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原文及翻譯 有關論詩翻譯及注釋
論詩原文及翻譯
趙翼,清初詩人、著名史學家,下面還是小編收集他的作品《論詩》的原文與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詩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詩》其一 趙翼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白話譯文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fā)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
即使能預支***的新意作詩,到了一千年又覺得陳舊了。
鑒賞
說明存在決定意識。人們只有用發(fā)展的眼光而不是靜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實際,寫出有時代氣息有新意的好詩來。大自然是在不斷變化和進步著的,“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這句詩則表達了世界上欣欣向榮,人才輩出的大好景象。
《論詩》其二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白話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如今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名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鑒賞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fā)展,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chuàng)作隨著時代變化發(fā)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chuàng)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
寫作特點
詩歌語言淺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為例,評價了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偉大成就。接著筆鋒一轉,發(fā)表了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卓越見解:隨著時代發(fā)展,詩歌創(chuàng)作也要推陳出新,不能停滯不前。每個朝代都會有新人涌現,發(fā)展、創(chuàng)作是作者論詩的核心與靈魂。
作者簡介
趙翼(1727~1814)清初詩人、著名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zhèn)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著有《甌北詩鈔》、《廿二史札記》。其中,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論詩原文及翻譯擴展閱讀
論詩原文及翻譯(擴展1)
——《論語》原文及翻譯
《論語》原文及翻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論語》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第一篇:學而篇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篇原文翻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yǎng)的君子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那種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卻喜歡觸犯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有德行的人總是力求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便產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很少是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參說:“我每天從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了呢?對老師傳授的功課,是不是用心復習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應該恭敬謹慎地對待政事,并且講究信用;節(jié)省費用,并且愛護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農時,不要耽誤耕種、收獲的時間!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后,如果還有剩余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尊重賢者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即使他自己說沒有學過什么,我也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夫子每到一個國家,一定聽得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訴他的呢,還是人家主動說給他聽的呢?”子貢說:“夫子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和謙讓得來的。夫子的那種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別人的吧?”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時,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親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如果他長期堅持父親生前那些正確原則,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當和順為可貴。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國家,最可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他們做事,無論事大事小,都按這個原則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順,卻并不用禮法去節(jié)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約言符合道德規(guī)范,這種約言才可兌現。態(tài)度謙恭符合禮節(jié)規(guī)矩,才不會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關系親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瑁缱寥缒ァ,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貴卻謙虛好禮!弊迂曊f:“《詩經》上說:.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樣,先開料,再粗銼,細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來的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第二篇:為政篇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為政篇原文翻譯: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huán)繞著它。”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多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用**來治理百姓,用刑罰來制約百姓,百姓可暫時免于罪過,但不會感到不服從**是可恥的;如果用道德來**百姓,用禮教來約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會糾正自己的錯誤。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wěn)腳跟,四十歲心中不再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鮪心所欲地說話做事,又不會超越規(guī)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什么是孝道?鬃诱f:“不要違背禮節(jié)疒不久,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么是孝道,我對他說,不要違背禮節(jié)!狈t說:“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依規(guī)定的禮節(jié)侍奉他們;死的時候,依規(guī)定的禮節(jié)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什么是孝道,孔子說:“父母只為孩子的疾病擔憂(而不擔憂別的)”。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請教孝道,孔子說:“現在所說的孝,指的是養(yǎng)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馬,也都有人飼養(yǎng)。對父母如果不恭敬順從,那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么是孝道,孔子說:“侍奉父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最難。遇到事情,由年輕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讓老年人享受,難道這樣就是孝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整天對顏回講學,他從不提出什么反對意見,像個蠢人。等他退下,我觀察他私下里同別人討論時,卻能發(fā)揮我所講的,可見顏回他并不愚笨呀!”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說:“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處事的動機,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這個人的內心怎能掩蓋得了呢?這個人的內心怎能掩蓋得了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的知識時,能有新的收獲,就可以當老師了!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途)!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貢問怎樣才能做一個君子?鬃诱f: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然后說出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說:“做事情過或不及,都是禍害。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請教求得官職俸祿的方法?鬃诱f:“多聽,把不明白的事情放到一邊,謹慎地說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少犯錯誤;多觀察,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謹慎地實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減少事后懊悔。言語少犯錯誤,行動很少后悔,自然就有官職俸祿了!
哀公問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魯哀公問道:“我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上來,使他們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則百姓就服從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來,使他們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會不服從!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要使百姓恭敬、忠誠并互相勉勵,該怎么做?”孔子說:“如果你用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恭敬;如果你能孝順父母、愛護幼小,他們就會忠誠;如果你能任用賢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們就會互相勉勵!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善錇闉檎?”
有人問孔子說:“您為什么不當官參與**呢?孔子說:“《尚書》中說:孝呀!只有孝順父母,才能推廣到友愛兄弟。并把孝悌的精神擴展、影響到**上去這也是參與**,為什么一定要當官才算參與**呢?”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么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么能行駛呢?”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今后十代的禮制現在可以預知嗎?”孔子說:“殷代承襲夏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繼承殷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以后如果有繼承周朝的朝代,就是在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說:“祭祀不該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獻媚;見到合乎正義的事而不做,那是沒有勇氣!
第三篇:八佾篇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簦≡^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曰:“是禮也!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曰:“《關雎》,樂而不*,哀而不傷!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八佾篇原文翻譯: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談到季孫氏說:“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都狠心做得出來,還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來呢?”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孫、叔孫和季孫三家祭祖時,唱著《雍》這首詩歌來撤除祭品?鬃诱f:“《雍》詩說的‘諸侯都來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廟堂上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林放問禮的根本?鬃诱f:“你的問題意義重大!禮,與其求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一些好;治喪,與其在儀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內心真正悲痛!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孔子說:“夷狄有君主而不講禮節(jié),還不如中原之地的沒有君主而講禮節(jié)哩!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嗎?”冉有回答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懂禮嗎?”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賽時,相互作揖謙讓后上場。射完后,登堂喝酒。這是一種君子之爭!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問道:“‘輕盈的笑臉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潔白的質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呀。’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畫畫。”子夏說:“這么說禮儀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產生的了?”孔子說:“能夠發(fā)揮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可以開始和你談論《詩經》了。”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孔子說:“夏代的禮儀**,我能說一說,但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作證明;殷代的禮儀**,我能說一說,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作證明。這是杞、宋兩國的歷史資料和知禮人才不足的緣故。如果有足夠的歷史資料和懂禮的人才,我就可以驗證這兩代的禮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舉行禘祭的儀式,從完成第一次獻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有人問孔子關于舉行禘祭的內容,孔子說:“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東西放在這里一樣容易吧!”說的時候,指著自己的手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時,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時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樣。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王孫賈問道:“與其巴結奧神,不如巴結灶神,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到什么地方去禱告求情也是無用的”。
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說:“周代的禮儀**是參照夏朝和商朝訂的,多么豐富多彩啊!我主張接受周代的。”
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曰:“是禮也。”
孔子進入太廟,每遇到一件事都細細地詢問。有人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儀呀?他進到太廟里,每件事都要問人!笨鬃勇牭竭@話,說:“這正是禮嘛。”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說:“比射箭,主要不是看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因為各人力氣大小不同。這是古時候的規(guī)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鬃诱f:“賜呀!你愛惜那只羊,我則愛惜那種禮!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孔子說:“按照禮節(jié)去侍奉君主,別人卻認為這是在討好君主哩!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魯定公問:“國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應該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應該按照禮節(jié)役使臣子,臣子應該用忠心來服侍君主!
子曰:“《關雎》,樂而不*,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魯哀公問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應該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說:“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戰(zhàn)戰(zhàn)栗栗!笨鬃勇牭竭@些話,告誡宰我說:“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問:“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處豪華的公館,他手下的人從不兼職,怎么能稱得上節(jié)儉呢?”“那么管仲懂禮儀嗎?”孔子說:“國君在宮門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門口立了影壁;國君設宴招待別國君主、舉行友好會見時,在堂上設有放置空酒杯的土臺,管仲宴客也就有這樣的土臺。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還有誰不知禮呢?”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孔子給魯國樂官講奏樂過程:“奏樂過程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宏亮而優(yōu)美,聽眾隨著樂聲響起而為之振奮;樂曲展開后美好而**,節(jié)奏分明,連續(xù)不斷,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儀地的一個小官請求會見孔子,說:“凡是到這個地方的君子,我沒有不求見的!笨鬃拥膶W生們領他去見孔子。出來以后,他說:“你們幾位為什么擔心失去官位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因此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教化天下!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孔子評論《韶》,說:“樂曲美極了,內容也好極了!痹u論《武》,說:“樂曲美極了,內容還不是完全好!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說:“居于**地位的人,不能寬宏大量,行禮的時候不恭敬,遇喪事時不悲傷哀痛,這個樣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第四篇:里仁篇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里仁篇原文翻譯: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說:“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不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怎能說是明智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夠長久地安于窮困,也不能夠長久地處于安樂之中。有仁德的人長期安心于推行慈愛精神,聰明的人認識到仁對他有長遠的利益而實行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說:“只有講仁愛的人,才能夠正確地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說:“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會去做壞事。”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說:“金錢和地位,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當的**得到它們,君子不享受。貧困和卑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但是,不通過正當的途徑擺脫它們,君子是不會擺脫的。君子背離了仁的準則,怎么能夠成名呢?君子不會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即使在匆忙緊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準則,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和仁同在!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
孔子說:“我從未見過喜愛仁德的人和厭惡不仁德的人。喜愛仁德的人,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厭惡不仁德的人,他實行仁德,只是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誰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嗎?我沒見過力量不夠的。或許有這樣的人,只是我沒有見過罷了!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觀過,斯知仁矣!
孔子說:“人們所犯的錯誤,類型不一。所以觀察一個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就可以知道他的為人!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說:“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真理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沒有規(guī)定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規(guī)定一定不要怎樣做,而只考慮怎樣做才合適恰當,就行了。”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君子心懷的是仁德;小人則懷戀鄉(xiāng)土。君子關心的是刑罰和法度,小人則關心私利。”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說:“如果依據個人的利益去做事,會招致很多怨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孔子說:“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嗎?難道這有什么困難嗎?如果不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又怎么能實行禮制呢?”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說:“不愁沒有職位,只愁沒有足以勝任職務的本領。不愁沒人知道自己,應該追求能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痹鴧⒋鸬溃骸笆堑!笨鬃幼叱鋈ヒ院,其他學生問道:“這是什么意思?”曾參說:“夫子的學說只不過是忠和恕罷了!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商該委婉地勸止,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仍然要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只在心里憂愁而不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遠游外地;即使出遠門,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如果能夠長時間地不改變父親生前所堅持的準則,就可說做到了孝!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因其年邁而有所擔憂。”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說:“古代的君子從不輕易地發(fā)言表態(tài),他們以說了而做不到為可恥!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說:“因為約束自己而犯錯誤,這樣的事比較少!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說:“君子說話應該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游說:“進諫君主過于頻繁,就會遭受侮辱;勸告朋友過于頻繁,反而會被疏遠!
第五篇:公冶長篇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币云湫种悠拗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玻俊痹唬骸昂鳝I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弊釉唬骸把捎秘?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弊诱f。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枺釉唬骸坝梢,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薄俺嘁埠稳?”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子曰:“吾未見剛者!被驅υ唬骸吧陾!弊釉唬骸皸栆灿,焉得剛?”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晏*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jié)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痹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公冶長篇原文翻譯: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談到公冶長時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坐過牢,但不是他的罪過!北惆炎约旱呐畠杭藿o了他。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币云湫种悠拗。
孔子評論南容時說:“國家**清明時,他不會被罷免;國家**黑暗時,他也可免于刑罰!本桶炎约盒珠L的女兒嫁給了他。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評論子賤說:“這個人是君子。∪绻攪鴽]有君子,他從哪里獲得這種好品德的呢?”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玻俊痹唬骸昂鳝I也!
子貢問孔子:“我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你好比是一個器具!弊迂曈謫枺骸笆鞘裁雌骶吣?”孔子說:“宗廟里盛黍稷的瑚璉。”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沒有囗才!笨鬃诱f:“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齒地同別人爭辯,常常被人討厭。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稱得上仁,但為什么要有囗才呢?”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弊诱f。
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笨鬃勇犃撕芨吲d。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說:“如果主張的確無法推行了,我想乘著木排漂流**。但跟隨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聽了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這個人好勇的精神**超過我,但不善于裁奪事理!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問:“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泵衔洳謫栆槐椤?鬃诱f:“仲由呵,一個具備千輛兵車的大國,可以讓他去負責軍事。至于他有沒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庇謫枺骸叭角笤趺礃?”孔子說:“求呢,一個千戶規(guī)模的大邑,一個具備兵車百輛的大夫封地,可以讓他當總管。至于他的仁德,我弄不清!泵衔洳^續(xù)問:“公西赤怎么樣?”孔子說:“赤呀,穿上禮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讓他和賓客會談。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相比,哪個強一些?”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孔子說:“趕不上他,我和你都趕不上他!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對宰予這個人,不值得責備呀!”孔子又說:“以前,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我是因宰予的表現而改變了對人的態(tài)度的。”
子曰:“吾未見剛者!被驅υ唬骸吧陾枴!弊釉唬骸皸栆灿傻脛。”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庇腥嘶卮鹫f:“申棖是這樣的人!笨鬃诱f:“申棖啊,他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剛毅不屈?”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說:“我不愿別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呀,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說:“老師關于《詩》《書》《禮》《樂》等文獻的講述,我們能夠聽得到;老師關于人性和天命方面的**,我們從來沒聽到過!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聽到了什么道理,如果還沒有來得及去實行,便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謚他文的稱號呢?”孔子說:“他聰明勤勉,喜愛學習,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謚他‘文’的稱號。”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四個方面符合君子的標準:他待人處世很謙恭,侍奉國君很負責認真,養(yǎng)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子曰:“晏*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說:“晏*仲善于與人交往,相識時間久了,別人更加尊敬他!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jié)藻棁,何如其知也?”
孔子說:“臧文仲為產自蔡地的大烏龜蓋了一間房子,中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畫著藻草的梁柱,他這樣做算是一種什么樣的聰明呢?”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何如?”子曰:“清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
子張問道:“楚國的令尹子文幾次擔任令尹的職務,沒有顯出高興的樣子;幾次被罷免,也沒有怨恨的神色。他當令尹時的政事,一定交代給下屆接位的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可算得上對國家盡忠了!弊訌垎枺骸八愕蒙嫌腥实聠?”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仁呢?”子張又問:“崔杼殺了齊莊公,陳文子有四十匹馬,他都丟棄不要,就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說:‘這里的**者和我國的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再到了一國,說:‘這里的**者和我國的崔子差不多’,還是離開了。這人怎么樣?”孔子說:“很清高。”子張說:“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有仁德呢?”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辦事,要反復考慮多次后才行動。孔子聽到后,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在國家**清明時就聰明,當國家**黑暗時就裝糊涂。他的聰明是別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裝糊涂,別人是趕不上的!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xiāng)的那幫學生志向遠大而行為粗疏,文采雖然很可觀,但他們不知道怎樣節(jié)制自己!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孔子說:“伯夷、叔齊這兩兄弟不記舊仇,因此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很少!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爽?有人向他求點醋,他卻向自己鄰居那里討點來給人家!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孔子說:“花言巧語,面貌偽善,過分恭敬,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卻同人要好,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淵、季路在孔子身邊?鬃诱f:“你們?yōu)槭裁床桓髯哉務勛约旱闹鞠?”子路說:“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穿的衣服,和朋友們共同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弊勇氛f:“我們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笨鬃诱f:“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間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顧!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孔子說:“算了吧!我從未見過看到自己有錯誤便能自我責備的人。”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說:“就是在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這樣又忠心又守信的人,只是趕不上我這樣好學罷了!
第六篇:雍也篇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泳炊泻,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乎!”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鋸闹?”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雍也篇原文翻譯: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啊,可以讓他去做一個部門或一個地方的長官!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泳炊泻啠耘R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問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個人不錯,他辦事簡約:”仲弓說:“如果態(tài)度嚴肅認真,而辦事簡約不煩,這樣來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嗎?如果態(tài)度馬虎粗疏,辦起事來又簡約,那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你的話很對!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魯哀公問:“你的學生中誰最愛好學習?”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愛學習。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不犯同樣的過錯。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F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再也沒聽到誰愛好學習的了!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妫唬骸芭c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替子華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小米?鬃诱f:“給她六斗四升!比接姓埱笤僭黾右恍,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比接袇s給了她八百斗?鬃诱f:“公西赤到齊國去,騎肥馬,穿著又輕又暖和的皮袍。我聽人說:君子應該救濟有緊急需要的窮人,而不應該給富人添富!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乎!”
原思做了孔子家的總管,孔子給他報酬小米九百斗,他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這樣推辭!多余的就給你的鄰里鄉(xiāng)親吧!”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對仲弓說:“耕牛生的小牛犢長著***毛皮,兩角整齊,雖然不想用來當祭品,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中長久地不離開仁德,其余的學生,只不過短時間能做到這點罷了!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季康子問:“仲由可以參與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呀,辦事果斷,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端木賜可以參與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呀,通情達理,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冉求可以參與政事嗎?”孔子說:“冉求呀,多才多藝,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派人通知閔子騫,讓他當季氏采邑費城的長官。閔子騫告訴來人說:“好好地為我推辭掉吧!如果再有人為這事來找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那邊去了。”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他,從窗戶里握著他的手,說道;“沒有辦法,真是命呀!這樣的人竟得這樣的病呀!這樣的人竟得這樣的病呀!”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用一個竹筐盛飯,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能照樣快活。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的學說,是我力量不夠。”孔子說:“如真的力量不夠,你會半途而廢。如今你卻畫地為牢,不肯前進!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個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擔任武城地方的.長官。孔子說:“你在那里得到什么優(yōu)秀人才了嗎?”子游回答說:“有個名叫澹臺滅明的人,行路時不抄小道,不是公事,從不到我家里來。”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自夸,打仗敗了,他走在最后(掩護撤退)?爝M城門時,他用鞭子抽打著馬說:‘不是我敢殿后呀,是我的馬不肯快跑呀!’”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卻僅僅有宋國公子朝那樣的美貌,在當今的社會里就難以避免禍害了!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說:“誰能夠走出屋子而不經過房門呢?為什么沒有人走這條必經的仁義之路呢?”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說:“質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說:“人憑著正直生存在世上,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是靠僥幸避免了禍害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于任何學問、知識、技藝等)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說:“中等以上資質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而中等以下資質的人,不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樊遲問怎么樣才算聰明,孔子說:“努力從事人民認為合理的工作,尊敬鬼神,但要疏遠它們,這樣可以稱得上是聰明了!狈t又問怎么樣才叫作有仁德,孔子說:“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艱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獲,這樣可以說是有仁德了!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愛好活動,仁德的人愛好沉靜。聰明的人活得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孔子說:“齊國的**一有**,便可以達到魯國的這個樣子;魯國一有**,就可以達到合符大道的境界了!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說:“觚不像個觚的樣子,這還叫觚嗎!這還叫觚嗎?”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鋸闹?”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問道:“一個有仁德的人,如果別人告訴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會跟著跳下去呢?”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設法救人,不讓自己陷人井中;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但不可以被**!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再用禮來加以約束,這樣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我假若做了什么不對的事,讓上天厭棄我吧!讓上天厭棄我吧!”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等的了!但人們已經長久缺乏這種道德了!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么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哪里僅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
第七篇:述而篇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比,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痹唬骸霸购酰俊痹唬骸扒笕识萌,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君子亦*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墩C》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弊釉唬骸扒鹬\久矣!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篇原文翻譯: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孔子說:“闡逋而不創(chuàng)作,相信并喜愛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上,努力學習而從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不去培養(yǎng)品德,不去講習學問,聽到義在那里卻不能去追隨,有缺點而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閑居的時候,穿戴很整齊,態(tài)度很溫和。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厲害呀!我已經好久沒有再夢見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依靠,而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干肉作為見面禮物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如果在這一天哭泣過,就不再唱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如果用我,就去積極行動;如果不用我,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子路說:“如果讓您率領三軍,您愿找誰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大河,即使這樣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謹慎小心,善于謀劃而且能完成任務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財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話,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還是做自己所愛好的事!
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
孔子所謹慎小心對待的事有三件.齋戒,戰(zhàn)爭,疾病。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齊國聽到《韶》這種樂曲后,很長時間內即使吃肉也感覺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嘆道:“沒想到音樂欣賞竟然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比耄唬骸安、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冉有說:“老師會贊成衛(wèi)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嗯,我去問問老師吧!弊迂曔M入孔子房中,問道:“伯夷和叔齊是怎樣的人呢?”孔子說:“他們是古代賢人啊!弊迂曊f:“他們會有怨悔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怎么會有怨悔呢?”子貢走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贊成衛(wèi)國國君的。”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說:“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這其中也有著樂趣。而通過干不正當的事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般。”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說:“給我增加幾年的壽命,讓我在五十歲的時候去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錯了!
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
孔子有用雅言的時候,讀《詩經》《尚書》和執(zhí)行禮事,都用雅言。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沒有回答?鬃诱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發(fā)憤用功到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如此等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說:“我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不談論怪異,施暴逞強、以力服人,**,鬼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而學習,如發(fā)現他的缺點則引以為戒并加以改正!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賦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樣呢!”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說:“你們大家以為我對你們有什么隱瞞不教的嗎?我沒有什么隱瞞不教你們的。我沒有一點不向你們公開的,這就是我孔丘的為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四項內容來教導學生:文化知識、履行所學之道的行動、忠誠、守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乎!
孔子說:“圣人我是不能看到了,能夠看到君子,這也就可以了!笨鬃佑终f:“善人,我是看不到的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盈,本來窮困卻裝作富裕,這樣的人很難保持好的操守!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只用魚竿釣魚,而不用大網來捕魚;用帶的箭射鳥,但不射歸巢棲息的鳥。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說:“大概有自己不懂卻憑空造作的人吧,我沒有這樣的毛病。多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學習;多看,全記在心里。這樣的知,是僅次于‘生而知之’的!
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xiāng)這地方的人難以同他們交談,孔子卻接見了互鄉(xiāng)的一個童子,弟子們都覺得疑惑?鬃诱f:“我是贊成他求上進,不贊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過呢?別人修飾容儀而來要求上進,就應該贊成他的這種做法,而不要總是抓住他的過去不放!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自己愿意實行仁,仁就可以達到!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君子亦*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魯昭公知禮嗎?”孔子說:“他知禮。”孔子走出去后,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說:“我聽說君子不因關系親近而偏袒,難道君子也有偏袒嗎?魯君從吳國娶了位夫人,是魯君的同姓,于是稱她為吳孟子。魯君若算得上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此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孔丘真幸運,如果有錯誤,別人一定會指出來讓我知道!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起唱。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說“就書本上的學問來說,大概我同別人差不多。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君子,那我還沒有達到。”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如果說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當!不過是朝著圣與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厭倦,教導別人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惫魅A說:“這正是我們弟子學不到的!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墩C》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弊釉唬骸扒鹬\久矣。”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請求祈禱?鬃诱f:“有這回事嗎?”子路回答說:“有的!墩C》文中說:‘為你向天地神靈祈禱!笨鬃诱f:“我早就祈禱過了!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孔子說:“奢侈豪華就會顯得不謙遜,省儉樸素則會顯得寒傖。與其不謙遜,寧可寒傖!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的心地開闊寬廣,小人卻總是心地局促,帶著煩惱!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溫和而嚴厲,有威儀而不兇猛,謙恭而安詳。
第八篇:泰伯篇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興于仁;故舊不遺,*不偷!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笨鬃釉唬骸安烹y,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篇原文翻譯: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孔子說:“泰伯,那可以說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辭讓給季歷,人民簡直都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稱頌他!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興于仁;故舊不遺,*不偷!
孔子說:“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心直口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淡漠然了!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对姟吩疲骸畱(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生病,把他的弟子召集過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上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好像面臨著深淵,好像走在薄薄的冰層上!瘡慕褚院,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禍害刑戮了!學生們!”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問他。曾子說:“鳥將要死時,鳴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時,說出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當注重的有三個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莊嚴正,這樣就容易使人信服;講究言辭和聲氣,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錯誤。至于禮儀中的細節(jié),自有主管部門的官吏在那里。”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曾子說:“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廣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滿腹知識卻像空虛無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計較。從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做的!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說:“可以把幼小的孤兒托付給他,可以將國家的命脈寄托于他,面對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能夠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是君子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重大而路程遙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難道不是重大嗎?到死方才停止下來,難道不是遙遠嗎?”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孔子說:“從學習《詩》開始,把禮作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樂使所學得以完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說:“可以使民眾由著我們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孔子說:“喜歡勇敢逞強卻厭惡貧困,是一種禍害。對不仁的人憎惡太過,也是一種禍害!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孔子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而吝嗇的話,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說:“讀書三年,沒想到去做官得俸祿,這是難得的。”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孔子說:“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習它,誓死守衛(wèi)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在**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從政;天下無道,就隱居不仕。國家有道,而自己貧窮鄙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有顯貴,也是恥辱!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它的政務!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說:“從太師摯開始演奏,到結尾演奏《關雎》樂曲的時間里,美妙動聽的音樂都充盈在耳邊!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幼稚而不謹慎,看上去誠懇卻不守信用,我不知道有的人為什么會這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說:“學習(就像追趕什么似的)生怕趕不上,學到了還唯恐會丟失了。”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孔子說:“多么崇高啊!舜、禹擁有天下,不是為了自己享受(卻是為百姓)!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孔子說:“堯作為國家君主,真是偉大呀!崇高呀!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堯能效法于上天。他的恩惠真是廣博呀!百姓簡直不知道該怎樣來稱贊他。真是崇高啊,他創(chuàng)建的功績,真是崇高呀!
舜有五位賢臣,天下就得到了治理。武王說過:“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笨鬃诱f:“人才難得,不是這樣嗎?唐堯、虞舜時代以及周武王時,人才最盛。然而武王十位**人才中有一位還是婦女,所以實際上只有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還仍然服侍殷朝,周朝的道德,可以說是最高的了!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孔子說:“禹,我對他沒有意見了。他自己的飲食吃得很差,卻用豐盛的祭品孝敬鬼神;他自己*時穿得很壞,卻把祭祀的服飾和冠冕做得華美;他自己居住的房屋很差,卻把力量完全用于溝渠水利上。禹,我對他沒有意見了!
第九篇:子罕篇原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達巷*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弊勇勚唬骸疤字液?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爾!弊釉唬骸拔粗家,夫何遠之有。”
子罕篇原文翻譯: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孔子很少(主動)談論功利,卻相信天命、贊許仁德。
達巷*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
達巷里有人說:“孔子真是偉大!學問廣博,可惜沒有使他樹立名聲的專長!笨鬃勇犃诉@話,對弟子們說:“**什么好呢?是去駕馬車呢,還是去當射箭手呢?我還是駕馬車吧!”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孔子說:“用麻線來做禮帽,這是合乎禮的;如今用絲來制作禮帽,這樣省儉些,我贊成大家的做法。臣見君,先在堂下磕頭,然后升堂磕頭,這是合乎禮節(jié)的;現在大家都只是升堂磕頭,這是倨傲的表現。雖然違反了大家的做法,我還是主張要先在堂下磕頭!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翰粦{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zhí)拘泥,不自以為是。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被拘圍,他說:“周文王死后,文明禮樂不是保存在我這里嗎?上天如果要消滅這種文明禮樂,那我這個后死之人也就不會掌握這種文明禮樂了;上天如果不想滅除這種文明禮樂,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樣呢?”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弊勇勚,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向子貢問道:“夫子是圣人嗎?為什么他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想讓他成為圣人,又讓他多才多藝!笨鬃勇犃诉@些話,說:“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時候貧賤,所以學會了不少鄙賤的技藝。君子會有很多技藝嗎?不會有很多的!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子牢說:“孔子說過:‘我不曾被國家任用,所以學得了一些技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知識。有一個粗鄙的人來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我從他所**題的正反兩頭去探求,盡了我的力量來幫助他。”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孔子說:“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中沒有出現圖畫,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孔子對于穿喪服的人、穿禮服戴禮帽的人和盲人,相見的時候,哪怕他們很年輕,也一定會站起身來;經過這些人身邊時,他一定快步走過!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淵感嘆地說:“我的老師啊,他的學問道德,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深?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師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們的知識,用禮來約束我們的行為,我們想要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我已經用盡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個高高的東西立在我的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找不到可循的路徑!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病重,子路讓孔子的學生充當家臣準備料理喪事。后來,孔子的病好些了,知道了這事,說:“仲由做這種欺詐的事情很久啦!我沒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騙誰呢?欺騙上天嗎?況且我與其死在家臣手中,也寧可死在你們這些學生手中!而且我縱使不能按照大夫的葬禮來安葬,難道會死在路上嗎?”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貢說:“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它吧!賣掉它吧!我在等待識貨的商人。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到邊遠地區(qū)去居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說:“有君子住在那兒,怎么會鄙陋呢?”
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回到魯國,才把音樂進行了整理,《雅》和《頌》都有了適當的位置!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出外便侍公卿,入門便侍奉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勉力去辦,不被酒所困擾,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孔子說:“聽我說話而能始終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吧!”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孔子談到顏淵,說:“可惜。∥铱吹剿粩嗟厍斑M,沒有看到過他停止!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說:“莊稼有只長苗而不開花的吧!有開了花卻不結果實的吧!”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年輕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們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呢?一個人如果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什么名望,這樣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說:“合乎禮法原則的話,能夠不聽從嗎?但只有按它來改正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贊許的話,聽了能夠不高興嗎?但只有分析鑒別以后才是可貴的。只顧高興而不加以分析,表面聽從而不加以改正,我也沒有什么辦法來對付這種人了!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君子應該親近忠誠和講信義的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不要害怕改正!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一國的**,可以強行使它喪失主帥;一個男子漢,卻不可以強行奪去他的志向!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與穿著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么不好呢?’”子路聽了,從此常常念著這句話。孔子又說:“僅僅做到這個樣子,又怎么算得上好呢?”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說:“寒冷的季節(jié)到了,才知道松柏的葉子是最后凋零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孔子說:“可以和他一同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禮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變通靈活處事!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爾。”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唐棣樹的花,翩翩地搖擺,難道不思念你嗎?是因為家住得太遠了。”(關于這四句古詩)孔子說:“那是沒有真正思念啊,如果真的思念,又怎么會覺得遙遠呢?”
第十篇:鄉(xiāng)*篇原文
孔子于鄉(xiāng)*,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庭,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執(zhí)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zhàn)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語,寢不言。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席不正,不坐。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飯。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入太廟,每事問。
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寢不尸,居不容。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鄉(xiāng)*篇原文翻譯:
孔子于鄉(xiāng)*,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孔子在家鄉(xiāng)時,非常恭順,好像不太會說話的樣子。他在宗廟和朝廷里,說話明白而流暢,只是說得很謹慎。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上朝的時候,(孔子)跟下大夫談話,顯得溫和而快樂;跟上大夫談話時,顯得正直而恭敬。君主臨朝時,他顯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來卻又安祥適度。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魯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賓客,他的面色莊重矜持,步伐輕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隨之前后擺動,卻顯得整齊。快步向前時,好像鳥兒舒展開了翅膀。賓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報說:“客人已經不回頭了!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孔子走進朝堂的大門,顯出小心謹慎的樣子,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門的中間,進門時不踩門坎。經過國君的座位時,臉色變得莊重起來,腳步也快起來,說話的聲音低微得像氣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擺走上堂去,顯得小心謹慎,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走出來,下了一級臺階,面色舒展,怡然和樂。走完了臺階,快步向前,姿態(tài)好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謹慎的樣子。
執(zhí)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zhàn)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ǹ鬃映鍪沟絼e的諸侯國,行聘問禮時)拿著圭,恭敬而謹慎,好像拿不動一般。向上舉圭時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時好像在交給別人。神色莊重,戰(zhàn)戰(zhàn)兢兢;腳步緊湊,好像在沿著一條線行走“獻禮物的時候,和顏悅色。私下里和外國君臣會見時,則顯得輕松愉快。”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青中透紅或黑中透紅的布做鑲邊,紅色和紫色不用來做*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細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單衣,一定是套在外面。黑色的衣配羔羊皮袍,白色的衣配小鹿皮袍,黃色的衣配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襖比較長,可是右邊的袖子要短一些。睡覺一定要有小被,長度是人身長的一倍半。用厚厚的狐貉皮做坐墊。服喪期滿之后,任何飾物都可以佩帶。不是上朝和祭祀時穿的禮服,一定要經過裁剪。羊羔皮袍和黑色禮帽都不能穿戴著去吊喪。每月初一,一定要穿著上朝的禮服去朝賀。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齋戒沐浴時,一定有浴衣,用麻布做的。齋戒時,一定改變*時的飲食;居住一定要改換臥室。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糧食**發(fā)臭,魚和肉腐爛,都不吃。食物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到該吃飯時,不吃。切割方式不得當的食物,不吃。沒有一定的醬醋調料,不吃。席上的肉雖多,吃它不超過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亂的地步。從市上買來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參加國家祭祀典禮,分到的祭肉(當天就食用)不放過夜。一般祭肉的留存不超過三天。放超過了三天,就不吃了。
食不語,寢不言。
吃飯的時候不談話,睡覺的時候不言語。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即使是粗米飯蔬菜湯,吃飯前也要先把它們取出一些來祭祀一番,而且祭祀要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
席不正,不坐。
坐席擺放得不端正,不就坐。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同本鄉(xiāng)人在一塊兒飲酒,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這才出去。
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
鄉(xiāng)里人舉行迎神驅疫的儀式時,孔子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托人向住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問候時,便向受托者拜兩次送行。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季康子饋贈藥給孔子,孔子拜謝后接受了,卻說道:“我對這種藥的藥性不了解,不敢嘗用試服!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ǹ鬃蛹业模R廄失火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到人了嗎?”沒問馬怎么樣了。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飯。
國君賜給食物,孔子一定會擺正席位先嘗一嘗。國君賜給生肉,他一定會煮熟了,先給祖先上供。國君賜給活物,他一定會養(yǎng)起來。陪侍國君吃飯,當國君進行飯前祭祀的時候,他先取國君面前的飯菜為他嘗食。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孔子病了,君主來探望,他便頭朝東而臥,把上朝的禮服蓋在身上,拖著大帶子。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君主下令召見孔子,他不等車馬駕好就先步行過去了。
入太廟,每事問。
孔子進人太廟中,每件事都問。
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
朋友死了,沒有人負責收殮,孔子說:“由我來料理喪事吧。”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對于朋友的饋贈,即使是車和馬,(只要)不是祭祀用的肉,孔子在接受時,也不會行拜謝禮。
寢不尸,居不容。
孔子睡覺時不像死尸一樣直躺著,在家里并不講究儀容。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是關系親密的,也一定會改變神色?匆姶髦Y帽和失明的人,即使是很熟悉的,也一定表現得有禮貌。乘車時遇見穿喪服的人,便低頭俯伏在車前的橫木上表示同情。遇見背負著國家圖籍的人,也同樣俯身在車前的橫木上表示敬意。有豐盛的肴饌,一定改變神色,***。遇到迅雷和大風時,一定改變神色。
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孔子上車時,一定站立端正,拉住扶手的帶子登車。在車中,不向里面環(huán)顧,不快速說話,不用手指指畫畫。
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見幾只野雞。)孔子神色一動,野雞飛著盤旋了一陣后,又落在了一處?鬃诱f:“這些山梁上的母野雞,得其時!得其時!”子路向它們拱拱手,野雞振幾下翅膀飛走了。
第十一篇:先進篇原文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痹唬骸拔粗,焉知死?”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叭粲梢,不得其死然!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弊釉唬骸笆枪蕫悍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捍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玻俊痹唬骸盀閲远Y,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先進篇原文翻譯: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孔子說:“先學習了禮樂而后做官的,是原來沒有爵祿的*民;先做了官而后學習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讓我來選用人才,那么我贊成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孔子說:“跟隨我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困厄的弟子們,都不在我身邊了!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嫻于辭令的有:宰我,子貢。能辦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喜歡的。”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于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異議。”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幾句詩反復誦讀,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季康子問:“你的學生中那個好學用功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用功,不幸短命早逝了,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給顏淵做一個外槨?鬃诱f:“不管有才能還是沒才能,說來也都是各自的兒子?柞幩懒耍仓挥泄,沒有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給他置辦槨。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太過了!”孔子說:“有悲痛太過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以”學生們還是厚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像對待兒子一樣看待他。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學生們要這樣辦。”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痹唬骸拔粗,焉知死?”
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鬃诱f:“人還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說:“敢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說:對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叭粲梢玻坏闷渌廊!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邊,樣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的樣子溫和快樂?鬃雍芨吲d。但他說:“象仲由這樣,恐怕得不到善終!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魯國的**大臣要翻修長府。閔子騫說:“照老樣子不好嗎?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說:“閔子騫這個人*常不大說話,但一開口必定說到要害上!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孔子的其他學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鬃诱f:“仲由的學問啊,已經具備規(guī)模了,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問道:“顓孫師(即子張)與卜商(即子夏)誰更優(yōu)秀?”孔子說:“顓孫師有些過分,卜商有些趕不上!弊迂曊f:“這么說顓孫師更強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趕不上同樣不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還富有,可是冉求還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財富?鬃诱f:“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大家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子說:“顏回呀,他的道德修養(yǎng)已經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貧困。端木賜不聽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測市場行情往往很準!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子張問成為善人的途徑,孔子說:“不踩著前人的腳印,做學問也到不了家!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孔子說:“要贊許說話穩(wěn)重的人,但這種人是真正的君子呢,還是僅僅從容貌上看起來莊重呢?”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問:“凡事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都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呢?”冉有問:“凡事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一聽到就行動!惫魅A說:“仲由問‘一聽到就行動嗎’,您說‘父親和兄長都在,怎么能一聽到就行動呢’;冉求問‘一聽到就行動嗎’,您說‘一聽到就行動’。我有些糊涂了,斗膽想問問老師!笨鬃诱f:“冉求*日做事退縮,所以我激勵他;仲由好勇勝人,所以我要壓壓他!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顏淵后來趕來。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顏淵說:“您還活著,我怎么敢先死呢?”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是否稱得上大臣?”孔子說:“我以為你要問別的事,哪知道竟是問仲由和冉求呀。我們所說的大臣,應該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寧可不干。現在由和求這兩個人呀,只算得上是備位充數的臣罷了。”季子然又問:“那么,他們肯聽話嗎?”孔子說:“如果是殺父親殺君主,他們也是不會聽從的。”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弊釉唬骸笆枪蕫悍蜇摺!
子路叫子羔去做費地的長官?鬃诱f:“是禍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說:“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讀書才算學習?”子說:“所以我討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捍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陪同孔子坐著?鬃诱f:“我比你們年齡都大,你們不要因為我在這里就不敢盡情說話。你們*時總愛說沒有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怎么辦呢?”子路輕率而急切地回答說:“如果有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外面有**侵犯它,**又連年災荒,我去治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氣、個個懂道義。”
孔子聽后微微一笑。又問:“冉求,你怎么樣?”回答說:“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方面,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施行了!笨鬃佑謫枺骸肮鞒,你怎么樣?”回答說:“不敢說我有能力,只是愿意學習罷了。宗廟祭祀或者同外國盟會,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儐相!笨鬃咏又鴨枺骸霸c!你怎么樣?”他彈瑟的節(jié)奏逐漸稀疏,“鏗”的一聲放下瑟***,回答道:“我和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笨鬃诱f:“那有什么妨礙呢?也不過是各人談談志愿罷了。”曾皙說:“暮春三月的時候,春天的衣服都穿在身**,我和五六位成年人,還有六七個兒童一起,在沂水岸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納涼,唱著歌兒走回來!笨鬃娱L嘆一聲說:“我贊賞你的主張!弊勇贰⑷接、公西華三個人都出來了,曾皙后走。
他問孔子:“他們三位同學的話怎么樣?”孔子說:“也不過各人談談自己的志愿罷了!痹f:“您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注意禮儀,他的話一點也不謙遜,所以笑他!痹謫枺骸半y道冉求所講的不是有關治理國家的事嗎?”孔子說:“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算不上一個國家呢?”曾皙再問:“公西赤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有宗廟、有國家之間的盟會,不是國家是什么?公西華只能做小儐相,誰能做大儐相呢?”
第十二篇:顏淵篇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痹唬骸捌溲砸沧,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毁F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張問明,子曰:“浸**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以富,亦只以異!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盜,問于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顏淵篇原文翻譯: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帶好頭,然后讓老百姓辛勤勞作!弊勇氛埱蠖嘀v一些,孔子說:“不要倦怠!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痹唬骸把芍t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做了季氏的總管,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自己先給**各部門主管人員作出表率,原諒他人的小錯誤,提拔賢能的人!敝俟f:“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賢能的人而去提拔他們呢?”孔子說:“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別人難道會埋沒他嗎?”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子路說:“衛(wèi)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先正名分!弊勇氛f:“有這樣做的嗎?您真是太迂腐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虎對待的!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莫敢不敬;上好義,*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教如何種蔬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樊遲出去了?鬃诱f:“真是個小人!樊遲這個人!居于**的人愛好禮儀,老百姓就沒有敢不恭敬的;居于**的人愛好道義,老百姓就沒有敢不服從的;居于**的人愛好誠信,老百姓就沒有敢不誠實的。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負幼子前來歸服,何必要自己來種莊稼呢?”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孔子說:“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務,他卻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國,又不能**應對外交。雖然讀書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作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fā)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fā)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孔子說:“魯國的政事和衛(wèi)國的政事,像兄弟一樣!
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儆,曰:‘茍完矣!挥,曰:‘茍美矣!
孔子談到衛(wèi)國的公子荊,說:“他善于治理家政。當他剛開始有財物時,便說:‘差不多夠了!斏晕⒍嗥饋頃r,就說:‘將要足夠了!斬斘锏搅烁挥袝r候,就說:‘真是太完美了!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子?鬃诱f:“人口真是眾多啊!”冉有說:“人口已經是如此眾多了,又該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比接姓f:“已經富裕了,還該怎么做?”孔子說:“教育他們!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說:“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國家政事,一年之內就可以見到成效了,三年便能成效顯著!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就能夠克殘暴行為,消除虐殺現象了。這句話說得真對!”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在三十年之后才能推行仁政!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國家還有什么唯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別人呢?”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病H缬姓,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冉有從辦公的地方回來,孔子說:“今天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呢?”冉有回答說“有政務。”孔子說:“那不過是一般性的事務罷了。如果是重要的政務,即使不用我,我還是會知道的!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魯定公問:“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對語言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說:‘做國君難,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國君的艱難,(自然會努力去做事)這不近于一句話而使國家興盛嗎?”定公說:“一句話而喪失了國家,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對語言的作用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說:‘我做國君沒有感到什么快樂,唯一使我高興的是我說的話沒有人敢違抗!绻f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這不是很好嗎?如果說的話不正確也沒有人敢違抗,這不就近于一句話就使國家喪亡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葉公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讓近處的人快樂滿意,使遠處的人聞風歸附!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鬃诱f:“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貪圖小利。急于求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利則辦不成大事!
葉公語孔子曰:“吾*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葉**訴孔子說:“我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便出來告發(fā)!笨鬃诱f:“我家鄉(xiāng)正直的人與這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這里面了!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時的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情的時候嚴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就是去邊遠的****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廢棄這些原則的!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稱弟焉。”曰:“敢問其次!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痹唬骸敖裰畯恼吆稳?”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稱得上‘士’呢?”孔子說:“能用羞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出使不辜負君主的委托,這就可以稱作‘士’了!弊迂曊f:“請問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鄉(xiāng)里的人稱贊他友愛。”子貢說:“請問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孔子說:“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這雖是耿直固執(zhí)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弊迂曊f:“現在那些**的人怎么樣?”孔子說:“唉!一班器量狹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孔子說:“找不到行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們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潔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進取,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去做壞事!激進的人勇于進取,耿介的人不做壞事!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醫(yī)。’這話說得好哇!”《周易》說:“不能長期堅持自己的德行,有時就要遭受羞辱。”孔子又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叫沒有恒心的人)不要占卦罷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追求與人**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與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處!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貢問道:“鄉(xiāng)里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薄班l(xiāng)里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最好是鄉(xiāng)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鄉(xiāng)里的壞人都厭惡他。”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孔子說:“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歡心卻很難。不用正當的方式去討他的歡喜,他是不會喜歡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務。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難,但要想討好他卻很容易。用不正當的方式去討好他,他也會很高興;但在用人的時候,卻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責備的!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說:“君子安詳坦然而不驕矜凌人;小人驕矜凌人而不安詳坦然。”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說:“剛強、堅毅、質樸、慎言,(具備了這四種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問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相幫助督促而又和睦相處,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間互相勉勵督促,兄弟之間和睦相處!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孔子說:“善人教導訓練百姓七年時間,就可以叫他們去作戰(zhàn)了。”
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孔子說:“讓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去作戰(zhàn),這是拋棄他們,讓他們去送死!
第十三篇:子路篇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妫唬骸盁o倦!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痹唬骸把芍t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莫敢不敬;上好義,*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挥,曰:‘茍美矣!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葉公語孔子曰:“吾*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痹唬骸白谧宸Q孝焉,鄉(xiāng)*稱弟焉!痹唬骸案覇柶浯!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痹唬骸敖裰畯恼吆稳?”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骸安徽级岩!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子路篇原文翻譯: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曰:“無倦。”
子路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帶好頭,然后讓老百姓辛勤勞作。”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倦怠!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痹唬骸把芍t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做了季氏的總管,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自己先給**各部門主管人員作出表率,原諒他人的小錯誤,提拔賢能的人!敝俟f:“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賢能的人而去提拔他們呢?”孔子說:“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別人難道會埋沒他嗎?”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子路說:“衛(wèi)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先正名分!弊勇氛f:“有這樣做的嗎?您真是太迂腐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虎對待的!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莫敢不敬;上好義,*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教如何種蔬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樊遲出去了。孔子說:“真是個小人!樊遲這個人!居于**的人愛好禮儀,老百姓就沒有敢不恭敬的;居于**的人愛好道義,老百姓就沒有敢不服從的;居于**的人愛好誠信,老百姓就沒有敢不誠實的。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負幼子前來歸服,何必要自己來種莊稼呢?”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孔子說:“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務,他卻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國,又不能**應對外交。雖然讀書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作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fā)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fā)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孔子說:“魯國的政事和衛(wèi)國的政事,像兄弟一樣!
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儆校唬骸埻暌!挥,曰:‘茍美矣!
孔子談到衛(wèi)國的公子荊,說:“他善于治理家政。當他剛開始有財物時,便說:‘差不多夠了!斏晕⒍嗥饋頃r,就說:‘將要足夠了!斬斘锏搅烁挥袝r候,就說:‘真是太完美了!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子。孔子說:“人口真是眾多!”冉有說:“人口已經是如此眾多了,又該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比接姓f:“已經富裕了,還該怎么做?”孔子說:“教育他們。”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說:“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國家政事,一年之內就可以見到成效了,三年便能成效顯著。”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哉是言也!”
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就能夠克殘暴行為,消除虐殺現象了。這句話說得真對!”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在三十年之后才能推行仁政!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國家還有什么唯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別人呢?”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冉有從辦公的地方回來,孔子說:“今天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呢?”冉有回答說“有政務!笨鬃诱f:“那不過是一般性的事務罷了。如果是重要的政務,即使不用我,我還是會知道的!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魯定公問:“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對語言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說:‘做國君難,做臣子也不容易!绻懒俗鰢钠D難,(自然會努力去做事)這不近于一句話而使國家興盛嗎?”定公說:“一句話而喪失了國家,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對語言的作用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說:‘我做國君沒有感到什么快樂,唯一使我高興的是我說的話沒有人敢違抗。’如果說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這不是很好嗎?如果說的話不正確也沒有人敢違抗,這不就近于一句話就使國家喪亡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葉公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讓近處的人快樂滿意,使遠處的人聞風歸附!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鬃诱f:“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貪圖小利。急于求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利則辦不成大事!
葉公語孔子曰:“吾*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葉**訴孔子說:“我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便出來告發(fā)。”孔子說:“我家鄉(xiāng)正直的人與這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這里面了!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時的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情的時候嚴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就是去邊遠的****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廢棄這些原則的!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痹唬骸案覇柶浯。”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稱弟焉!痹唬骸案覇柶浯!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痹唬骸敖裰畯恼吆稳?”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稱得上‘士’呢?”孔子說:“能用羞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出使不辜負君主的委托,這就可以稱作‘士’了!弊迂曊f:“請問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鄉(xiāng)里的人稱贊他友愛!弊迂曊f:“請問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樣的?”孔子說:“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這雖是耿直固執(zhí)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弊迂曊f:“現在那些**的人怎么樣?”孔子說:“唉!一班器量狹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孔子說:“找不到行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們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潔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進取,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去做壞事!激進的人勇于進取,耿介的人不做壞事!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骸安徽级岩!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醫(yī)!@話說得好哇!”《周易》說:“不能長期堅持自己的德行,有時就要遭受羞辱!笨鬃佑终f:“(這句話的意思是叫沒有恒心的人)不要占卦罷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追求與人**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與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處!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貢問道:“鄉(xiāng)里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薄班l(xiāng)里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還不行。最好是鄉(xiāng)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鄉(xiāng)里的壞人都厭惡他!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孔子說:“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歡心卻很難。不用正當的方式去討他的歡喜,他是不會喜歡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務。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難,但要想討好他卻很容易。用不正當的方式去討好他,他也會很高興;但在用人的時候,卻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責備的。”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說:“君子安詳坦然而不驕矜凌人;小人驕矜凌人而不安詳坦然。”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說:“剛強、堅毅、質樸、慎言,(具備了這四種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問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相幫助督促而又和睦相處,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間互相勉勵督促,兄弟之間和睦相處。”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孔子說:“善人教導訓練百姓七年時間,就可以叫他們去作戰(zhàn)了!
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孔子說:“讓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去作戰(zhàn),這是拋棄他們,讓他們去送死。”
第十四篇:憲問篇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薄翱恕⒎、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子路問**,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矣!痹唬骸敖裰**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為**矣!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弊釉唬骸捌淙?豈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子言衛(wèi)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笔拐叱,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弊釉唬骸暗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釉唬骸肮!末之難矣!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沃^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禮,*易使也!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舶傩。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闕*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憲問篇原文翻譯: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薄翱、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原憲問什么叫恥辱?鬃诱f:“國家**清明,做官領俸祿;國家**黑暗,也做官領俸祿,這就是恥辱!痹瓚椨謫枺骸昂脛、自夸、怨恨和貪婪這四種毛病都沒有,可以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能可貴,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斷定了!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孔子說:“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孔子說:“國家**清明,言語正直,行為正直;國家**黑暗,行為也要正直,但言語應謙遜謹慎!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說:“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但有好**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稹D蠈m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宮適向孔子問道:“羿擅長射箭,奡善于水戰(zhàn),都沒有得到善終。禹和稷親自耕作莊稼,卻得到了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適退出去后,孔子說:“這個人是君子啊!這個人崇尚道德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說:“君子之中也許有不仁的人吧,但小人之中卻不會有仁人!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孔子說:“愛他,能不以勤勞相勸勉嗎?忠于他,能不以善言來教誨他嗎?”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孔子說:“鄭國制訂外交文件,由裨諶起草,世叔提出意見,外交官子羽修改,東里子產作加工潤色!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眴栕游,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有人問子產是怎樣的人?鬃诱f:“是寬厚慈惠的人!眴柕阶游魇窃鯓拥娜?鬃诱f:“他呀!他呀!”問到管仲是怎樣的人?鬃诱f:“他是個人才。他剝奪了伯氏駢邑三百戶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相糧,卻至死沒有怨言。”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貴而不驕矜至很容易!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孔子說:“孟公綽擔任晉國的趙氏、魏氏的家臣是綽綽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國和薛國這樣小國的大夫。”
子路問**,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矣!痹唬骸敖裰**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為**矣!
子路問怎樣才算是完人。孔子說:“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像孟公綽那樣不貪求,像卞莊子那樣勇敢,像冉求那樣有才藝,再用禮樂來增加他的文采,就可以算個完人了!笨鬃佑终f:“如今的完人何必要這樣呢?見到利益能想到道義,遇到危險時肯獻出生命,長期處在貧困之中也不忘*生的諾言,也就可以算是完人了!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弊釉唬骸捌淙?豈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賈問到公叔文子,說:“是真的嗎?他老先生不言語、不笑、不取錢財?”公明賈回答說:“那是告訴你的人說錯了。他老人家是到該說話時再說話,別人不討厭他的話;高興了才笑,別人不厭煩他的笑;應該取的時候才取,別人不厭惡他的取!笨鬃诱f道:“是這樣的嗎?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孔子說:“臧武仲憑借防邑請求立他的后代為魯國的卿大夫,雖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國君,我是不信的!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以殉,但管仲卻沒有死。”接著又說:“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現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而沒有人知道嗎?”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被文子推薦)和文子一起擢升為衛(wèi)國的大臣?鬃勇犝f了這件事,說:“可以給他“文”的謚號了!
子言衛(wèi)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孔子談到衛(wèi)靈公的昏庸無道,季康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沒有喪國呢?“孔子說:“他有仲叔圉接侍賓客,祝鮀管治宗廟祭祀,王孫賈統(tǒng)率**。像這樣,怎么會喪國?”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孔子說:“說話大言不慚,實行這些話就很難。”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鬃釉诩引S戎沐浴后去朝見魯哀公,告訴哀公說:“陳恒殺了他的君主,請**討伐他!卑Чf:“你去向季孫、仲孫、孟孫三人報告吧!”孔子退朝后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不敢不來報告?删鲄s對我說‘去向那三人報告’!笨鬃拥郊緦O、叔孫、孟孫三人那里去報告,他們不同意討伐?鬃诱f:“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不敢不報告!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問怎樣服侍君主。孔子說:“不要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孔子說:“君子向上去通達仁義,小人向下去通達財利!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孔子說:“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現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笔拐叱觯釉唬骸笆购!使乎!”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訪孔子,孔子請使者坐下,然后問道:“先生近來在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說:“先生想要減少自己的過失但還沒能做到!笔拐叱鋈ブ,孔子說:“好一位使者呀!好一位使者呀!”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
孔子說:“不在個職位上,就不去謀劃那個職位上的政事!痹诱f:“君子所思慮的不越出他的職權范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說:“君子把說得多做得少視為可恥!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說:“君子所循的三個方面,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懼怕!弊迂曊f道:“是老師對自己的描述!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子貢議論別人?鬃诱f:“你端木賜就什么都好嗎?我就沒有這種閑暇(去議論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孔子說:“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不憑空臆想別人不誠信,卻能先行察覺,這樣的人才是賢者啊!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微生畝對孔子說:“您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為了顯示您的才辯吧?”孔子說:“我不敢顯示我有才辯,只是討厭那種頑固不化的人。”
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孔子說:“對于千里馬不是稱贊它的力氣,而是要稱贊它的品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為什么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弊釉唬骸暗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孫氏控訴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說:“季孫氏已經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還能讓公伯寮的尸首在街頭示眾!笨鬃诱f:“道將要實行,是天命決定的;道將要被廢棄,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樣呢?”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弊釉唬骸白髡咂呷艘印!
孔子說:“賢人逃避惡濁亂世而隱居,其次是擇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開不好的臉色,再其次是避開惡言!笨鬃诱f:“這樣做的人有七位了!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子路在石門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門的人說:“從哪兒來?”子路說:“從孔子家來!遍T人說:“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卻還要做的人嗎?”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釉唬骸肮!末之難矣!
孔子在衛(wèi)國,一次正在擊磬,有一個挑著草筐的人經過孔子門前,說:“這個磬擊打得有深意。 边^了一會兒他又說:“真**呀,磬聲硁硁的,沒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罷好了。水深就索性穿著衣服趟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走過去!笨鬃诱f:“說得真果斷!真這樣的話,就沒有什么可責問他的了。”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沃^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三年!
子張說:“《尚書》上說:‘殷高宗守喪,三年不談政事!@是什么意思?”孔子說:“不只是殷高宗,古人都是這樣。國君死了,所有**都各司其職,聽從冢宰的命令長達三年!
子曰:“上好禮,*易使也。”
孔子說:“居**的人遇事依禮而行,民眾就容易役使了!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子路問怎樣做才是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以做到恭敬認真!弊勇氛f:“像這樣就可以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別人安樂!弊勇酚謫枺骸跋襁@樣就可以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百姓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百姓都安樂,堯、舜大概都擔心很難完全做到吧!”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原壤**兩條腿坐著等孔子。孔子說:“你小時候不謙恭不敬兄長,長大了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老了還不死掉,真是個害人的家伙!闭f完,用手杖敲擊他的小腿。
闕*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闞*的一個童子來傳信息。有人問孔子:“這是一個求進益的人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的席位上,看見他和長輩并肩而行。他不是個求進益的人,而是一個急于求成的人。”
第十五篇:衛(wèi)靈公篇原文
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佞人殆!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之賢而不與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無類。”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辭達而已矣!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睅熋岢。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衛(wèi)靈公篇原文翻譯:
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
衛(wèi)靈公向孔子詢問排兵布陣的方法?鬃踊卮鹫f:“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钡诙炀碗x開了衛(wèi)國。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從的人都餓病了,躺著不能起來。子路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窘沒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對子貢說:“賜呀,你以為我是多多地學習并能牢記所學知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是的,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觀念把它們貫穿起來!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孔子說:“仲由!知曉德的人太少了!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說:“能夠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莊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罷了!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
子張問怎樣才能處處行得通?鬃诱f:“言語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恭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qū),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實誠信,行為不篤厚恭敬,即使是在本鄉(xiāng)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實、誠信、篤厚、恭敬’的字樣直立在面前;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弊訌埌堰@些話寫在衣服大帶上。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孔子說:“史魚正直。**清明時,他像箭一樣直;國家**黑暗,他也像箭一樣直。蘧伯玉是君子!國家**清明時,他就出來做官;國家**黑暗時,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來(不做官)。”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談的話但沒有與他談,這是錯失了人才;不可與他談及卻與他談了,這是說錯了話。聰明的人不錯過人才,也不說錯話!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損害仁,卻能**生命去成就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貢問怎樣培養(yǎng)仁德,孔子說:“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須先把器具打磨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結交士中的仁人!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佞人殆!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實行夏朝的歷法,乘坐殷朝的車子,戴周朝的禮帽,音樂就用《韶》和《舞》,舍棄鄭國的樂曲,遠離諂媚的人。鄭國的樂曲很*穢,諂媚的人很危險。”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罷了罷了!我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一樣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之賢而不與立也!
孔子說:“臧文仲大概是個竊據官位(而不稱職)的人吧!他知道*賢良,卻不給他官位!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孔子說:“嚴厲地責備自己而寬容地對待別人,就可以遠離別人的怨恨了!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說:“不說‘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孔子說:“整天聚在一起,言語都和義理不相關,喜歡賣弄小聰明,這種人很難教導!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本,依照禮來實行,用謙遜的言語來表述,用誠信的態(tài)度來完成它。這樣做才是君子!”
子曰:“君子病**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說:“君子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孔子說:“君子擔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稱道。”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別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
孔子說:“君子矜持莊重而不與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與人結成宗派!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一個人的言語(說得好)而推舉他,也不因為一個人有缺點而廢棄他好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說:“我對于別人,毀謗了誰?贊譽了誰?如果有所贊譽的話,一定對他有所考察。有了這樣的民眾,夏、商、周三代所以能直道而行!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孔子說:“我還能夠看到史書中存疑空闕的地方。有馬的人(自己不會**)先借給別人騎,現在沒有這樣的了!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小事上不忍耐,就會擾亂了大的謀略。”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孔子說:“眾人都厭惡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愛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說:“人能夠把道發(fā)揚光大,不是道能把人發(fā)揚光大!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真叫過錯了。”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孔子說:“君子謀求的是道而不去謀求衣食。耕作,常常會有饑餓;學習,往往得到棒祿。君子擔憂是否能學到道,不擔憂貧窮!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孔子說:“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會喪失。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夠守住它,但不以莊重的態(tài)度來行使職權,那么民眾就不敬畏?柯斆鞑胖堑玫剿,用仁德保持它,能以莊重的態(tài)度來行使職權,但不能按照禮來動員,也是不完善的。”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來察知,卻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擔重任,卻可以用小事來察知!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說:“民眾對于仁的需要,超過對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見有人死在里面,卻沒有見過有為實行‘仁’而死的!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說:“遇到可以實踐仁道的機會,對老師也不必謙讓!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孔子說:“君子講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說:“侍奉君主,應該認真做事,而把領取俸祿的事放在后面!
子曰:“有教無類!
孔子說:“人人都教,沒有高低貴賤的等級差別!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說:“志向主張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子曰:“辭達而已矣。”
孔子說:“言辭能表達出意思就可以了!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睅熋岢觥W訌垎栐唬骸芭c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師冕來見孔子,走到臺階邊,孔子說:“這兒是臺階。”走到坐席邊,孔子說:“這是坐席!贝蠹叶甲潞,孔子告訴他說:“某人在這里,某人在這里!睅熋岣孓o后,子張問道:“這是和盲人樂師言談的方式嗎?”孔子說:“是的,這本來就是幫助盲人樂師的方式!
第十六篇:季氏篇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螅苋斡醒栽唬骸惲土,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季氏篇原文翻譯: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去拜見孔子,說:“季氏準備對顓臾用兵了!笨鬃诱f:“冉求!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顓臾,以前**讓它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人都不同意!笨鬃诱f:“冉求!周任說過:‘根據自己的才力去擔任職務,不能勝任的就辭職不干!と擞龅搅宋kU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話說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毀壞了,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在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氏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攻占它,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禍患!笨鬃诱f:“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說自己想那樣做卻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聽說,對于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為財富均衡就沒有貧窮,和睦團結就不覺得人口少,境內安定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像這樣做,遠方的人還不歸服,那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致他們。他們來歸服了,就讓他們安心生活,F在,仲由和冉求你們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又不能招致他們;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守;反而謀劃在**動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在他自己的宮墻之內呢!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子說:“天下**清明,制禮作樂以及**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達;天下**昏亂,制禮作樂以及**征伐的命令都由諸侯下達。**由諸侯下達,大概延續(xù)到十代就很少有不喪失的;**由大夫下達,延續(xù)五代后就很少有不喪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國家*,延續(xù)到三代就很少有不喪失的。天下**清明,國家的*就不會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清明,普通百姓就不會議論朝政了!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說:“國家*離開了魯國公室已經五代了,*落到大夫手中已經四代了,所以魯桓公的三家子孫都衰微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諂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順而內心奸詐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孔子說:“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有害的愛好有三種。以用禮樂調節(jié)自己為樂,以稱道人的好處為樂,以有很多德才兼?zhèn)涞呐笥褳闃,是有益的。以驕縱享樂為樂,以安逸游樂為樂,以宴飲無度為樂,是有害的!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說:“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種過失:沒有輪到他發(fā)言而發(fā)言,叫作急躁;到該說話時卻不說話,叫作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然說話,叫作盲目。”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應該警惕戒備:年少的時候,血氣還沒有發(fā)展穩(wěn)定,要警戒迷戀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正旺盛,要警戒爭強好斗;到了老年的時候,血氣已經衰弱,要警戒貪得無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違抗,所以不敬畏它,輕視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是上等;經過學習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難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難仍不去學習的,這種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考: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沒,聽的時要思考聽清楚了沒,待人接物時,要想想臉色是否溫和,樣貌是否恭敬,說話時要想想是否忠實,做事時要想想是否嚴肅認真,有疑難時要想著詢問,氣憤發(fā)怒時要想想可能產生的后患,看見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義!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孔子說:“見到善的行為,就像怕趕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見不善的行為,就像手伸進了沸水中那樣趕快避開。我看見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語。隱居起來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義的原則行事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語,卻沒見過這樣的人!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齊景公有四千匹馬,他死的時候,人民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值得稱頌的。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上,人民到現在還在稱頌他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陳亢向伯魚問道:“你在老師那里有得到與眾不同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他曾經獨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f:不學《詩》就不會應對說話。‘我退回后就學《詩》。另一天,他又獨自一人站著,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沒法立足于社會。我退回后就學《禮》。我只聽到過這兩次教誨。陳亢回去后高興地說: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學《詩》,知道要學《禮》,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兒子。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國君的妻子,國君稱她為夫人,夫人自稱為小童;**的人稱她為君夫人,在其他國家的人面前稱她為寡小君;別的國家的人也稱她為君夫人。
第十七篇:陽貨篇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睿芍^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荆路蝈\,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陽貨篇原文翻譯: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不去拜見,他便送給孔子一頭熟了的小豬?鬃哟蚵牭剿辉诩視r,前往他那里去回拜表謝。卻在途中遇見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來!我同你說話!笨鬃幼哌^去,陽貨說:“一個人懷藏本領卻聽任國家迷亂,可以叫作仁嗎?”孔子說:“不可以。”“喜好參與政事而屢次錯失時機,可以叫作聰明嗎?”孔子說:“不可以。”時光很快地流逝了,歲月是不等人的?鬃诱f:“好吧,我將去做官了!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說:“人們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習染使人們之間相差甚遠了!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人是改變不了的。”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子到了武城,聽到管弦和歌唱的聲音。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老師說過:‘君子學習了道就會愛人,老百姓學習了道就容易使喚。’”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是同他開玩笑罷了。”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公山弗擾在費邑叛反,召孔子,孔子準備前往。子路不高興,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說:“那召我去的人,豈會讓我白去一趟嗎?如果有任用我的人,我就會使周朝的政德在東方復興!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在天下實行五種美德,就是仁了!弊訌垎枺骸罢垎柺悄奈宸N?”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招致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則會取得功績,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焉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肸召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以前我從老師這里聽過:‘親自行不善的人,君子是不會去的!鹈Z在中牟發(fā)動**,您要去,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說:“是的,我有講過這樣的話。但不是說過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損嗎?不是說過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只苦葫蘆么,怎么能夠懸掛在那里卻不可食用呢?”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說:“仲由!你聽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笨鬃诱f:“坐!我告訴你。愛好仁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愚蠢;愛好聰明而不愛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不羈;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傷害;愛好直率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愛好勇敢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孔子對伯魚說:“你學習《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周南》、《召南》,那就像對著墻站立一樣無法行走了!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孔子說:“禮呀禮呀,僅僅說的是玉器和絲帛嗎?樂呀樂呀,僅僅說的是鐘鼓等樂器嗎?”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孔子說:“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用小人作比喻,大概像個挖洞爬墻的盜賊吧!
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孔子說:“沒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敗壞者。”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孔子說:“把道路上聽來的東西四處傳說,是背棄道德的行為!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孔子說:“那些鄙夫,可以和他們一起侍奉君主嗎?他們在未得到職位時,總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職位以后,又唯恐失去,如果老是擔心失去職位,就會是沒有什么事做不出來的!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孔子說:“古代的百姓有三種毛病,現在或許都沒有了。古代的狂人是輕率肆意,現在的狂人則是放蕩不羈;古代矜持的人是棱角分明,現在矜持的人是惱羞成怒,強詞奪理古代愚笨的人是憨直,現在愚笨的人是欺詐偽裝罷了!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和善,這種人很少有仁德!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說:“憎惡紫色奪去***光彩和地位,憎惡鄭國的樂曲淆亂典雅**的樂曲,憎惡用巧言善辯顛覆國家的人!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么呢?”孔子說:“天說什么話了嗎?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天說什么話了嗎?”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孺悲想拜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下瑟來邊彈邊唱,故意讓孺悲聽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宰我問:“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笨鬃诱f:“喪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錦緞,對你來說心安嗎?”宰我說:“心安!笨鬃诱f:“你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服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住在家里不覺得舒適安寧,所以不那樣做,F在你心安,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了,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后,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難道沒有從他父母那里得到過三年懷抱之愛嗎?”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心思也不用,這就難辦了呀!不是有擲骰子、下圍棋之類的游戲嗎?干干這些,也比什么都不干好些!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把義看作是最尊貴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去做盜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