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循吏列傳》文言文閱讀及譯文
第1篇:《新唐書·循吏列傳》文言文閱讀及譯文
唐興,承隋亂離,劃祓荒荼,始擇用州刺史、縣令。授受之間,雖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故葉氣嘉生,薰為太平,垂祀三百,與漢相埒。致之之術(shù),非循吏謂何?故條次治宜,以著厥庸。
張允濟,青州北海人。仕隋為武陽令,以愛利為行。元武民以檸牛依婦家者,久之,孳十余犢,將歸,而婦家不與牛。民訴縣,縣不能決,乃詣允濟,允濟曰:“若自有令,吾何與為?”民泣訴其抑,允濟因令左右縛民,蒙其首,過婦家,云捕盜牛者,命盡出民家牛,質(zhì)所來,婦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無豫!奔辞沧笥页访桑唬骸翱梢源伺_婿!眿D家叩頭服罪,元武吏大慚。允濟過道旁,有姥廬守所蒔蔥,因教曰:“弟還舍,脫有盜,當(dāng)告令!崩阎x歸。俄大亡蔥,允濟召十里內(nèi)男女盡至,物*驗之,果得盜者。有行人夜發(fā),遺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嘗拾遺,可還取之!奔榷门。
賈敦頤,曹州冤句人。貞觀時,數(shù)歷州刺史,資廉潔。入朝,常盡室行,車一乘,敝甚,贏馬繩羈,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為洛州司馬,以公累下獄,太宗貰之,有司執(zhí)不貰,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于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徙瀛州刺吏,州瀕滹沱、?a二水,歲湓溢,壞室廬,寢洳數(shù)百里。敦頤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時弟敦實為饒陽令,政清靜,吏民嘉美。舊制,大功之嫌不連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永徽中,遷洛州。洛多豪右,占田類逾制,敦頤舉沒者三千余頃,以賦貧民,發(fā)奸槌伏,下無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洛陽令楊德干矜酷烈,杖殺人以立威,敦實喻止,曰:“政在養(yǎng)人,傷生過多,雖能,不足貴也!钡赂蔀樗p。始,洛人為敦頤刻碑大市旁,及敦實入為太子右庶子,人復(fù)為立碑其側(cè),故號“常棣碑”。歷懷州刺史,有關(guān)跡。永淳初致仕,病篤,子孫迎醫(yī),敦實不肯見,曰:“未聞良醫(yī)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
節(jié)選自《新唐書·循吏列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婿家牛,我無豫豫:參加,參與。
b.弟還舍,脫有盜脫:脫離,遠離o
c.有司執(zhí)不貰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永淳初致仕致仕:舊時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于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b.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于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c.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于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d.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于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6.下列對文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朝興起之初,為了鏟除荒政毒害,朝廷開始有選擇地任用州刺史、縣令。文中選擇張允濟、賈敦頤、賈敦實這樣的循吏,記錄他們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們的功勞。
b.張允濟善于斷案,治理有方。元武縣一百姓控告妻子娘家不還他的牛,張允濟的巧妙解決令元武縣官吏非常慚愧;有老婦人丟失了蔥,張允濟極為重視,終于抓獲了偷盜者。
c.賈敦頤品*廉潔,深受信任。賈敦頤入朝時,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車破馬瘦,以至于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賈敦頤任洛州司馬時,因公事牽累被捕入獄,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后原涼了他。
d.賈敦實寬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陽令楊德干崇尚嚴酷刑罰,用杖殺來樹立威勢,賈敦實加以勸喻阻止;洛州*在其兄賈敦頤石碑的旁邊,為賈敦實也立了碑,以表達對他的愛戴。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有行人夜發(fā),遺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嘗拾遺,可還取之。”
(2)舊制,大功之嫌不連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
參考*
4.b(脫:倘若,或許。)
5.d
6.c(“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后原諒了他”錯,太宗沒有嚴厲批評他。)
7.(1)有位行人在夜里出發(fā),在路上遺落了衣袍,走了十多里才發(fā)現(xiàn),有人對他說:“我們縣境里的人都不拾取遺失的東西,(你)可以返回去取它。”(“遺袍道中”省略“于”并有狀語后置,譯對1分,“寤”“拾遺”各1分,句意2分。)
(2)舊制度規(guī)定,凡是具有服喪九個月(穿大功服)以上的親屬關(guān)系的人為避嫌不能在相連的地區(qū)同時擔(dān)任官職,朝廷因為他們兄弟治理政務(wù)的成績都高,所以不調(diào)開他們來表示寵信。(“大功之嫌”“治行”“徙”譯對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唐朝興起之初,承接隋朝的混亂局面,于是鏟除荒政毒害,開始有選擇地任用州刺史、縣令。在地方官員的授任和受命之間,雖然不能都是好的,但所得到的好的也有十分之五。因此祥和之氣生出茂盛的谷物,熏染成太平的社會,而使(唐朝)持續(xù)了三百年,和漢朝相當(dāng)。達到這樣一種情況的方法,不是靠奉公守法的官吏是什么?所以整理編排那些合宜的施政措施來彰明他們的功勞。
張允濟,是青州北海人。在隋朝任武陽縣令,以愛人利民為政。元武縣有一個百姓帶著母牛投靠妻子娘家生活,時間長了,(母牛)繁殖了十多頭牛犢,(他)將要返回自己的家時,而妻子娘家人不給他牛。那個百姓控告到縣里,縣里不能決斷,(他)于是前去見張允濟,張允濟說:“你自己有縣令,我怎么能管這件事呢?”那個百姓哭泣著訴說了自己的冤屈,張允濟就叫身邊的人捆著那個百姓,蒙住頭,走過那個百姓妻子的娘家,說是抓到一個偷牛的人,讓各家各戶把牛全部牽出來,詢問牛的來歷,妻子娘家人不知是計,急忙說:“這是女婿家的牛,我沒參與過偷牛!睆堅蕽⒓唇猩磉叺娜顺啡ッ深^的布,說:“可以把這頭牛還給女婿!逼拮幽锛业娜诉殿^認罪,元武縣的官吏很慚愧。張允濟有次走在路邊,看見有位老婦人在茅屋守護她所栽種的蔥,就告訴她說:“(你)盡管回家去,如果有人偷了蔥,就來告訴縣令!崩蠇D人感謝而回。不久丟失了許多蔥,張允濟召喚十里以內(nèi)的男女全部到來,訪求查驗,果然抓到了偷盜的人。有位行人在夜里出發(fā),在路上遺落了衣袍,走了十多里才發(fā)現(xiàn),有人對他說:“我們縣境里的人都不拾取遺失的東西,(你)可以返回去取它。”那個行人隨后找到了衣袍。
賈敦頤,是曹州冤句人。他在貞觀年間,多次擔(dān)任州刺史,品*廉潔。他入朝時,往往是全家出行,一輛車子,極為破爛,瘦馬帶著繩籠頭,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很長時間后,任洛州司馬,因公事牽累被捕入獄,太宗下令赦免他,有關(guān)官員堅持不赦免,太宗說:“人誰能無過,我只除去那些過失太嚴重的。如果全都繩之以法,即使兒子也有不合父親心意的,何況臣子服事君主呢?”于是賈敦頤得到了原諒。遷任瀛州刺史,州境靠近滹沱、?a兩條河,每年河水泛濫,毀壞房屋,淹沒洼地數(shù)百里。賈敦頤為此筑立堤壩,河水不能泛濫,百姓受益。當(dāng)時(賈敦頤)的弟弟賈敦實擔(dān)任(與瀛洲相連的)饒陽縣的縣令,為政清廉平穩(wěn),受到官吏百姓的贊美。舊制度規(guī)定,凡是具有服喪九個月以上的親屬關(guān)系的人為避嫌不能在相連的地區(qū)同時擔(dān)任官職,朝廷因為他們兄弟治理政務(wù)的成績都高,所以不調(diào)開他們來表示寵信。永徽年間,遷任洛州。洛州有很多豪富大族,所占田地大都超過規(guī)定,賈敦頤查出后沒收了三千多頃,把這些地分給貧民,揭發(fā)隱蔽的壞人壞事,屬下不能欺瞞。死在官任上。
咸亨初年,賈敦實擔(dān)任洛州長史,為政也很寬厚仁惠,民心歸向他。洛陽令楊德干崇尚嚴酷刑罰,用拷打殺人來樹立威信,賈敦實勸諭阻止,并說:“為政在于養(yǎng)育百姓,傷害生命過多,即使能干,也是不足為貴的。”楊德干因而漸漸減少殺傷。當(dāng)初,洛州人在大市旁邊給賈敦頤刻有石碑,等到賈敦實入京任太子右庶子,人們又在旁邊給賈敦實立碑,所以號稱“常棣碑”。賈敦實歷任懷州刺史,有良好的政績。永淳初年退休,在他病重時,子孫們接來醫(yī)生,賈敦實不肯見,說:“沒聽說良醫(yī)能治年老之病。”逝世,終年九十多歲。
第2篇:循吏傳閱讀*及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朱邑字仲卿,廬*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xiāng)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遷補太守卒史,舉賢良為大司農(nóng)丞,遷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nóng)。為人淳厚,篤于故舊,然*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時,張敞為膠東相,與邑書曰:明主游心太古,廣延茂士,此誠忠臣竭思之時也。直敞遠守劇郡,馭于繩墨,胸臆約①結(jié),固亡奇也。雖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yè)②,猶饑者甘糟糠,穰歲余粱肉③。何則?有亡之勢異也。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后進;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后信。故事各達其時之英俊,若必伊尹、呂望而后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而進矣。邑感敞言,貢存賢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為列卿,居處儉節(jié),祿賜以共九族鄉(xiāng)黨,家亡余財。
神爵元年卒。天子閔惜,下詔稱揚曰:大司農(nóng)邑,廉潔守節(jié),退食自公,亡強外之交,束?④之饋,可謂淑人君子,遭離兇災(zāi),朕甚閔之。其賜邑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為桐鄉(xiāng)吏,其民愛我,必葬我桐鄉(xiāng),后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及死,其子葬之桐鄉(xiāng)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歲時祠祭,至今不絕。(節(jié)選自《漢書》)
注:①約:屈。②周稷之業(yè):司農(nóng)掌管百谷,故稱周稷之業(yè)。③粱肉:精美的食物。④?:干肉。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廉平不苛苛:苛刻。
b、存問耆老孤寡存:看望,問候
c、亦安所施施:給予恩惠。
d、貢存賢士大夫貢:推薦,選舉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組是()(3分)
①存問耆老孤寡②未嘗笞辱人③朝廷敬焉
④居處儉節(jié)⑤祿賜以共九族鄉(xiāng)黨⑥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邑,是廬*郡舒州人。年輕的時候做過舒州桐鄉(xiāng)縣的嗇夫官,廉潔公平不苛刻,關(guān)心年老孤寡的人,他管轄區(qū)域中的吏民都很愛戴尊敬他。
b、膠東郡相張敞認為只要才智出眾,不必再用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yè)的朱邑推薦也能施展其才能。
c、皇帝在朱邑死后,賞賜給朱邑的兒子黃金一百斤,是因為對朱邑的居處儉節(jié)、家亡余財?shù)耐椤?/p>
d、朱邑認為在他死后他的子孫供奉祭祀他比不上桐鄉(xiāng)縣的百姓,所以讓他的兒子把他葬在桐鄉(xiāng)縣。
7、把下面的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yè),猶饑者甘糟糠,穰歲余粱肉。(5分)
(2)身為列卿,居處儉節(jié),祿賜以共九族鄉(xiāng)黨,家亡余財。(5分)
*:
4、c(c施:施展)
5、b(①說的是愛民。③⑥不是直接表現(xiàn)。)
6、b(張敞認為只要才智出眾,不必再用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yè)的朱邑推薦也能施展其才能的說法與原文的內(nèi)容相悖,張敞寫信的目的是讓朱邑及時舉薦有才能的人,不能等人才有名望之后再推薦。)
7、(1)您以清正廉明之德,掌管司農(nóng)大業(yè),就像饑餓的人認為粗劣的食物好吃,豐收之年認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樣。(甘、余要翻譯成意動,各1分。穰歲:豐收之年,1分。句子通順2分。)
(2)朱邑身為列卿,平常生活節(jié)儉,而將俸祿賞賜供給九族鄉(xiāng)里,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正確翻譯居處、共、亡各1分。句子通順2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朱邑,字仲卿,是廬*郡舒州人。朱邑年輕時擔(dān)任舒州桐鄉(xiāng)縣的嗇夫官,廉潔公平不苛刻,做事本著對人慈愛和有利的原則,從來不曾抽打侮辱他人,(而是)慰問老年孤寡的人,對待他們有恩德,(所以)他所轄區(qū)域內(nèi)的吏民都非常愛戴他尊敬他。朱邑后來被提升擔(dān)任太守卒史,因賢能優(yōu)秀被舉薦做大司農(nóng)丞,后升任北海太守,憑政績品行第一入朝擔(dān)任大司農(nóng)。他為人淳厚,對老朋友忠誠,但他秉*公正,不能用私心和他打交道;噬掀髦厮,朝廷內(nèi)尊敬他。
這時張敞為膠東郡相,他給朱邑的信中說:賢明的君主內(nèi)心里學(xué)習(xí)遠古的圣君,廣招賢人,這實在是忠臣為國盡職盡力的時候。適逢我遠守政務(wù)繁忙的郡國,就像馬被駕馭一樣為法度所約束,胸懷短狹,原本沒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在什么地方施展呢?您以清正廉明之德,掌管司農(nóng)大業(yè),就像饑餓的人認為粗劣的食物好吃,豐收之年認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樣。為什么呢?這是有與沒有的情勢不同的結(jié)果。過去陳平雖然賢能,但需要有魏倩的推薦然后才能進入朝廷;韓信雖然有奇才,但要依賴蕭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按先例各個朝代舉薦當(dāng)時的英俊之才,假若一定是伊尹、呂望這樣的人后才能推薦他,那么這個人不依靠您就能自己顯露其才了。朱邑對張敞的話很有感慨,努力向朝廷舉薦賢人;有很多人得到過他的幫助。朱邑身為列卿,平常生活節(jié)儉,而將俸祿賞賜供給九族鄉(xiāng)里,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
神爵元年(前61年),朱邑死。皇上憐惜,下詔稱贊他說:大司農(nóng)朱邑,廉潔有節(jié)*,縮減自己的飯食以示節(jié)約,在外面沒有有錢有勢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別人送的禮物,稱得上是賢人君子,F(xiàn)在遭到兇難,我非常同情他,特賜給他的兒子黃金百斤,用來祭祀他的父親。
起初朱邑患病將死的時候,叮囑他的兒子說;我原來擔(dān)任桐鄉(xiāng)官吏的時候,那里的百姓愛戴我,一定要將我埋葬在桐鄉(xiāng)。我的后世子孫祭祀我,將比不上桐鄉(xiāng)的百姓。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兒子將他埋葬在桐鄉(xiāng)西面的城外,百姓果然共同為朱邑修建墳塋,建立詞堂,每年祭祀,到現(xiàn)在沒有中斷。
第3篇:清史稿循吏傳文言文閱讀*及翻譯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順治十六年進士,授福建建寧府推官。建寧俗號獷悍,以睚眥仇殺者案山積,文燮片言立剖,未數(shù)月囹圄為空。有方秘者,殺方飛熊,前令已讞定大辟。文燮鞫得飛熊初為盜,嘗殺秘一家,既就撫,秘乃乘間復(fù)仇,不可與殺平人等,秘得活。大吏謂文燮明允,凡疑獄輒委決之。有武弁被殺,株連眾,文燮僅坐數(shù)人罪。大吏駭曰:“此叛案,何遽輕率?”文燮曰:“某所據(jù)初報文及盜供也!鄙w鄉(xiāng)民逐盜,弁適遇之,為盜所殺而盜逸,營中執(zhí)為民叛殺弁。文燮檢得初報文,而盜亦獲,自供殺弁,故得其情。
時耿氏建藩,其下多怙勢虐民,貸民錢而奪其妻女。文燮悉使訐發(fā),為捐募代償,贖歸百數(shù)。奉檄主丈田事建寧環(huán)郡皆山民依山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繩文燮授吏勾股法計田廣狹增減為畝區(qū)畫悉當(dāng)。值邊海修戰(zhàn)船,或擬按戶口出錢,文燮上陳疾苦,籌款以代,民乃安。秩滿,報最。康熙六年,詔裁各府推官,去職。
八年,改直隸雄縣知縣。渾河泛溢,浸城,文燮修城筑堤,造橋利涉者。邑貢狐皮為民累,條上其弊,獲免。地近京畿,膏腴多圈占為旗產(chǎn),文燮為民爭之。旗人請于戶部,遣司官至,牽繩量地,繩所及,民不得有。文燮拔*斷繩,司官見其剛直,詞稍遜。未幾,有旨退地還民。團練屯丁,以資守望,盜賊屏跡。
擢云南開化府同知。吳三桂叛,文燮陷賊中。密與建義將*林興珠有約,為賊所覺,被系,乘隙遁,謁安親王岳樂*中。王以聞,召至京,賜對,詢*事甚悉。滇寇平,乃乞養(yǎng)歸。(節(jié)選自《清史稿·循吏傳》)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吏謂文燮明允公平b.文燮僅坐數(shù)人罪定罪
c.為盜所殺而盜逸逃跑d.司官見其剛直,詞稍遜謙虛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有方秘者,殺方飛熊②文燮修城筑堤,造橋利涉者
b.①以睚眥仇殺者案山積②團練屯丁,以資守望
c.①不可與殺平人等②密與建義將*林興珠有約
d.①既就撫,秘乃乘間復(fù)仇②籌款以代,民乃安
7.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3分)
a.膏腴多圈占為旗產(chǎn)。b.營中執(zhí)為民叛殺弁。
c.為賊所覺。d.滇寇平。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姚文燮善于斷案,使原判死刑的方秘得以活命,使株連多人的“叛案”真相大白,得到上級贊許,有重大案件就讓他裁決。
b.姚文燮關(guān)心民生,出面募捐,替百姓贖回被迫抵債的妻女上百人。任期到了,政績被評為上等?滴趿瓯徊萌ネ乒俾殑(wù)。
c.在雄縣知縣任上,姚文燮為民爭地,將戶部官員圈地的繩子砍斷。還訓(xùn)練各村壯丁,用來守望,使盜賊隱藏行跡,不敢露面。
d.在云南為官時,姚文燮被吳三桂叛*扣押,他乘機逃脫,去拜見安親王岳樂,又被召到京城,向皇帝介紹關(guān)于*事的情況。
9.?dāng)嗑浜头g。(10分)
(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4分)
奉檄主丈田事建寧環(huán)郡皆山民依山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繩文燮授吏勾股法計田廣狹增減為畝區(qū)畫悉當(dāng)。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文燮片言立剖,未數(shù)月囹圄為空。(3分)
②邑貢狐皮為民累,條上其弊,獲免。(3分)
參考*
5.d(退讓)
6.c(與:介詞,同,跟;a者:助詞,表提示、停頓/代詞,……的人;
b以:介詞,因為/連詞,來;d乃:于是,就/才)
7.b(其余三項為被動句)
8.a(“重大案件”應(yīng)是“疑難案件”)
9.⑴奉檄主丈田事/建寧環(huán)郡皆山/民依山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繩/文燮授吏勾股法/(此處可斷可不斷)計田廣狹/增減為畝/區(qū)畫悉當(dāng)。
⑵①姚文燮用簡要的語言分析案件,沒幾個月監(jiān)獄就空了。(“剖”1分,句意2分)
②雄縣要向朝廷進貢狐皮,成為百姓的負擔(dān),姚文燮向上分項陳述其中弊病,終于免除進貢。(“累”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姚文燮是安徽桐城人。順治十六年考中進士,任命為福建建寧府推官。建寧民俗素稱兇悍蠻橫,因為小小的仇恨而殺人的案件累積如山,姚文燮用簡要的語言分析案件,沒幾個月監(jiān)獄就空了。有一個叫方秘的犯人,罪名是殺死方飛熊,先前長官已經(jīng)判定(他)死刑。姚文燮經(jīng)過審問,得知方飛熊先前是強盜,曾經(jīng)殺害方秘一家,方飛熊被招撫之后,方秘就乘機復(fù)仇,這樣就不可以跟殺平常人(案件)一樣處理,方秘得以活命。上級官員認為姚文燮賢明公正,凡是疑案總是交付他裁決。有一個低級武官被殺,株連很多人,姚文燮只是判幾個人的罪。上級官員很吃驚,說:“這是叛亂的案件,為什么就這樣輕率判決?”姚文燮說:“我依據(jù)的是先前審判的文書以及盜賊的供詞!痹瓉硎青l(xiāng)民追趕強盜,那武官剛好遇到,武官被強盜殺害,盜賊逃跑了,*營中的人堅持認為是老百姓叛亂而殺害武官。姚文燮查到先前審判的文書,盜賊也抓到了,自己供認殺害那武官,所以姚文燮了解到實情。
當(dāng)時耿氏建立藩國,他的下屬多倚仗權(quán)勢殘害百姓,利用借錢而搶奪百姓的妻子女兒。姚文燮讓百姓都來揭發(fā),替他們募捐代為償還債務(wù),贖還的有上百人。姚文燮奉命主持丈量田畝的事務(wù),建寧四周都是山,百姓依山造田,常常地勢陡峭險峻,不能使用丈量的工具。姚文燮給有關(guān)官員傳授勾股的方法,計量田地的寬狹,或增或減,成為整畝,處置都很恰當(dāng)。遇到濱海地區(qū)修造戰(zhàn)船,有人打算按戶口征收錢銀,姚文燮上書陳說百姓疾苦,自己設(shè)法弄到款項來代替,百姓才得到安寧。任期到了,姚文燮的政績被評為上等?滴趿,皇帝下令裁掉各府的推官,姚文燮失去職務(wù)。
康熙八年,姚文燮改任直隸雄縣知縣。渾河泛溢,淹沒城池,姚文燮修建城墻堤防,造橋方便經(jīng)過的人。雄縣要向朝廷進貢狐皮,成為百姓的負擔(dān),姚文燮向上分項陳述其中弊病,終于免除進貢。該縣接近京城,肥沃的土地多被圈占為旗人財產(chǎn),姚文燮替百姓爭奪土地。旗人向戶部請求,上級派遣有關(guān)官員到來,牽繩子丈量土地,繩子量到的地方,百姓不能夠占有。姚文燮拔出*砍斷繩子,有關(guān)官員看到他剛強正直,言詞稍為退讓。不久,皇帝下旨把土地退還百姓。姚文燮還組織訓(xùn)練各村壯丁,用來作為看守?望,盜賊隱藏行跡,不敢露面。
姚文燮被提拔為云南開化府同知。吳三桂發(fā)動叛亂,姚文燮陷身在叛*中。秘密跟建義將*林興珠有所約定,被叛*發(fā)覺,遭到拘捕,乘叛*不備逃跑了,到*營中拜見安親王岳樂。安親王把他的情況奏知皇帝,皇帝召姚文燮到京城,讓他回答問題,詳細詢問關(guān)于*事的情況。云南叛*被平定,姚文燮就請求回家養(yǎng)老。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