蒼顏,透過此二句,仿佛見到一個須發(fā)灰白的老人,終究被**沒能帶兵與金人一搏,眼看時光易老,壯志難酬。以至于方從夢中醒來,眼前恍惚竟然還是萬里江山,可見一顆赤誠為國之心。怎不令人長嘆英雄失路,淚滿雙襟!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創(chuàng)作背景

  辛棄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約為45歲,貶官為民。閑居帶湖期間,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饒)附近的名勝之處鵝湖、博山(今江西廣豐縣西南)等地游覽。一個清秋的夜晚,作者來到博山腳下一戶姓王的人家投宿。詞人即景生情,寫成了這首寄寓很深的**。

  《清*樂·獨宿博山王氏庵》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2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

  宋代: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展葻o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diào)。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fēng)曉。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譯文

  用來作為佩飾是多么美好!可空谷無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誰個來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絕調(diào),即便彈斷朱紅的絲弦,知音依舊稀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已經(jīng)衰老。汀洲漲滿了江水,該到何處尋覓芳草?我只能將屈原大夫喚醒,在石龍前邊歌邊。陣陣松風(fēng)里,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注釋

  雨巖: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

  石浪: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余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

  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賞析

  本詞作于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上的失意感促使詞人經(jīng)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群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zhuǎn)移精力,然而獨游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下的產(chǎn)物。

  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知音的處境。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遭受南宋朝廷當(dāng)權(quán)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峨x騷》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庇衷疲骸凹x秋蘭以為佩!弊髡咭矟M懷深情地采擷蘭花為佩,以顯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離騷》云:“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佳人》云:“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無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棄疾同樣生活在一種國家不幸、小人橫行的黑暗時代里。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所以他們都遭到中傷毀謗,難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潔,不向惡**低頭屈服,就必然會遭到更大的打擊和非難。因正直而遭打擊,因遭打擊而生“怨”,這只是上闋的第一層意思。

  因為,遭到群小打擊,還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尋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和**自己的**理想與抗戰(zhàn)主張。這是處在那個不能發(fā)現(xiàn)人民力量的時代的一切愛國士大夫和將領(lǐng)們的共同悲劇。年輩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jié)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后二句即用岳飛之意,以寶瑟清音,彈得弦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同樣的怨抑之情。這是上闋的第二層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通過這樣兩個層次的抒寫,作者不得志和無知音的悲劇性遭遇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了。

  詞的下闋,承上闋牢騷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蘊進一步深化,感嘆自己虛度此生,不能再在**上有所作為。下闋頭一句,化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兩句,意極沉痛。接下來“水滿汀州,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結(jié)尾二句:“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fēng)曉,可算全篇的最后一個層次。其用意在于呼應(yīng)開篇“空谷無人”之境界,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可以看出,詞**醉之中喚起屈原來一起唱歌,表明人世無同調(diào),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載冤魂,這顯然是催人淚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載同悲的凄厲之歌。然而就連這幻想之中想求得異代知音共歌舞的場面最終也不能長久,在陣陣松風(fēng)中,東方破曉,詞人酒醒夢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詞的最末一句以景結(jié)情,更加濃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氣氛。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約寫于公元1203年。其時正是辛棄疾遭受誣陷、被**落職后,心情處于極度苦悶的時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縱情山水,以開釋愁懷。然而獨游山水的幽寂使他感覺到更加孤獨,獨游山水的空虛喚起了失意的憂郁。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3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

  宋代:辛棄疾

  有甚閑愁可皺眉。老懷無緒自傷悲。百年旋逐花陰轉(zhuǎn),萬事長看鬢發(fā)知。

  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十分筋力夸強健,只比年時病起時。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譯文

  那是為著什么閑愁才這樣愁眉不展的呢?還不是由于老來無奈,百無心緒的晚景堪悲啊!人生百年,只不過像是陽光移動著花影那么飄忽匆忙。每當(dāng)對鏡看到自己的兩鬢漸成斑白,更感到心灰意懶,萬事皆空啊!

  每日來只是溪頭醉飲,竹林對弈,打發(fā)著這閑暇的歲月,哪兒還有邀朋呼醉、作賦吟詩的舊時豪興呢?當(dāng)年那逞強好勝、遇事不甘人后的精神意氣如今安在呢?所余只不過是年來久病初起時的弱不禁風(fēng)了!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韻。

  重九:舊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

  旋:漸;帲夯ㄊa。陰,同“蔭”。

  溪上枕:喻隱居生活。

  竹間棋:喻隱居生活。

  十分:全部。筋力:猶體力。

  年時:往年。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詞人罷居上饒帶湖前期的作品。觀詞意,當(dāng)在游鵝湖歸來病體恢復(fù)后的第一個重陽節(jié)。此前詞人先有《鷓鴣天·重九席上作》,于重陽酒席上著意稱揚“**清高”,末二句謂“明朝九日渾瀟灑,莫使尊前欠一枝”,知作于重陽前一日,而意猶未盡,再作此篇,故題稱“重九席上再賦”。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賞析

  這首詞是于重九席上吟詠老人心懷的,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感喟。全詞以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既寫自己衰老的形態(tài),又寫自己不服老的精神,沉郁蒼涼,顯示出作者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力求超越自我,獲取心理*衡的努力。

  開頭二句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感喟人生,點出題旨。“有甚閑愁可皺眉”,實際是說自己愁眉不展,并不是因為自己有什么閑愁。作者接下指出為什么要皺眉頭,主要是因有老人心懷,故無情無緒,往往自傷自悲。在這里,作者強調(diào)了老人心懷,點出了題意。作者的老人心懷也不是否憑空產(chǎn)生的。作者在《滿江紅》(曲幾團蒲)詞中借朋友之口勸他:“萬事莫侵閑鬢發(fā),百年正要佳眠食!倍凇稘M庭芳》(西崦斜陽)中又說:“無窮身外事,百年能幾,一醉都休。”這一切都表明他想極力超拔人生困境,但終究不易,“百年”二句寫出了他對人生困境的覺悟與認(rèn)識。前一句是說人生百年,轉(zhuǎn)眼即逝;而后一句則是說世路坎坷,壯志莫伸,人情冷暖,晚景落寞,這一切的磨難,都在自己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記;厥淄,反思人生,使他產(chǎn)生了某種空漠感和幻滅感,故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對他來說,枕流洗耳的高潔,竹間下棋的幽雅,飲酒賦詩的超逸,乃至訪親問友的歡快,一概沒有興趣,也懶于去學(xué)去做!跋险怼比洌容^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的淡漠。但人生的遺憾,并沒有使他走上頹唐和玩世。他還是要樂觀地面對現(xiàn)實。故詞的結(jié)尾二句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指出現(xiàn)在所說的我身體強健也好,還是說我十分精神也好,都是相對的,是和“年時病起時”相比較而言的。這樣結(jié)尾既照應(yīng)了開頭,又點出了產(chǎn)生老年心懷的原因,還表現(xiàn)了作者力求超拔人生困境的瀟灑的生活態(tài)度,意義是極其豐富和深刻的。

  《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4

  《鷓鴣天·代人賦》

  宋代: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

  《鷓鴣天·代人賦》譯文

  落日里寒鴉歸巢,一片傷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樹發(fā)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親自感受這離愁別恨的苦楚,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小紅樓。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巒所阻隔,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鷓鴣天·代人賦》注釋

  鷓鴣天:**詞調(diào),雙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韻,下片五句三*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diào)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晚日:夕陽。

  新綠:初春草木顯現(xiàn)的嫩綠色。

  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頭:猶白發(fā)。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闌干:欄桿。闌。同“欄”。

  《鷓鴣天·代人賦》賞析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而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dāng)“晚日”之時,自然應(yīng)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墒悄俏恍腥,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

  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愁”與“恨”,乃是全篇的基調(diào)。按照一般的構(gòu)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yán)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chǔ)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yán)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fù)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傲列戮G”,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xué)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心緒低回宛轉(zhuǎn),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盁o離恨”是假設(shè),不“白頭”是假設(shè)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扇缃窦僭O(shè)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dāng)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彪x腸寸斷,淚流難止。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小紅樓。美人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時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因為十分相思,望不見人影還要望,所以重上小紅樓,幻想著心上人可能仍在樓上!跋嗨贾厣闲〖t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泵髅髦纴y山無數(shù),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詞的最后一句進一步表現(xiàn)美人的癡情。美人知道,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已經(jīng)看不到心上人,然而對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著樓上的闌干遠望。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辛棄疾的《鷓鴣天·代人賦》這首詞表面上雖然是“代人賦”,但是實際上詞人是在寫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因為,在*古代詩詞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傳統(tǒng)。表面是在寫美人相思的苦悶,寄托的是詞人辛棄疾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鷓鴣天·代人賦》在風(fēng)格上也比較特別,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優(yōu)美婉約詞。

  《鷓鴣天·代人賦》賞析二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巴砣铡钡挠噍x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

  “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為我們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chǔ)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yán)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憑借我們的經(jīng)驗: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毙木w何等低回宛轉(zhuǎn),筆致何等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shè),不“白頭”是假設(shè)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可如今呢?假設(shè)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dāng)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

  《鷓鴣天·代人賦》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冬,辛棄疾遭遇**,隱居上饒。這首詞就是作者被**解官后,在帶湖閑居時所作。

  《鷓鴣天·代人賦》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譯文及賞析5

  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 辛棄疾

  **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譯文】

  我獨自站在空闊無邊的鐘山上飲酒,天色已晚,天氣變寒,已經(jīng)到了回去的時候。曾幾何時,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現(xiàn)在又依依惜別。你離開后,我將會有怎樣的一番思念。

  長江西岸的白石崗,長滿了萋萋芳草,惹來一片離愁。我對你的思念不用山鳥來表達,就像桃李不會言語,下面卻自己出現(xiàn)了小路。

  【注釋】

 。1)葉丞相:即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葉衡于淳熙**(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稱丞相,應(yīng)該是后來追加的。蔣山:即鐘山。

 。2)**蒼茫:杜甫《樂游園歌》:“此身飲罷無歸處,**蒼茫自詠詩”。蒼茫:空闊無邊的樣子。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睔w去來兮: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首句即為歸去來兮。

 。3)《詩經(jīng)·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4)白石崗:在建康朱雀門外,當(dāng)為二人常游之處。芳草萋萋:《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5)《史記·李將軍列傳》引諺語贊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庇鲗嵵撩麣w。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淳熙**(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東安撫使參議官。葉衡也是當(dāng)時著名的抗金人物,與作者關(guān)系密切。辛棄疾這次在建康任職,也是出于葉衡的推薦。葉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該詞正詠此事。

  【賞析】

  詞中上片回憶與葉衡同游鐘山,“**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點明了具體地點與時間,“**蒼!薄ⅰ叭漳禾旌币陨n茫無人來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說明了環(huán)境的凄清,從而渲染了一種凄涼悲切的氛圍,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首句“歸去來兮”,說明葉衡即將離開建康奔赴京城。

  “探梅踏雪幾何時!保貞浥c友人當(dāng)時一起在鐘山上踏雪尋梅的經(jīng)歷,“雪”象征著純潔,“梅”則象征著清高,傲岸的人格,詞人與友人一起踏雪尋梅,則是說明兩人志同道合,兩人的***是純潔高尚的。

  “今我來思”和“楊柳依依”是《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的詩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個人再來鐘山那種“物是人非”的凄涼心境,化用即成的詩句,卻毫無做作之感。

  下片緊承“今我來思,楊柳依依!薄鞍资瘜^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睅拙洌鑼懥擞讶穗x開以后的具體情景:白石崗依舊是長滿了萋萋芳草,景色沒有變,卻沒有同游之人,從而而心中充滿了愁緒!岸嗲樯进B不須啼!保瑒t是對這種愁緒的強調(diào)——不用山中多情的鳥兒悲啼,心中自會惆悵不已。

  最后兩句,引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贊頌李廣的話說明葉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們的稱頌,葉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愛戴。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5)

——《詠柳》原文及譯文3篇

《詠柳》原文及譯文1

  《詠柳》原文:

  曾鞏〔宋代〕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詠柳》譯文: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fēng)的吹動下便飛快的變綠了。

  只懂得用它的飛絮蒙住日月,卻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詠柳》賞析:

  《詠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鞏。曾鞏少即見長于文章,他的文風(fēng),雍容*易,不露鋒芒,而曲盡事理。他的一些詠物詩寓意很深,如這首《詠柳》,就把春天的柳樹比擬為得勢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諷刺****。

  詩的前兩句是說:當(dāng)春天剛到來的時候,零亂的柳條還沒來得及轉(zhuǎn)變?yōu)闇\淡的青黃色,它就倚仗著東風(fēng)吹拂而飄忽搖擺,氣勢更加猖狂。詩剛開頭即語帶嘲諷、蔑視,它描寫“亂條”如何倚仗權(quán)勢,張牙舞爪,逞性妄為,實際上是在為全詩主旨作準(zhǔn)備,亦即古人所謂“蓄勢”。

  蓄足了氣勢,則必然有力地得出顛撲不破的結(jié)論,于是后兩句水到渠成,警語立出:那些柳條只會使柳絮飛上半天,企圖遮蔽日月的光輝,卻不知秋季來臨,天地間還將有一場又一場的嚴(yán)寒霜凍,到那時它就要枯萎凋零了!安恢斓赜星逅币痪錇槿姷漠孆堻c睛之筆,它對那些得志一時的小人提出了嚴(yán)正的警告,振聾發(fā)聵,促人警醒。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之一。在學(xué)術(shù)思想和文學(xué)事業(yè)上貢獻卓越。


禮記全文及譯文(擴展6)

——詩經(jīng)全文帶拼音及譯文 (菁選2篇)

詩經(jīng)全文帶拼音及譯文1

  關(guān)雎《詩經(jīng)》

  關(guān)(guān) 關(guān)(guān) 雎(jū) 鳩(jiū) ,在(zài) 河(hé) 之(zhī) 洲(zhōu)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君(jūn) 子(zǐ) 好(hào) 逑(qiú)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流(liú)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寤(wù) 寐(mèi) 求(qiú) 之(zhī) 。 求(qiú) 之(zhī) 不(bù) 得(dé) ,寤(wù) 寐(mèi) 思(sī) 服(fú) 。

  悠(yōu) 哉(zāi) 悠(yōu) 哉(zāi) ,輾(zhǎn) 轉(zhuǎn)(zhuǎn) 反(fǎn) 側(cè)(cè)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采(cǎi)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琴(qín) 瑟(sè) 友(yǒu) 之(zhī) 。 參(cēn) 差(cī) 荇(xìng) 菜(cài) ,左(zuǒ) 右(yu) 芼(mào) 之(zhī) 。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 女(nǚ) ,鐘(zhōng) 鼓(gǔ) 樂(yuè) 之(zhī)

  譯文

  關(guān)關(guān)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君子求她結(jié)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注釋

  [1]選自《詩經(jīng)·周南》(朱熹《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周代詩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稱,泛指洛陽以南到漢江流域一帶。關(guān)雎,篇名,取第一句”關(guān)關(guān)雎鳩”中的兩個字。

  [2]關(guān)關(guān):雌雄二雞相互應(yīng)和的叫聲。雎鳩:一種水鳥,即王雎。

  [3]洲,水中陸地。

  [4]窈窕,美好文靜的樣子。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參差,長短不齊貌。荇菜,水生植物。圓葉細(xì)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求取荇菜。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輾轉(zhuǎn)反側(cè),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zhuǎn),即反側(cè)。反側(cè),猶翻覆。

  [12]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13]芼,擇取,挑選。

  [14]鐘鼓樂之,用鐘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快樂。

  簡析

  《關(guān)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眮y,便是音樂結(jié)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蛾P(guān)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rèn)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zhuǎn)反側(cè),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shè)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倍际怯械弥!对姟穼懩信,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guān)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衍,不單調(diào)。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疊直敘無復(fù)曲折,抑且音節(jié)短促急弦緊調(diào),何以被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编囅柙唬骸暗么艘徽,文勢便不*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圃沼圃铡,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zhuǎn)反側(cè)’,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jié)構(gòu)。文氣到此一住,樂調(diào)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并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guān)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jīng)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钡绾问桥d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guān)于“興”的論述統(tǒng)統(tǒng)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么只好敷衍幾句最*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dāng)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后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至于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guān)聯(lián),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dāng)日于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zhuǎn)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后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chuàng)作有前有后,創(chuàng)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后作者現(xiàn)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jīng)說:“杜少陵絕句云:‘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蛑^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余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于此而涵泳之,體認(rèn)之,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蔽覀兒畏烈源诵膩砜础对姟分d。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泄泄其羽”(《邶風(fēng)·雄雉》),如“***風(fēng),以陰以雨”(《邶風(fēng)·谷風(fēng)》),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風(fēng)·泉水》)!对姟分幸约兇獾淖匀伙L(fēng)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傊,興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詩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nèi)艚獾迷娙嗽前烟斓厮臅r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么興的意義便很明白。它雖然質(zhì)樸,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rèn)生命的.深刻。 “鐘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陛o廣申之曰:“以友為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風(fēng)·谷風(fēng)》“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xiàn)成的注解。若將《鄭風(fēng)·女曰雞鳴》《陳風(fēng)·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為辭令,我們只認(rèn)得當(dāng)日外交之風(fēng)雅,《關(guān)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fēng)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只為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guān)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shù)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xiàn)在文學(xué)史的黎明。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向來有贊譽。為什么用關(guān)雎作為這篇充滿愛意的詩的題目呢?在孔子編輯《詩經(jīng)》時,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風(fēng),為民間傳唱的詩,《孟子見梁惠王》中有關(guān)于民間的歌曲的記載,風(fēng),大體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來自民間,部分來自貴族的歌頌詩。頌,便是貴族用來祭司時歌頌上天,先祖的詩。所以,大部分的詩是沒有名字的,而編輯一部書,為了讓人們便于查閱必將為每部分添加題目。當(dāng)然,孔子比較謙虛采取了取詩每句開頭的詞作為詩的題目!蛾P(guān)雎》取自關(guān)關(guān)雎鳩 ,“關(guān)關(guān)”是指雎鳩的叫聲,擬聲詞。后世多用這種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隱的《無題》,因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發(fā)明的命名方法,如《錦瑟》取自:錦瑟無端五十弦。

  解析

  《關(guān)雎》是《風(fēng)》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洝ね馄菔兰摇吩(jīng)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guān)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庇帧稘h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鬃诱摗对姟,一般都是以《關(guān)雎》為始!司V紀(jì)之首,王教之端也!彼麄兊闹埸c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guān)系到我們對《風(fēng)》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敝祆涫菑脑娏x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diào)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可以認(rèn)為《風(fēng)》是一種用地方聲調(diào)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guān)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guān)雎》的具體表現(xiàn)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fēng)》之始,三百篇之冠?鬃诱f:“《關(guān)雎》樂而不*,哀而不傷!保ā墩撜Z·八佾》)此后,人們評《關(guān)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guān)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F(xiàn)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lǐng)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guān)關(guān)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傲鳌,《毛傳》訓(xùn)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dāng)再有“求”義!扒蟆弊质侨闹行,整首詩都在表現(xiàn)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xiàn)結(jié)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fā)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guān)鍵,最能體現(xiàn)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xié)。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緩之音別!币κ蠈Ρ菊略谌娭械闹匾苑治鲎顬榫(dāng)。應(yīng)當(dāng)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jīng)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扒偕阎、“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笔裁词恰芭d”?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lǐng),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yīng)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yōu)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chǎn)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diào)的**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zhuǎn)”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zhuǎn)反側(cè)”;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贝嗽婋m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fēng)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guān)雎》,我們應(yīng)當(dāng)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xí)俗!吨芏Y·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写海ǘ拢┲,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薄蛾P(guān)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tài)和風(fēng)俗習(xí)尚。文學(xué)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fēng)俗習(xí)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xiàn)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于社會風(fēng)習(xí)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蛾P(guān)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fēng)俗習(xí)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diào)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序論》云:“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编嶉蕴貏e強調(diào)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視聲調(diào)的**!蛾P(guān)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dāng)然,《關(guān)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diào)結(jié)合起來,以聲調(diào)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云:“《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于此乎?”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采摘荇菜的姑娘,并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里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詩經(jīng)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guān)雎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詩經(jīng)全文帶拼音及譯文2

  春秋《詩經(jīng)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hūn qiū 《shī jīng ·xiǎo yǎ ·hè míng 》

  hè míng yú jiǔ gāo ,shēng wén yú yě 。yú qián zài yuān ,huò zài yú zhǔ 。lè bǐ zhī yuán ,yuán yǒu shù tán ,qí xià wéi tuò 。tā shān zhī shí ,kě yǐ wéi cuò 。

  hè míng yú jiǔ gāo ,shēng wén yú tiān 。yú zài yú zhǔ ,huò qián zài yuān 。lè bǐ zhī yuán ,yuán yǒu shù tán ,qí xià wéi gǔ 。tā shān zhī shí ,kě yǐ gōng yù 。

  注釋:

  九皋:皋,沼澤地。九:虛數(shù),言沼澤之多。

  渚:水中小洲,此處當(dāng)指水灘。

  萚(tuò):酸棗一類的灌木。一說“萚”乃枯落的枝葉。

  錯:礪石,可以打磨玉器。

  榖(gǔ):樹木名,即楮樹,其樹皮可作造紙原料。

  沼澤曲折白鶴叫, 鳴聲嘹亮傳四郊。魚兒潛伏深水里,有時游出近小島。美麗花園逗人愛,園里檀樹大又高,樹下萚樹矮又小。它鄉(xiāng)山上有寶石,同樣可做雕玉刀。

  沼澤曲折白鶴叫, 鳴聲嘹亮傳九霄。魚兒潛伏深水里,潛入深淵也逍遙。美麗花園逗人愛,園里檀樹大又高,下有楮樹矮又小。 它鄉(xiāng)山上有寶石,同樣可將美玉雕。

  賞析:

  此詩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兩章共用了四個比喻,語言也相似,只是押韻不同。關(guān)于詩的主題,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睹娦颉氛J(rèn)為是“誨(周)宣王也”,鄭箋補充說:“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舉例證明魯詩、齊詩、韓詩都與毛詩觀點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詩集傳》則說:“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闭J(rèn)為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詩經(jīng)譯注》祖毛、鄭舊說而加以發(fā)展,說:“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fā)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這種說法較易為今人所理解。

  先談朱熹的說法。他分析第一章說:“蓋鶴鳴于九皋,而聲聞于野,言誠之不可揜(掩)也;魚潛在淵,而或在于渚,言理之無定在也;園有樹檀,而其下維萚,言愛當(dāng)知其惡也;他山之石,而可以為錯,言憎當(dāng)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理,其庶幾乎?”他將詩中四個比喻,概括為四種思想:即誠、理、愛、憎。并認(rèn)為從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說法看起來很辯證,都是用發(fā)展的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而且兼顧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然而他卻是用程朱理學(xué)來說詩,這一點從他對第二章的解釋中看得更加清楚。

  《詩集傳》釋第二章結(jié)句引程子曰:“玉之溫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為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yù)防,而義理生焉,道理成焉!背套诱f詩與朱子說詩,如出一轍,皆為引申之詞!八街梢怨ビ瘛,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為喻。然而是否為詩的本義呢,似乎很難說。

  再談今人程俊英關(guān)于此詩的解釋。程先生在《詩經(jīng)譯注》中說:“詩中以鶴比隱居的賢人!薄霸娙艘贼~在淵在渚,比賢人隱居或出仕!薄皥@,花園。隱喻國家!薄皹涮,檀樹,比賢人!薄叭[,枯落的枝葉,比小人!薄八街竸e國的賢人。”“毛傳:‘榖,惡木也!餍∪。”她從“招隱詩”這一主題出發(fā),將詩中所有比喻都一一與人事掛鉤,雖不無牽強附會,倒也自成一說。

  其實,就詩論詩,不妨認(rèn)為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在廣袤的荒野里,詩人聽到鶴鳴之聲,震動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魚一會兒潛入深淵,一會兒又躍上灘頭。再向前看,只見一座園林,長著高大的檀樹,檀樹之下,堆著一層枯枝敗葉。園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詩人因而想到這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礪玉器的工具。詩中從聽覺寫到視覺,寫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條意脈貫串全篇,結(jié)構(gòu)十分完整,從而形成一幅遠古詩人漫游荒野的圖畫。這幅圖畫中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滿了詩意,讀之不免令人產(chǎn)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讀詩,讀者便會受到詩的藝術(shù)感染,產(chǎn)生無窮興趣。若刻意求深,強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測之感。

  “鶴鳴九皋”出處于春秋時代《詩經(jīng)·小雅·鶴鳴》詩集上的田園畫卷,敘述了上古堯舜時代,這里是碧波萬頃,蘆葦蕩漾的“汝洋江”伊侯國。成群結(jié)隊的仙鶴翱翔在藍天白云之下,棲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巔,擒食于汝洋江面之上,呈現(xiàn)出與當(dāng)?shù)亻苑、漁民和睦相處之景象。先民們以巍峨壯觀,煙霧繚繞,仙鶴長鳴的皋峰,用九層天之高來比喻崇敬仰止它,故稱謂“九皋山”。

  隋朝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載:商代盤庚時的**胡昭,年老隱居伊河?xùn)|岸的九皋山,就是來尋找古時的堯、舜、伊尹等圣人,當(dāng)年在此養(yǎng)生樂道之妙法的。后孔子把和睦盛世之景編入《詩經(jīng)》寶典,廣泛流傳后世。由此引來了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歐陽修、司馬光、邵雍等歷代詩人和文學(xué)家游圣山而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詩篇。

  “鶴鳴”取自《詩經(jīng)》:“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鶴鳴湖位于鶴山南麓,方圓十余畝,荷蓮芬芳,楊柳依依,湖光山色,碧波蕩漾。觀景最宜在春雨綿綿的季節(jié),煙雨朦朧,濃淡相宜,恰似一道風(fēng)光秀麗的水墨畫。正所謂:“輕風(fēng)陣陣送清香,群鶴翱翔十畝塘。三畫青山一面海,西湖無此好風(fēng)光。”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