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教案(精選5篇)
趙州橋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全文是圍繞課文的哪一句話來寫的?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1:我覺得是文章第二小節(jié)的第1句“趙州橋非常雄偉”。
生2:我覺得是文章第三小節(jié)的第1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師:請說說理由。
生1:文章第二小節(jié)的第1句寫到“趙州橋非常雄偉”,而下面的文章就是在寫橋的雄偉,所以說這一句可以概括全文的內容,就是中心句。
生2:不對,這篇課文除了寫橋的雄偉,還寫了橋的美觀,有兩方面,而美觀這一方面是“趙州橋非常雄偉”沒有提到的。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見,課文寫趙州橋的美觀事實上也在寫橋的雄偉。
……
師:大家討論得很熱烈,這很好。究竟哪一句是中心句呢?我們先好好地讀一讀課文,在深入理解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意思后,再來思考回答這個問題吧。接下來,我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3兩個小節(jié),想一想,趙州橋是怎樣的?
(學生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趙州橋是怎樣的呢?
生1:我從橋的長和寬中感覺到了橋的雄偉。
生2:從這么長的橋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感覺到了橋的雄偉。
生3:我從既……又……感受到這種設計使橋更為堅固。
生4:我從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知道了橋的美觀。
師:同學們,橋這么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好嗎?
(接著學生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
師:同學們,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呢?
生:是一座雄偉的橋。
生:是一座堅固的橋。
生:是一座美觀的橋。
板書:堅固美觀
師:現(xiàn)在請你們速讀課文,想一想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齊聲):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師:是的,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前半句是對上一小節(jié)趙州橋堅固的總結,后半句就要寫趙州橋的美觀了,如何美觀呢?就是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有的……還有……所有……”其實這句話不僅是這段的中心句,而且還是上段和這段之間的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課文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使文章眉目顯得更加清楚。以后如果我們尋找文章的中心句就應該特別注意這種過渡式的語句。
教學評析
一、舍賓突主提綱挈領
中心句最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意思,也就是文章的靈魂。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抓住中心句進行教學,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課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經(jīng)?梢酝诰蛘n文中的中心句來組織課堂教學。小學語文第五冊《趙州橋》這篇說明性的文章,如果按照一般的上法,自上而下一節(jié)一節(jié)地感知課文的話,就缺乏整體感,上出來的課零碎、瑣屑。該教師大膽地采用了找出中心句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通讀課文,尋找可以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中心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不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的脈絡、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而且在研讀中讓學生感悟到字里行間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二、避實就虛欲擒故縱
當老師拋出問題后,立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且一時之間討論變成了爭論,學生各執(zhí)一詞,也說服不了誰。其實課文2.3這兩小節(jié)各自抓住了趙州橋的特點,共同圍繞著一個中心來寫,而全文的中心句應該是第2句,既寫了趙州橋的雄偉,又寫趙州橋的美觀。由于是三年級上學年學生,他們剛接觸到段的教學,有些學生思維還沒有拓展,閱讀能力也不是很強,一時理解不了課文內容,因此不通過深入研讀和體會,有一部分學生是無法領悟到的。在此情形下,老師沒有讓學生繼續(xù)與這個問題正面交鋒,而是很巧妙地把“哪一句才是文章的中心句”這個問題暫時放置一邊,轉而要求學生研讀課文,讓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一說哪一句才是中心句。不但圓滿地解決了問題,而且讓學生讀出了語文的真味。
三、水到渠成畫龍點睛
由于學生通過反復的閱讀,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感知經(jīng)驗,已經(jīng)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因此當老師再次提出“中心句是哪一句”的問題時,他們幾乎是不假思索便答出了“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是這篇文章的中心句。而在此基礎上教師趁勢不但做了小結,而且作了點撥,真可謂畫龍點睛,不但把這堂課點活了,而且把學生的思維也點活了。
綜觀《趙州橋》的這個教學片段,以尋找中心句為上課的切入口、執(zhí)教的主線索,不但在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整體理解的基礎上,確保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而且在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的反復閱讀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感知語言的能力,真可謂“實效凸顯,貴在組織”。
趙州橋教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3)02-077-1
一、以歷史教材為主,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故事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其課文的內容知識往往過于簡單和抽象,讓學生對每個事件都僅知一點,缺乏深入了解和探究,對歷史發(fā)展的各種關系感到十分凌亂和復雜,無法構建屬于自己的骨架圖。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缺乏動力和興趣,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其學習歷史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策略,本文提出將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以故事的形式將歷史事件一一呈現(xiàn),為學生描繪一幅栩栩如生的圖畫。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趙州橋之前,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講述與趙州橋相似的事情,最后再講述關于趙州橋的事。如:學生們都知道的汶川八級大地震,卻有一個距今2000多年的工程完好,僅有部分受損,那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可以將一個規(guī)模如此之大的都江堰,設計成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種用途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默默地發(fā)揮著巨大的灌溉作用,對當?shù)剞r業(yè)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經(jīng)歷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居然還能完好,繼續(xù)為人民服務,兩千多年來的經(jīng)久不衰,這是一個永恒的奇跡。但是,除了都江堰奇跡,其實在我們教材上也存在這另一個奇跡——趙州橋。趙州橋的設計者李春,是首創(chuàng)世界第一的空腹式石拱橋的設計師。趙州橋經(jīng)歷了多次水災和地震,最高時可達8級地震,卻依然屹立不倒。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趙州橋被命名為土木工程歷史古跡,國家贈送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牌為內容的永久性紀念碑牌,這是趙州橋榮獲的第十二塊銅牌。這時學生對趙州橋必然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趁熱打鐵,順勢將關于趙州橋的結構和脈絡進行梳理,把重點和難點一并道出,讓學生對此興趣盎然,興致勃勃地解決問題。這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自己的骨架圖,提高歷史素養(yǎng)。
二、采用探究式的歷史教學方式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喜歡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灌輸式,教師一味的講,學生一味的聽,做筆記,死記硬背。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如此被動,怎能學好歷史呢?這只會讓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厭倦感,忽視歷史的重要性,無法從真正意義上了解歷史,自發(fā)地研究歷史,探討歷史。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尊重歷史,主動地研究和探索歷史的真實性,提高對野史的辨別能力。如:在學習《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時,教師可以先給出疑問:3+4+5=1是什么意思?讓學生仔細地閱讀課文,將3+4+5=1與文中的內容相對應起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的結構和脈絡,教師可以給出關鍵詞,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將答案的探究進行到底。如:隋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建立方式)、隋的統(tǒng)一(條件、經(jīng)過、影響)、隋的疆域、隋的富庶(注意思考與大運河的開鑿關系)等等,對于貫通南北的動脈部分,則可以給出關鍵詞如下: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條件、大運河的開鑿及概況、大運河通航的影響等等。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文中內容,找到3+4+5=1其實是代表三心+四段+五大水系=一條大運河。其中,三心即為中心洛陽,東北到涿郡,東南到余杭;四段即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大水系即為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然后,需要立足于新時代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對大運河進行總體的客觀的思考,如:大運河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后兩岸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如: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是:統(tǒng)一南北;創(chuàng)立科舉制以及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大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根據(jù)實際情況的需要,可以給出與大運河相關的閱讀材料,設計問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采用探究式的歷史教學方式,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理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能力和素養(yǎng)。歷史是一門很重要的科目,需要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仍需要不斷的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讓每一個學生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路漫漫其修遠兮,廣大教師仍需要孜孜不倦地繼續(xù)堅持育人的道路,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孫獻民.淺析歷史教學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S1).
趙州橋教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教學案 設計與應用
一、高中數(shù)學教學案設計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
(一)適當性原則
教師在備課前根據(jù)教學大綱確定教學任務后,首先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起點學習能力、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根本,把適當?shù)膶W習任務交給學生,形成學習目標。
(二)引導性原則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意味著教師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師要立足于“主導”地位,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依據(jù)教學內容,適時地、適當?shù)夭捎枚喾N多樣的方式和方法,將難易不一、雜亂無章的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通過科學性、啟發(fā)性,趣味性等問題設計和學案的情景設計,創(chuàng)造濃厚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角色,激起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探索性原則
“學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學提綱。學案設計時要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熱情地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科學地設計問題引起探索,適時引線搭橋幫助探索是“學案”的重要手段,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
按照上述原則我們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案的設計與應用的過程中應注意下文中所指到的問題。
二、教學案的設計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
例1(冪函數(shù))經(jīng)調查,一種商品的價格和需求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價格(元) 0.6 0.65 0.7 0.75 0.8 0.85
需求(噸) 139.6 135.4 131.6 128.2 125.1 122.2
根據(jù)此表,我們可以得到價格x和需求量y之間近似的滿足關系:
y=111.8746x-0.3815192這個關系與函數(shù)y=x-0.3815192是相關聯(lián)的,函數(shù)y=x-0.3815192是指數(shù)函數(shù)嗎?
冪函數(shù)是在剛學完指數(shù)函數(shù)和對數(shù)函數(shù)之后的一個知識,實際上這個表達式是通過計算機數(shù)據(jù)擬合得到的,學生目前的水平根本無法探知,教師也不可能提前講這個內容。學生就不能根據(jù)這個情境展開思維過程,只是簡單的接受信息,這和“直接問y=x-0.3815192是指數(shù)函數(shù)嗎?”沒有區(qū)別。
因此,可以對該情境作如下兩種改編:
1.請看下列問題:
(1)如果張紅購買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x克,那么她需要付出的錢數(shù)y=x;
(2)若正方形的邊長為x,那么正方形的面積y=x2;
(3)若正方體的邊長為x,那么正方體的體積y=x3;
2.我們前一階段主要研究這個表達式,若以指數(shù)b為自變量,N為應變量引入指數(shù)函數(shù)y=ax,若以冪值N為自變量,b為應變量引入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那么下面我們要研究什么樣的函數(shù)呢?
但是,在個別班級試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是很理想,因為第一個情境對高中生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熱情。第二個問題情境所涉及的變量比較多,過于抽象,深奧,有一部分學生接受不了。這兩種問題情境都沒能很好地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所給的問題既不能完全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也不能離得太遠,兩種方式都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最后我作如下設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了指數(shù)函數(shù)和對數(shù)函數(shù),今天我們來檢驗一下你學的怎么樣?請大家比較(1/3)0.4和(1/3)0.5, (這個內容是前面的知識,學生立刻都躍躍欲試,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完成之后,教師馬上又提出新的問題:那么我們把指數(shù)和底數(shù)的位置關系互換一下,你還會嗎?新知立刻在舊知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學生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會不會,開始自己的嘗試,也就展開了思維過程。
實踐表明:以上情境既很快地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也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方面獲得了發(fā)展,將新的知識牢牢地建立在了原有的基礎之上,學生學習很有成就感,情緒愉悅。因此這是我們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案的設計與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案的設計應為學生正確、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定律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例2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石拱橋,趙州橋的跨度約為37.4m,圓拱高約為7.2m,如何寫出這個圓所在的方程?
趙州橋教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懶;主體地位;課堂資源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時展的需要,是尊重教育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對過去的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氨D肥健钡慕逃Y果只能使學生永遠不會自己走路,也不會自己揀食吃。過去的語文教學,教師一味地滔滔不絕地講,就如說書一般,大唱“獨角戲”,使學生因過于“高雅”而一頭霧水,因太多的旁征博引而暈頭轉向,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要想真正地落實課程標準要求,要想很好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懶”一些,這種“懶”,是一種教學智慧,是“智”的另一張面孔。
一、懶是為了不再越俎代庖
語文教學中的“學”主要是靠學生來進行的,教師不要過于勤快,如果出現(xiàn)了越俎代庖的行為,其結果只能是“巧母出拙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能力。比如,在執(zhí)教《趙州橋》的時候,中間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意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分析趙州橋的堅固時,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座橋是拱形的,下面沒有柱子支撐著,為什么能承受住上面的車馬和行人呢?為什么說這樣的結構是最堅固的呢?”我當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無法解釋,心想,與其干著急,還不如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于是,我就對學生說:“這個問題就交給你們吧,采用什么方式都可以,你只要解決了就行,給你們十五分鐘的時間,開始!”頓時,學生在課堂上熱烈地議論起來。有的在做模擬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wěn)穩(wěn)地將較重的書撐起,最后得出結論: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tài)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還有的學生向我借手機用,給他在中學當物理老師的爸爸打電話進行詢問,還有的學生跑出教室,到辦公室上網(wǎng)找答案……十五分鐘一轉眼就過去了,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得到答案后的喜悅。
對于這樣一個玄奧的問題,我備課時沒有想到,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變得懶了,當即決定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實踐證明,這要比我直接告訴學生要好得多,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二、懶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理想境界首先是要讓學生有自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懶”,正是為了把嘗試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他們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比如,作業(yè)的檢查可選班級里最好的學生負責檢查與評比;課文的背誦檢查可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負責,教師只需檢查小組長就可以了;作文批改,可讓學生先嘗試著自己修改,然后小組內交換修改,每一個小組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再交給老師,老師再進行加工潤色;在課堂教學中講解示范后,由學生來點評推薦,再修改,最后用電子郵件發(fā)到?螂s志社進行發(fā)表。實踐證明,這樣的“偷懶”不但極大地減輕了語文教師的負擔,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真可謂是事半功倍,一舉多得。
三、懶是為了課堂資源更好地生成
課堂教學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它的不確定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領和指導,便特別需要智慧的現(xiàn)場生成。記得某一個下午,當我走進課堂,正準備給學生上新課文《第一場雪》的時候,忽然窗外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落下來,這時學生已無心聽課,目光和心思都投向了窗外,于是,我改變了教學思路,讓學生走到窗前,走出教室,感受下雪的樂趣。十分鐘后,我讓學生回到教室,再讀文本,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我就讓學生做個“小先生”試講,然后請大家評議,疑難處當堂討論。
趙州橋教案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學科教學是美育實施的一條重要途徑。中學文科教學中的美育是一種以中學文科為母體的美育,其功能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身,以美促勞,以美樂群。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ol(ta}a)
美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德智體美勞五育是一個相互融合的整體,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不能各自為陣而忽略了五育的整體性。人是一個整體,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因而教育的整體性是不容忽視的。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個體而言,德、智、體、美、勞課堂教學是相互融合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見圖1 } o c21(r}2s)
美育的途徑十分廣闊,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學校學科教學是美育實施的一條重要途徑,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sl(e}ss)中學文科教學中的美育是“一種以中學文科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為母體的美育”,是指有計劃地通過具體的學科教育所進行的審美教育活動。中學文科教學中的美育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客觀現(xiàn)實中美的事物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及個體對美的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和行為反應。;(4)(1’}t)能力是一種心理特征,“是直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使活動任務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征。‑(sl(v}as) 審美能力是從事審美活動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特征,它包含著審美感覺力、審美知覺力、審美注意力、審美記憶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思維力等要素,是一個各部分相互關聯(lián)、滲透與融合的整體。所以,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綜合性的。
在學習《語文})(人教版)八年級教材中的《中國石拱橋》一課時,通過以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典范—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要求學生掌握趙州橋和盧溝橋各自的特點及與中國石拱橋特點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理解課文、掌握了中國石拱橋特點諸如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等之后,教師可以拓展延伸提問:“趙州橋美在何處?”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調動到“趙州橋的美”上,從而引起審美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教師和學生歸納總結其“美”在于:(1)趙州橋的圓弧拱形式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形式優(yōu)美。我國習慣上把弧形的橋洞類的建筑叫做“券”。一般石橋的券,大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跨度很大,從這一頭到另一頭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圓形,那橋洞就要高18.52米。這樣車馬行人過橋,就好比越過一座小山,非常費勁。趙州橋的券是小于半圓的一段弧,這既減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料與人工,又使橋體非常美觀。(2)采用敝肩—設計巧妙。券的兩肩叫“撞”。一般石橋的撞都用石料砌實,但趙州橋的撞沒有砌實,而是在券的兩肩各砌兩個弧形的小券,與實肩拱橋相比顯得分外輕盈秀麗。這樣橋體大約節(jié)省了180立方米石料,使橋的重量減輕了大約500噸。而且,當佼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暢通,又減少了洪水對橋的沖擊,保證了橋的安全。(3)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在橋的主拱頂上、橋兩邊的欄板和望柱上,雕刻有蛟龍、獸面、竹節(jié)、花飾等各種圖案。石雕的刀法蒼勁古樸,刻工精細,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的石雕風貌。整個大橋堪稱是精湛的藝術珍品,隋唐藝術的精華。宋代趙州刺史杜德源有詩贊曰:“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痹鷦傥跤性娰澰:“水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二、有利于以美育德
美育對人的思想、意志、情感有重大影響,而思想、意志和情感都是品德的重要成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外表上的美有其內在的道德根源n。 (6](p1a1)0
以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課為例: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和廣大愛國官兵英勇抗敵、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李鴻章等人避戰(zhàn)求和、妥協(xié)退讓,加之許多官兵臨陣脫逃,導致了敗局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歸納這兩方面的史實,如英勇抗敵的—左寶貴、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聶士成、徐邦道等;臨陣脫逃的—葉志超、趙懷業(yè)、龔照嶼等。在此基礎上,對比兩類行為,讓學生充分體驗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對此,學生的情緒體驗具有對立的兩面:尊敬一輕蔑、熱愛一憎恨等。對英勇抗敵的行為產(chǎn)生尊敬、熱愛的情感,對臨陣脫逃的行為產(chǎn)生輕蔑、憎恨的情感。英勇抗敵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行為肯定了人的真誠、勇敢、持之以恒、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征—這是真善美的形象和表現(xiàn);而臨陣脫逃反映了人的虛偽、怯懦、自卑、半途而廢、冷漠等人格特征—這是假惡丑的形象和表現(xiàn)。
在中學文科教學中,用美的事物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主要通過潛移默化過程來實現(xiàn),就如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受美育熏陶過的人,品德上潛移默化,也許自己都意識不到。但通過美育形成的道德品質,深刻而穩(wěn)定,對一個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評價、道德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三、有利于以美啟智
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學森說:“形象思維是研究思維科學的重要內容,是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音樂思維和美術思維都是形象思維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當引起重視。”川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例如,美術家所需要的深刻細致的觀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也是科學家所需要具備的。
學習高中《中國古代史》的《秦漢時期的文化》時,教材中有這樣的表述: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題材豐富,藝術性強,是了解當時人們物質生產(chǎn)與精神生活的珍貴資料。請同學們看從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文物《弋射收獲畫像磚》a
在一塊磚面上,分上下兩個畫面,其上描繪的是池邊弋射,其下則是田間收獲。(上部畫面)池塘水中群魚游動,蓮蓬高高挺立水面;一群碎然驚覺的水禽有的急速游避,有的倉皇飛散。池畔兩位獵人引弦搭箭,仰天而射。整個畫面無論獵手或水中飛禽,都處于由靜到動的瞬間變化中。(下部畫面)五位農夫正在揮鐮收割。其中左側的一組三人彎腰割取稻穗;另一人則荷擔提罐,看來好像是一位送水未歸卻被這豐收場面吸引得暫時立看片刻的農婦。右側一組二人高高地舉起鐮刀砍割稻莖。兩種對比強烈的動作幅度正好形成了畫面明快的節(jié)奏。
通過細致人微的觀察,學生基本能說出畫像磚所表現(xiàn)的內容。那么,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學生能聯(lián)想到什么呢?(1)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地主階級幻想死后繼續(xù)享受像生前一樣的富貴榮華,于是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工物力,把墓室布置得好像人間一般。這一風氣的盛行,卻為后代留下了包括畫像石、畫像磚在內的無數(shù)藝術珍品。(2)射獵在原始時代是人們維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但在以農業(yè)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的漢代,卻是有閑階級帶有練武性質并樂于從事的游樂活動。《弋射收獲畫像磚》像一面鏡子,反映了地主階級窮奢極侈的剝削生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代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3)漢代豪強地主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滿野,奴脾千群,徙附萬計。成都平原號稱天府之國,自然也是地主豪強聚集的地方,因此,這里有大量畫像磚發(fā)現(xiàn)也就不足為怪了。(4)東漢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從無鬼論出發(fā),反對厚葬提倡薄葬。(s)漢代刻印在石、磚上的形象所展現(xiàn)的那種大膽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縱覽古今的廣闊視野,反映了統(tǒng)一王朝雄大恢宏的時代精神。
以上的聯(lián)想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聯(lián)想內容越多,越能說明學生想象力豐富。因此,美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智力的開發(f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力。
四、有利于以美健身
歐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臘。在古希臘,各城邦國家提出了強健體魄與完美心靈相結合的公民素質標準。雕像《米洛斯的維納斯》(即斷臂的維納斯)和《擲鐵餅者》是集神或英雄的精神、尊嚴與人的形象于一體的完美的典范作品。
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腆,面龐典雅,微微扭轉的站姿使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yōu)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tài),富有音樂的韻律感。這尊《米洛斯的維納斯》已經(jīng)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稊S鐵餅者》是古希臘米隆創(chuàng)造的一個出色的運動員形象。雕像靜止中蘊積著強烈的運動引發(fā),動態(tài)中又體現(xiàn)著和諧的平衡,男性發(fā)達強健的肌體在復雜的運動中展示得盡善盡美。整個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健美、莊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古代奧運會起源于古希臘,選手在競技場上奮勇拼搏,向神和觀眾展示他們超人的體能、健美的身體和良好的教養(yǎng),F(xiàn)代奧運會已不再是祭神的競技,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體育競賽!案臁⒏、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體壇的響亮口號,F(xiàn)代體育在增強了競技性的同時,也大大地增強了其藝術性,因此,現(xiàn)代體育越來越具有觀賞性,體育運動中存在著大量的美的信息。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展示了許多美:福娃,“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祥云火炬,金鑲玉的奧運獎牌,等等。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經(jīng)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可引導學生從文化與審美的角度,品味北京奧運會的美,挖掘她的深厚內涵。
在中學文科教學中的“以美健身”主要是發(fā)展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狀態(tài)和活潑靈敏、富有激情與活力的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其身體發(fā)展。
五、有利于以美促勞
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藝術起源于勞動。原始社會的陶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還讓我們領會到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美:遠古的人們把粘土加工做成坯子,再燒制成另外一種新的物質—陶。在陶器發(fā)明前,人類對自然的改造都是改變材料的形狀(如制作石器只是改變石頭的外形,使其出現(xiàn)刃口等),并沒有改變材料的性質,陶器的出現(xiàn)以及后來瓷器的出現(xiàn),都體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和智慧。瓷器是中國人的偉大發(fā)明。幾千年來,古代匠師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技藝精湛的瓷器珍品,遺存下來成為文化寶庫中的巨大財富。"china”不僅僅是瓷器的代名詞,也是中國的代名詞。
在中學文科教學中的“以美促勞”主要是讓學生間接地分享人類的勞動成果從而獲得內在的感受,激發(fā)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興趣,培養(yǎng)其熱愛生活和勞動的情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六、有利于以美樂群
孔子說“詩可以群”。第一個提出“美育”概念并加以理論闡述的是18世紀德國詩人、美學家席勒,他認為審美可以給個人與社會帶來許多好處,他說:“只有美才能使整個世界幸福,誰要是感受到美,他就會忘記自己的局限性!彼终f:“只有審美的趣味才能導致社會于和諧。因為它在個體身上奠定和諧,,··…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系到一切人共同的東西。"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終身教育應建立在四個支柱的基礎上,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就是學會如何和他人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進行合作、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