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第1篇:余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余甘子的功效與作用:余甘子有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的功效,余甘子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干煩渴、耳痛、維生素*缺乏癥,余甘子別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欖、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欖、庵摩余甘子的功效:
余甘子有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的功效,余甘子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干煩渴、耳痛、維生素*缺乏癥,余甘子別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欖、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欖、庵摩勒、庵摩落迦果。
余甘子果: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余甘子根:用于高血壓,胃痛,腸炎,淋巴結結核。葉: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
別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欖、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欖、庵摩勒、庵摩落迦果。
*味:甘、微*,涼。
歸經:歸肺經、胃經。
功效:清熱利咽,潤肺止咳。
主治: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干煩渴,耳痛,維生素*缺乏癥。
用法用量:果:3-9g,多入丸散服。根:0。5-1兩,葉3-6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余甘子的作用:
余甘子果實味*微*,清熱涼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及維生素c 缺乏癥。在藏*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壓病等。近年研究結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余甘子果實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含量比蘋果豐富,主要有硒、鋅、鈣、*、鐵、鉀等。
果實(余甘子):甘、微*,涼。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千煩渴,耳痛,維生素*缺乏癥。根 (油柑根):*,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殺蟲。用于高血壓癥,胃痛,泄瀉,瘰疬。 葉(油柑葉):*。 ,平。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 樹皮(油柑木皮):甘、*,寒。殺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瘡,療瘡,痔瘡,*囊濕疹,外傷出血。樹枝的蟲癭(油柑蟲節(jié)):用于胃痛,疝氣,遺精,小兒疳積,牙痛。
1、余甘子治白喉:滇橄欖一斤,玄參、甘草各一兩。冷開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紙鋪開曬干后,加馬尾龍膽粉二錢,*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錢,吹喉用。(<昆明民間常用草*>)
2、余甘子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痛,口干煩渴,維生素c缺乏癥:鮮余甘子果十至三十個。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手冊>)
3、余甘子治河豚魚中毒:滇橄欖生吃吞汁,并可治魚骨梗喉。(<昆明民間常用草*>)
4、余甘子治哮喘:滇橄欖二十-個,先煮豬心肺,去浮沫再加橄欖煮熟連湯吃。(<昆明民間常用草*>) 第2篇:甘露子的功效與作用
甘露子的功效與作用:甘露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huán)兒、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甘露子的功效:
甘露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huán)兒、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huán)兒、地牯牛草。
來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以全草或塊莖入*。
*味歸經:甘,平。
功效: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2-5錢。外用鮮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甘露子的作用:
甘露子是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時頂端膨大成螺旋狀的肉質塊莖,喜生溫濕地或近水處,不耐高溫、干旱,遇霜枯死。以全草或塊莖入*。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塊莖,洗凈,鮮用或曬干。以地下塊莖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蠶蛹故名[草石蠶"。 塊莖肉質脆嫩,可制蜜餞、醬漬、腌漬品,十分可口。食用時,以涼拌為主 ,還可加工成咸菜、罐頭、甜果等,是馳名中外的[八寶菜"、[什錦菜"之一。揚州罐藏螺絲菜是醬菜之上品。
功能主治: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2-5錢。外用鮮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在湖南認為本品能補中益氣,故用以治神經衰弱,頭暈目眩,病后體虛,氣虛頭痛,疳積等癥,供參考。第3篇:【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是理氣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脹痛,牙痛,腳氣,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黃芪甘松湯,甘松用*禁忌是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是理氣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脹痛,牙痛,腳氣,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黃芪甘松湯,甘松用*禁忌是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
1、甘松治癔病,神經衰弱,腸胃痙攣等:甘松六錢,廣皮一錢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內三小時(每半小時內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西<中草*學>)
2、甘松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并能驅蛔,凡因蛔蟲而發(fā)驚癇者,用此有效。<現代實用中*>
3、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綱目>
4、甘松治神經*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志>)
5、甘松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癥。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郁;其*溫通,能行氣止痛。在臨床上常用于氣郁胸悶、胃脘疼痛等癥,可與木香、香櫞皮等配伍同用。
6、甘松主惡氣,卒心腹痛滿。<開寶本草>
7、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本草綱目>)
8、甘松治心腹脹,下氣。<日華子本草>
9、甘松治腎虛齒痛:甘松、硫黃等分。為細末,百沸湯泡,漱口。(<普濟方>)
10、甘松,雖有類山柰,但山柰氣多*竄,此則甘多于*,故書載能入脾開郁也。<本草求真>
11、甘松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綱目>
12、甘松治各種腸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樸。煎服。(<四川中*志>)
13、甘松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兩,甘松一兩,陳橘皮一兩半。上為細末,水煮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后。(<雞峰普濟方>松香丸)
14、甘松,醒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本草匯言>)
15、甘松,近東瀛醫(yī)家謂此*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需之*。頤自定霍亂*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濃汁,合姜、附、萸、連諸味,治真寒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癥,極有捷效,知此物溫運,活絡通經,無出其右。此固向來治*物學者之所未知者也。<本草正義>
16、甘松治濕腳氣,收濕拔毒:甘松、荷葉心、藁本。三味煎湯,洗之。(<普濟方>甘松湯)。
17、甘松,醒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脾之陽分用*也,與山柰合用更善。<本草匯言>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和寬葉甘松的根和根莖,甘松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甘松主治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牙痛;腳氣。
[甘松]甘松的食用方法:
甘松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湯外洗。
甘松用*禁忌: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氣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經*胃痛,胃腸痙攣。
組成:甘松18克,廣陳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溫瓶中,加沸水適量沖泡,分6次飲服。病重時倍量飲服。
宜忌:胃熱舌紅口干者忌服。
按語: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香或寬葉甘松的根莖及根,載于<開寶本草>,*味*、甘、溫,[主惡氣,卒心腹痛滿,下氣。"能行氣止痛,開郁醒脾。<本草綱目>亦載:[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臨床多用于治療思慮傷牌或寒郁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不思飲食及胃脘疼痛等*,F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痙攣,對中樞神經有鎮(zhèn)靜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齊作用;廣陳皮理氣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氣解郁止痛之效。
來源:<*西中草*學>
甘松粥
功效:行氣健脾,補脾健胃。
適應癥:適用于氣悶胸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胃寒嘔吐,肢軟乏力等。
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將甘松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粥義解說:甘松,又名香松,為敗醬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莖,因其味甘而氣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簡稱"甘松"。入*以主根肥壯,條長,芳香味濃者為佳。
中醫(yī)認為,甘松*味甘、溫,入脾、胃經,有芳香化濕,行氣健脾之功,<本草綱目>言"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本草匯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臨床觀察發(fā)現,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氣郁,化濕氣,適用于脘腹冷痛,納食不香,肢體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對胃口不開,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為適宜,老年人氣血虧虛,病后體弱,消化功能減退,經常吃些甘松粥,可開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氣,開竅,豁痰,安神。
主治:頭昏神疲。
組成:甘松70克,九節(jié)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熱水瓶中,沖入半瓶沸水,旋緊瓶塞,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宜忌:氣虛血熱者忌用。
按語:甘松功在疏氣止痛,理脾開胃。所以<本草匯言>說:[甘松,理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以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又說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現代實用中*>說它[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本品含有馬兜鈴稀、甘松*等多種成分,具有鎮(zhèn)靜安定、抗心律不齊以及緩解肺及胃腸平滑肌痙攣等作用。用甘松配伍開竅豁痰、理氣的菖蒲和寧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鎮(zhèn)靜功效而加強協同作用。
來源:<中醫(yī)良*良方>
黃芪甘松湯
功效: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
甘露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huán)兒、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huán)兒、地牯牛草。
來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以全草或塊莖入*。
*味歸經:甘,平。
功效: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2-5錢。外用鮮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甘露子的作用:
甘露子是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時頂端膨大成螺旋狀的肉質塊莖,喜生溫濕地或近水處,不耐高溫、干旱,遇霜枯死。以全草或塊莖入*。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塊莖,洗凈,鮮用或曬干。以地下塊莖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蠶蛹故名[草石蠶"。 塊莖肉質脆嫩,可制蜜餞、醬漬、腌漬品,十分可口。食用時,以涼拌為主 ,還可加工成咸菜、罐頭、甜果等,是馳名中外的[八寶菜"、[什錦菜"之一。揚州罐藏螺絲菜是醬菜之上品。
功能主治: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2-5錢。外用鮮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在湖南認為本品能補中益氣,故用以治神經衰弱,頭暈目眩,病后體虛,氣虛頭痛,疳積等癥,供參考。
第3篇:【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是理氣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脹痛,牙痛,腳氣,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黃芪甘松湯,甘松用*禁忌是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甘松]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是理氣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脹痛,牙痛,腳氣,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黃芪甘松湯,甘松用*禁忌是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
1、甘松治癔病,神經衰弱,腸胃痙攣等:甘松六錢,廣皮一錢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內三小時(每半小時內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西<中草*學>)
2、甘松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并能驅蛔,凡因蛔蟲而發(fā)驚癇者,用此有效。<現代實用中*>
3、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綱目>
4、甘松治神經*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志>)
5、甘松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癥。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郁;其*溫通,能行氣止痛。在臨床上常用于氣郁胸悶、胃脘疼痛等癥,可與木香、香櫞皮等配伍同用。
6、甘松主惡氣,卒心腹痛滿。<開寶本草>
7、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本草綱目>)
8、甘松治心腹脹,下氣。<日華子本草>
9、甘松治腎虛齒痛:甘松、硫黃等分。為細末,百沸湯泡,漱口。(<普濟方>)
10、甘松,雖有類山柰,但山柰氣多*竄,此則甘多于*,故書載能入脾開郁也。<本草求真>
11、甘松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綱目>
12、甘松治各種腸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樸。煎服。(<四川中*志>)
13、甘松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兩,甘松一兩,陳橘皮一兩半。上為細末,水煮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后。(<雞峰普濟方>松香丸)
14、甘松,醒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本草匯言>)
15、甘松,近東瀛醫(yī)家謂此*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需之*。頤自定霍亂*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濃汁,合姜、附、萸、連諸味,治真寒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癥,極有捷效,知此物溫運,活絡通經,無出其右。此固向來治*物學者之所未知者也。<本草正義>
16、甘松治濕腳氣,收濕拔毒:甘松、荷葉心、藁本。三味煎湯,洗之。(<普濟方>甘松湯)。
17、甘松,醒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脾之陽分用*也,與山柰合用更善。<本草匯言>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和寬葉甘松的根和根莖,甘松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甘松主治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牙痛;腳氣。
[甘松]甘松的食用方法:
甘松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湯外洗。
甘松用*禁忌: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氣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經*胃痛,胃腸痙攣。
組成:甘松18克,廣陳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溫瓶中,加沸水適量沖泡,分6次飲服。病重時倍量飲服。
宜忌:胃熱舌紅口干者忌服。
按語: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香或寬葉甘松的根莖及根,載于<開寶本草>,*味*、甘、溫,[主惡氣,卒心腹痛滿,下氣。"能行氣止痛,開郁醒脾。<本草綱目>亦載:[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臨床多用于治療思慮傷牌或寒郁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不思飲食及胃脘疼痛等*,F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痙攣,對中樞神經有鎮(zhèn)靜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齊作用;廣陳皮理氣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氣解郁止痛之效。
來源:<*西中草*學>
甘松粥
功效:行氣健脾,補脾健胃。
適應癥:適用于氣悶胸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胃寒嘔吐,肢軟乏力等。
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將甘松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粥義解說:甘松,又名香松,為敗醬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莖,因其味甘而氣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簡稱"甘松"。入*以主根肥壯,條長,芳香味濃者為佳。
中醫(yī)認為,甘松*味甘、溫,入脾、胃經,有芳香化濕,行氣健脾之功,<本草綱目>言"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本草匯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臨床觀察發(fā)現,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氣郁,化濕氣,適用于脘腹冷痛,納食不香,肢體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對胃口不開,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為適宜,老年人氣血虧虛,病后體弱,消化功能減退,經常吃些甘松粥,可開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氣,開竅,豁痰,安神。
主治:頭昏神疲。
組成:甘松70克,九節(jié)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熱水瓶中,沖入半瓶沸水,旋緊瓶塞,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宜忌:氣虛血熱者忌用。
按語:甘松功在疏氣止痛,理脾開胃。所以<本草匯言>說:[甘松,理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以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又說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現代實用中*>說它[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本品含有馬兜鈴稀、甘松*等多種成分,具有鎮(zhèn)靜安定、抗心律不齊以及緩解肺及胃腸平滑肌痙攣等作用。用甘松配伍開竅豁痰、理氣的菖蒲和寧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鎮(zhèn)靜功效而加強協同作用。
來源:<中醫(yī)良*良方>
黃芪甘松湯
功效: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
甘松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湯外洗。
甘松用*禁忌:氣虛血熱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氣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經*胃痛,胃腸痙攣。
組成:甘松18克,廣陳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溫瓶中,加沸水適量沖泡,分6次飲服。病重時倍量飲服。
宜忌:胃熱舌紅口干者忌服。
按語: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香或寬葉甘松的根莖及根,載于<開寶本草>,*味*、甘、溫,[主惡氣,卒心腹痛滿,下氣。"能行氣止痛,開郁醒脾。<本草綱目>亦載:[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臨床多用于治療思慮傷牌或寒郁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不思飲食及胃脘疼痛等*,F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痙攣,對中樞神經有鎮(zhèn)靜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齊作用;廣陳皮理氣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氣解郁止痛之效。
來源:<*西中草*學>
甘松粥
功效:行氣健脾,補脾健胃。
適應癥:適用于氣悶胸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胃寒嘔吐,肢軟乏力等。
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將甘松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粥義解說:甘松,又名香松,為敗醬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莖,因其味甘而氣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簡稱"甘松"。入*以主根肥壯,條長,芳香味濃者為佳。
中醫(yī)認為,甘松*味甘、溫,入脾、胃經,有芳香化濕,行氣健脾之功,<本草綱目>言"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氣"。<本草匯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氣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臨床觀察發(fā)現,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氣郁,化濕氣,適用于脘腹冷痛,納食不香,肢體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對胃口不開,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為適宜,老年人氣血虧虛,病后體弱,消化功能減退,經常吃些甘松粥,可開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氣,開竅,豁痰,安神。
主治:頭昏神疲。
組成:甘松70克,九節(jié)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熱水瓶中,沖入半瓶沸水,旋緊瓶塞,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宜忌:氣虛血熱者忌用。
按語:甘松功在疏氣止痛,理脾開胃。所以<本草匯言>說:[甘松,理脾暢胃之*也。<開寶方>主以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又說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現代實用中*>說它[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本品含有馬兜鈴稀、甘松*等多種成分,具有鎮(zhèn)靜安定、抗心律不齊以及緩解肺及胃腸平滑肌痙攣等作用。用甘松配伍開竅豁痰、理氣的菖蒲和寧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鎮(zhèn)靜功效而加強協同作用。
來源:<中醫(yī)良*良方>
黃芪甘松湯
功效: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