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西都作》古詩原文及鑒賞
第1篇:《鷓鴣天·西都作》古詩原文及鑒賞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梅花醉洛陽。
【前言】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陽)的詞。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quán)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注釋】
①鷓鴣天:此調(diào)取名于唐人鄭喁詩句“春游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平韻。
②西都:指洛陽,宋朝時稱洛陽為西京。
③清都:相傳天帝的府地。山水郎: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④疏狂:狂放不羈。
⑤累:數(shù)次。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⑥觴:古代蠱酒的容器。
⑦玉樓金闕:指汴京的宮殿。
【翻譯】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賦予我狂放不羈的*格,曾多次批過支配風(fēng)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哪兒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鑒賞】
這是一篇以令詞寫成的熱愛自由、鄙棄功名的宣言。朱敦儒崇尚自然、不受拘束、有名士作風(fēng),這首詞正是他思想品格的自我寫照。
上片,一開頭“我是”二句便以十分豪放的口吻聲明,我是天上掌管山水的郎官,我這種疏狂的*格是上天賦與的,實際上是說自己的疏淡狂放的*格是天生的,是不可改變的,豪放之中又帶有剛強。“曾批”二句是第一句的注腳,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其職責(zé)一是批審給雨支風(fēng)的文件,二是屢上“留云借月”的奏章,意謂風(fēng)、雨、云、月都由他管理調(diào)遣。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fēng)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fā)自內(nèi)心的鄙棄。
下片轉(zhuǎn)入對現(xiàn)實的描寫!霸娙f首”三句,大有詩仙李白之風(fēng):斗酒輕王侯!這是他的人生寫照,個*的表現(xiàn)。飲酒賦詩,輕慢王侯,氣干虹霓。結(jié)尾“玉樓”二句,尤為動人心弦。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xiàn)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tài)度,相反對于“*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這是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fēng)流,也是一種心曲的抒寫,但不是細膩與柔和的心曲,而是豪邁與狂放的心曲,所以它是一篇表白個*與品格的宣言。[1]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fēng)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jù)《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xué)官,他固辭道:“麋鹿之*,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苯K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疏狂”二字為此詞之目!笆杩瘛闭,放任不羈之謂也。詞人之*格如此,生活態(tài)度如此,故爾充分顯現(xiàn)其*格與生活態(tài)度的這首詞,藝術(shù)風(fēng)格亦復(fù)如此!拔沂乔宥忌剿!”出口便是“疏狂”之語“清都”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奔磦髡f中天帝之宮闕者是。“山水郎”,顧名思義,當(dāng)為天帝身邊主管名山大川的侍從官?梢悦皂樀乇M情受用如此至情至*的美差,真?zhèn)是“天教分付與疏狂”!上片四句二*字,本自陶淵明之所謂:“少無適俗韻,*本愛丘山”(《歸田園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淵明之后,隱逸詩人、山水詩人們各騁才力,所作名章雋語,即便不逾萬數(shù),也當(dāng)以百千計,但像朱敦儒這樣浪漫、超現(xiàn)實的奇妙構(gòu)思卻并不多見。
詞的下片用獨特筆法為讀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又一個“謫仙人”。他連天國的“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呢,當(dāng)然不肯拿正眼去看那塵世間的王侯權(quán)貴。
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云云,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癡人固然所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愿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詞人就是一個。他向何處去寄托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xiāng)了。于是有“詩萬首,酒千觴”,有“且*梅花醉洛陽”。洛花以牡丹為最。宋周敦頤《愛蓮說》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于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念奴嬌》)的梅花了。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之所近也。”(《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牡丹醉洛陽”,偏云“且*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托。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高潔以自比。“高潔”與“疏狂”,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tǒng)一詞人身上。惟其品*“高潔”,不愿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xiàn)了詞人鄙夷權(quán)貴、傲視王侯的風(fēng)骨,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nèi)容或藝術(shù)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后呼應(yīng),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梅花醉洛陽”,表現(xiàn)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
第2篇:《鷓鴣天》古詩原文及鑒賞
鷓鴣天
黨懷英
云步凌波小鳳鉤,年年星漢踏清秋。
只緣巧極稀相見,底用人間乞巧樓。
天外事,兩悠悠。
不應(yīng)也作可憐愁。
開簾放入窺窗月,且盡新涼睡美休。
黨懷英詞作鑒賞
作者借誦古老的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脫俗超凡的廣闊胸懷。
“云步凌波”是典故。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繪了洛神的輕盈飄逸。作者借洛喻美,一幅美人出行的畫卷令人注目。是仕女游春嗎?否!“年年星漢”寫出她的出行是如和織女一樣,一年一度與心上人在“七夕”相聚!扒迩铩秉c明周圍環(huán)境之幽靜,“踏”,踐約的意思。這里,詞人雖未正面描寫織女的美貌,但仍會令讀者意會到女子的絕世豐神,飄飄若仙的身影,對情人的脈脈深情。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傳說在我國流傳極廣,婦孺皆知。
南朝殷蕓《小說》(《月令廣義。七月令》引)中寫道:“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逸,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隨廢織纟任。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在漢代已經(jīng)有了“鳥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使其夫婦相會的說法(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淮南子》)。周處《風(fēng)土記》載:“七月七日,其夜灑枉于庭,露施幾筵設(shè)酒脯時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當(dāng)會,……見者便拜而乞富乞壽,無子乞子。”七月七日在古代被視為吉祥如意的日子,在這一天祈禱,所有愿望會得到滿足,因此,婦女在夜間向織女乞巧(乞求靈巧),七夕被稱為乞巧日,七月被稱為巧月。富貴人家往往在庭院中搭結(jié)*樓,稱為乞巧樓。詞人在第三、四句中用“只緣”“底用”對世俗之見給予了否定。他認為:織女與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見,根源是她的“巧極”。
即因為心靈手巧織出了錦鍛才嫁給了牛郎,結(jié)婚后‘廢織’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因此,人間的婦女們何必向織女去乞“巧”呢?更沒必要勞民傷財?shù)亟谴钆锲蚯罅恕!疤焱馐,兩悠悠,不?yīng)也作可憐愁”,抒寫了詞人的感概、是繼“只緣”“底用”之后的進一步表述!坝朴啤笔莻多義詞,在此作“遙遠”解。“兩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間”連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詞人明確地指出人間天上悠悠遠隔,織女之巧,人間的必乞。粚μ焱獾目椗@呻p星的“稀相見”更沒必要同情和為他們憂愁。接下來作者直抒胸懷:天上雙星長相思、難相聚,雖凄涼寂寞但天外人間兩悠悠,與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開窗簾盡情賞月,享受新秋涼爽睡美之樂吧!伴_簾放入窺窗月”句化用了蘇軾《洞仙歌》中“綞簾開,一點明月窺人”。詞貴創(chuàng)意。詞人“開簾”“放入”均寫出其主動積極,此時情真呼之欲出,平添許多情致。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評價本詞末兩句說:“瀟灑疏俊極矣。尤妙在上句”窺窗“二字。窺窗之月,先已有情。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不同矯揉鉤致,石墮尖纖之失!狈浅V锌。
在寫作上,作者繪景抒情極具匠心。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常用螓首蛾眉、齒如編貝等詞語直指容顏。本詞卻僅以“云步”、“鳳鉤”寫織女的步履輕盈,纖足弱小,正是從側(cè)面烘托,別具只眼。本詞的另一特點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詞人在觀察、體驗和攝取周圍景物時,是以其獨特視角,深懷情感進行的。以景寓情,融情入景,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收到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伴_簾放入窺窗月,且盡新涼睡美休”二句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第3篇:詩詞鑒賞:鷓鴣天·西都作
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詞作鑒賞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fēng)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jù)《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xué)官,他固辭道:麋鹿之*,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終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詩詞鑒賞:鷓鴣天·西都作】相關(guān)文章:
1.《鷓鴣天》詩詞鑒賞
2.《鷓鴣天》古詩詞鑒賞
3.李清照《鷓鴣天桂花》詩詞鑒賞
4.李清照鷓鴣天詩詞鑒賞
5.鷓鴣天(七首)-古詩詞鑒賞
6.*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詩詞鑒賞
7.蘇軾《鷓鴣天》
8.鷓鴣天蘇軾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