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王忠嗣傳》閱讀及譯文賞析
第1篇:《舊唐書王忠嗣傳》閱讀及譯文賞析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訓(xùn),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起復(fù)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養(yǎng)于禁中累年。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yīng)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wèi)郎將,專知行*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復(fù)合,殺數(shù)百人,賊眾遂亂。三*翼而擊之,吐蕃大敗。
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jié)將,以持重安邊為務(wù)。嘗謂人云:“國家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之力,以徼功名耳!钡(xùn)練士馬,缺則補之。*中皆日夜思戰(zhàn),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
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shù)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毙谝虿豢臁@盍指τ燃芍宜茫涨笃溥^。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yīng)接之。忠嗣僶俯而從,延光不悅。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xùn)|節(jié)度,云“早與忠王同養(yǎng)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會哥舒翰代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特承恩顧,因奏忠嗣之枉,詞甚懇切,請以己官爵贖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選自《舊唐書·王忠嗣傳》,有刪節(jié))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游:游覽
b.專知行*兵馬知:掌管
c.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撫:安撫
d.量移漢東郡太守量:權(quán)衡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三*翼而擊之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
c.缺則補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吾其還也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3分)
(2)吾不欲疲*之力,以徼功名耳。(3分)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3分)
9.請簡要概括王忠嗣作為將領(lǐng)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質(zhì)。(3分)
參考*:
6.a(chǎn)(游:交往,交游)
7.b(a.介詞,因為/介詞,用;b.都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c.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于“那么”“就”/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可是”“卻”;d.代詞,他的/語氣副詞,表婉商)
8.(1)忠嗣于是率領(lǐng)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避。(得分點:“乃以所部”、“馳突”和“辟易”,各1分)
(2)我不想使中原的力量疲乏,來撈取(求。﹤人功名罷了。(得分點:“疲*之力”、“徼”和句子語氣,各1分。)
(3)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得分點:“因”、“推訊”和被動句,各1分)
9.通曉兵法,深謀遠慮,體恤士兵,英勇無畏(答對三點即可)
【參考譯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訓(xùn),九歲時,由于父親為朝廷身死緣故,授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在禁宮中供養(yǎng)多年。肅宗在忠嗣的家舍里,與他游玩交往。等到長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討論兵法,應(yīng)對縱橫,皆出意料。玄宗對他說:“你今后必然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劃占領(lǐng)新城,有人說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勝,非他不可。希望隨即上奏請求,皇上詔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績顯著,于是授予左威衛(wèi)郎將,專管行*兵馬。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報復(fù)新城被占,清晨敵*逼近官*,官*寡不敵眾,士兵們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領(lǐng)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開,沖出又折返,殺死數(shù)百人,賊兵開始混亂。三*從兩翼攻擊,吐蕃大敗。
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wěn)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lǐng)的職責(zé)是撫恤*隊而已。我不想讓中原的兵力疲敝,來撈取(求取)個人功名啊。”只是訓(xùn)練兵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中士卒都日夜思戰(zhàn),由于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襲,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
玄宗正在考慮攻占石堡城,下詔令征詢攻戰(zhàn)的方法,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堅固,吐蕃舉全國之力守衛(wèi)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shù)萬人,之后戰(zhàn)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tài)發(fā)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等計策。”玄宗由此不高興。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yīng)他。忠嗣勉強服從,延光不高興。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dǎo)致戰(zhàn)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dān)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xùn)|節(jié)度使時,忠嗣曾經(jīng)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毙诖笈,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他,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承蒙皇上寵愛,因而上奏說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十一月,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七年,經(jīng)權(quán)衡后又轉(zhuǎn)任為漢東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時年四十五歲。
第2篇:《舊唐書·王忠嗣傳》閱讀*及原文翻譯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訓(xùn),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起復(fù)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養(yǎng)于禁中累年。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yīng)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wèi)郎將,專知行*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復(fù)合,殺數(shù)百人,賊眾遂亂。三*翼而擊之,吐蕃大敗。
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jié)將,以持重安邊為務(wù)。嘗謂人云:“國家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之力,以徼功名耳!钡(xùn)練士馬,缺則補之。*中皆日夜思戰(zhàn),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
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shù)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毙谝虿豢。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yīng)接之。忠嗣?o俯而從,延光不悅。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xùn)|節(jié)度,云“早與忠王同養(yǎng)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會哥舒翰代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特承恩顧,因奏忠嗣之枉,詞甚懇切,請以己官爵贖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選自《舊唐書·王忠嗣傳》,有刪節(jié))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游:游覽
b.專知行*兵馬知:掌管
c.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撫:安撫
d.量移漢東郡太守量:權(quán)衡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三*翼而擊之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
c.缺則補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吾其還也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3分)
(2)吾不欲疲*之力,以徼功名耳。(3分)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3分)
9.請簡要概括王忠嗣作為將領(lǐng)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質(zhì)。(3分)
參考*:
6.a(chǎn)(游:交往,交游)
7.b(a.介詞,因為/介詞,用;b.都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c.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于“那么”“就”/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可是”“卻”;d.代詞,他的/語氣副詞,表婉商)
8.(1)忠嗣于是率領(lǐng)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避。(得分點:“乃以所部”、“馳突”和“辟易”,各1分)
(2)我不想使中原的力量疲乏,來撈取(求。﹤人功名罷了。(得分點:“疲*之力”、“徼”和句子語氣,各1分。)
(3)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得分點:“因”、“推訊”和被動句,各1分)
9.通曉兵法,深謀遠慮,體恤士兵,英勇無畏(答對三點即可)
【參考譯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訓(xùn),九歲時,由于父親為朝廷身死緣故,授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在禁宮中供養(yǎng)多年。肅宗在忠嗣的家舍里,與他游玩交往。等到長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討論兵法,應(yīng)對縱橫,皆出意料。玄宗對他說:“你今后必然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劃占領(lǐng)新城,有人說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勝,非他不可。希望隨即上奏請求,皇上詔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績顯著,于是授予左威衛(wèi)郎將,專管行*兵馬。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報復(fù)新城被占,清晨敵*逼近官*,官*寡不敵眾,士兵們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領(lǐng)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開,沖出又折返,殺死數(shù)百人,賊兵開始混亂。三*從兩翼攻擊,吐蕃大敗。
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wěn)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lǐng)的職責(zé)是撫恤*隊而已。我不想讓中原的兵力疲敝,來撈取(求取)個人功名啊。”只是訓(xùn)練兵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中士卒都日夜思戰(zhàn),由于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襲,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
玄宗正在考慮攻占石堡城,下詔令征詢攻戰(zhàn)的方法,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堅固,吐蕃舉全國之力守衛(wèi)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shù)萬人,之后戰(zhàn)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tài)發(fā)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等計策!毙谟纱瞬桓吲d。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yīng)他。忠嗣勉強服從,延光不高興。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dǎo)致戰(zhàn)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dān)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xùn)|節(jié)度使時,忠嗣曾經(jīng)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毙诖笈谑钦僖娭宜萌氤,命令三司詳細審訊他,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承蒙皇上寵愛,因而上奏說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十一月,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七年,經(jīng)權(quán)衡后又轉(zhuǎn)任為漢東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時年四十五歲。
第3篇:《舊唐書·于休烈傳》原文閱讀及譯文賞析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xué),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zhuǎn)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gòu)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日:“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日:“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睍r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日:“《國史》《實錄》,圣朝大典,修撰多時,今并無本。伏望下御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尋轉(zhuǎn)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體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quán)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栽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す,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于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nèi)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節(jié)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幼好學(xué),善屬文屬文:撰寫文章。
b.值祿山構(gòu)難,肅宗踐祚踐祚:帝王即位。
c.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勵精:專心致志。
d.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蕩覆:動蕩傾覆。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quán)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quán)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quán)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quán)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yè)*守。他自幼好學(xué),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guān)于史官職責(zé)的問題。
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wù)。當時歷經(jīng)戰(zhàn)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xué)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
(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
于休烈傳舊唐書原文及譯文賞析譯文
4.【c】5.【d】6.【a】
7.
(1)答: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
(2)答: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都沒有。
參考譯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情純厚謹慎,機敏聰明。從小好學(xué),善于寫文章,考中進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補闕、起居郎、集賢殿學(xué)士,改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佐朝政,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祿山叛亂,肅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禮儀事務(wù),兼修國史。肅宗從鳳翔返回京城,特別注重聽取臣下建議,轉(zhuǎn)對于休烈說:“國君的任何舉動都要記?下來,這?是良史。朕有過失,卿是否記下了?”他回答說:“夏禹、商湯檢討自己,他們開國立業(yè)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糾正過錯,臣不勝慶賀。”當時中原凋殘,典章幾乎散盡,沒有史籍可供查尋。于休烈烈上奏說:“《國史》一百零六卷,《開元實?》四十七卷,起居注連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興慶宮史館。京城被叛賊攻陷以后,全被焚毀。而且《國史》、《宵?》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沒有保存下來"希望交忖御史臺審問勘查史館的有關(guān)官員,今府縣招致訪求。有人另外收存《國史》、《宵?》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購回并從優(yōu)獎賞。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身陷賊中,此時進入東京,至此將他家收藏的《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上《五代帝王論》,皇上非常贊賞。宰相李揆自負才能嫉妒賢人,因于休烈修國史與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請任他為國子祭酒,暫留史館修撰以此來壓制他。于休烈安然自處,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鑒別官員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載稱贊,于是被授為右散騎常侍,依舊兼修國史,不久加授禮儀使。升任禮部侍郎。又改檢校工部尚書,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書,多次進封為東?す邮诮鹱瞎獾摯蠓。在朝*三十多年,歷任清貴顯職,家中沒有一石的積蓄。恭謹儉樸溫和仁義,從不將喜怒之情表現(xiàn)臉!而禮賢下上,扶持后進,雖位尊年高,從無倦怠之*?岷脮,手不釋卷,直到臨終。大歷七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韋氏去世;噬弦蛴谛萘腋缸尤逍兄,特意下詔追贈韋氏為國夫人,安葬之日賜給儀仗鼓樂。等到聽說于休烈去世,追懷悼念了很長時間,褒獎追贈尚書左仆*,賜給助喪用絹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謁者內(nèi)常侍吳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問。儒士的榮耀,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的。(譯文肯定有不妥之處,還望同仁完善)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