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1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于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圣,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發(fā)竟然不中;才疏學(xué)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fēng)流**,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fēng)浪不*;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jì)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職于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zhí)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焉。

  版本二:

  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時有常序,鬼神有常靈。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谷金銀。家有寶,孝子賢孫。國有寶,正直忠良。合天道,則天府鑒臨。合地道,則地府消愆。合人道,*用和睦。三道既合,禍去福來。天地和,則萬物生。地道和,則萬物興。父子和,而家有濟(jì)。夫婦和,而義不分。

  時勢不可盡倚,貧窮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須當(dāng)周而復(fù)始。

  余者,居洛陽之時,朝投僧寺,夜宿破窯。布衣不能遮其體,饘粥不能充其饑。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后登高及第,入中書,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思衣則有綺羅千箱,思食則有百味珍饈,有撻百僚之杖,有斬佞臣之劍,出則壯士執(zhí)鞭,入則佳人扶袂,廩有余粟,庫有余財,人皆言余之貴也,余曰:非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蛟龍未遇,暫居云霧之間。君子失時,屈守小人之下。命運未通,被愚人之輕棄。時運未到,被小人之欺凌。初貧君子,自怨骨格風(fēng)流。乍富小人,不脫俗人體態(tài)。生*結(jié)交惟結(jié)心,莫論富貴貧賤。深得千金,而不為貴,得人一語,而勝千金。吾皆悼追無恨人,富貴須當(dāng)長保守,

  蘇秦未遇,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不愿炊,然衣錦歸故里,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戶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自家骨肉尚如此,何況區(qū)區(qū)陌路人,抑猶未也。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曾釣于渭水。顏回命短,豈是兇暴之徒。盜柘年長,自非賢良之輩。帝堯天圣,卻養(yǎng)不肖之男。瞽叟頑囂,反生大孝之子。甘羅十二為**,買臣五十作公卿。晏嬰身長五尺,封為齊國**。韓信力無縛雞,立為漢朝賢臣,未遇之時,口無一日甕飧,及至興通,身受齊王將印,嚇燕取趙,統(tǒng)百萬雄兵,一旦時休,卒于陰人之毒手。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世無遇。

  上古圣賢,不掌陰陽之?dāng)?shù)。今日儒士,豈離否泰之中。腰金衣紫,都生貧賤之家。草履毛鞋,都是富豪之裔。有貧賤,而后有富貴。有小壯,而后有老衰。人能學(xué)積善,家有余慶。青春美女,反招愚獨之夫?⌒悴爬,竟配丑貌之婦。五男二女,老來一身全無。萬貫千金,死后離鄉(xiāng)別井。才疏學(xué)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文章,到老終身不第;蚋毁F,或貧賤,皆由命理注定。

  若天不得時,則日月無光。地不得時,則草木不生。水不得時,則波浪不靜。人不得時,則命運不通。若無根本八字,豈能為卿為相。一生皆由命,半點不由人。

  蜈蚣多足,不及蛇靈。雄雞有翼,飛不及鴉。馬有千里之馳,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計,無運不能自達(dá)。

  吾敬為此勸世文也。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2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和寇準(zhǔn)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后來做了**,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于受傳統(tǒng)觀影響太深,有人認(rèn)為呂蒙正的思想過于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jīng)典之作。相傳當(dāng)初是為教化**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的老師。當(dāng)時**(后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dāng)面教訓(xùn)**。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于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內(nèi)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jù)說**讀過此文后,一改常態(tài),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

  《破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huán)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凄慘到富貴的經(jīng)歷,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經(jīng)歷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循環(huán)中,會產(chǎn)生天差地別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只有經(jīng)歷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地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會體會到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huán)中,命運的巨烈地沉浮與很多人生無奈的結(jié)局。

  呂蒙正尋求的是他的聽天地循環(huán)變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為的人生智慧。開篇就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并且要“聽由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焉”,呂蒙正在作品中透出這樣一種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的變化中,人要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測之風(fēng)云,人尚有旦夕之禍福,呂蒙正提示人們要重視自然界的星移物換,隨著時間變遷,人與事都會帶來巨大落差并對人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

  呂蒙正用相當(dāng)大的篇幅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舉這么多數(shù)量,是因為要說明很多人想勝天,實際是多數(shù)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xiàn)實和應(yīng)對變化!榜R有千里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dá)!庇械娜穗m然“滿腹經(jīng)綸”,但“白發(fā)不第”就是到老也當(dāng)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xué)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jì)輕輕就當(dāng)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镀聘G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態(tài),提示人們要接受現(xiàn)實和應(yīng)對天地時空的變化。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閱讀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1)

——寒窯賦原文解讀3篇

寒窯賦原文解讀1

  呂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陽人,祖籍在今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軍寨址村。北宋初年**。

  太*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后,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師。

  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追贈中書令,謚號文穆。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2)

——朱子**格言白話文 (菁選2篇)

朱子**格言白話文1

  1) 見到有錢有勢者而去諂媚,這樣地人最可恥。遇到貧苦之人而去欺辱,高傲自大,這樣地人可以說最卑賤當(dāng)然了。

  2) 家族之間互相爭斗打官司,最后是兩敗俱傷。各方面相處非常要注意少說話,說話多了必定會有過失。

  3) 不要依仗權(quán)勢欺凌逼迫孤兒寡婦,不要為了嘴和肚子而肆意宰殺牲口和家禽以及其他鳥獸。

  4) 性格怪僻,自以為是,懊悔和錯誤必然會多。頹廢懶惰還安然自得,要想成家立業(yè)實在太難了。

  5) 和品德壞地人混在1起,時間長了必受牽累之害,對志氣不大但做事穩(wěn)重地人急難之時可以依靠。

  6) 輕易聽別人地話,怎知道不是別人地誣陷之言,應(yīng)該再三考慮。為1時之事相爭,如何知道不是自己地過錯呢?必須靜下心好好想1想。

  7) 對別人有好處,切不要總想著讓人酬謝。別人對自己有恩惠切莫忘了報答。

  8) 辦啥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說得太滿,做得太絕。有了稱心如意地事,該滿足時應(yīng)滿足,不宜再去追求。

  9) 別人有了開心地事兒,不可忌妒,生氣。別人遭受禍患災(zāi)難,不可有幸災(zāi)樂禍之心。

  10) 做了好事總想讓人們知道,這只能是潔名釣譽,不是真心。自然也不是真善。辦了壞事唯恐別人知道,便是大惡,將會發(fā)展成更厲害地后果。

  11) 見了美色便起了邪*之心,將來會在妻女身上報應(yīng)。背后用暗箭傷人,將來會在子孫身上遭報應(yīng)。

  12) 家人和睦相處,雖然上頓不接下頓,也有天倫之樂。

  13) 該納地稅早日繳完,即使口袋毫無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歡喜自在。

  14) 讀書1定要立志學(xué)圣賢之人,按圣賢之道處事。做官要心里裝著君主和國家,為百姓謀福。

  15)安分守己,聽從命運和上天地安排。為人若能夠做到以上這些,就行接近為人之道了。

朱子**格言白話文2

  1) 家中所用奴仆千萬別找聰明和長得好看地。自己地老婆、女兒切記不要打扮得過于艷麗,容易爭風(fēng)吃醋,競相奢華,醇成家禍。

  2) 祖宗1般都會超過五服,離偶們比較遠(yuǎn),但絕不能因為遠(yuǎn)對他們不誠心祭祀。家中孩子們有地雖然笨,但弟-子規(guī)、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不可不讀,還越是這樣越要讀書。

  3) 身處優(yōu)越地家庭環(huán)境要注意儉樸,教育孩子要有好地道義和方法。

  4) 不貪不義之財,不要過量飲酒,貪財會傷名譽,過量喝酒會傷身體。

  5) 對肩挑買賣者不要欺人占便宜,遇到窮苦鄉(xiāng)親和親戚,應(yīng)當(dāng)格外溫和關(guān)心。

  6) 冷酷刻薄建立起來地家業(yè)是不會長久地,倫理道德疏忽也會使家庭衰敗地。

  7) 兄弟叔侄等至親在家庭遺產(chǎn)分配中應(yīng)照顧哪些收入少地人,年長地,年幼地,男地,女地應(yīng)當(dāng)嚴(yán)格地服從家法,尊從禮儀。

  8) 聽信不明理地老婆所說地話,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間親情失和,甚至分離,不是大老公應(yīng)有地作為?粗劐X財,不好好對待父母,是衣冠禽獸オ這樣做。

  9) 女兒該出嫁時,要選擇各方面都好地人當(dāng)女婿,而不要向人家索要過重地聘金。兒子娶媳婦要挑善良賢惠地姑娘,而不要計較嫁妝多少。

  10) 見到有錢有勢者而去諂媚,這樣地人最可恥。遇到貧苦之人而去欺辱,高傲自大,這樣地人可以說最卑賤當(dāng)然了。

  11) 家族之間互相爭斗打官司,最后是兩敗俱傷。各方面相處非常要注意少說話,說話多了必定會有過失。

  12) 不要依仗權(quán)勢欺凌逼迫孤兒寡婦,不要

  家中所用奴仆千萬別找聰明和長得好看地。自己地老婆、女兒切記不要打扮得過于艷麗,容易爭風(fēng)吃醋,競相奢華,醇成家禍。

  13) 祖宗1般都會超過五服,離偶們比較遠(yuǎn),但絕不能因為遠(yuǎn)對他們不誠心祭祀。家中孩子們有地雖然笨,但弟-子規(guī)、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不可不讀,還越是這樣越要讀書。

  14) 身處優(yōu)越地家庭環(huán)境要注意儉樸,教育孩子要有好地道義和方法。

  15) 不貪不義之財,不要過量飲酒,貪財會傷名譽,過量喝酒會傷身體。

  16) 對肩挑買賣者不要欺人占便宜,遇到窮苦鄉(xiāng)親和親戚,應(yīng)當(dāng)格外溫和關(guān)心。

  17) 冷酷刻薄建立起來地家業(yè)是不會長久地,倫理道德疏忽也會使家庭衰敗地。

  18) 兄弟叔侄等至親在家庭遺產(chǎn)分配中應(yīng)照顧哪些收入少地人,年長地,年幼地,男地,女地應(yīng)當(dāng)嚴(yán)格地服從家法,尊從禮儀。

  19) 聽信不明理地老婆所說地話,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間親情失和,甚至分離,不是大老公應(yīng)有地作為。看重錢財,不好好對待父母,是衣冠禽獸オ這樣做。

  20) 女兒該出嫁時,要選擇各方面都好地人當(dāng)女婿,而不要向人家索要過重地聘金。兒子娶媳婦要挑善良賢惠地姑娘,而不要計較嫁妝多少。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3)

——西游記好詞好句白話文

西游記好詞好句白話文1

  好詞摘抄:

  翻波躍浪 吐霧噴風(fēng) 尋蛇撥草 撲鷂分松 星辰燦爛

  洗心滌慮 芥納須彌 曹溪路險 鷲嶺云深 千丈冰崖

  五葉蓮開 簾垂香裊 抖擻神威 磨磚作鏡 積雪為糧

  天龍圍繞 花雨繽紛 理圓四德 指解源流 三乘妙典

  五蘊楞嚴(yán) 共樂天真 智滿金身 惡氣遮漫 曹溪路險

  鷲嶺云深 千丈冰崖 五葉蓮開 簾垂香裊 抖擻神威

  撲鷂分松 星辰燦爛 天龍圍繞 花雨繽紛 理圓四德

  指解源流 五蘊楞嚴(yán) 共樂天真 智滿金身 惡氣遮漫

  翻波躍浪 積雪為糧

  好句摘抄:

  1、高的是山,峻的是嶺;陡的是崖,深的是壑;響的是泉,鮮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頂上接青霄;這澗深不深,底中見地府。

  2、因感這月清光皎潔,玉宇深沉,真是一輪高照,大地分明,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fēng)長篇。

  3、石徑重漫苔蘚,柴門蓬路藤花。四面山光連接,一林鳥雀喧嘩。密密松篁交翠,紛紛異卉奇葩。地僻云深之處,竹籬茅舍人家。

  4、說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佩,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

  5、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好猴精!

  6、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7、水痕收,山骨瘦。紅葉紛飛,黃花時候。霜晴覺夜長,月白穿窗透。家家煙火夕陽多,處處湖光寒水溜。白蘋香,紅蓼茂。桔綠橙黃,柳衰谷秀;拇逖懵渌樘J花,野店雞聲收菽豆。

  8、褪放紐扣兒,解開羅帶結(jié)。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肘膊賽冰鋪,香肩欺粉貼。肚皮軟又綿,脊背光還潔。膝腕半圍團(tuán),金蓮三寸窄。中間一段情,露出風(fēng)流穴。

  9、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10、月明清露冷,八極迥無塵。深樹幽禽宿,源頭水溜汾。飛螢光散影,過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應(yīng)該訪道真。

  好段摘抄:

  1、翠蘚堆藍(lán),白云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2、勢鎮(zhèn)**,威寧瑤海。勢鎮(zhèn)**,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幉萜婊ú恢x,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3、只聽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聲。但見:紫芝翳翳,白石蒼蒼。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蒼蒼半綠苔。數(shù)點小螢光灼灼,一林野樹密排排。香蘭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澗,古柏倚深崖。地僻更無游客到,門前惟有野花開。

  4、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真?zhèn)是迎風(fēng)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但見:三陽轉(zhuǎn)運,萬物生輝。三陽轉(zhuǎn)運,滿天明媚開圖畫;萬物生輝,遍地芳菲設(shè)繡茵。梅殘數(shù)點雪,麥漲一川云。漸開冰解山泉溜,盡放萌芽沒燒痕。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風(fēng)氣暖,云淡日光新。道旁楊柳舒青眼,膏雨滋生萬象春。

  5、峰巖重疊,澗壑灣環(huán);⒗浅申囎撸渎棺魅盒。無數(shù)獐豝鉆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fēng)。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云開斗柄南。**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4)

——《前赤壁賦》原文及翻譯3篇

《前赤壁賦》原文及翻譯1

  前赤壁賦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羽化而登仙。(馮 通:憑)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適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fēng)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著與明月有關(guān)的文章,歌頌窈窕這一章。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蕩,就如同憑空乘風(fēng),卻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成為神仙,進(jìn)入仙境。

  這時候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yīng)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yuǎn),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簫的客人,按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zhuǎn)、悠長,如同不斷的細(xì)絲。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蘇軾的容色憂愁凄愴,(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悲涼)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dāng)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zhí)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dāng)世的一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fēng)中罷了!

  蘇軾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并沒有增加或減少?梢,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fā)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jìn)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興的笑了,清洗杯盞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里互相枕著墊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注釋】

  [1]選自《經(jīng)進(jìn)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叢刊》本),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在此之前蘇軾因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因后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后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并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的舊址,當(dāng)?shù)厝艘蛞艚喾Q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2]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歲在壬戌。

  [3]既望:既,過了;望,農(nóng)歷十五日。“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

  [4]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通“囑(zhǔ ),致意,此處引申為“勸酒”的意思。

  [9]少焉:一會兒。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橫,橫貫。

  [1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v: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么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去。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茫然,曠遠(yuǎn)的樣子。

  [13]馮虛御風(fēng):(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fēng)凌空飛行。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馭)。

  [14]遺世**:遺棄塵世,獨自存在。

  [16]扣舷:敲打著船邊,指打節(jié)拍,舷,船的兩邊。

  [18]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著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我的心思飄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渺渺,悠遠(yuǎn)的樣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懷,心中的情思。

  [20]美人:此為蘇軾借鑒的屈原的文體。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著節(jié)拍應(yīng)和。倚:隨,循 和:應(yīng)和。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23]余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

  [24]縷:細(xì)絲。

  [25]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嫠:孤居的婦女,在這里指寡婦。

  [27]愀(qiǎo 巧)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yán)肅地端坐著 危坐:端坐。

  [29]何為其然也:曲調(diào)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

  [3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3]繆:通"繚"盤繞。

  [34]郁乎蒼蒼:樹木茂密,一片蒼綠繁茂的樣子。郁:茂盛的樣子。

  [37]舳艫(zhú lú 逐盧):戰(zhàn)船前后相接。這里指戰(zhàn)船。

  [38]釃(shī)酒:斟酒。

  [39]橫槊(shuò ):橫執(zhí)長矛。

  [40]侶魚蝦而友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友。侶 :以...為伴侶,這里是名詞的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 )舟:小舟。

  [43]寄:寓托。

  [44]蜉(fú)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于水邊,生命短暫,僅數(shù)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5]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46]須臾(yú):片刻,時間極短。

  [47]長終:至于永遠(yuǎn)。

  [48]驟:數(shù)次。

  [49]托遺響于悲風(fēng):余音,指簫聲。悲風(fēng):秋風(fēng)。

  [50]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52]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5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 ):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55]共食:共享。蘇軾手中《赤壁賦》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適”,義同

  [56]更酌:再次飲酒。

  [57]肴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jīng)。

  [58]狼籍:又寫作“狼藉”,凌亂的樣子。

  [59]枕藉:相互枕著墊著。

  [60]既白: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5)

——《秋聲賦》原文及翻譯3篇

《秋聲賦》原文及翻譯1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fù)u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6)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賞析1

  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lí)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廣東版教材為“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也做“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lù)轆(lù)遠(yuǎn)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有不得(廣東版教材無“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縷;直欄橫檻(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ōu)。▂。,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古詩簡介

  《阿房宮賦》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者驕奢**的歷史經(jīng)驗,向唐朝**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jì)俗的情懷。

  翻譯/譯文

  六國的君主**了,全國(為秦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轉(zhuǎn)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jìn)宮墻里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盤結(jié)交錯,曲折回旋,(遠(yuǎn)觀鳥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zhuǎn)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沒有起云,為什么有龍?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不是雨過天晴,為什么出虹?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fēng)雨凄涼。一天里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

  六國的**和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翠綠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yuǎn),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fù)加。**們久久地站著,遠(yuǎn)遠(yuǎn)地探視,盼望著**來臨。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

  燕趙收藏的金玉,韓魏營謀的珍寶,齊楚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里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寶鼎被當(dāng)作鐵鍋,美玉被當(dāng)作頑石,黃金被當(dāng)作土塊,珍珠被當(dāng)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并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

  唉!**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蓢@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hù)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又愛護(hù)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誰能夠族滅它呢?(秦****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xùn),也只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

  注釋

 。1)六王畢:六國**了。六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畢]完結(jié),指為秦國所滅。

 。2)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xiàn)了。兀,山高而上*。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凈盡。出,出現(xiàn),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壓三百余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三百余下里,約合7500戶人家的面積。300里地,即150公里,現(xiàn)代人也無法做到,夸張過度,難以令人信服)。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占地極廣。覆壓,覆蓋(覆壓:應(yīng)當(dāng)是指“層層疊疊”)。

  (5)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6)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8)廊腰縵回:走廊長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z,縈繞;兀。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猶如牙齒。

  (10)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狀態(tài)。

 。11)鉤心斗角: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qū)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如今指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12)盤盤焉,囷囷(qūn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dāng)于“凜然”“欣然”的“然”,意為...的樣子。樓閣依山而筑,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回旋的樣子。

 。13)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dāng)于“座”或者“所”。

 。14)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易經(jīng)》有“云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rèn)為有龍就應(yīng)該有云。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15)復(fù)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復(fù)道。霽:雨后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18)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

 。19)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統(tǒng)指六國王侯的**。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20)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2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23)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衣物。

 。24)轆轆遠(yuǎn)聽:車聲越聽越遠(yuǎn)。轆轆,車行的聲音。

 。25)杳:遙遠(yuǎn)得蹤跡全無。

 。26)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tài),指姿態(tài)的美好。妍,美麗。

 。27)縵立:久立?z,通“慢”

 。28)幸:封建時代**到某處,叫“幸”。妃,嬪受**寵愛,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前221年)***,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這里說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數(shù),形容阿房宮很大,有36年都沒有見到**的宮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jīng)營”也指金玉珍寶等物!熬ⅰ保稳菰~作名詞,**,也有金玉珍寶等物的意思。

 。31)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里搶來。摽,搶劫,掠奪。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fù)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32)倚疊:積累。

 。33)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底的淺鍋。

 。34)邐迤(lǐyǐ):連續(xù)不斷。這里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6)奈何:怎么,為什么。

 。37)錙(zī)銖(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xì)微。

  (38)負(fù)棟之柱: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里形容突出的釘頭。

 。40)庾(yǔ):露天的谷倉。

 。41)九土:九州。

 。42)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者。這里指秦始皇。

 。43)固:頑固。

  (44)戍卒叫:指陳勝、吳廣**。

 。45)函谷舉:劉邦于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秦朝**,并派兵守函谷關(guān)。舉,被攻占。

  (46)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陽,并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47)使:假使。

 。48)遞:傳遞,這里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

  (49)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載:秦始皇**六國后,“下詔曰:“朕為始**,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50)族:使...滅族。

 。51)不暇:來不及。

 。52)哀:哀嘆。

  賞析/鑒賞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lǐng)起,音節(jié)緊湊,氣勢不凡,達(dá)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gòu)筑,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案矇喝儆嗬,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绑P山北構(gòu)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筑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繪得細(xì)致入微;虛寫了長橋、復(fù)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后用夸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xiàn)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shè)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jié)果,照應(yīng)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的凄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云,“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xiàn)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逸。“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zhuǎn)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里,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zhuǎn)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fā)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jìn)而質(zhì)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經(jīng)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zhuǎn),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者進(jìn)行較量,結(jié)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jié)六國和秦**的歷史教訓(xùn),向當(dāng)世**者發(fā)出警告。

  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能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jù),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guān)。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名家賞析

  《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評論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視向來瑰麗,亦復(fù)何有!以下因盡情痛悼之,為隋廣、叔寶等人炯戒,尤有關(guān)治體。不若《上林》《子虛》,徒逢君之過也!

  元朝人祝堯在《古賦辨體》里說:“杜牧的《阿房宮賦》,古今膾炙;但太半是論體,不復(fù)可專目為賦矣。毋亦惡俳律之過而特尚理以矯之乎?”

  明朝人吳訥在《文章辨體序說》中引了祝氏的這幾句話,然后說;“吁!先正有云:‘文章先體制而后文辭!瘜W(xué)賦者其致思焉!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賞析2

  【作品介紹】

  《阿房宮賦》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遣詞用字無比華美,思想深刻見骨,是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古文之一。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者因為驕奢而**的歷史教訓(xùn),向唐朝**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jì)俗的情懷。

  【原文】

  阿房宮賦

  作者:[唐]杜牧

  六王畢[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3],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4],直走咸陽[5]。二川溶溶[6],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斗角。盤盤焉[8],囷囷焉[9],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10]。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11],不霽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1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1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15];煙斜霧橫,焚椒蘭也[1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yuǎn)聽[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19],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20]。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21],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22],金塊珠礫。棄擲邐迤[23],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24],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25],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26];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28];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嘔啞[30],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31],日益驕固。戍卒叫[32],函谷舉[33],楚人一炬[34],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35],誰得而族滅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樊川文集》

  【注釋】

  [1]六王:指戰(zhàn)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君。[2]兀(wù霧):突兀,指山上樹林砍盡,只剩下光禿的山頂。[3]覆壓:覆蓋。三百余里:指宮殿占地面積大!度o皇圖》載:阿房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4]驪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南。構(gòu):建筑。[5]走:趨向。咸陽:秦朝的國都。[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肅,流經(jīng)陜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陜西省。[7]廊腰:走廊中間的轉(zhuǎn)折處。縵,無花紋的絲綢。[8]盤盤:盤旋。焉,猶“然”。[9]囷囷(jūn君):曲折。[10]矗:高聳。落:座、所,建筑物的單位量詞。一說指院落、院子。[11]復(fù)道:宮中樓閣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稱復(fù)道。因筑在山上,故稱行空。[12]霽(jì寄):雨止云開。[13]妃:帝王的妾,**王侯的妻。嬪(pín貧):宮中女官。媵(yìng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嬙(qiáng強):宮中女官。[14]輦(niǎn碾):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此用作動詞,乘車。[15]脂水:洗胭脂的水。[16]椒、蘭:兩種芳香植物。[17]轆(lù鹿)轆:車聲。[18]杳(yǎo咬):遠(yuǎn)。[19]望幸:盼望**到來。幸,封建時代稱**親臨為幸。[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并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這里是夸張。[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22]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貴重器物。鐺(chēng稱):鐵鍋,三足。[23]邐迤(lǐ yǐ里以):接連不斷。這里是說到處都是。[24]錙銖(zī zhū資朱):古時的重量單位!墩f文》:六銖為錙。此極言微小。[25]負(fù)棟:支撐棟梁的柱子。[26]南畝:泛指農(nóng)田。[27]庾:糧倉。[28]帛縷:絲綢衣服上的紗線。[29]九土:九州,指全國。郭:外城。[30]管弦:指簫笙、琴瑟等樂器。嘔。簶菲靼l(fā)出的聲音。[31]獨夫:喪盡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32]戍卒叫:指陳勝、吳廣在謫戍漁陽途中,于大澤鄉(xiāng)****,率眾**。[33]函谷舉:指劉邦攻破函谷關(guān)。舉,攻破,拔取。[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項羽入咸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jì)》)。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后代,故稱楚人。[35]遞三世:傳至***。[36]族滅:即滅族。古有滅三族、九族、十族的**。此指秦朝徹底覆滅。

  【譯文】

  六國**,秦始皇***后,伐光了蜀山的樹木,阿房宮才蓋起來。阿房宮占地三百多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從驪山之北構(gòu)筑宮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水波蕩漾地流入宮墻。五步一棟樓,十步一座閣。走廊曲折象縵帶一般回環(huán),飛檐象禽鳥在高處啄食。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象是互相環(huán)抱,宮室高低屋角,象鉤一樣聯(lián)結(jié),飛檐彼此相向,又象在爭斗。盤旋地、曲折地,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渦,不知矗立著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人們看了要驚訝:天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復(fù)道橫空而過,彩色斑爛,人們看了要詫異:不是雨過天晴,哪里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向。臺上歌聲悠揚,充滿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樣和煦。殿中舞袖飄拂,好象帶來陣陣寒意,使人感到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宮里,氣候竟會如此不同。

  那些亡了國的妃嬪和公主們,辭別了自己國家的樓閣、宮殿,被一車車送來秦國,日夜獻(xiàn)歌奏樂,成了秦國的宮人。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鏡子;綠云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發(fā)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2是她們倒掉的殘脂剩粉;空中煙霧彌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的宮車馳過,聲如雷霆,使人驟然吃驚;聽那車聲漸遠(yuǎn),也不知馳到哪兒去了。宮人們用盡心思修飾容貌,打扮得極其嬌媚妍麗,耐心地久立遠(yuǎn)視,盼望**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燕、趙收藏的財寶,韓、魏聚斂的金玉,齊、楚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積得如山一樣。一旦國家**,不能占有了,統(tǒng)統(tǒng)運進(jìn)了阿房宮。在這里把寶鼎看作鐵鍋,美玉當(dāng)石頭,又視黃金為土塊,珍珠為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個人的心。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yè)。為什么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時卻象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阿房宮中的柱子,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2工還多;建筑物上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橫直密布的瓦縫,比身上衣服的線縫還多;欄桿縱橫,比天下的城郭還多;嘈雜的器樂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秦始皇這個獨夫,卻越來越驕橫頑固。于是,陳勝、吳廣**而起,四方響應(yīng),劉邦攻破函谷關(guān),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六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者都是愛護(hù)本國人民,那么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者同樣能愛護(hù)六國的人民,那么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還能滅掉秦國呢?秦**者來不及為自己的**哀嘆,只好讓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為鑒戒,那么又要讓再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了。(馮海榮)

  【題解】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認(rèn)為首都咸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發(fā)徒卒七十余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宮未建成,秦國**。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毀。阿房,猶言近旁!耙云淙ハ剃柦姨柊⑴浴(《漢書·賈山傳》顏師古注)。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jié)亡秦教訓(xùn),使唐敬宗李湛引為鑒戒:**者橫征暴斂,荒*無度,其結(jié)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這篇賦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jié)合。前面極力鋪敘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張,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后面發(fā)議論,回環(huán)往復(fù),層層推進(jìn),見解精辟,發(fā)人深省。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diào)**,一掃漢賦那種*板單調(diào)的弊病,成為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解析】

  (一)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碧凭醋诶钫渴鶜q繼位,善于擊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劃。后因*盧.成德節(jié)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yù)感到唐**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xiàn)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終至**,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dāng)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fù)哀后人也”的結(jié)局。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者的窮奢享樂,并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者更改。兩年后,王死,半個世紀(jì)后,黃巢**后唐**與秦**一樣歸于**。

  (二)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前部分鋪排描寫,后部分議論開掘。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nèi),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nèi)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者生活的荒*、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shè)寫荒*,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dǎo)致**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fù)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dǎo)致了農(nóng)民**、宮殿被焚的后果,進(jìn)而走**自取**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xùn),指出六國和秦**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強調(diào)思想內(nèi)容的重要性,認(rèn)為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w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xì)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jié)秦****的歷史教訓(xùn)。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的**者驕奢*逸,濫用民力,致使農(nóng)民**,一舉亡秦。第4段轉(zhuǎn)入議論,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jié)秦****的歷史教訓(xùn),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lián)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yīng)是當(dāng)時最高**者。

  (四)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dá)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jìn)而細(xì)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jìn)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dǎo)致秦**覆亡的根本原因!豆盼挠^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文章前面所進(jìn)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jié)秦**的歷史教訓(xùn)、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五)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描寫阿房宮的的藝術(shù)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xì)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寫意,粗筆勾勒!案矇喝儆嗬铩,言其占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xì)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xì)繪。先寫重?fù)НB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fù)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筑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筑內(nèi)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nèi)處處皆是輕歌曼舞!耙蝗罩畠(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jìn)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nèi)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yù)作鋪墊。

  這一節(jié)中,作者由遠(yuǎn)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后照應(yīng)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fù)道行空”,用筆經(jīng)濟(jì),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tài)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jié)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豐姿盛態(tài)就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懊餍菬蔁伞笔潜扔骶涞挠黧w,“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dá)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jǐn)?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xì)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無度。漢代的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wù)。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七)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jié)秦****的歷史教訓(xùn),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在農(nóng)民**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dāng)時的唐朝**者無視歷史教訓(xùn),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xì)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語言精煉,而含意豐富。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兀可喜。”開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睘楹文堋耙弧?一亡一興,關(guān)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guī)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運往關(guān)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jīng)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xì)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zhèn)ブ畬m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yán)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翱v心溢志”,“驕奢*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diào)急促有力,確系“突?上病。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gòu)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fā)議論奠定基礎(chǔ)。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rèn)真學(xué)習(xí)。

  (九)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jié)秦****的歷史教訓(xùn),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分析: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梢姡鶉**,是不能愛民的結(jié)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薄扒刂鋵殹(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傲酢币虿粣勖穸爱叀逼**;秦如吸取教訓(xùn),“復(fù)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由此又走**六國**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十)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

  注釋: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xué)樣式,所以它的文學(xué)色彩更濃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夸飾等文學(xué)手法的運用,所以《阿房宮賦》前三小節(jié)不拘于具體的“現(xiàn)實和真實”,而是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極力描繪秦的奢靡荒*。《過秦論》和《六國論》嚴(yán)格說應(yīng)是一篇史論,它應(yīng)以史為依據(jù)、基礎(chǔ),所以應(yīng)集中更多的筆墨來陳述、記敘相關(guān)的歷史史實,再在史實的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觀點。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佑之孫。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進(jìn)士。為弘文館校書郎。歷監(jiān)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勛元外郎,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早年頗有抱負(fù),主張削*藩鎮(zhèn),抗擊吐蕃,回紇**集團(tuán)的侵?jǐn)_,加強國防,以拯救日趨衰敗的唐**,晚年漸趨保守消極。

  杜牧詩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于論列*大事,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繼承了韓、柳派古文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的詩意境清新,風(fēng)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艷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后人因稱他為“小杜”,以繼杜甫;又因和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7)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迸c“需”通。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霸赵轮畮缀巍,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⒈,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hú),意為隼,鷹的一種。作者多次描寫到赤壁上的鶻,如《赤壁記》:“斷岸壁立,江水深碧,二鶻巢其上。”

  23.俯馮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píng)夷,水神。幽,深!芭蕳X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c,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中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翻譯: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幾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蓿“パ!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賞析: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可是,當(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jì)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后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洌胺Q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fù)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簦∴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蓖ā靶琛。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霸赵轮畮缀巍,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23.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c,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鑒賞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可是,當(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jì)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逗蟪啾谫x》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 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 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蓖ā靶琛薄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霸赵轮畮缀巍,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⒈,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23.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芭蕳X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c,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鑒賞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墒牵(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jì)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逗蟪啾谫x》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 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 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伴_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寒窯賦翻譯白話文3篇(擴展8)

——文言文《阿房宮賦》教學(xué)反思

文言文《阿房宮賦》教學(xué)反思1

  古人云:“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爾!睂W(xué)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徑是“讀”,誦讀教學(xué)的根本也就是一個“讀”字。

  《阿房宮賦》一文教學(xué)怎樣抓住“讀”這一根本呢?

  1.教師范讀

  《阿房宮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讀書人的青睞。誦讀的開始,教師要盡量表情達(dá)意地朗誦一遍,使學(xué)生入情入境,躍躍欲試,創(chuàng)造一種美好的氣氛。

  2.學(xué)生自讀

  字、詞等方面的障礙直接影響誦讀的效果,所以在學(xué)生誦讀前必須借助書中的注釋初讀課文,**文字障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作重點講解以加深印象,節(jié)省時間。如本文中的“四海一”的“一”,“盤盤焉”的“焉”;“蜂房水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等,雖有注釋,但必須板書,加以強調(diào)。

  3.教師導(dǎo)讀

  所謂教師導(dǎo)讀就是老師指導(dǎo)學(xué)生正確的朗讀。讀中見情,讀出文意,反復(fù)朗讀,達(dá)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如氣勢磅礴的開頭四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奔葘懗隽饲厥蓟誓依ㄋ暮,并吞八荒,***的英雄氣概,又暗示了秦始皇興土木,廣聲色,不惜人力物力而導(dǎo)致速亡的原因。文筆雄健,氣沖霄漢。朗讀必須讀出氣勢,讀出作者的情感來。又如“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是在鋪陳空闊而密集的宮內(nèi)建筑之后寫的一個結(jié)句。讀這一句要做到兩點:“矗”字要重讀,一字一個音節(jié);讀出作者對秦始皇****的罪行無比憤慨的思想感情。這樣指導(dǎo)朗讀,幫助學(xué)生進(jìn)一步加深**容的理解。

  4.學(xué)生朗讀

  在教師指導(dǎo)之后,就是學(xué)生朗讀了。在這個時候應(yīng)鼓勵學(xué)生搖頭晃腦地盡情去讀,先領(lǐng)讀,接著**讀,后齊讀!绑w物”的內(nèi)容指名讀,“寫志”的內(nèi)容集體讀……反復(fù)朗讀,加深理解。

  《阿房宮賦》第二段較長,望而生畏。如果清理一下層次,就好背誦了。全段可分為三個層次:宮人來源,宮人生活,宮中珠寶。層次明晰,易于背誦,就是在一個極小的層次里也還可以尋找速記竅門。在“宮人生活”這一層中可以按時間順序記憶:宮人早上起床后開鏡──梳發(fā)──洗臉──焚香……這是從一層一段而言。從全篇看更應(yīng)該理清層次。《阿房宮賦》全文四段,前三段是“體物”,最后一段是“寫志”。分清了這樣的結(jié)構(gòu),背誦全文就方便多了。

  實踐證明:誦讀教學(xué)是一種科學(xué)的教學(xué)方法。它變“講讀中心”為“自學(xué)指導(dǎo)”,真正貫徹了“以學(xué)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的教育思想,充分調(diào)動了學(xué)生主動學(xué)習(xí)的積極性。它以誦讀訓(xùn)練為主,以知識講解為輔。打破了“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的舊教學(xué)格局,提高了教學(xué)的效率。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