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第一原文翻譯
第1篇:學而篇第一原文翻譯
綜觀學而篇第一,其主旨可用一句話來概括——“行有馀力,則以學文”。為何?
孔子在此篇并未講述有關學業(yè)學習做學的具體知識與方法,只是通過對自身德*的要求與處理人際關系的德行與態(tài)度陳述其所認為的“學”的內(nèi)容。所以與其說孔子的“學”主張是關于做學的學問,倒不如說是關于做人的學問更為恰當。因此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說法是非常恰當?shù),學文為小學,學會做人才是大的學問;蛘哒f,關于人的仁德之學本身就是“學”的主要內(nèi)容。
如上述,孔子從人德自身與人際之德兩方面對“學”的內(nèi)容作出具體闡釋。從人德自身看,他提出溫良恭儉讓,禮之用和為貴,敏于事而慎于言,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等主張。從人際之德方面,主要針對長幼,夫婦,父母,君王,朋友五種人際關系提出相應主張。如賢賢易*;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從人德自身而言重視人的自我克制與自我修養(yǎng)。從人際之德而言則以孝為核心,形成一套從上至下的嚴密的倫理體系。如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對夫婦,對朋友則以平等地位處之。在此,有一點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孔子并未提出后世儒學的綱常之說,只是從德*本身強調一種必要的倫理次序。
由此觀之,孔子的德*主張似乎是完美的,五種人倫關系占據(jù)了生活人際交往的主要,且其主張是適用的。但仔細推敲下可發(fā)現(xiàn),這五種人倫關系始終局限于熟人社會。換言之,孔子并未對將以何種禮儀,何種態(tài)度對待陌生人提出要求。不患人之不己知在上述已提到,這也是適用于熟人社會的,只是雙方并未達到相當親密的十分了解的態(tài)度。所以孔子在對待陌生人方面如何自處似乎是空白的。此陌生狀態(tài)并不僅僅指示和相識之人同一維度的,在地域上空間上存在距離的不相識狀態(tài),甚至也是包括文化差異,思維差異的狀態(tài)。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在于,無論是從人德自身還是從人際之德方面考量,孔子的德*主張似乎都包含一個這樣地傾向。即,以德報德。換言之,孔子是有所求的。他希望自己的德*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同理解進一步地別人以德報德給予他相應的回報。何以有這種猜測?我們依舊從人德與人際之德考量。人德自身而言,溫良恭將讓,禮之用和為貴等其實強調的都是與他人交往我們自身應具備哪些內(nèi)在德*,這種德*甚至要通過某種壓抑人*本身來實現(xiàn),使其符合禮的要求。人際之德方面則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我們需要盡可能地以一種理*利他的方式來實現(xiàn)人際關系的融洽。這并非指毫無原則的退讓,而是將利他*作為原則本身。其實我們也可毫不客氣的說,無論人德還是人際之德其實都是關于在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世的學問?鬃拥牡*之學實為人際關系學。
那么問題便來了,且是無可避免的直擊本質的。孔子提出這種人際之德的目的何在?
我們不得不以某種惡意揣測,人對自身是利己的但卻希望別人的行為處事是利他的,這樣才能使自身在社會中始終處于一個有利地位?鬃拥倪@種德*主張或許只是利用了人的這一心理需求,具備這種德*的人是受到社會歡迎的,孔子只是從另一個角度實現(xiàn)人對社會生存的一種適應。我們可以做出如下設想,如果這個社會只剩下你一個人,孔子的這種人際之德主張還有其必要*嗎?或者,一個社會的規(guī)則以虛偽,強權,適者生存為主要,不適應它便無法生存?鬃拥倪@種德*主張還有人會遵從?*是否定的,當孔子將德*定位為人際之德的那一刻起,似乎結果就已經(jīng)注定,因為孔子也只是將德*作為一種處理人際關系,適應社會生存的一種手段,而并非出于德*本身是善的,對的因而倡導人遵從。任他說的天花亂墜,他將道德作為手段的行為始終都是對道德光輝本身的一種褻瀆,是對獨屬于大寫的“人”的一種褻瀆。
第2篇:論語學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恼撜Z學而篇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原文】
11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墩撜Z》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傲暋,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qū)別。舊注說,悅在內(nèi)心,樂則見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第3篇: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
譯文:孔子說:“傳述而不創(chuàng)作,對古代文化相信而又愛好,我想自己很像我們的老彭吧!崩吓恚荷坛笠,孔子之先祖。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存想所見所聞,認真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不而不倦怠,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
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譯文:孔子說:“德行不好好修養(yǎng),學問不好好講習,聽到該做的事去不能跟著去做,自己有缺失卻不能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呀!”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譯文:孔子平日閑暇時,態(tài)度安穩(wěn),神情舒緩。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譯文:孔子說:“我實在太衰老了,我竟然很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
6、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譯文:孔子說:“立志追求人生理想,確實把握德行修養(yǎng),絕不背離人生正途,自在涵泳藝文活動!
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文:孔子說:“從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導的。”束修:代表十五歲以上的人。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開導;不到他努力想說而說不出,我不去引發(fā)。告訴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不能隨之聯(lián)想到另外三個方面,我就不再多說了!
9、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譯文:孔子在家里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時,從不曾吃飽過。
10、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譯文:孔子在這一天哭過,他就不再唱歌了。是日:這一天。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譯文:孔子對顏淵說:“有人任用就發(fā)揮抱負,沒人任用就就安靜修行,只有我與你可以做到吧?”子路說:“老師率領*隊的話,找誰同去呢?”孔子說:“空手打老虎,徒步去過河,這樣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與他同去的。一定要找同去的人,那就是面對任務戒慎恐懼,仔細籌劃以求成功的人!
12、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文:孔子說:“財富如果求得,就算在市場擔任守門人,我也去做。如果無法以正當手段求得,那么還是追隨我所愛好的理想吧!
13、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
譯文:孔子以慎重的態(tài)度面對的三件事就是:齋戒、戰(zhàn)爭、疾病。
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欣賞音樂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15、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譯文:冉有說:“老師會幫助衛(wèi)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好,我去請教他!弊迂曌哌M屋子對老師說:“伯夷、叔齊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古代的有德之人。”子貢說:“他們會抱怨自己的遭遇嗎?”孔子說:“他們所求的是行仁,也得到了行仁的結果,還抱怨什么呢?”子貢走出屋子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wèi)國的國君了!
16、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孔子說:“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這樣的生活也有樂趣,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我就好象浮云一樣!
17、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譯文:孔子說:“給我?guī)啄甑臅r間,到五十歲的時候學習《周易》,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奔樱杭。
18、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
譯文:孔子有講雅言的時候,讀《詩經(jīng)》、念《尚書》、行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1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有關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鬃又乐缶驼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呢?他這個人發(fā)奮用功就忘記了吃飯,內(nèi)心快樂就忘記了煩惱,連自己快了衰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我的知識是愛好古代文化,再勤奮、敏捷去學習得來的!
21、子不語怪、力、亂、神。
譯文:孔子不跟別人討論有關反常的、勇力的、悖亂的、神異的事。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惕自己不要學壞!
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
譯文:孔子說:“天,是我這一生德行的來源,桓?又能對我怎么樣呢?”桓?:宋國司馬(即將*),心懷狹隘接受不了孔子的批評而想報復。
24、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孔子說:“你們幾位學生以為我有所隱藏嗎?我對你們沒有任何隱藏,我的一切作為都呈現(xiàn)在你們面前,那就是我的作風啊。”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把文化知識、為人處事、忠厚有禮、保持誠信四項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
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譯文:孔子說:“圣人,我是沒有機會見到了,能夠見到君子,也就不錯了。”孔子又說:“善人,我是沒有機會見到了,能夠見到有恒的人,也就不錯了。明明沒有,卻裝作有;明明空虛,卻裝作充實;明明窮困,卻裝作富有,要做到有恒是多么困難呀!”
27、子釣而不綱,弋不*宿。
譯文:孔子只用一個魚釣的釣竿釣魚,而不用綱來截斷水流而取魚;用帶生絲的箭來*飛鳥,而不*歸巢歇宿的鳥。
28: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文:孔子說:“也許有人是自己不懂卻去創(chuàng)作的,我與他們不同。要多聽,選擇其中正確的部分來接受;多看,把好的記在心里;這種知是僅次于生而知之。”
29、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如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譯文:互鄉(xiāng)這個地方的人很難溝通,有一個少年卻得到孔子的接見,學生們覺得很困惑?鬃诱f:“我是贊成他上進,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過度苛責?別人修飾整潔來找我,我就嘉許他整潔的一面,不去追究他過去的作為!被ムl(xiāng):地名。不如:不希望。
30、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孔子說:“行仁離我很遠嗎?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譯文: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懂得禮,孔子說:“懂得禮!笨鬃映鰜砗,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然后說:“我聽說,君子是沒有偏私的,難道君子也會包庇別人嗎?魯君在吳國娶了一個同姓的女子做夫人,把她叫做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他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是幸運,如果有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3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唱得開懷時,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遍。反:再。
33、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孔子說:“書本上的學問,大概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3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譯文:孔子說:“像圣與仁這樣的境界,我怎么敢當?如果說是以此為目標,努力實踐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厭倦,或許我還可以做到!惫魅A說:“這正是我們學生沒有辦法學到的!
35、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祗!弊釉唬骸扒鹬\久矣。”
譯文: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請示要做禱告。孔子說:“有這樣的事嗎?”子路說:“有的,誄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祗禱告!笨鬃诱f:“我長期以來一直都在禱告呀!
36、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寧固!
譯文:孔子說:“奢侈就會變得驕傲(不遜),簡約就會流于固陋。與其驕傲,寧可固陋(寒*)。”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光明開朗,小人經(jīng)常愁眉苦臉!
3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又嚴肅,威嚴而不剛猛,謙恭而又安適。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