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哲學中的本體論思想
莊子哲學中的本體論思想
現(xiàn)實,注重人生和社會實踐,務求建立一完備、自恰的秩序體系。道家之莊子則是以自然為中
心、為出發(fā)點、為根據(jù),關于人生和社會的思想是從其本體論核心中邏輯推導出來的。荀子批評
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莊子則批評儒家“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意猶批評儒
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關系方面看,儒道二家雖都講“天人”,但儒家實際上是側
重于“人”的一極,莊子實際上是側重于“天”的一極。由本體論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
人”,實為莊子對于絕對真理的一種“往而不返”的追求,莊子由此而對于“天”、對于
“物”、對于人類感性認識的極限,都有充分的論述,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為
深入系統(tǒng)。
先秦諸子百家之于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或可稱之為“軸心”,或可稱之為“元典”,總之
是為后來的人文發(fā)展確定了一種不變的格式。這不變格式的出現(xiàn)有一個背景。古語說天下大勢分
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諸子百家出現(xiàn)的背景是分,不是合,即是說中國文化的初始條件是分,
是開放!伴_放”一語是當代人最為熟知的,但鮮有確詁。熱力學中稱與外界沒有熱力和質量交
換的系統(tǒng)為封閉系統(tǒng),稱與外界有熱、功和質量交換的系統(tǒng)為開放系統(tǒng)。而先秦社會的開放性質
用最簡單的概念界定,或許可以解釋作無序:政治上的無序與價值觀念上的無序。如劉向所說:
“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俟爭權,蓋為戰(zhàn)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國異政
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薄吧蠠o天子,下無方伯”,是為
上下失序。開放或者無序的壓力是沉重的,棲棲惶惶的絕不只是孔子一人,儒、道、墨、法諸家
莫不如此。
司馬談《六家要指》引《易傳》說:“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彪m然諸子百家都是探求
真理,以期重建有序,但是百家所認定的道路卻是不一樣的。司馬談又說:“夫陰陽、儒、墨、
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边@個見解是極其重要的。所謂
“務為治”,就是說他們都是希圖通過政治手段,來重建秩序。所謂“異路”,是說各家的主張
有仁政與刑罰、王道與霸道等等區(qū)別。但各家都是歸結于政治、落實于人文的。今觀先秦儒家,
與其將孔子尊崇為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不如將孔子理解為一個終生為政治理想而奮斗卻最
終未獲成功的政治家,庶幾更切合孔子的本意。由《孔子世家》所見,孔子及其弟子實際上就是
一個要求以文化推進政治的政治集團。
但是莊子卻又有所不同。在儒、道、墨、法諸家及各后學支脈中,莊子明顯地既不同于儒家,也
不同于道家中的老子,更不同于魏晉時期的玄學。與先秦儒家相比:孔孟荀以人為中心、為出發(fā)
點、為根據(jù),承認存在,立足現(xiàn)實,注重人生和社會實踐,以相對現(xiàn)象為絕對依據(jù),務求建立完
備、封閉、多元支撐的秩序體系。莊子則是以自然為中心、為出發(fā)點、為根據(jù),關于人生和社會
的思想是從其本體論核心中邏輯推導出來的。中國古代文化不是講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精神與物
質的對立,而是強調天與人的關系。在由儒道二家所共同構成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關系坐標
中,儒家正是側重于人的一極,莊子則是傾向于天的一極。莊子與孔孟荀以其相互對立的思想體
系各自沿著天人的兩極發(fā)展,同時又共同構成了天人關系的完整體系。與老子相比:莊子稱老子為“古之博大真人”,書中引述老子之處甚多,在本體論和方法論的許多方面老莊都是相近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