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記》原文_翻譯 右溪記翻譯及重點詞語解釋
《右溪記》這篇散文著重描寫了右溪的自然風(fēng)光,記敘了對它整修的過程。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身世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愛惜才用的情懷。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碛蚁浀墓盼南嚓P(guān)資料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右溪記》原文
唐代:元結(jié)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右溪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向南流幾步遠(yuǎn),匯入營溪。兩岸全是一些奇石,(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回旋,不能夠用言語形容(它們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巖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激蕩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間田野,就是很適合避世隱居的人和隱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都會城鎮(zhèn)(市民游覽)的勝地,仁者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guān)愛(它);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為它(景色秀麗但無人知曉)而惋惜!于是進(jìn)行疏導(dǎo)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起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yōu)美的景致。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訴后來人。
注釋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曾對它進(jìn)行修葺,并刻石銘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時屬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坝摇,古以東為左,西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匯合。
(4)營溪:謂營水,源出今湖南寧遠(yuǎn),西北流經(jīng)道縣,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
(5)抵:擊拍。
《右溪記》習(xí)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2分)
、俅龟幭嗍a( yìn ) 蔭庇,遮蔽; ②乃疏鑿蕪穢( huì )污穢,骯臟
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觸石,洄懸激注。清澈的溪流沖擊到巖石,有的形成旋渦,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蕩傾注。(2分。“觸”“洄”“懸”“激注”四個詞錯一個扣0.5分)
3、下面有關(guān)本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C
A.“則可為都邑之勝境”和“為溪在州右”兩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B.因為右溪佳景無人賞愛,所以作者對它進(jìn)行修葺與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記敘,介紹了小溪的位置、環(huán)境和特點。后一部分都是議論,通過對比表達(dá)了對右溪“無人賞愛”的遺憾以及介紹名稱的由來。
D.本文通過敘述右溪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以及寫這篇記的目的,表達(dá)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現(xiàn)實的些許不滿。
4、文中畫線句子從哪些角度描寫右溪的水?請分別舉例說明。(3分)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如“南流數(shù)十步”寫溪水的“小”;“清流觸石,洄懸激注”描寫溪水觸石的各種形態(tài)。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攲嵌盤屈,不可名狀”表明怪石是被溪水沖激所致,間接地描寫了水勢,同時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環(huán)境。(3分。描寫角度1分,每個0.5分;舉例說明2分,每個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觀有哪些奇特之處?作者對右溪的喜愛與眷戀同王維在《山居秋暝》中的“ , ”兩句表達(dá)的情感有異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攲嵌盤屈”、清流“洄懸激注”、木竹“垂陰相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3分。第一問2分,三個要點錯一個扣1分,錯兩個不得分;第二問1分)
6、所選兩段文字在表達(dá)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兩段之間又構(gòu)成了怎樣的關(guān)系?
答案:兩段文字在表達(dá)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寫景物,為下文做鋪墊;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寫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賞愛而無人賞愛,而引發(fā)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
本文上半段寫景,下半段寫清,突出情為景設(shè),情景交融,形神俱備。
兩段之間的關(guān)系:
上一段寫景,下一段寫情,突出情為景設(shè),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備。
7、結(jié)合上下文仔細(xì)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寫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賞愛而無人賞愛,而引發(fā)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