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的原文及翻譯
第1篇:資治通鑒的原文及翻譯
《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下面是關于資治通鑒的原文及翻譯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資治通鑒·肥水之戰(zhàn)》原文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堅會群臣于太極殿,議曰:“自吾承業(yè),垂三十載,四方略定,唯東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計吾士卒,可得九十七萬,吾欲自將以討之,何如?”秘書監(jiān)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罰,必有征無戰(zhàn),晉主不銜璧*門,則走死*湖,陛下返*士民,使復其桑梓,然后回輿東巡,告成岱宗,此千載一時也!”堅喜曰:“是吾志也!
尚書左仆*權翼日:“昔紂為無道,三仁在朝,武王猶為之旋師。今晉雖微弱,未有大惡。謝安、桓沖皆*表偉人,君臣輯睦,內(nèi)外同心。以臣觀之,未可圖也!眻院偃涣季,曰:“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衛(wèi)率石越曰:“今歲鎮(zhèn)守斗①,福德在吳。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據(jù)長*之險,民為之用,殆未可伐也!”堅曰:“昔武王伐紂,逆歲違卜。天道幽遠,未易可知。夫差、孫皓皆保據(jù)*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眾,投鞭于*,足斷其流,又何險之足恃乎!”對曰:“三國之君皆x虐無道,故敵國取之,易于拾遺。今晉雖無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積谷,以待其釁!庇谑侨撼几餮岳Γ弥粵Q。堅曰:“此所謂筑室道旁,無時可成。吾當內(nèi)斷于心耳!”
群臣皆出,獨留陽平公融,謂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過一二臣而已。今眾言紛紛,徒亂人意,吾當與汝決之。”對曰:“今伐晉有三難:天道不順,一也;晉國無釁,二也;我數(shù)戰(zhàn)兵疲,民有畏敵之心,三也。群臣言晉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聽之!眻宰*曰:“汝亦如此,吾復何望!吾強兵百萬,資仗如山;吾雖未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勢,擊垂亡之國,何患不克,豈可復留此殘寇,使長為國家之憂哉!”融泣曰:“晉未可滅,昭然甚明。今勞師大舉,恐無萬全之功。且臣之所憂,不止于此。陛下寵育鮮卑、羌、羯,布滿畿甸,此屬皆我之深仇。太子獨與弱卒數(shù)萬留守京師,臣懼有不虞之變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頑愚,誠不足采;王景略一時英杰,陛下常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堅不聽。于是朝臣進諫者眾,堅曰:“以吾擊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而朝廷內(nèi)外皆言不可,誠吾所不解也!”
文言文參考譯文
太元七年……冬天的十月,秦王苻堅在太極殿會見群臣,苻堅提議說:“自從我繼承了大業(yè),至今將近三十年,四方大體上安定,只有東南方的那一塊地方,還沒有蒙受君王的教化,F(xiàn)在約略計算我的士兵,能夠達到九十七萬人,我想親自率兵去征討他們,怎么樣?”秘書監(jiān)朱肜說:“陛下奉行天意懲罰東晉,一定能不戰(zhàn)而勝,如果東晉的國君不口銜璧玉到*門(投降稱臣),就一定會逃跑客死他鄉(xiāng)。陛下使(逃難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們的家鄉(xiāng),然后調(diào)轉車駕東巡,在泰山祭告天地慶祝大功告成,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個時機啊!避迗愿吲d地說:“這就是我的愿望啊!
尚書左仆*權翼說:“過去商紂王無道,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在朝,周武王尚且因此而撤兵。如今東晉雖然衰微弱小,但沒有大的罪惡,謝安、桓沖又都是*南一帶才識卓越的人,他們君臣和睦,內(nèi)外同心,以我來看,不可圖謀!”苻堅沉默了很長時間,說:“諸君各自說說自己的意見!
太子左衛(wèi)率石越說:“今年木星和土星守護吳地(東晉),福德都在東晉一邊,攻打他們必然遭致上天的災禍,而且他們依仗著長*的天險,百姓為他們所用,恐怕不可以攻打他們啊。”苻堅說:“過去周武王攻打紂王,違背太歲和卦辭。天理幽深,不易明白。吳王夫差和三國時期吳王孫浩都依仗著長*及兩岸的湖泊,仍不能免于滅亡。如今憑借我眾多的士卒,向長*投去馬鞭,足以使它斷流,他們又能依仗什么天險呢!”石越回答說:“被滅亡的三個君主都是荒淫無道的昏君,因此敵國打敗他們,比從地上撿起東西來還要容易,F(xiàn)在的晉國雖然沒有德行,但也沒有大的罪行,希望陛下暫且按兵不動,囤積糧谷,來等待晉國的罪過!痹谶@種情況下群臣各自陳說利處和弊處,很長時間不能決定下來。苻堅說:“這就是所謂的在道路邊建造房屋,沒有什么時候能夠造成。我應該由自己來決斷!
眾大臣都出去了,只留下了陽平公苻融。苻堅對他說:“自古決定大事的,只不過一兩個大臣而已,F(xiàn)在眾說紛紜,白白地擾亂人心。我應當與你一同決定此事!避奕诨卮鹫f:“現(xiàn)在攻打晉國有三個不利因素:天理不順,這是其一;晉國自身沒有罪過,這是其二;我*征戰(zhàn)頻繁,士兵疲憊不堪,百姓也產(chǎn)生了畏敵之心,這是其三。群臣當中說晉國不可攻打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夠聽從他們的意見!避迗宰兞四*說:“你也像這樣,我還指望誰呢!我有百萬強兵,財物兵器堆積如山;我雖然不是什么賢明的國君,但也并非昏庸之人。乘著捷報頻傳的勢頭,去攻打垂死掙扎的國家,為何還要擔心不能攻克呢?怎能再留下這些殘敵,讓他們長久地成為國家的憂患呢!”苻融哭泣著說:“晉國不可以消滅,這是很顯然的事情。如今使*隊勞頓,大舉出兵,恐怕不會取得萬無一失的成功。況且我所擔憂的,還不止這些。陛下寵信厚養(yǎng)鮮卑人、羌人、羯人,使們遍布京城地區(qū),這些人是我們深深仇恨的大敵。如果只留下太子和幾萬弱兵守衛(wèi)京師,我擔心在京師會有不能預料的嚴重變故發(fā)生,到那時后悔就來不及了。(如果)我見解愚拙,果真不值得采納;(那么)王景略是當代杰出的人士,陛下時常把他比作諸葛亮,難道您不記他的臨終遺言嗎!”苻堅仍然不聽。在這種情況下朝臣紛紛向苻堅進諫,苻堅說:“憑借我們的實力攻打晉朝,比較雙方的強弱之勢,(前秦攻打東晉)猶如疾風掃秋葉一樣輕松,然而朝廷內(nèi)外卻都說不能攻打,這確實是我所不理解的!”
第2篇:資治通鑒《諸侯推恩》的原文及翻譯
資治通鑒原文:主父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yín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鄙蠌闹。春,正月,詔曰:“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庇谑欠獓挤郑拥墚吅钜印
譯文:
主父偃勸說武帝道:“古代諸侯的封地不超過方圓百里,朝廷強地方弱的這種格局,容易控制,F(xiàn)在的諸侯有的連城數(shù)十座,封地方圓千里,朝廷控制較寬時,他們就驕橫奢侈,容易做出yín亂的事情,朝廷控制一緊時,他們就會憑借自身的強大而聯(lián)合起來反叛朝廷;如果用法令來分割削弱他們,就會產(chǎn)生叛亂的苗頭。以前晁錯推行削藩政策而導致吳楚七國叛亂就是這種情況,F(xiàn)在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達十幾人,而只有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人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生骨肉,卻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顯了。希望陛下命令諸侯王可以把朝廷給他的恩惠推廣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國的土地封他們做侯,他們?nèi)巳硕紴榈玫搅讼M玫降臇|西而歡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實際上卻分割了諸侯的封國領地,朝廷沒有采用削奪的政策,而王國卻逐漸衰弱了。”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春季,正月,武帝下詔說:“諸侯王中有想推廣自己所享受的恩惠,分封領地給子弟的,命令各自一一奏報,朕準備親自給他們確定封邑的名號!睆拇酥螅T侯王國開始被分割,而諸侯王的子弟們都成了侯了。
第3篇:《資治通鑒》的閱讀*及原文翻譯
楊震年已五十余,累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鹫f:“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
(《資治通鑒》)
注:累遷:多次升官。昌邑:地名。茂才:秀才。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王密為()昌邑令②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2、翻譯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3、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楊震怎樣的品質?
參考*
1.(1)做,當(2)送給;
2.我(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老朋友),為什么?
3.表現(xiàn)清正廉潔(不徇私情的品質。)
二:
9.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當之(.到、往)郡
②夜懷(懷揣)金十斤以遺震
③夜懷金十斤以遺(贈與)震
④故(原來、從前)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而”與“密愧而出”中的“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2分)。
a.道渴而死
b.后狼止而后前狼又至
c.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拔山倒樹而來
11.翻譯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翻譯:我了解你的為人,你怎么不了解我的為人?
12.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楊震怎樣的品質?
*:可看出楊震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質。
譯文:
楊震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多次升職做到荊州刺史、東萊太守。該去赴任時,路過昌邑(地名),他曾經(jīng)推薦過的荊州茂才(秀才)王密正是昌邑縣令,夜里揣著十斤黃金來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為什么?"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有知道的!"王密慚愧的走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