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精選5篇)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范文第1篇

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曾說過:“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責任時代---人人都需要重視,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有一份責任。我們會欣然接受這份責任,人生也正因此而充實!痹谪熑蔚膬仍诹α康尿屖瓜拢覀兂3S腿欢环N崇高的使命感和歸屬感,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正做好了我們的工作。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我們放棄了對自己的責任,就背棄了對我們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于自己還是對于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自己生命的信念。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

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我們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么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責任。簡單的說,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違反單位制度,說到本質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xiàn),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yè)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柏熑沃赜谔┥健,這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一句話。

一、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切實增強事業(yè)心責任感

(一)事業(yè)心責任感是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最根本的決定因素就是他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而事業(yè)心責任感的強弱就是對待工作的根本態(tài)度問題。高爾基說過:“天才是由于對事業(yè)的熱愛而發(fā)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yè),對工作過程的熱愛而已!笨梢韵胂,一個人不熱愛自己的工作,缺少起碼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在職不盡責,安心不盡心,怎么可能把工作干好?更談不上高標準,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把工作當成事業(yè)干,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才能在困難的時候找到力量,在浮躁的時候得以堅定,保持昂揚的工作狀態(tài),干好每一項工作。可以說,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二)事業(yè)心責任感源自于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工作價值的認同。愛崗才會敬業(yè),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才會激發(fā)出強烈的責任感;只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才會獲得工作的干勁和動力。如果沒有事業(yè)心,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一切向錢看,對職業(yè)地位和工作價值缺少認同感,導致責任意識淡化,失去了干勁。只有正確認識人的價值,熱愛自己的事業(yè),才能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我想做”為“我必須做好”,兢兢業(yè)業(yè)地干好本職工作。

二、承載責任,提升能力,努力在本職崗位上有所作為

(一)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形象、拒腐防變的能力,是新時期黨員、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堅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大力發(fā)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一切以落實中央和上級黨委決策為中心,一切以法律法規(guī)和黨紀政紀為準繩,以各項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自己,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省,勇于開展自我批評,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更純一些,境界更高一些,作風更過硬一些,行為更規(guī)范一些。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正確對待個人的名利和地位,解決好做人與做事的問題,做到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動。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參加民主生活會,認真開展自我批評,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在各方面的監(jiān)督中尋找差距,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做好思想工作,尊重別人、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做到作風民主、胸懷廣闊,與人為善,公道正派。落實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基本要求,時時處處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從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努力做到警鐘長鳴,拒腐防變,保持廉潔自律的形象,做好干部的表率。

(二)注重理論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學習理論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tǒng)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認真學習掌握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重點學好,學好主席的重要講話,努力在把握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理論學習與本單位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提高工作能力;與自己的思想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判斷、分析能力;與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結合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不斷把學習的成果轉變?yōu)楣ぷ鞯乃悸泛痛胧。努力學習法律法規(guī)、專業(yè)業(yè)務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向書本學,向實踐學,拓寬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為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功底。通過學習,進一步確立理想信念,鞏固宗旨信仰,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識別能力,為履職盡責和工作的高標準打好基礎。

(三)強化大局觀念,增強服從意識。牢固樹立同舟共濟的思想,構建學校發(fā)展、繁榮與個人的利益共同體。樹立一顆鐵軌上的螺絲釘?shù)乃枷耄弘m然一顆螺絲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成千上萬顆螺絲就能牢牢的把鐵軌固定好,確保列車高速、安全運行。我認為我們在單位里每個人都重要,你不能只考慮自己,要每個人都為全局著想,社會才得以穩(wěn)定安全,民族才得以和諧進步;但同時也說明,一個人離開集體就像鐵軌上單獨的一顆螺絲是發(fā)揮不了其作用的。以此昭示其個人與整體息息相關,個人與單位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也只有有效調動了每個個體的責任心,才能提高整體的戰(zhàn)斗力。因此我們要營造這樣一種彼此需求的和諧的觀念和氛圍,通過措施和制度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單位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起來,堅信自己和集體的利益關系是“相依為命”,做“局內人”,不做“旁觀者”,服從命令,切實盡心、盡力地干好本職工作,為單位、為事業(yè)做出最大的貢獻。

(四)履行職責分工,不辱神圣使命。通過學習我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作為工會主席我要充分發(fā)揮任用,雖然工作辛苦、繁瑣,但強烈的責任感激發(fā)了我們潛在的能力,也促使我們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承載責任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1、在 教育教學方法上更加富有靈活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導學案,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學生借助導學案這一橋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實際,預習課本,做到了課堂前移、作業(yè)前置,引導著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參與向如今的主動參與轉化。老師充分發(fā)揮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在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通過導學案的完成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對存在問題進行匯總,不同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靈活選擇方法,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最佳化。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范文第2篇

“在任何特定的環(huán)境中,人們還有最后一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蔽液芟矚g這段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柏熑巍笔且欢ㄒ鎸Γ掠趽,而不能逃

避的。要做好本職工作,必須樹立強烈的崗位責任意識。只有思想認識到位,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業(yè)績。責任意識,決定了干好工作的態(tài)度,有沒有責任意識,有沒有把自己的崗位重視起來,做事的結果絕對是不一樣的。作為公司一名員工,只有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實現(xiàn)自我管理,才能堅持原則,才能積極主動地工作,這樣對所承擔的工作和達到組織所設定的目標才更有意義,克服困難和戰(zhàn)勝挫折才更有勇氣。

“換位思考,互相幫助!弊屛抑喇斃щy來了的時候,不是“各掃門前雪”而是要更多的為別人著想,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在賓館的工作當中很多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事我并不了解,主要都是他負責,你找我也解決不了問題,還得找他!弊屛覀冹o下心來思考:當你責怨他人的時候,你有沒有替他人考慮過?“才為本,德為先”簡單的幾個字卻讓我讀出了很多道理,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這是我們做事的必備條件,而在這之前應該讓自己做一個德行好的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承擔責任會使你比別人更強大,比別人更值得信賴。做好自己的事情,更主動的幫助別人做好事情,做任何事情力求盡善盡美,所有這些都是富有責任心的表現(xiàn)。

“有責任的人會怪誰?”誰都不會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內。當別人未能做到的事情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呢?人們總是不能給予自己負責任的機會。當困難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繞道而行會是很多人的首選,有些人認為這樣做很聰明,可以躲避很多麻煩和困難,但他們卻忘記了自己失去了負責任的機會,就意味著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范文第3篇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23)03 — 0149 — 02

進入新世紀,伴隨著90后獨生子女一代步入高校,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迎來以90后為主體的時代。90后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經(jīng)濟建設、國家強盛的有力保障及主力軍。作為未來的國家棟梁,90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昌盛。90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特指90后出生的在校大學生面對家人、他人、國家時,對自己所應該承擔的使命、責任、義務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為此,筆者團隊通過對西部某高校的在校90 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研究分析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xiàn)狀,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的成因,同時據(jù)此提出筆者團隊對強化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及建議。

一、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分析

筆者團隊對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問卷調查選擇了西部某高校的某學院2023級、2023級、2023級部分學生。為此筆者團隊共發(fā)放530份問卷,回收475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141名,女性334名,專業(yè)有文科、有理科。另外還對部分教師、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研究分析,筆者團隊發(fā)現(xiàn)了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著性別、年級、對象、家庭等方面的差異性,F(xiàn)將問卷結果做如下分析:

(一)社會責任感的性別差異

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90后女大學生表達對家庭責任、集體責任、民族的責任比男大學生要積極。對“見到父母勞累時,我會主動關心父母”這一說法,女生的表達比男生要積極主動,而且很多女同學表示會很細心的方式為父母分擔,減輕父母的辛苦。這可能與女大學生情感比較細膩,較為感性有關系。家庭教育對男孩、女孩責任心的教育和培養(yǎng)方式上是有區(qū)別的。女孩子被教育要細心、要樂于助人。男孩子要自強不息,成熟穩(wěn)重。因此在責任心的外顯程度上,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男大學生責任感就比女大學生低。

(二)社會責任感的年級差異

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地分析,筆者團隊發(fā)現(xiàn)了高年級比低年級的同學社會責任感強。責任感培養(yǎng)是由認識、到情感、到意志,最后向行為轉化的過程。大學生心理成熟水平,閱歷、經(jīng)歷豐富程度都會影響到責任感的高低。隨著大學生年齡的成熟,更能體諒他人,更懂得對父母、社會和國家肩負的責任。對“我總是樂于參加社團公益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這一說法,2023級被調查者選擇了“完全符合”和“比較符合”有73.1%,2023級為68.9%,2023級為62%?梢,高年級的學生對公益活動的參與熱情比低年級的高。這可能與高年級的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比低年級要強,生活經(jīng)驗方面也較豐富。所以高年級學生的更能明確自身的責任,也更積極主動的承擔責任。

(三)社會責任感的對象差異

筆者團隊針對“經(jīng)常打電話問候父母身體狀況”的問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選擇“完全符合”或“比較符合”的回答者占70.7%,說明90后大學生是比較關心父母的。對社會責任、對父母責任,對他人責任這三個感恩對象中,對父母的責任感最強、其次是社會,最后是他人。從90后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程度最強可以看出,她們牢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愿意主動承擔對父母的責任。成長在和平年代下的90后大學生普遍比較關注娛樂八卦的新聞,而對國家大事的關系則明顯減少,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社會政治的冷漠。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應該與90后大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有關聯(lián),此外90后大學生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對身邊的人體貼關懷不夠,對他人的責任心不強。

(四)社會責任感的家庭差異

筆者團隊針對社會責任感水平的高低與家庭背景有著關聯(lián)性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90后的大學生由于存在一定比例的獨生子女情況。具體情況是在調查的學生中有35.7%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有56.7%的同學來自農(nóng)村家庭。在回答到“如果你獲得助學金,你是否愿意拿出一部分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問題時,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在意愿表達上比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好。這可能是農(nóng)村的孩子沒有城市的孩子成長環(huán)境優(yōu)越,自己必須奮發(fā)圖強。他們體會著生活的艱辛,更懂得珍惜生活,更知道感恩。而獨生子女有著相對比較寬裕的經(jīng)濟條件,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成長過程較平坦,很少吃苦,缺乏助人意識和分享精神。

(五)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策略差異

筆者團隊在問卷分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當今90后大學生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不能積極主動的去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與責任感的培養(yǎng)方式、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班級活動的評價”這一說法選擇“有意義”和“很有意義”僅有47.8%。從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班級活動組織較好的班級,獲得的榮譽也較多,同學們的班級凝聚力也較好。大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度與集體榮譽感的強弱和活動開展的效果都有關系。不能簡單的把是否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作為評價學生集體榮譽感高低的標準,開展活動的內容、形式也將影響到活動的效果,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分析,筆者團隊從分析結果中發(fā)現(xiàn)90后大學生對社會、父母、他人的社會責任感認識水平總體上是樂觀的,但是90后大學生仍然存在著實際行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還普遍不足的問題。筆者團隊通過研究分析,一致認為這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社會因素

如今在校大學生主體基本上是90后,90后的大學生出生、成長的環(huán)境更加的開放化、現(xiàn)代化,也相對比較和平和安定。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大學生缺少對國家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國情的了解,對于責任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停留在簡單的感性階段。另外,由于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發(fā)生了扭曲,以個人為中心,惟利是圖,造成國家觀念和公民意識淡化。

(二)家庭因素

90后大學生是否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一定程度上看家庭教育是怎么教的,F(xiàn)在的90后大學生不少是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和父母對子女過分的溺愛,剝奪了孩子的責任,使他們缺乏生活的磨煉。他們過于注重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為人處事上更多的不是能夠為別人做什么,而是別人應該為我做些什么。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對社會的看法和家庭的觀念,以及家庭關系的和諧度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影響,也影響著孩子責任感的培養(yǎng)。

(三)學校因素

雖然我們一直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點來抓,通過課堂教學和組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但是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上過于乏味枯燥,內容比較零散,難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學生責任感的效果必須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xiàn),然而90后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很多時候是口頭上,而難以落實到行動中。

(四)大學生自身因素

90后大學生社會經(jīng)驗不足,人生閱歷、經(jīng)歷不夠豐富,辨別能力比較薄弱,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社會上金錢至上、個人享受、惟利是圖等觀念蒙蔽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有點無法適從。盡管大學生中大多數(shù)是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但是能真正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特別是面臨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需要,個人與他人利益的選擇時情況就不容樂觀了。大學生了解責任的要求比較容易,但是要做到真正理解,并主動承擔其責任就困難了。

三、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

(一)父母做好表率

90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的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不正確導致的。家庭成員關系的不融洽,鬧矛盾都會給孩子造成很深的影響,疏遠了親情,扭曲了心靈,容易形成矛盾的人身觀、價值觀,F(xiàn)在的大學生很多是獨身子女,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的溺愛養(yǎng)成了孩子的自私自利,吃不了苦,沒有擔當精神。父母不僅要為子女樹立好榜樣,還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促進自我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和睦家庭氛圍。

(二)開展感恩教育

90后大學生的責任感與家庭背景有著關聯(lián)性。在學校責任感教育中我們應該尊重大學生群體的特點,結合群體的不同特性進行責任感主題教育。我們要重視對受資助貧困生,獲獎學金學生的感恩教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庭經(jīng)濟狀況,家庭成員的關系的都對90后大學生的獨立性和情感表達方式有影響。感恩意識也是需要被激發(fā)和引導的。學校應該抓住感恩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國慶節(jié)、校慶日等重要節(jié)日多開展能引發(fā)學生共鳴的感恩教育,讓同學們知歷史,愛學校,明責任。一個知恩感恩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敢擔當,有責任心的人。

(三)重視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大學生增強責任感的的重要途徑。很多高校將社會實踐活動量化,并納入到學分考核體系中,目的是鼓勵大學生重視并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而且越來越多的高校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重要載體,為的是讓大學生更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更好鍛煉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的使命。為此高校設計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開展與街道的、社區(qū)的結對共建;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學生干部赴鄉(xiāng)鎮(zhèn)的掛職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參加活動的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動機不純,為了要學分,混證書而參加實踐活動,沒有展現(xiàn)大學生的素養(yǎng),甚至有的連公民的基本義務都沒能很好的履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必須摒棄功利性,倡導服務性,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樹立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喚醒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樹立正確價值觀

90后大學生是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QQ、微信、微博是她們習以為常地交流方式。網(wǎng)絡成為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一些負面的信息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觀,甚至有的大學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在虛擬世界中找尋人生價值。價值觀支配著人的態(tài)度、行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才能分辨事物好壞,正確理解作為子女的義務,作為大學生的使命和作為公民的義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建設美好繁榮和諧社會的關鍵機遇期。90后大學生無論選擇什么專業(yè),無論以后將從事什么工作,首先必須成為一名極具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因此,積極引導90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需要。

〔參 考 文 獻〕

〔1〕賴錦隆.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探究〔J〕.三明學院學報 2023,(03).

〔2〕榮彩芳. 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責任感的策略探究〔J〕. 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3,(02).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范文第4篇

一、最終責任分擔的基本原理

(一)最終責任分擔的意義

數(shù)人侵權責任分擔中的最終責任份額分擔問題,實質上就是最終責任的確定問題。在數(shù)個責任人之間對內進行侵權責任分擔的意義在于:第一,確保矯正正義的實現(xiàn)。即按照責任自負原則分配最終責任份額,以實現(xiàn)侵權法由致害人填補受害人的矯正正義功能。第二,預防受害人的多重受償,實現(xiàn)權利義務的平衡。如果不進行最終責任的分擔而由數(shù)個侵權責任人分別承擔全部的損害賠償責任,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受害人多重受償?shù)牟还胶蠊。第三,作為受償不能風險分擔以及分攤請求權與追償請求權產(chǎn)生的基礎。在最終責任分擔的基礎上,適用數(shù)人侵權責任分擔形態(tài)分配受償不能風險;在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后,通過分攤請求權和追償請求權分擔受償不能的風險。[1]

(二)最終責任分擔的基本原則

對法院來說,最公平的做法莫過于達到“責任與過錯相等”的狀態(tài),[2]即實現(xiàn)分配正義意義上的“應得”。分配正義實現(xiàn)的方式是按照分配標準進行分配,因為“正義以數(shù)學的術語將財產(chǎn)的函數(shù)界定為平等的函數(shù);在數(shù)學上,通過平等的標記將一個人與其他人聯(lián)系起來”。[3]分配正義按照“幾何比例”的原則去實現(xiàn)就是“比例分擔原則”。[4]

(三)最終責任分擔的標準

對于數(shù)人侵權責任分擔中可責難性和原因力的考量權重,學術界長期存在爭議。以楊立新教授為代表的持“過錯為主說”的學者認為,過錯程度大小對于共同責任的分擔起主要作用。[5]而以張新寶教授為代表的持“原因力為主說”的學者則認為,應該以原因力作為主要標準,適當考慮第三人與被告的過錯類別和過程程度。[6]王利明教授的觀點相對折中,他認為應當根據(jù)共同侵權行為人的過錯程度和原因力程度確定分擔比例。[7]

從比較法上看,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清晰說明侵權責任份額決定的運算法則是不可能的,[8]也不存在詳細或者嚴格的規(guī)則,[9]但這并不意味著無章可尋。筆者認為,應該區(qū)分最終責任分擔與受償不能風險的分擔。最終責任所體現(xiàn)的是侵權法的補償價值,因此應該以客觀作用,即原因力標準為主;而受償不能風險的分擔體現(xiàn)的是侵權法的預防價值,因此在過錯責任領域應該以過錯程度為主,在無過錯責任領域則應該以客觀危險程度為主。最終責任分擔理論是與侵權責任構成理論直接對應的侵權責任分擔理論,體現(xiàn)責任自負原則,因此其分擔標準是“以原因力比例為主、可責難性比例為輔”。相應的,受償不能風險分擔的標準就應該是“以可責難性比例為主、原因力比例為輔”。侵權責任人只對自己所造成的損害負最終賠償責任,且責任范圍與因責任人的侵權行為而產(chǎn)生的損害賠償之債范圍理應相同,因此,數(shù)人侵權責任分配的基本規(guī)則就是使得最終責任份額與責任人造成的損害比例相等。

二、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程序

在證據(jù)足以確定最終份額的情形下,我國司法實踐中的普遍做法是首先確定整體責任,然后在連帶責任人之間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10]然而,也有學者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加害人之間的追償在程序上不能與共同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相混淆,共同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不以共同加害人之間進行追償是否有困難作為考慮的前提;法院在判決數(shù)個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時原則上不得在判決書中分割各加害人的賠償份額,在后來的追償過程中發(fā)生糾紛的,追償權人應再行訴諸法院。[11]這種觀點考慮了實踐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因證據(jù)不足無法在訴訟中一次性確認最終責任份額的情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從1985年創(chuàng)刊到2023年上半年,共公布了約200個侵權類案例,[12]其中判決承擔連帶責任的22份判決書中,僅有“廈門市粉末冶金廠訴廈門市開元區(qū)橫竹金屬制品廠、陳昆西、陳孟宗商業(yè)秘密侵權糾紛上訴案”[13]的判決書對連帶責任人的內部份額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司法實踐中法院在判決連帶責任的同時對最終責任份額進行確定的案件并不占多數(shù)。雖然存在司法實踐和學說上的不同認識,但可以肯定的是,法院在確定分攤的數(shù)額時應該首先確定每一個共同侵權行為人應該分擔的部分;[14]否則,分攤請求權的行使便無從談起。

值得關注的是,《侵權責任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連帶責任人承擔連帶責任后,根據(jù)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shù)額;難以確定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而最后通過的《侵權責任法》第14條第1款的最大變化就是刪除了“連帶責任人承擔連帶責任后”的用語。根據(jù)立法機關的解釋,刪除該條文的目的是:“侵權之訴和連帶責任人之間的責任分擔之訴就可以合并解決,既解決了連帶責任人的責任分擔,也不妨礙對被侵權人利益的保護,同時還達到簡化程序,減少訴訟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15]在筆者看來,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是分攤請求權成立和行使的前提。因此,法院如果能夠在一次判決中同時解決連帶責任形態(tài)的適用和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何樂而不為?但是,如果的確存在無法確定最終責任人的情況,也沒有必要強求。因此,既沒有必要要求原則上不能在判決書中分割加害人賠償責任的份額,也沒有必要強調必須在一份判決書中進行分割,但一定要在程序法上允許被告通過第三人訴訟將其他連帶責任人納入訴訟并確定最終份額。[16]

三、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方法

最終責任份額的確定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比例分擔與平均分擔兩類。前者體現(xiàn)在《侵權責任法》第12條前段規(guī)定的“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第14條前段規(guī)定的“連帶責任人根據(jù)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shù)額”;后者則體現(xiàn)在《侵權責任法》第12條后段和第14條后段規(guī)定的“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梢姡肚謾嘭熑畏ā返12條和第14條第1款均采納了“比例分擔為原則,平均分擔為補充”的規(guī)則,這樣兼顧了最終責任份額在確定程序上可能后置的情形。在獨立的分攤請求權訴訟中,如果仍然無法確定最終份額,那么適用平均分擔作為最終解決方案更為合適。需要強調的是,如果連帶責任人之間能夠對最終責任份額事先或事后達成協(xié)議的,那么應該尊重其約定。[17]

(一)最終責任比例分擔論——對“相應的”責任的理解與適用

《侵權責任法》第12條前段規(guī)定的“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第14條第1款前段規(guī)定的“相應的賠償數(shù)額”,實質上就是最終責任的比例分擔問題。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最終責任份額一般由法官綜合考量確定。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3條第1句規(guī)定:“兩個以上致害人共同造成損害的,應根據(jù)各個致害人的過錯和責任的大小,分別承擔各自相應的賠償責任”。前一個“責任”,應該理解為原因力。由此可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之前,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就已經(jīng)綜合考慮過錯和原因力進行侵權責任分擔。20世紀90年代的主流侵權法學說將過錯和原因力在侵權責任分擔中的作用表述為“平均加權法”:首先,確定整體的責任是100%。其次,確定各行為人主觀過錯在整體過錯中的百分比,按照故意重于重大過失,重大過失重于一般過失的標準,分別確定各行為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也可以依據(jù)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發(fā)生的原因力來確定,對原因力亦可用百分比表示,即全體行為人的行為總和為100%,各行為人可以根據(jù)其原因力的不同占不同的比例。最后,某一行為人的過錯百分比與行為人原因力百分比相加除以2,即為該行為人的責任份額。[18]這種做法看似機械,但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過錯和原因力同等考量的地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應該堅持這種做法,由法官根據(jù)原因力和過錯的大小,綜合確定行為人的責任份額。

還有一個特殊問題,就是比例不明情況下的“合理基礎”標準問題。所謂比例不明,是指致害人明確,但對于損害之程度或內容欠明確之情形。[19]比例不明與致害人不明不同,它主要表現(xiàn)為通常作為考量要素的原因力和可責難性比例難以估算。這種情況廣泛存在于數(shù)人造成的河流污染、煙塵、噪音訴訟中。損害份額不明并非損害不可分,[20]仍然可能通過合理的標準進行侵權責任分擔而避免適用平均分配規(guī)則。美國法學會《第二次侵權法重述》第433a條第1款第b項提出了“合理基礎”標準,值得借鑒。一般情況下先確定某一造成損害程度大致相同的基本標準,如認為同一數(shù)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損害大致相同、兩條狗或者兩頭?赡茉斐傻膿p害大致相同。[21]《侵權責任法》第67條規(guī)定的“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就屬于確定最終責任份額的合理基礎。

(二)最終責任平均分擔論——對“平均承擔賠償責任”的理解與適用

《侵權責任法》第12條后段和第14條后段均規(guī)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這實質上就是最終責任的平均分擔問題。在早期的侵權法中,存在按照侵權人的數(shù)量對損害賠償?shù)淖罱K責任進行平均分擔的做法,但現(xiàn)代侵權法一般不再采用平均分配的做法,除非沒有任何其他的分配方案。[22]我國也有民法學者認為,如果確實不能依據(jù)過錯程度和原因力確定責任,那么可以由共同侵權行為人平均分擔責任。[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1款第3句采用了這種規(guī)則:“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作為一種在沒有任何合適的分配基礎情況下的最后選擇,[24]這種責任分擔方案與比例分擔原則相比,其公平性欠佳。因此,對于責任份額不明的數(shù)人侵權責任分擔采用平均分擔是補充性的規(guī)則,是在更加公平的比例分擔無法實現(xiàn)的情況下,以人數(shù)作為基本比例關系,退而求其次的比例分擔原則實現(xiàn)方式。

在適用《侵權責任法》的過程中,對于比例分擔與平均分擔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適用,應該注意如下幾點:(1)平均分擔是一種暫時的責任分配方式,其適用本身就隱含著可能背離事實和更加公平的分擔方案。因此,如果有新的證據(jù)能夠表明有比平均分擔更公平的侵權責任分擔方案,那么就應該采用更為接近比例分擔的分擔方式,并賦予承擔了超過其責任份額的責任人以追償請求權。(2)平均分擔的本質是一種等額推定,因此在綜合考慮原因力和過錯的侵權責任分擔機制中,應該盡量單獨適用原因力和過錯推定。如果過錯比例可以確定而原因力比例不明,那么僅推定原因力相等,因而在責任比例確定中主要考慮過錯;同理,在原因力比例可以確定而過錯比例不明時,僅推定過錯程度相等,而主要考慮原因力比例。在過錯推定責任和嚴格責任中,也主要適用后一種規(guī)則,即主要考慮原因力比例。(3)如果有證據(jù)證明數(shù)個責任人之間的責任比例區(qū)間,如a的責任至少是b的2倍,那么應該按照更接近比例分擔的方式,即按照2:1的比例進行分擔。不過,因為這并非最終確定了責任比例分擔基礎,所以仍然是一種平均分擔的變型。(4)對于部分責任份額比例能夠大致確定分擔比例的情形,應該對該部分適用比例分擔,對剩余部分適用平均分擔!稓W洲侵權法原則》第3:105條“不確定部分的因果關系”規(guī)定:“在有多個行為的情形,能夠確定其中沒有任一行為引起全部或任何可確定部分損害的情況下,則那些(至少)可能引起損害的行為應被推定為引起了相同比例的損害”。這體現(xiàn)了比例分擔與平均分擔的協(xié)調思路:如果有4個加害人d1、d2、d3和d4,能夠確定d1至少造成了60%的損害,其余部分不明,那么d1、d2、d3和d4均參與剩余40%責任的均分,即d1承擔70%(60%+10%),d2、d3和d4各承擔10%。[25]這種思路值得借鑒,即可以綜合適用《侵權責任法》第12條和第14條第1款的前段和后段規(guī)則:能夠確定責任比例的部分,適用前段“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夠確定責任的部分,適用后段“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注釋:

[1]參見王竹:《論連帶責任分攤請求權》,《法律科學》2023年第3期。

[2]see hoffman v. jones, 280 so. 2d 431, 436 (fla. 1973).

[3][加拿大]歐內斯特•j.溫里布:《私法的理念》,徐愛國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頁。

[4]參見[美]羅斯:《亞里士多德》,王路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231頁。

[5][10]參見楊立新:《侵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頁,第618-619頁。

[6][11]參見張新寶:《侵權責任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頁,第84-85頁。

[7][14][23]參見王利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735頁,第734頁,第736頁。

[8][20][21]see ali, restatement of the law, third, torts: apportionment of liability, 2000,§8 reporters notes: comment c;§26;§43.

[9][16][17][25]see european group on tort law, principles of european tort law: text and commentary, springer, 2005, p.145, p.146,p.145, p.53.

[12]參見張新寶:《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侵權百案類評》,http:///qqf/weizhang.asp? id-15968,2023-05-05。筆者按照同樣的標準對2002-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進行了初步整理,共計有103個侵權案例,與1985-2001年的案例相加,合計200個案例。

[13]參見《廈門市粉末冶金廠訴廈門市開元區(qū)橫竹金屬制品廠、陳昆西、陳孟宗商業(yè)秘密侵權糾紛上訴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1期。

[15]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64頁。

[18]參見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頁。

[19]參見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頁。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范文第5篇

一、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要盡量營造寬松、和諧的師幼關系。比如真心地跟孩子作朋友;多采用征詢、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彎下腰去跟孩子對話;尊重每一個幼兒;善于傾聽幼兒的心聲;多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去鼓勵幼兒活動;相信他們的能力;不批評指責幼兒等。持有這種心態(tài)和理念,幼兒就會逐漸形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等良好處世習慣。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力圖讓幼兒意識到他們自己生活的意義,他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讓他感到自己為人所屬,獨一無二,對父母重要,對伙伴重要,對老師重要,從而產(chǎn)生自豪感和責任心,即讓幼兒感到自己對爸爸、媽媽,對周圍伙伴和老師都有一種責任感。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幼兒與老師每天朝夕相處,老師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挠绊懼變。因此,老師處處都應表現(xiàn)出責任心很強的樣子,用強烈的責任心意識直接影響幼兒。例如有美工活動后幼兒正在活動室門內玩兒,我忽然發(fā)現(xiàn)垃圾桶外有很多碎紙屑,強烈的責任心使我不由自主的蹲下就撿。這時小朋友好奇的圍了過來,問什么,我說地上有臟東西,我要把它們撿了,話音剛落,正在游戲的孩子也四散開到處撿廢紙,直到我叫他們回座位休息,孩子們還在四處跑著找廢紙撿。

三、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我們把班里所有的空間進行了平均劃分,使每個幼兒都有一個責任區(qū)。如有的負責管理自然角,有的負責檢查床鋪等等。為了讓幼兒體驗不同區(qū)域的不同的責任,責任區(qū)每周更換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對幼兒一天的責任區(qū)管理情況進行講評。對責任心強,管理的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并在評比欄貼朵小紅花,周五誰累計的小紅花最多,誰就是本周的“責任小明星”,并獲得一份小禮物。在此過程中,幼兒為了爭得榮譽,就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責任,并要盡心盡責,當責任區(qū)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他就必須利用自由活動時間馬上進行處理。又如比如分配給小班的幼兒把餐巾紙放進垃圾箱,自己取放毛巾,自己用小壺倒牛奶等;分配給中班的幼兒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取食物吃等;分配給大班的幼兒分碗筷,接待客人,整理玩具角等任務。還要教育孩子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遇到困難也能想辦法克服。孩子只有從自身做起,懂得什么是自己的責任,慢慢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這樣以來幼兒的責任心不僅大大增強,同時還實現(xiàn)了幼兒自己管理班級的目標,培養(yǎng)了幼兒的主人翁精神

四、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讓家庭也負起責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任何幼兒園,哪怕是最理想的幼兒園,都不能取代父母對兒童的訓練,也無法彌補由于父母的疏忽對孩子精神上造成的傷害。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需要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園只有與家庭聯(lián)手,做到家園共育,幼兒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里,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這樣做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而我們的情況是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里生活條件優(yōu)越,很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私任性,懶惰而無能,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稍微遇到些風雨就經(jīng)受不住,更談不上自理自立,也不知責任感為何物。事實上,孩子做事沒有責任感,主要原因是父母過分溺愛、過分照顧孩子,剝奪了孩子擔任責任的機會。因此,我們教育幼兒在家里面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吃飯,自己脫衣服等,同時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工作。教育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還要有耐心,也不要害怕“苦孩子”,一定要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決不能事事包辦代替。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確了意識:訓練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生存能力、責任心等綜合素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就這樣,在幼兒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上,家庭這個主戰(zhàn)場也負起了自己的責任。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作好幼兒的啟蒙教育,不僅要重視幼兒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更要重視其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意志力、責任心等的發(fā)展和養(yǎng)成。而自理自立、角色服務等是培養(yǎng)孩子基本責任心的主要途徑,只有當孩子對自己切身的種種事情都能負責到底的時候,才能進一步要求他對其他的事情負起責任。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做事,平時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事情做,并教孩子認真去做,善始善終,這樣一點一點培養(yǎng),孩子就會形成必需的責任心。責任心要從小培養(yǎng),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絕不能漠然視之。孩子有沒有責任心,不僅是對他個人、對家庭甚至以后對社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的兒童就是明天世界的主人,兒童強則國強,只有我們這些為人師、為人長者都來相信孩子、鍛煉孩子,我們的孩子才會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充滿責任感的人,我們的明天也才會更好。

五、在社會活動中培養(yǎng)責任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