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冬至丸的做法
潮汕冬至丸的做法
冬至,北有餃子,南有湯圓,而潮汕也有無餡湯圓——冬至丸。不如由我?guī)懔私馑墓适,順便來碗暖暖的潮汕冬至?
古時有個砍柴人,失足掉進極深的山谷里,雖然聲嘶力竭地呼救,可是由于深山道路阻絕,人煙稀少,沒有能救他的人,他在山谷中只能靠吃黃精姜填肚子。十多年過去了,他長了滿身的毛,身體輕便還能飛起,于是便高飛出山谷回到家。家人看他性格樣貌全變了,怎么叫他也不答應,于是用糯米粉和水成丸,和他一起吃。漸漸地他恢復過來,一家人才得以團聚。《中華全國風俗志》里就記載了這個傳說,在福建民間流傳,后來福建人移民到潮汕地區(qū),吃冬至丸的習俗于是在潮汕地區(qū)保留下來。
“梭”丸為你
潮汕冬至丸,屬于潮式飽粿類,實質也是一種湯圓,只不過是沒有餡料的。潮汕話里“丸”和“圓”同音,所以又叫湯丸,主要材料都是糯米。
“在冬至節(jié)前數天,家便準備舂糯為粉。先用糯米浸于水中,隔天淘汰使干,傾在石臼里,以硾舂之。再用汰斗分出細粉,殘屑下臼重舂,以至全部糯米,多成細粉而止!薄冻敝菽旯(jié)風俗談》一書記載了將糯米舂成粉的過程。
現(xiàn)代的潮汕家庭,更多是直接去買糯米粉來制作冬至丸。用熱開水將糯米粉和成粉團,最后制作出來的冬至丸是白色的。此外,潮汕家庭還會制作“紅丸”,其中材料加上紅糖和紅色素。
冬至前夜,潮汕家里便開始“梭丸”,也就是“搓丸”。全家老幼都聚在一起,用之前和好的粉團來搓丸,由于小孩手掌小,所搓的丸比大人的要小些,所以最后的丸都大小不齊,潮汕人又把這叫做“父子公孫丸”,象征歲暮之際,一家人圓圓滿滿。
丸后趣事
搓丸是在冬至前夜,而煮丸則要等到冬至日的清晨!皽璨怀蕴觳还狻,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的時間,前夜睡覺,到了凌晨,小孩越想著冬至丸越睡不著覺,天又老是不亮。而當母親叫去吃冬至丸時,也就意味著吃了冬至丸天就亮了。不過現(xiàn)在潮汕人也會在前夜煮丸來吃了,大概因為忍不住嘴了。
潮汕人非常重視冬至,都說“冬節(jié)過,大一歲”。乾隆時期編纂的《南澳縣志》里提到:“冬至……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泵耖g也把冬至視作僅次于年節(jié)的節(jié)日,“冬至節(jié),亦謂之‘亞節(jié)’。俗粉糯米為丸湯薦祖先,長幼食,謂之‘添歲’”。以往,潮汕人在冬至這天起床之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子。小時候,為了不“添歲”長大,潮汕小孩子會和父母較真鬧別扭,十分逗趣。
《潮州年節(jié)風俗談》中寫到:“家里有人旅居外洋的,還須留些糯粉以備將來回家時做丸之用。” 如果家里有人出遠門,冬至趕不回家,也會為其準備,讓在外奔波勞累的'親人在回家能吃到冬至丸。
除了作為冬至節(jié)日小吃,冬至丸還會被用來作祭品。冬至祭祖也包括祠祭和家祭,除了常規(guī)祭品,冬至丸是必須有的。早在順治《潮州府志》就有記載:“冬至,祭用米圓!崩锩娴拿讏A便是指糯米丸子,也就是冬至丸。
古時,冬至丸還會被用來喂牛,用以答謝牛的辛勤勞作。相傳木匠墨斗公的徒弟因為懶散而闖下大禍,墨斗公施法將其變?yōu)橐活^牛,但是這頭牛懶性不改不愿耕田,反而要求主人喂它吃湯丸。如來佛祖知道后,便在它下巴打釘子,使它不能開口抱怨。不過從此,后人就將冬至日作為牛的生日,在這一天讓它休息,并喂以湯丸,以答謝它一年來的辛勞。
潮汕農村還有“貼丸”的有趣習俗。拜神后,家中的門環(huán)、牛棚、水缸、灶頭等都會用冬至丸貼上,喂完的牛,兩角也免不了各貼一粒丸!叭蘸蠓桨淹枋栈兀潜8魑锲桨驳囊馑肌,《潮州年節(jié)風俗談》提到,城市家具貼丸的風俗仍存,但不及鄉(xiāng)村家戶之注重與周到。不過,現(xiàn)在在潮汕地區(qū)這種做法比較少見了,除了不衛(wèi)生,還有損美觀和造成浪費。
潮汕地區(qū)的冬至丸,除了最常見的無餡湯圓外,還有許多奇特的樣式。
別樣冬至丸
惠來縣有種冬至丸,是用糯米舂成粉,加水拌制成圓狀,在炊籠蒸熟取出,放在大箶(淺沿的笸籮)上。灑上剩余的糯米粉防止粘底,凝固后,用刀截去圓形邊際,切成巴掌大的正方形狀。對于這種正方形的冬至丸,或許會有人調侃:“都不圓怎么叫作冬至圓(丸)?”但在潮汕民俗記錄,這種丸子確實也是潮汕地區(qū)冬至圓文化上很有特色的一枝節(jié)。
此外,揭陽一帶還有用“粳”做的尖米丸。將粳米(一種普通大米)舂成的米米志(香港和潮汕一帶的語言,讀xin)拌水,制成一條竹筷大小的粿條,然后用剪子剪成尖角形狀的樣子。上面的方形冬至丸和圓還有點聯(lián)系,而這種尖米丸則讓人忍俊不禁。
一碗暖暖的冬至丸,訴說著一家人一年的溫情和甜蜜,也承載對未來的美好祝愿;一粒小小的冬至丸,是一家的聯(lián)系,是親情的維護,是不變的傳承。天冷,不如讓我們都來碗暖暖的冬至丸。
拓展:
潮汕冬至習俗
冬至,潮汕人稱為“冬節(jié)”。冬至是華夏農歷二十四個節(jié)氣之一。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潮汕人把冬至當小過年,潮諺說:“吃過冬節(jié)丸,就算大一年!泵磕甑倪@一天,潮汕人都有吃“冬節(jié)丸”、祭祖和掃墓等習俗。
吃團圓飯
在潮汕地區(qū),冬至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大小在這一天都會盡量趕回家中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
長輩們在冬節(jié)晚餐上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彪m然都是由食物名稱引申而來的諧音,卻也體現(xiàn)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愿望。
吃冬至丸
潮汕有“吃了冬節(jié)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jié)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qū)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qū)。潮汕一帶,冬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要舂糯米粉末兒,做糯米湯丸。
到冬節(jié)前一天,吃過晚飯,家中主婦就張羅把一個大笸籮擺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兒揉成搓成團。然后,一家人無論大小都圍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參差不齊的,這叫“父仔公孫”丸,象征歲暮之際,一家人圓圓滿滿。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么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
貼甜丸
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梁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谷種子。如今人們不再貼甜丸,不過冬至節(jié)吃甜丸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傳說,有一年冬至,從外地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逃荒者。饑寒交迫,老婦餓死了,只剩下父女兩個人。父親向人家討了一碗冬節(jié)丸給女兒吃,但女兒卻堅決不吃,要讓父親吃。推來讓去,父流淚說:“女兒,為父不能養(yǎng)活你,眼看你忍饑受餓,不如在這里擇一人家嫁了,圖一口之食!迸畠阂簿秃瑴I答應,兩人分食了一碗冬至丸后便分手了。
后來,女兒嫁了一個好人家,日子好過一點了,但她天天思念父親。到了冬節(jié)時候,更是憂傷萬分。她的丈夫問起原因,妻子就將詳情告知。后來夫妻倆想了一個方法,在大門環(huán)上貼了兩顆大大的冬至丸,心里想:“父親若看到,定會觸景生情。”這樣,年復一年,這習俗終于沿襲下來。
祭拜祖先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jié)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但沿海地區(qū)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上墳掃墓
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
一般情況,人死后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過冬紙”。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jié),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娛樂身心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