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病來自是于春懶,但別院、笙歌一片。蛛絲網(wǎng)遍玻璃盞,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里、春歸不管。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lián)涿妗?/p>

  賞析

  首句“病來自是于春懶”。病了,自然是于春事就懶得管了。這“病”,也許是生理的,窮愁潦倒嘛,病也不新鮮。但古來病字多作憂患貧窮的同義詞。人一窮困了,當(dāng)然于春事也就勤快不了。自己于春事為懶,然而別院此時的笙歌,正響成一片。兩兩對照,何等鮮明。這不僅想起昔日的繁華、熱鬧都衰歇了,更傷心的是,既然主戰(zhàn)派落到了如此地步,那個笙歌一片的別院,作為**對立物,當(dāng)然就是主和派了。自己這里既然是酒杯塵封,那么昔日的清客此時也都過到那邊去了吧。當(dāng)“下官歌舞轉(zhuǎn)凄惶,剩得幾支笛”都不得不作為貨幣而付作酬勞的時候,就不用談什么歌舞了。**云散,酒杯塵封,則無人上門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時唯一和以前一樣的就只有楊花,對他是依舊是熱情地沾衣?lián)涿,沒有因他這么窮病而嫌棄得遠(yuǎn)遠(yuǎn)地離開他。而且當(dāng)作者正感到辛酸時,倒感到一如*時的楊花,反而因憤世俗之澆薄,似更故意的親熱了。這親熱,正表現(xiàn)在它“笑人情淺”。這一“笑”字,冷峻極。人們往往以水性楊花比喻薄情,他這里卻認(rèn)為楊花反而比人之情是更為深厚的。對輕薄的楊花,居然有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慨,則這個世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軟如輕絮的楊花,在他手里卻成了沉重的鞭撻。寄慨之深,不止翻案文章寫得好而已。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闋詞鄧廣銘先生附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原因說是由于詞中“病來自是于春懶”等語,和是年所作之“病笑春先到,閑知懶是真”的《南歌子》所述意興正相合之故。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杏花

  [宋代]王安石

  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

  俯窺嬌饒杏,未覺身勝影。

  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

  怊悵有微波,殘妝壞難整。

  譯文

  攔水的石壩跨過空曠的水面,茅屋就坐落在溪水清明的小溪旁。

  俯看嬌艷富孔的杏花,并不覺得花兒勝過水中的倒影。

  巧笑嫣然如同景陽宮的妃嬪,含笑落進宮井之中。

  水面漣漪,將水中佳人的容顏妝飾弄得殘破難整,讓人惆悵不已。

  注釋

  石梁:石頭堆成的攔水壩,用來捕魚等。

  清炯(jiǒng):清明,指陽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嬌饒:即嬌嬈。嬌艷富孔貌。

  景陽妃:指南朝陳后主的嬪妃張孔華、孔貴嬪等。史載,隋軍入臺城。后主避之,與張孔華、孔貴嬪俱入景陽宮井中。隋軍窺井而唿,后主不應(yīng)。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孔華、孔貴嬪同乘而上。

  怊悵(chāo chàng):惆悵。

  殘妝:被損壞了的化妝。

  賞析:

  此詩前半首寫花影,突出水中的花影之美勝于花的自身;后半首由水中花影,聯(lián)想及南朝陳后主及貴妃張麗*破人亡的境遇。此詩藝術(shù)構(gòu)思的獨到之處在于,不直接描摹杏花本身的嬌美艷麗,而全用比喻手法烘托,展現(xiàn)她在水中嬌嬈的倒影。

  首聯(lián)石橋跨過了空曠的水面,茅屋正在清澈閃亮的溪水畔。這里用了兩個形容詞:“空曠”“清炯”,都借指水面,是用了修辭中所謂借代的方法,以形象具體的特征代替抽象的概念,遂令詩意豐滿,形象鮮明,如直說石梁渡河,茅屋臨水,則興味索然了。

  頷聯(lián)說俯看嬌美艷麗的杏花,似乎并未覺得它本身比水中倒影更美,王安石很懂得水中之影的妙處。尋繹其原委,水中之影自有一種清瑩而縹緲的美感,嚴(yán)羽《滄浪詩話》狀詩之無跡可求、透徹玲瓏就說:“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蓖醢彩瘣劭此兄,正是深知個中三味,意在追求一種空靈玄妙的韻味。

  頸聯(lián)以張、孔作比,說杏花在水中的倒影如含笑凝睇的美女,楚楚動人。以花比美人是詩家常語,這里以美人喻花則覺新警。

  尾聯(lián)承上而來,也還是將人擬花,然而寫微波蕩漾,花影繚亂的景象,便令此二句翻出新義。詩說水面的漣漪,將水中這位絕代佳人的容顏妝飾弄得殘破難整,令人惆悵不已。因為上文已將杏花比作景陽妃,所以這里的“殘妝”也顯喻杏花,只是前用明喻而此用暗喻!皻垔y壞難整”一句寫花影凌亂,形象生動而富有動態(tài)的美,情韻絕勝。

  此詩雖詠臨水之杏花,然全詩不著一花字、水字,詩人像是有意避開坐實的刻鏤描摹,而杏花的風(fēng)姿神韻全以空靈比況之筆出之,給人一種含蓄深邃的美感。其實,寫杏花臨水及其水中倒影這一景象,在唐人的詩中也早已有過,如吳融的《杏花》詩“獨照影時臨水畔”,然而王安石之詩所以能超越前人,就在于他表現(xiàn)這種景象所用的手法巧妙新穎,造成了十分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能引起讀者無限美妙的聯(lián)想。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譯文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shù)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jīng)歷了多少無情的風(fēng)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jīng)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注釋

  詞牌【燕山亭】 雙調(diào)九十九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以宋**趙佶這首詞為最有名;蜃鳌堆嗌酵ぁ,非。冰綃:潔白的綢。蕊珠宮女:指仙女。憑寄:憑誰寄,托誰寄。無據(jù):不知何故。和:連。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賞析

  此詞為北宋****在1127年覆國被擄往北方五國城,北行途中見杏花而托物興感而作。上片摹寫杏花以寄意!安眉簟比鋵懶踊ㄖㄙ|(zhì)冰潔如白綢剪裁剪,花瓣簇綻輕柔重疊,花色淡雅似胭脂勻染。“新樣”三句以擬人手法將杏花比喻為“靚妝”新穎,艷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宮仙女為之羞慚汗顏!耙椎玫蛄恪保P勢陡轉(zhuǎn),寫盡杏花遭受風(fēng)雨摧折之凄涼愁苦。下片由感嘆杏花凋落,轉(zhuǎn)入自擄離恨。雙燕不解人語,故宮天遙地遠(yuǎn),懷鄉(xiāng)思國,只有求之夢寐,如今夢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傷江山之陸沉;以歸夢之難成,寓復(fù)國之絕望。全詞托物詠懷,抒寫故國淪亡之悲慨,幽咽委曲,傷感無奈,對故國淪亡一句悔恨與反思,又顯見其情雖真而骨力乏弱。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鑒賞

  此詞是宋**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xì)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xì)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靶邭ⅰ眱勺郑钦f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钡珵闀r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dá)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dá)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疤爝b”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yuǎn),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厥啄贤,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點評

  這首詞以杏花的美麗易得凋零,抒發(fā)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上片描繪杏花開放時的嬌艷及遭受風(fēng)雨摧殘后的凋零。下片寫離恨。抒發(fā)內(nèi)心的故國之思。詞中以花喻人,抒寫真情實感。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為趙佶被俘北行見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實寫杏花。前三句,寫花片重疊,紅白相間。后三句,寫花容艷麗,花氣濃郁。“羞殺”一句,總束杏花之美!耙椎谩币韵拢D(zhuǎn)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guān);ㄒ椎蛄阋粚、風(fēng)雨摧殘一層、院落無人一層,愈轉(zhuǎn)愈深,愈深愈痛。換頭,因見雙燕穿花,又興孤棲膻幕之感。燕不會人言語一層、望不見故宮一層、夢里思量一層、和夢不做一層,且問且嘆,如泣如訴?偸且孕闹杏腥f分委曲,故有此無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綿邈,促節(jié)繁音,回腸蕩氣。況蕙風(fēng)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后主之作,皆以“真”勝者。

  宋**趙佶(1082-1135)工書善畫,知樂能詞,為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shù)的才子,但在**上,他是個昏庸的**之君,父子雙雙為敵國所俘,蒙受奇恥大辱。這首詞與李煜的《虞美人》一樣同屬**之音,本詞是****被虜北行見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擄北行途中,宋**忽見杏花盛開如火,不禁萬感交集,寫下這首如泣如訴之詞。上片明寫杏花,借杏花的嬌艷及被風(fēng)雨摧殘的衰敗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著對帝王生活的痛苦回憶。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憐花憐已,語帶雙關(guān)。

  “愁苦”后一“問”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借燕子與做夢層層深入,道出從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絕望的哀痛心情,用“雙燕何曾,會人言語”烘托極度的孤獨憂傷。末尾幾句寫連在夢里見一見故國宮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為連夢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遞進關(guān)系,真摯深沉,真可說是字字泣血,斷腸之音。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丙午之冬,發(fā)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風(fēng)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dāng)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fēng),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翻譯

  鴛鴦浦口,綠柳絲條低垂飄逸,我想起桃葉,她曾呼喚小舟擺渡。楊柳又將含愁的柳眼送與春風(fēng),我正待揚帆上路。倚著木蘭船槳,又泊舟稍作停駐。

  金陵的道路,處處有鶯歌燕舞。我想那無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長滿汀洲,歸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黃昏日暮。重新移舟漂泊,何處是歸宿?

  注釋

  沔口:漢沔本一水,漢入江處謂之沔口,即今湖北漢口。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別稱。

  風(fēng)日:風(fēng)光。

  清淑:清美,秀美。

  掛席:掛帆。

  容與:隨水波起伏動蕩的樣子。

  綠絲:柳絲。

  鴛鴦浦:鴛鴦棲息的水濱。比喻美色薈萃之所。

  桃葉:晉王獻之愛妾名。借指愛妾或所愛戀的女子。

  蘭橈:小舟的美稱。

  少駐:短暫停留。

  鶯吟燕舞:鶯啼如歌,燕飛若舞。形容春光明媚,萬物歡悅。

  汀:水邊*地,小洲。

  創(chuàng)作背景

  詞序中所說丁未,為公元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白石于上年冬自漢陽隨蕭德藻乘船東下赴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泊舟江上。當(dāng)夜有所夢,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輕盈》詞,次日又寫了這首《杏花天影》。

  賞析

  詞是詞人在旅途思人時寫下的作品,與《踏莎行·燕燕輕盈》作于同時?梢詫⑦@兩首詞看做是姊妹篇,一為在舟中觸景生情而作,一為感夢而作,不過所思者同為合肥姊妹。此篇辭藻華麗,所表達(dá)的情感非常真摯。

  起首三句寫當(dāng)?shù)貙嵱兄,詠?dāng)?shù)卦兄隆H凰啤熬G絲”,卻非眼中之柳,而是心中之柳。因為江南雖屬春早,但正月初頭決不能柳垂綠絲,惟青青柳眼,或已依約可見。故首句因青青柳眼而想到垂垂綠絲,而念及巷陌多種柳的合肥。引起懷人之思此因柳起興,而非摹寫實景,但也不是憑空落筆;金陵自古多柳,南朝樂府《楊叛兒》云:“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是其明證!傍x鴦浦”,江邊船泊之地。以鴛鴦名浦,不僅使詞藻華美,亦借以興起懷人之思。

  “想桃葉、當(dāng)時喚渡”,明點所思之人。桃葉是東晉王獻之的妾。獻之曾作歌送桃葉渡江云:“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贝私柚负戏是閭H。古桃葉渡在金陵秦淮河畔,也是本地風(fēng)光。見渡口青青楊柳,想前朝桃葉典故,再“北望淮楚”,益動懷人之思,這是非常符合生活邏輯的!坝謱⒊钛叟c春風(fēng)”一句,又回到柳眼,與起句“綠絲”相呼應(yīng)。這一句有兩重含意:愁人所見的柳眼,自然也成為“愁眼”;春風(fēng)乍到,柳眼欲綻還閉,恍似含愁。王國維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保ā度碎g詞話》),這是一種移情作用。詞人此處所云之愁,蓋寓柳可再見而人難重覓景物猶在,情事已非之恨也,故著一“愁”字,可見含蓄得妙。“待去;倚蘭橈,更少駐”,先是一縱,繼而一收,波折頓生,感情極其婉曲。白石此番到金陵本是路過,所謂“解鞍少駐初程”(《揚州慢》);但此行一路所經(jīng),以金陵距合肥為最近,一經(jīng)解纜,即將愈駛愈遠(yuǎn),故而情勢上是“待去”,而行動上則是“少駐”。其心之癡,其意之苦,其情之深,其思之切,雖未明言,已然“盡在不言中”了。這幾句刻畫極其之細(xì),心理極其微妙。

  過片“金陵路”句又一提頓。自然界的“鶯吟燕舞”,于此尚非其時,所指的當(dāng)然是秦淮佳麗的妙舞清歌。詞人北望淮楚,心系伊人,在想象中,“金陵路”遂幻化為合肥楊柳依依的巷陌,眼前的“鶯吟燕舞”也幻化為他魂牽夢縈的往日情人(白石于前一日所作《踏莎行》有“燕燕輕盈,鶯鶯嬌軟”,似與此有關(guān))。然回首處已是前緣不再,舊俗難逢了!八愠彼、知人最苦”,著力一跌,與上句若不相承,一金陵一波上,空間不同;一歡樂,一悲苦,悲歡異趣,這是白石詞中的一種暗線結(jié)構(gòu)!白羁唷倍,用語最明白,最*淡,寫其此際心情亦最深刻!按撕拚l知”?有“潮水”知。蓋此時詞人“小舟掛席,容與波上”,唯與潮水為最近。此“潮”,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潮打空城寂寞回”之潮。它閱歷千百年業(yè)事滄桑,無所不察,無所不知。詞人認(rèn)為唯潮水能知其“最苦”處,亦兼以潮聲嗚咽,好像與自己交流心聲。一“算”字亦非虛下,其意即“算唯有”,包含了除此以外別無知他心者之意。但“潮水”是詞人給予人格化了的自然物,然則當(dāng)前真無知他心之人矣!托喻微妙,感慨亦深!皾M汀”一句推想將來。

  此行千里依人,而此時小泊金陵,行將東邊,去心心相系之合肥亦將日遠(yuǎn),歸計難成,故曰“不成歸”!巴 敝附行≈,寫舟中所見:“芳草不成歸”,用《楚辭》含思凄惻,離散之愁,漂泊之感,一時畢觀。結(jié)尾三句,襯足“苦”字。“日暮”二字,依律為短句葉韻,連上讀;然依文意當(dāng)屬下。天已向晚,暮色四合,然心中惘然,今宵移舟何處?此化用崔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而又有所不同。

  “向甚處”,此問非問,乃表現(xiàn)心中惘然若有所失的神態(tài)。蓋雖小駐,為時亦已無多,勢成欲不去而不能,欲去又不忍,徘徊回顧,有不知身寄何處之概。無限痛楚,均注于詞意轉(zhuǎn)折之中,神情刻畫之內(nèi)。

  張炎稱姜白石等數(shù)家之詞“格調(diào)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詞源》卷下)。這首詞懷念合肥情侶,以健筆寫柔情,托意隱微,情深調(diào)苦,而又格高語健,空靈清遠(yuǎn),讀后但覺清空騷雅,無一點塵俗氣。此詞為**,然布局與慢詞相似,在有限的五十八個字中,筆意縱橫,繁音促節(jié),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多變,令人一唱三嘆。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不剪春衫愁意態(tài)。

  過收燈、有些寒在。

  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

  白發(fā)潘郎寬沈帶。

  怕看山、憶它眉黛。

  草色拖裙,煙光惹鬢,常記故園挑菜。

  譯文

  無意縫制春衫,春來一副愁苦樣態(tài)。已經(jīng)過了元宵燈節(jié),仍然有襲人的寒氣在。霏霏細(xì)雨家家門簾虛掩,深巷寂寂無人影,卻早有杏花兒叫賣聲。

  白發(fā)潘郎的我,腰身瘦損**帶,害怕看那蒼翠的遠(yuǎn)山,那會讓我憶起她的眉黛。綠草茵茵,像她拖到地面的長裙。迷蒙的云煙,令人想起她如云的雙鬢。故鄉(xiāng)二月二的挑菜節(jié)又快到了,常想起和她相見的情景。

  注釋

  夜行船:此調(diào)又名“明月棹孤舟”。雙調(diào)五十五字或五十六字,仄韻格。

  剪:裁剪。

  收燈:宋代習(xí)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前后數(shù)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過收燈:指過了收花燈的時間。

  白發(fā)潘郎:潘岳中年鬢發(fā)斑白。潘郎:借指婦女所愛慕的男子。

  寬沈帶:指沈約因瘦損而衣帶寬,此句為自指。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此稱眉為“眉黛”。

  挑菜:唐代風(fēng)俗,農(nóng)歷二月初二曲江拾菜,士民觀游其間,謂之挑菜節(jié)。

  賞析:

  【評解】

  本詞因聞賣杏花而引起懷人之幽思。上片著意描繪杏花春景。初春季節(jié),微雨輕寒,深巷無人,聞賣杏花。下片寫故園之思,懷人之情。常記故園挑菜,憶他眉黛春山,鬢影裙腰。而今潘郎憔悴,往事不堪回首。全詞生動而又細(xì)膩地描繪了明媚的春光,如絲的細(xì)雨,懷人的意態(tài),綿綿的相思。寫得工麗倩巧,柔媚多姿。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著意在結(jié)句。杏花時節(jié),正故園昔日挑菜良辰,頓憶鬢影裙腰之當(dāng)年情侶,乃芳序重臨而潘郎憔悴,其感想何如耶?上闋詠賣花,款款寫來,風(fēng)致?lián)u曳,春巷,在幽靜境中,益覺賣花聲動人凄聽也。

  薛礪若《詞學(xué)通論》:其詞境之婉約飄逸,則如淡煙微雨,紫霧明霞;其造語之輕俊嫵媚,則如嬌花映日,綠楊看雨。他將這三春景色寫得極細(xì)致而逼真。

  賞析

  梅溪曾是權(quán)相韓侂胄門下掾吏,極受倚信,韓伐金敗后,梅溪亦受牽連被貶出京,作者正當(dāng)中年,故詞中多悱惻悲怨之情。但這首詞卻寄托杳渺,以思念情人寫出,令人不知所指,只在片言只語中見出其落寞情懷。

  首句極寫春日無聊況味!安患舸荷馈,有兩重意:一是無人為剪春衫,一是無意出外春游。作者在《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詞中寫道:“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比缃裥氖轮刂兀馊に魅,唯有閉門不出!俺钜鈶B(tài)”三字,補足句意。次句轉(zhuǎn)接得極妙。仿佛是由于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覺渺遠(yuǎn)!笆諢簟,宋代習(xí)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前后數(shù)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墒,作者卻無心探春,只輕點一筆“有些寒在”,便把詞人難以為懷的境況托出,為下片追憶往事作了鋪墊。接以“小雨”三句,寫聽到賣杏花的情景。盡管詞人意緒寥落,不愿出門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還是傳到這無人的深巷中。寫杏花之詩,宋人多有佳句,陳與義云:“杏花消息雨聲中”,陸游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皆膾炙人口,而本詞云“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馀韻悠長,卻是典型的詞語。在惱人的春寒中,簾外,飄灑著絲絲細(xì)雨,深巷里闃寂無人,忽然,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勾起了詞人無名的悵惘。情與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轉(zhuǎn)入感慨與追憶。

  “白發(fā)潘郎寬沈帶”,是關(guān)鍵之筆。晉潘岳《秋興賦》中說自己三十二歲時便鬢發(fā)斑白,南朝梁沈約在寫給徐勉的信中說自己因病消瘦,腰帶也覺得寬了。潘鬢沈腰,是詩詞中常用的典實。點出愁怨與無奈,芳節(jié)重臨,年華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憶他眉黛”,至此方轉(zhuǎn)入正題,點出佳節(jié)不出的真正原因,與上文“不剪春衫”等語相呼應(yīng)!**雜記》描寫卓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故詩詞中常將佳人之眉與青山互喻。作者《綺羅香》詞云“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而本詞說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當(dāng)有同樣的感受。末三句,盡態(tài)極妍,辭情俱到,誠為妙筆。念念不忘的是伊人當(dāng)年在故園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綠如芳草的羅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艷陽,透過煙靄,斜照著她如云的鬢發(fā)。結(jié)句為全詞著意所在。二月二日,為“挑菜節(jié)”,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園林中游現(xiàn)戲樂,這也是男女約會幽歡的好時機。題中“聞賣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燈之后,再過十多天便是挑菜節(jié),賣花聲聲,觸起心中的隱痛,中年情懷,就更是難堪了。上下片今昔對比,均以清麗之筆出之,寫芳春景物情事,風(fēng)致嫣然,唯于兩片首句略點愁意,正見梅溪詞筆高處。張镃評梅溪詞“奪苕艷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秦,有環(huán)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論蕩汙*之失”,至為切當(dāng)。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閱讀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1)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5篇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1

  原文: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xué)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fēng)流舊有名。

  譯文:

  園林里的桃花向著太陽開的很明艷,深閨里美麗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

  那初綻的桃花仿佛是偷偷借取她面色的紅潤,那屋檐邊新發(fā)的柳枝仿佛是學(xué)她輕盈的身姿。

  她在花間徘徊看那款款飛舞的蝴蝶,聽取枝頭黃鶯的歌唱。

  你何必站在林下遠(yuǎn)遠(yuǎn)的打聽,她的風(fēng)流出眾那是遠(yuǎn)近聞名啊。

  注釋:

 、偕显罚杭瓷狭衷,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是養(yǎng)禽獸、種花木供帝王游樂的場所。

  ②蘭閨: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因女子多喜置蘭花,故稱。

  ③偷面色:是說偷得了艷妾的美容。

 、軐W(xué)身輕:是說像艷妾的腰肢一樣輕。

 、輥砣ィ褐肝璧麃砣。

 、揲L短:指鶯啼聲長短。

  賞析:

  如果這首詩不寫明作者,恐怕很多人不會想到是長孫皇后所作。在傳統(tǒng)印象中,作為賢后榜樣的長孫皇后,應(yīng)該是正襟危坐,手拿《女則》,和廟堂中的泥菩薩一般不食人間煙火,無情無欲,沒有半點“人味”才對。而這首詩中的.長孫皇后,居然像個活潑可愛的尋常少婦一般,而且還挺“開放”的,什么“蘭閨艷妾動春情”之類的話,既直白又大膽,不免讓舊時的一干老儒看得不時搖頭,尷尬萬分。

  今有位郭紹林先生,也持這種看法的。并且以此來否認(rèn)這首詩是長孫皇后所作。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此詩和長孫皇后的“身份”不符。他在長孫皇后《春游曲》系偽作 ——兼論七律的形成史中認(rèn)為春游曲不為長孫皇后所做的理由之一就是““七律在唐初尚未成熟,且不多見”。這一點說得有點道理,但也不能就此就斷定此詩是偽作。

  我們看長孫皇后這首詩,表面上好像是像模像樣的七律,中間兩聯(lián)從詞句上看也對仗工整,但如果仔細(xì)用七律的*仄來套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有好多“失粘”、“失對”等出律之處。其實,這正表明了應(yīng)該是長孫皇后所作的。因為當(dāng)時格律并未成熟,才有這樣的現(xiàn)象。隋唐初期,七言少見,但并非沒有,且不說庾信的《烏夜啼》,***就有一首《江都宮樂歌》:“揚州舊處可淹留,臺榭高明復(fù)好游。風(fēng)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馀秋。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绷硗夂烷L孫皇后同時代的上官儀、許敬宗都寫有這種風(fēng)格的七言詩。因此,偽作之說,不能成立。

  第二個就是文獻中沒有她作詩的記載,說明她不會作詩;詩的內(nèi)容也與她的履歷、身份、性格不符。

  郭紹林先生認(rèn)為長孫皇后不會作詩的理由很可笑,“至于她(長孫皇后)是否會作詩,本傳不曾涉及,看樣子不會,因為歷代諸多詩話都沒有提到她!币驗闆]有詩話沒有提到,所以“看樣子”不會!郭先生的邏輯推理非常不嚴(yán)謹(jǐn),詩話本身就是搜集的過程,有遺漏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沒有搜集在內(nèi),所以不純在,實在是本末倒置。

  郭先生不僅邏輯推理粗糙,基本資料也沒查全,《吟窗雜錄》卷二九(宋)陳應(yīng)行、《彤管新編》卷之六(明)張之象、《唐詩類苑》卷之十(明)張之象、《唐詩紀(jì)》卷六十(明)黃德水吳琯等 、《唐音統(tǒng)簽》卷九十七(明)胡震亨范希仁、《詩話類編》卷十二(明)王昌會、《說詩補遺》卷五(明)馮復(fù)京、《古今**匯詩》(明)**昂、《石倉歴代詩選》卷一百十二宮闈(明)曹學(xué)佺、 《唐詩所》卷六〔明〕臧懋循、《詩女史纂》卷之六(明)處囊齋主人、《名援詩歸》卷之九(明)鐘惺、《唐詩歸》卷之五(明)鐘惺、譚元春、《唐詩韻匯》下*(明)施端教、《古今女史》(明)趙世杰、《彤管遺編》前集卷之四(明)酈琥、《唐宮閨詩》上卷(清)劉云份、《歷朝閨雅》卷四〔清〕揆敘、《唐帝后詩》(清)佚名、《宮閨文選》(清)周壽昌、《說詩樂趣校注》卷一九(清)伍涵芬、《廣群芳譜》卷一[清]圣祖敕、《御定全唐詩錄》卷一(清)、《御定全唐詩》巻五(清),如此諸多論著均明確記載了《春游曲》是長孫皇后的所作,并加以評述,而郭先生單單以明人胡應(yīng)麟的統(tǒng)計中沒有長孫皇后的記載為理由,認(rèn)定這是偽作,“假若長孫皇后會作詩,有一首作品傳世,以她那樣的身份和名氣,絕不至于被胡應(yīng)麟忽略遺漏!焙鷳(yīng)麟漏記的何止只有長孫皇后一個,武則天也在其中,武則天是何等名氣,所以武則天的那些詩作也是偽作?!可見郭紹林先生這個論斷的確是“看樣子”推斷出來的。

  而郭先生的另一個理由是詩的內(nèi)容也與她的履歷、身份、性格不符。這一點郭先生倒不是另辟蹊徑,獨樹創(chuàng)新,明朝鐘惺的《**詩歸》卷九中這樣說道:“開國圣母,亦作情艷,恐傷盛德。詩中連用井上、檐邊、花中、樹上、林下,一氣讀去,不覺其復(fù)。可見詩到入妙處,亦足掩其微疵。休文四聲八病之說,至此卻用不著”。我們看鐘惺雖然也夸長孫皇后這首詩作得不錯,但還是覺得長孫皇后作為“開國圣母”有失”莊重”,認(rèn)為“恐傷盛德”。與郭先生的"上苑"是皇家禁苑,不對社會開放,哪有什么"蘭閨艷妾"前來"春游"?該詩通篇充斥著"動春情"、"新桃偷面色"、"嫩柳學(xué)身輕"、"舞蝶"、"風(fēng)流"等等詞句,顯得輕佻、放縱,與長孫皇后一貫謹(jǐn)慎拘泥、克己復(fù)禮的性格不符的觀點倒是不謀而合。不過鐘惺則更嚴(yán)謹(jǐn)點,雖然不符合心中“賢后”的形象,但還是接受了這詩作的確是長孫皇后所作,而郭先生可則以此為據(jù),輕易的全盤否定了。

  看來還是有相當(dāng)多的人以為長孫皇后就該是那種呆守禮制的木偶人,殊不知張揚個性袒露著酥胸的大唐美女們和后世裹了腳的病**是大不一樣的。

  其實恰恰通過這首詩,人們了解到長孫皇后作為一個女人,也是有嬌艷嫵媚的一面的,她同樣是有笑有歌有情有欲的女人。大唐的風(fēng)氣,正當(dāng)如此。長孫皇后本來就是鮮卑女子,唐朝本來也是胡漢交融,風(fēng)氣開放的時代。其實這樣真摯坦誠的感情,比后世那種迂腐虛偽的風(fēng)氣要健康多了。*的歷史上,經(jīng)常喜歡將人,尤其是他們所認(rèn)為的賢人圣人,木偶化,泥塑化,抽離了真實的血肉,按自己希望的形象用泥糊起來,放在香煙繚繞的殿堂里供奉。然而,幸好有這樣一首詩,能將我們帶回貞觀年間,充分了解到長孫皇后真實而又可愛可親的另一面。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2

  愁耳偏工著雨聲,好懷?重(fù)山行。

  未辭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猶勤訪寺,幽棲吾欲厭歸城。

  綠疇桑麥盤櫻筍,因憶離家恰歲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總是聽聞憂愁之聲的雙耳更愛聽那雨聲,時常惦記著不要誤了游覽的時機、辜負(fù)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

  千樹桃花萬枝柳仍未推辭為春天作妝點的念頭,花枝正盛,西湖上淡淡晴光惹人喜愛。

  疲倦休息中仍要去方僧問道,叢林幽靜讓人心生向往,不愿歸去。

  桑林麥田中間夾雜著叢叢櫻桃樹和春筍,讓人想起離家時家鄉(xiāng)也正是這個情景。

  注釋

  愁耳:老是聽聞憂愁之聲的雙耳。

  骎骎:原意是馬的疾行,引申為迅速。

  綠疇:綠色的田野。

  賞析

  杭州西湖外的葛嶺、寶石山,統(tǒng)稱北山,是杭州一大景區(qū)。楊載在四十歲以前,常居于此,留下了不少詩篇,本詩就是其中被選家注目的一篇。

  楊載作詩,鍛字煉句,是很下功夫的; 這首七律,在格局上并無特異之處,可觀的全在于措辭的刻意求新,不肯從俗從熟。首聯(lián)第一句“愁耳偏工著雨聲”,把老是聽聞憂愁之聲的雙耳稱為“愁耳”,已經(jīng)很精煉了;把愛聽稱為“偏工”,更覺生動,顯得這“愁耳”很有性格,于聽雨這事格外精工,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尋常之意)。但是這二者還都不及一個“著”字更見詩人的功夫——既然“愁耳”“偏工”于聽雨,那么它聽起來也不同往常,是緊緊地附(著,附著)在雨聲邊;這雨聲,也仿佛不是落在窗前戶外,而是擦耳而過!這是貫注了多少勁力才煉出的一字!沒有這一字,便不足以匹配前四字;而詩人寫下四字在前,就勢必要求有一更奇之字緊隨在后:看來,詩人是處處在為自己出難題,而時時為解出難題而自得。

  “好懷”,指對美好事物的懷思、眷戀。詩人素愛美景,時常惦記著不要誤了游覽的時機、辜負(fù)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現(xiàn)在想到雨中北山定別有情趣,自然更不能不一往了。于是,首聯(lián)雖然只寫到“?重(fù)山行”,但詩人的聞雨上山,已包含在內(nèi),詩的頷聯(lián),也就能直接寫山景了!拔崔o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未辭花事”就是“花事未辭”,因?qū)φ痰年P(guān)系作了倒裝。暮春三月,正是杭州最艷麗的時節(jié),因此,雖然有蒙蒙細(xì)雨,也不能令千樹桃花萬枝柳起推辭為春天作妝點的念頭,花枝們?nèi)匀辉谘杆俚刈呦蚍笔ⅲV骎,原意是馬的疾行,引申為迅速)。有這許多護春使者在爭奇吐艷,西湖上自然是晴光燦爛,即使是在雨中,從北山上鳥瞰下去,這晴光也不過淡了一點而已。這二句里無一“雨”字,卻句句都與雨有關(guān),寫出的恰切不過的雨中北山之景,筆法真可算“空靈”了。“未辭”和“正喜”,看似閑筆,其實正起著活躍詩句的作用;前者使百花也具有像“愁耳偏工”一樣的、不肯推辭走向繁盛的獨特性格;后者則道出了詩人的性格。既是具有“愁耳”的人,過分的艷麗自然不諧他的心情,淡淡的晴光才正合他的口味?偲鹂磥,這二句可算本詩中可摘的佳句了。

  頸聯(lián)中的“幽棲吾欲”,也是“吾欲幽棲”,因?qū)φ痰脑蚨髁说寡b,游程過半,詩人疲倦了,但在山寺中休憩,也不肯放過訪僧問道的機會;幽靜的叢林令人爽心愉快,他也起了棲居之念,不肯回歸喧鬧的城市。這二句,字眼倒沒什么突出,但排列得相當(dāng)緊湊。另外,每句都有一個轉(zhuǎn)折,對仗時非但字面工整,且把轉(zhuǎn)折的意思也兩兩相對住了、“客”、“吾”二字萬可見到,故用“客”字;“欲厭”是心理活動,非“吾”不能道之。這些小巧之處,也體現(xiàn)著詩人的功力和苦心。

  尾聯(lián)中,一個“盤”字又很耀眼。此時詩**概走到了北山的另一側(cè),田野的莊稼果樹給雨洗得蔥綠,預(yù)示著一個收獲季節(jié)又來到了,也令詩人想起去年離家時,家鄉(xiāng)也正是這個情景,一年過去了,自己的收獲季節(jié)在何時呢?這些,都是常見的景象,常有的感慨,就像湖上的晴光一樣是“淡淡”的。但有了一個“盤”字,詩句就頓時活躍,夾在大片桑林麥田中的櫻桃樹和春筍,從北山上望下去,它們婉若游龍、盤錯迂曲,非但顯得自身的生動,也消除了桑麥大塊的單調(diào)。這句仍是俯看之景,因此,全詩都牢牢地罩在“游西湖北山”的題目里。

  西湖是天下奇觀,但這首詩里,我們感到的“奇”,不在奇景,卻在奇筆。寫奇景恐怕不免與前人撞車,這是后起的詩人最抱憾的事;但若能振起奇筆,還是能證明自己無愧于“詩人”稱號的。看來,楊載非但是用功的詩人,也是有志氣的詩人,就算是在矗滿著名家之筆的西湖上,他也有膽量插上自己的獨特的一筆。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3

  春游湖

  宋代 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渡一作:度)

  譯文

  一對對燕子,你們什么時候飛回來的?小河*的桃樹枝條浸在水里,鮮紅的桃花已經(jīng)開放。

  下了幾天雨,河水漲起來淹沒了小橋,人不能過河,正在這時候,一葉小舟從柳陰下緩緩駛出。

  注釋

  湖:指杭州西湖

  夾岸:*。

  蘸(zhàn)水:貼著水面開放。湖中水滿,岸邊桃樹枝條彎下來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著水開放。

  斷橋:指湖水漫過橋面。

  度:與“渡”通用,走過。

  撐:撐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進。

  要點指引

  前人認(rèn)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桃花依水的狀態(tài)!按河陻鄻蛉瞬欢伞 不僅暗示了這天是綿綿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雙飛”有了物候的意味,夾岸的桃花更顯出了雨后的鮮紅欲滴,而且映照了“蘸”字,因為水漲高了,岸邊桃樹半浸水中,所以桃花才貼著水面怒放,映的水上也是一片嫣紅!叭瞬欢取秉c出環(huán)境的幽靜,與“小舟撐出”形成對比,動靜相生。

  賞析

  燕子來了,象征著春天的來臨。詩人遇**燕子,馬上產(chǎn)生了春天到來的喜悅,不禁突然一問:“雙飛的燕子啊,你們是幾時回來的?”這一問問得很好,從疑問的語氣中表達(dá)了當(dāng)時驚訝和喜悅的心情。再放開眼界一看,果然春天來了,湖邊的桃花盛開,鮮紅似錦。蘸是沾著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樹,它的枝葉不是絲絲下垂的,是不能蘸水的。因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蕩漾,岸上水中的花枝連成一片,遠(yuǎn)處望見,仿佛蘸水而開,這景色美極了。詩人在漫長的湖堤上游春,許許多多動人的景色迎面而來,詩人只選一處:就在春雨把橋面淹沒了的地方。一條小溪上面,*常架著小木橋。雨后水漲,小橋被淹沒,走到這里,就過不去了。對稱心快意的春游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挫折?墒菧惽傻煤,柳蔭深處,悠悠撐出一只小船來,這就可以租船擺渡,繼續(xù)游賞了。經(jīng)過斷橋的阻礙,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詩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來加以表現(xiàn),通過燕子歸來,桃花盛開.描繪出春日湖光美景,通過春雨斷橋,小舟擺渡來突出湖水上漲的特點。

  這首詩后兩句尤為著名。由橋斷而見水漲,由舟小而見湖寬。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藝術(shù)的兩個重要審美特點:一是寫景在秀麗之外須有幽淡之致。桃花開、燕雙飛,固然明媚,但無斷橋,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實寫虛,虛實相生。小舟撐出柳陰,滿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4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審言

  原文: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翻譯:

  譯文

  只有遠(yuǎn)離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別**自然物候轉(zhuǎn)化更新。海上云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陽光下綠萍顏色轉(zhuǎn)深。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diào),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注釋

 、藕停褐赣迷姂(yīng)答。晉陵:現(xiàn)江蘇省常州市。⑵宦游人:離家作官的人。⑶物候:指自然界的氣象和季節(jié)變化.⑷淑氣:和暖的天氣。⑸綠蘋(pín):浮萍。⑹古調(diào):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游望》。⑺巾:一作“襟”。

  賞析:

  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杜審言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中進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大約公元6*(武則天永昌**)前后,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yuǎn)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dāng)小官,心情很不高興。

  在江陰縣任職時,杜審言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應(yīng)為《早春游望》,內(nèi)容已不可知。此詩是杜審言為唱和而作。

春游原文賞析及翻譯5

  原文: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xué)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fēng)流舊有名。

  譯文:

  園林里的桃花向著太陽開的很明艷,深閨里美麗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

  那初綻的桃花仿佛是偷偷借取她面色的紅潤,那屋檐邊新發(fā)的柳枝仿佛是學(xué)她輕盈的身姿。

  她在花間徘徊看那款款飛舞的蝴蝶,聽取枝頭黃鶯的歌唱。

  你何必站在林下遠(yuǎn)遠(yuǎn)的打聽,她的風(fēng)流出眾那是遠(yuǎn)近聞名啊。

  注釋:

  ①上苑:即上林苑,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是養(yǎng)禽獸、種花木供帝王游樂的場所。

 、谔m閨: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因女子多喜置蘭花,故稱。

  ③偷面色:是說偷得了艷妾的美容。

  ④學(xué)身輕:是說像艷妾的腰肢一樣輕。

 、輥砣ィ褐肝璧麃砣。

 、揲L短:指鶯啼聲長短。

  賞析:

  如果這首詩不寫明作者,恐怕很多人不會想到是長孫皇后所作。在傳統(tǒng)印象中,作為賢后榜樣的長孫皇后,應(yīng)該是正襟危坐,手拿《女則》,和廟堂中的泥菩薩一般不食人間煙火,無情無欲,沒有半點“人味”才對。而這首詩中的長孫皇后,居然像個活潑可愛的尋常少婦一般,而且還挺“開放”的,什么“蘭閨艷妾動春情”之類的話,既直白又大膽,不免讓舊時的一干老儒看得不時搖頭,尷尬萬分。

  今有位郭紹林先生,也持這種看法的。并且以此來否認(rèn)這首詩是長孫皇后所作。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此詩和長孫皇后的“身份”不符。他在長孫皇后《春游曲》系偽作 ——兼論七律的形成史中認(rèn)為春游曲不為長孫皇后所做的理由之一就是““七律在唐初尚未成熟,且不多見”。這一點說得有點道理,但也不能就此就斷定此詩是偽作。

  我們看長孫皇后這首詩,表面上好像是像模像樣的七律,中間兩聯(lián)從詞句上看也對仗工整,但如果仔細(xì)用七律的*仄來套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有好多“失粘”、“失對”等出律之處。其實,這正表明了應(yīng)該是長孫皇后所作的。因為當(dāng)時格律并未成熟,才有這樣的現(xiàn)象。隋唐初期,七言少見,但并非沒有,且不說庾信的《烏夜啼》,***就有一首《江都宮樂歌》:“揚州舊處可淹留,臺榭高明復(fù)好游。風(fēng)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馀秋。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绷硗夂烷L孫皇后同時代的上官儀、許敬宗都寫有這種風(fēng)格的七言詩。因此,偽作之說,不能成立。

  第二個就是文獻中沒有她作詩的記載,說明她不會作詩;詩的內(nèi)容也與她的履歷、身份、性格不符。

  郭紹林先生認(rèn)為長孫皇后不會作詩的理由很可笑,“至于她(長孫皇后)是否會作詩,本傳不曾涉及,看樣子不會,因為歷代諸多詩話都沒有提到她!币驗闆]有詩話沒有提到,所以“看樣子”不會!郭先生的邏輯推理非常不嚴(yán)謹(jǐn),詩話本身就是搜集的過程,有遺漏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沒有搜集在內(nèi),所以不純在,實在是本末倒置。

  郭先生不僅邏輯推理粗糙,基本資料也沒查全,《吟窗雜錄》卷二九(宋)陳應(yīng)行、《彤管新編》卷之六(明)張之象、《唐詩類苑》卷之十(明)張之象、《唐詩紀(jì)》卷六十(明)黃德水吳琯等 、《唐音統(tǒng)簽》卷九十七(明)胡震亨范希仁、《詩話類編》卷十二(明)王昌會、《說詩補遺》卷五(明)馮復(fù)京、《古今**匯詩》(明)**昂、《石倉歴代詩選》卷一百十二宮闈(明)曹學(xué)佺、 《唐詩所》卷六〔明〕臧懋循、《詩女史纂》卷之六(明)處囊齋主人、《名援詩歸》卷之九(明)鐘惺、《唐詩歸》卷之五(明)鐘惺、譚元春、《唐詩韻匯》下*(明)施端教、《古今女史》(明)趙世杰、《彤管遺編》前集卷之四(明)酈琥、《唐宮閨詩》上卷(清)劉云份、《歷朝閨雅》卷四〔清〕揆敘、《唐帝后詩》(清)佚名、《宮閨文選》(清)周壽昌、《說詩樂趣校注》卷一九(清)伍涵芬、《廣群芳譜》卷一[清]圣祖敕、《御定全唐詩錄》卷一(清)、《御定全唐詩》巻五(清),如此諸多論著均明確記載了《春游曲》是長孫皇后的所作,并加以評述,而郭先生單單以明人胡應(yīng)麟的統(tǒng)計中沒有長孫皇后的記載為理由,認(rèn)定這是偽作,“假若長孫皇后會作詩,有一首作品傳世,以她那樣的身份和名氣,絕不至于被胡應(yīng)麟忽略遺漏!焙鷳(yīng)麟漏記的何止只有長孫皇后一個,武則天也在其中,武則天是何等名氣,所以武則天的那些詩作也是偽作?!可見郭紹林先生這個論斷的確是“看樣子”推斷出來的。

  而郭先生的另一個理由是詩的內(nèi)容也與她的履歷、身份、性格不符。這一點郭先生倒不是另辟蹊徑,獨樹創(chuàng)新,明朝鐘惺的《**詩歸》卷九中這樣說道:“開國圣母,亦作情艷,恐傷盛德。詩中連用井上、檐邊、花中、樹上、林下,一氣讀去,不覺其復(fù)?梢娫姷饺朊钐帲嘧阊谄湮⒋。休文四聲八病之說,至此卻用不著”。我們看鐘惺雖然也夸長孫皇后這首詩作得不錯,但還是覺得長孫皇后作為“開國圣母”有失”莊重”,認(rèn)為“恐傷盛德”。與郭先生的"上苑"是皇家禁苑,不對社會開放,哪有什么"蘭閨艷妾"前來"春游"?該詩通篇充斥著"動春情"、"新桃偷面色"、"嫩柳學(xué)身輕"、"舞蝶"、"風(fēng)流"等等詞句,顯得輕佻、放縱,與長孫皇后一貫謹(jǐn)慎拘泥、克己復(fù)禮的性格不符的觀點倒是不謀而合。不過鐘惺則更嚴(yán)謹(jǐn)點,雖然不符合心中“賢后”的形象,但還是接受了這詩作的確是長孫皇后所作,而郭先生可則以此為據(jù),輕易的全盤否定了。

  看來還是有相當(dāng)多的人以為長孫皇后就該是那種呆守禮制的木偶人,殊不知張揚個性袒露著酥胸的大唐美女們和后世裹了腳的病**是大不一樣的。

  其實恰恰通過這首詩,人們了解到長孫皇后作為一個女人,也是有嬌艷嫵媚的.一面的,她同樣是有笑有歌有情有欲的女人。大唐的風(fēng)氣,正當(dāng)如此。長孫皇后本來就是鮮卑女子,唐朝本來也是胡漢交融,風(fēng)氣開放的時代。其實這樣真摯坦誠的感情,比后世那種迂腐虛偽的風(fēng)氣要健康多了。*的歷史上,經(jīng)常喜歡將人,尤其是他們所認(rèn)為的賢人圣人,木偶化,泥塑化,抽離了真實的血肉,按自己希望的形象用泥糊起來,放在香煙繚繞的殿堂里供奉。然而,幸好有這樣一首詩,能將我們帶回貞觀年間,充分了解到長孫皇后真實而又可愛可親的另一面。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2)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1

  醉著

  唐代韓偓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譯文

  乘船行駛在萬里的清江之上,天空遼闊。清江*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炊煙裊裊升起。

  漁翁喝醉了酒睡著,也沒有人喚醒他,直至寒氣逼得凍醒了,看見了滿船積雪。

  注釋

  桑柘:指桑木與柘木。

  賞析

  韓偓常常有意識地以畫景入詩。他曾說,“景狀入詩兼入畫”(《冬日》)、“入意云山輸畫匠”(《格卑》)。詩人善于讓手中的詩筆變?yōu)楫嫻P,在詩中展現(xiàn)畫意,讓生動的形象打動讀者的心靈。

  前兩句為一幅畫,著意表現(xiàn)*遠(yuǎn)的畫面,詩人連用了兩個“萬里”,來描寫清江的開闊綿長和天空的廣闊無邊,又連用了兩個“一村”,來表現(xiàn)*野的廣闊和村落的連續(xù)不斷。詩中點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煙”,但它們卻恰到好處地交織在一起,互相映帶,構(gòu)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畫面。又猶如一幅長卷,把萬里清江及其*的景色都一一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當(dāng)中,也巧妙地嵌入一葉漁舟在江中移動的情景,顯得輕松自然,悠然神遠(yuǎn)。還有“萬里”、“一村”的有意重復(fù)出現(xiàn),不僅使詩句讀起來流利暢達(dá),在聲情上也造成輕輕的跳躍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輕輕飄揚,順流而下,與詩情畫意十分合拍。

  至于后兩句中的另一幅畫,作者則重點在描寫山川寂寥,點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漁翁、小舟和大雪,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煉的語言,用最節(jié)省的筆墨,把詩情畫意準(zhǔn)確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可謂為山水傳神寫照。

  更加耐人玩味的是,作者也在為自己的心情寫照。這兩幅畫的前后組合,在短暫的時間聯(lián)系和強烈的對比中,流露出了詩人的內(nèi)在情緒。從最末一句“過午”二字看來,這首詩在時間上只寫了半天,上午還是清江萬里,風(fēng)光明麗,而中午卻降下一天紛紛揚揚的大雪來,風(fēng)云變幻如此之快,真有些出人意外。這不單單是指自然風(fēng)云。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的情況看,那正是滄海桑田,朝野混亂之際,形勢瞬息萬變,這當(dāng)中包含著作者對**風(fēng)云變幻莫測的深沉感嘆。關(guān)于對這劇烈變化的**風(fēng)云作者的態(tài)度,作者又巧妙地從漁翁形象中作了暗示。漁翁是曠達(dá)的,他喝醉了酒睡著,也沒有人喚醒他,安閑自在,無憂無慮。直至寒氣逼得凍醒了,他看著滿船積雪,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詩中流露的情緒雖然令人驚訝,但主要仍是*靜、安詳,處之泰然,這是十分超脫的態(tài)度。

  作者寫此詩而以《醉著》為題,也暗中透露了這個消息。當(dāng)然,其中也多少流露出一些迷惘和孤獨感,甚至有“一切皆空”的意味,似乎暗示著作者處境的艱難和心情的悲涼,這在當(dāng)時復(fù)雜的歷史條件下,也是自然之理。從兩幅畫的聯(lián)系和對比中,可以啟人遐思,發(fā)人深省。

  這首詩純用白描,語言*易,但卻景物鮮明,畫意很濃。文字雖然很短,卻高度凝煉,寓意深長,真叫人含咀不盡。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2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宋朝

  毛滂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譯文

  你臉上淚水縱橫,像一枝鮮花沾帶著露珠,憂愁在你眉間緊緊纏結(jié),又像是碧山重疊攢聚。這別恨不僅屬于你,我們兩人*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說不出一句話語。

  雨收云散,一切歡樂都成為過去,令人無情無緒。從此朝朝暮暮,我將空守孤寂。今夜,當(dāng)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靈魂會跟隨潮汐回到你那里。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注釋

  惜分飛:詞牌名,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毛滂創(chuàng)調(diào),詞詠唱別情。全詞共50字,雙調(diào),上、下闕各四句,句句用仄韻。

  富陽:宋代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陽縣。瓊芳:當(dāng)時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作者任杭州法曹參軍時,和她很要好。

  闌(lán)干:眼淚縱橫的樣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畫眉,雙眉緊鎖,猶如碧聚。

  。褐~,即“著”。

  覷(qù):細(xì)看。

  斷雨殘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歡情。

  山深處:指富陽僧舍所在地。

  斷魂:指極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給。潮:指錢塘江潮。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賞析

  這首詞是毛滂青春戀情的真實記錄。情人決別,后會無期,送別一程接一程,從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遙的富陽。然而這黯然銷魂的別離還足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從此拉開:“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睊鞚M淚珠的臉頰猶如帶露的花朵,顰蹙的黛眉像遠(yuǎn)山一抹。一幅嬌憐痛惜的模樣,經(jīng)過妙筆的摹寫,就這樣呈現(xiàn)出來了。它同周圍的景色化成一片,構(gòu)成一種凄麗哀惋的色調(diào)。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帶雨”(《長恨歌》),張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為此二句所本。然卻用得脫化無痕,形神兼勝,真是色繪高手。這兩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帶淚的佳人形象。隋唐國力強盛,崇尚雍容富態(tài)、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國力漸衰,在審美觀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標(biāo)隹,以文弱清秀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據(jù)了文學(xué)作品的主導(dǎo)位置。到明清時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歡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

  “此恨”句,說明離愁對于雙方是同樣的沉重,要知道兩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個是宦游四海的貴胄公子,一個則是淪落風(fēng)塵的煙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懸殊并沒有阻止他們傾心相愛。他們熱戀著,共同承受著離恨的折磨。當(dāng)然,他們也知道這種戀情是難以維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見無期了。所以這次分離,多半成了長別!案鼰o言語空相覷”一句,純乎寫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語已盡,淚已枯,無聲的飲泣往往比呼天搶地的號啕更加沉痛,“空相覷”三字反映出一種木然相對的絕望的悲哀。浯樸而情摯,傳神之極筆也。

  下片“斷雨”二句,寫景色之荒殘;零零落落的雨點,澌滅著的殘云,與離人的心境正相印合。這是一層意思。另外,還有一層雙關(guān)之意。宋玉《高唐賦》有“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之語,即后人所謂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來形容他與瓊芳的戀情。而這種殘云斷雨的凄涼景象,也正象征著這段露水姻緣已經(jīng)行將結(jié)束了。從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來折磨著這一對再見無期的離人了。結(jié)拍兩句,設(shè)想別后的思念,付斷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綿綿無盡,可說是極悱惻纏綿之能事了。

  總的來說,上片寫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作者用畫龍點晴之筆,特寫淚眼愁眉,營造出一種凄麗哀婉的氛圍。接著以“*分取”、“無言”、“空相覷’’寫離愁的難言,從外表的神態(tài)寫到內(nèi)在的心態(tài),簡中有繁。下片寫詞人深山羈旅的凄苦與思念。先寫別后的惆帳,再設(shè)想別后的心愿,愿付斷魂于潮水,由此再現(xiàn)二人的情義纏綿。

  從藝術(shù)風(fēng)格來講,這首詞與一般鏤刻藻繪的.別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淺近之語傳銥至之情而獨擅勝場的。愁眉淚頰,斷雨殘云,本是尋常物態(tài),可是一經(jīng)作者感情之醞釀融注,便含情吐媚,搖蕩人心。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鑒賞

  一日,蘇軾于席間,聽**唱此詞,大為贊賞,當(dāng)?shù)弥四涣琶杷鲿r,即說:“郡寮有詞人不及知,某之罪也!庇谑桥扇俗坊,與其留連數(shù)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實。蘇軾知杭州時,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饒州司法參軍,直至元祐七年還在饒州任上。此時不可能為東坡的杭州僚佐。另,根據(jù)史料,毛滂早在東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蘇軾弟兄。蘇軾于元祐三年曾為毛滂寫過“薦狀”,稱其“文詞雅健,有超世之韻”!氨Ee堪充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說明此詞傳誦人口之廣。

  全詞寫與瓊芳恨別相思之情。上片,追憶兩人恨別之狀!皽I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憶相別時,心上人的哀愁容顏。“淚濕闌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露”詩意,寫女子離別時淚流潸潸,如春花掛露!瓣@干”眼淚縱橫散亂貌!俺畹矫挤灞叹邸被脧埫凇端荚饺嗽~》:“黛眉愁聚春碧”句,寫憂愁得雙眉緊蹙的神態(tài)。這兩句化用前人詩句描寫女子的愁與淚,顯得優(yōu)美而情致纏綿悱惻!按撕*分取”一句,將女子的愁與恨,輕輕一筆轉(zhuǎn)到自己身上,從而表現(xiàn)了兩人愛之深,離之悲!案鼰o言語空相覷”一句,回憶兩人傷別時情態(tài),離別在即,兩人含淚相視,此時縱有千言萬語,又從何處說起?“更無言語”比“執(zhí)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更進一步表達(dá)痛切之情,因其嗚咽聲音都無,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一個“空”字,下得好,它帶出了多少悲傷、憂恨!無怪后人贊道:“一筆描來,不可思議!保ㄉ螂H飛《草堂詩余正集》)

  下片寫別后的羈愁!皵嘤隁堅茻o意緒”二句,言詞人與心上人別后的凄涼寂寞!霸朴辍背鲎运斡瘛陡咛瀑x序》,后指男女歡愛!皵嘤隁堅啤庇髂信蛛x,人兒兩地,相愛不能相聚,怎不令羈旅者呼出“無意緒”呢?那別離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隨,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強烈。故結(jié)句道:“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毖粤b者在富陽山深處的僧舍中,而所戀之人遠(yuǎn)在錢塘,他們相隔千百里,只有江水相連,在輾轉(zhuǎn)反側(cè)中,聽江濤拍岸,突發(fā)奇想:人不能相聚,那么將魂兒交付浪潮,隨流水回到心上人那里。結(jié)語的寄魂江濤,是個奇異的想象,如此將刻骨銘心的相思,淋漓盡致地表達(dá)出來。

  此詞感情自然真切,音韻凄惋,直抒胸臆,與形象比喻奇異想象相結(jié)合,達(dá)到了“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秦少游也”(周輝《清波雜志》)的藝術(shù)效果。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西湖游覽志》載:元祐中,蘇軾知守錢塘?xí)r,毛滂為法曹椽,與**瓊芳相愛。三年秩滿辭官,于富陽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飛》詞,贈瓊芳。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3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絲雨如塵云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fēng)?釕z嬌易散,燕子學(xué)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赡芰舻Щ▍病2怀呻p夢影,翻笑杏梁空。

  古詩簡介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春暮時節(jié),然看似寫景,實則以景物暗喻人情。下片描寫詞人愁病交加,欲去仍來,猶如落花拂了還滿,將人愁腸欲斷的內(nèi)心悲痛形象化地展現(xiàn)出來。而其身世之感,興亡之感使此詞眼界擴大,不再拘泥于兒女之情,感情也愈見深沉。全詞生動形象地表達(dá)了詞人對愛人的懷念之情。

  翻譯/譯文

  絲絲細(xì)雨如同微塵,云彩染著水汽,吳王宮殿里,美人在溪流中采集香草。百花在微寒的東風(fēng)中搖曳,仿佛在將寒氣閃避;ǘ涞蛑x最是令人憐惜,燕子也學(xué)人偎紅倚翠,輕輕依偎著花朵。

  人們都說疾病會像滿月減損成殘月一般,慢慢減弱,無奈這倦怠的感覺,正如春天濃郁的慵懶氣息?煞駥⒑粼诨▍怖锬兀窟@成雙飛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梁上燕巢空蕩,笑燕子沒有像它們一樣雙宿雙棲。

  注釋

  ①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格律俱為*韻格,字?jǐn)?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本詞為六十字。

  ②“絲雨”二句:意謂細(xì)雨蒙蒙,云中夾帶著水氣,吳宮里殘花散落了滿地。嫣香:嬌艷芳香的花。

  ③“酷憐”二句:此言最讓人憐惜的是那嬌美的宮花極易敗落,故而連小燕子也學(xué)著人的樣子憐惜起花來,它緊緊依偎在花下。偎紅:緊貼著紅花。

 、軕脩茫▂ān):精神委靡不振貌。

 、荨安怀伞倍洌阂庵^燕子成雙成對地飛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宋晏殊《采桑子》:“燕子雙雙,依舊銜泥入杏梁!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大概寫于暮春時節(jié),此時的納蘭不僅因逝去的春光而心生感慨,身體也正抱恙而忍受著折磨,愁病交加,以致于他竟生出了興亡之嘆,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此詞抒寫暮春時節(jié),愁病交加,萬般無奈的情景。詞中用“吳宮”、“杏梁”等語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興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隱憂,空靈含蘊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氳著水汽,蒙蒙細(xì)雨飄灑過后.吳宮里的殘花散落了一地。嬌美的宮花最經(jīng)不得風(fēng)雨,這滿地落英讓人憐惜不已,以致于連過路的飛燕也學(xué)著人的樣子緊緊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劇了納蘭的苦悶,“人說病宜隨月減”,但他卻自嘆道“懨懨卻與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好轉(zhuǎn),反而如這暮春一樣萎靡頹喪。拖著病體出得門來,只見蝴蝶飛舞流連,卻遲遲不肯離開花叢,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雙成對地飛走了。忍不住對著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詞中“吳宮”、“杏粱”等出于前人辭賦的詞語中隱隱藏著莫大的憂慮,其時正是康熙盛世,對時代的興亡憂患顯然不會是納蘭詞作的主題,惜時傷春又加身世感傷才更貼合納蘭的風(fēng)格。他甄選的'不過都是些*淡如水的詞匯,然而這些詞語卻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旋律——為心弦所演奏,曲曲縈繞于耳,終久不絕。

  納蘭確實是個風(fēng)流的才子。但絕對不是個瀟灑的文人。他的詞,愁心漫溢,句句讀來令人心傷,這一首滿含興亡之感的《臨江鄉(xiāng)》便是佐證。

  名家點評

  首都師范大學(xué)東方古籍研究所學(xué)者張秉戌《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此篇抒寫暮春時節(jié),愁病交加,萬般無奈的情景。詞中用“吳宮”、“杏梁”等語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興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隱憂,空靈含蘊而有味可咀。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4

  《長安遇馮著》原文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揚揚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注解」:

  1、灞陵:即霸陵。

  2、冥冥:形容雨貌。

  3、燕新乳:意謂燕初生。

  「韻譯」:

  你從東方回到長安來,衣裳沾滿灞陵的春雨。

  請問你來此為了何故?你說為開山辟地買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開,**和風(fēng)燕子新孵雛。

  去年一別如今又逢春,雙鬢銀絲添生了幾縷?

  「評析」:

  這首贈詩,以親切詼諧的筆調(diào),對失意沉淪的馮著深表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

  開頭寫馮著從長安以東而來,一派名流兼隱士風(fēng)度。接著以詼諧打趣形式勸導(dǎo)馮著對前途要有信心。再進一步勸導(dǎo)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煥發(fā)才華,會有人關(guān)切愛護的`。最后勉勵他昨日才分別,如今已經(jīng)是春天了,你的鬢發(fā)并沒有白幾縷,還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為。

  全詩情意深長,生動活潑。它的感人之處,首先在于詩人的心胸坦蕩,思想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對朋友充滿熱情。因此,他能對一位邂逅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誠同情,體貼入微,而積極勉勵。詩在敘事中寫景,借寫景以寄托寓意。情調(diào)和風(fēng)格,猶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轉(zhuǎn),讀來一覽無余,品嘗則又回味不盡。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5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宋朝

  毛滂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譯文

  你臉上淚水縱橫,像一枝鮮花沾帶著露珠,憂愁在你眉間緊緊纏結(jié),又像是碧山重疊攢聚。這別恨不僅屬于你,我們兩人*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說不出一句話語。

  雨收云散,一切歡樂都成為過去,令人無情無緒。從此朝朝暮暮,我將空守孤寂。今夜,當(dāng)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靈魂會跟隨潮汐回到你那里。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注釋

  惜分飛:詞牌名,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毛滂創(chuàng)調(diào),詞詠唱別情。全詞共50字,雙調(diào),上、下闕各四句,句句用仄韻。

  富陽:宋代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陽縣。瓊芳:當(dāng)時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作者任杭州法曹參軍時,和她很要好。

  闌(lán)干:眼淚縱橫的樣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畫眉,雙眉緊鎖,猶如碧聚。

  。褐~,即“著”。

  覷(qù):細(xì)看。

  斷雨殘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歡情。

  山深處:指富陽僧舍所在地。

  斷魂:指極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給。潮:指錢塘江潮。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賞析

  這首詞是毛滂青春戀情的真實記錄。情人決別,后會無期,送別一程接一程,從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遙的富陽。然而這黯然銷魂的別離還足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從此拉開:“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掛滿淚珠的臉頰猶如帶露的花朵,顰蹙的黛眉像遠(yuǎn)山一抹。一幅嬌憐痛惜的模樣,經(jīng)過妙筆的摹寫,就這樣呈現(xiàn)出來了。它同周圍的景色化成一片,構(gòu)成一種凄麗哀惋的色調(diào)。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帶雨”(《長恨歌》),張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為此二句所本。然卻用得脫化無痕,形神兼勝,真是色繪高手。這兩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帶淚的佳人形象。隋唐國力強盛,崇尚雍容富態(tài)、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國力漸衰,在審美觀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標(biāo)隹,以文弱清秀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據(jù)了文學(xué)作品的主導(dǎo)位置。到明清時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歡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

  “此恨”句,說明離愁對于雙方是同樣的沉重,要知道兩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個是宦游四海的貴胄公子,一個則是淪落風(fēng)塵的煙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懸殊并沒有阻止他們傾心相愛。他們熱戀著,共同承受著離恨的折磨。當(dāng)然,他們也知道這種戀情是難以維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見無期了。所以這次分離,多半成了長別!案鼰o言語空相覷”一句,純乎寫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語已盡,淚已枯,無聲的飲泣往往比呼天搶地的號啕更加沉痛,“空相覷”三字反映出一種木然相對的絕望的悲哀。浯樸而情摯,傳神之極筆也。

  下片“斷雨”二句,寫景色之荒殘;零零落落的雨點,澌滅著的殘云,與離人的心境正相印合。這是一層意思。另外,還有一層雙關(guān)之意。宋玉《高唐賦》有“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之語,即后人所謂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來形容他與瓊芳的戀情。而這種殘云斷雨的凄涼景象,也正象征著這段露水姻緣已經(jīng)行將結(jié)束了。從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來折磨著這一對再見無期的離人了。結(jié)拍兩句,設(shè)想別后的思念,付斷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綿綿無盡,可說是極悱惻纏綿之能事了。

  總的來說,上片寫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作者用畫龍點晴之筆,特寫淚眼愁眉,營造出一種凄麗哀婉的氛圍。接著以“*分取”、“無言”、“空相覷’’寫離愁的難言,從外表的神態(tài)寫到內(nèi)在的心態(tài),簡中有繁。下片寫詞人深山羈旅的凄苦與思念。先寫別后的惆帳,再設(shè)想別后的心愿,愿付斷魂于潮水,由此再現(xiàn)二人的情義纏綿。

  從藝術(shù)風(fēng)格來講,這首詞與一般鏤刻藻繪的別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淺近之語傳銥至之情而獨擅勝場的。愁眉淚頰,斷雨殘云,本是尋常物態(tài),可是一經(jīng)作者感情之醞釀融注,便含情吐媚,搖蕩人心。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鑒賞

  一日,蘇軾于席間,聽**唱此詞,大為贊賞,當(dāng)?shù)弥四涣琶杷鲿r,即說:“郡寮有詞人不及知,某之罪也!庇谑桥扇俗坊,與其留連數(shù)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實。蘇軾知杭州時,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饒州司法參軍,直至元祐七年還在饒州任上。此時不可能為東坡的杭州僚佐。另,根據(jù)史料,毛滂早在東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蘇軾弟兄。蘇軾于元祐三年曾為毛滂寫過“薦狀”,稱其“文詞雅健,有超世之韻”!氨Ee堪充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說明此詞傳誦人口之廣。

  全詞寫與瓊芳恨別相思之情。上片,追憶兩人恨別之狀!皽I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憶相別時,心上人的哀愁容顏!皽I濕闌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露”詩意,寫女子離別時淚流潸潸,如春花掛露!瓣@干”眼淚縱橫散亂貌!俺畹矫挤灞叹邸被脧埫凇端荚饺嗽~》:“黛眉愁聚春碧”句,寫憂愁得雙眉緊蹙的神態(tài)。這兩句化用前人詩句描寫女子的愁與淚,顯得優(yōu)美而情致纏綿悱惻。“此恨*分取”一句,將女子的愁與恨,輕輕一筆轉(zhuǎn)到自己身上,從而表現(xiàn)了兩人愛之深,離之悲。“更無言語空相覷”一句,回憶兩人傷別時情態(tài),離別在即,兩人含淚相視,此時縱有千言萬語,又從何處說起?“更無言語”比“執(zhí)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更進一步表達(dá)痛切之情,因其嗚咽聲音都無,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一個“空”字,下得好,它帶出了多少悲傷、憂恨!無怪后人贊道:“一筆描來,不可思議。”(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

  下片寫別后的羈愁!皵嘤隁堅茻o意緒”二句,言詞人與心上人別后的凄涼寂寞!霸朴辍背鲎运斡瘛陡咛瀑x序》,后指男女歡愛!皵嘤隁堅啤庇髂信蛛x,人兒兩地,相愛不能相聚,怎不令羈旅者呼出“無意緒”呢?那別離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隨,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強烈。故結(jié)句道:“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言羈者在富陽山深處的僧舍中,而所戀之人遠(yuǎn)在錢塘,他們相隔千百里,只有江水相連,在輾轉(zhuǎn)反側(cè)中,聽江濤拍岸,突發(fā)奇想:人不能相聚,那么將魂兒交付浪潮,隨流水回到心上人那里。結(jié)語的寄魂江濤,是個奇異的想象,如此將刻骨銘心的相思,淋漓盡致地表達(dá)出來。

  此詞感情自然真切,音韻凄惋,直抒胸臆,與形象比喻奇異想象相結(jié)合,達(dá)到了“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秦少游也”(周輝《清波雜志》)的藝術(shù)效果。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西湖游覽志》載:元祐中,蘇軾知守錢塘?xí)r,毛滂為法曹椽,與**瓊芳相愛。三年秩滿辭官,于富陽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飛》詞,贈瓊芳。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3)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譯文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shù)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的仙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jīng)歷了多少無情的風(fēng)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jīng)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注釋

  宴山亭:詞牌名。一作《燕山亭》。與《山亭宴》無涉。以宋徽宋趙佶詞為準(zhǔn)。雙片九十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上片第八句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二字,多為感嘆詞語,第十句首字領(lǐng)格,引領(lǐng)兩個四言句。下片第二句首字領(lǐng)格。下片第八句為上三下四句式。下片第九句多為感嘆詞語。第十句為上三下四句式。此調(diào)有宋**、毛圱、王之道、張雨諸詞可校。

  冰綃:潔白的絲綢,比喻花瓣。

  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靚(jìng)裝:美麗的妝飾。

  蕊珠宮女:指仙女。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宮。

  憑寄:憑誰寄,托誰寄。

  者:同“這”。

  無據(jù):無所依憑。

  和:連。

  賞析:

  這首詞以杏花的美麗易得凋零,抒發(fā)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上片描繪杏花開放時的嬌艷及遭受風(fēng)雨摧殘后的凋零。下片寫離恨。抒發(fā)內(nèi)心的故國之思。詞中以花喻人,抒寫真情實感。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為趙佶被俘北行見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實寫杏花。前三句,寫花片重疊,紅白相間。后三句,寫花容艷麗,花氣濃郁!靶邭ⅰ币痪洌偸踊ㄖ!耙椎谩币韵,轉(zhuǎn)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guān);ㄒ椎蛄阋粚、風(fēng)雨摧殘一層、院落無人一層,愈轉(zhuǎn)愈深,愈深愈痛。換頭,因見雙燕穿花,又興孤棲膻幕之感。燕不會人言語一層、望不見故宮一層、夢里思量一層、和夢不做一層,且問且嘆,如泣如訴?偸且孕闹杏腥f分委曲,故有此無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綿邈,促節(jié)繁音,回腸蕩氣。況蕙風(fēng)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后主之作,皆以“真”勝者。

  《唐宋詞百首詳解》:對杏花的描寫,形神并茂,是詩畫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詞是宋**趙佶于1127 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在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xì)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xì)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 * 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 !靶邭ⅰ眱勺,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 !钡珵闀r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在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 。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雜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dá)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 。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dá)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在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 ,路途是那樣的遙遠(yuǎn),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這八個字 ,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

  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4)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紅梅三首。其一

  [宋代]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獨自開放;它擔(dān)心自己冰潔的面容會不合時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所以故意妝扮出淺粉般的桃杏顏色,但梅枝還是細(xì)瘦的樣子,呈現(xiàn)出經(jīng)受霜雪考驗后仍然勁挺的姿態(tài)。

  梅花的內(nèi)心是適應(yīng)寒冷的,不愿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tài)。它的顏色好似美人酒后無端泛起的紅暈。

  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注釋

  冰容:冰一樣晶瑩的面容。

  不入時:不合時宜,不合世俗的時尚。

  故:故意。作,做作,這里當(dāng)妝扮講。

  小紅”:即淺紅。

  尚余,“尚“,還是。余,剩余,這里作顯示,顯露,保持之意。

  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無葉子而顯得孤獨細(xì)瘦的樣子。

  霜雪姿:經(jīng)受霜雪考驗后勁挺的姿態(tài)。形容梅花格調(diào)孤傲不群的特性。

  酒暈: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這里指梅花的紅色。

  無端:無來由。玉肌:玉容。

  詩老:老詩人,指宋初詩人石曼卿。

  梅格:梅花的品格。

  在:所在。

  更:豈能。

  賞析:

  這首詩托物言志,以紅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發(fā)了自己達(dá)觀超脫的襟懷和不愿隨波逐流的傲骨。

  首聯(lián)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紅梅遲開的原因。詩人抓住紅梅不畏嚴(yán)寒,在百花過后的冬季才開放這一特點,把紅梅比擬為一位內(nèi)心世界感情十分豐富細(xì)膩的美人,它遲遲開放的原因,是因為”怕愁貪睡”,它為什么而怕愁貪睡呢?是因為擔(dān)心自己象冰一樣晶瑩美麗的容貌,會不合世俗的時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貪睡;因此它想用貪睡來擺脫憂愁,所以才不與其它百花一樣同時開放,而是”獨開遲”。因為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地獨自開放,這都是因為擔(dān)心自己玉潔冰清的美麗容貌會不合時宜的緣故啊。

  頷聯(lián)則是說在詩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潔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現(xiàn)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這是紅梅因“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的姿態(tài)。所以,一個“故”字,表明紅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種被迫的意味在內(nèi),是為了**入俗的緣故。然而紅梅不畏霜雪的本質(zhì)是不會因此改變的。梅花畢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頷聯(lián)兩句將遲起美人與梅融為一體,可見詩人詠物本領(lǐng)之高妙。雖然故意妝扮出了一點淺淺粉紅般的桃杏顏色,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經(jīng)受霜雪考驗后孤獨而細(xì)瘦勁挺的姿態(tài)。

  頸聯(lián)對紅梅的內(nèi)心世界作了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雖然呈現(xiàn)出了粉紅的桃杏色,但那不過是它剛喝過酒,是“酒暈”浮**“玉肌”的緣故。因為梅花的內(nèi)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質(zhì)是高潔的!拔纯稀保直硎境隽嗣返墓掳疗犯。己經(jīng)適應(yīng)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tài);顯露出來的一點點淺紅的桃杏色,那只不過是酒后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罷了。

  尾聯(lián)中“綠葉與青枝”:蘇軾《志林》卷十說: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xué)究體也。”蘇軾的意思是批評石曼卿的《紅梅》詩,只從“無綠葉”和“有青枝”這一點上來,分辨紅梅與桃,杏的區(qū)別,確實太簡單、太乏味了。這是專求形似,而沒有抓住紅梅的神韻所在,所以蘇軾譏之為“至陋”的“村學(xué)究體”。尾聯(lián)是詩人對前人寫梅花的誤區(qū)發(fā)議論。認(rèn)為認(rèn)識梅花須從梅花獨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內(nèi)在品格或內(nèi)在精神,來品評。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夠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2

  詠紅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fù)相疑色相差。

 。ǔ鲎浴都t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紅梅。閑庭,幽靜的庭院。

  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瑤臺:仙境,幣_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注釋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shè)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春雪未消!甭湎迹骷t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tài)度,認(rèn)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幽夢”句:意思是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紅袖”的“紅”點出花的顏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記載:銀河與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島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jié)果碰到了牛郎和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妒斑z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dāng)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出花的紅色。槎,木筏。

  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爆幣_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無復(fù)”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賞析

  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日趨衰落,當(dāng)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fēng)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fēng)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dāng)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猶如是在作自畫像。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蘇軾〔宋代〕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譯文

  不要厭煩貪睡的紅梅久久不能開放,只是愛惜自己不合時宜。偶爾是淡紅如桃杏色,文靜大方,偶爾疏條細(xì)枝傲立于雪霜。紅梅本具雪霜之質(zhì),不隨俗作態(tài)媚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乃是如美人不勝酒力所致,未曾墮其孤潔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紅梅的品格,只看重綠葉與青枝。

  注釋

  好睡:貪睡,此指紅梅苞芽周期漫長,久不開放。

  慵:(yōng擁)懶。

  憐:愛惜。

  冰臉: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狀物。

  小紅:淡紅。

  閑雅:文靜大方。閑,通“嫻”。

  尚余:剩下。

  孤瘦:疏條瘦枝。

  隨:聽任,順從。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態(tài)。

  沁:(qìn)滲入。

  詩老:指北宋詩人石延年。

  梅格:紅梅的品格。

  綠葉與青枝:石延年《紅梅》詩有“認(rèn)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句,在此,蘇軾是譏其詩的淺近,境界不高。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作品通過紅梅傲然挺立露心格,來書寫自己遷謫后露艱難處境和復(fù)雜心情,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屈節(jié)從流露態(tài)度和達(dá)觀灑脫露品格。

  作品露顯著特點是融寫物、抒情、議論于一體,并通過意境來表達(dá)思想句情。詞以“好睡物發(fā)端,以“自憐物相承,從紅梅露特征來展示紅梅清冷、自愛露形象。紅梅露一個明顯特點,是苞芽期相當(dāng)漫長,因謂“好睡物;雖然紅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厭遲“。句中一“慵物字,悄悄透露了紅梅露孤寂苦衷和艱難處境。紅梅自身也明白,在這百花凋殘露嚴(yán)寒時節(jié),唯獨自己含苞育蕾,豈非有不合時宜之句。苞蕾外部過著密集光潔露白茸,盡管如同玉兔霜花般露潔白可愛,也只超自我顧戀,悲嘆“名花苦幽獨物(作者《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貴也》)罷了。詞以“冰臉物來刻畫紅梅露玉潔冰清,既恰如其分露寫出了紅梅露儀表,也生動地寫出了紅梅不流習(xí)俗露超然之氣,它賦予了紅梅以生命和豐富露句情,形象逼真,發(fā)人深思。

  “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物這三句是“詞眼物,繪形繪神,正面畫出紅梅露美姿豐神。“小紅桃杏色物,說她色如桃杏,鮮艷嬌麗,切紅梅露一個“紅物字。“孤瘦雪霜姿物,說她斗雪凌霜,歸結(jié)到梅花孤傲瘦勁露本心!芭甲魑镆辉~上下關(guān)聯(lián),天生妙語。不說紅梅天生紅色,卻說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物,才“偶作物紅色以趨時風(fēng)。但以下之意立轉(zhuǎn),雖偶露紅妝,光彩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zhì),依然還她“冰臉物本色。形神兼?zhèn),尤貴于神,這才是真正露“梅格物!

  下片三句續(xù)對紅梅作渲染,筆轉(zhuǎn)而意仍承。“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物,承“尚余孤瘦雪霜姿物;“酒生微暈沁瑤肌物,承“偶作小紅桃杏色物。“閑心物、“瑤肌物,仍以美人喻花,言心心本是閑淡雅致,不應(yīng)隨世態(tài)而轉(zhuǎn)移;肌膚本是潔白如玉,何以酒暈生紅?“休把物二字一責(zé),“何事物二字一詰,其辭若有憾焉,其意仍為紅梅作回護!拔飸B(tài)物,指桃杏嬌柔媚人露春態(tài)。石氏《紅梅》詩云“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物,其意昭然。這里是詞體,故筆意婉轉(zhuǎn),不像做詩那樣明白說出罷了。下面“詩老不知梅格在物,補筆點明,一縱一收,回到本意。紅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豈在于青枝綠葉之有無哉!這正是東坡詠紅梅之慧眼獨具、匠心獨運處,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紅梅》詩露真諦所在。

  此詞著意刻繪露紅梅,與詞人另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物露縹緲孤鴻一樣,是蘇軾身處窮厄而不茍于世、潔身自守露人生態(tài)度露寫照;ǜ、人格露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絕塵俗、冰清玉潔露詞格。

  作者介紹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tài),未肯十分紅。

  譯文

  桃李不要嫉妒凜冬綻放的紅梅,花與花開放的姿態(tài)原來就不同。

  經(jīng)歷了風(fēng)雪,身上還有雪的痕跡。雖然是紅梅,色彩卻不是十分紅艷。

  注釋

  莫:不要。

  元:通“原”,原本。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紅梅獨特的姿態(tài)和個性。

  詩的起筆手法就與眾不同。詩人并不急于點題,而是把所要寫的紅梅置之一邊,先請?zhí)依畹菆。這樣做的用意是很明白的,孤立地描寫紅梅,讀者不易領(lǐng)會,必須有參照物。請出桃李作參照,桃紅李白,盡人皆知。桃李既有妒梅之心,說明紅梅兼有桃的“紅”和李的“白”,實則不紅也不白,而是在紅白之間。這樣一來,雖未言及紅梅,而紅梅已在句中了。

  勸告“桃李莫相妒”,得有充足的根據(jù)。這一點詩人已經(jīng)成竹在胸,深思熟慮了。第二句就用哲理來說服。“夭資元不同”,事物千差萬別,各有各的特性,這就是所謂的“夭資”。紅梅就是紅梅,既不同于桃,也不同于李,互不相干,有什么可妒忌的呢。這句從容道來,仍不讓紅梅亮相。

  后二句是詩的重心所在,是骨子。詩人終于將自己思維中塑成的紅梅的美奉獻給了讀者。紅梅從它的大家族中分離出來,但它“猶余雪霜態(tài)”,梅所固有的傲霜凌雪不畏嚴(yán)寒的品性沒有變,而且不是“十分紅”。大自然賜予它粉紅的花色,又使它優(yōu)于家族中的其他成員,變得更加妖嬈多姿了。紅梅既有高潔的內(nèi)在美,也有嬌艷的外表美,難怪桃李等異族姐妹要嫉妒它了。至此,紅梅的形象已玉立于讀者心中!拔纯鲜旨t”回應(yīng)第一句,也是勸告“莫相妒”的理由之一。

  這首小詩活潑而有趣。全詩四句都好像是紅梅向桃李作解釋;花草本為無情之物,但詩中的桃李會“相妒”,紅梅也“不肯”紅得過分,免得引起“與桃爭艷”的嫌疑,增強桃李的妒心,都被人格化為有情之靈了。操守高潔而謙虛和遜的紅梅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

  作者簡介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的***和詩人,偉大的愛國**者。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quán)”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王十朋以名節(jié)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

《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tài),未肯十分紅。

  譯文

  桃李不要嫉妒凜冬綻放的'紅梅,花與花開放的姿態(tài)原來就不同。

  經(jīng)歷了風(fēng)雪,身上還有雪的痕跡。雖然是紅梅,色彩卻不是十分紅艷。

  注釋

  莫:不要。

  元:通“原”,原本。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紅梅獨特的姿態(tài)和個性。

  詩的起筆手法就與眾不同。詩人并不急于點題,而是把所要寫的紅梅置之一邊,先請?zhí)依畹菆。這樣做的用意是很明白的,孤立地描寫紅梅,讀者不易領(lǐng)會,必須有參照物。請出桃李作參照,桃紅李白,盡人皆知。桃李既有妒梅之心,說明紅梅兼有桃的“紅”和李的“白”,實則不紅也不白,而是在紅白之間。這樣一來,雖未言及紅梅,而紅梅已在句中了。

  勸告“桃李莫相妒”,得有充足的根據(jù)。這一點詩人已經(jīng)成竹在胸,深思熟慮了。第二句就用哲理來說服!柏操Y元不同”,事物千差萬別,各有各的特性,這就是所謂的“夭資”。紅梅就是紅梅,既不同于桃,也不同于李,互不相干,有什么可妒忌的呢。這句從容道來,仍不讓紅梅亮相。

  后二句是詩的重心所在,是骨子。詩人終于將自己思維中塑成的紅梅的美奉獻給了讀者。紅梅從它的大家族中分離出來,但它“猶余雪霜態(tài)”,梅所固有的傲霜凌雪不畏嚴(yán)寒的品性沒有變,而且不是“十分紅”。大自然賜予它粉紅的花色,又使它優(yōu)于家族中的其他成員,變得更加妖嬈多姿了。紅梅既有高潔的內(nèi)在美,也有嬌艷的外表美,難怪桃李等異族姐妹要嫉妒它了。至此,紅梅的形象已玉立于讀者心中!拔纯鲜旨t”回應(yīng)第一句,也是勸告“莫相妒”的理由之一。

  這首小詩活潑而有趣。全詩四句都好像是紅梅向桃李作解釋;花草本為無情之物,但詩中的桃李會“相妒”,紅梅也“不肯”紅得過分,免得引起“與桃爭艷”的嫌疑,增強桃李的妒心,都被人格化為有情之靈了。操守高潔而謙虛和遜的紅梅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

  作者簡介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的***和詩人,偉大的愛國**者。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quán)”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xué)教授。王十朋以名節(jié)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5)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南原文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翻譯: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fēng)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注釋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dāng)時已設(shè)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shè)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者觀風(fēng)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桑涸谶@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fēng)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fù)的音調(diào),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diào),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fēng)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xué)的角度,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lǐng)略到了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2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fā)未全僧。風(fēng)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后,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fēng)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古詩簡介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上片述說妻子之死讓詞人心灰意冷;下片寫詞人眼見耳聞一片凄涼景象,自嘆福分淺薄。全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反襯了詞人的心情,篇幅雖短,但都蘊含著詞人和亡妻盧氏之間深厚的感情。

  翻譯/譯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發(fā)之外,已經(jīng)與僧人無異。只因生離死別,在那似曾相識的孤燈之下,愁情縈懷,夢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風(fēng)再怎么吹拂,也將無動于衷。雨聲淅瀝,落葉飄零于金井,忽然間聽到風(fēng)停后傳來的一陣鐘聲,自己福分太淺,縱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卻也常在生離死別中。

  注釋

 、艖浗希罕緸樘平谭磺,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督饖Y集》入“南呂宮”。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

 、齐p林禪院:指今山西省*遙縣西南七公里處雙林寺內(nèi)之禪院。雙林寺內(nèi)東軸線上有禪院、經(jīng)房、僧舍等。

 、枪麻眩╭íng):即孤燈。

 、葥u落:凋殘,零落。

 、汕宕担呵屣L(fēng),此指秋風(fēng)。

  ⑹金井:井欄上有雕飾之井。

 、吮「#涸~人自謂。薦:進獻、送上。傾城:指貌美的女子,這里代指盧氏。

  創(chuàng)作背景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1677年-1678年),納蘭性德為亡妻守靈期間,因心中悲痛,同時為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傷感、思念之情,故寫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xué)鑒賞

  這是一首悼亡詞,從“風(fēng)雨消磨生死別”句來看,其傷悼之意已明。其所謂“有感”,便是這天上人間生死之別的不能忘情;可見納蘭與盧氏夫妻情愛之深篤,亦可見納蘭于愛情的真純誠摯。

  “心灰盡、有發(fā)未全僧!奔{蘭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雖然蓄發(fā),內(nèi)心卻如灰燼一般,毫無生氣,對紅塵不再眷戀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過是等著死去,消磨時光罷了。既然是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下一句“風(fēng)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币脖阍谇槔碇辛。

  納蘭在最后感慨“薄福薦傾城”,納蘭福薄無法消受上天賜予的禮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獨自嘆息。

  納蘭深受佛道之影響,故其詞中亦時有流露。此篇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但他又將這種思想、情致寓于戀情之中,遂顯得撲朔迷離,深曲委婉之至。

  名家點評

  當(dāng)代學(xué)者、納蘭詞研究員張草紉《納蘭詞箋注》:“此詞為悼念盧氏而作,可無疑!

  當(dāng)代作家聶小晴:“這首詞寫盡離別辛酸淚,卻又不失清新淡雅,實屬佳作。”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3

  憶江南·銜泥燕

  唐朝

  牛嶠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占得杏梁安穩(wěn)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憶江南·銜泥燕》譯文

  銜著泥土的燕子,飛到裝飾華麗的大堂前,占據(jù)著梁間安穩(wěn)的地方,體態(tài)輕盈只有主人伶愛,好姻緣可堪羨慕。

  《憶江南·銜泥燕》注釋

  占得:占據(jù)。

  杏梁:用杏樹所做的屋梁,泛指優(yōu)質(zhì)木材所做的梁柱。

  因緣:指雙燕美好的結(jié)合。

  《憶江南·銜泥燕》鑒賞

  這首詞借物詠懷,表達(dá)了女主人公對美滿愛情的追求。

  暮春三月,繁花盛穩(wěn),草木蔥蘢,一思燕子飛去飛回,匆匆忙忙的銜泥筑巢。它們將巢安安穩(wěn)穩(wěn)的筑在房屋的杏梁之上,終成就了美好的煙緣。而獨處于閨中的女子勒?她看到了筑巢的燕子,它們思宿思飛的恩愛情態(tài)多么令她羨慕。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占得杏梁安穩(wěn)處,”這三句寫燕子筑巢,以動態(tài)詠物!般暋、“飛”、“占”三個動作,便將燕子筑巢的全過程完整的寫了出來,一氣呵成。

  “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這兩句寫閨中思婦的感嘆。這首詠物詞并非止于對燕子的描寫,而是借物喻情,由燕及人。女主人公看到結(jié)伴而飛的燕子不禁感悟傷神她哀嘆自己形單影只,無人憐愛,羨慕梁間燕子的美好煙緣。

  這首**僅僅二十七個字,卻寫得形神兼?zhèn)洌铍[含蓄,極富情致。語言通俗,感情真摯,帶有濃郁的民間風(fēng)味。

  《憶江南·銜泥燕》創(chuàng)作背景

  乾符五年中進士,中進士兩年后黃巢**攻破長安,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為避襄王李媼之亂,先流落吳越,后寄寓巴蜀,過著渡口楊花,狂雪任風(fēng)吹般的飄蕩生活,這首詞作正是那時所作。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4

  望江南·江上雪

  江上雪,**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yuǎn)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賞析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兩句!绑梵业劚㈨,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绑梵摇薄八蛞隆惫蠢粘鲠炍萄┨齑贯灥耐庠谛蜗,函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xì)的聲音,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皥D畫若為工。”展現(xiàn)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鳊魚和鯽魚歸家后,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霸扑海瑲w去遠(yuǎn)煙中”渲染環(huán)境的高遠(yuǎn)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huán)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xiàn)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古人說:“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碑(dāng)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自在的生活時,他應(yīng)該也想過“獨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柔美婀娜的柳絲固然給生活增添了詩意,但世上如果沒有堅挺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挺的胡楊,民族的脊梁。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5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注解】: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賈:商人。

 。、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韻譯】: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

  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

  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評析】:

  這是一首寫商婦候夫不歸的閨怨詩。詩的首二句,以商婦口吻,道破夫外出經(jīng)商,獨守空閨的孤寂。后二句,寫商婦想入非非,悔不嫁個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語言*實,不事雕飾,空閨苦,怨夫情,躍然紙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此戚p薄荒唐,實則情真意切。從早知二字,可見商婦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癡情癡語。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6)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篇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齋中讀書

  南北朝:謝靈運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譯文: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曾在京都做官多年,卻從未忘懷過山水。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何況是來到以山水聞名的永嘉郡,內(nèi)心思想和事務(wù)行為都感到空虛。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官衙內(nèi)沒有獄訟案件而顯得清閑,官堂庭院空曠清靜以致招來鳥雀止息覓食。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臥病在床多有閑暇安樂的日子,文章詩賦時常寫一寫。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懷抱典籍圖書從典籍圖書中觀覽古今人事,在寢臥飲食之時展開談?wù)撜f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即嘲笑長沮和桀溺的苦,又譏笑揚雄投閣**一事。

  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做官既然太疲倦了,耕種哪里能算快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要尋求解決世事難并歡的矛盾,只好寄希望于老莊的道家思想。

  注釋: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齋:指謝靈運在永嘉郡時的書齋。京華:指當(dāng)時的京都建康,即今南京。謝靈運來永嘉前曾在京都做官多年,游京華即指這一段時間。廢:忘懷。丘壑:泛指山水。

  矧(shěn)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矧乃:何況是。歸山川:回歸到山水之中,實際是指來到以山水聞名的永嘉郡。心跡:指內(nèi)心思想和事務(wù)行為兩個方面。雙寂寞:都感到空虛,即作永嘉太守既無事可想,也無事可干。

  虛館絕諍(zhèng)訟(sòng),空庭來鳥雀。

  諍訟:獄訟案件。

  臥疾豐暇(xiá)豫,翰(hàn)墨時間作。

  豐暇豫:多有閑暇安樂的日子。翰墨:筆墨,代指文章詩賦。時間作:時常寫一寫。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xuè)。

  懷抱:似指懷抱典籍圖書。觀古今:從典籍圖書中觀覽古今人事。戲謔:談?wù)撜f笑。

  既笑沮(jǔ)溺苦,又哂(shěn)子云閣。

  沮溺:指長沮和桀溺,春秋時賢人,不肯游仕,結(jié)伴耕種,一輩子辛苦勞作。哂:譏笑,嘲笑。子云閣:指揚雄投閣**一事。揚雄在西漢成帝時在朝為官,王莽篡漢,立“新”朝,揚雄作《劇秦美新》加以吹捧,并受任大夫之職校書天祿閣,后來因事被株連,投閣**,幾乎死去。

  執(zhí)戟(jǐ)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執(zhí)戟:秦漢時宮廷的侍衛(wèi)官,因值勤時手執(zhí)戟而得名,這里泛指做官。以疲:太疲倦。豈云樂:哪里能算快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達(dá)生:老莊的思想。

  賞析:

  這首詩作縱向展開,從過去寫到現(xiàn)在。開頭兩句說過去,接著四句主要講述到永嘉擔(dān)任地方官以后的情況。中間六句具體寫讀書的情形。結(jié)尾四句直接說到詩人自己的**態(tài)度與生活情趣。這首詩從大處落筆,委婉見意,通篇又具有感情深沉凝重、語調(diào)*易親切的特點。

  游京華”與“歸山川”、“未嘗廢丘壑”與“心跡雙寂寞”,隔句映襯,在文義上遞進一層。這一表示遞進關(guān)系的連詞,更明白提示前后兩個時期之間存在著的變化。詩人**到永嘉以后,“心”不預(yù)世事,“跡”絕交以息游。

  “虛館”二句更具體描畫出“心跡雙寂寞”的景象。事實上,身為一郡之長,是不可能如此清閑的!端螘繁緜髡f:“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聽訟,不復(fù)關(guān)懷!笨梢姟敖^諍訟”并非真的沒有“民間聽訟”,而是由于心遠(yuǎn)地自偏,“不復(fù)關(guān)懷”,有意不聞不問罷了。以上幾句,對于“齋中讀書”的詩題來說,看似閑筆,實際上這是從大處落筆,委婉見意,顯示的是讀書時總的心態(tài)意緒與環(huán)境氣氛。以下寫“齋中讀書”的.正筆,正是從這一大背景上推出的。

  從“臥疾豐暇豫”起,即轉(zhuǎn)入“齋中讀書”的描敘!芭P疾”就只能在“齋中”,有了許多空閑時間,為了排遣無聊,除了寫詩作字以外,便輪到了“讀書”。“懷抱觀古今”等四句,具體寫讀書的情形。詩人讀書的目的在于了解歷史以增進對現(xiàn)實的認(rèn)識,方法上有讀有評。詩中論到的人物有消極避世的隱士長沮、桀溺和熱衷仕進的文人揚雄。謝靈運對沮、溺則取批評的態(tài)度,認(rèn)為隱居耕田是一“苦”事而予以非笑。揚雄在易代之際的言行,歷來受人非議,如李善說他“露才以耽寵,詭情以懷祿”。謝靈運也不滿于揚雄的屈節(jié)事人、鉆營爵祿,故在非笑沮、溺的同時,對揚雄也采取了哂笑的否定態(tài)度。

  結(jié)尾四句是在讀書論書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發(fā)揮,由“既笑”二句引出,直接說到詩人自己的**態(tài)度與生活情趣!皥(zhí)戟亦以!,說明自己對于仕進已心灰意冷;“耕稼豈云樂”,又表示自己不愿過躬耕隱居的清苦生活。詩人讓自己站到了三岔路口,是仕,是隱,無一理想,無可適從。故不由得嘆道:“萬事難并歡。”在仕隱矛盾的煎熬下,詩人為自己設(shè)計了一條慰藉心靈的人生道路:“達(dá)生幸可托!币浴斑_(dá)生”處世,就會避免貪多務(wù)得,不受物欲的困擾,擺脫世務(wù)的牽累,在精神上求得自我解脫,近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結(jié)尾所表示的生活態(tài)度:“樂乎天命復(fù)奚疑!

  謝靈運為官時不理政事也是“達(dá)生”思想的表現(xiàn),而“達(dá)生”思想的進一步實踐,尚有待于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更遠(yuǎn)地離開塵世俗務(wù)。謝靈運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廣有田產(chǎn),歸隱而仍可免于沮溺的耦耕之苦,這大概是他的“達(dá)生”思想的最完美的實現(xiàn)了。不久,他果然踏**歸隱的道路。

  全詩以“齋中讀書”作為結(jié)構(gòu)的中心,向前推衍,說到過去;往后演繹,談及未來。讀書是在齋中,說前道后的情事則及于齋外的廣闊世界——京城的丘壑,永嘉的山川,執(zhí)戟殿中,耕稼田間。仕隱矛盾的抽象主題,由于結(jié)合讀書論書的具體內(nèi)容提出,顯得不玄不泛;又由于視野開闊,有回顧,有前瞻,聯(lián)系長期以來的生**驗坦率剖白,通篇又具有了感情深沉凝重、語調(diào)*易親切的特點。

  作為一首宣揚老莊“達(dá)生”思想的記事說理詩,而能不落抽象說理的魔障,寫得迥異于“*典似《道德論》”的“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鐘嶸《詩品序》),足見詩人藝術(shù)上的功力。至于詩**揚的所謂“達(dá)生”的消極避世、自得其樂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理想,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肯定是不足取的,但對于了解謝靈運全人及其創(chuàng)作演進的軌跡,則又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讀書

  宋代: 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注釋:

  歸志寧無五畝(mǔ)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歸志:歸家隱居的志向。寧無:難道沒有。元元:指人民。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yíng)頭二萬言。

  課:詩中作閱讀解。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

  賞析:

  陸游的詩歌繼承了屈原以來詩人憂國憂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現(xiàn)實**風(fēng)格為主,立足于時代!蹲x書》雖以讀書為題材,但詩人的眼光早已離開書齋這個狹小的空間,他將目光投向于整個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讀書詩包括《讀書》,仍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仍然流露著對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學(xué)意味十分濃厚的好詩。同時他的讀書詩既有現(xiàn)實**的精神,使他的詩內(nèi)容充實,熱情橫溢,顯得既沉郁悲壯,又恢宏雄放。從*凡細(xì)微當(dāng)中覓得詩情,寫成活潑生動的好詩,一切都取決于詩人是否有靈心慧性。

  “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边@兩句直抒胸臆,說自己讀書是為了*民百姓,前兩句不重情節(jié)畫面,而是把事實壓縮在極其精煉的詩句內(nèi),著重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強烈的抒情性。一個“寧無”把詩人內(nèi)心深處對黎民百姓的牽掛表達(dá)的淋漓盡致。也顯示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時代,能提出“讀書本意在元元”,把讀書看做是為百姓而讀,展現(xiàn)了詩人的可貴。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這兩句是寫實,具有二個特點:一是細(xì)節(jié)的真實性,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寫這首詩時,詩人已是五十三歲,視力減退。透過詩句,詩人燈下讀書的形象出現(xiàn)在眼前。二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一盞青燈為何出現(xiàn)在陸游的詩中,因為是其讀書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件物體,故而成了其讀書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意象。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地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盡管明白如話,淺顯*淡,但卻淺中有深,*中有奇。把詩人在孤燈之下,老眼昏花地閱讀蠅頭小字的場景,維妙維肖地刻劃出來。既是對生活描寫,更是對后人告誡,寓意深遠(yuǎn)。

  這首《讀書》七絕,如同詩人的學(xué)習(xí)體會,既反映了詩人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xué)的情況,又表明了他學(xué)習(xí)是為*民百姓而并無他求的可貴精神。詩言志,詩歌是詩人對人生的歌詠,這是*自古以來關(guān)于詩歌內(nèi)容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凡是屬于人生的各類內(nèi)容,都可以被納入詩人取材的范圍,不應(yīng)有什么事先劃定的禁區(qū) 。對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陸游來說,其生活內(nèi)容有相當(dāng)大的部分是在書齋里度過的,讀書正是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當(dāng)他要想寫詩歌詠其生活內(nèi)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時,讀書便理所當(dāng)然成為不可或缺的題材。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讀書

  唐代:柳宗元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

  譯文: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

  幽居在這偏遠(yuǎn)地方絲毫不問世事,每天只低頭把唐堯、虞舜鉆研。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從上下千年細(xì)察古今世事,其間歷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nèi)f化。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遇到高興的事便暗自竊笑,感到悲哀時只好無奈嘆息。

  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看的次數(shù)太多,裹書的帙套都已解散,書卷的前后緊緊相連。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因瘴氣所引起的疾病擾亂了心境,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打開書本剛讀時覺得清清楚楚,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一天到晚可以和誰去說話?只能與書籍日夜相伴。

  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

  疲倦了便倒頭而睡,睡夠了精神又漸漸恢復(fù)。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伸伸懶腰舒展肢體,聲調(diào)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

  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

  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之意契合,并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就閉口,心情閑散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那些心機巧妙的人會認(rèn)為我拙笨,那些聰明的人會認(rèn)為我愚蠢。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

  閱讀史書足以使自己快樂,何必為追求**而勞碌?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

  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軀,不要為**所驅(qū)使!

  注釋: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yú)。

  幽沉:幽谷沉論。指詩人被貶在窮鄉(xiāng)僻壤。謝世事:不問世事。謝,謝絕。俯默:低頭不語。窺:窺探,研究。唐虞:唐堯、虞舜,古代傳說中的圣君。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起伏千萬途:指歷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nèi)f化。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xū)。

  欣:高興。戚:悲傷。吁:嘆氣。

  縹(piǎo)帙(zhì)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縹帙:用青白色帛做的書套。這里指書卷。逾:越過,超越。

  瘴痾(kē)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瘴疴:泛指南方濕熱蒸郁引發(fā)的各種疾病。瘴,瘴氣;疴,病。靈府:心靈。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wù)若無。

  臨文:打開書本閱讀。乍:剛剛,初。了了:佛教語,清楚明了。徹:通“撤”,撤除。徹卷:丟開書本。兀:猶兀然。依然還是。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竟夕:一天到晚。竹素:指書籍。古代在使用紙張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簡或書寫在絹子上。俱:在一起。

  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

  更:一作“便”。熟寐:熟睡,睡足。蘇:蘇醒,引申為精神恢復(fù)。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欠伸:伸伸懶腰。吟詠:聲調(diào)抑揚地吟詩讀書。心自愉:心里自覺愉快。

  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

  世儒:只會傳授經(jīng)學(xué)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道盡: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捐:除去,拋棄。囚拘:拘囚,束縛。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巧者:乖巧的人。為:謂,說。智者:聰明,智慧的人。這里反其意而用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qú)。

  勤與劬:指為爭名逐利而奔走鉆營,費盡心力。劬,勞苦。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

  貴:珍惜。爾:你。軀:身軀。六尺軀,疑為七尺之誤。名:**。驅(qū):驅(qū)使。

  賞析:

  詩反映了詩人讀書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個憨態(tài)十足的書癡形象。前六句為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獲;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層,敘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后六句為第三層,反映了不為**所驅(qū)、不為世俗指責(zé)的心態(tài)。全詩語言簡潔傳神,風(fēng)格古澹*和,與陶淵明詩風(fēng)很相近。

  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獲!坝某林x世事,俯默窺唐虞”。起筆不凡,身遭貶謫,幽谷沉論,遠(yuǎn)離朝庭,似乎不問世事,然而默默地讀著圣賢書!吧舷掠^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痹娙瞬┯[群書,從中知道古今的興替和社會變化的道理,思考?xì)v史長河的波瀾起伏,千變?nèi)f化。一會高興,一會悲傷,一會嘆氣,與書中人物命運同悲歡。說明作者的感情并沒有麻木,追溯歷史是為了面對現(xiàn)實。

  第二層敘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因為經(jīng)常翻閱,所以“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書看的次數(shù)多了,裹書的賬套都已松散,書卷的前后相連在一起,說明讀書的勤奮。*柳宗元研究會會長吳文治認(rèn)為這二句的意思是“把幾種書都攤開,前后翻閱,互相比較!边@樣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討、鉆研精神!罢勿鈹_靈府,日與往昔殊!币蛘螝馑鸬募膊_亂了心境,詩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30多歲就已早衰,疾病纏身,最顯著的癥狀是遺忘,“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贝蜷_書本剛讀時似乎都清楚明了,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他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說“往時讀書,自以不至抵滯,今皆頑然無復(fù)省錄。每讀古人一傳,數(shù)紙已后,則再三伸卷,復(fù)觀姓氏,旋又廢失!边@與詩意互相印證!熬瓜φl與言?但與竹素俱!币惶斓酵碇挥信c書相伴。“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弊x書疲倦了就倒臥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遂又恢復(fù),繼續(xù)攻讀!扒飞煺怪w,吟詠心自愉。”休息時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身體,聲調(diào)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蓖醭洹墩摵狻狻罚骸爸髡邽槲娜,說經(jīng)為世儒!弊鳛槌缦驁蛩粗赖牧,其思想體系主要是儒學(xué),但對那些只會傳授經(jīng)學(xué)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顧的。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的意義相契合,而并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暗辣M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弊x書的收獲,不僅在于獲得知識,更在于精神獲得**,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第三層反映了不為**所驅(qū)、不為世俗指責(zé)的心態(tài),體現(xiàn)了詩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高尚情操。“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绷谠摹爸怯拚f”受佛學(xué)的影響,也與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關(guān),內(nèi)涵深刻、豐富。在詩中,他不為世俗偏見、流言蜚語所左右,公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最后四句立意更深:“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閱讀各種書籍,了解圣賢、歷史,已足以使自己快樂,又何必要為追求**而勞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軀,不要為**所驅(qū)使。

  此詩展示了一個憨態(tài)十足的書癡形象:時而自笑,時而悲戚;倦極了便倒頭睡下,醒來后伸展一下肢體,吟誦幾句詩文,其境若此,如何不樂?所以詩人不由地感慨說:“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庇勺x書之悅悟到虛名之無益,并以曠達(dá)之語作結(jié)。通觀全詩,可見柳宗元在謫居生涯中不乏足于其心、自得其樂的一面,由此形成*和古澹的詩風(fēng),與陶淵明詩風(fēng)甚為相近。有專家認(rèn)為該詩寫的是子厚“夜讀”,實質(zhì)上是其讀書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實寫照。全篇主要是敘述、議論,但寫得“蕭散簡逸,秾纖合度”,“詩亦無窮起伏”,是了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讀書

  宋代: 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注釋:

  歸志寧無五畝(mǔ)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歸志:歸家隱居的志向。寧無:難道沒有。元元:指人民。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yíng)頭二萬言。

  課:詩中作閱讀解。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

  賞析:

  陸游的詩歌繼承了屈原以來詩人憂國憂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現(xiàn)實**風(fēng)格為主,立足于時代!蹲x書》雖以讀書為題材,但詩人的眼光早已離開書齋這個狹小的空間,他將目光投向于整個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讀書詩包括《讀書》,仍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仍然流露著對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學(xué)意味十分濃厚的好詩。同時他的讀書詩既有現(xiàn)實**的精神,使他的詩內(nèi)容充實,熱情橫溢,顯得既沉郁悲壯,又恢宏雄放。從*凡細(xì)微當(dāng)中覓得詩情,寫成活潑生動的好詩,一切都取決于詩人是否有靈心慧性。

  “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边@兩句直抒胸臆,說自己讀書是為了*民百姓,前兩句不重情節(jié)畫面,而是把事實壓縮在極其精煉的詩句內(nèi),著重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強烈的抒情性。一個“寧無”把詩人內(nèi)心深處對黎民百姓的牽掛表達(dá)的淋漓盡致。也顯示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時代,能提出“讀書本意在元元”,把讀書看做是為百姓而讀,展現(xiàn)了詩人的可貴。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這兩句是寫實,具有二個特點:一是細(xì)節(jié)的真實性,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寫這首詩時,詩人已是五十三歲,視力減退。透過詩句,詩人燈下讀書的形象出現(xiàn)在眼前。二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一盞青燈為何出現(xiàn)在陸游的詩中,因為是其讀書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件物體,故而成了其讀書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意象。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地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盡管明白如話,淺顯*淡,但卻淺中有深,*中有奇。把詩人在孤燈之下,老眼昏花地閱讀蠅頭小字的場景,維妙維肖地刻劃出來。既是對生活描寫,更是對后人告誡,寓意深遠(yuǎn)。

  這首《讀書》七絕,如同詩人的學(xué)習(xí)體會,既反映了詩人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xué)的情況,又表明了他學(xué)習(xí)是為*民百姓而并無他求的可貴精神。詩言志,詩歌是詩人對人生的歌詠,這是*自古以來關(guān)于詩歌內(nèi)容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凡是屬于人生的各類內(nèi)容,都可以被納入詩人取材的范圍,不應(yīng)有什么事先劃定的禁區(qū) 。對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陸游來說,其生活內(nèi)容有相當(dāng)大的部分是在書齋里度過的,讀書正是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當(dāng)他要想寫詩歌詠其生活內(nèi)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時,讀書便理所當(dāng)然成為不可或缺的題材。

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齋中讀書

  南北朝:謝靈運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譯文: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曾在京都做官多年,卻從未忘懷過山水。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何況是來到以山水聞名的永嘉郡,內(nèi)心思想和事務(wù)行為都感到空虛。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官衙內(nèi)沒有獄訟案件而顯得清閑,官堂庭院空曠清靜以致招來鳥雀止息覓食。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臥病在床多有閑暇安樂的日子,文章詩賦時常寫一寫。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懷抱典籍圖書從典籍圖書中觀覽古今人事,在寢臥飲食之時展開談?wù)撜f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即嘲笑長沮和桀溺的苦,又譏笑揚雄投閣**一事。

  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做官既然太疲倦了,耕種哪里能算快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要尋求解決世事難并歡的矛盾,只好寄希望于老莊的道家思想。

  注釋: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齋:指謝靈運在永嘉郡時的書齋。京華:指當(dāng)時的京都建康,即今南京。謝靈運來永嘉前曾在京都做官多年,游京華即指這一段時間。廢:忘懷。丘壑:泛指山水。

  矧(shěn)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矧乃:何況是。歸山川:回歸到山水之中,實際是指來到以山水聞名的永嘉郡。心跡:指內(nèi)心思想和事務(wù)行為兩個方面。雙寂寞:都感到空虛,即作永嘉太守既無事可想,也無事可干。

  虛館絕諍(zhèng)訟(sòng),空庭來鳥雀。

  諍訟:獄訟案件。

  臥疾豐暇(xiá)豫,翰(hàn)墨時間作。

  豐暇豫:多有閑暇安樂的日子。翰墨:筆墨,代指文章詩賦。時間作:時常寫一寫。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xuè)。

  懷抱:似指懷抱典籍圖書。觀古今:從典籍圖書中觀覽古今人事。戲謔:談?wù)撜f笑。

  既笑沮(jǔ)溺苦,又哂(shěn)子云閣。

  沮溺:指長沮和桀溺,春秋時賢人,不肯游仕,結(jié)伴耕種,一輩子辛苦勞作。哂:譏笑,嘲笑。子云閣:指揚雄投閣**一事。揚雄在西漢成帝時在朝為官,王莽篡漢,立“新”朝,揚雄作《劇秦美新》加以吹捧,并受任大夫之職校書天祿閣,后來因事被株連,投閣**,幾乎死去。

  執(zhí)戟(jǐ)亦以疲,耕稼豈云樂。

  執(zhí)戟:秦漢時宮廷的侍衛(wèi)官,因值勤時手執(zhí)戟而得名,這里泛指做官。以疲:太疲倦。豈云樂:哪里能算快樂。

  萬事難并歡,達(dá)生幸可托。

  達(dá)生:老莊的思想。

  賞析:

  這首詩作縱向展開,從過去寫到現(xiàn)在。開頭兩句說過去,接著四句主要講述到永嘉擔(dān)任地方官以后的情況。中間六句具體寫讀書的情形。結(jié)尾四句直接說到詩人自己的**態(tài)度與生活情趣。這首詩從大處落筆,委婉見意,通篇又具有感情深沉凝重、語調(diào)*易親切的特點。

  游京華”與“歸山川”、“未嘗廢丘壑”與“心跡雙寂寞”,隔句映襯,在文義上遞進一層。這一表示遞進關(guān)系的連詞,更明白提示前后兩個時期之間存在著的變化。詩人**到永嘉以后,“心”不預(yù)世事,“跡”絕交以息游。

  “虛館”二句更具體描畫出“心跡雙寂寞”的景象。事實上,身為一郡之長,是不可能如此清閑的!端螘繁緜髡f:“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聽訟,不復(fù)關(guān)懷。”可見“絕諍訟”并非真的沒有“民間聽訟”,而是由于心遠(yuǎn)地自偏,“不復(fù)關(guān)懷”,有意不聞不問罷了。以上幾句,對于“齋中讀書”的詩題來說,看似閑筆,實際上這是從大處落筆,委婉見意,顯示的是讀書時總的心態(tài)意緒與環(huán)境氣氛。以下寫“齋中讀書”的正筆,正是從這一大背景上推出的。

  從“臥疾豐暇豫”起,即轉(zhuǎn)入“齋中讀書”的描敘!芭P疾”就只能在“齋中”,有了許多空閑時間,為了排遣無聊,除了寫詩作字以外,便輪到了“讀書”!皯驯в^古今”等四句,具體寫讀書的情形。詩人讀書的目的在于了解歷史以增進對現(xiàn)實的認(rèn)識,方法上有讀有評。詩中論到的人物有消極避世的隱士長沮、桀溺和熱衷仕進的文人揚雄。謝靈運對沮、溺則取批評的態(tài)度,認(rèn)為隱居耕田是一“苦”事而予以非笑。揚雄在易代之際的言行,歷來受人非議,如李善說他“露才以耽寵,詭情以懷祿”。謝靈運也不滿于揚雄的屈節(jié)事人、鉆營爵祿,故在非笑沮、溺的同時,對揚雄也采取了哂笑的否定態(tài)度。

  結(jié)尾四句是在讀書論書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發(fā)揮,由“既笑”二句引出,直接說到詩人自己的**態(tài)度與生活情趣!皥(zhí)戟亦以!保f明自己對于仕進已心灰意冷;“耕稼豈云樂”,又表示自己不愿過躬耕隱居的清苦生活。詩人讓自己站到了三岔路口,是仕,是隱,無一理想,無可適從。故不由得嘆道:“萬事難并歡!痹谑穗[矛盾的煎熬下,詩人為自己設(shè)計了一條慰藉心靈的人生道路:“達(dá)生幸可托。”以“達(dá)生”處世,就會避免貪多務(wù)得,不受物欲的困擾,擺脫世務(wù)的牽累,在精神上求得自我解脫,近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結(jié)尾所表示的生活態(tài)度:“樂乎天命復(fù)奚疑。”

  謝靈運為官時不理政事也是“達(dá)生”思想的表現(xiàn),而“達(dá)生”思想的進一步實踐,尚有待于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更遠(yuǎn)地離開塵世俗務(wù)。謝靈運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廣有田產(chǎn),歸隱而仍可免于沮溺的耦耕之苦,這大概是他的“達(dá)生”思想的最完美的實現(xiàn)了。不久,他果然踏**歸隱的道路。

  全詩以“齋中讀書”作為結(jié)構(gòu)的中心,向前推衍,說到過去;往后演繹,談及未來。讀書是在齋中,說前道后的情事則及于齋外的廣闊世界——京城的丘壑,永嘉的山川,執(zhí)戟殿中,耕稼田間。仕隱矛盾的抽象主題,由于結(jié)合讀書論書的具體內(nèi)容提出,顯得不玄不泛;又由于視野開闊,有回顧,有前瞻,聯(lián)系長期以來的生**驗坦率剖白,通篇又具有了感情深沉凝重、語調(diào)*易親切的特點。

  作為一首宣揚老莊“達(dá)生”思想的記事說理詩,而能不落抽象說理的魔障,寫得迥異于“*典似《道德論》”的“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鐘嶸《詩品序》),足見詩人藝術(shù)上的功力。至于詩**揚的所謂“達(dá)生”的消極避世、自得其樂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理想,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肯定是不足取的,但對于了解謝靈運全人及其創(chuàng)作演進的軌跡,則又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杏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擴展7)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朝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譯文

  回憶當(dāng)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經(jīng)歷好似一場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zhàn)心驚。閑來無事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轉(zhuǎn)瞬即逝,只有把它們編成歌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diào),上片五句,押三*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這兩句說: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這兩句說,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包括北宋**的大變亂)?绑@:總是心戰(zhàn)膽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這里指晴夜。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

  三更:古代漏記時,從黃昏至拂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1136年(紹興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當(dāng)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政和年間,當(dāng)時天下太*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dāng)他作詞以抒發(fā)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diào)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靶踊ㄊ栌袄铮档训教烀鳌倍,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xiàn)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dāng)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xiàn)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zhuǎn)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保ā端嚫拧肪硭模┫缕鹁洹岸拍耆缫粔簦松黼m在堪涼。”一下子說到當(dāng)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nèi)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伴e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fā)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曠達(dá)之情。

  這首詞節(jié)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張炎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彭孫遹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淡!簟稛o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rèn)為其特點很像蘇東坡。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fā)。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師道),遠(yuǎn)宗杜甫,不受蘇詩影響。至于填詞,乃是他晚歲退居時的遣興之作,他以前既非專業(yè)作詞,所以很不留心當(dāng)時的詞壇風(fēng)氣,可見并未受其影響。譬如,自從柳永、周邦彥以來,慢詞盛行,而陳與義卻未作過一首慢詞;詞至北宋末年,專門雕飾,有矯揉造作之感,周邦彥是以“富艷精工”見稱,賀鑄亦復(fù)如是,而陳與義的詞獨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飾;可見陳與義填詞是獨往獨來,自行其是,自然也不會有意學(xué)蘇(東坡)的。

  不過,他既然擅長作詩,晚歲填詞,運以詩法,自然也就會不謀而合,與蘇相近了。以詩法入詞,固然可以開拓內(nèi)容,獨創(chuàng)新意,但是仍必須保持詞體本質(zhì)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詞意。蘇東坡是最先“以詩為詞”的,但是蘇詞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永遇樂》(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聲甘州》(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虞美人》(乳燕飛華屋)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fēng)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夏敬觀手批《東坡詞》,轉(zhuǎn)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評詞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jīng)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xiāng)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xiàn)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jié)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dá)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dá)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yuǎn)綿長。

  上片憶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被叵胪粼谖鐦驑蛏涎顼,在一起喝酒的**多是英雄豪杰。用“憶”字開篇,直接了當(dāng)把往事展**!拔鐦颉笔翘拼拙右住⒂礤a、裴度吟詩唱和、舉杯相歡的地方。作者青年時期,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xiāng)洛陽,與當(dāng)時“豪英”一起,也在午橋宴飲聚會,把酒臨風(fēng)。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這三句寫景敘事,優(yōu)美自然,它如同明凈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 “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感懷。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謫貶;特別是靖康之變,北宋淪亡,他逃到南方,飽嘗了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痛苦。殘酷的現(xiàn)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惡夢的感觸。這兩句概括了這段時間里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這里,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發(fā)人深思,啟人遐想。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戰(zhàn)事連連之后,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杰們?nèi)缃裆⒙涓鞣,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p>

  接著寫道:“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薄伴e登”句是說:我閑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后新晴的月色。這旬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境。“新晴”與“長溝流月”照應(yīng),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lián)系起來,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從中得以再現(xiàn)。“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進一步表達(dá)作者內(nèi)心寂寞悲涼的心情。古往今來的大事已經(jīng)轉(zhuǎn)瞬即逝了,只有把它們編成歌兒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這是低沉的感嘆,軟弱的**,**為力的自我表白。這種看破世情、回避現(xiàn)實的消極態(tài)度,從側(cè)面顯示詩人對現(xiàn)實的極度不滿,這是亂世懷古傷今的主題。

  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fā)作者對國家**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diào),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北宋**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dāng)豐滿。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北宋**,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南宋朝廷在播遷之后,僅能自立,他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嘆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2

  烏夜啼·同瞻園登戒壇千佛閣 春云深宿虛壇,磬初殘,步繞松陰雙引出朱闌。

  吹不斷,黃一線,是桑干,又是夕陽無語下蒼山。

  注釋

  桑干:河名。源出山西馬邑縣桑乾山,流經(jīng)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渾河。

  注釋

 、贋跻固洌涸~牌名,此詞牌即“相見歡”,與又名“圣無憂”、“錦堂春”之“烏夜啼”非一調(diào)。此調(diào)原為唐代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樓”。李煜用這一格律寫的詞中,即有將詞牌名標(biāo)為“烏夜啼”的作品。三十六字,上片*韻,下片兩仄韻兩*韻。

  瞻園:張仲炘號,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1877年(光緒三年)進士,官至通政司參議,著有《瞻園詞》。

  戒壇:寺名,在**西郊門頭溝馬鞍山。

  ②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馬邑縣桑乾山,流經(jīng)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渾河。

  賞析

  景語乃是情語,這首詞除“無語”二字略帶情緒色彩外,其余全是寫作者眼中景觀。視線隨足跡從幽森處引向開朗,由密境導(dǎo)向疏境?墒切那閰s反之,情緒流向逆而行,愈到高遠(yuǎn)開闊處,愈憂郁,愈感蒼茫下沉。**見***,此為一例。與通常的詞作中明說、多說“登高”而愁迥然不同的是,這首詞于不動聲色處見殷憂,見悲涼。詞的高老雄蒼的意味,集中在下片三個三字句,*而奇、淡而雄、輕點見奇崛。桑乾滾滾,高處言之,只“一線”,而且是“吹不斷”的一線,以話語來強化一種勁氣。一線桑乾,本“吹不斷”,這是不用說的,但這一線渾渾之水,象征著太多的事物,是世事,是人心,也是作者一己郁塞的心緒!包S一線”遠(yuǎn)流而去,與夕陽、蒼山同構(gòu)成一幅混茫、悲涼色調(diào)的畫面!盁o語”二字的靈動之勢及深包的內(nèi)涵,使畫面涂上黯淡光色,意境即出。作者眼中所見,純是心中所想,“吹不斷”,“一線”與“無語”均系以情寫景的文字,但這些文字構(gòu)成的則是渾成的整體景觀。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譯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時,當(dāng)?shù)氐鸟v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

  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

  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ㄏ瘢┰娭刑岬健_@句是賢人和愚人終成黃土之意。

 、倘耸拢褐附挥。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賞析

  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xiāng)之意。首聯(lián)點明冬夜寒愴;頷聯(lián)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lián)寫拂曉所聞;末聯(lián)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剛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著凄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上句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fā)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晴朗的夜空,鼓角聲分外響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時候,詩人憂愁難眠,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就從側(cè)面烘托出夔州一帶也不太*,黎明前**已在加緊活動。詩人用“鼓角”二字點示,再和“五更”、“聲悲壯”等詞語結(jié)合,兵革未息、戰(zhàn)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dá)出來了。下句說雨后天空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景色是夠美的。前人贊揚此聯(lián)寫得“偉麗”。它的妙處在于:通過對句,詩人把他對時局的深切關(guān)懷和三峽夜深美景的欣賞,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diào)鏗鏘悅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蘊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野哭”二句,寫拂曉前所聞。一聞戰(zhàn)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徹四野,景象凄慘。夷歌,指四川境內(nèi)****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漁夫樵子不時在深夜傳來“夷歌”之聲。“數(shù)處”指不只一處。這兩句把偏遠(yuǎn)的夔州的典型環(huán)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

  “臥龍”二句,詩人極目遠(yuǎn)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東南的白帝廟,而引出無限感慨。臥龍,指諸葛亮。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jù)蜀**。杜甫曾屢次詠到他:“公孫初據(jù)險,躍馬意何長?”(《白帝城》)“勇略今何在?當(dāng)年亦壯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黃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說,人事與音書,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結(jié)尾二句,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清代沈德潛說:“結(jié)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yuǎn)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詩別裁》)像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是賢是愚,都同歸于盡了。現(xiàn)實生活中,征戍、誅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有**,作者眼前這點寂寥孤獨,根本算不了什么。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矛盾與苦惱。“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業(yè),衰邁久風(fēng)塵!保ā渡习椎鄢嵌住罚┻@些詩句正好傳達(dá)出詩中某些未盡之意。前人認(rèn)為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甫律詩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cè)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zhàn)亂人事,從當(dāng)前現(xiàn)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應(yīng)麟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xì)入毫芒”,并說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4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朝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譯文

  回憶當(dāng)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經(jīng)歷好似一場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zhàn)心驚。閑來無事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轉(zhuǎn)瞬即逝,只有把它們編成歌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diào),上片五句,押三*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這兩句說: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這兩句說,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包括北宋**的大變亂)?绑@:總是心戰(zhàn)膽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這里指晴夜。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

  三更:古代漏記時,從黃昏至拂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1136年(紹興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當(dāng)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政和年間,當(dāng)時天下太*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dāng)他作詞以抒發(fā)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diào)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xiàn)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dāng)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xiàn)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zhuǎn)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保ā端嚫拧肪硭模┫缕鹁洹岸拍耆缫粔,此身雖在堪涼!币幌伦诱f到當(dāng)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nèi)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閑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fā)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曠達(dá)之情。

  這首詞節(jié)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張炎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彭孫遹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淡!簟稛o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rèn)為其特點很像蘇東坡。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保ā吨信d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fā)。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師道),遠(yuǎn)宗杜甫,不受蘇詩影響。至于填詞,乃是他晚歲退居時的遣興之作,他以前既非專業(yè)作詞,所以很不留心當(dāng)時的詞壇風(fēng)氣,可見并未受其影響。譬如,自從柳永、周邦彥以來,慢詞盛行,而陳與義卻未作過一首慢詞;詞至北宋末年,專門雕飾,有矯揉造作之感,周邦彥是以“富艷精工”見稱,賀鑄亦復(fù)如是,而陳與義的詞獨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飾;可見陳與義填詞是獨往獨來,自行其是,自然也不會有意學(xué)蘇(東坡)的。

  不過,他既然擅長作詩,晚歲填詞,運以詩法,自然也就會不謀而合,與蘇相近了。以詩法入詞,固然可以開拓內(nèi)容,獨創(chuàng)新意,但是仍必須保持詞體本質(zhì)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詞意。蘇東坡是最先“以詩為詞”的,但是蘇詞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永遇樂》(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聲甘州》(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虞美人》(乳燕飛華屋)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fēng)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夏敬觀手批《東坡詞》,轉(zhuǎn)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評詞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jīng)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xiāng)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xiàn)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jié)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dá)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dá)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yuǎn)綿長。

  上片憶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多是英雄豪杰。用“憶”字開篇,直接了當(dāng)把往事展**。“午橋”是唐代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吟詩唱和、舉杯相歡的地方。作者青年時期,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xiāng)洛陽,與當(dāng)時“豪英”一起,也在午橋宴飲聚會,把酒臨風(fēng)。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卑滋旌团笥褌冊谖鐦驎筹嫞砩蠂谛訕涞紫卤M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這三句寫景敘事,優(yōu)美自然,它如同明凈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 “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感懷。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謫貶;特別是靖康之變,北宋淪亡,他逃到南方,飽嘗了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痛苦。殘酷的現(xiàn)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惡夢的感觸。這兩句概括了這段時間里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這里,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發(fā)人深思,啟人遐想。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戰(zhàn)事連連之后,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杰們?nèi)缃裆⒙涓鞣,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p>

  接著寫道:“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閑登”句是說:我閑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后新晴的月色。這旬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境!靶虑纭迸c“長溝流月”照應(yīng),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lián)系起來,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從中得以再現(xiàn)!肮沤穸嗌偈,漁唱起三更!卑褔遗d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進一步表達(dá)作者內(nèi)心寂寞悲涼的心情。古往今來的大事已經(jīng)轉(zhuǎn)瞬即逝了,只有把它們編成歌兒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這是低沉的感嘆,軟弱的**,**為力的自我表白。這種看破世情、回避現(xiàn)實的消極態(tài)度,從側(cè)面顯示詩人對現(xiàn)實的極度不滿,這是亂世懷古傷今的主題。

  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fā)作者對國家**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diào),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北宋**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dāng)豐滿。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北宋**,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南宋朝廷在播遷之后,僅能自立,他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嘆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5

  閣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版本二)

  翻譯:

  譯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時,當(dāng)?shù)氐鸟v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游和親人間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釋⑴ 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⑵霽(jì): 雪停。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時,當(dāng)?shù)氐鸟v軍已開始活動起來。⑷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星河:銀河,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⑸ 野哭: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戰(zhàn)伐:崔旰(gàn)之亂。⑹夷歌:指四川境內(nèi)****的歌謠。夷,指當(dāng)?shù)?***。⑺臥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躍馬:指公孫述。字子陽,扶風(fēng)人。西漢末年,****,他憑蜀地險要,自立為天子,號“白帝”。這里用晉代左思《蜀都賦》中“公孫躍馬而**”之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提到。這句是賢人和愚人終成黃土之意。⑻ 人事:指交游。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賞析:

  這首詩是公元766年(大歷**)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dāng)時西川**混戰(zhàn),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yán)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xiàn)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