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田家古詩詞鑒賞1
田家雜興(其八)
儲光羲①
種桑百余樹,種黍三十畝。
衣食既有余,時時會親友。
夏來菰米②飯,秋至菊花酒。
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
日暮閑園里,團團蔭榆柳。
酩酊乘夜歸,涼風(fēng)吹戶牖。
清淺望河漢,低昂看北斗。
數(shù)甕猶未開,明朝能飲否。
注釋:
、賰怍耍⑻圃娙,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詩風(fēng)比王維更接近陶淵明。
②茭白的果實像米,可以做飯,古人以它為六谷之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寫種桑種黍,為下文表現(xiàn)田園生活之樂做鋪墊。
B.詩人用“菰米飯”待客,用“菊花酒”飲客,足見其真誠熱情,又暗示其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C.他的妻子懂得阿諛奉承客人,小孩也知道討好客人,殷勤之余多了些市儈氣。
D.“清淺”兩句倒裝,意思是仰看河漢又清又淺,北斗忽高忽低。
2、你從這首詩看出詩人有何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
1、C C.阿諛奉承”、“討好”、“市會氣”錯,“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表現(xiàn)的是妻子、孩子的喜悅之情以及待客的真誠、熱情!胺暧恰皯(yīng)接”之意。
2、(1)熱愛田園生活。家里自種桑黍,自給自足,自得其樂。(2)熱情好客!拜悦罪垺熬栈ň啤,正面寫主人熱情好客;妻子、小孩樂意逢迎、效勞,側(cè)面表現(xiàn)主人熱情好客。(3)閑適自得;蜷e坐納涼,或酩酊醉歸,或臥看星斗,無不閑逸自得。
田家古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翻譯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jié)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nóng)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nóng)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注釋解釋
田家:農(nóng)民。
卉(huì):草的總稱。
驚蟄(zhé):***節(jié)氣之一。
耕種(gēng 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場圃(p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犢(dú):小牛。
劬(qú):過分勞苦。
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稟(lǐn):儲存谷物的屋舍。
宿儲(sù chǔ):隔夜之糧。
徭役(yáo 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慚(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祿食(lù shí):俸祿。
閭(l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創(chuàng)作背景
德宗興元**(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詩文賞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總寫農(nóng)家耕作!皫兹臻e”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本唧w寫農(nóng)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nóng)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nóng)夫忙碌無一人輕閑點出,“就理”又寫出農(nóng)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淡,極煉如不煉。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nóng)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nóng)忙之后,突然轉(zhuǎn)筆寫到農(nóng)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nóng)夫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jié)。講食祿不耕者對****的農(nóng)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胺綉M”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zé),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zé)。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閱讀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1)
——幽居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幽居古詩詞鑒賞1
原文: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忘憂或假草,滿院羅叢萱。
暝色湖上來,微雨飛南軒。
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
還惜詩酒別,深為江海言。
明朝廣陵道,獨憶此傾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茅屋的柴門外就是一片**綠水,簡直就是桃花源。
從滿院一叢叢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許借種植花草以忘卻世態(tài)紛紜。
天色已晚,湖光返照,細細的雨絲飄進南窗。
朋友啊,你就居住茅屋,那些鳥住在院落中茂密的楊樹枝頭。
朋友,我會記住這一夜,會永遠記得這酒與詩,會永遠記住你情深如江海的囑咐。
明天一早,我就要踏上離開廣陵的路途了,朋友,珍重,我就記住今天晚上一場款款情傷的別宴,喝!再干一杯!
注釋
、購V陵,郡名,即揚州也,唐時隸淮南道。
、谔一ㄔ矗瑬|晉陶淵明《桃花源詩并記》中構(gòu)想的理想世界。
、邸妒霎愑洝罚狠娌,一名紫萱,又呼為忘憂草。吳中書生呼為療愁草,嵇中散《養(yǎng)生論》云:萱草忘憂。
、堋对姟ば⊙拧罚骸皸顖@之道。”《毛傳》曰:“楊園,園名!
賞析:
李白的交道是很廣泛的,王公、官僚、隱士、*民,無所不有;李白的交際**也是很高明的,往往短時間接觸就可以深交,比如和汪倫等的交往。從此詩也可以感覺李白交際的技巧和深情。讀者面對“還惜詩酒別,深為江海言。明朝廣陵道,獨憶此傾樽”這樣的詩句,的確難以不感動。此詩對景物的描寫可以用兩字來形容:精準(zhǔn)。
幽居古詩詞鑒賞2
[唐]韋應(yīng)物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dāng)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注釋:
【1】幽居:隱居,不出仕。
【2】異等:不同等級。《韓非子·八經(jīng)》:“禮施異等,后姬不疑!
【3】營:謀求。
【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5】遂:稱心,如愿。
【6】曙:天剛亮的時候。
【7】偶:相對。
【8】自當(dāng):自然應(yīng)當(dāng)。
【9】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動遲緩。劣:一作“拙”。
【10】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世榮:世俗的榮華富貴。
作品賞析:
韋應(yīng)物的山水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形式多用五古!队木印肪褪潜容^有名的一首。
詩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在官場上度過了四十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只有兩次短暫的閑居!队木印愤@首詩大約就寫于他辭官閑居的時候。全篇描寫了一個悠閑寧靜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幽居獨處、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內(nèi)容上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但***佳句為世人稱道,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開頭二句是寫詩人對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說世人無論貴賤高低,總要為生活而出門奔走營謀,盡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營生都是一樣的。這兩句,雖**寫來,多少透露出一點感慨,透露出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人人都要為生存而到處奔走的厭倦之情,但詩人并不是要抒發(fā)這種感慨,也不是要描寫人生道路的艱難,而是用世人“皆有營”作背景,反襯自己此時幽居的清閑,也就是舉世辛勞而我獨閑了。
所以“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襯而來,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對官場現(xiàn)實的不滿,他曾經(jīng)說過:“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表示了歸隱的愿望。如今,他能夠辭官歸來,實現(xiàn)了無事一身輕的愿望,自然是滿懷欣喜。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韋應(yīng)物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閑的,因而在他筆下所描繪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輕松愉快、明麗新鮮的色彩。下邊六句是以愉悅的筆調(diào)對幽居生活作具體描寫。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边@四句全用白描手法!拔⒂辍眱删,是人們贊賞的佳句。這里說“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zhǔn)確描繪;“夜來過”,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顯然他并沒有看到這夜來的春雨,只是從感覺上得來,因而與下句的“不知”關(guān)合,寫的是感覺和聯(lián)想。這兩句看來描寫的是景而實際是寫情,寫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和對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的`欣慰。這里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要更含蓄、蘊藉,更豐富新鮮,饒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是上文情景的延伸與烘托。這里不獨景色秾鮮,也有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真是有聲有色,清新酣暢。
這四句是詩人對自己幽居生活的一個片斷的描繪,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個短暫時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輕輕點染,便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圖畫,同時詩人幽居的喜悅、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這畫面中透露出來。
接下去,“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薄皶r與”、“或隨”,說明有時與道士相邂逅,有時同樵夫相過從,這些事都不是經(jīng)常的,也就是說,詩人幽居山林,很少與人交游。這樣,他的清幽淡漠、*靜悠閑則是可想而知了。
韋應(yīng)物實現(xiàn)了脫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當(dāng)安蹇劣,誰謂薄世榮”!板苛印,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里用了《魏志·王粲傳》的典故!锻豸觽鳌分姓f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說:徐干“輕官忽祿,不耽世榮”。韋應(yīng)物所說的與徐干有所不同,韋應(yīng)物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dāng)心安理得,怎么能說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脫,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說自己的愚拙,不說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qū)別**。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并不鄙棄。
韋應(yīng)物的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前輩詩人的影響很大,前人說:“應(yīng)物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說:“一寄穗秾鮮于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宋濂《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這些評價并不十分恰當(dāng),但是可以說明韋詩的藝術(shù)價值和藝術(shù)風(fēng)格的。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2)
——春節(jié)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春節(jié)古詩詞鑒賞1
蟋蟀《詩經(jīng)·唐風(fēng)》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共內(nèi)人夜坐守歲南朝梁·徐君倩
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
簾開風(fēng)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守歲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懷唐·杜審言
故節(jié)當(dāng)歌守,新年把燭迎。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
興盡聞壺覆,宵闌見斗橫。還將**壽,更謁九重城。
除夜唐·孟浩然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奴仆親。那堪正漂泊,來日歲華新。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唐·孟浩然
云海泛甌閩,風(fēng)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夜,得見故鄉(xiāng)親。
余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生復(fù)能幾,一別十余春。
除夜有懷唐·孟浩然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fù)回。
帳里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yīng)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應(yīng)詔賦得除夜唐·史青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風(fēng)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山外,行舟綠水前。潮**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除夜二首唐·姚合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舊國當(dāng)千里,新年隔數(shù)更。
寒猶盡北峭,風(fēng)漸向東生。誰見長安陌,晨鐘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
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后人。
除夜唐·盧仝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舊國馀千里,新年隔數(shù)更。
寒猶近北峭,風(fēng)漸向東生。惟見長安陌,晨鐘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
儺聲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后人。
欽州守歲唐·張說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
除夜唐·元稹
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
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
除夜唐·白居易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
鄉(xiāng)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明朝四十九,應(yīng)轉(zhuǎn)悟前非。
除夜寄微之唐·白居易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fēng)波子細諳。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弟妹唐·白居易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萬里經(jīng)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春節(jié)古詩詞鑒賞2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文征明是明代的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他雖出身于官宦世家,但考取功名一直不順利。文征明考到了53歲,都沒能考取“生員”,生活非常窘迫。54歲那年,文征明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經(jīng)過吏部考核,讓他在翰林院就職于一個俸祿比較低的'職位。但因同事排擠,他并不滿意,**一年便提出辭職。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準(zhǔn),而他已經(jīng)57歲了。辭官后文征明回到了蘇州老家,專攻詩文書畫,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努力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詩歌賞析】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边@里所言的“謁”和“名紙”就是現(xiàn)在賀年卡的起源。這句話是說,友人們前來拜年都不要求見面,只是希望通過拜貼(賀年卡)來問候,從早上到現(xiàn)在我的屋中已經(jīng)堆滿了各種名貴的拜貼(賀年卡)。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边@里的“簡”是省掉、略去的意思;“虛”是不實在,虛套的意思。我也跟隨著潮流學(xué)吧,向他人投送拜貼,用這種方式拜年,人們只會嫌棄簡易,而不會認為這其實只是空虛的禮節(jié)。
過大年,你忙我也忙,都是文人,交換個“名片”,表個心意,既禮貌,又雅致。禮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簡陋。而拜貼也就相當(dāng)于今天的送賀年卡。那今年你拜貼了嗎?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3)
——的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的古詩詞鑒賞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作者習(xí)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fù)。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睘樘烊黄媾季,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yīng)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lián)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diào)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的古詩詞鑒賞2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shè)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fēng)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fēng)景,也如同虛設(shè)。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賞析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詞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峦镜腵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zhàn)T行時難舍難分的惜別場面,抒發(fā)離情別緒。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huán)境,點出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通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準(zhǔn)確地將戀人分別時凄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調(diào)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
“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shè)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fā)”。透露了現(xiàn)實的無情和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睂憚e后思念的預(yù)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涂**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叭トァ笔窃饺ピ竭h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jié)構(gòu)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zhuǎn)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
開頭作者先宕開一筆,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自古以來多情者都會因離別傷心!白怨拧眱勺,從個別特殊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xiàn)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強調(diào)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chuàng)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边@是寫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傲薄ⅰ傲簟敝C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fēng)凄冷,寫別后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后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真切,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后長遠設(shè)想:“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后漫長的孤獨日子怎么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虛設(shè),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chǎn)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guān)切的心情。結(jié)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gòu)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在刻劃心理。不論勾勒環(huán)境,描寫情態(tài),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后照應(yīng),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diào)因?qū)懻媲閷嵏卸@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4)
——《南鄉(xiāng)子》古詩詞鑒賞 (菁選3篇)
《南鄉(xiāng)子》古詩詞鑒賞1
《南鄉(xiāng)子》
(清:納蘭性德)
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dāng)年龍戰(zhàn)地,颼颼。塞草霜風(fēng)滿地秋。 霸業(yè)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
注釋:
。1)淬(cuì):浸染,此處猶言“血染”。吳鉤:兵器,形似于刀,古時吳地以善于鑄造這種鋒利的兵器聞名,詩詞中常以“吳鉤”泛指銳利的兵器,猶言“寶刀”、“寶劍”;
(2)龍戰(zhàn)地:比喻群雄逐鹿天下的戰(zhàn)場;
(3)廢丘:廢棄的墳丘。
賞析:
此為邊塞詞。上片寫景,由荒涼凄冷的塞外之景聯(lián)想到當(dāng)年此處正是群雄逐鹿、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那時的.“龍戰(zhàn)地”曾是何等喧囂、何等豪邁。歇拍又跌入“塞草霜風(fēng)”的荒涼現(xiàn)實。下片抒情,轉(zhuǎn)入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慨。過片“霸業(yè)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兩句,道出詞人真實內(nèi)心:青絲會被時間染成白發(fā),英雄壯志會被歲月磨滅,當(dāng)年橫戈躍馬、氣沖斗牛的豪情最后只能變成英雄末路的老邁。“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大好的年華、短暫的人生,不能在追名逐利中虛度。拜相封侯,那都不過是表面的輝煌。君不見,多少功業(yè)彪炳一時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也只是一座座廢棄的墳丘。如果說少年時期性德亦曾有過橫戈躍馬、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那么侍衛(wèi)生涯的身不由己讓性德漸生厭倦,年華老大,昔年壯志卻無一實現(xiàn),從雄心勃勃的少年壯志,到升任侍衛(wèi)、喪失**后的懷疑與茫然,官場的歷練并沒有讓性德變得世故圓滑,反而讓他更清醒地意識到:用**自我的個性作為代價,去換取所謂的仕途顯達,對于他的人生追求而言是多么的虛幻。性德曾對朋友如此感嘆:“弟比來從事鞍馬間,益覺疲頓。發(fā)已種種,而執(zhí)殳如昔,從前壯志,都已隳盡。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保ā杜c嚴繩孫書》)可為此詞作注。
《南鄉(xiāng)子》古詩詞鑒賞2
南鄉(xiāng)子·戊申秋雋喜晤故人
清代高鶚
甘露灑瑤池,洗出新妝換舊姿。今日方教花并蒂,遲遲,終是蓮臺大士慈。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癡。同到花前攜手拜,孜孜,謝了楊枝謝桂枝。
注釋
甘露:古人認為國君德至大,和氣盛,則甘露降,幊兀汗糯鷤髡f中西王母所居宮闕中的地方。這里似指宮廷。
遲遲:久遠。
蓮臺:佛語,蓮華之臺座。大士:菩薩之通稱。
孜孜:殷勤恭謹貌。
楊枝:佛徒凈齒之具。桂枝:唐以來傳說月中有桂,登科為月中折桂枝。本詞語意雙關(guān):因佛門助他與故人畹君相會,故謝楊枝;又慶幸中舉,故謝桂枝。
評解
此詞寫于乾隆五十三年秋、高鶚中順天鄉(xiāng)舉時與戀人畹君久別相會的情景。作者科舉得意之時,又與所戀之人久別重逢,天從人愿。字里行間透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全詞寫得情真意摯,繾綣纏綿,雅麗和婉。
《南鄉(xiāng)子》古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春色暮。
譯文翻譯
煙霧蒼茫,風(fēng)雨凄迷。岸邊的花兒已凋謝,只聽得鷓鴣聲聲啼。遠方的來客乘著一葉扁舟靠近荒野渡口。這種地方最容易引發(fā)陣陣鄉(xiāng)愁?唇铣彼淹怂*靜,時間已到暮春時候。
注釋解釋
南鄉(xiāng)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原為單調(diào),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仄換韻。
漠漠:煙霧迷蒙的樣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俄傾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凄凄:寒涼貌!对娊(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風(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
鷓(zhè)鴣(gū):鳥名。形似雌雉,頭如鶉,胸前有白圓點,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紋。足黃褐色。以谷粒、豆類和其他植物種子為主食,兼食昆蟲。為*南方留鳥。古人諧其鳴聲為“行不得也哥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xiāng)。
扁(piān)舟:小船。臨野渡:靠近荒野渡口處。
水*:水面*靜。
詩文賞析
這首《南鄉(xiāng)子》,是一幅著墨不多的水墨畫,一片江鄉(xiāng)暮春景色,卻被作者弄得滿紙春愁。說起來,煙當(dāng)然漠漠,而雨卻未見得人人都覺得凄凄。以愁眼看世界,雨不免凄凄。至于岸花零落,當(dāng)然是自然現(xiàn)象,但斯時也故有斯落也。它自落它的,根本不買任何人的賬,看落花泛鄉(xiāng)愁的人,即使給他看花開,他也只會看到“愁”。有人說,這是點明時間,卻沒有想到鄉(xiāng)愁與時間全不相干,沒有任何人可以證明,鄉(xiāng)愁只能在某個時間段才會產(chǎn)生。作者只是把他無處發(fā)泄的思鄉(xiāng)之情,像噴泉一樣噴射,誰碰上也免不了變成“愁根恨苗”。作者的感情,使這些煙枝雨葉改變了它們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才能從這些被扭曲了的事物身上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
此詞給讀者的`是“愁云恨雨,滿目凄清”的感覺,而拆碎下來,卻是煙、雨、落花與鷓鴣的叫聲而已。但就在開頭這十三個字里,卻使人覺得這些碎玉零珠滾滾而來,既是互相連貫,又能互相配合。說到底,這都是作者那條感情絲線上懸掛的瓊瑤,它們是由感情**在一起的。
這首詞屬于“單調(diào)**”,但它有個特色,那就是前十三字用*韻,后十七字換仄韻。從韻腳的改變,使人產(chǎn)生一種分了上下片的錯覺。實際上這首詞在行文方面也的確如此。前十三字,以比興見作者情思;后十七字,用敘述方式說明上文的情思是自己的鄉(xiāng)愁。在韻腳上似斷,而在文字和內(nèi)容上卻一氣呵成。
野渡扁舟,水*潮退,是不得不思鄉(xiāng)處,客路風(fēng)雨,又值春意闌珊,又是不得不思鄉(xiāng)之時。野渡凄寂無人,不堪鷓鴣之啼也。前后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整,字少思深,*易感人。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5)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1
長相思·山一程
作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鑒賞:
清初詞人于**每多新創(chuàng)意境。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xiàn)景象的宏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復(fù)疊吟哦中,展示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xiāng)情構(gòu)成尖銳沖突。正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背離中駐營夜宿,“夜深千帳燈”,似是壯偉景觀,實乃情心深苦之寫。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xiāng),這是因思鄉(xiāng)而失眠。于是轉(zhuǎn)入下片鄉(xiāng)情思戀之筆。
“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fù)沓,于聽風(fēng)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于鄉(xiāng)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說“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xiāng)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fēng)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xiāng)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將主觀因素推諉客觀,語似*淡,意更深沉。此類遷怒歸咎于風(fēng)雪聲寫法,心理情態(tài)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看似無理,反見情癡,愈是無理之怨,其怨愈顯沉重。疊句和數(shù)字“一”、“千”的運用強化著視、聽覺感受中的焦慮,怨懟,幽苦,亦是此詞值得辨味的佳處。納蘭性德身為一等侍衛(wèi),卻極厭煩“扈從”公差,于是構(gòu)成傳統(tǒng)羈旅題材的又一種類型。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2
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biāo)(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摹@缌汉單牡凼捑V《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6)
——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1
踏莎行·候館梅殘
作者: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行者的離愁,下片寫行者的遙想即思婦的別恨,從游子和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全詞以優(yōu)美的想象、貼切的比喻、新穎的構(gòu)思,含蓄蘊藉地制造出一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情思,一種情深意遠的境界。
上片寫游子旅途中所見所感。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旅舍旁的梅花已經(jīng)開過了,只剩下幾朵殘英,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嫩的枝葉。暖風(fēng)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行的人就在這美好的環(huán)境中搖動馬韁,趕馬行路。梅殘、柳細、草薰、風(fēng)暖 ,暗示時令正當(dāng)仲春 。這正是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jié)。從“搖征轡”的“搖”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騎著馬兒顧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個靜態(tài)或動態(tài)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義和功能。廖廖數(shù)語,便寫出了時間 、地點 、景物、氣候、事件和人物的舉動、神情。
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烘托離別,而三、四兩句則由麗景轉(zhuǎn)入對離情的描寫:“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币驗樗鶆e者是自己深愛的人 ,所以這離愁便隨著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 ,就象眼前這伴著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 ,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此二句即景設(shè)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寫得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按绱缛崮c,盈盈粉淚。”過片兩對句,由陌上行人轉(zhuǎn)筆寫樓頭思婦!叭崮c ”而說“ 寸寸”,“粉淚”而說“盈盈”,顯示出女子思緒的纏綿深切。從“迢迢春水”到“寸寸腸”、“盈盈淚”,其間又有一種自然的聯(lián)系。
接下來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在心里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nèi)心掙扎。
最后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 :展現(xiàn)在樓前的,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遠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尋。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望、神馳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的征人飛向天涯。行者不僅想象到居者登高懷遠,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如此寫來,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
此詞由陌上游子而及樓頭思婦,由實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層層遞進,以發(fā)散式結(jié)構(gòu)將離愁別恨表達得蕩氣回腸 、意味深長 。這種透過一層從對面寫來的手法,帶來了強烈的美感效果。
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2
生查子·元夕
作者: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賞析: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jié),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霸碌搅翌^,人約黃昏后”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yīng)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jié)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歡會的往事。“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之夜的燈火輝煌,那次約會,兩情相悅。周圍的環(huán)境,花市,彩燈,明麗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愛的見證。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想念伊人的傷感!敖衲暝箷r”寫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嘆!霸屡c燈依舊”作了明確的對比,今天所見,依然如故,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其實是朱淑真所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dāng)時怕壞了女子的風(fēng)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lián)系在一起,展現(xiàn)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時光飛逝如電,轉(zhuǎn)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霸屡c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huán)境!耙琅f”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huán)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yōu)閭兄埃屡c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愿。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余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復(fù)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7)
——霜月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霜月古詩詞鑒賞1
霜月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商隱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鑒賞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tài)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xué)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yīng)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杰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高超優(yōu)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huán)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nèi)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fēng)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jīng)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fā)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biāo)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dāng)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xué)價值。
范元實云:“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xué)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彼恕痘I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里,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于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而構(gòu)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wù)餮阋褵o蟬”二句,是實寫環(huán)境背景。這環(huán)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云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fā)出來的。
霜月古詩詞鑒賞2
霜月原文: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樓高 一作:樓南 / 樓臺)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霜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注釋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懼遠行,故稱征雁。此處指南飛的雁。
、跓o蟬:雁南飛時。已聽不見蟬鳴。
、蹣悄希阂蛔鳌皹桥_”。
、芩犹欤核煲簧皇菍崒懰。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樣明亮。
、萸嗯褐鞴芩┑呐!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叨罚罕荣惖囊馑。
⑧嬋娟:美好,古代多用來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霜月賞析
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tài)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xué)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yīng)該是隨物賦形的畫工。最通常的題材,在杰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高超優(yōu)美的意境。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特點。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huán)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nèi)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扒嗯囟鹁隳屠,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fēng)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經(jīng)得起寒冷的考驗。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fā)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biāo)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dāng)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保ā督S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xué)價值。
范元實云:“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xué)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里,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于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首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而構(gòu)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wù)餮阋褵o蟬”二句,是實寫環(huán)境背景。這環(huán)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云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fā)出來的。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8)
——鳥鳴澗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
鳥鳴澗古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rén xián guì huāluò, yè jìng chūn shānkōng。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yuè chū jīng shān niǎo , shí míng chūn jiànzhōng。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翻譯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注釋解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仗。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創(chuàng)作背景
王維的《鳥鳴澗》當(dāng)作于開元(唐玄宗**,713—741)年間游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據(jù)《新唐書·王維傳》記載,王維于開元初進士及第后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年(735)張九齡**才返京任右拾遺。對于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游!谐浞值睦碛烧f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蓖蹙S漫游若耶,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厘毫,“出藍”而“勝藍”,于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lián)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從《鳥鳴澗》詩體現(xiàn)的風(fēng)格和意境分析,此詩應(yīng)作于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為王維青年時代的作品。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cè)重于表現(xiàn)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fēng)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詩文賞析
關(guān)于《鳥鳴澗》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dāng)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事物,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fēng)景,接近于風(fēng)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叭碎e”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nèi)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fā)現(xiàn)這種“落”,或**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fā)出的.一絲絲芬芳?傊奥洹彼苡绊懹谌说囊蛩厥呛芗毼⒌。而當(dāng)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huán)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diào)、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dāng)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dāng)然是由于它們已習(xí)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lián)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fā)出叫聲!皶r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chuàng)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傍B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shù)辯證法的。
鳥鳴澗古詩詞鑒賞2
鳥鳴澗原文:
人閑桂花落,[2]夜靜春山空。[3]月出驚山鳥,[4]時鳴春澗中。[5]
譯文:
春天的夜晚寂靜無聲,桂花慢慢凋落,四處無人,春夜的寂靜讓山野顯得更加空曠;蛟S是月光驚動棲息的鳥兒,從山澗處時而傳來輕輕的鳴叫聲。
注釋:
選自《王右丞集箋注》鳥鳴澗:鳥兒在山中鳴叫。河流名。 澗:兩山之間的小溪。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木犀的通稱。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花瓣曬干可以食用。空:空寂、空空蕩蕩?仗摗_@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月出:月亮出來。驚:驚動,驚擾。時:時而,偶爾。時鳴:偶爾啼叫。
賞析:
這首詩寫春山之靜!办o”被詩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為什么呢?是由于“山靜”,所以人靜。人靜緣于心靜,所以覺察到桂花的墜落。
花落,月升,鳥鳴,這些“動”景,卻反襯出春山的幽靜。
鳥鳴澗,是一處風(fēng)景極優(yōu)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huán)境里,桂花(四季桂)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景;,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
“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nèi)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fā)現(xiàn)這種“落”,或**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fā)出的一絲絲芬芳?傊,“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dāng)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huán)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寫空靈閑靜的環(huán)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細細地啼聽花落鳥鳴的天籟,他的內(nèi)心寧靜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靜到極處的自然在詩人筆下有聲有色,生意盎然。月出無聲,而山鳥驚飛,這是動靜相襯的藝術(shù)佳境!抖终f唐詩》:"右丞精于禪理,其詩皆合圣教。"《唐詩箋注》:"閑事閑情,妙以閑人領(lǐng)此閑趣。"《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于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fù)人力可到。"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作品之一。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tài)情景與“人閑”結(jié)合起來;ㄩ_花落,都屬于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dāng)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fēng)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游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杜甫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diào)、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dāng)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dāng)然是由于它們已習(xí)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聯(lián)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爾發(fā)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定的社會氣氛。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chuàng)造靜謐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而"人閑"二字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nèi)心的閑靜。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但是添加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shù)辯證法的。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9)
——古詩詞鑒賞《 終南山》
古詩詞鑒賞《 終南山》1
終南山
唐代: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譯文
巍巍的太乙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一直蜿蜒到海邊。
白云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
**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
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釋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長安。
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
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山谷!胺忠爸蟹遄儯幥绫娵质狻边@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有人煙處。
賞析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斑B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次聯(lián)寫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維卻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
田家古詩詞鑒賞 (菁選2篇)(擴展10)
——遣興古詩詞鑒賞
遣興古詩詞鑒賞1
原文: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xué)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zhàn)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譯文
驥子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學(xué)語的時候。
就知*問家里來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誦我的的詩了。
世*不太*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yīng)。
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全年到處是舉著麾旗的**,戰(zhàn)亂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爭取早日見面,決不拖延。
注釋
遣興(xìng):猶“遣意”,也就是以寫詩來消遣之意。
驥(jì)子:杜甫兒子宗武的小名,這一年剛五歲。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指驥子三歲時,知*問家里來人來客的姓名,能背誦他父親的詩。這是稱贊驥子的穎悟。
渠:他,指驥子。
仰:依賴。
鹿門:山名,在襄陽(今屬湖北)境內(nèi),漢江東岸。東漢末,****,龐德公攜全家隱居于此。后大為隱居地的代稱,這里意思是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
不遂:不大。
雁足:事見《漢書·蘇武傳》,大意是,漢求蘇武,匈奴單于詭言已死。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大澤中,于是聲稱:漢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書,知武所在。單于大驚,只好放還蘇武。此處指難以料定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軍麾(huī):軍旗。形容全年各地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
戰(zhàn)角:軍中號角。
儻:通“倘”,如果。
免相失:免于相互離散。
遲:延遲。
賞析:
杜甫有二子,長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驥子!肚才d》這首詩懷念的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于全篇。
這是一首排律(俗稱長律),中間四聯(lián)全是對仗。全詩可分三層,“驥子好男兒,前年學(xué)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鼻皟陕(lián)回憶過去,寫驥子兩三歲時穎悟過人,就能問知來客的姓名及能背誦杜甫的詩句;杜甫通過回憶前年牙牙學(xué)語時嬌趣的憨態(tài),極力把兒子宗武可憐可愛、天真無邪的神態(tài)表達出來,激起讀者的同情,催發(fā)讀者親子之情。[3]中間兩聯(lián)“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睂戵K子當(dāng)前的遭遇,因逢“世亂”,居無定所,又值父親外出,音信全無,只能仰賴母親的愛撫,更讓詩人后悔不已的是沒能攜帶全家一起逃難,以致如今分隔兩地,不知何時才能互通音信;最后兩聯(lián)“天地軍麾滿,山河戰(zhàn)角悲。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描寫上的是一副國破亂世的情景,到處都是舉著軍旗的**,號角聲聲激起詩人心中無限悲涼,于是詩人感嘆曰,如果能有舉家團圓的機會,必定不敢遲慢,表達了詩人在這種國破家碎的情況下急切盼望和*及和全家團聚的急切心情。
這首詩先寫過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詩的時間來推算,驥子“學(xué)語時”當(dāng)為公元755年,戰(zhàn)亂還沒有發(fā)生,可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就在這年的十一月安祿山發(fā)動安史之亂,戰(zhàn)爭波及廣大地區(qū),使千萬個家庭流離失所。詩人先寫驥子在先前的穎悟的表現(xiàn),再寫他在戰(zhàn)爭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同情。此外,從“憐渠小”“仰母慈”諸語中還能看出詩人因未能盡到自己的責(zé)任而深感內(nèi)疚的心情。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