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 漢書霍光傳原文及注釋
《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
霍光靠了同父異母兄長霍去病的提攜,從一個小縣吏的兒子平步青云,得到漢武帝親信,受遺詔,輔少主,在皇親國戚的爭斗中,變成權(quán)傾一時,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繼承人的實力人物。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①。父中孺②,河?xùn)|平陽人也③,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④,與侍者衛(wèi)少兄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久之,少兄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既壯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未及求問。會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xùn)|,河?xùn)|太守郊迎,負(fù)弩矢先驅(qū)⑤,至平陽傳舍⑥,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⑦。"中孺扶服叩頭⑧,曰:"老臣得托命將軍,此天力也。"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還,復(fù)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余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⑨。去病死后,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⑩,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jǐn)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倨彬T將軍:官名,地位僅次于大將軍。票騎,通"驃騎"。去病:即霍去病,西漢名將。
②中(zhònɡ)孺:即霍仲孺。中,通"仲"。
、酆?xùn)|:郡名,今山西境內(nèi)黃河以東之地。平陽:縣名,在今山西臨汾南。
、芙o(jǐ)事:供職,服役。
、菹闰(qū):在前面領(lǐng)路。
⑥傳(zhuàn)舍:古代供來往行人休息的處所。
⑦遺體:留下來的身體,這是說子女的身體是父母留下來的。
、喾龇和"匍匐"。
⑨諸曹侍中:負(fù)責(zé)掌管尚書各部門的侍中。諸曹,即左右曹。諸曹、侍中都是加官名。
、夥钴嚩嘉荆汗倜,掌管皇帝出行時的車駕。光祿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郎中令改為光祿勛,郎中令屬下的中大夫改為光祿大夫,掌顧問應(yīng)對。
禁闥(tà):皇宮中的門,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霍光字子孟,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親霍仲孺,河?xùn)|郡平陽縣人,早年曾以縣吏的身份被派往平陽侯家當(dāng)差,與平陽侯家的侍女衛(wèi)少兄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當(dāng)差期滿回家,娶妻生了霍光,于是與衛(wèi)少兄?jǐn)嘟^往來,互相不通音信。過了很久,衛(wèi)少兄的妹妹衛(wèi)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立為皇后,霍去病因為是皇后姐姐的兒子也很受寵愛;羧ゲ¢L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霍仲孺,只是還沒來得及尋訪探問。正巧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出擊匈奴,路過河?xùn)|郡,河?xùn)|郡太守到郊界上去迎接,親自替霍去病背著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陽縣客舍,霍去病便派遣差吏去接霍仲孺;糁偃嫘∨苤M(jìn)去拜見,霍去病趕緊迎上去回拜,跪下說:"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的親骨肉。"霍仲孺伏在地上叩頭,說:"我這個老頭子能把下半生托付給將軍,這是老天爺?shù)牧α堪 ?quot;霍去病為父親購買了許多田地、房宅和奴婢,然后離去;羧ゲ〕稣餍倥貋,又路過平陽,就帶著霍光西行到了長安,這時霍光十幾歲,霍光先是被任為郎官,以后不久便升為諸曹、侍中。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官至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武帝出行侍奉車駕,回宮就侍奉在身邊。出入宮廷二十余年,一直小心謹(jǐn)慎,從未有什么過失,很得皇帝信任。
征和二年①,衛(wèi)太子為江充所、,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③。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倢伃有男④,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⑤。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fù)成王朝諸侯以賜光⑥。后元二年春⑦,上游五柞宮⑧,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⑨,誰當(dāng)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殫⑩。"日殫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殫為車騎將軍,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nèi)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壹決于光。
、僬骱投辏汗91年。
、谛l(wèi)太子為江充所。捍酥肝涞壅骱投甑奈仔M事件。衛(wèi)太子,名據(jù),衛(wèi)皇后所生。江充與衛(wèi)太子有仇,遂誣告衛(wèi)太子用邪術(shù)巫蠱(巫用詛咒之術(shù)為蠱來害人)使武帝致病。衛(wèi)太子遂發(fā)兵討伐江充,兵敗被迫自殺。
③燕王旦:武帝第三子。廣陵王胥:武帝第四子。
、茔^弋趙倢伃(jiéyú):昭帝的母親。鉤弋,宮名。健伃,通"婕妤",女官名,位同上卿,爵比列侯。
⑤屬(zhǔ):托付,委托。
⑥黃門:官署名,有黃門侍郎等官,專門在宮內(nèi)服務(wù),侍奉皇帝。
、吆笤辏汗87年。
、辔遄(zuò)宮:漢時的行宮,在今陜西周至東南。
、岵恢M:死的婉詞。
、饨鹑諝棧何鳚h大將。本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不降被殺,金日殫母子淪落漢宮養(yǎng)馬,后被武帝重用,賜姓金。
大司馬:是冠于將軍之上的加銜,有了這個加銜,就可以輔佐朝政。
左將軍:官名,位次上卿,主征伐。
御史大夫:官名,主管監(jiān)察、執(zhí)法,兼管重要文書圖籍。
征和二年,衛(wèi)太子受到江充的誣陷,發(fā)兵攻討,兵敗被迫自殺,而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兩人都有很多過失。當(dāng)時武帝已經(jīng)年老了,寵姬鉤弋夫人趙健伃生有一個兒子,武帝想立這個幼子為皇位繼承人,讓一位大臣輔佐他。細(xì)察眾大臣中只有霍光能擔(dān)當(dāng)重任,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于是武帝便命令宮廷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背著成王受諸侯朝見的畫賜給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宮游玩,病情加重,霍光流著淚問道:"陛下如有不幸,誰應(yīng)當(dāng)是皇位繼承人呢?"武帝說:"你沒明白先前我賜你那幅畫的意思嗎?立我的小兒子,先生你像周公那樣輔佐幼主。"霍光叩頭辭讓說:"我不如金日殫合適。"金日殫也說:"我是外國人,沒有霍光合適。"于是,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殫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他們都在武帝臥室床前下拜受封,接受遺詔輔佐少主。第二天,漢武帝去世,太子劉弗陵承襲皇帝尊號,他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僅八歲,國家大事統(tǒng)統(tǒng)都由霍光代為決斷。
先是,后元年①,侍中仆射莽何羅與弟重合侯通謀為逆②,時光與金日殫、上官桀等共誅之,功未錄③。武帝病,封璽書曰④:"帝崩發(fā)書以從事。"遺詔封金日為秺侯⑤,上官桀為安陽侯,光為博陸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時衛(wèi)尉王莽子男忽侍中⑥,揚語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群兒自相貴耳。"光聞之,切讓王莽⑦,莽鴆殺忽⑧。
、俸笤辏杭春笤,公元前88年。
、谑讨衅蜕(yè):官名,侍中的首領(lǐng)。莽何羅:本姓馬,東漢明帝馬皇后乃其后人,不愿姓馬,改其姓莽。重合:縣名,故城在今山東樂陵東,馬通封在這里。
③錄:登記,此指論功行賞。
、墉t書:皇帝的詔書。
、荻(dù):縣名,故城在今山東成武西北。
、扌l(wèi)尉:官名,掌管宮門警衛(wèi)。王莽:字稚叔,天水人,與西漢末年的王莽不是一個人。
、咔凶專汉莺莸刎(zé)備。
、帏c(zhèn):用鴆鳥的羽毛泡成的毒酒。
當(dāng)初,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羅與他的弟弟重合侯馬通相謀反叛,霍光、金日殫、上官桀等人共同誅殺了他們,沒有論功行賞。漢武帝病重時,寫下詔書封好說:"我死后打開詔書,按照上面的指示行事。"這封遺詔封金日殫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都是因以前捕殺反叛者有功加封的。當(dāng)時衛(wèi)尉王莽的兒子王忽隨侍在宮中,他揚言說:"皇帝臨終前后,我常在旁邊,哪里有遺詔封這三個人的事情啊!不過是這三個人互相抬高罷了。"霍光聽到這話后,狠狠地責(zé)備王莽,王莽用毒酒殺死了兒子王忽。
光為人沉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①,白皙,疏眉目②,美須髯③。每出入下殿門,止進(jìn)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④,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⑤,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⑥。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⑦。
、儇敚和"才"。七尺三寸:漢制,約合今1.68米。
、谑瑁菏枥。
、垌殻鹤煜逻叺暮。髯(rán):
兩頰上的胡子。
、茏R(zhì):標(biāo)記。
、萆蟹t郎:官名,掌管皇帝的印璽符節(jié)。
、拚x:通"義",意動用法。
、叨啵悍Q贊。
霍光為人沉著、穩(wěn)重,處事審慎、周密,身高才七尺三寸,皮膚白皙,眉清目秀,胡須很美。他每次出入宮門,上下殿階,停走都有固定的位置,郎仆射暗中記下仔細(xì)察看,發(fā)現(xiàn)每次都不差分寸,他的稟性就是這樣嚴(yán)謹(jǐn),一絲不茍;艄忾_始輔佐昭帝時,政令都由他親自頒布,天下臣民都想了解他的風(fēng)度神采。有一次,宮中鬧起了鬼怪,一夜之間,大臣們都驚恐不安,霍光召見尚符璽郎,要收回玉璽,尚符璽郎不肯交給霍光;艄獗阋獖Z取玉璽,尚符璽郎手按著劍說:"可以殺我的頭,玉璽你絕對得不到!"霍光認(rèn)為他的行為很大義。第二天,下令把這個郎官的俸祿提升了兩級。老百姓聽說后,莫不夸贊霍光。
光與左將軍桀結(jié)婚相親①,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nèi)安女后宮為倢伃②,數(shù)月立為皇后。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光時休沐出③,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④。公主內(nèi)行不修⑤,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⑥,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shù)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⑦。及父子并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⑧,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⑨,繇是與光爭權(quán)⑩。
、俳Y(jié)婚:結(jié)為兒女親家。古時婦之父母與夫之父母相稱為婚姻。
、趦(nèi)(nà):送進(jìn)去,后來寫作"納"。
、坌葶澹褐感菁佟h制:中朝官(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每五天可回私宅休沐一次。
、艿拢河米鲃釉~,感恩。
⑤內(nèi)行不修:私生活不檢點。
、扌遥合M。故事:舊例。
⑦右:上,當(dāng)時以右為尊。
、劢(jiāo)房:皇后所居之處。中宮:皇后的宮室,這里都代指皇后。
、犷櫍悍炊。
、怍(yóu):通"由"。
霍光與左將軍上官桀結(jié)為兒女親家,關(guān)系親密,霍光的長女做了上官桀兒子上官安的妻子。生有一個女兒,年齡與昭帝相當(dāng),上官桀通過昭帝姐姐鄂邑蓋主的關(guān)系,把孫女送入后宮做了倢伃,過了幾個月就立為了皇后。上官安因此做了驃騎將軍,并被封為桑樂侯。每當(dāng)霍光出宮休假時,上官桀就入宮代替霍光處理朝政。上官桀父子既已得到顯貴的地位,因此很感激蓋主的恩德。蓋主私生活不檢點,與河間人丁外人私通。上官桀父子想替丁外人求封爵位,希望按照國家以列侯的身份娶公主為妻的舊例,也封丁外人為列侯,霍光不允許。又請求封丁外人為光祿大夫,想讓他有機(jī)會被皇帝召見,霍光又沒有同意。蓋主因為此事很怨恨霍光。上官桀父子多次為丁外人求封求官都未能如愿,也感到慚愧。在武帝時,上官桀就已躋身九卿之列,官位在霍光之上,F(xiàn)在父子二人同為將軍,又有皇后在宮中的顯貴地位,皇后是上官安的親女兒,霍光不過是其外祖父,反倒獨攬了朝政大權(quán),由此上官桀與霍光開始爭權(quán)。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①,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②,道上稱蹕③,太官先置④。"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⑤。又擅調(diào)益莫府校尉⑥。光專權(quán)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歸符璽,入宿衛(wèi),察奸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⑦。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dāng)與諸大臣共執(zhí)退光⑧。書奏,帝不肯下。
①酒榷(què)鹽鐵:指酒業(yè)和鹽鐵專營專賣。榷,專利。
、诙迹嚎,集合。肄:習(xí),操練。郎:指郎官。羽林:護(hù)衛(wèi)皇帝的羽林軍。
、圹(bì):古代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往來,叫做蹕。
④太官:官名,掌管皇帝飲食。先置:先準(zhǔn)備飲食。按:"稱蹕"和"太官先置"都不是人臣應(yīng)有的禮制,所以把這作為霍光的罪狀。
、蓍L史敞:指霍光府中長史楊敞。
、抟妫涸黾。莫府:通"幕府",指大將軍府。
、咚荆和"伺"。
、鄨(zhí):持,這里有脅迫之意。
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昭帝的哥哥,卻不能繼承皇位,心里常懷怨恨。御史大夫桑弘羊因為制定了酒類專賣、鹽鐵官營的制度,為國家開辟了財源,就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勞,想為子弟求官,達(dá)不到目的,也怨恨霍光。于是,蓋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等人都和燕王劉旦暗中勾結(jié)串通謀劃,派人假冒燕王劉旦的使臣給皇帝上奏書,奏書上說:"霍光出宮總領(lǐng)郎官、羽林軍操練演習(xí)時,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禁止路人通行,還派皇帝的膳食官先行為其準(zhǔn)備飲食。"又說:"從前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而不投降,回國后僅僅做了典屬國,但大將軍的長史楊敞卻無功而升為搜粟都尉;艄膺擅自選調(diào)增加大將軍府的校尉。霍光獨攬大權(quán)為所欲為,我懷疑他圖謀不軌。我劉旦愿意把信符璽印交還給朝廷,回京進(jìn)宮護(hù)衛(wèi)皇帝,督察奸臣反叛的行跡。"他們等霍光出宮休假時將這份奏書呈報給皇帝。上官桀打算乘機(jī)把這事交給下面主管部門處理,桑弘羊則與其他大臣一起逼迫霍光辭職。奏章呈上后,昭帝卻不肯批復(fù)下發(fā)。
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①。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②。"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③,都郎屬耳④。調(diào)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⑤,上不聽。
、佼嬍遥褐傅钋拔鏖w之室,西閣畫古帝王像,所以稱畫室。
、谕(wú):通"無"。
③之:往。廣明:亭驛名,在長安城東,東都門外。
、軐(zhǔ):近,近日。
、菟欤壕,指追究到底。
第二天早晨,霍光聽說了這件事,就停留在西閣畫室里不上殿。昭帝問:"大將軍在哪里?"左將軍上官桀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fā)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進(jìn)殿。"昭帝下詔召見大將軍霍光;艄膺M(jìn)殿,脫去帽子叩頭謝罪,昭帝說:"將軍把帽子戴上。朕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將軍沒有罪過。"霍光說:"陛下怎么知道是假的?"昭帝說:"你去廣明亭總領(lǐng)郎官羽林軍操練演習(xí),是近日的事。你選調(diào)校尉以來也還不到十天,燕王怎么可能知道這事?況且你要作亂,并不需要校尉。"這時昭帝才十四歲,尚書和左右朝臣都很驚訝,而那個上書的人果然逃跑了,皇上下令緊急追捕逃犯。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對皇帝說這是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聽他們的話。
后桀黨與有譖光者①,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②。"自是桀等不敢復(fù)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③,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fā)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光威震海內(nèi)。昭帝既冠④,遂委任光⑤,訖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①黨與:同黨的人。譖(zèn):讒毀,誣陷。
、跉В赫u謗。坐:治罪。
③格:擊。
④冠: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結(jié)發(fā)戴冠,表示成年。昭帝行冠禮在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十八歲。
、菟欤壕,始終。
此后上官桀的同黨凡是有讒言誣陷霍光的,昭帝便發(fā)怒說:"大將軍是忠臣,是先帝托付輔佐我的人,今后誰要是再敢誹謗大將軍就治罪。"從此上官桀等人就不敢再說什么了。他們又謀劃讓蓋主設(shè)酒席宴請霍光,埋伏下兵士擊殺他,然后廢掉昭帝,迎接燕王劉旦回京做皇帝。這個陰謀被發(fā)覺后,霍光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及他們的宗族全部殺了。燕王劉旦、蓋主也都自殺了。從此霍光威震天下。昭帝行冠禮成年以后,仍把政事委托給霍光,直到昭帝去世共十三年,百姓富裕,四方各國歸附漢朝。
元平元年①,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②。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nèi)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③,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④,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言合光意。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⑤,擢郎為九江太守⑥,即日承皇太后詔⑦,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⑧。
、僭皆辏汗74年。
②咸持:都主張。
、壑芴酰褐芪耐醯淖娓浮L褐芴醯拈L子。王季:周太王的少子,文王的父親。
④伯邑考:周文王的長子。武王:周文王的次子。
、菀暎和"示"。敞:指楊敞,此時為丞相。
、捱(zhuó):提拔。九江:郡名,包括今江西全省及江蘇、安徽的長江北岸一帶,郡治在今安徽壽春。
、呋侍螅褐刚训鄣纳瞎倩屎,霍光的外孫女。
⑧大鴻臚:官名,掌管朝賀慶吊的贊禮司儀。少府:官名,掌管山海池澤的稅收。宗正:官名,掌管皇族親屬的事務(wù)。
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沒有兒子繼位。武帝的六個兒子中只有廣陵王胥還在世,大臣們在商議立誰當(dāng)皇帝的時候,都主張立廣陵王。廣陵王原先是因為品行不端正,武帝不立他為嗣。因此霍光內(nèi)心憂慮不安。這時有一位郎官上書說:"古時候,周太王廢掉長子太伯而立少子王季,周文王則舍棄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是最適宜做皇帝的人,雖說是廢長立幼也是可以的。廣陵王不可以繼承皇位。"這番話正合霍光的心意;艄獍堰@封奏章給丞相楊敞等人看,并提拔這位上書的郎官為九江郡太守。當(dāng)天霍光奉了皇太后的命令,派遣代理大鴻臚的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和中郎將利漢等人,迎接昌邑王劉賀進(jìn)京。
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①。既至,即位,行淫亂。光憂懣②,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nóng)田延年③。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嘗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④,廢太甲以安宗廟⑤,后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給事中⑥,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⑦。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⑧,莫敢發(fā)言,但唯唯而已⑨。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⑩,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后應(yīng)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zé)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dāng)受難。"于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于將軍,唯大將軍令。"
、俨匕酰褐刚训鄣母绺鐒Ⅶ(bó),武帝第五子。
、趹(mèn):煩悶。
、酃世簦号f日的僚屬。田延年:字子賓,曾供職于霍光幕府,很受霍光器重。
、芤烈荷虦馁t相。
、萏祝荷虦拈L孫,繼位后縱欲無道,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宮。過了三年,太甲改過自新,伊尹把他接回,讓他執(zhí)政。
⑥引:推薦。給事中:加官名,供職于宮中,掌顧問應(yīng)對。
、叽蠓颍汗倜,參與議政,屬光祿勛。博士:官名,掌通曉古今事物,國有疑事,備顧問,太常的屬官。
、喽(è):通"愕",驚訝。
、嵛ㄎǎ簯(yīng)答聲,表示順應(yīng)別人的意見。
、庵u常為孝:漢代自惠帝起,每個皇帝的謚號前都加一個"孝",如武帝稱"孝武皇帝"。
血食: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殺牲,所以稱"血食"。
不得旋踵(zhǒnɡ):意為不得躊躇猶豫。旋踵,轉(zhuǎn)動腳跟向后退。
九卿:這里指田延年,因田延年任大司農(nóng),為九卿之一。
匈匈:通"洶洶",紛擾不安的`樣子。
劉賀,是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的兒子。他到了長安之后,繼承了皇位,但行為放縱無道。霍光心里憂愁煩悶,這日獨自與親信的舊部下大司農(nóng)田延年商量。田延年說:"將軍您是國家的柱石,既然察覺此人做皇帝不合適,為什么不向太后建議,另選賢明的人立為皇帝呢?"霍光說:"現(xiàn)在我打算這樣做,在古代曾有過這樣的先例嗎?"田延年說:"伊尹為殷朝宰相時,為了國家的安定廢掉了太甲,后代都稱贊他的忠誠。將軍如能這樣做,也就是漢朝的伊尹了。"霍光于是推薦田延年做了給事中,又私下里與車騎將軍張安世進(jìn)行籌劃安排,然后就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在未央宮共同商議大事;艄庹f:"昌邑王行為昏庸無道,恐怕會危害國家,大家看該怎么辦?"眾大臣都很吃驚,害怕得變了臉色,誰也不敢說話,只是唯唯諾諾答應(yīng)著罷了。田延年站了起來,離席前行一步,手按著劍說:"當(dāng)年先帝把幼主托付給將軍,把國家重任交付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誠賢明能使劉氏江山安定。如今天下臣民人心不穩(wěn),動蕩不安,國家將有傾覆的危險,況且漢朝世代相傳,帝王謚號都用一個‘孝’字為先,就是為了能長久保有天下,使宗廟永享祭祀。如果漢朝滅亡了,將軍即使是死了,九泉之下還有什么面目去見先帝呢?今天商議的事情,要迅速決斷不可遲疑。大臣們有遲疑不表態(tài)的,請允許我用劍斬了他。"霍光謝罪說:"大司農(nóng)對我的責(zé)備很對。如今國內(nèi)紛擾不安,我理當(dāng)受到責(zé)難。"于是,參加商議的人都叩頭,說:"天下百姓的生死安危全取決于將軍了,我們聽將軍的命令。"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①,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侍竽塑囻{幸未央承明殿②,詔諸禁門毋內(nèi)昌邑群臣③。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④,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⑤,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nèi)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qū)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詔獄⑥。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⑦。光敕左右⑧:"謹(jǐn)宿衛(wèi),卒有物故自裁⑨,令我負(fù)天下,有殺主名。"王尚未自知當(dāng)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王聞?wù)?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⑩,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shù)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
、僖姲滋螅褐]見太后并向太后稟白。
、谛遥禾笏ブ幰步凶鲂。承明殿:殿名,在未央宮內(nèi)。
、劢T:宮門。內(nèi):放進(jìn)來,后來寫作"納"。
、軠厥遥旱蠲,冬日取暖之處,這里指未央宮之溫室殿。
⑤中黃門宦者:住在宮禁里在后宮當(dāng)差的宦官。
⑥廷尉:官名,掌司法。詔獄:監(jiān)獄的一種,專門處治皇帝特旨交審的案犯。
、咧谐际蹋簯(yīng)作"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加官。
、嚯(chì):告誡。
、嶙(cù):通"猝",突然。物故:死亡。自裁:自殺。
、庵轳(rú):用珍珠串綴成的短上衣。
武帳:設(shè)置有兵器和衛(wèi)士的帷帳。
期門:官名,掌執(zhí)兵器隨從皇帝。陛(bì)戟(jǐ):在殿階下拿著戟來護(hù)衛(wèi)。
霍光隨即與眾大臣一同上朝稟告太后,向太后詳細(xì)地陳述了昌邑王劉賀不能勝任皇位的情況。于是皇太后乘車駕來到未央宮承明殿,傳令各宮門不準(zhǔn)放昌邑王的大臣進(jìn)宮。昌邑王進(jìn)宮朝見太后回來,打算乘車回溫室殿,中黃門宦官在宮門兩邊把持著門扇,昌邑王剛進(jìn)宮門就立刻把宮門關(guān)上了,使昌邑王的眾大臣無法進(jìn)宮。昌邑王說:"為什么關(guān)宮門?"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后的命令,不準(zhǔn)昌邑來的群臣進(jìn)宮。"昌邑王說:"慢一點嘛,為什么弄得這樣驚人!"霍光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全部趕了出去,趕到了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lǐng)羽林騎兵逮捕了昌邑王屬下二百多人,都送交廷尉關(guān)進(jìn)了詔獄;艄馀稍仁谭顫h昭帝的侍中、中常侍看守昌邑王;艄飧嬲]他們說:"要小心看守,如果他突然死亡或自殺了,那樣就使我對不起天下人,就要背上殺君的惡名了。"昌邑王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將被廢掉,問看守他的人:"我?guī)淼哪切┐蟪肌⑹虖姆噶耸裁醋?大將軍竟把他們都逮捕了?"過了一會兒,傳來太后召見昌邑王的命令。昌邑王聽說太后召見,內(nèi)心開始有些惶恐,這才說:"我犯了什么罪太后召見我?"太后穿著珍珠綴飾的短襖,身穿華貴的禮服端坐在武帳中,守衛(wèi)在左右的數(shù)百名侍從都手持兵器,期門武士執(zhí)戟,排列在殿階之下守衛(wèi)。眾大臣按品級依次進(jìn)入大殿,太后讓昌邑王伏在面前聽候詔令;艄馀c眾大臣聯(lián)名參奏昌邑王,尚書令宣讀奏章。
皇太后詔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①。"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②,解脫其璽組③,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④。"起就乘輿副車⑤。大將軍光送至昌邑、,光謝曰:"王行自絕于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fù)王,不敢負(fù)社稷。愿王自愛,臣長不復(fù)見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于遠(yuǎn)方⑦,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⑧。"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⑨。昌邑群臣坐亡輔導(dǎo)之誼,陷王于惡,光悉誅殺二百余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贍(zhènɡ):通"諍",諫諍,直言規(guī)勸。此兩句出自《孝經(jīng)·諫諍章》,原文為:"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
、诩矗鹤呓。
、郗t組:即璽綬;实塾…t上配有四彩組綬,稱為璽綬。
④戇(zhuànɡ):剛直而愚。
、莩溯浉避嚕夯实鄣母避。因昌邑王已被廢,只能乘副車。
⑥。褐T侯王到京師朝見皇帝時所住的房舍。
、咂(bǐnɡ):棄,放逐。
⑧房陵縣:今湖北房縣。
、釡逡兀汗糯弁踬n給諸侯來朝時齋戒自潔的地方。戰(zhàn)國以后國君賜給大臣的封邑也叫湯沐邑。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云皆中郎將①,云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lǐng)胡越兵②。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wèi)尉③,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④,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jù)于朝廷⑤。光自后元秉持萬機(jī),及上即位,乃歸政。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guān)白光⑥,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①兄:指霍去病。中郎將:官名,統(tǒng)率羽林軍,屬光祿勛。
、诤奖褐竿庾鍤w附的軍隊。
、酃鈨膳鰹闁|西宮衛(wèi)尉:指霍光的女婿范明友為未央宮(西宮,皇帝所居)衛(wèi)尉、鄧廣漢為長樂宮(東宮,皇太后所居)衛(wèi)尉,負(fù)責(zé)兩宮守衛(wèi)。
、芊畛垼撼⒂惺聲r即參加朝會。這不是官職,只是一種優(yōu)遇。
⑤根據(jù):像樹根一樣盤踞著。
、揸P(guān)白:稟告請示。
自昭帝時起,霍光的兒子霍禹及霍光哥哥的孫子霍云都已官至中郎將,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統(tǒng)領(lǐng)南北各民族歸附的軍隊;艄獾膬蓚女婿分別擔(dān)任東、西兩宮的衛(wèi)尉,兄弟輩的女婿、外孫都享有奉朝請的資格,分別做了各部門的大夫、騎都尉、給事中等官;艄獾淖妩h親戚在朝中連成一體,根深蒂固地盤踞著朝廷。霍光從后元年把持朝政直到宣帝繼位,才把政權(quán)交給宣帝。宣帝謙讓不肯接受,所有的政事都要先請示霍光,然后呈奏皇帝。霍光每次朝見宣帝,宣帝虛心莊重,對霍光十分謙恭有禮。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節(jié)二年春病篤①,車駕自臨問光病②,上為之涕泣。光上書謝恩曰:"愿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票騎將軍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俚毓(jié)二年:公元前68年,為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地節(jié),宣帝的第二個年號。
②車駕:此處代指皇帝。
霍光執(zhí)掌朝政前后共二十年,地節(jié)二年春天病重,皇帝親自登門探視,看到他病得厲害,宣帝難過得流淚。霍光上書謝恩,說:"希望從我的封邑中分出三千戶,用來封我哥哥的孫子車騎都尉霍山為列侯,以供奉哥哥驃騎將軍霍去病的享祀。"皇帝把這事交丞相、御史辦理,當(dāng)天就封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
光薨①,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jié)護(hù)喪事②。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③。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lǐng)④,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⑤,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⑥,樅木外臧槨十五具⑦。東園溫明⑧,皆如乘輿制度⑨。載光尸柩以辒辌車⑩,黃屋左纛,發(fā)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謚曰宣成侯。發(fā)三河卒穿復(fù)土,起冢祠堂。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俎(hōnɡ):周代諸侯死亡稱薨,秦漢以后也用于高級官員的死亡。
、谑逃罚汗倜,御史大夫下的屬官,行監(jiān)察等職,或奉使出外執(zhí)行特定任務(wù)。
③治莫府冢上:此指在墳邊設(shè)置臨時辦事處。莫府,即幕府。
、芾C被:錦繡被子。領(lǐng):量詞。
、萦褚拢阂乱越鸾z連綴玉片而成,用以包裹尸體,又稱玉匣。
、掼鲗m:用梓木做成的棺材。便(pián)房:用楩木做成的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便,通"楩"。黃腸題湊:用木累在棺上,好像四面有檐的屋子,木的頭都向內(nèi),所以叫題湊,因用黃心柏木,所以叫黃腸題湊。
⑦樅(cōnɡ):松杉科常綠喬木。外臧槨:廚廄之屬。臧,通"藏"。
⑧東園:官署名,掌置辦喪葬器物。溫明:"溫明"下脫"秘器"二字(依王念孫說)。這種溫明秘器,形如方漆桶,一面開著,把鏡子放在里面,懸在尸上,大斂時封入棺內(nèi)。因藏棺內(nèi),故稱秘器。
、岢溯浿贫龋褐富实鄣膯试嶂贫。
⑩辒辌(wēn liánɡ)車:一種供人臥息的車,旁有窗,可供開閉以調(diào)節(jié)溫涼,故稱辒辌車,后用作葬車。
黃屋:帝王專用的黃繒車蓋。左纛(dào):古代皇帝乘輿上的飾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設(shè)在車衡左邊或左上。
材官:高級武官手下的武士。輕車:漢代兵種之一。北軍:漢代禁衛(wèi)軍之一,共五營。五校:即五營。北軍五校的軍士只有在皇帝出殯時才充任儀仗隊,現(xiàn)在為霍光送殯,也是用皇帝喪葬的制度。
三河:漢時指河內(nèi)、河?xùn)|、河南三郡。穿:穿壙,即挖掘墓穴。復(fù)土:下棺后把土填上。
長丞:守護(hù)陵園的官吏。
霍光去世,皇帝和皇太后親臨吊喪。太中大夫任宣和五名侍御史持節(jié)符護(hù)理喪事。中二千石的官在墓地設(shè)置臨時辦事機(jī)構(gòu)。皇帝賞賜了金錢、絲綢、絮棉,還有一百領(lǐng)繡被,衣服五十箱,還賜有金縷玉衣,梓木棺材、楩木外槨、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秘器等隨葬物品,都與皇帝葬禮一樣。出葬時用辒辌車裝載霍光的靈柩,車上有黃繒做的車蓋,左邊車衡插上了裝飾有羽毛的大旗,調(diào)遣材官、輕車、北軍五個營的軍士列隊直到茂陵,為霍光送葬。賜霍光謚號為宣成侯;实壅髡{(diào)河?xùn)|、河內(nèi)、河南三郡的士卒為霍光掘土修墓,建造祠堂,并在祠堂周圍設(shè)置了三百戶人家守護(hù)陵墓,長丞按照舊例守護(hù)陵墓。
霍光是漢將霍去病的異母弟,西漢政治家。他侍奉武帝二十余年,"小心謹(jǐn)慎,未嘗有過",頗受武帝親信。漢武帝死后,霍光輔佐昭帝、宣帝,執(zhí)掌朝政二十年;艄庖"匡國家,安社稷"為己任,執(zhí)政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當(dāng)時社會安定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班固以"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對其政績作了高度評價。
文章主要敘寫了霍光受武帝托孤后,經(jīng)歷復(fù)雜尖銳的斗爭,完成了輔昭帝、誅滅政敵上官桀等人、廢昌邑王立宣帝這三件大事,刻畫了霍光"沉靜詳審"、忠誠威嚴(yán)的性格特征;同時,也指出霍氏家族黨親連體,盤踞朝廷,伏下了敗亡覆滅之機(jī)。文章善于通過人物言論、行動來刻畫人物,并能抓住事件的細(xì)節(jié),有力地突出了霍光的性格特征,形象地展示了霍光的政治風(fēng)采。
拓展閱讀:原文:漢書張良傳原文及譯文
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至博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乃強(qiáng)忍,下取履,因跪進(jìn),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驚。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期此。"良因怪,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是則為王者師。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已。"遂去不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良因異之,常習(xí)讀誦。
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嘗殺人,從良匿。
后十年,陳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為它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
沛公之薛,見項梁,共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后,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為韓王。以良為韓司徒,與韓王將千余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fù)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
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轅,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余城,擊楊熊軍。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guān)。沛公欲以二萬人擊秦峣關(guān)下軍,良曰:"秦兵尚強(qiáng),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士卒恐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逐北至藍(lán)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沛公入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軍,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說我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為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為壽,結(jié)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guān)者,備它盜也。項羽后解,語在《羽傳》。
漢元年,沛公為漢王,王巴、蜀,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xiàn)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許之。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xì)w韓。良因說漢王燒絕棧道,示天下無遠(yuǎn)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良?xì)w至韓,聞項羽以良從漢王故,不遣韓王成之國,與俱東,至彭城殺之。時漢王還定三秦,良乃遺項羽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guān)中,如約即止,不敢復(fù)東。"又以齊反書遺羽,曰:"齊與趙欲并滅楚。"項羽以故北擊齊。良乃間行歸漢。漢王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王兵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guān)已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曰:"九江王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dāng)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特將北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良多病,未嘗特將兵,常為畫策臣,時時從。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于滎陽,漢王憂恐,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酈生曰:"昔湯伐桀,封其后杞;武王誅紂,封其后宋。今秦?zé)o道,伐滅六國,無立錐之地。陛下誠復(fù)立六國后,此皆爭戴陛下德義,愿為臣妾。德義已行,南面稱伯,楚必斂衽而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
酈生未行,良從外來謁漢王。漢王方食,曰:"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具以酈生計告良,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良曰:"臣請借前箸以籌之。昔湯武伐桀紂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閭,式箕子門,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發(fā)巨橋之粟,散鹿臺之財,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載干戈,示不復(fù)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馬華山之陽,示無所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野,天下不復(fù)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離親戚,棄墳?zāi),去故舊,從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國后,唯無復(fù)立者,游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強(qiáng),六國復(fù)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誠用此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乃公事!"令趣銷印。
后韓信破齊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信傳》。
五年冬,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高紀(jì)》。
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乃封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幑Χ粵Q,未得行封。上居洛陽南宮,從復(fù)道望見諸將往往數(shù)人偶語。上曰:"此何語?"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而反?"良曰:"陛下起布衣,與此屬取天下,今陛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平生仇怨。今軍吏計功,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又恐見疑過失及誅,故相聚而謀反耳。"上乃憂曰:"為將奈何?"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數(shù)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功多,不忍。"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堅矣。"于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
劉敬說上都關(guān)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黽,背河鄉(xiāng)洛,其固亦足恃。"良曰:"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shù)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guān)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說是也。"于是上即日駕,西都關(guān)中。
良從入關(guān),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閉門不出歲余。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爭,未能得堅決也。呂后恐,不知所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良曰:"始上數(shù)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人何益!"呂澤強(qiáng)要曰:"為我畫計。"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毋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辨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一助也。"于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即位不益,無功則從此受禍。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乃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皆不肯為用,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趙王常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上’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請呂后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莫肯為用,且布聞之,鼓行而西耳。上雖疾,強(qiáng)載輜車,臥而護(hù)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強(qiáng)為妻子計’。"于是呂澤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之,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將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良疾,強(qiáng)起至曲郵,見上曰:"臣宜從,疾甚。楚人剽疾,愿上慎毋與楚爭鋒。"因說上令太子為將軍監(jiān)關(guān)中兵。上謂"子房雖疾,強(qiáng)臥傅太子"。是時叔孫通已為太傅,良行少傅事。
漢十二年,上從破布?xì)w,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以死爭太子。上陽許之,猶欲易之。及晏,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問曰:"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其姓名。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辱,故恐而亡匿。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愿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煩公幸卒調(diào)護(hù)太子。"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視曰:"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乃主矣。"戚夫人泣涕,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歔欷流涕。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良從上擊代,出奇計下馬邑,及立蕭相國,所與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qiáng)秦,天下震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xué)道,欲輕舉。高帝崩,呂后德良,乃強(qiáng)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強(qiáng)聽食。后六歲薨,謚曰文成侯。
良始聽見下邳圯上老父與書者,后十三歲從高帝過濟(jì)北,果得谷城山下黃石,取而寶祠之。及良死,并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國除。
拓展閱讀:譯文:漢書張良傳原文及譯文
張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韓人。他爺爺張開地,曾做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親張平,曾經(jīng)做釐王、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張平去世。張平死后二十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當(dāng)時年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后,張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沒有發(fā)喪,而以全部的財產(chǎn)尋求刺客刺殺秦王,替韓報仇,因為他的父祖做過五代韓相。
張良曾學(xué)禮于淮陽,在東面見到倉海君,發(fā)現(xiàn)一個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秦始皇帝東游,到達(dá)博浪沙的時候,張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殺秦皇帝,錯誤地?fù)糁懈避。秦始皇帝非常生氣,在天下大?guī)模進(jìn)行搜索,急于找到賊人。張良于是改換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張良曾得空在下邳橋上悠閑地漫步,有一老者,穿著粗布的衣服,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鞋掉到橋下,轉(zhuǎn)過頭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拾鞋!"張良很奇怪,想打他。因為發(fā)現(xiàn)他老了,便忍著,到下面去拾鞋,并且長跪獻(xiàn)上。老者伸出腳穿上鞋子,笑著離開。張良非常奇怪。老者走了一里左右,又回來,說:"年輕人值得教育。五天以后黎明時,在這里等我。"張良覺得很奇怪,長跪著對其說:"行。"五天后黎明,張良去了。老者已經(jīng)先到了,生氣地說道:"和老人約會,還晚來,為什么?走吧,五天后要早點來見。"五天以后,雞叫時就去。老者又早來了,又生氣地說道:"又晚到,怎么回事?走吧,五天后一定要早來。"五天以后,張良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者也來了,笑道:"應(yīng)該這樣。"拿出一本書,說:"讀它就能給王者當(dāng)老師。十年后崛起。十三年后,年輕人再來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后便離開消失了。天亮后看那本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很奇怪,于是經(jīng)常閱讀。
張良在下邳住,愛打抱不平。項伯曾經(jīng)殺人,躲避在張良那里。
十年后,陳涉等起義,張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輕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張良想去跟隨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帶領(lǐng)幾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隨了沛公。沛公讓張良做了廄將。張良多次向沛公講《太公兵法》,沛公非常高興,常接受他的計策。張良對別人說,別人都不理解。張良說:"沛公可能是天授之才。"就跟隨他再也不離開。
沛公到達(dá)薛,見到項梁,他們一起擁立楚懷王。張良便勸說項梁:"您已經(jīng)立了楚的后代,韓公子橫陽君韓成有才能,可以立為王,多樹幾個黨羽。"項梁讓張良去找韓成,立為韓王。任張良為韓司徒,和韓王一起率一千多人向西攻占韓地,占領(lǐng)了幾座城,而秦又接著收復(fù)了,在潁川打起了游擊戰(zhàn)。
沛公從洛陽出發(fā)向南出轅,張良率兵跟隨沛公,攻占韓十多城,擊敗楊熊的軍隊。沛公就命令韓王韓成留守陽翟,自己和張良一起向南,攻占宛,向西攻入武關(guān)。沛公想用兩萬人攻打秦峣關(guān)下軍,張良說:"秦兵還很強(qiáng)大,不要輕視。臣聽說那里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經(jīng)商的小人可以用利來引誘他。希望沛公先在壁壘中留守,派別人先行,為五萬人準(zhǔn)備糧食,在各山上插旗幟,作為疑兵,派遣酈食其拿著財寶誘惑秦將。"秦將果然要聯(lián)合共同西襲咸陽,沛公打算聽從他們。張良說:"這就是將領(lǐng)想反叛,士兵恐怕不聽從。不聽從一定有危險,就趁其松懈的時候攻打他們。"沛公于是率兵進(jìn)攻秦軍,大獲全勝。追趕他們到達(dá)藍(lán)田,又打了一仗,秦兵徹底失敗。接著到了咸陽,秦王子嬰向沛公投降。
沛公到達(dá)秦國,宮室有數(shù)以千計的帷帳、狗馬、珍寶、婦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噲勸諫,沛公沒有聽他的。張良說:"因為秦國無道,所以沛公能到這里。為天下除去禍害,現(xiàn)在應(yīng)該以勤儉樸素來顯示本色。現(xiàn)在剛?cè)肭,就想著安于享樂,這就是所說的‘助桀為虐’。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聽從樊噲的話。"沛公就又回去駐扎在霸上。
項羽到達(dá)鴻門,要攻打沛公,項伯夜里跑到沛公軍中,偷偷地見張良,想和他一起逃離。張良說:"臣答應(yīng)韓王護(hù)送沛公,現(xiàn)在事情緊急,逃跑是不義的。"便把這事告訴了沛公。沛公很驚訝,說:"現(xiàn)在怎么辦?"張良說:"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項王嗎?"沛公說:"有個小人對我說把持關(guān)口不讓諸侯進(jìn)來,并且可以在秦地稱王,便聽了他的建議。"張良說:"沛公覺得自己能打敗項王嗎?"沛公沉默,說:"現(xiàn)在該怎么辦?"張良就此請項伯來見沛公。沛公和項伯一起喝酒,為項伯祝壽,結(jié)為親家,讓項伯向項羽詳細(xì)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王,把住關(guān)口的原因是提防別的強(qiáng)盜。這樣后來項羽才作罷,此事在《項羽傳》中。
漢元年,沛公做了漢王,據(jù)有巴、蜀,賞賜張良百鎰黃金,二斗珍珠,張良把這些都獻(xiàn)給了項伯。漢王又接著讓張良送厚禮給項伯,讓他向項羽請求要漢中之地。項王也同意了。漢王要去封國,張良送到褒中,派遣張良回韓。張良借機(jī)勸說漢王燒毀棧道,向天下表示沒有回來的意思,讓項王放心。漢王就讓張良回去了。在路上一邊走,一邊燒毀棧道。
張良回到韓,聽說項羽因為張良曾經(jīng)跟隨漢王,就不讓韓王韓成回國,和自己一起往東去,到彭城時殺了他。這時候漢王回去平定三秦,張良就寫信對項羽說:"漢王失職,想占領(lǐng)關(guān)中,按照約定停止,不敢再往東去。"又把齊國的反書送給項羽,說:"齊和趙要共同滅楚。"項羽因此向北攻齊。張良就從小路回到漢。漢王任命張良為成信侯,從東攻打楚。到達(dá)彭城,漢王失敗歸來。到達(dá)下邑,漢王下馬靠著馬鞍問道:"我想把關(guān)東讓給別人,誰可以和我一起建功?"張良說:"九江王英布,楚國猛將,和項王不和,彭越和齊王田榮在梁地造反,這兩個人可以在緊急時用。漢王大將只有韓信可交付大事,能夠獨當(dāng)一面。如果想要讓出關(guān)東之地,可以讓給這三個人,楚可以攻破。"漢王就派遣隨何勸說九江王英布,又派人去聯(lián)合彭越。等到魏王魏豹反叛,派遣韓信專門率兵向北攻打,接著攻下燕、代、齊、趙。最終攻破楚國靠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
張良經(jīng)常有病,沒有專門帶過兵,常作為策劃的大臣,時時跟從漢王。
漢三年,項羽迅速在滎陽圍住漢王,漢王憂慮害怕,和酈食其一起謀劃怎樣削弱楚的力量。酈食其說:"從前湯討伐桀,封他的后人于杞;武王誅紂后,封他的后代于宋,F(xiàn)在秦失去德義,滅掉六國,六國之后沒有立足的地方。陛下如果再立六國的后代,他們都非常感恩陛下的德義,愿意做您的奴仆。德義已經(jīng)足夠,面向南就可以稱霸,楚一定會恭恭敬敬地來朝見。"漢王說:"好。抓緊刻制大印,先生親自去授予他們。"
酈食其還沒有去,張良從外面來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有門客為我策劃怎樣削弱楚的力量。"把酈食其的計謀都對張良說了,問:"你看如何?"張良說:"是誰為陛下出的計謀?陛下的大事要結(jié)束了。"漢王說:"為什么?"張良說:"臣想用這里的筷子來比畫。原來湯、武討伐桀、紂而分封他們的后代,是想要消滅他們,F(xiàn)在陛下能消滅項籍嗎?這是不行的第一個原因。武王進(jìn)入殷,表彰商容、箕子在他們的居處,修繕比干的墓,現(xiàn)在陛下可以做到嗎?這是不行的第二個原因。打開巨橋的糧倉,把鹿臺的財物散發(fā),賞賜給貧困者,現(xiàn)在陛下可以做到嗎?這是不行的第三個原因。把殷滅掉后,把兵車制成軒車,倒放著干戈,表示再也不用,現(xiàn)在陛下可以做到嗎?這是不行的第四個原因。讓馬休息在華山之陽,表示不再用它們,現(xiàn)在陛下可以做到嗎?這是不行的第五個原因。讓牛休息在桃林的原野上,普天之下不再征稅,現(xiàn)在陛下可以做到嗎?這是不行的第六個原因。況且現(xiàn)在天下的游士都辭別親戚,拋棄自家的墳?zāi),離開自己的好友來投奔陛下,只是天天盼望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F(xiàn)在卻要封六國后代,天下沒有可以封的地方,游士們回到原來的地方侍奉自己的主人,投奔親戚,尋找舊友,誰和陛下打天下呢?這是不行的'第七個原因。并且現(xiàn)在只有楚國強(qiáng)大,如果六國又去投降它,陛下怎么能夠統(tǒng)治它們呢?這是不行的第八個原因。如果真用了這個計謀,陛下的事業(yè)就算結(jié)束了。"漢王不再吃飯,把口中的食物吐出,罵道:"混賬儒生,幾乎壞了大事!"下命令趕快銷毀那些封印。
此后韓信滅掉齊后想自立為齊王,漢王很生氣。張良勸說漢王,漢王就讓張良授予齊王韓信印信。此事在《韓信傳》中有記載。
漢五年冬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南部,戰(zhàn)事不利,堅守固陵營壘,諸侯到約定時期沒有來。張良向漢王獻(xiàn)計,漢王就采用他的計策,諸侯就都率軍前來。此事在《高帝紀(jì)》中有記載。
漢六年,封有功之臣。張良沒有過戰(zhàn)功,高帝說:"子房的功勞是運籌帷幄,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自己在齊挑選三萬戶。"張良說:"開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會,這是上天把臣托付給陛下。陛下采納臣的計策,幸而有時還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給我就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戶。"就封張良做了留侯,是和蕭何等一起受的封。
皇上封了二十多位大功臣,其余的將領(lǐng)天天在爭功不能決定,沒有得到分封。皇上住在洛陽南宮,從天橋上常常看見將領(lǐng)們幾個人在一起私語。皇上說:"他們在說什么?"張良說:"陛下還不知道吧?這是想謀反。"皇上說:"天下剛剛穩(wěn)定下來,為何要謀反?"張良說:"陛下本來是平民,和這些人一起打天下,現(xiàn)在陛下做了皇上,所封的都是蕭、曹等故交好友,所殺的都是平時和您有仇恨的人,F(xiàn)在軍吏都在計算自己的功勞,天下不夠把所有人都封遍,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夠全部封賞,又怕被懷疑有過失而被殺害,所以聚集起來要謀反。"于是皇上擔(dān)心地說:"那應(yīng)該怎么做呢?"張良說:"皇上平時忌恨的人,大臣們都知道的,誰最厲害?"皇上說:"原來雍齒和我有仇,多次侮辱讓我陷入困境,我想殺他,因為他功勞多,又不忍心。"張良說:"現(xiàn)在馬上先封雍齒,并且讓群臣知道,群臣見到雍齒都先受封賞,每個人都會放心的。"于是皇上擺了酒席,封雍齒為什邡侯,并馬上催促丞相、御史計功封賞。群臣喝完酒以后,都高興地說:"雍齒都被封侯,我們沒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了。"
劉敬勸說皇上在關(guān)中建都,皇上拿不定主意。而左右大臣都是山東人,多數(shù)勸皇上在洛陽建都,說:"洛陽東面是成皋,西面是崤、黽,背朝黃河面對洛水,它的堅固足可以作為依靠。"張良說:"洛陽雖有這樣險固的地形,但面積很小,才幾百里,土地不肥沃,四面容易受敵,這里不適合用武。關(guān)中左邊有崤函,右邊為隴、蜀,有千里肥沃的土地,南面有豐饒的巴、蜀,北面有胡地可以作為畜牧之地,三面險阻足以堅固,就開東面來控制諸侯。諸侯安定,黃河、渭水可以漕運天下的物資,向西來供養(yǎng)京師;諸侯如果發(fā)難,順流向下,就可以轉(zhuǎn)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想法很對。"于是皇上當(dāng)天就起駕,向西在關(guān)中建都。
張良也跟著到了關(guān)中,身體經(jīng)常有病,不食五谷來煉氣養(yǎng)生,閉門一年多沒有外出。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很多大臣爭論,皇上沒有下定決心。呂后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有人對呂后說:"留侯很善于謀劃,他也被皇上信任。"呂后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張良,說:"您這么多年做皇上的謀臣,現(xiàn)在每天皇上都想著換太子,您怎么能夠不感到憂愁呢?"張良說:"以前皇上多次在危難之時,能有幸采納臣的計策;天下現(xiàn)在已經(jīng)安定,就因為偏愛而更換太子,骨肉之間的事情,就算有我們一百人又有何用?"呂澤強(qiáng)烈地要求說:"給我出個計策。"張良說:"這很難用口舌來爭辯。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四個人。這四個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了,都因為皇上對士人的怠慢,所以逃到山中,不愿做漢臣。但皇上對這四個人很看重,F(xiàn)在您只要能夠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遜,用安車迎接,再讓能言善辯者去請,應(yīng)該能來。他們來了以后就作為太子的貴賓,經(jīng)常帶著上朝,讓皇上看見,會有助于太子的。"于是呂后就叫呂澤遣人帶著太子的書信,謙辭厚禮,恭迎這四人。四人來了,在建成侯那里住。
漢十一年,黥布造反,皇上生病了,想派太子去平叛。四人商量說:"我們?yōu)榱吮W√佣鴣。太子帶領(lǐng)軍隊,這事太危險了。"就勸建成侯說:"太子帶領(lǐng)軍隊,地位不會因為有功而提高,而沒有功就會有災(zāi)難。并且和太子一起去平叛的將帥們,都是當(dāng)年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現(xiàn)在讓太子率領(lǐng)他們,就相當(dāng)于讓羊率領(lǐng)狼,都不肯被指揮,一定不會有戰(zhàn)功。臣聽說‘母親受寵,所生的孩子也會受到撫愛’,現(xiàn)在戚夫人天天侍奉皇上,趙王經(jīng)常在面前,皇上說‘一定不能讓不肖的兒子在愛子的上面’,就說明他一定會代替太子的地位的。您為什么不抓緊讓呂后找機(jī)會對皇上訴苦,說:‘黥布,是天下的一員猛將,善于用兵,現(xiàn)在各將領(lǐng)都是以前和陛下同輩的人,現(xiàn)在讓太子帶領(lǐng),這些人不想被指揮,并且黥布聽到這些后,一定會擊鼓西進(jìn);噬想m然生病,只要能夠乘坐輜車,躺著監(jiān)視他們,各將領(lǐng)一定會盡力;噬想m然勞累辛苦,就算為妻兒盤算一下。’"于是呂澤夜里就去見呂后。呂后找機(jī)會向皇上訴苦,就按照四人的意思;噬险f:"我想過了,本來不能派遣那個小子,老子親自去吧。"于是皇上親率大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霸上。張良生病,勉強(qiáng)動身到曲郵,見到皇上說:"臣本應(yīng)該跟著去,不過生病厲害。楚人很勇猛,希望皇上謹(jǐn)慎,不要和楚爭雄。"接著勸皇上讓太子做將軍監(jiān)督關(guān)中的兵;噬险f"雖然子房生病,勉強(qiáng)躺著教育太子"。當(dāng)時叔孫通已做了太傅,張良實際負(fù)責(zé)少傅的工作。
漢十二年,皇上擊敗黥布回來,病得更加嚴(yán)重,想要換太子。張良上書勸諫不聽,張良便借病不再上朝。叔孫太傅稱引古事,寧愿死也為太子爭位;噬霞傺b應(yīng)允他,仍想換太子。等到宴會時,擺酒,太子服侍。四人隨從太子,都八十多歲的年紀(jì),雪白的頭發(fā)眉毛,不凡的衣冠。皇上驚奇,問道:"這些是什么人?"四人上前回答,每個人把自己的姓名說出;噬虾荏@訝地說:"我邀請你們,你們逃避離開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楹魏臀覂鹤咏挥文?"四人說:"陛下愛罵人輕視士人,我們?yōu)榈懒x不受辱,因為害怕而逃避,F(xiàn)在聽說太子仁孝,尊敬愛護(hù)士人,天下人都伸著脖子愿為太子效命,因此我們前來。"皇上說:"有幸煩勞各位來調(diào)教護(hù)衛(wèi)太子。"
四人祝壽結(jié)束,快步離開;噬隙⒅麄儯衼砥莘蛉酥钢鴮λf:"我想換太子,這四人輔佐他,翅膀已經(jīng)硬了,難動搖了。呂氏真要成為你的主子。"戚夫人哭泣,皇上說:"跳楚舞給我看,我唱楚歌給你聽。"唱道:"鴻鵠高飛,一沖千里。羽翼已成,橫渡四海。橫渡四海,又能怎樣!便有弓箭,又有何用!"唱了幾首,戚夫人嗚咽哭泣;噬掀饋碜吡,酒宴結(jié)束。最終沒有更換太子,這是張良找來這四人的功勞。
張良跟隨皇上攻打代,出奇計攻下馬邑,勸皇上立蕭何為相國,和皇上很自然地談?wù)撎煜潞芏嗍,不是講天下為什么興亡的,因此沒有記錄。張良說:"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韓相,等到韓亡,不吝惜萬金財產(chǎn),替韓向強(qiáng)秦報仇,震驚天下,F(xiàn)在憑三寸舌頭做皇上的軍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是平民最大的榮譽,對我已經(jīng)足夠了。想放棄人間的事情,跟赤松子出游。"于是學(xué)習(xí)道家的學(xué)說,想修煉成仙。高帝去世,呂后認(rèn)為張良是有德之人,便強(qiáng)迫他進(jìn)食,說:"人生一世,像白駒過隙,為何使自己這樣受苦!"張良沒有辦法,勉強(qiáng)進(jìn)食。六年以后死。謚號文成侯。
開始張良在下邳橋上見到的給他書的老人,十三年后他跟隨高帝途經(jīng)濟(jì)北,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黃石,拿回去鄭重祭拜。到張良死后,和黃石一起葬了。每次上墳和伏臘時都拜祭黃石。
兒子張不疑繼承侯位。孝文三年因為大不敬獲罪,被除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