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1
書憤二首
白發(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里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zhàn)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翻譯
我這白發(fā)稀疏的老頭幽住在鏡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報國無門的忠肝義腸。
遭難的蘇武熬住了十數(shù)年吞氈咽雪的風霜,憂憤的張巡面對叛賊恨得把牙齒咬碎嚼光。
絲絲的春雨飄灑在上林苑的亂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見了洛陽宮的'斷磚破墻。
我的壯心并沒有同年歲一起衰老消亡,縱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歲月流逝,擋不住鏡里會照出兩鬢禿殘的模樣,自信我的報國紅心卻依然忠貞剛強!
年老了就該不穿緊身的軍裝,但悲憤常在,還要讓寒光閃閃的寶劍刺向敵人的心臟!
曾經(jīng)近十年駐守在遙遠的的博嶺的前哨,還要到萬里皋蘭躍馬橫槍實現(xiàn)我宏偉的理想!
古往今來征戰(zhàn)的事無休無止地發(fā)生在邊遠地方,誰能料到現(xiàn)在卻讓我在這里袖手觀望!
注釋
蕭蕭:頭發(fā)花白稀疏的樣子。
澤中:陸游所住三山別業(yè),南為鑒湖,北為大澤(今為蜻蜓湖),故曰。
鑒: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
餐氈:指身居異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春蕪:春草。
上林苑:秦時宮苑名,在陜西省。泛指皇家園林。當時在***。
頹垣:斷墻殘壁。
洛陽宮:漢時東都洛陽的宮殿。當時在***。
鬼雄:鬼中豪杰。《九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遲:衰老。
戎衣:軍衣。
的博:又作“滴博”,山嶺名,在四川理番縣東南。這里泛指川陜。
壯圖:宏偉的意圖。
皋蘭:山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南。
關河:關山河川。
袖手看:袖手旁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春天,此時陸游73歲,在山陰三山別業(yè)。詩人在故鄉(xiāng)領取祠祿,已進入第八個年頭,殺敵報國的情思不時涌動心間。此年開春以后,一連寫下《北望》、《長歌行》、《書志》、《殘夢》等詩篇,而這兩首詩也是作者悲憤無限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
賞析
陸游曾說“蓋人之情,悲憤積于中而無言,始發(fā)為詩。不然,無詩矣!保ā段寄衔募肪硎濉跺}S居士詩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游經(jīng)常在作品中抒發(fā)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fā)的,“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fā)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其時,詩人年邁力衰,遠離朝廷。他想到,光陰既不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憑天地來鑒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于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shù)月,被俘后仍罵敵不止,最后竟嚼齒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人,有天地可鑒。此聯(lián)補足上聯(lián)之意。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里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lián)情緒激昂,一氣直下。這一聯(lián)則描寫細膩,對偶精工,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最后一聯(lián)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xiàn)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后兩句,詩人不得不發(fā)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一篇的首聯(lián)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lián)承上:自己遲暮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了收回失地,遠戍的博,鏖戰(zhàn)皋蘭。然而,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在種植身上終于無法實現(xiàn)。當年是壯志凌云,豈料到今日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蒼涼,溢于字里行間。這便是后二聯(lián)的意境。
陸游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雄健,氣壯山河,充分地顯示了他詩歌風格特征的一個主要方面。特別是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國家、民族的每飯不忘、終生難釋的深厚情意,更是陸游整個創(chuàng)作中的精華所在。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賞析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句指隆興**(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jīng)歷:隆興**,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qū)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
書憤二首
白發(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里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zhàn)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翻譯
我這白發(fā)稀疏的老頭幽住在鏡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報國無門的忠肝義腸。
遭難的蘇武熬住了十數(shù)年吞氈咽雪的風霜,憂憤的張巡面對叛賊恨得把牙齒咬碎嚼光。
絲絲的春雨飄灑在上林苑的亂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見了洛陽宮的斷磚破墻。
我的壯心并沒有同年歲一起衰老消亡,縱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歲月流逝,擋不住鏡里會照出兩鬢禿殘的模樣,自信我的報國紅心卻依然忠貞剛強!
年老了就該不穿緊身的軍裝,但悲憤常在,還要讓寒光閃閃的寶劍刺向敵人的心臟!
曾經(jīng)近十年駐守在遙遠的的博嶺的前哨,還要到萬里皋蘭躍馬橫槍實現(xiàn)我宏偉的理想!
古往今來征戰(zhàn)的事無休無止地發(fā)生在邊遠地方,誰能料到現(xiàn)在卻讓我在這里袖手觀望!
注釋
蕭蕭:頭發(fā)花白稀疏的樣子。
澤中:陸游所住三山別業(yè),南為鑒湖,北為大澤(今為蜻蜓湖),故曰。
鑒: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
餐氈:指身居異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春蕪:春草。
上林苑:秦時宮苑名,在陜西省。泛指皇家園林。當時在***。
頹垣:斷墻殘壁。
洛陽宮:漢時東都洛陽的宮殿。當時在***。
鬼雄:鬼中豪杰!毒鸥琛**》:“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遲:衰老。
戎衣:軍衣。
的博:又作“滴博”,山嶺名,在四川理番縣東南。這里泛指川陜。
壯圖:宏偉的意圖。
皋蘭:山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南。
關河:關山河川。
袖手看:袖手旁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春天,此時陸游73歲,在山陰三山別業(yè)。詩人在故鄉(xiāng)領取祠祿,已進入第八個年頭,殺敵報國的情思不時涌動心間。此年開春以后,一連寫下《北望》、《長歌行》、《書志》、《殘夢》等詩篇,而這兩首詩也是作者悲憤無限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
賞析
陸游曾說“蓋人之情,悲憤積于中而無言,始發(fā)為詩。不然,無詩矣!保ā段寄衔募肪硎濉跺}S居士詩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游經(jīng)常在作品中抒發(fā)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fā)的,“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fā)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其時,詩人年邁力衰,遠離朝廷。他想到,光陰既不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憑天地來鑒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于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shù)月,被俘后仍罵敵不止,最后竟嚼齒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人,有天地可鑒。此聯(lián)補足上聯(lián)之意。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里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lián)情緒激昂,一氣直下。這一聯(lián)則描寫細膩,對偶精工,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最后一聯(lián)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xiàn)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后兩句,詩人不得不發(fā)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一篇的首聯(lián)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lián)承上:自己遲暮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了收回失地,遠戍的博,鏖戰(zhàn)皋蘭。然而,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在種植身上終于無法實現(xiàn)。當年是壯志凌云,豈料到今日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蒼涼,溢于字里行間。這便是后二聯(lián)的意境。
陸游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雄健,氣壯山河,充分地顯示了他詩歌風格特征的一個主要方面。特別是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國家、民族的每飯不忘、終生難釋的深厚情意,更是陸游整個創(chuàng)作中的精華所在。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閱讀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1)
——《書事》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書事》原文及翻譯賞析1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內(nèi)容: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是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 開頭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zhuǎn)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是到外面去散心嗎?不,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這里“閣”,同“擱”,意謂停止。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iào)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兩句變*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nèi)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看著,看著,詩人竟產(chǎn)生一種幻覺:那青苔好象要從地上蹦跳起來,象天真爛漫的孩子,親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來。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青苔本是靜景,它怎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呢?要知道,經(jīng)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詩人捕捉住觸發(fā)靈感的詩意,通過移情作用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坝先艘聛怼边@一神來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這首小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fā),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
《書事》原文及翻譯賞析2
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古詩簡介
《書事》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是《全唐詩》的第128卷第64首詩。詩人借寫幻覺,表現(xiàn)出色彩奇妙的運動。前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末兩句變*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通過蒼苔翠色,反襯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詩人寫物象的色彩,不僅能寫出它的濃淡、深淺、明暗,寫出不同色彩的映襯、對照,還能寫出色彩的動靜,甚至將色彩擬人化,使它具有性靈。再以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從而巧妙地表達自己新奇獨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奧秘。
翻譯/譯文
細雨初停,天尚微陰。盡管在白晝,還是懶得開院門。
坐下來靜觀蒼苔,那可愛的綠色簡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來。
注釋
書事:書寫眼前所見的事物。
輕陰:微陰。
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的意思。這句說,細雨初停,天尚微陰。
慵(yōng):懶。這句說盡管在白晝,還是懶得開院門。
坐看。坐下來看。
欲:簡直要。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是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zhuǎn)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詩人用了一個“閣”字,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伴w”字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iào)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變*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nèi)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那青苔太綠了,詩人竟然產(chǎn)生幻覺,覺得那青翠染濕了自己的衣服,此與《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坝先艘聛怼边@一傳神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靜景,它本不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經(jīng)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
詩人借寫幻覺,表現(xiàn)出色彩奇妙的運動。通過這仿佛流動于整個空間的蒼苔翠色,反襯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詩人寫物象的色彩,不僅能寫出它的濃淡、深淺、明暗,寫出不同色彩的映襯、對照,還能寫出色彩的動靜,甚至將色彩擬人化,使它具有性靈。再以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從而巧妙地表達自己新奇獨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奧秘。
此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fā),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一個“擱”字,使陰晦的天氣變得靈動,而最后一句更是神來之筆。它展示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又一種風格,是王維的五絕名篇之一。
《書事》原文及翻譯賞析3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內(nèi)容: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是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 開頭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zhuǎn)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是到外面去散心嗎?不,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這里“閣”,同“擱”,意謂停止。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iào)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兩句變*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nèi)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看著,看著,詩人竟產(chǎn)生一種幻覺:那青苔好象要從地上蹦跳起來,象天真爛漫的孩子,親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來。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青苔本是靜景,它怎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呢?要知道,經(jīng)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詩人捕捉住觸發(fā)靈感的詩意,通過移情作用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坝先艘聛怼边@一神來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這首小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fā),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2)
——《書憤》原文及譯文3篇
《書憤》原文及譯文1
原文:
書憤
陸游〔宋代〕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艱難,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自己當年曾以萬里長城來自我期許,到如今鬢發(fā)已漸漸變白,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zhàn)斗生活情景,其中頷聯(lián)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xiàn)“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xiàn),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后四句抒發(fā)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yè)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lián)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郁,氣韻渾厚。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弊窋⒆约涸缒甑暮陥D大志和氣壯如山的愛國熱情。既有對世時艱難的慨嘆,又有對自己當年抗金復國的壯心豪氣的袒露。作者青年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陸游曾向他陳述了有關定都、備戰(zhàn)和革新**的建議,使得朝廷主戰(zhàn)氣氛甚濃。隆興二年春,陸游積極**愛國將領張浚北伐,符離之役失利,朝中主和**日熾,張浚被罷免,陸游也受牽連而免了官職。乾道八年,陸游抵達南鄭,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八個多月的從軍生涯是他一生中身臨**最寶貴的時光,他身穿戎裝,斗志昂揚地馳騁在西北國防**。他考察了南鄭一帶的山川形勢和民情風俗,形成了他的“卻用關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戰(zhàn)略思想,積極向王炎陳“進取之策”,但南宋朝廷無法容忍他策劃北伐的活動。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陸游殷切收復中原的主張成為泡影,他的內(nèi)心非常失望和苦悶但愛國熱情并沒有消減。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倍,寫作者在鎮(zhèn)江**時,雪夜遙望瓜洲渡口宋軍高大戰(zhàn)艦;在南鄭**上,乘秋風,跨鐵馬,奔馳在大散關道上。這是陸游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戰(zhàn)斗!肮现薅伞痹诮K省揚州市南面的瓜洲鎮(zhèn),此事指宋孝宗隆興二年,陸游任鎮(zhèn)江通判,勸說**張浚用兵,準備北伐事!按笊㈥P”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是當時宋金的邊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做王炎幕僚,曾籌劃恢復中原大計,領**強渡渭水,策馬直驅(qū)大散關**與金人作戰(zhàn)。作者采用列錦手法,兩句用六個名詞簡潔卻巧妙地寫出了戰(zhàn)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殺敵的心情。宋朝的**曾經(jīng)在東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關打敗過金兵,一處是在冬天,一處在秋天!一次是兵船作戰(zhàn),一次是馬隊交鋒。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戰(zhàn)生活,流露出抗金復國的豪情壯志。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徽归L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乜凑自姼,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全詩除了巧用典故,還巧作對比,一處是理想與現(xiàn)實作對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現(xiàn)實卻是自己被排擠不能繼續(xù)抗戰(zhàn),恢復中原愿望無法實現(xiàn);二處是自己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作對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氣如山”,而到了晚年卻“鏡中衰鬢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殺敵報國卻屢次遭受排擠打擊的悲憤;三處是用三國諸葛亮慷慨北伐同當今南宋朝廷妥協(xié)不抵抗作對比,以古鑒今,褒貶分明。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陸游。這些詩句皆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到山河破碎,國家動蕩,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書憤》原文及譯文2
《書憤其一》原文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其一》注釋
、贂鴳崳菏惆l(fā)義憤。書:寫。
②早歲:早年,年輕時。
、蹥馊缟剑褐甘諒褪У氐暮狼閴阎居腥缟皆馈
、軜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這是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軍擊退。第二年,宋將吳璘從西北**出擊,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高大的戰(zhàn)船。瓜州,在今江蘇邗江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地。鐵馬,配有鐵甲的戰(zhàn)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軍事重地。
⑤塞上長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叭祥L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殺大將檀道濟,檀在死前怒斥“乃壞汝萬里長城”的典故。這里作者用作自比,現(xiàn)比喻收邊御敵的將領。
、蕹鰩熞槐:指諸葛亮在蜀漢建興五年(227)三月**伐魏前所作《出師表》。
、咚(shuāi)鬢:蒼老的鬢發(fā)。
⑧空自許:白白地自許
、峥埃耗軌颉
、獠匍g:意為可以相提并論。伯仲,原是兄弟長幼的次序,引申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書憤其一》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洲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
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
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其一》賞析
本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皶鴳崱闭撸惆l(fā)胸中郁憤之情也。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zhàn)斗生活情景,其中頷聯(lián)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xiàn)“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xiàn),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又妙在對仗工整,頓挫鏗鏘,且一氣貫注,組接無痕,以其雄放豪邁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聯(lián)。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傲紩r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毕虢袢栈謴椭性畽C不再,詩人之心何啻于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皹谴(雄偉的戰(zhàn)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后四句抒發(fā)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yè)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lián)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2]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标懹我源俗栽S,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再看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并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其一》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書憤》原文及譯文3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賞析】
這首陸游的晚年之作,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著悲愴。
年輕時不知道世事艱難,滿懷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氣。雪夜駕戰(zhàn)船巡視瓜州渡,秋風馭鐵馬韁大散關。胸中自有萬里長城,自認可以保疆衛(wèi)國,恨不能仿效諸葛臥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惜白發(fā)照鏡,國未復、民流離,壯志難酬!
詩中“氣如山”之“氣”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
首句“早歲那知世事艱”一句,暗寫詩人晚年已知世事艱難并流露出憤激不*之意,感嘆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艱難。第二句“中原北望氣如山”,“氣”字可解釋成“志氣”“壯氣”“豪氣”等,全句可解釋為“北望中原產(chǎn)生決心恢復失地的英雄豪氣如山”。
頷聯(lián)用了“列錦”手法(即意象直接組合),把分別表示**、時令,地名的名詞并列疊加在一起,構成了雄健激越的藝術畫面:乘樓船,冒夜雪,奮戰(zhàn)在瓜洲渡;騎鐵馬,頂秋風,激戰(zhàn)于大散關。這兩句詩,洋溢著戰(zhàn)斗的豪情,展示出報效祖國的雄心。句中的“氣”字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才更能與頷聯(lián)昂揚之氣、雄渾之境相“匹配”:首聯(lián)為概述早年的豪情壯志,頷聯(lián)是詩人恢復之志的具體化。
律詩,在章法上頗講究起承轉(zhuǎn)合。本詩第二句中的“氣”字唯有解釋為“志氣”“壯氣”“豪氣”等,才能構成突“轉(zhuǎn)”,使得詩歌前兩聯(lián)與后兩聯(lián)形成強度對比,吻合起承轉(zhuǎn)合的章法。首聯(lián)寫早年胸懷收復中原的如山氣概,是起;頷聯(lián)回顧鐵馬秋風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是承;頸聯(lián)抒寫壯志難伸的悲憤,是轉(zhuǎn);尾聯(lián)于感嘆無人可與諸葛亮比肩中流露出悲愴之情,卻又不失豪壯之氣,是合。
特殊是“塞上長城”典故的使用,詩人是以檀道濟自況。這種比況,當有首、頷兩聯(lián)“英雄豪氣”的奠基與輝映才能夠使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詩人形象更加鮮明,更加豐滿。
陸游生于北宋末年,少年受愛國思想的熏陶。雖為官屢遭貶黜,卻有不失恢復之志的性情操守。這種“氣”表現(xiàn)在詩中,便具有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巨大精神力量,這是陸游詩歌的內(nèi)核,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風格!稌鴳崱返诙洹爸性蓖麣馊缟健钡摹皻狻弊,當是具有陽剛與健美的英雄豪氣,它集中反映了詩人早年的書生意氣和志士愿望。正是早年這種意氣的濃烈和愿望的宏大,才使得詩人在鬢發(fā)斑白的晚年因“塞上長城空白許”而倍感人生失意的無奈和壯志難酬的苦痛,于是胸腔中涌動出無法抑制的悲傷、怨憤之情。這種因心理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而產(chǎn)生的失落與悲憤,凸現(xiàn)了詩歌的題目——“書憤”。
尾聯(lián),詩人引用諸葛亮的典故,感嘆自己不能像諸葛亮一樣實現(xiàn)“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愴之情,也體現(xiàn)了詩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腔愛國情懷。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3)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 (菁選3篇)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賞析1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霸鐨q”句指隆興**(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jīng)歷:隆興**,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皹谴寡┕现薅桑F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粚娱L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叭祥L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qū)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賞析2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霸鐨q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碑敃r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
藝術特色
詩的開頭寫的是年青時的認識和志向!澳闹朗缕D”,即不知道世事的艱難。事實上要恢復中原,就會受到投降派的阻饒、破壞。因此,一個“艱”字就飽含著對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憤,也包含著報國無門的無奈。然而,在那時,詩人渴望恢復中原的豪氣卻像山一樣。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貼切,可以從山之高聯(lián)想到豪氣萬丈,壯志凌云。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賞析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句指隆興**(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jīng)歷:隆興**,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粚娱L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qū)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yè)屢遭破壞。“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興**(1163),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親率水兵乘樓船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但不久兵敗符離,收復故土的愿望化為泡影。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又名明輪船、車輪柯。車船內(nèi)部安裝有以踩踏驅(qū)動的機械連接船外的明輪,依靠一組人的腳力踩踏前行。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拌F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謀劃恢復中原之事。陸游人其軍幕,并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赴南鄭(今陜西漢中)。其間,他曾親臨大散關**,研究抗敵策略。但不久王炎調(diào)回京城。收復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塞上”句:意為作者徒然地自許為是“塞上長城”。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赌鲜贰ぬ吹罎鷤鳌份d,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衰鬢:年老而疏白的頭發(fā)。斑:指黑發(fā)中夾雜了白發(f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出師一表:蜀漢后主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伐魏前曾寫了一篇《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堅強決心。名世:名傳后世。堪:能夠。伯仲:原指兄弟間的次第。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杜甫《詠懷古跡》詩之五稱贊諸葛亮說:“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yè)屢遭破壞!爸性本洌罕蓖性,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興**(1163),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親率水兵乘樓船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但不久兵敗符離,收復故土的愿望化為泡影。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又名明輪船、車輪柯。車船內(nèi)部安裝有以踩踏驅(qū)動的機械連接船外的明輪,依靠一組人的腳力踩踏前行。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拌F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謀劃恢復中原之事。陸游人其軍幕,并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赴南鄭(今陜西漢中)。其間,他曾親臨大散關**,研究抗敵策略。但不久王炎調(diào)回京城。收復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叭稀本洌阂鉃樽髡咄饺坏刈栽S為是“塞上長城”。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赌鲜贰ぬ吹罎鷤鳌份d,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衰鬢:年老而疏白的頭發(fā)。斑:指黑發(fā)中夾雜了白發(f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出師一表:蜀漢后主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伐魏前曾寫了一篇《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堅強決心。名世:名傳后世?埃耗軌。伯仲:原指兄弟間的次第。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杜甫《詠懷古跡》詩之五稱贊諸葛亮說:“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yè)屢遭破壞!爸性本洌罕蓖性諒凸释恋暮肋~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興**(1163),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親率水兵乘樓船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但不久兵敗符離,收復故土的愿望化為泡影。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又名明輪船、車輪柯。車船內(nèi)部安裝有以踩踏驅(qū)動的機械連接船外的明輪,依靠一組人的腳力踩踏前行。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拌F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謀劃恢復中原之事。陸游人其軍幕,并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赴南鄭(今陜西漢中)。其間,他曾親臨大散關**,研究抗敵策略。但不久王炎調(diào)回京城。收復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塞上”句:意為作者徒然地自許為是“塞上長城”。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南史·檀道濟傳》載,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衰鬢:年老而疏白的頭發(fā)。斑:指黑發(fā)中夾雜了白發(f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出師一表:蜀漢后主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伐魏前曾寫了一篇《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堅強決心。名世:名傳后世。堪:能夠。伯仲:原指兄弟間的次第。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杜甫《詠懷古跡》詩之五稱贊諸葛亮說:“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譯注參考:
1、 程千帆.古詩今選:鳳凰出版社,20xx:532-533
2、 何小顏.豪放詩三百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152
3、 鄒志方.陸游詩詞選:**書局,20xx:106-108
4、 張永鑫.陸游詩詞選譯:巴蜀書社,1990:150-152
譯文及注釋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顯示全部
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霸鐨q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 顯示全部
藝術特色
詩的開頭寫的是年青時的認識和志向!澳闹朗缕D”,即不知道世事的艱難。事實上要恢復中原,就會受到投降派的阻饒、破壞。因此,一個“艱”字就飽含著對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憤,也包含著報國無門的無奈。然而,在那時,詩人渴望恢復中原的豪氣卻像山一樣。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貼切,可以從山之高聯(lián)想到豪氣萬丈,壯志凌云,也...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4)
——《書憤》作品及對照翻譯3篇
《書憤》作品及對照翻譯1
出處或作者:陸游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作品及對照翻譯2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5)
——斷句原文翻譯及賞析
斷句原文翻譯及賞析1
斷句 南北朝 劉昶
白云滿鄣來,黃塵暗天起。
關山四面絕,故鄉(xiāng)幾千里。
《斷句》注釋
1.斷句:近似于絕句,通常四句。
2.鄣(zhāng):邊塞險要的城堡。
3.絕:堵絕。
《斷句》譯文
白云掩沒城堡漫卷而來,昏暗的煙塵從天邊浮起。
四壁關山已把行路阻絕,故鄉(xiāng)遙遙又何止幾千里。
《斷句》賞析
劉昶在宋不以詩名,這首《斷句》是他流傳下來的唯一詩篇。這首詩同項羽的《垓下歌》一樣,具有撼山動地的感人力量。*時不知書的項羽在重兵圍困、四面楚歌的情況下,面對寶馬美姬,悲從中來,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絕唱。劉昶也是在有**投、有家難奔的絕境之中,唱出這悲壯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這是詩人真實感情的流露。況周頤在《蕙風詞話》所說的:“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脫稿!币簿褪侵傅倪@種情形。
劉昶在自己的國家里無法立足,不得已倉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敵國,此去的前途危險難測,或許,等待著他的也是殺頭。盡管如此,自己還必須盡快往前趕,因為后路已經(jīng)斷絕,向前畢竟還有一線生機,這渺茫的希望在激勵著他一路狂奔。身陷絕境的劉昶,當時的惶急悲憤是不言而喻的。詩的前三句,集中筆力,以濃重的色彩,描繪出劉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從群峰迭嶂里涌出,塵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勢陡峭,道路斷絕,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圍是如此險阻,正是詩人當時處境的形象描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此時四周的景致,實際上也正是劉昶此時心情的寫照。面對如此慘淡的景物,頓時激起詩人內(nèi)心感情的波濤。故鄉(xiāng),自己生長愛戀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遠離,也許永遠也見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親,都還留在故鄉(xiāng),生死未卜,這就更加增添了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懷念和擔憂。 “故鄉(xiāng)幾千里”,正是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悲憤呼聲。
這首詩不以詞藻妍麗取勝,而以悲壯激越的聲調(diào)感人,“天予真情,發(fā)言自高!(皎然《詩式》)劉昶為當時情勢所激,將滿腔悲憤隨口傾吐,無暇雕飾,反使此詩成為絕唱,這在日趨華靡的劉宋詩壇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劉宋時期,詩壇雖然初步擺脫了玄言詩的桎梏,但很快又染**追求詞藻典故的風氣。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曾指出當時詩人“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的不良傾向。鐘嶸也批評“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詩品序》)。劉昶的《斷句》卻能不受當時詩風的影響,直接繼承“左思風力”(鐘嶸《詩品序》)和劉琨悲壯清剛之氣,從而使這首詩表現(xiàn)出了與當時詩風截然不同的獨特風格。
這首詩在寫法上也具有獨特之處,并給唐人以直接影響!皵嗑洹币嗉础敖^句”,是唐人絕句的濫觴。唐人絕句有不少是效法六朝的。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鄙虻聺撛u道:“三句說盛,一句說衰,其格獨創(chuàng)!钡畎状嗽娫诟袷缴嫌兄鴦㈥啤稊嗑洹返拿黠@影響,只是將劉詩的“三句寫景,一句抒情”換成了“三句說盛,一句說衰!边@種格式不同于一般絕句的寫法,不是在絕句的第三句而是在末句才轉(zhuǎn)換辭意。詩人要竭盡全力在前三句中將詩意的一方面寫盡寫透,以便積蓄力量,滿弓待發(fā),然后筆鋒突然一轉(zhuǎn),在結句將主題跌出,從而更加充分地表現(xiàn)出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種寫法需要詩人具有扭轉(zhuǎn)千斤的大力量,大氣概,在絕句的創(chuàng)作中無疑是獨特的,但首創(chuàng)這種格式的,不是李白,而應歸之于劉昶。
《斷句》名家點評
齊齊哈爾師范學院教授趙宗乙:末二句寫關山高聳入云,往四面看都給人以隔絕之感,詩人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中,對遠在數(shù)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了。這種四顧沒有出路的自然環(huán)境,正是詩人當時所處環(huán)境的象征與寫照。(《**語海第3冊》)
《斷句》創(chuàng)作背景
劉昶是南朝宋文帝的第九個兒子,元嘉中封義陽王。宋廢帝子業(yè)繼位,為徐州刺史。廢帝劉子業(yè)是個兇*過于桀紂的暴君,繼位后大肆屠戮宋室宗親和朝臣,劉昶也是他準備捕殺的對象。據(jù)《南史·劉昶傳》載:廢帝派大軍征討劉昶,“昶即起兵,統(tǒng)內(nèi)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開門奔魏,棄母妻,唯攜妾一人,作丈夫服,騎馬自隨。在道慷慨為斷句曰:‘白云……’因把姬手,南望慟哭,左右莫不哀哽,每節(jié)悲慟,遙拜其母!
據(jù)此可推此詩作于永光**(465年)九月。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6)
——月出原文、翻譯及賞析
月出原文、翻譯及賞析1
月出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譯文
多么皎潔的月光,照見你嬌美的臉龐,你嫻雅苗條的倩影,牽動我深情的愁腸!多么素凈的月光,照見你嫵媚的臉龐.你嫻雅婀娜的倩影,牽動我紛亂的愁腸!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見你亮麗的臉龐,你嫻雅輕盈的倩影,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注釋
、兖ǎ好珎鳎骸梆ǎ鹿庖!敝^月光潔白明亮。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jīng)今注》認為描繪“陳國**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F(xiàn)在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②佼(jiāo):同“姣”,美好!百恕奔疵廊恕A牛和皨弧,嬌美。③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窈糾:與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④勞心:憂心。悄:憂愁狀。⑤懰(liǔ):嫵媚。⑥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⑧燎:明也。一說姣美。⑨慘(zào):當為“懆(cǎo)”,焦躁貌。
賞析: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如果把這里所說的“人”理解為審美的人,把這里所說的“月”理解為人的審美對象的月,那么是誰第一個用含情脈脈的審美的眼光觀照月亮?是誰第一個在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fā)現(xiàn)了溫情的詩意?是誰最先把它從“遠在天邊”拉到“近在眼前”,貼近人們的心靈?就作為審美意識的載體和結晶的文學作品來說,應是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調(diào)。*古代詠月的詩篇真是積案盈箱,汗牛充棟,比如《古詩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閨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們?nèi)绾巫儞Q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diào),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diào)。這種意境與情調(diào),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它“從男意虛想,活現(xiàn)出一月下美人”。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diào)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產(chǎn)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fā),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為何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diào)相適應,《月出》的語言是柔婉纏綿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jīng)》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diào)柔婉、*和,連續(xù)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xié)調(diào),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tài)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在古音韻中或?qū)傧宽嵒驅(qū)儆牟宽,而宵、幽韻可通,則此詩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其實,這些詞意的細微差異現(xiàn)在已很難說清。后人連篇累牘的解釋,坦率地說,未嘗沒有望文生義、強作解人之嫌,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讀者應當而且只能根據(jù)全詩的意境和情調(diào)去心領神會。不過這也恰巧可以發(fā)揮讀者的想像,填補時間的.變遷所造成的意義空白。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diào)一經(jīng)《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焦竑《焦氏筆乘》說:“《月出》見月懷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子美《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也!币λ茨痢吨赜喸娊(jīng)疑問》也說:“宋玉《神女賦》云:‘其始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詩也!彼麄兣e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罷了。而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人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擴展7)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
樵夫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樵夫詞
清代:朱景素
白云堆里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
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譯文:
白云堆里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
在白云之中撿青槐枝,經(jīng)常進入深林中連鳥都不會起疑心。
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連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注釋:
白云堆里撿青槐(huái),慣入深林鳥不猜。
慣:****,積久成性;習慣。
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賞析:
這是一首唯美的詩歌,通篇采用白描手法,通過對樵夫打柴以及下山回家情景的生動描寫,營造了明凈、清幽的意境,成功地刻畫了樵夫的形象,寄托了詩人對“樵夫式”的**生活的向往。詩歌情景交融、詩意濃厚、獨具匠心,具有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點,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意境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歌的意境清、靜、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遠處,早晨的山林,干凈清爽,幽深寧靜,白霧升騰彌漫,雪白明麗,與蒼翠的山林輝映成趣。鳥鳴聲聲,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凈的山林,顯得更加清幽。近處,樵夫挑著柴禾,挑著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歸。遠景近景,色調(diào)分明,布局巧妙;靜景動景,搭配**,烘托有致,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這幅美麗的畫卷,情景交融,美化了樵夫勞動生活的場景,使樵夫艱辛的勞動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人物美:詩人理想的藝術形象
山林茂密,霧靄升騰,樵夫在霧靄中拾柴的身影若隱若現(xiàn),那一低頭、一彎腰、一伸手的動作是那么的舒展,那么的愜意。他哪里是在拾柴,簡直就是傳說中的神仙在云中漫步。樵夫是山林受歡迎的?。他勤勞善良,山林中的鳥雀喜歡他,和他嬉戲,與他唱和;山林中的蝴蝶親近他,成了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回家。樸實厚道的樵夫,安貧樂道,無欲無求,與自然**相處,生活回報了他美麗“蝴蝶”。巧妙的景物描寫與人物刻畫,使詩歌的意境美與人物的心靈互相映襯,突出了樵夫形象的深刻內(nèi)涵。樵夫是一個被美化的藝術形象,是詩人理想人生的寄托。詩歌中的樵夫**自在,無欲無求,樂觀曠達,是詩人現(xiàn)實生活中久違的人,也是詩人苦苦尋覓的人。
生活美:追求隨心如愿的自我
詩歌中描繪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樵夫早出晚歸,一邊拾柴,一邊欣賞山林中的美景,還有鳥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獨,也不寂寞,餓了飲山泉,吃山果,累了聽鳥雀唱歌。打柴回家,換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快活,沒有勞心之累,沒有欲望之困,也沒有塵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鮮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風景,追求的是*淡、真實、隨心如愿的自我。這樣的生活,在塵世中是無法找到的,當然也是閨閣生活無法比擬的。作者描寫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點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達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詩歌含蓄、優(yōu)美,雖言志,卻蘊藉深遠,不顯山露水,以巧妙的構思、高超的手法、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濃淡相宜、幽曠深遠的山居圖。使人沉醉其間,不由對山林自然之趣產(chǎn)生向往之情,從而令讀者獲得情感的體悟,審美的享受,生活的啟迪。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